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杀14.6 联机在哪:简析计算型选择题 - 踏浪而来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10:03:06
简析计算型选择题
计算型选择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一般就是一题,但该类题目难度系数比较大,很多时候属于“拉分”题。对于选拔性的高考来说,学生掌握一些计算题解题技巧尤为重要。下面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一、题型特点
计算型选择题主要是考察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正比、反比、无关、提高、降低等等,其一般涉及到二到四个概念,如果对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不是一清二楚的话,这样的题目就很难做正确。
计算型选择题主要用于经济生活,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
①价值规律基础上的十二种关系(主要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的关系,个别劳动生产率和价值总量的关系等);
②货币供应量公式和纸币发行量(包括纸币购买力);
③分配方式(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等);
④股票价格公式;
⑤互补品与替代品;
⑥利率(银行利息、银行利润);
⑦汇率;
⑧税率(个人所得税)等。
二、解题方法
首先,解答此类题目,我们必须深入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正比、反比、无关、提高、降低等等。
其次,解答此类题目,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必须掌握一种“转化”的技巧,正比用乘法来表示、反比用除法来表、无关看作是干扰项予以排除、提高用加法来表示、降低用减法来表示。有些特殊的计算可以依据相应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如个人所得税计算等),灵活的加以处理。
最后,计算型选择题一般用直选法比较多,一般是直接计算出答案并选出相应选项。只有很特殊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辅助以排除法比较法。这和组合型选择题不同,后者优先考虑使用排除法。
计算型选择题不同考点的解题方法有时也略有差异,下面通过例题分析来加以说明。
三、例题分析
一、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关键要注意:首先要理解价值规律,同时,要注意由价值规律引发的十二种关系,然后是学会“转化”。
【例1】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Ι第25小题。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解析】第一步: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币值的大小与商品价格的高低成反比。第二步:转化。正比用乘法来表示、反比用除法来表、无关看作是干扰项予以排除、提高用加法来表示、降低用减法来表示。第三步:综合式为15价值量÷(1+50%)社会劳动生产率÷(1-20%)货币价值=12.5。正确答案应为B。
【例2】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四川卷第24小题。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此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额的关系,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如果把2007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100亿元看成一个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其它条件不变,2008年劳动者数量增加10%,即为M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10%,使用价值总量为1+10%,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100亿×(1+10%)=110亿元。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M商品的价值总额不变,但M商品数量增加10%,即现在的数量为1+10%。把110亿元看成1单位商品价格总额,则1+10%个单位的M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10亿×(1+10%)=121亿元。即M商品在2008年的价值总额=100亿×(1+10%)=110亿;价格总额=100×(1+10%)×(1+10%)=121亿。正确答案应为C。
【例3】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北京卷第33小题。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解析】此题相对于全国卷Ι和四川卷要容易的多。此题考查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及其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把1元看成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25%,即为1+25%,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则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元÷(1+25%)=0.80元。正确答案应为B。
【例4】全国高考海南政治卷第1卷第2题。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D.8小时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的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从题中可知生产M商品的甲乙两家企业都是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要求出2008年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要求出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下生产单位商品M的劳动时间。首先要计算出甲乙两家企业2008年生产M商品的数量和,10×(1+20%)+8=20万件。并计算出2008年两企业生产所有商品所耗费的总时间6÷(1+20%)×12万+10×8万=140万小时。最后就可算出2008年每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40万÷20万=7小时。此题正确答案是B。
【例5】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 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对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的理解,对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的关系的理解,涉及价值总量、交换价值总量和使用价值总量的认识。可以分三步解决:第一步,先求出劳动生产率提高后4小时所生产的商品总数。根据题意可知,生产者A在4小时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为4件,即使用价值总量为4。第二步求出4件商品的价值总量,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题目中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而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未变,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仍为40元,价值总量应该为4×40=160元。第三步求出交换价值总量。商品价值总量160元,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也因该是160元。
二、关于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问题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面额,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
【例6】某国待售商品1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0元,据测定该年每1元平均流通5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是______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4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______元纸币,这会引发______。下列答案正确的是
A.4000、0.25、购买力降低            B.2000、0.5、通货膨胀
C.2000、2、纸币升值                 D.2000、0.5、购买力提高
【解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ⅹ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由此公式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1000ⅹ10)/5=2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的纸币量为4000亿元,为实际需要货币量的2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1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2000/4000=0.5元。该题正确答案为B。
三、关于分配方式(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等)的计算问题
