51talk工作待遇怎么样:如何填词 (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20:13:41

如何填词

填词(依声填词、依句填词、依数填词、自度曲、自过腔、创调;可平可仄字的问题)

 (一)依声填词 细分为二种: 

        1、词人精通音律,会自己作曲,可以直接按曲谱填词!又称“按谱填词”柳永、周邦彦、姜夔、吴文英等人属此! 

         2、词人不会作曲,但是能听懂曲调,按曲调填词,又称“按箫填词”。苏轼、秦观、贺铸、辛弃疾等属此!

    (二)依句填词  

  词人不懂音律,只能按前人作品的句式、每句的平仄格式填词!陆游、刘过等人属此!南宋多数词人都如 此!这种填词法填出来的作品和依声填词的作品在平仄上是看不出来的!现在按词谱填词属此!

    (三)依数填词

     明清时有些词人,仅满足于字数、句数与古人作品相同,有时连压韵都不顾!根本谈不上“填词”!在下称之为“依数(字数、句数)填词”!现在多数朋友都属此!  

     (四)自度曲和自过腔

         通晓音律的词人,自摆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的曲调,这叫做自度曲。此语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 赞》:“元帝多村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萧, 自度曲,被歌声。”应勘注曰:“自隐度作新曲,因持新曲以为歌诗声也。” 苟悦注曰:“被声,能播乐也。刀臣喷注臼:“度曲,谓歌终更援其次,谓之 度曲。 《西京赋》曰:‘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张衡《舞赋》:‘度终复位,次受二八。’”师古注曰:“应、 苟二说皆是也。度,音大谷反。”按:应劭 以此“度”字为“隐度”之义。师古用应劭说,故读此“度”字 为“大谷反”, 即令“铎”字音,臣瓒引《西京赋》为注,李善注《西京赋》,又引用臣瓒之说,他们都把 这个“度”字解释为“过度”的意思,于是可知他们把“度”字 读作“杜”字音。但是应劭所注释的是: “自度曲”三个字,他以为“自度曲” 就是“自制曲”。”臣瓒、李善所注释的,仅为“度曲”二字,他们以为“度曲” 即“唱曲”。可是“度曲” 二字,早已见于宋玉的《笛赋》:“度曲举 盼。”宋玉用这两个 字,也是“唱曲”的意思。故后世以“度曲”为“唱曲”, 以“自度曲”为“自制曲”,乃是各取一说,二者不可混淆。“自度曲”是一个名词。“度曲” 是一个动宾结构的语词。不能把“自度曲” 解释为“自唱 曲”。

        宋代有不少词人,都深通音乐,他们做了词,便自己能够作曲,故词集中 常见有“自度曲”。旧本姜白石词集第五卷,标目云:“自度曲”,这里所收 都是姜白石自己创作的曲调,第六卷标目云:“自制曲” 。 其实就是“自度 曲”,当时编集时偶然没有统一。陆钟辉刻本就已经统一为“自度曲”了。柳永、周邦彦深于音律,他们的词集中有不少自度曲,但并不都标明。不过,凡是自度曲:至少都应当注明这个曲子的宫调,或者在词序中说明,柳永的《乐章集》按照宫调编辑,姜夔的自度曲都有小序。这个办法最有交代,其他词集中未有说明的自度曲,后世读者就无法知道了。

