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运动健身文案:专题11 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21:31:36
【高考预测定位】
本专题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区域的概念和内涵,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部分是了解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第三部分是了解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第四部分是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五部分河流的综合开发利用。
在高考复习中应注意:(1)结合国土整治、资源开发、生态建设与保护以及自然灾害监测等社会热点问题;(2)通过图文资料分析说明造成某区域环境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及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3)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某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并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治理措施。(4)会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考点
高考命题预测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一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1.掌握区域的概念和特征
2.了解区域划分的依据
3.掌握在指定的地理范围内选择两个区域进行比较的方法和步骤
4.掌握比较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人类活动方式和种类特征等差异的方法
5.掌握分析某区域地理环境发展的方法
6.掌握不同阶段影响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地理因素
荒漠化的防治
1.理解荒漠化的概念、主要表现和分布
2.理解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掌握区域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
2.了解区域发展过程中影响区域发展几种常见的环境问题
3.可通过图表、资料分析各种环境问题发生过程、成因、危害,提出相关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1.了解森林资源的生态效应和主要分布地区
2.理解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3.理解热带雨林生态脆弱性的表现,并能结合图表解释原因
4.理解今后雨林的前途是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
1.了解山西省作为能源基地建设的条件
2.掌握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
3.理解能源综合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或德国鲁尔区等典型的区域能源综合开发及循环利用
河流的综合开发利用
1.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地理背景
2.流域开发的方向及治理的基本措施
1.以大江、大河的工程建设(如京杭运河的治理、红水河的梯级开发、淮河的治理等)为背景,考查大江、大河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2.以区域洪涝、干旱灾害为背景,考查大江、大河的综合治理
【核心知识精讲】
一、区域差异的因素分析
1.自然环境差异因素分析
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等方面,其差异形成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自然环境要素
差异形成的原因
气候
纬度位置和地势高低的差异,造成了温度的不同;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的差异,造成了降水的不同;寒暖流的流经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地貌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内力作用和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
水文
气候、地形、植被等
土壤
气候、植被、人类生产活动等的差异
2.人类活动差异因素分析
人类活动差异主要表现在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等几个方面,其差异形成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人类活动方式
差异形成的原因
农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条件
工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
人口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
城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
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
3.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发展阶段
主要特点
人地关系
初期阶段
由某一自然资源或便利的交通位置等个别的或几个组合的具有积聚力量的因素,吸引某产业或企业,形成了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资源充足,环境没有受到明显破坏。
人地关系基本上协调的
成长阶段
初始阶段的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的周边不断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物质、能量的输入、输出大幅度地增加,区域内资源不断消耗,环境受到明显破坏。
人地关系呈现不协调
后期阶段
随着本地区资源的耗竭,同时,由于技术、产业结构等与区域外整个市场发展的不和谐,本区域或原先具有的集聚因素的集聚能力减弱,导致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状态。
人地关系矛盾加剧
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区域
生态问题
成因
措施
东北地区(湿地保护)
①黑土开垦后,引起土壤冲刷,黑土层日渐变薄;②沼泽地的开垦引起生态变化;③森林生态和森林资源严重破坏
①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②林木超采,采育脱节,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
①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②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植树造林,土壤培肥;③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木材的综合利用,建设自然保护区
华北地区(中低产田治理)
旱涝、盐碱、风沙是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冲积低平原、滨海平原是中低产田集中地区
①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②片面扩大灌溉面积,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以及不合理开垦土地
①低湿地治理:鱼塘—台田模式;②盐碱地治理:调节、控制水盐运动
