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多多旅行网电话:陈敬文:教学生涯的三境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4:51:52
陈敬文:教学生涯的三境界

作者:陈敬文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1011    更新时间:3/24/2006

 

作者简介:陈敬文(曾用笔名陈航、昵称撼城),中学高级教师,福州市特色教师、特级后备人选,福建省首批小学数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现任平潭县实验小学校长,全国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香港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福建省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平潭县小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多项课题研究获省、市级表彰,一项获全国一等奖,撰写论文总结、教科研报告13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或参与编写教材或学术论著5次共15本,教科研成果入选由中央教科所等三家主编的《中国当代教育科研成果概览》一书中。目前,正专注于“动态生成与跟进策略”、“评课实效性研究”。

 

成长故事一:教学生涯的三境界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格言。我来到世上,所为的大事是什么?少年时代,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将军。也许是命运的按排,或许为老天的捉弄,我走上了教育之路。起初,我以鲁迅的人生三种境界“生存、温饱、发展”为追求,却为三兄残失未能满足孟子“人生有三大至乐”而一改初衷做起王国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的梦想来……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1977年7月,上山下乡的浪潮让我因缘巧合地踏上了执教之路。乡村小学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教学设备甚是简陋,但我却自得其乐,因为它给了我更自由的发展空间。传道授业解惑,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让我倍添自豪感,生命因为教学而平添了异样的光亮。

然而,没有反省的自得是肤浅的。正当我仍旧沉浸于没有足够依凭的快乐当中,一件小事让我清醒地认识了自己。下洋小学有一个学生叫陈由华,小小个头,很老实,听课挺认真。但作业都是“×”,考试门门挂“红灯”。一天上完数学课,他拿着课本跑到我眼前:“老师,我今天才听得最明白,你看,是不是这样做……”我豁然开朗,平时,他一本正经地听课都是似懂非懂,为完成作业他硬着头皮瞎写,为表示学习态度好,他毫无头绪地埋头苦干,私下辅导他时,也是不懂装懂一个劲地点头。那天,我用的教学方法是刚从《福建教育》上学来的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原来,教学方法不同会产生如此大的变化。我猛然悟出:如果不致力于提升自己,只能让自己走进教育的死胡同。于是我下定决心潜心学习、运用、研究教学法,改变了教师先讲学生再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学课本和学生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进行尝试练习中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突出尝试教学法“先试后导”、“先练后讲”鲜明的特征。记得我在教学"百分数"时,出了一道"一种商品在物价上涨时提高10%,后来物价下跌时又降价10%,现在的价钱和原来的价钱是否一样?"的应用题,按照“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模式教学,我进行着教学流程,当进行到“尝试解题”时,陈由华学生答对了。我抓住契机,请他学生说明自己的观点,他振振有词的说:原物价和涨后的物价不同,标准量不同,所以同样乘以10%,所得的价格并不一样……在这里两年,我教了两年的毕业班数学,生活过得还充实。每当“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每当“满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时,我都会追忆着这段经历,反思着“老师,我今天才听得最明白……”话语,我心中悠然而生: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多么关键呵,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是多么举足轻重的啊!今天小有成就,跟这段经历不无关系啊!陈由华学生的前后变化扭转了我的教学旅程……

1983年,我从长乐师范毕业后分配在县实验小学任教,涉足音乐、语文、少先队教育、德育及思品教学,成了“大杂烩”老师,但杂而不乱,万变不离其宗,繁重的教学任务,众多的校内外活动,既没有影响我继续学习的愿望,也没有耽误我学习教育理论,削弱我致力教学改革的劲头。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勤耕默耘地劳作。通过在职学习,我先后毕业于福建师大中文系和中国函授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在学习中,我也不断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1990年,我第一次斗胆向《福建教育》投稿,不想竟被幸运地采用了。从此以后,我一有自己的想法就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虚心请教同行前辈,不断生成,着力提升理论境界,陆续撰写了一些论文和经验总结。写总结、撰论文,与其说是原理的蓄积、方法的储备、系统的审视,不如说是学习的积淀、实践的反思、崇尚文化的感受。正因为这样,才有遇事稳健的心境,审时度势的方略,求实创新的态势,细处着眼、系统谋划的胸襟……