  自度曲亦称“自度腔”,吴文英西子妆慢注曰:“梦窗自度腔。”张仲举 虞美人词序云:“题临川叶宋 英《千林白雪》,多自度腔。”也有称“自撰腔” 的,张先劝金船词序曰:“流杯堂唱和,翰林主人元素自 撰腔。”苏东坡和作 序亦云:“和元素韵,自撰腔,命名。”这是说:劝金船是他们的朋友杨元素 自己作的 曲调,劝金船这个调名也是杨元素取定的。 自度曲有时亦称“自制 腔”。 例如苏东坡翻香令词小序云: “此词苏次言传于伯固家, 云老人自制 腔。”又黄花庵云:“冯伟寿精于律吕,词多自制腔。” 又有称为“自过腔” 的,其含义就不同了。 晁无咎消息词题下自注曰: “自过腔,即越调永遇乐。” 姜夔有一首湘月词,自序曰:“予度此曲,即念 奴娇同指声也。于双调中吹之。鬲指,亦谓之过腔,见晁无咎集。凡能吹竹者, 便能过腔也。”据此可知,晁无咎的消息,就是用鬲指声来吹奏的永遇乐。姜 夔的湘月词,句格仍与念奴娇一样,晁无咎的消息,句法亦与永遇乐没有不同。可知所谓“过腔”,仅是音律上的改 变, 并不影响到歌词句格。 因此万树编 《词律》,径自以湘月为念奴娇的别名,而不再另外收录湘月这个 曲调。万氏 解释云:“白石湘月一调。自注即念奴娇鬲指声,其字句无不相合。今人不晓宫调,亦不知鬲指 为何义,若欲填湘月,即仍是填念奴娇,不必巧徇其名也, 故本谱不另收湘月调。”万氏亦不收消息,即在 永遇乐下注云:“一名消息。” 其解云:“晁无咎题名消息,注云:‘自过腔,即越调永遇乐。’故知入某 调即异其腔,因即异其名。如白石之湘月,即念奴娇,而腔自不同,此理今不传矣。”

所谓“过腔”者,是从此一腔调过入另一腔调,“鬲指”者。指吹笛的指 法可以高一孔,或低一孔。指 法稍变,腔调即异。故念奴娇的腔调稍变,即可 另外题一个调名曰湘月。但这仅是歌曲腔调的改动,并不影响到歌词句格。后世词家,已不懂宋词音律,作词只能依照句法填字。念奴娇和湘月,永遇乐和 消息,句法既然一样,从文学形式的角度来看,当然不妨说:湘月即念奴娇, 消息即永遇乐。至于二者之间,腔调不同,却不能从字句中看得出来。《词律》《词谱》,只能以词调的句格同异为类别,无法从句法相同的两词中区别其 腔调之不同。可是,周之畸的《心日斋词选》、江顺詒的《词学集成》,都极 力排低万树不懂宫 调。其实,万树在《词律》卷端《发凡》中已明白说了: “宫调失传,作者依腔填句,不必另收湘月。”万氏正因为无法从字句中区别 宫调,故只能就词论词。如周之畸、江顺詒之自以为能知二词有宫调不同的区别,但他们也不可能作字句相同的湘月及念奴娇各一阕,而使读者知其有宫调 之不同。不过,以文词句法而论,则湘月即念奴娇,消息即永遇乐,从音律而 论,则湘月非念奴娇,消息亦非永遇乐,万氏在念奴娇下注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等异名,而湘月亦在其中,似乎湘月亦是念奴娇的一个别名,又在永遇乐下注云:“一名消息”,这样注法,确是失于考虑的。

自过腔既然不是创调,它就和自度曲不同。但姜白石以湘月编入词集第六卷自制曲中,可见宋朝人还是把自过腔作为自度曲的。

五)自由作词、创调  

  自己已经精通诗词格律(必须条件),按古人填词的规律(句式、平仄、压韵等),自己组织句子,不受 词谱约束!不受字数限制!可惜没有谱曲!或者按现代的歌曲的曲调,根据填词规律自己创调(没那么容易!自己必须精通诗词格律!还要懂一些音乐!)在下的《红梅曲》属此——仅玩玩而已,不可滥用!      

《红梅曲》(体验依声填词) 

    依《红梅赞》曲调填词。用本意。  

群芳摇落北风寒, 雨剑霜刀若等闲。 雪海冰山何所惧,玉树丛中绽笑颜。清香飘万里, 冉冉入云端。飒爽英姿无媚骨, 代代有名篇。唤醒春花竟开放, 香销玉殒亦安然。

    词早期是用来歌唱的——必须有一定的格律,

    现在虽不能歌唱,却要人诵读——也要一定格律,读起来才有音乐感!否则总觉得不流畅!例如现代的民歌、流行歌曲,虽然唱起来没有什么不和谐(实际上,歌唱时已经把一些平声转成仄声,一些仄 声转成平声),但是诵读时总拗口!就是因为没有了格律!   

