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中彩票平台真的吗:陈季冰 : 探究央企“地王”的行为逻辑 - 一五一十部落 | My15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23:51:08
2010-03-19 14:58 | 阅读(40) | 标签: 时事观点 | 字号:大 中 小

高房价是一段时间以来举国热议的焦点话题,也是今年两会的会场内外异口同声讨伐的主要对象。不过,3月15日,就在人代会闭幕后的第一天,北京土地市场又拍出了三个“地王”。其中,“单价地王”一天内两次刷新。不出意料,这些“地王”清一色都是“央企制造”。许多人因此忧心忡忡地预计,这种态势将不可避免地进一步推高今后的房价。

 

 

事后,中国房地产业内的两位媒体红人潘石屹和任志强在他们的微博上相互挖苦,以戏谑解嘲的方式表达了对“央企凶猛”的不满。细细咀嚼两人的对话——潘石屹调侃任志强“花钱买丢人”,后者则反唇相讥前者“已怕得连参与的勇气都没有”,确实形象而又准确地折射出地方国有与私营房地产企业在咄咄逼人的央企面前的寒酸境况与无奈心态。

 

 

然而,过去大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官员都三番五次地强调,不能听任房价继续这么涨上去,并做出许多不将楼市调控到“合理位置”不罢休的姿态。在这种黑云压城的语境下,口口声声以“共和国长子”自居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中央企业——竟对上下舆论充耳不闻,义无返顾地杀入热得发烫的土地市场,究竟是打的什么主意?无权无势的老百姓的怨言,它们尽可以不理不睬;新闻媒体的批评,它也可以当作耳旁风;难道上级领导的精神,它们也敢置若罔闻?我相信这是许多读者心中困惑不解的疑团。

 

 

中国的老百姓素来习惯于从道德的角度看待一切问题,而中国的精英又多倾向于从政治的角度审视所有问题。这与中国的文化传统与社会现实息息相关——在中国,政治永远是左右社会生活的支配性力量,而政治的合法性外衣又总是由道德材料编织而成的。换言之,普通民众看见的通常是外衣,而智识程度及社会事务参与度较高的精英则能够窥见包裹在光鲜外衣内的实际游戏规则。但不管这两种看问题的视角具有多么大的经验上的合理性,它们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遮蔽了经济利益对人的行为方式的重要影响,特别是在某些特定时段。

 

 

对国有企业来说,当下最大的政治就是产值和利润,或者所谓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因为这是整个国家“保八”的基础。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没有一家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愿意拂逆从中央到省市各级领导对房地产市场的政治表态;作为事实上的国家干部,他们更不愿意置自己于新闻媒体的镁光灯之下。不过,对他们来说,最重要和紧迫的不是这些,而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下达给他的那些年度指标。正是这些沉甸甸的数字,驱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把一张张巨额支票压在北京、上海的一块块“地王”上,此时他们自己或许也颇为无奈。

 

 

有关中国高房价的成因,有识之士聚讼不已。这当然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过我觉得大多数评论者所作出的都只是一种静态分析,它不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2008年春季以来房价的突然急剧上涨。因为在此之前,他们所认定的那些推高房价的动力一样存在。实际上,只要稍作进一步的细致比较,我们就会发现,本轮中国房价的迅速窜升在时间上是与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高度吻合的。简言之,超常规的货币供应及由此带来的的泛滥的流动性是这一年来楼市景气的直接动因。它也同样明显体现在资本市场和大宗原材料市场——如原油和铁矿石——的价格上扬上,并且具有显著的世界性。如此看来,只要刺激政策没有退出,我们又如何能期盼房价回调?而依我看,不仅房价短期内回调是不可能的,大范围的通货膨胀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暂时还难以预测其强度。

 

 

国有企业也是理性人,它们当然也很清楚,在内需市场暂时不太可能显著成长的前提下,要想在在未来几年跑赢潜在的通胀,赢得一个不错的业绩,把赌注压在股市、楼市和资源性商品市场上,至少不会是一种错误的策略。在3·15那天的“地王争夺战”中,连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烟草总公司这样主业不是房地产的央企也显示出志在必得的决心,就充分展示了许多人对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宏观经济环境及投资市场走势的判断。

 

 

其实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又何尝不这么想?只是它们的那点家底,在备受呵护的“共和国长子”面前,实在是太过丢人现眼。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大型中央国企通过国家赋予的行政垄断已经不费吹灰之力积累起庞大的资产;更重要的一个事实是:这些央企能够以极为低廉的成本、非常容易地从银行、股市等金融市场获得无穷的金融资源,而后者对私营企业、甚至地方国企而言都是难于上青天的。此外,从近来时有披露的违规屯地轻易逃脱处罚的事例来看,政治资源雄厚的央企还享有金钱之外的其他诸多特权。话说回来,舍此,国有企业还有什么其他本事呢?在政府权力退出得相对彻底的那部分竞争比较充分的市场,国企的糟糕表现早已说明了一切。但是,所有这些,都注定了潘石屹们的可怜结局。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这场世纪豪赌眼下不仅没有偃旗息鼓的迹象,反而日益呈现出愈加癫狂的趋势。就个体而言,参与这场豪赌的央企的行为是符合其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的,因而也是理性的。但是,如果这场赌局本身是非理性的,那么最终结帐时就必定会牵扯到我们每一个人。因为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像“吓怕了”的小潘那样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假如它们为一个个“地王”开出去的一张张支票最终被证明是坏帐的话,为此埋单的将是全体国人,包括你和我。

 

 

写于2010年3月16日,发表于2010年3月18日《成都商报》我的个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