衣带渐宽终不悔

当教育本身的苦与乐、学生的天真与可爱,犹如一本好书的情节渐渐地把我吸引住时,教育便成了一种需求和动力,驱使我废寝忘食,排除充满物欲的世俗,沉浸于辛苦的劳作中。

天从人愿,好事成双。1991年冬,正当我沉浸在破格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之时,经过多方努力,“转行”通知也下来了。新单位的“诱惑”,学校为难;熟人鼓励,同行羡慕;学生挽留,雨露沾衣……我一时踌躇不决。猛然间,林鑫老师、杨婉珍老师、吴正和老校长、高名奎局长的影像在我的脑中逐一闪过,一个个前辈长者语重心长的教诲在耳畔回响,他们的信任、他们的期许,让我顿时汗颜。不能再迟疑了,我果断地放弃了“改行”机会,继续着教育的旅程。

1993年的冬天,福州麦顶小学的宋校长带着一批骨干教师来我校支教,因为学生时代的嗜好和教过数学的缘故,我参加了数学组听课、评课活动。麦顶小学老师的献课精彩极了,对我们老师上的课也挺客气:结构严谨,很重视“双基”,但太传统些。为什么我们的教学实践和麦顶小学的老师会有一定的差距呢?是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透彻还是教法的偏差?我苦思良久,终于悟出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别的老师能做到的我们一样也能够做到,再不能循着旧例毫无创新意识了。当天晚上,我翻箱倒柜,把1980年以来的《福建教育》全部整理出来,将有关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的文章全部摘录下来,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尝试教学法》的精神实质,第二天写了一封长信给邱学华老师。一周后,我收到了邱学华老师的回信和他寄来的《尝试教学法》。于是,利用这些资料,我开培训班、上示范课、举行研讨课,全校性的尝试教学法推广全面铺开了。

1995年8月,我在博览国内外教育科研现状的基础上,在邱学华、陈笑晴两位老师的指导下,设立了《尝试教学与学法培养》课题研究,把尝试教学法与学法指导放置于统一体中进行有机整合,推出十个子课题,进行既有面上研究又有纵深探索。课题研究开题容易,过程探究着实困难。回想起来,自己也不知道是如何在坑坑洼洼上摸爬滚打过来的,不知几回在岔道上坚定路标,更不知几次在困境中挣扎与挺立。1996年10月,一年级实施“新教材”,县里按常规安排我校举行“新教材、新教法”研讨会,经过集体备课,老师们都认同我的思路——用新近研究的教学模式推出研究课,并在研讨会上举行《邱学华与尝试教学法》讲座。研究课在征求有关领导与教研员意见时出现了分歧,“一年级学生自学能力有限,尝试教学法只适合在初高中”、“面向全县开课,保守一些好”等观点占了上风,“怎么办?”执教老师开始打退堂鼓了。我这人有一股拗劲,看准的就一定要闯下去。在我的坚持下,研究课按原来的思路在多次试教的基础上,依然在“研讨会”上面向全县隆重推出。结果,好评如潮。身居海岛,教育思想偏于保守,说来也不奇怪,与“世”隔绝,怎知“琼楼玉宇”、“今夕是何年”。教育经费不足,冷却了多少人奋发进取的热情;阻碍了多少良师“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专业发展之路。回头望坎坷来路,庆幸的是,我一路颠簸着奔闯而来。

乐在灯火阑珊处

20多年苦苦思索的问题、探索的知识,蓦然从理论与实践中跳出,从不断的学习中走来,原来教育的真谛就在自己的眼前,在活生生的学生中,在艰辛的教育过程中,在滴水成溪、江河成海的积累中。

