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辉体字图片:[转载]如何批评学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7:58:45

如何批评学生

 

 

为什么我们平时的批评效果不好?

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批评学生,是做教师的一个常规教育任务。同时,我们也会感觉到这个基本任务很多时候很难很好的、有效的完成。原因是什么?我觉得:首先,我们批评学生的时候,套话多,这些套话没有什么针对性,也就是这些套话没有真正触及孩子们的心灵,以至于学生都学会了我们的批评风格。再一个就是,我们以同样的方式批评学生的次数太多,以至于学生有了“免疫力”。最后,我们平时批评的次数随多,但是监督执行的很少(其实很多情况下,我们只是批评了,而没有指出改正的方法,特别是带领孩子们去实践),小孩子要改正他们的某些不良做法,只是一次声泪俱下的震撼(很多情况下连这一点儿也做不到)是根本不能让他们今后就可以改掉坏习惯,并养成良好习惯的。

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出学生的“真错”

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孩子们的“错误”,其实不是错误,只是一些生活中养成的不良习惯。这个不良习惯,也并非是孩子们做孩子的时候,唯一能出现的“错误”,而是他们将来长大成人的一些人格品质的组成部分。这就是说,人的品格是从小逐渐形成的。

我们平时在挑选商品的时候,会选择我们喜欢的符合我们要求的商品属性和特点。例如:我的一个同事说,她喜欢买外观很漂亮的东西,而不是特别看重它的其他方面。那么,在这个同事心目中商品的外观就是这个商品的重要“品格”。当然,我们很多人在购买商品的时候,都会异口同声的说质量是我们最看重的。那么,商品的质量也同样是它的一个“品格”。

同样道理,我们人也是如此。例如:某个人做事一贯认真,无论做什么,他都会非常全神贯注于这件事。那么,这就是他的一个“品格”。他的这个“品格”会让人觉得这个人是那么的令人喜欢,他的朋友遍天下,他的生活充满了快乐。那么这个“品格”是怎么得来的哪?

我认为人的这些“品格”应该是小孩子的时候,一点儿点儿养成的。人格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品格),应该统一起来看,我们不但要把一个人的所有品格统一起来看,还要把一个人一生中各个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同一个品格统一起来看。这就充分说明,我们平时在看待学生的“错误”的时候,不能仅仅把这个“错误”当某一时刻的“错误”来对待,也不能把这个错误当成是他身上“独立”表现出来的一个“错误”。我们要看到孩提时是一个人品格形成的起点(也许到了中学这种品格已经到了很难纠正的程度),我们应该用心理学的观点来对待学生所犯的每一个“错误”。也许这就是透过表面看本质吧!

我们在批评学生时该“批”还是该“分析”

我想如果我们这样分析完了,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们就能正确对待这些“错误”。我们首先把一个“错误”分析对了,那么我们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就要用非常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对待学生。

我们就不会用很刺激的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意思,我们就会用帮助学生分析、劝解的语气和学生谈话,而不是教训。这就可以减少学生的对抗情绪,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我们帮助学生分析他的这个“错误”,是怎么发生的。还要帮助学生分析,这个“错误”给他个人形象造成的损害,让同学们现在对自己有很坏的印象。更要帮助学生分析,由这个错误对他今后人生的影响。这就是说这个“错误”,其实是今后人们做人做事,所表现出来的某些行为方式。如果我们今后以这种“错误”的方式和别人相处,那么我们的朋友会很少,我们今后的生活会更糟糕。

可以看到,这样一来我们在整个处理“错误”的过程中,就不可能做一些过激的事情,说过激的话。当然这样做,确实需要广博的知识作为支撑。这样的分析,这样的语言能最大限度的让我们的批评发挥作用。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认识,看清问题实质,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行为。

“批评”完了该怎么做

    那么,我们在分析完了以后,学生表示同意了我们的看法,是不是我们的工作就算大功告成了呢?不是的。因为学生所犯的错误,不是一种语言表达形式,而是一种行为,行为不是仅仅靠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一种习惯,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后,在他们自己注意避免的同时,我们再帮助学生逐渐养成新的习惯,从而避免原有的习惯(错误)的发生。

    因而,我觉得要让学生改正“错误”,我们只是给学生改正的机会是远远不够的。有很多人强调要给学生一条出路,这样做也显得不够。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真正的)教,意味着创造可以从中发现结构的情况;它不意味着向儿童传授只可能被同化于语言水平的结构…一个教师最应该做的事不是纠正儿童的格式,而是向儿童提供他可以改正它们的情景…言语大概不是一条通往理解的捷径。”很明显,我们更应该做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行为“环境”,也就是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时刻想着我们的所做所为,是否会引起学生不小心又犯错的倾向或者条件。这是一个无声的避免学生犯错误的最好的方法,也是我们做教师(做家长)的最难以做到的一点儿。防微杜渐也许是等事情发生了,再去纠正和提醒,可是这已经是亡羊补牢了,特别是七、八岁一下的孩子这样的亡羊补牢是今后产生很多新问题的开端(此文不展开这个问题)。

    给学生创造一个“绿色”环境,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却是一个多少显得被动的办法,而更加主动的办法:是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尽量让学生们去阅读、去思考,时时刻刻地让他们体会到人类的美好,从而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榜样,让他们跟着榜样去做。我们还可以多多的搞一些很有益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生活中逐渐养成某些好的习惯。让孩子们在美好的生活中体会到人类生活的美好。让孩子们生活在“童话”般的生活中,特别是幼年期和童年期,这种美好会在孩子的心灵中产生巨大的力量,支撑着孩子今后少走弯路。

总结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我们做教师做家长的,要时刻不停的提高我们自己的道德修养,如果我们的道德水平还没有达到某种程度,那么我们也就更本看不到学生的错误,我们也就更本无法给学生创造一个“绿色”的生活环境。我们还要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能力去分析他们的错误,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尽量少犯错误的环境。最后,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做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是最最巨大的,因为我们朝夕和孩子们相处,其实我们的举手投足才是我们所能给孩子们提供的“绿色”成长环境的重要部分。让我们的孩子们快乐的成长,少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