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杯子图片:决策失误最后将西路军推入深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7:19:27

决策失误最后将西路军推入深渊

                三谈悲壮的西路军

谈西路军离不开现场的两个指挥。陈昌浩红四方面军政委、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他的悲剧是错用其才,他本来是搞政工,在军事领域并没有单独工作的经验。而不幸的是他越是想靠近陕北,越是以实际行动证明不折不扣地听党的话,就越是机械的执行陕北的命令,不懂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

另一个是西路军军政副主席徐向前,战争的实践经验丰富,但性格上懦弱有余。在十大元帅和军队将领中,敢于同毛泽东拍桌子,战役中敢于独断专行的只有彭德怀和林彪。延安时期,肃反查到林彪老婆叶群,林彪知道后,打马从前线就跑回延安,当面向主席质问。而徐向前没有其魄力,从四方面军的一系列行动看,徐向前名义是前线指挥,实际只起到一个参谋长的作用。

当初越过黄河的目的是北上进攻宁夏,仓促成立的西路军,开始的任务就不明确,变化多端。一会目标定为占领河西走廊,建立根据地。一会打算西出新疆,打通国际通道,一会又转变为配合“西安事变”,牵制蒋介石军队。任务是毛泽东下的,陈昌浩机械的执行。你就不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人都没了,你还表什么忠心。毛泽东在草地同张国焘分裂,非常果断,朱德、刘伯承可以不通知,红五、红九两个军可以不要,先保存实力在说。现在一、四方面军调换个位置,原来一方面军的危险境地轮到了四方面军,但陈昌浩就没有这个魄力。可以说目标不明确,按照命令照葫芦画瓢,西路军指挥部决策失误是导致失败的致命点。

再就是对敌斗争过于僵硬,国民党地方军阀一个通病是你如果路过,他保存实力,礼送出境。你要是在他地盘建立根据地,砸他的饭碗,他会玩命的同你死磕。

而西路军大张旗鼓的要在河西走廊建立根据地,必然引起马家军的反弹。这也是失败的一个原因。

那么这种情况陕北不知道吗?对这只队伍身处险恶不了解吗?答案是否定的。那其动机是什么?

先从西路军的班子谈起,西路军的主席、副主席为陈昌浩、徐向前,在草地时一、四方面军分成左、右路军,一、四方面军相互融合,目的是加强团结,而毛泽东、周恩来、陈昌浩、徐向前为右路军。

9月9日毛泽东接到叶剑英截获的张国焘电报,意识到处境危险,要单独行动。而陈昌浩、徐向前按住本部人马,分兵不动,以实际行动证明在毛泽东和张国焘的分歧中明确站在张国焘一方。

徐向前事后解释说,这样是为了避免四方面军分裂,但这种解释是苍白无力的。

毛泽东同意两个方面军混编,其目的还是意在统一行动,意在团结,如果不如此,就无法解释混编的目的。

而现在两军分裂,混编的目的没有达到,右路军原四方面军人马拒绝北上,反而使一方面军混编到左路军的五、九两个军又搭了进去,带不出来,毛泽东对陈、徐能没看法吗。

再就是宁夏战役,先南后北的战役次序的道理非常简单,放着尾随的南面之敌于不顾,全力过河西进,使人感到四方面军绕山绕水还是在落实张国焘的西进计划。西路军组成之日,在毛泽东看来,就是分庭抗礼之时。

如果西路军在成立初期,就意识到生存的危机,向陕北痛切时弊,彭德怀不会很快将一方面军东移,使西路军陷入孤立无援之地。

陈、徐在过河之初,就主动的提出,军队今后的方向准备西进古浪地区,实际也没别的方向可去,但在毛泽东看来,这是蓄谋已久的。

西征的后果有几种,但一、四方面军如果离心离德,每一种后果都威胁到陕北的存在。

一种假设是西进打通了国际通道,而宁夏还没有通,就证明了张国焘理论的正确性,毛泽东在遵义树立的威信就要经受到威胁。

再退一步,就是没通,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建立了根据地,反而陕北根据地呆不下去,势必西移,那就是草地危机的重演。

河西走廊根据地假如建立,陕北也存在,矛盾也会更加扩大。春秋战国有个典故,晋国因太子接班产生分歧,申生在朝而亡,重耳在外而生。张国焘身在陕北,放重兵于外藩,夹军权以自重。这个道理毛泽东能不想吗?

如果这样解释,西路军目标飘忽不定就可以解释了。毛泽东对西路军只是战役上利用而不是战略上重用。

那统帅部存在疑虑,西路军就不能立志自存吗?西路军西征必然就要失败吗?答案也是否定的。历史的看,这次西征完全可以成功,起码有两次机遇被陈昌浩错过了。

一次是西路军刚过黄河,马家军暗中以在传递信息。探寻西路军的动向,如果是路过,有意让出道路以避免马家军的损失。但毛泽东认为他们要去新疆,而陈昌浩却要体现出听党的话,不管省情、军情、地理条件,也不管自身的承受能力,你让我怎么走,我就怎么走。不能因地制宜的坚持自己的主见,这种患得患失,走走停停,使队伍成为毫无目标的游龙,使敌人有机会组织反扑,焉有不败之理。如果不是这样,直奔新疆,还是有把握的。

还有一次机会是西安事变的发生。西征的途中,西安事变发生。当时全国的注意力都在注视着西安,国民党以六神无主,陈昌浩如果果断决策一路西行,会畅通无阻脱离险境。但当时蒋介石被扣,两军剑拔弩张,西路军按照陕北的指示,原地不动,实际是在牵制甘肃的国民党军队,减轻张学良军队的压力。

这也难怪,当事者迷。当时西路军指挥部普遍也有一种幻想,西安事变后可以和平的回到陕北。但可悲的是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反过手来,对到手的果子,他是不能丢掉,陕北的红军可以谈,但甘肃的红军还要继续打。现在看领导人当时优柔寡断使最后的机遇丧失了。

现在甘肃省高台县是西征军到过的最远的地方,红五军就在此处解体,我在此参观了烈士陵园,建设得还是很宏伟的。来到此处,实在让人心情压抑。

历史的一幕到此就永远的凝固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在此就是一块伤疤,而且历史的疑虑还会继续探讨下去。

最后赋诗一首,以示怀念:

        风尘仆仆千里来,寒风朔朔祁连白。

鸿雁无影传家信,醉卧沙场蒿荒埋。

一腔热血与谁诉?满园忠魂半世哀。

革尸西漠长天啸,千古悲风拜高台。

 

                             刘清源

                          2007-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