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
【例7】甲在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甲利用空闲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1万元;甲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甲出租住房,年收入1万元。甲一年的劳动收入为___。
A.4万元          B.5万元           C.6万元           D.7万元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劳动收入”,即通过付出劳动而取得的收入。试题中,甲的年薪是劳动收入,即4+1=5万元。甲的红利收入和出租住房的收入都是财产性收入。该题正确答案为B。
四、关于股票价格公式的计算问题
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率
有关股票的计算题,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现结合例题,就两种常见的股票收益计算方法作简要分析。
【例8】某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种股票发行7200万股,当年每股预测收益0.48元,发行价7.34元,上市首日开盘价16.5元,最高价17元,收盘价15.2元,当年银行存款利息率为年息4%,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假如在该股票上市第一天就以最高价把100股原始股全部卖掉,可以获利_______,总收入为 _____。
A.966元  1700元                    B.1200元   966元
C.48元   1200元                    D.786元    48 元
【解析】这一类主要计算股票收益。一定数量股票以一定价格(如:开盘价、最高价、收盘价等)卖出的获利情况,计算方法是:收益=(卖出价-发行价)×卖出数量。依据公式获利=(17-7.34)×100=966(元)。一定价格卖出后的总收入,应该是总收入=本钱+收益,即总收入=7.34×100+966=1700(元)。正确答案为A。
2.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当年购买100股股票的价格为
A.12元            B.1200元         C.48元            D.4800元
3.如果每股票面金额7.34元不变,并预期每股每年获得4.8%的股息,那么一年后,某人购买100股股票的价格是
A.724元           B.1650元         C.1520元          D.881元
【解析】这一类题是计算股票价格。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在于把握股票价格的计算方法,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年利率,其中银行年利率是一定的。预期股息是计算的重点,预期股息材料一般以两种方式告知:一是直接告知,如解答第2题时,原材料直接告知“当年每股预测收益0.48元”,可以直接套用公式,100股股票的价格=0.48/4%×100=1200(元),正确答案为B。二是间接告知,第3题中的“预期每股每年获得4.8%的股息”就是间接告知。这样情况要分两步计算,首先要算出预期股息,然后再套用公式算出结果。预期股息=股票价格×预期股息率,根据题设可知预期股息=7.34×4.8%,那么100股股票的价格=(7.34×4.8%)/4%×100≈881(元)。正确答案为D。
五、关于互补品与替代品的计算问题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牢记互补商品、替代商品需求的变化趋势。即某商品价格变化,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同方向变化,其互补品的需求量反方向变化。
【例9】(2007海南卷)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
A.增加50单位     B.减少50单位     C.增加10单位     D.减少10单位
【解析】本题利用互补商品价格变化带来的供求变化,考察需求的交叉弹性。可以分三步计算。第一步,计算互补商品需求变化带来的本商品变化。互为互补商品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同时造成互补商品需求量下降,可见二者成正比例关系变化。所以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20单位的变动量也应是下降趋势。第二步,计算替代商品需求变化带来的本商品变化。互为替代商品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上升,造成替代商品需求量下降,可见二者成反比例关系变化。所以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30单位的变动量应是下降趋势。第三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A商品的需求量应该是减少20+30=50单位。所以答案应该是B。
六、关于存款利息的计算问题
利息是借款人因使用借入的货币而支付给贷款人的报酬。它是根据利息率来计算的,一定时期存款或贷款利息的多少,取决于利息率的高低。计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利息率×存(贷)款时间。
【例10】张某原有定期一年的2万元人民币存款,年利率为1.98%,利息税率为20%,国家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25%,利息税率不变。在新的利率制度下,张某将2万元人民币存入银行,一年后可以多拿利息
A.90元            B.79.2元         C.53.2元          D.43.2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注“一年后可以多拿利息”的设问。计算方法:20000×(2.25%-1.98%)×(1-20%)=43.2(元)。答案选D。
七、关于外汇汇率的计算问题
在解决关于外汇汇率的计算问题时,要注意区别人民币外汇汇率和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外汇汇率是以外币为基础兑换人民币的比率,可表示为:人民币外汇汇率即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外币/人民币。人民币汇率是以人民币为基础兑换外币的比率,可表示为:人民币汇率即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人民币/外币。还要注意,外汇汇率变化方向和外币币值变化相同、和人民币币值变化相反,人民币汇率变化方向和人民币币值变化相同、和外币币值变化相反。
【例11】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天津卷第26小题。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其它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为
A.上涨不足5%      B.上涨5%以上     C.下降不足5%      D.下降5%以上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汇率的有关知识。美元贬值后,即我国人民币汇率上升,意味着等量的人民币将会换得更多的美元,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用美元来表示其价格,则上涨在5%以上。此题正确答案为B。或者这样理解:人民币比美元可以表示为X:Y=(1+5%)X:(1+5%)Y美元贬值后意味着数量X的人民币换得的美元在数量Y以上,数量(1+5%)X的人民币换得美元在数量(1+5%)Y以上,即在美元贬值后,增加5%的人民币意味着增加5%以上的美元。
【例12】全国高考文科综合重庆卷第27小题。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
A.1400万元        B.5600万元       C.7000万元        D.9800万元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外汇汇率、企业的经济效益等知识点。首先,结合汇率知识算出用人民币表示的每件商品价格为10×7=70,其次算出该企业的生产总值为70×100万=7000万,最后减去成本就是利润,7000万—14×100万=5600万。正确答案为B。
八、关于税率(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问题
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包括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任职、受雇的其他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涉及税率的问题,所谓税率是征税额与征税对象或记税的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个人所得税主要采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也有比例税率,因为相对简单,所以不予考虑),即随着征税对象的数额增大,税额的征收比例也随之提高。
【例13】如果某工程师的月工资为5000元,则其个人所得税为_____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税
税率(%)
1
X≤500元
5
2
500<X≤2000元
10
3
2000<X≤5000元
15
A.325元           B.505元          C.480元           D.750元
【解析】首先确定应征税额:收入扣除费用。依照《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去费用2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税额。所以该工程师的应税额为:5000-2000=3000元。其次明确税率(题中已经给出)。关键是分段计算:
不超过500元部分:500×5%=25元
超过500元至2000元部分:1500×10%=150元
超过2000元至5000元部分:1000×15%=150元
累计税额:25+150+150=325元,这是该工程师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因此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