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大于黄土高原。导致石质裸露,不能恢复,形成“红色荒漠”
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所造成
①发展立体农业;②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发展沼气、营造薪炭林、炉灶革新、推广生活用煤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①水土流失严重,恢复相当困难;②自然灾害频发
①生态脆弱,人地矛盾尖锐;②开垦坡地、毁坏树木、过度放牧、开矿、无计划修建窑洞;③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
①流域综合治理,保塬、护坡、固沟;②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存放表土;③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
西北地区(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
①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多大风;②原生沙质荒漠、砾质荒漠;③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
①消除贫困;②早期预警;③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④调节农、林、牧用地;⑤控制人口增长;⑥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①全球气候失调;②生态环境恶化;③自然灾害频发;④生物多样性锐减
①农场和牧场的开发;②商业性伐木;③焚耕开垦④采矿、筑路和城镇建设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②采伐与更新相结合;③提高公民环保意识;④设立国际基金;⑤建立雨林缓冲区;⑥鼓励保护性开发
三、几种荒漠化对比分析
3.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主要发生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地下径流不畅、地下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盐的冲积平原,如我国的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因受人为不合理措施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防治的关键在于控制地下水位,故应健全灌排系统,采取合理灌溉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止地下水位抬升和土壤返盐。
四、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对比
黄土高原和惠方丘陵山区都是我国水土流失发生的典型区域,但两者在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方面又。不尽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两地水土流失原因对比
共同点:人为滥垦乱伐;不同点: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南方丘陵山区降水丰沛。
2.两地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同;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主要原因:①南方丘陵山区人均土地少,每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②南方丘陵山区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土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土被冲蚀,恢复更加困难;③地处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会造成更大损失。
3.治理措施不同:黄土高原侧重退耕还林、还牧;南方丘陵山区侧重发展多种经营。
五、湿地主要的功能和效益
1.湿地的产出功能:湿地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宝库”)。
2.湿地的调节功能: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
3.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生命的摇篮”)。
4.湿地的降解功能:湿地中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分解、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地球之肾”)。
5.湿地的其他功能:美化环境,可作为旅游地,具有航运功能,是各种动物的栖息地(“鸟类的乐园”)
六、流域的综合开发
1.分析流域开发利用与地理背景关系的思路
某一流域的开发和利用,与其本身的自然环境有关,对田纳西河来说,弄清其流域内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避免盲目开发、引发生态和环境问题产生的首要条件。对流域进行因地制宜地综合开发,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协调。
流域内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以及矿产资源的蕴藏情况,决定了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方向。
环境要素
田纳西河流域特征
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
流域开发方向
地形
多山的地形,地形起伏大
陆路交通不便,发展航运
修建船闸和水库
蕴藏着丰富的水能
水能开发,建水电站
气候
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流域内光、热、水较丰富
较早成为发达农业区
河流流量不稳定
给航运带来困难,需将修水库和船闸相结合
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对较少
降水季节变化与农作物的季节需水相矛盾
修水库蓄水,解决降水与灌溉的矛盾
水系
水系发达,支流多,水量丰富
航运发达
大部分可通航,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水量不稳定,流量差异大
航运不便
修水库,建船闸,促航运
矿产
矿产丰富,有煤、铁、铜、锌、磷、云母等
利于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发展
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
2.流域的综合开发模式
流域开发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尤其是围绕河流的梯级开发,使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得到协调,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其综合开发治理模式如下所示:
3、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
上游地区
中游地区
下游地区
开发重点
水能资源的开发
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基地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农业发展,形成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形成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主要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
洪水严重
水体和大气的质量下降
原因
地形复杂,坡度大,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人类不合理开发破坏植被
自然原因