琐碎的事务,繁忙的工作,并没有抑止我倾心教研的热情。一天上午,我参加完数学组教研活动后,正想着刚才老师教研时畅所欲言的情境,突发一个念头,今天数学课还没听,何不来个“推门听课”?不知不觉已到了四6班的门口,刚想敲门,陈惠钦老师已跳着一只脚开门来了。我顿觉一股暖流涌向心头——原来,陈老师前些日子上班时,不小心脚骨折了,才休息几天,就瞒着学校坚持到班上课。然后,我迅速地步入教室,扶着她,叫她在前排的一个空位上坐上来,回过头,望着陈老师刚抄完的一个例题,忙对她说:来,我替你上课。接着,我就按照自己的灵感与学生悟性,一节课在轻松、愉快、师生和睦对话、交流的情境中完成了。下课了,我面带微笑企盼陈老师和她的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料他们却报以热烈的掌声,同时异口同声说:“欢迎陈校长继续给我们上课!”事后,我与陈老师交流这节课感受时,陈老师说:“陈校长,你没看书,甚至例题还没看清,怎么那么娴熟,一下子便进入角色,非常精彩!学生很喜欢你上课。什么时候再让我们大开眼界!”我对她说:我一走进四年级,“教学进度”就知道了。最近,我正在设计“四段综合型”教学模式,今天课堂“动态情势”,有利我规避老师牵着学生走的局面,实现了学生思维推着老师走的境界。课堂上之所以异常活跃,跟你平时的教学有很大关系。你看,今天学生接二连三地提出了许多不同解法,并且对不同解法都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对有的解法提出了质疑,如果没有平时的“数学学习习惯”养成,要实现这种境界,那是不可能的。当然,课堂上应坚持:“既不扼制学生的看法,也不搁置学生的问题,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一路走下去……”的原则,这就是我常说的“动态生成”。             

1998年12月,我晋升为“小中高”,我觉得自己很惬意,平常人们常说我是“工作狂”、“教育谜”,对此我只好予以缄默……孜孜不倦地追求,矢志不渝地奋进是我内心需求。追求需要不断确立新的境界,奋进必须不停地学习、领悟与反思。 

随着《尝试学与学法培养》课题研究的结题并获得优秀成果一等奖之后,我又致力于《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尝试创新》课题研究、配合“创新教育”的小学数学“创新策略”探索、新课改的“动态生成与跟进策略”研究……

平时忙里偷闲,常一头扎进工作室里,将自己的教育案例,讲座稿进行整理,把自己的论文、经验总结、教育随笔加以演绎、整合,又将此时的思想与彼时的理念作了对照与比较……于是,一个个教育思想就在不断的反思和实践中得到提炼。把师生已有知识、.经历、经验,活动作为“原型”,通过筛选整合,提取优质的“教育因素”,实施“原型启发”;采用“了解原型,模拟原型,运用原型,发展原型”四步曲来完成教育目的的“原型启发”观;提出尝试有利发展、发展促进创新,“发展”是条件,“尝试”是载体,“创新”为目标,坚持立足“基础性”,把握“整体性”,锁定“合作性”,激活“自主性”,保证“持续性”五条原则的“尝试创新”观;倡导突出针对性、自主性、有效性,营造关注学生、彰显个性、引导体验、激活过程、整合多元等五种境界,促进师生健康和谐持续地发展的“人文化评价观”……“四段综合型”、“三段八步”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摸式亦在不断的探索和反复的实践中不断积淀。这一个个教育观点,这一宗宗教学特色,无疑极大地充实了我的教学生命,让我虽然尝尽艰辛,却也甘之若饴。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伟大的事业根源于坚韧不拔地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从教20几年,从默默耕耘的无名小卒到现在的终尝教育的甘甜,我真正地体验了王国维老先生所说的人生的三种境界,这由苦到乐的教学旅程,由涩到甜的心路经历,非亲历其境不能品尝其味。倾我所有的热情,永不放弃,我期待着迈入更加自由的快乐境界!

