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摩app官网:李清照唱昆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7:00:24

李清照唱昆曲

    徐城北(文汇报2011-12-23第八版)

    
    李清照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女词人,如何会演唱晚几百年的昆曲?——我指的是一出京剧电视剧剧本中,如何让女词人演唱昆曲风的唱段抒怀。过去昆曲和京剧“两下锅”,互相包容。但两种曲调依然各是各。二十多年之前,李维康演出过京剧《李清照》。最近,又有一位中年程派演员准备演出同一人物,并且找了我,希望我给她“看看本子”,提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我和程派关系久矣。家父家母与程砚秋先生与夫人有旧,我本人曾为李世济编过一个剧本,获得过文化部的文华奖,我还与著名的程派传人赵荣琛、王吟秋有过接触……换言之,我在中国京剧院工作十五年,对程派的认识是比较深切的。当年李维康演李清照,没有直接与流派挂钩,但总的韵味曲调在梅兰芳、张君秋之间,总的风格追求是一种清丽。今天,新一代的程派演员又要演这个人物,又如何演出自己的特色?我想了想,不妨让演员在演出中唱几首李词,而且用昆曲的仄韵去唱,这或许还是别一种出新了。
    
    俗话说,京昆不分家,但又各是各。可以在一出戏中,有些地方唱京,另外一些地方唱昆,而不能把京与昆揉在一段腔调中演唱。当然,拟议中的选用李词多是仄韵,不太好唱,观众听起来也需要适应过程。但这不绝对。李世济曾演唱过毛泽东的“蝶恋花”,全都是仄韵,仍然感人。问题是我看过这次的剧本,其中写了过多的情节过场,不仅浪费了笔墨,而且对刻画人物无益。赵明诚一生出外做官,李清照全程陪同。赵明诚是有官职与政治态度的,而李清照只是一名妻子在旁,她只是个符号。剧本没有反映李清照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受到外界的刺激,没有写她作为杰出女词人的形成过程。我以为这样写是说不过去的。如果是一般人,写妻子随着当官的丈夫飘荡,那她就是他的一个影子,有没有性格并不重要。但李清照太特殊了,千古一人矣。你不能不写她的代表词作的形成过程,而且要带领观众去欣赏。比如她最著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了使之出现得合情合理,可以让她在赵明诚死后吟哦着独唱。光这一首还不够,我们要设计一些引发她唱自己词作的情节,借以推动剧情,展开人物的心理动作或形体动作。为此我阅读了《李清照全集》,从中找到一些兼能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中短调的词句,比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样两小节短句。它们很容易嫁接进京剧本,用在夫妻某个需要决断的场面中,比如李清照不同意赵明诚的某个见解,委婉提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妻子对丈夫的一种委婉批评。而“惊起一滩鸥鹭”则用进第一场,李清照初遇赵明诚,双方都在“争渡”,终因这段词而定情。
    
    我从网上买来四册关于李清照的书籍,一边读又一边想,让其中有涵养的句子分别进入唱词。不能是简单的摘取,而需要用鲜明的理念作为前导,再生发出若干新的笔墨。说到鲜明理念,我觉得这在京剧的继承发展中特别重要。现在京剧面临的形势很好,想学京剧的人很多,国家在各方面给予支持的力度也很大,演员们也下力气继承;但我们在如何出新的理念上不足,往往是急于求成,没有到丰厚的传统中去寻觅宝藏。昆曲历史长于京剧,对京剧的形成起过重大作用。现在昆曲发达了,但也往往满足于现有的几出完整大戏之中。我有一些同年龄的梨园朋友,大家都已退休,但依然做着京剧的义工,大家都对京剧界的现状喜中有忧,那就是目前做事的速度太快,这往往会“欲速而不达”,我们要抱回一个健康的孩子,但容易抱回来的,仅仅是婴儿用过的洗澡盆。此言当否,请三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