中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降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
工农业发展排放大量的污染物
人为原因
人们过度砍伐林木、陡坡开荒,水土流失加剧;人们围湖造田,湖泊调蓄洪峰的功能削弱
对策措施
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行封山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
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湖泊,增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蓄容量;搞好分洪工程,加强荆江分洪工程建设;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修建水库(三峡工程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环境保护,加大执法力度
4、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水系特征和开发治理
长江
黄河
利用
①巨大的水能。分布:集中在上游源头到宜宾段。原因:位于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
②航运便利:黄金水道③灌溉
①灌溉:流经地区降水不足,灌溉作用巨大
②发电: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存在问题
①洪涝:主要危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荆江段
②泥沙含量增多
①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②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洪水威胁;断流;水污染严重
综合治理
①加固大堤 ②修建水库 ③营造防护林工程
④建设三峡工程
①建蓄洪调水工程 ②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③加固大堤 ④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重要水利枢纽
三峡工程
小浪底
主要有三大效益:防洪、发电、航运,其次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
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灌溉、发电
七、山西省与德国鲁尔区发展区位条件的比较
中国山西省
德国鲁尔区
因素
特点
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特点
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位置
华北地区,黄土高原东部,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相邻
距京津唐等发达地区较近
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
地处欧洲腹地,市场广阔
交通
铁路交通发达,有大秦铁路、京原铁路、神黄铁路等通往区外
有利于资源的外运
莱茵河流经本区,铁路、公路密集
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区内和区外联系
资源
煤炭
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是山西发展重化工业的原料,也是坑口电站发展的燃料保证
储量大,品种多,煤质好,但埋藏较深
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和电力供应、化学工业发展的基础
金属矿
有铁矿和铝土矿
有利于能源的综合利用,构建煤—电—铝、煤—铁—钢等产业链
本区贫乏,但离法国洛林铁矿较近
钢铁工业不断向荷兰海边迁移,减少进口铁矿石的运费
水源
降水少,较贫乏
满足不了重化工业的用水需求
莱茵河等水量充沛,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充沛的水源与煤炭资源结合,促进了化学工业的发展
劳动力
劳动力丰富
劳动力成本低
劳动力充足,素质较高
为工业发展提供大量熟练工人
市场
经济落后,本地对资源及重化工业产品的消耗少
以外输为主
位于欧洲十字路口,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市场广阔,产品需求量大
科技
科技落后
资源、能源消耗大,利用率低,污染重
科技发达
资源、能源利用率高,工业区环境优美
【2011年高考题】
(2011年高考天津卷)图3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6-7题)
6.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 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 bf—地表崎岖、降水少
C. ce—光照充足、风沙大          D. dg—气候湿润、林地多
7.下列生态功能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A. c          B. d          C. e          D. g
(2011年高考北京卷)36、(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6分)
(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季节特征。(8分)
本区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积极推进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的形成,促进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3)指出将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理方式及其特点。(7分)
(4)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8分)
(5)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3个城镇服务范围的差异。(7分)
(2011年高考山东卷)32.图13为我国区域示意图。A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读图回答问题
图13
(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
(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2011年高考广东卷)41.(28分)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材料一: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图11)
材料二: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图12)
(1)石羊河总体流向为       ,从内、外流河类型看,该河为        。判断理由是:                 。(6分)
(2)图12所示地层,埋藏越深,距今年代越          ;深度1.6米处是          沉积,由此可推断该地的干湿状况,距今5000年前后比现在         ,理由是        。(10分)
(3)该河流中下游地区气候类型是        。目前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4分)
(4)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8分)
【2010年高考题】
(2010江苏卷)图l6为1990年和2006年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地结构图.图l7为2006年各地区原油生产、  原油加工和乙烯生产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读图回答问题。
(1)图l6所列国家中,与1990年相比,2006年新增的石油进口国中比重最大的三个国家依次是      、      和      。
(2)为保障我国石油供应安全,应采取哪些措施?