成长故事二:火红的热情,品尝耕耘的快乐

       2003年7月10日至24日,我作为第一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在福建省福州艺术师范学校进行为期十四天的集中理论研修。在两周时间里,我耳闻目睹了11位省内外国家级专家的精彩讲座,那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收获。在这里,我看到了大师勾勒的国家课程改革的蓝图,体验了未来教育的情境,了解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成绩、问题与前景;感受了与专家对话的快乐,进一步领悟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历史必然与时代要求,体验了作为学科带头人的专业素养、理论底蕴和历史责任……在这里, 我找到了《误区·反思·对策》系列探索延续的“链条”;大师们的“课堂动态”、“蒙太奇”的意境,勾起我对两年前就琢磨的教学策略——“跟进”极大兴趣,坚定了着手探索、深究的信心,反思出“跟进”不单是现代课堂教学从“有模教学”步入“无模教学”过渡的载体建构,教学机智的提升、教学艺术的锤炼,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这无疑对我的深入研究提供良好引擎,触动了“灵感”,激发了热情,“跟进”教学策略的雏型就在我边听课边思索中形成了。两年的福建省中小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训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感受到自身的教育教学思想、教育理念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碰撞中得以升华;体验到自己的教科研能力在不断砥砺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获得了质的飞跃!但,我只做到三个字——学、做、思。

    一、学

1、读书提升智慧。一位全国知名教授曾感慨地说:“坦率的说,读书不多、无暇读书,是我们许多教师存在的问题,这多少影响了我们教师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精神境界的提升,也影响了他们对学生读书的关注和指导。”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社会,教师要达到教学相长,把传统的“一桶水”创生为“长流水”、“鲜活水”,在慷慨“给予”的同时,努力“汲取”,变“教”为“学”,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生活的快节奏和工作的高强度已使我们的教师不屑、不肯、不能“板凳要做十年冷”。教师的不读书,不勤读书,无疑给专业发展带来致命的“后劲不足”。因此,我坚信:只有多读书、勤读书、读好书,才能拓宽视野、提升智慧。 两年来,我通读《苏霍姆林斯基》全卷,写下了读书笔记3万多字,钻研了《教育创新论》、《小学数学教学建模》、《数学教育展望》、《批判反思型教师》、《数学教学的创新策略》、《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等一批新书,写下了反思性文章与论文近40万字,其中《评课实效性研究》第一稿就有九万多字。论文《小学数学“四段式综合型教学模式”探究》参加福建省第八届基础教育论文评选获一等奖(省教育厅)、论文《以学生发展为本,建构尝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参加福建省第八届基础教育论文评选获二等奖(省教育厅)、论文在《增强教学本质意识,让课改理念回归课堂》福建省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评选中获得一等奖、2004.6,论文在《新理念回归课堂三部曲》福建省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2、网络拓展空间。网络是一个不设藩篱的大学校,在网络学习的背景中,教师完全能够体验专业发展的广阔空间和美好前景。君子博学,善假于物也。网络的开放性、兼容性、平等性,使虚拟世界的学习成为一种极富生成性的互动。借助网络,教师可以感受最前沿的理念;借助网络,教师可以捕获最丰富的信息;借助网络,教师可以表达最自由的思想;借助网络,教师可以实现最广泛的交流;借助网络,教师可以展示最具个性的风采;借助网络,教师可以描绘最绚丽的教育。2004年11月22 日,本人应福建省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会邀请赴蒲城县给全省各地的“发展性教学研究”基地校近1000位教师开讲《动态生成与跟进策略》专题后,几个月下来,陆续有全省各地的热心教师通过邮件、QQ、电话、传真等联系方式同我沟通、交流。其间,QQ连线最多,他们发帖,我跟帖,持续不断, QQ无疑成了无限的平台,QQ连线化为永不消逝电波。一篇《QQ连线——由“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引出的案例讨论》引爆出不小的震撼。于是,2005年5月12日,在“教学110网络教研联盟”网络为“走近名师”系列活动作首场名师讲座,2005年6月16日,在南平武夷(群号:7228224)开展“与陈敬文老师同评王清媚老师的课”,“武夷山”才轮到我在会上作《亲历网络教研 感受天涯比邻》的经验介绍,才有今天的“J×110”的“敬文评课”版主、“中国小学名师网”,的“课堂点评营”的版主,也只有在网上才有跨区域的“门徒”。

