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学晶的歌曲:浅谈摄影在党建报道中的运用-中国新闻摄影网-中国新闻摄影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59:44

浅谈摄影在党建报道中的运用

刊发时间:2010年02月01日 【字体:小 大】  

浅谈摄影在党建报道中的运用

 

 

党的建设是执政党一项长期的、经常的工作。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就注意抓党的建设,注意把党支部建在连队,注意发挥党员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先锋模范作用。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党的建设。从中央到地方的报纸,贯彻党中央的精神,都加强了党的建设宣传报道。各级党报都创办了党建专版,《人民日报》从2002年起创办了党的建设周刊;各省、市相继创办了党刊,更把加强党的建设宣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应该说,有关党的建设宣传,在全国已有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一定的气候,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是到目前为止,从文字角度有关如何搞好党建宣传报道的体会、经验很多,但是在“读图时代”,怎样从摄影角度做好党建宣传,提高党建报道的直观性和视觉冲击力,这方面的探讨还比较少。本文结合党建宣传报道的几个方面,浅析一下摄影手法在党建报道中的运用。

首先是报道的着眼点。对摄影记者来说,要抓好党的建设的采访报道,着眼点应该放在哪里呢?党的建设从总体上说,分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等。一般来说,思想建设的宣传重点,是突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及时反映理论战线结合实际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组织建设的宣传重点,是及时反映各地各部门适应新形势、符合实际情况的新做法、新举措;作风建设的宣传重点,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新成就、新措施;制度建设的宣传重点,是突出各级党组织针对突出问题,提出的新体制、新机制。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是近年来提出的党建重点,各有其强调的内涵与方面。在这些党建工作中,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因为群众最为关注,往往成为党建报道的重点内容。

这些党建报道的重点内容,文学记者自有其报道思路与手法。摄影记者的报道内容,自然也要围绕这些重点。但与文字记者比较,摄影报道的难点在于,怎样化抽象为形象、变一般为具体,善于用画面语言,配合适当的文字,把这些内容很好地报道给受众。摄影手法运用好了,可以避免一般党建报道容易枯燥乏味、面目可憎的弊端,起到文字报道形式所起不到的作用,进一步沟通党组织与一般群众,树立党的形象,促进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抓党风建设的采访报道——要善于用群众的视野、用群众的体验展示党建工作

 

陈云同志说:“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抓党风问题的宣传,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报道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县以上各级党的领导干部带头抓党风建设,带头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事迹。党风建设中,领导干部是关键。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如何,关系到全局,关系到党的形象。这一点,在报道思想上应该很明确。

但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好作风,如何用摄影形式去表现?许多表现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照片,都直接展现的是领导下基层视察的场面。画面中,领导干部如众星捧月一般,前呼后拥,指手划脚,看去令人反感。近年来,甚至有的领导干部下乡时,还要属下打伞,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实际上,领导干部的作风如何,有时并不一定直接通过领导干部本身的形象去展现。要善于运用群众的视野,抓住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所抓的项目、产业,所关心照顾的基层群众,间接地反映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所带来的成果和基层群众对干部的评价。20044月,人民日报记者从中央有关部门了解到,四川省各级党组织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创新思路,结合农民的生产实际,创造出了“党支部加协会”的新的农村党建模式,就深入到四川省进行采访。除了以文字形式介绍有关背景和做法外,记者还专门拍摄了一组表现这一党员干部转变作风带来新变化的图片。虽然这一做法,是当地组织部门的领导干部亲自抓、精心培育的,但在画面上,除了有一位当地兼任“生姜协会”会长的村党支部书记与姜农一起劳作的画面外,其他两张照片,一张是一位当地鹅农怀抱大白鹅笑得合不拢嘴的画面,表现了当地领导干部支持建立养鹅协会后,当地养鹅业蓬勃发展,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实惠的内容;另一张则是在县里干部支持下建立的枇杷园前,几位协会成员称赞当地党员干部支持所带来的枇杷业的大发展,连他们这些当初率先引进枇杷种植的人,都没有想到。尽管画面上没有出现党员领导干部的身影,但当地党风建设的成果却跃然纸上,收到了“此处无影胜有影”的效果。

胡锦涛总书记曾提出,报道领导人的消息少一些,会议报道少一些,要多宣传群众。这一指示在人民日报上的反映,就是一版的新闻照片中,反映领导人活动和会议的明显减少,而反映老百姓生活,反映经济建设和各行各业发展的照片多了——这只是贴近群众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人民日报不仅下大功夫抓照片质量和数量,树立特色,吸引更多的读者,同时顺应读者要求,面对读图时代激烈的报业竞争,各级各类党报负责人正在为如何改进摄影报道,编好用好新闻图片而绞尽脑汁之时,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近年来却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该报自今年初改扩版以来,不仅版面增加到20个,刊发新闻照片的质量和数量也明显提高,而且开辟了不少新的摄影报道专栏、专版,,人民日报今年在新闻图片的运用上出现了新气象,迈出了新步伐,各地党报“的照片用得多了,用得大了,用得活了,用得巧了。”

 

当然,有时候,摄影记者需要直接拍摄领导干部下基层、深入群众的照片。这就需要记者要深入了解领导干部这一行为的真正意义,注意抓住领导干部与群众互动时的最真实动人的瞬间,切忌只关注领导干部的所谓“形象”,只突出领导干部个人,把群众当道具、作陪衬,效果会适得其反。只要能善于捕捉领导干部真正亲民、爱民、身体力行的精彩瞬间,哪怕画面上只有领导干部一个人,也会产生感动人心的力量。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等优秀党员干部的个人图片,就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抓党建工作重点的采访报道——要善于用精心的策划、认真的组织来展示党的重大活动

 

每一时期,党的建设工作都有重点。例如根据党中央部署,从20089月开始,全党将开展为时一年半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就成了这一时期党建工作的重点。还有历次党代会召开前后,也会有许多重大报道,成为当时党建工作的重点。党建工作的重点,自然也是新闻媒体宣传的重点,摄影记者采访报道的重点。

这些党的重大活动、党建报道重点,怎样通过摄影去展示呢?