国外方面:        。    国内方面:         。
(3)读图l7,原油生产比重明显大于原油加工比重的地区有       ,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原油加工比重大的主导因素是       。华东地区原油加工、乙烯生产比重大的主导因素是         。(3分)
(4)石化工业园是由石油化学工业企业集聚而形成的.其主要优点有     和     。(4分)
(2010山东卷)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图12为重庆市1999-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
(2)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
(2010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
(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009年高考题】
(2009海南卷)4.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2)简述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2009江苏卷)图11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6-7题。(双选)
6.P地与Q地相比,P地
A.年大风日数少  B.年降水量多
C.年降雪日数少  D.沙尘暴日数多
7.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A.截留水分           B.改变气候类型
C.削弱风力           D.改变植被类型
(2009广东卷)11.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资料,回答(1)~(5)题。
资料一:见图15。
资料二:见图16。                       资料三:见图17。
(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________;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________。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2009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9,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l倍。
图9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
(2009福建卷)图12为某流域示意图。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
(2)针对甲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提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措施。
(2009海南卷)下图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并就其中一项变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2011年模拟题】
(东北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辽宁实验中学三校2011年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39.(20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薰衣草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现已遍布世界各地,但最著名的依然为法国普罗旺斯山区(图中A处)。薰衣草易栽培,喜阳光、耐热、耐旱、极耐寒、耐瘠薄、抗盐碱,其产品薰农草精油是疗效种类最多的精油,常用于舒缓压力、头痛及失眠。
材料二:新疆某诗人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孜然的味道就是新疆的味道。今天,除了孜然,还有紫色的薰衣草。图12中B处为薰衣草集中分布区——新疆伊犁。
(1)从薰衣草中提取精油的工业,其工业布局属于(    )(2分)
A.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B.原料指向型工业
C.技术指向型工业                D.市场指向型工业
(2)从气候角度分析两地成为薰衣草产地的共同条件。(6分)
(3)说明图示两地河流开发利用主要方式的差异及其原因。(12分)
40.(2011年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28分)包头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是国家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图12为我国某区域地图,图13为包头市1987~2002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图14为包头市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 12
图13
图14
(1)读图13指出1987~2002年包头市土地利用的总体变化状况,并对此变化作出解释。(12分)
(2)分析包头市1954~1964年在昆都仑河以西布局工业区的合理性。(8分)
(3)从环境承载力的角度,简述包头作为工业城市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限制性因素。(8分)
【2010年模拟题】
(汕头市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2010年新年以来,渤海和黄海北部出现30年来最严重海冰冰情,下图为我国海洋局发布的2010年1月22日—26日海冰警报示意图,回答6-7题。
6.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渤海海冰的分布特点是(    )
A.从南向北海冰面积递增          B.由东向西海冰厚度递增
C.海冰的厚度随海水深度而增加    D.海湾处海冰的分布面积大于其他地区
7.下列区域,不易形成海冰的是(    )
A.淡水注入的河口                B.风浪较大的岬角
C.风平浪静的海湾                                D.深度不大的浅海
(湖南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七次月考试卷)候鸟迁徙的一般规律是:越冬时,由温度较低的地区迁往温度较高的地区,繁殖时,由温度高的地区迁回到温度较低的地区。迁徙时间一般在3月份前后和9月份前后,迁徙路线一般为沿海或沿江、沿湖地带。读下图回答6-8题。
6.图中5个地区,属于越冬地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影响候岛迁徙路线具体走向的主导因素是
A.风向        B.气温         C.食物          D.人为活动
8.图中箭头代表3月份前后迁徙路线的是
A.②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①④⑥
(福建省厦门市2010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下表示意2005~2007年我国主要高耗能产品出口额、能源消耗量、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量。完成4-5题。
年份
出口额(亿美元)
能源消耗量(百万吨标煤)
CO2排放量(百万吨)
NOx排放量(万吨)
SO2排放量(万吨)
2005
167
56.9
135.6
35
80
2007
677
104.7
307.8
69
308
4.与2005年相比,2007年我国主要高耗能出口产品的单位产值
A.能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均下降                B.能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均上升