    二、做

    1、工作研究化。教学不能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行动,而是以研究的态度去做、去实践。研究教学课程,研究教学策略,研究试题的针对性和训练量,更要研究学生,研究他们的心理、学状、个性及转化矫正的办法。在研究性的教育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获得娴熟的教学技能,形成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教学模式和风格。学会研究、勇于创新,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是教育改革的原动力。“教历式教案改革”(论文《改教案为教历,弃形式求实效》刊登在<中国教育教学杂志>上)、“跟进策略”(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跟进策略”研究》福建教育,2004年3期上)、“案例培训”、“评课实效性研究”等专题都是在工作中找到研究的着眼点的。

    2、工作科研化。教育是科学,是艺术,需要实践、反思与探究。只有通过“深入”的教育科研,教育的理性光辉与人文色彩才能得以“生动”的发挥,课堂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校才能成为展示师生生命价值的绿洲。教中研,研中教,以教催生研,以研提升教。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根于实践,源于问题,亲近学生,走进课堂,它是那种田野式、草根性的鲜活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剂。通过教育科研,激活问题意识,迸发思想火花,从而寻求教学对策,拓展教育境界。

2003.7,指导的陈瑛老师执教《周长的认识和正方形周长》获福州市二等奖。

2004.5,被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尝试教学研究会评为全国教育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尝试教学研究与实践》研究活动“先进工作者”

2004.6,指导的林兰琼老师执教《数字与编码》获福建省小学数学“发展性教学”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2004.6,指导的陈瑛老师执教《连续退位减法》获福建省小学数学“发展性教学”优质课评选二等奖。

2005.6,指导的老师曾华兰,论文《关注学生发展,创造性使用教材》获福建省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评选一等奖。

2005.6,指导的老师林绍梅,论文《关注潜能开发,促进和谐发展》获福建省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评选二等奖。

2005.6,指导的沙县凤岗中心小学洪荣珠,论文《激活思维定势,促进学生发展》获福建省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评选一等奖。

    三、思

    1、情感学习。情感的学习与思索是我们毕生的课程。知识学习提高人的智商,情感学习提高人的情商。情感智商是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器,需要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和持续不断的自我情感教育,提升自我心志,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活实际中,进行自我管理和调节人际关系,才会在心烦意乱时,平静自己的情绪,主动消除烦恼,才能使知识学习成为可能。注重了情感的学习,必定能将人生必然经历的痛苦与烦恼降低至最低限度,使人更多体验生活中的快乐与成功。

2、知识升华。探索反思、勤于思考,“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冲动的例行行为中解放出来,有专家指出:“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标志。它能帮助教师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的转变。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能善于及时记载总结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得失,批判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程序、教学结果等,不断的探索与解决自身与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从具体事例上升到经验,从经验升华为理论,不断突破自身的高原现象、超越自我。能不断按实践——反思——更新的模式从事教育活动。

回首过去,我们可以从中获取智慧和力量,以至于能更好地把握现在,憧憬未来。啊,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我将面对“路漫漫其修远兮”,进一步“上下而求索”,又觉得“蒙昧“起来了……

 

【专业成长大事记】

1.      2003年11月27—30日,在福建省首批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第一次集中培训(连江)会上做了《增强本质意识,树立正确观念》的专题发言。

2.      2004年1月12日,在福建省首批小学数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专题汇报会(师大附小)上展示了《走向学科带头人(之一)》成果。

3.      2004年3月28—29日,应邀为平潭县第三期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在第二阶段集中培训期间作《中小学教育科研》专题讲座。

4.      2004年4月25—28日,在福建省首批中青年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泉州晋江第二实验小学)研讨会上展示了《走向学科带头人(之二)》成果。

5.      2004年5月26日—27日,在福建省首批小学数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福州片区(福鼎市实验小学)学术交流与教研活动会上展示了《走向学科带头人(之三)》成果。

6.      2004年7月5日—11日,在福建省首批小学数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研修活动会上(平潭实验小学)汇报本学年度的行动研究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学习如何制作课堂教学的视频案例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并在会上展示了《走向学科带头人(之四)》