大家可以比较我的《红梅曲》(体验依声填词)和原《红梅赞》歌词: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 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 高歌欢庆新春来。

 (六)依句填词、依数填词的区别——数据比较

   诗词中每增加一个可平可仄字,平仄组合格式便会增加一倍!如果有5个可平可仄字,格式变化有32种, 如果有10个可平可仄字,格式变化有1024种,如果有20个可平可仄字,格式变化超过100万种,如果有30个可平可仄字,格式变化超过10亿种 。

      五、词的平仄规律;“句”与“豆”;律句,拗句(常见拗句、少见拗句、罕见拗句),词的拗救。1~11 字句的规律。

词的平仄句法是有规律的,但是又比律诗复杂许多。下面我们来仔细讲解。

(一)“句”与“豆”  

词的句法里有“句”和“豆(读)”。句,大家都不难理解。豆是什么呢?它是词的特点之一。  

1、一字豆  

  前面介绍词谱时,有的句子是上一下四,这第一个字就是一字豆!这种五字句相当于一字豆加上一个四字 句,和律诗中的律句是不一样的。例如:辛弃疾《沁园春》“正惊湍直下”应该读成“正——惊湍直下”而不能读成“正惊——湍直下”。一字豆常用仄声,仄声中又常用去声,很少用平声。

2、三字豆

还有的句子是上三下四、上三下五、上三下六等等。例如:《满江红》“凭栏处、潇潇雨歇。”就是上三 下四,前三字就是三字豆!不能读成“凭栏——处潇——潇雨歇。”三字豆常用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少用平仄平,禁止用平平平!切记!

(二)律句和拗句;1~11字句的规律。  

   介绍诗律时我们谈论过律诗的句子有律句和拗句之分,同样,词的句子也有律句和拗句之分。而且有许多相似点,此外,词的拗句还可以细分为常见拗句、少见拗句和罕见拗句!常见拗句使用频率高,接近某些律句。少见拗句频率低,一般不用,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罕见拗句很罕见,往往见于少见词牌(特别是长调),而且是该词调的特征性句子!

下面我们根据句的字数来分别介绍:  

1、一字句 律句:平仄  

  一字句很罕见,《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平。”《钗头凤》上下阕末句可以看作叠用的三个一字 句“仄、仄、仄。”除此以外,没有见到一字句。

2、二字句  律句:平平、平仄。 少见拗句:仄仄。 罕见拗句:仄平

“平平”、“平仄”常用,往往要入韵。而“仄仄”很少见,“仄平”更罕见!

    (1)用“平平”的例如《南乡子》上下阕第四句: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用“平仄”的例如《如梦令》第五、六句,而且常用叠句: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有些词调下阕首句是五字句或六字句,可以拆成2+3或2+4的句式。这时的二字句必须入韵!例如:《满庭芳》下阕首句“平平平仄仄”可以变成“平平,平仄仄。”《霜天晓角》下阕首句“(平)平平仄仄”可以变成“(平)仄、平仄仄。”“仄仄”也见于这句。《沁园春》下阕首句可以变成“平平,(仄)仄平平。”   3、三字句  律句: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常见拗句:仄仄仄、仄平仄。

     少见拗句:平仄平、平平平

(1)律句如果单独使用,往往不用“仄仄平”。“平平仄”和“平仄仄”往往可以变通。

    (2)拗句“仄平仄”往往可以替换“平(仄)仄”。“仄仄仄”往往可以用“仄平仄”、“平仄仄”等变通。

    (3)“平仄平”、“平平平”较少见,《长相思》上下阕首句可以用。例如:林逋《长相思》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4)两个三字句组合,常见的有:

    平仄仄,仄平平。《捣练子》、《渔父》、《鹧鸪天》等。在小令里,这种格式非常严格,不能变通。在长调里,前句前2字往往可平可仄。切记:后句第二字不能用仄!

仄平平,平仄仄。《苏幕遮》、《祝英台近》等。

  (仄)(仄)仄,(仄)平仄。《相见欢》、《满江红》等。

  仄平平,仄平平。《江城子》。

  仄仄平,仄仄平。《长相思》。

  (5)三个、四个三字句组合。常见的有: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诉衷情》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水调歌头》、《六州歌头》

    一字豆领四个三字句,如《六州歌头》下阕首句: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

 4、四字句  律句:(平)平(仄)仄(含: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含:平仄平平) 

   常见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少见拗句: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罕见拗句: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1)律句和“特种律”句

律句常见“(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前者有二种格式是“仄平平仄”和“平平平仄”, 合起来是“(仄)平平仄”,有的格律研究家(王力等人)认为这是一种“特种律”句,第三字必须用平声。翻开王力主编的《诗词格律》等有关书籍上的词谱,有许多“特种律”句。但是经过严格的校对,这些所谓的 “特种律”句,一个接一个地被否定!如果每个词牌用16首作品校对,90%以上的特种律都被推翻!如果 用32首作品,则99%以上的都被推翻。综合大量校对结果,古人喜欢使用“仄平平仄”这种格式,但是仍然可以用“平平仄仄”、“仄平仄仄”;除了极少数句子因语法要求必须用“仄平平仄”外,几乎没有“特种律”!六字句情况也大致相同!  