C.能源消耗量上升,污染物排放量减少              D.能源消耗量减少,污物排放量上升
5.碳排放主要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碳排放转移是指高碳排放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我国高耗能产品出口额越大,碳排放
A.转出越多   B.转入越多          C.转入越少      D.转出越少
(2010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教学测试(一))图4是我国沿海某省风能区划图,I、Ⅱ、Ⅲ、Ⅳ分别表示风能丰富区、风能较丰富区、风能可利用区和风能贫乏区,图5是甲地全年各级风频和风频能量图,据此回答6-7题。
6.在风能贫乏区出现风能丰富区、风能较丰富区的“孤岛”,其影响的因素是
A.技术            B.植被            C.地形             D.湖泊
7.关于图5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频和风频能量成正相关关系
B.风频和风速成正相关关系
C.风频能量和风速成正相关关系
D.风速为10m/s时虽然风频最大但是风速小,所以风频能量并没有达到最大
(2010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9.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二:丹麦能源领域相关数据统计      材料三:丹麦GDP增长与能耗比较
表1:丹麦能源领域相关数据统计
1980年
1990年
2005年
消费构成
石油(PJ)
546
355
350
煤炭(PJ)
241
328
165
天然气(PJ)
0
82
192
可再生能源(PJ)
24
50
130
能源自给率(%)
5
52
156
CO2排放(万吨)
5310
5270
4940
(1)依据材料一,简述丹麦自然地理特征。(10分)
(2)材料一图示区域受               和             影响,冬季平均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4分)
(3)据材料一分析丹麦水能蕴藏量不丰富的原因。(4分)
(4)丹麦是全球将能源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已走上一条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说明对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启示。(8分)
(2010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9.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材料一中C方框区域放大图
(1)材料一所示区域年降水量地区分布特点是                            ;A地年降水量范围在                  之间。(6分)
(2)材料一虚线圆内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其东部主要是    ,西部主要是    。(6分)
(3)近年来,材料一B处因地制宜种植葡萄、枸杞,简述其发展该特色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4)材料二为所示地区产业转移示意图,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特征。(6分)
(5)材料二图示沿海地区是我国重化工基地,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有利区位条件。(6分)
36.(汕头市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28分)萍乡工业以1898年安源煤矿的开办为标志,属我国最老的工矿城市之一。读下图与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图10,萍乡附近地区地图
28
114
比例尺
0
10
20km
宜春


线
萍乡
200—500
0—200
1500—2000
500—1000
1000—1500
高度表(m)
A
B
C
D
铁路
河流
省界
图例
城市
城区
公园
图7


资料二:被誉为“江南煤都”的萍乡,已探明煤炭资源可开采量为4.01亿吨,经过100多年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后,现已累计开采原煤2.8亿吨,剩余可开采储量中近四成为劣质煤,且基本处于地层深部。
资料三:多年来,萍乡主要工业产品都是利用当地资源发展起来的原煤、焦炭、水泥、陶瓷、玻璃、钢铁等。
资料四: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
图8
(1)萍乡市位于      省西部,乙图中E河的大致流向为               。(4分)
(2)该市早期发展煤炭工业的最主要阻力是                              (2分)
(3)近年来,该市煤炭工业的发展呈现下滑的主要阻力是                。(2分)
(4)请列举该市在发展煤炭工业中会出现哪些环境问题(8分)
(5) 除煤炭资源外,该市还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6分)
(6) 该市拟在乙图中A、B、C、D四地中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你认为最合适的地方是     ,简述你判断的原因                                   。(6分)
【原创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土壤盐碱化的发生过程
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盐分)在土壤中不断积累,造 105°
105°
31°
31°
(1)建设成渝经济区交通基础设施是关键。为了加强成渝经济区内外的联系,2010年12月 22日,我国建成了造价是青藏铁路两倍的 “宜(昌)万(州) ”铁路。其造价最高的地质地貌原因是
(2)重庆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重、化工业产值比重约占70%,是我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工业地区之一,分析其酸雨形成的原因。
(3)为促进成渝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请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分析重庆为减轻酸雨污染在能源开发方面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4)简述成渝经济区发展的优势条件,并分析成渝地区如何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进行区域开发。
【原创3】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强调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这是土地管理和调控政策上的又一次重大调整。据此回答8-9题。
8.下列关于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A.建设用地总量增长过快            B.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
C.滥占耕地现象已不存在           D.城市用地紧张,房价难抑
9.专家警示,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必须保持18亿亩的耕地底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下列措施适宜的是:
