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动力6.8老版本:谈谈重庆人文精神的特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4:07:18
(作者:肖长富 重庆社会科学院)
对重庆人文精神的研究、提炼与培育,是建设先进文化的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工作。它对于促进我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升我市城市形象和品位,提升综合竞争力,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进步,提高市民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重庆人文精神的理论定位
重庆人文精神是一种人文精神,进一步讲,它是一种地域人文精神,因此,对它的理论定位,首先必须符合人文精神和地域人文精神的基本要求。
人文精神是人类对自身存在价值认识和反思的集中体现,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即对人的尊重和关注。人文精神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国民素质的塑造。它是人类文化精华的结晶,是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撑。无论是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还是一个地方的繁荣发展,都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凝聚和激励作用。
地域人文精神则是以一个地区为依托的历代先民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城市的传统文化、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思想情操、精神风貌等等文化因素的综合与升华,是一个地区人民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智慧结晶,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地域人文精神,是一个城市立市的根和魂,是城市市民共同的人生价值,能够产生深刻的道德力量、博大的精神力量和巨大的感召力量,是城市文明的核心,体现着城市独特的个性和形象。城市越大,城市化发展越快,就越需要强健维系城市这个有机体的根,就越需要稳固凝聚城市这个文明之都的魂,让市民形成共同的精神认同和文化认同,为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动力。
地域人文精神是在历史发展和文化演变中形成的,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因此,对重庆人文精神的理论定位,既要传承历史,体现历史文化的沉淀,又要反映现实,展示现实生活的风采;既要保留民族的地方的传统文化精神,又要注入现代的开放的观念和意识,体现未来发展趋势。
重庆的历史源远流长、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革命文化。重庆人文精神是在3000多年来重庆历史发展所积淀并且不断吸收、融通各种外来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承前启后、历久弥新,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重庆人在生存、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特点,具有独特的地域性、传统的延续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广泛的认同性。对重庆人文精神特点的概括应该符合这样的理论定位。
二、重庆人文精神的特点
1、吃苦耐劳、自强自立。重庆的区域位置和历史因素决定了重庆人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要经历更多的艰辛和拼搏,这也铸就了重庆人非常典型的吃苦耐劳、自强自立的性格特点。重庆处于中国东西部的结合点,内接腹地、外连江海,重庆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线,以丘陵、低山为主,地域闭塞,山地连绵,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在古代的漫长时期内,重庆及附近地区,其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川西平原和嘉陵江中游地区,自隋唐迄北宋为朝廷贬谪流放罪犯之地。因地势险要,重庆只是一个高垒深墙的军事城邑和区域统治中心。经过古代巴人长期的艰苦奋斗、共同开发,到了宋代,重庆才开始向人口密集、商业繁荣的城市渐进。
到明末清初,由于战乱,四川的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重庆乃征战之地,所受破坏更加严重。清朝在四川建立统治地位后,为了恢复经济,移大量湖广、江西、陕西、福建、广东等省无地或少地农民入川垦荒。大量外来移民和当地百姓一道,在一片废墟上奋力拼搏,重建家园,使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耕地面积迅速扩大,粮食大幅度增产,经济作物产量增加,为重庆的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封闭地形反过来激励起人们努力改善自身环境的决心和勇气。巴蜀先民们以惊人的勇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开山修道,艰险崎岖的栈道,打破了盆地地缘的封锁,克服了狭隘的封闭性。古栈道见证着先民艰辛奋斗的历史。
在当今社会,吃苦耐劳、自强自立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的民谣,充分反映了黔江地区的艰辛和贫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黔江各族人民在与自然抗争和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过程中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自加压力,自力更生,苦干奋进,取得了巨大成绩。最近10多年来开展的艰苦卓绝的三峡库区移民工作,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奇迹,取得了举国赞叹、举世瞩目的成就。三峡移民和广大干部群众靠着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为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做出了巨大贡献。
2、兼容开放、海纳百川。重庆是开放的城市,是一个兼容东、西、南、北文化的城市。1891年3月,重庆正式开埠,向世界市场开放,揭开了重庆城市的近代生活史,开始了重庆大规模对外开放的进程。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随着经济的交流,东西文化的交融也日益频繁,近代教育、民主氛围、大众传播事业等得到发展。重庆还是一个移民的城市。从先秦时期起,历代的巴渝都容纳了东西南北四方众多的移民。最著名的是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抗战时期国民党迁都重庆,以及解放后的"三线建设",这几个时期的迁移,为重庆带来了大量的移民、繁荣的经济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以抗战时期为例。抗战时期,重庆的文化事业空前繁荣和进步。从各地迁来的许多全国性抗日爱国团体,在抗战救国的旗帜下,以争取民族自由与解放为宗旨,团结文化战线各方面力量,推动了大后方文化的进步与繁荣。由郭沫若任主任的"文工会",利用合法地位,团结"文协"、"剧协"、"青协"等团体,开展多种文化学术活动,使重庆文化学术昌明。这种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使巴渝文化在历史的厚重与深沉的基础上,更加五光十色,辉艳夺目,也铸就了重庆人包容四方、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
3、和衷共济、团结奋斗。重庆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斗争历史的城市,在长期的英勇斗争中,重庆人民始终和衷共济、团结奋斗,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在宋代,重庆合川钓鱼城军民抗击蒙哥军队入侵的抗蒙战争,改写了世界历史,为世界反侵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古战场遗址。被中外史学家誉为"上帝折鞭处"。在近代,重庆沐浴过戊戌维新的风雨,经历了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振荡。五四时期,重庆曾掀起过响应的浪潮,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以后也开始在重庆传播。这一切都在重庆播下了爱国、革命、民主的种子。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的爱国民主潮流空前高涨,民众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负责领导南方11省和港澳地区的党组织,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领导人民进行了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卓越的贡献。在这一过程中,培育了包含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精神在内的伟大的红岩精神。
4、耿直豪爽、热情奔放。"蜀出相,巴出将"。重庆的大山大川,重庆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文化氛围,造就了重庆人性格直率、豪爽热情的阳刚之气。重庆春夏之交气候湿热。夜雨频频,形成别致的"巴山夜雨";到了夏季,气候炎热,被称作"长江三大火炉"。巴渝人在衣食住行娱乐等生活方式与习俗上,带有自己十分独特的色彩。古代巴人能歌善舞,丰富多彩的地方戏剧、曲艺、绘画、手工艺品及群众节令活动,特别是浓郁生活气息的川剧、清新喜乐的秀山花灯、火热优美的摆手舞、气势磅礴的铜梁龙等,生动反映了巴渝风俗民情。历久不衰、名噪天下的重庆火锅起源于江边船夫的生活。它将麻、辣、鲜、香、烫的特色发挥到极致,表现了重庆人特殊的地域气质,是彰显重庆人性格气质的市场大平台。还有重庆码头文化的"打拼",重庆激情足球的"雄起"等等,无不映出重庆人的文化特色。
来源:新华网  2006-05-12 15:31 编辑: 陈丹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