(2)常见拗句:

     平仄仄平 《一丛花》上下阕倒数第三句。

     仄仄仄平 《沁园春》第三句。

     平仄平仄 《永遇乐》第三句。

     平平仄平 《太常引》上下阕末句。

    (3)少见拗句:

     仄平仄平 《沁园春》第三句。

     仄仄平仄 《雨霖铃》第三句。

     平仄仄仄 《沁园春》第一句。

    (4)罕见拗句: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这三种句式非常罕见,常见半常见词调是见不到的。史达祖《寿楼春》中罕见拗句很多,其中就有“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5、五字句

    (1)律句:(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常见拗句: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与律诗不同,在词里本句第一字有时是可以用仄的)、(仄)仄仄 平仄。

少见拗句:(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罕见拗句:其它组合的五字句都是罕见拗句!(上一下四的五字句除外)。

   (2)五字句(上一下四)首字多用仄,很少用平声。后四字同四字句,常用律句,少用常见拗句,其它极 罕见(没有见到)。

   (3)注意:五字句律句和上一下四句有时可以互换,但是可平可仄字的位置要相应变化: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上一下四)←→(仄)仄仄平平  

例如: 《摸鱼儿》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且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休去倚危栏是上二下三“(仄)仄仄平平”,但一般都是上一下四“仄(仄)仄平平”,辛弃疾另两首也是 上一下四。)

6、六字句,可以看作二字句加四字句或四字句加二字句。

    (1)律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扩展,它也和四字句一样,有所谓的“特种律”句“(仄)仄(仄)平平仄”,但是严格校 对后,“特种律”还是被推翻了!例如: 《如梦令》三十三字 单调,仄韵。别名:《忆仙姿》《宴桃源》《比梅》《无梦令》等。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2)常见拗句:

(仄)仄(仄)仄平平 《念奴娇》下阕第一句。

   (平)平(仄)仄平仄 《念奴娇》上下阕末句。

   (平)平(仄)仄仄仄 《水调歌头》上阕第三句,下阕第四句。

    (3)少见拗句:

  (平)平(仄)平(平)仄 《齐天乐》上阕第二句,下阕首句。  

  (仄)仄(平)平仄平 《一萼红》下阕倒数第二句。

  (4)罕见拗句:其它都属于罕见拗句。

7、七字句

     七字句是五字句的扩展,所以变化基本相同。

    (1)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

     (2)常见拗句:(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与律诗不同,在词里本句第三字有时是可以用仄的)、(平)平(仄)仄仄平仄。  

    (3)少见拗句:

    (平)平(仄)仄(平)仄仄 《西河》第三段首句。

(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 《贺新郎》有四个七字句可以用这种格式。

   (4)罕见拗句:其它组合的七字句都是罕见拗句!(上三下四的七字句除外)。

(5)七字句(上三下四)三字豆情况前面已经介绍。后四字同四字句,常用律句,少用常见拗句,其它极罕见(没有见到)。

8、八字句  

   多用上三下五,即三字豆加五字律句(也可用上一下七)。一般来说,三字豆末字为平,五字律句仄起。三字豆末字为仄,五字律句平起。但是不是绝对的。岳飞《满江红》: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毛泽东《沁园春》: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9、九字句  

常用上二下七、上四下五或上六下三,也可以是三字豆加六字律句(可以换一字豆加两个四字句)。

最常见的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例如《虞美人》、《相见欢》、《南歌子》等。

 10、十字句  

  罕见,《摸鱼儿》上下阕各有一个十字句。格式为三字豆加七字律句: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1、十一字句      

常用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后五字往往是律句。如《水调歌头》的上下阕各有一个十一字句。如果是上五 下六,则为: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如果是上四下七,则为: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