7.      2004年7月12—13日,应邀为平潭县小学教导主任课改培训班学员作《教育科研与校本教研》专题讲座。

8.      2004年7月28—8月5日,在武夷山举行的学科带头人研讨活动学员成果展示中,汇报了《建构“三位一体”新型评课机制》的研究成果。

9.      2004年8月6日—8月29日先后五次到福州乌山小学参加“视频案例”《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研制工作,该“视频案例”获得福建省一等奖、全国一等奖。

10.  2004年10月14日,省学科带头人福州片区在连江第二实验小学开展“备课、听课评课”活动,并围绕林碧珍的《小数的性质》课,研究完善“三位一体”评课机制和探讨诊断性的实践活动。

11.  2004年10月21日,在南安举行的学科带头人研讨活动会上代表福州片区就“视频案例”研制情况作了汇报,就将在福清市实验小学为研制“视频案例”的平台谈了设想。

12.  2004年10月28日,福建省首批中小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送教讲学活动福清专场在福清市实验小学举行,在活动会上做了《动态生成与跟进策略》专题讲座。

13.  2004年11月9日—12月初,先后三次到福清市实验小学协调、参与《数学乐园》“视频案例”的研制工作工作,该“视频案例”获得全国二等奖。

14.  2004年11月18日—19日,福建省首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福州片区的陈敬文、林昌龙、朱坤震、林碧珍、陈坚、郭婉新等学员为了实践我的“三位一体”教研架构,深入探究《三步计算和应用》中“相遇问题”的教学疑难问题,提高说课、作课、评课能力,促进专业成长,在连江附小进行了系列教研活动(这次活动纪实收入《评课》一书《案例:“三位一体”建构“相遇问题”》)

15.  2004年11月21—23日,应福建省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会邀请在省浦城县召开的“发展性教学实验与研究”现场会上作了《动态生成与跟进策略》专题讲座。

16.  2004年12月3日—2005年1月7日,应邀为平潭县“十五”(第八期)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一、二班)学员作《学校课程开发(共四讲十个学时)》专题讲座。

17.  2005年2月28日,与林昌龙和许德凯、韩起柱老师前往福清市实验小学与同伴夏金一同备《克地初步认识》一课。

18.  2005年3月24日—27日,在厦门实验小学举行省首批学科带头人研讨活动会上作了《评课实效性的研究》等专题讲座。

19.  2005年8月22日—26日,应邀为平潭县小学数学中级教师岗位培训班学员作《动态生成与跟进策略》(上、下)专题讲座。

20.  2005年5月12日,应“教学110网络教研联盟”邀请,为“走近名师”系列活动作首场名师讲座(课题为《评课的实效性研究》)并与全国各地网友就“评课的实效性”专题进行讨论。

21.  2005年6月16日,应“教学110网络教研联盟”邀请,在南平武夷开展“与陈敬文老师同评王清媚老师的课”。

22.  2005年7月,出版专著《教学全程新论丛书》之《评课》(共28.8万字),目前,另外三本书(《说课》《上课》《备课》)又在相关团队的合作下开始编撰。

23.  2005年7月23—26日,在武夷山举行的学科带头人研讨活动会上作了《亲历网络教研感受天涯比邻》的经验介绍。

24.  2005年7月5日,加入“J×110”论坛,成为该网的客座名师,担任“敬文评课”版主。

25.  2005年9月12日,应邀加入“中国小学名师网”,担任“课堂点评营”的版主。

26.  2006年3月,在中国课堂教学网“课堂论坛”开辟“撼城工作室”,并担任版主。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人 评论内容 评论时间 打分 【张桂梅】 向前 ,向前,再向前,永远跟着陈教师向前进! 6/10/2006 6:48:55 PM 5分 【chenzl_56665】 陈老师,您的文章又出来啦.您的跟进策略与敬文评课都很有人气啊,希… 6/6/2006 10:31:36 PM 5分 【老柏长】 陈老师,读过你的书和文章,本人非常敬佩! 6/4/2006 11:27:51 PM 5分 【丹青】 可敬!可佩!跟进!跟进! 6/4/2006 12:15:18 AM 5分 【山花】 一出百看不厌的故事,愿陈老师写就更动人的故事! 5/22/2006 9:37:53 PM 5分 查看评论详细内容及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