首先要了解,对党建工作重点的宣传报道,要有头有尾,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都会大大削弱宣传报道的效果。因此必须在整个报道前就精心策划。如果能通过摄影报道的方式,“全过程”、“全方位”地展示活动的整个过程,就可以避免报道角度雷同、画面相近,让人感觉重复的弊端。

比如,在学习调研阶段,摄影报道的角度要重点放在学习的有效性、生动性方面。要多报道那些结合本单位实际进行学习、讨论的热烈场面,多报道领导干部到一些平时工作的“死角”、最基层调研的场面。从而把比较单调、呆板的学习场面,转化为生动形象、有吸引力的新闻画面。在分析检查阶段,要多挖掘人物故事,按照“主题事件化、事件人物化”的要求,把分析检查阶段中发现的一些新闻细节,逐一用画面来呈现,更加深入地反映在分析检查阶段的成果。而在整改落实阶段,许多整改措施的逐一确定与落实,就给摄影记者带来了更多的报道场景与空间。最后,在整个活动结束前,能把跟踪这一活动的过程,集中起来,用图片形式作一次报道的“总结”,就会使一次党的重大活动,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其次,是要抓住一些党的重大活动的细节,充分展现活动的各个侧面。在这一方面,摄影报道的策划和组织十分重要。如果缺乏策划和组织,重大活动的报道就会杂乱无章,很难给人形象整体印象。

要想让新闻照片鲜活起来,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在循序渐进之中改变一些旧做法,就必须形成某些共识,比如新闻照片要更多反映人性化的题材和内容,要贴近读者,编辑的图片观念和版面意识要加强等。——没有新意的照片是难以吸引读者眼球的。“宣传也要跟上时代进步”,贴近读者的新闻摄影作品才能有发展的可持续性。在遵循党中央倡导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人民日报对见报照片的新闻时效性、表现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方面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这些都是为了让摄影报道和新闻图片鲜活起来所做的努力。

 

 

三、抓优秀共产党员事迹的采访报道——要善于用连续性的画面、故事性的情节来展现典型事迹

 

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是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宣传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是党的建设宣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摄影记者应把此作为自己的经常任务。怎样从摄影角度来宣传报道优秀共产党员?实际上这和宣传报道其他方面的先进人物没有多大差别,但由于摄影报道方式的限制,以及党员典型政治性强的特点,怎样把优秀共产党员尤其是其中的党员干部宣传好,要花费一定的心思。

在报道“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牛玉儒这一典型时,人民日报党建周刊采用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宣传方式。编辑把代表牛玉儒不同时期、不同方面的典型事迹,请有关画家画成了一组连环画,以一种令读者喜闻乐的方式,宣传报道这一典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一宣传报道典型人物的方式,给摄影记者以很大的启发,对于人物相对具体、并有一定故事性情节的先进人物,以连续性的画面、故事性的情节来进行报道,会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现典型的事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典型宣传更加符合“三贴近”的要求。

2005年,中央有关部门组织了一次对“马班邮路”投递员、优秀共产党员王顺友的宣传。人民日报摄影记者采用了长距离跟踪拍摄、全程记录“马班邮路”的方式,对王顺友“离家上路”、“翻越高山”、“点火取暖”、“唱歌壮胆”、“喜见乡亲”、“归家时刻”等,进行了全程记录,形象直观地展现了“马路邮班”的艰难和王顺友不畏艰险、爱岗敬业的崇高精神,取得了远比文学描述更加生动、耐看的宣传效果。

当然,在以摄影形式宣传报道优秀党员等典型人物时,并不是随便抓拍出个工作、生活场景,就算完成任务,提前要认真做好大量的案头准备工作。要认真选择摄影报道的重点所在,尤其是对共产党员以及党员干部进行宣传时,要在“先进分子”和“特殊材料”上着眼。所谓“特殊材料”,是特在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上,特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特在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甚至最宝贵的生命上。共产党员的这些高贵品质在不同时期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革命时期的夏明翰、方志敏、刘胡兰等革命先烈,他们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屈服、视死如归。建设时期的王铁人、焦裕禄,把国家的困难、人民的困难看成自己的困难,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带领群众去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又有无数的优秀共产党员。富有开拓创新精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在采访中,要善于抓住不同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身上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和焕发出来的光彩,才能准确传神地通过镜头加以宣传报道。这样的宣传报道才会具有我们常说的时代特色,拍出的照片才会富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总之,在平面媒体尤其是党报的日常主题宣传报道中,党建报道所占分量很重。但如何通过摄影报道的形式,进行党建宣传,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而目前对此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只是就以摄影方式进行党建报道的主要思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以期抛砖引玉,让更多的对党建宣传和摄影报道都比较熟悉的同行,进一步思考这一问题,提高党建摄影报道的质量,进一步做好党建宣传,开拓党报摄影报道的新领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