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豆百度百科:敬畏西海固 ——我看惠怀杰《西海固纪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04:18:32
敬畏西海固
——我看惠怀杰《西海固纪事》摄影
黄一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12月23日   第 16 版)

农贸市场
惠怀杰摄

穆斯林一家人
惠怀杰摄
继2002年6月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推出《关护母亲河》大型摄影艺术展后,沉寂9年的惠怀杰在日前刚刚落幕的“第三届大理国际影会”向观众呈现了持续10余年拍摄的西海固影像专题,并荣获该影会最具影响的“金翅鸟”大奖最佳摄影师提名奖。以往他为人所熟知的黄河系列影像是那样大气磅礴,热情澎湃,激荡着“黄河之神秘、雄奇与壮美,悬流喷壁泻瑶琼,卷作千雷震地声”,而眼前这些《西海固纪事》摄影展中的影像虽气势依旧,但却和我曾经看到过的许多拍自边远地区包括西海固地区少数民族的影像有所不同。拍摄者惠怀杰既不通过图像形态来强调个人的视觉趣味,也不热衷于玩味图像的空间构成,或者利用少数民族特定的生活方式与宗教信仰制造视觉神秘,其所有影像都拍得冷静、平易、从容,渗透着一份对生活于恶劣自然环境中的西海固回民的敬畏之心。
惠怀杰从事摄影超过30年,摄影经历丰富,长于自然和人文景观摄影,对航拍具有独到见解。13年前惠怀杰第一次前往西海固,带了一台诺宝全景摇头相机。当初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去实地亲眼看看,然后照着自己熟悉的路数,使用大画幅相机拍摄一批大场面的自然景观图片——俗话说的风光照片。但是,当他走进西海固,当他的脚踏上了这块寸草难生的土地,亲身的体验和眼前的所见,让他感到震惊,也让他在拍摄目的和拍摄方法上有了新的思考——都说西海固不是人呆的地方,可这里生活着上百万回民——“我就是想知道,在那么干旱缺水的地方他们怎么能过日子?”他们怎么能生生不息于这样一片墚峁交错、沟壑纵横、地瘠水缺的严峻生态环境中?这个族群和他们每个人有着怎样独特的生命体验?又是什么在支撑着这些生生不息的生命?
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始终萦绕在惠怀杰的脑海。每次他在西海固拍摄期间都不忘时时寻求着答案。这直接导致他在拍摄目的和工作方式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他好奇于西海固特有的高原丘陵地质地貌暴烈的外部自然景观,梦想着去创作一批美国大峡谷式的奇特风景照;随着拍摄的深入和时间的延续,这个梦想变成了对西海固这片土地及其生活于其中的人的由衷敬畏和长久关注。他很确定,他今生关于西海固的拍摄,就是胸怀一份敬畏去实现这份关注和人文图像的采集。
这个过程并不简单。一方面,惠怀杰不是回族,也不是一个穆斯林,缺少相应的回族文化认同和伊斯兰宗教背景,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利因素,肯定会对他与西海固回族、穆斯林交流沟通带来一定限制。但是,惠怀杰在找到了自己的局限的同时,也就找到了自由;他并没有肩负欲为西海固回族、穆斯林或者西海固影像的代言人的责任,拍摄的时候也就不会有精神负担。他坚信,人类有最基本的交流和沟通,且都是基于相互间的理解和信任,如果你真诚地跟他们交往,怎么可能得不到他们的信任呢?
另一方面,惠怀杰熟练掌握不同年代、不同国家各式照相机的使用,一旦他关注的对象确定之后,使用何种相机也就随之被确定了。尽管他拍摄使用的机型几经变化,从大画幅座机到135、120相机,所有机型选用考虑的出发点也不再是能更好地创作和便于携带,而是怎么能更好地记录和呈现西海固生态环境和当地回民族群生存状况。
13年间,惠怀杰已记不清多少次出入西海固采集影像,他已习惯性地对这片被世人认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土地以及世代顽强繁衍生息于其中的回民兄弟姐妹抱有敬畏之心,尤其是出于对他们精神生活——伊斯兰教信仰的尊重,所有影像都在交融着西海固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特定色调中漫卷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