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粽子零钱包的做法:把真实留给后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2:26:50
把真实留给后人 来源:记者观察2008年10月(上) 作者:吴 昊  阅读:1707 时间:2008-10-8

  封建社会,帝王将相死了以后,按其生前的表现,给一个或褒或贬的称号,相沿成制,为谥法,人们所得到的称号,为谥号,算是盖棺论定。谥,成了专门的学问,有专门的部门、专门的人去做。
  历史是当代人写的,评价历史的却是后来人。盖棺论定的权利也属于后来人。因此,有的人盖棺之后,能论定,有的人,不能论定;有的人,论而不定,也有的人,定而不论,难在史实是否真实。只要史实是真实的,就迟早会有准确的论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让人们对解决历史问题充满信心。
  跪在杭州西湖边上、岳飞墓前的秦桧,是一个盖棺定论的人。他的一生,投降卖国,出卖宋室江山,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民族英雄岳飞……历史将其永远钉在了卖国贼的耻辱柱上。
  然而对于秦桧的“论定”,南宋王朝,也曾折腾过多次。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66岁的秦桧病死,宋高宗赵构封其为申王,谥“忠献”,很风光、很有面子,就像“四人帮”时代,党内那个著名的整人理论家,一生制造多起冤案、手段极其毒辣、内心极其阴暗的康生死了以后,被“谥”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一样,完全混淆了是非,颠倒了黑白。按《谥法解》,“危身奉上曰忠”“聪明睿哲曰献”,秦桧的行为,哪一点与“忠献”二字对得上号呢?当时的皇帝是宋高宗赵构,出于个人的考虑,赵构内心不想让被金人掠去的徽钦二帝回来,怕“老皇帝”回来夺了他的位子。因此,他生重用秦桧,死又给秦桧以高度评价,他们两个,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一丘之貉。到了南宋宁宗赵扩时,朝廷内外,崇飞贬桧,抗金呼声再起,开禧二年,宁宗追夺了秦桧的封爵,并改其谥号为“谬丑”。《谥法解》“名实不爽曰谬”“怙威肆行曰丑”,把被颠倒了的历史颠倒了过来。《困学纪闻》说秦桧“一日纵敌,遂贻数世之忧”,其作孽之深,已是国人共恨。然而过了不久,到了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懦弱的南宋小朝廷,又恢复了秦桧原来的王爵和赠谥。直到宝佑二年(公元1254年),宋理宗的时候,才又把秦桧的谥改为“谬很”;不但“谬”,而且“很谬”。南宋小朝廷,对秦桧的评价,颠来倒去,除了说明皇帝的软弱无能之外,也说明了主战、主和两派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
  宋以后的一千多年,对秦桧的论定,好像再没有人有异议。只是到了上个世纪末,却有一位先生提出要为秦桧翻案,理由是,当时金强宋弱,秦桧的“两分天下”,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秦桧“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大概他本人已觉出自己的主张荒唐至极,所以刚一露头,即遭人痛斥所以很快就缩回去了。
  应该感谢《宋史》的作者,他的功劳不在于对秦桧作过什么评价,而在于把秦桧的卖国行径一桩桩、一件件地记录了下来。比如,秦桧和徽钦二帝同被金人掠走,后来他和他的老婆王氏却安然地回到了宋朝,他们是怎么回来的?《宋史》说:“桧之归也,自言杀金人监己者奔舟而来……自燕至楚二千八百里,越河跨海,岂无讥诃之者?安得杀监而南?”金人为什么放了秦桧?大可怀疑。本来在秦桧归来之前,宋朝还是“且守且和”的,“而专与金人解仇议和,实自桧始”,秦桧极有可能是金人派回的奸细。从当时秦桧的言论也可以看出,他是一边倒的,他说:“如欲知天下无事,南自南,北自北”。不久前,那位说秦桧“两分天下”有功的先生,根据就是这“南自南,北自北”的理论。其实“南自南,北自北”,把半壁江山拱手让人,还不是典型的卖国主义!以后秦桧如何与金人勾结,如何破坏韩世忠、岳飞在前线作战,《宋史》都记录得清清楚楚。为秦桧翻案的障碍就是历史的真实记录。
  对于一个人的评价,虽然常常会有反复,但最终总是要以事实为依据的。作为个人来说,活着的时候,多做一点积德行善的事情,少考虑死后的评价,才算明智。明朝的魏忠贤曾是一个大搞迷信的人,活着的时候,建了许多生祠,让人们像神仙一样地供奉他,结果如何呢?魏氏生祠早就不见了,今天还有人说魏忠贤不奸、不诈、不劣、不伪吗?没有。看来,对于书写历史的人,给一个人什么样的评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把历史真实搞乱了、搞丢了、搞糊涂了。那些涂改历史、隐瞒历史、颠倒历史的人,才是历史的罪人。正因为如此,不接受巴金老先生的建议,建一座“‘文革’博物馆”,很可能,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遗憾和罪过。
  千秋功过,留给后人评说;后人永远是评价前人的权威。“留给”后人什么呢?多留一点历史的真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