①大面积围垦沿海湿地  ②提倡农村住房公寓化③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 ④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禁止建设用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原创4】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年等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甲、丙两地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两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B比A城市规模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来图中湖泊L面积在逐渐缩小,其变化对B城附近的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即“农村地区秸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区草原生态问题演变过程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总结出以下信息:该地秸秆利用方式结构示意图和环境演变过程示意图。
秸秆利用方式结构示意图
环境演变过程示意图
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面问题。
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________,并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运用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区荒漠化的演变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创5】读图,分析回答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1)①地区草地退化严重,其自然原因是       ,该地区淹没在沙漠中的古代文明遗址有       。
(2)①~②地区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比较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
(3)③④⑤三个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是        ,原因是                。
(4)④⑤地区也是我国酸雨影响严重的地区,酸雨对土壤的危害是                 ,请你为该地区酸雨的防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原创6】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从含沙量、汛期、结冰期三方面比较M河、N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2)河流含沙量是影响河流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分析河流含沙量大对河流综合开发的不利影响。
(3)分析水土流失对M河流域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4)N河上游水库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的重要水源地,请你为保护其水质出谋划策。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表1、表2),回答1-2题。
表1∶农业用地构成(%)
方案
农耕地
苹果园
林地
草地
菜地
A
44.1
2.4
12.9
40.5
0.1
B
18.1
11.6
36.8
33.4
0.1
C
10.1
19.6
36.8
33.4
0.1
表2∶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方案
侵蚀量比较*(%)
径流量比较*(%)
土地利用总收入(万元/年)
3~8年内
8年以后
A
100
100
57
57
B
64
52
50
88
C
50
40
48
112
1.关于三种方案的选择,正确的是(  )
A.选择A方案环境效益最好        B.选择B方案3~8年内的收入最高
C.选择C方案经济效益年年最佳    D.选择C方案环境效益最好
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山西           B.江西       C.广西         D.四川
读“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资料”,完成3-4题。
省区
新疆
内蒙古
西藏
青海
甘肃
宁夏
陕西
山西
河北
其他省区
所占比例(%)
40
24
16
8
7
1
1
1
1
1
3.该生态环境问题可能是(  )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               D.生物多样性减少
4.为了避免该生态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越演越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B.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乱砍滥伐
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读西北地区部分地图,回答5-7题。
5.结合图可以看出  (  )
A.该区年降水量自南向北依次递减        B.该区1月份气温自东北向西南递增
C.图中甲地的植被主要为草原            D.图中乙地的植被主要为森林
6.图中甲地的生态问题主要为(  )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湿地萎缩
7.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为  (  )
A.过度放牧       B.过度农垦     C.过度樵采       D.水资源利用不当
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据此完成8-9题。
8.为深入研究沙尘暴发生机制,我国在沙尘暴多发地区和必经之地,建立了一系列沙尘暴观测研究站,这些站点大多位于(  )
A.西北和华北      B.华北和东北       C.华北和华东        D.华北和中南
9.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退耕还草
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
①增加木材产量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增加农民收入 ④调整农业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B.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C.③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       D.③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二、综合题(2道题,共56分)
12.读我国各省区荒漠化分布图(图甲)和荒漠化类型动态变化情况图(图乙),回答问题。(28分)
(1)从荒漠化成因分析,荒漠类型多样,则自然过程形成属于    ,受人类活动影响形成属于    。荒漠化形成的影响因素有     、    、    等,沙漠化的主要动力因素是    。(10分)
(2)我国荒漠化分布最多的省区是   ,其人为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近年来引起我国荒漠化面积增加的因素是              ,简析其原因。(12分)
13.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读图,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三方面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8分)
(2)“晋煤外运”和“晋电东送”是山西省两种主要能源输出方式。试简要评价山西省输煤和输电两种能源输出方式的优缺点。(10分)
(3)简析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