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趣积分商城:养不教,谁之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1:28:59

养不教,谁之过?

 

                                    ——家庭教育问题分析

说起对孩子的教育,我们中国人可以说是相当重视,每一位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可谓是呕心沥血,没有哪一位父母会说自己不爱孩子,以为现在的孩子好幸福。但事实上,因为现在的年轻父母从没接受过如何做父母的教育,导致家庭教育问题日益严重,用爱的名义做着摧残孩子的事情,不让孩子干一点家务,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过于重视成绩而忽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导致孩子走向社会后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成为社会的负担,之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一位做父母的高度重视。
重智育、轻德育
很多父母的“补偿”心理兹长了孩子的“娇”、“骄”二气。因为我们现在的父母大多在年少时家庭条件比较艰苦,生活水平低,吃的苦头多,因时代特点决定了受教育的机会相对少甚至失去了,所以,现在就在生活上无限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吃的,穿的,在学业上也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只要孩子努力学习、考高分,为孩子做牛做马也心甘情愿,甚至不惜重金奖励的考试进步,使孩子只知道享受着父母的服务,而不会对父母的付出说一声感激,稍不满意还会对父母大发脾气,导致了孩子的畸形发展,不懂得爱,不懂的关心,惟我独尊,相信很多的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你从近几年的报刊杂志上也可以常常看到这方面的事例,应该引起重视。
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情
有相当多的父母认为,父母的任务就是抚养孩子,让孩子吃饱、穿暖,满足他的物质生活,长大了、上学了,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不少父母见了老师时拉着老师的手非常诚恳的说,老师啊,孩子交给你了,是打是骂都随你(你要是真的打了可就等着吃官司了),我们都不懂教育,只有靠你老师了!于是,孩子在家里不听话的时候就告诉老师请老师管管,孩子考试成绩差的时候,回家也说,老师说了,你作业应该怎样完成,学习应该怎样学,等等。等到孩子出了大问题的时候,还会一纸诉状将学校、老师告上法庭。当然,当学校和老师有责任的时候不能逃避责任,但全部责任都推给学校显然是不妥当的,比如,孩子离家出走,跳楼自杀,这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吗?肯定不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一出生,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开始了对孩子的影响。
重分数、轻能力
有的父母过于重视孩子的考试分数,和前面说的重智育轻德育一样,不光是轻德育,也轻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曾有报载,南京某学生指责学校高中三年学习中,学校教学只有80%时间和高考有关,……学校用上课时间给我们组织社会调研、第二课堂等素质教育的内容,占全部学习时间的两成多,但这些对高考没有用,我真后悔当初浪费了太多时间。还有家长不满孩子在学校要进行军训,高一新生军训8天的第4天就有两位家长气势汹汹地冲到学校质问老师,说:我们的孩子是来上学为了考上清华、北大,不是来当兵的,你们简直是浪费时间。无论老师怎么做工作,他们还是坚持把孩子带回去了。家长看重的是分数,不是能力,至于能力是什么,有的家长理解的就是孩子小的时候学学琴棋书画就是能力了,至于孩子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学习的能力、生活的能力、实践能力等其他的各种能力都不重要,严重阻碍了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重言教、轻身教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可谓是头头是道,教育孩子要勤奋,要刻苦,不能贪玩,还有听话,……但自身却不能规范自己的言行,一边嘴里教育着孩子,一边却在吞云吐雾中把时光消磨在牌桌、麻将桌、酒桌上;要求孩子要尊敬长辈,语言要文明,自己却是脏话连篇、庸俗不堪,如此要求孩子,孩子怎么去遵守?必会是更加逆反、从心里不服你。中国从孔老夫子就有了“其身正,不令则行,起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古训,今天依然如此,否则,你的教育就会变得多么空洞、没有效果。我们身边也不乏身体力行的榜样,有的父母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读书的氛围,自己首先捧起了书本。我就接触过一位母亲,她正在读博士,她就对我说,她的学习完全是为了给儿子树立一个榜样,让儿子看到母亲都快人到中年了还在追求进步、还在不断的学习。当然,我们的父母不可能都去读博士,但起码在日常生活中,在待人接物中,在行为习惯、言谈举止中都可以为孩子树立起榜样来。每一个父亲、母亲都是孩子天生的榜样。
重物质投入,轻精神熏陶
现在的父母,在孩子身上最舍得花钱,穿的要名牌,吃的要美味,用的也要高档。到学校的学生停车场看看,很多学生骑的自行车都是很漂亮的名牌跑车,不知道比父母骑的车子要好多少倍,尤其是家庭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自行车绝对不抵挡;学校要是规定学生穿校服的话,衣服不好攀比,但学生背的书包不是ad就是nike,父母自己的生日都忘记了,但孩子要过生日了,又是下饭店又是要礼物;孩子要什么,父母一定会倾力满足,前几天还看到有一父亲为奖励考试进步的儿子奖励了一辆百万元的宝马!过多的物质投入,助长了孩子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蔓延,丧失的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由于对物质的追求大于精神上的,在个别学生中还出现了拉帮结伙、打架斗殴、吸烟、酗酒等现象,还有的个别学生为了获得玩游戏的费用,出现在校门口伙同高年级学生一起向低年级学生“借钱”的行为,同时,由于社会的大气候、大环境中不良现象的影响,在部分学生中出现了缺乏远大理想、不思进取的倾向,应该引起重视。
  经过大量的事实证明,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协调同步进行才能发挥真正的效益,家长必须要懂得怎样做父母,怎样教育孩子,家庭教育的水平应该提高。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一致、脱节将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许多老师也反映,凡是家庭环境和谐、家庭关系融洽、父母以身示范、积极配合学校的孩子,到了中学后就很容易适应环境、尽快地适应中学生活,且进步迅速;反之,老师纵然多化费几倍甚至是几十倍的心血也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对学生的教育,学校是一个重要的阵地,但假如单靠学校教育那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我们的孩子每天除了7个多小时在学校度过,每周有五天半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余的时间都是在家里,所以,家庭教育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尤其是初一年级的同学,刚刚告别了烂漫的童年进入初中,可以说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里程,这个时期有着许多的困惑、迷茫,是从童年过渡到青少年,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就像有人所打的比方:从出生到学前的阶段,就象是一团柔软的泥团,怎么涅都行,你涅成什么形状就是什么形状;到小学阶段开始确定了泥塑的框架,有了人的雏形,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是非道德能力;而初中阶段则是基本成型的阶段,五官的成型、肢体的完整在这个阶段完成;到了高中,则是已经成型了,只是需要精加工、再完善;进入大学或者社会,就相当于泥塑完全成型进入熔炉开始煅烧为成品了。所以,抓好初中阶段的教育至关重要,尤其是初一的学生,刚进中学,一切都是陌生的、新奇的,他们会从进初中的那天起,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生理上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在心理上也会发上巨大的变化,并且,中学的课程设置、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等与小学有着天壤之别,我们做父母的,要了解目前存在的或者说容易出现的问题,了解学生的特点,对孩子实施恰当有效的教育,帮助孩子顺利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尽快适应中学生活、顺利渡过青春期,这是我们广大教师与各位父母们共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