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好玩的网手机站:我们为什么要会讲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29:56

1.

   我的一位学长,一个心理学的博士,在做一个商业方案报告时讲了这样一段话,大意是:“我二十岁的时候看琼瑶的书,觉得很好看;三十岁的时候看琼瑶,觉得很肤浅;等我现在过四十岁了,再看琼瑶,觉得很钦佩,因为她可以到这么大年纪一直保持这种少女的情怀和想像力。”人对世事的认识大抵会经历如此这般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比如故事。讲故事好像是小孩子的事,但我现在觉得,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并不简单。

你不一定喜欢琼瑶式的故事,但天下故事很多,必有一款适合你,打动你。比如我最近看的一本书,《夏洛的网》。我很多年前就知道这本书了,当时要从美国回国,应一位做儿童读书俱乐部的朋友之托,给他带回一本英文版的《夏洛的网》,可那时并没读。直到去年年底前买了中英对照的版本,在春节期间读了。开始看着没觉得怎么,但看到结尾,眼泪就不知不觉掉下来了。大抵好书就是如此吧。又觉得感慨,想想生活中很多好东西就是这样,无意间就错过了。

   《夏洛的网》中,蜘蛛夏洛定意要救小猪威尔伯免于被杀的命运。她在自己的网上先后织出了“好猪”,“了不起”和“光彩照人”,让小猪得以参加年度大赛,又在最后关头织出了“谦卑”,让小猪最终获得特别奖。说起来,夏洛所做的就是为小猪制造故事,而小猪在大家的关注和善待之下,果然长成了一头不同凡响的猪。而最初,它不过是被一个小女孩从父亲斧头之下救出的落脚猪而已。夏洛是深知文字与故事的力量的。当小猪觉得自己并没什么了不起时,夏洛说:“一丁点也没关系。看到印出来的东西,发表出来的东西,人们都会相信的。”

夏洛的手法,从技术层面来说,非常符合心理学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即当你心里有了预设和期待之后,这个预设和期待就会影响现实,最终成了自我证实的预言。如果从理论的层面来说,则正合后现代主义影响下叙事疗法的精髓。夏洛给小猪选择的这四个词,要是从中国哲学的角度想一想,还颇有周易中爻辞的味道,回味无穷。

 

2.

我很佩服朋友中一些健谈的人,寻常的小事,到了他/她的嘴里,就成了段子,有了悬念,有了戏剧冲突,有了看点,变得生动活泼。生活本来只是一些事情的集合,事情本身不构成故事,构成故事的是人的思维和情感。

善于讲故事的人是善于发现事情中有意思的成分。对于我们生活中的事件,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乐趣,建构出喜剧;也可以从中发现不幸,建构出悲剧;当然,也可以从中发现意义,建构出正剧。

叙事疗法讲的就是“建构”。治疗师帮助来访者讲出他们自己的故事,尊重他们的故事,并且帮助他们重新建构一个不同的故事。过去依然痛苦,但痛苦中发现了意义;过去不可改变,但看待过去的角度改变了。当一个人的故事改变了的时候,这个人也就改变了。他发现了自己内在的力量,发现了他人表达的或未表达的善意,发现了生命中其他的可能性。故事不仅诠释过去,也建构了未来,

虽然一说疗法都像是在心理治疗的范畴,其实很多事情的道理相通。如同夏洛为小猪威尔伯所做的,你可以把它看作一个心理治疗的案例,一个孤单寂寞、注定在冬天被杀掉的小猪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乐享天年小猪,你也可以把它看成一个成功的品牌故事,当成一个成功的商业推广案例。

我们着迷于很多品牌,难道仅仅是因为那些产品的品质吗?不也是为了产品背后那些让我们感动的故事吗?就如同可可.夏奈尔留下的传奇,至今不仅在专卖店和柜台上闪耀,还在书店和大屏幕上吸引着目光。

3.

记得当研究生的时候,老师在讲如何做报告时常说,要讲一个好的故事(Tell a good story)。其实研究报告不过是讲研究设计、实验过程和数据、结果、讨论这些东西而已。但好的报告者能够把这些内容讲成故事,有起承转合,让听者听这样的报告是一种享受,至少不那么痛苦。

   需要讲故事的不只是做学术报告。比如我的那位学长,给自己公司的方案讲了一个非常好的故事,最终拿到了那个项目。还有一次在一个教育会议上,一个学校报告的是本校的“首席故事官”制度,该校不仅组织学生听故事,讲故事,而且学校老师、领导也要讲故事,用故事的方式进行教育和管理。回忆起来我们从小到大听过多少无聊的说教,如果能有一些故事该多好。

   讲故事不只适用于治校。比如奥巴马就是一个非常善于讲故事的人,在他还不是总统先生的时候,他的自传把他的经历和理念用非常好的故事传递给了选民。这样一个没有显赫家族背景、没有雄厚财力支持也没有丰富从政经验的议员一跃而成首位非洲裔的美国总统,不能不说故事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好的故事好像一粒种子埋在人心中,蕴含的力量终会产生作用。也许我们的工作不是去管理一个国家,但只要有公开发言占用他人时间的时候,尽量去讲好故事,这该是基本的职业技能。

 

3.

前面说奥巴马凭着讲故事的本领入主白宫,好像在低估他的水平,其实不然。一个有着来自肯尼亚的父亲、美国的母亲、印尼的继父、两岁时父母离异、在外祖父母身边长大,时常经历种族歧视和身份认同困惑的人,如果能够把自己的这番经历建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且还不是一个悲剧的话,那么建构这个故事所需要的巨大的内心力量足以令他感动和领导一个国家。

我一直认为,伟大的人和伟大的书不是故弄玄虚的,是要让人明白的。比如《圣经》中,耶稣在讲道时常用故事作比喻,比如浪子回头,故事本身小学生都能理解。《论语》中也经常有那种迷你情景剧一般的片段,灵光一闪回味千年。好的故事有情境,有情感,有起承转合,有现场感,比仅仅是理论、教条更能让人记住、感动、信服。

   所以讲故事这件事情,说小也小,说大也大。从小处说,发言、讲课、做报告时,把故事讲好,更能说明你的观点,让听众接受。从大处说,一个好的故事,可以引领一个人、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

说着说着有些太严肃了,轻松点吧。我有两个女儿,一个叫小卯,一个叫零一。小卯最近有一个段子,她说:“我1999年出生,零一2001年出生,所以我比零一大两岁;我是90后的,零一是00后的,所以我比零一大10岁;我是20世纪出生的,零一是21世纪出生的,所以我比零一大100岁;我是一千几几年出生的,零一是两千几几年出生的,所以我比零一大1000岁。”最后她总结道:“所以,我比零一大111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