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买礼物好:我的论文?????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有讲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20:30:27

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有讲究

单位:南京市高淳县阳江中心小学     

邮编:211313        姓名:丁钱香

摘要:

全面提高小学生说话能力,是素质教育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能力。我认为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是有讲究的:第一,在口语交际中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第二,在与阅读文本的对话中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第三,在各种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又往往只注重听、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说的能力训练。目前不论中学生,还是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在面临双面选择的挑战下,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准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其实,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是有讲究的。我认为其主要途径有:

第一、  在口语交际中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首先,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的表率。

   课堂教学语言是介乎生活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特殊形式的语言。即经过筛选的、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生动活泼而又庄严周密的洗炼的语言。语文教师承担的是母语教学的任务。语文教学,首先就是语言教学,教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所以,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除一般教学语言的共性外,还具有自己的个性。首先是示范性。语文教师流畅的课堂语言应该是一本学生永远读不完的精妙无比的书。语言必准确明白,符合语法习惯,逻辑性强,以保持汉语的规范化,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汉语的典范。其次是感染力。于漪老师说:“语言不是蜜,但是可以粘住学生。”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以其鲜明、和谐的语言节奏,准确丰美的词采去感染学生,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汉民族语言的艺术魅力

   其次,创设情境、优化课堂,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是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其间语言住处交互来往,呈双向或多向互动状态。创设情境,能让儿童从感受、体验形象中开始,而儿童在感受、体验形象时,观察的客体和词语之间就会建立相应的联系,会使词语与形象沟通起来,同时,语言与思维也随之发展。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教材内容巧设情境,才能切中繁杂,形成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1)实物展示法。形象直观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容易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使学生积极生动地加入到语言训练中。例如苏教版小语教材二年级下册“练习6”〈〈爱吃的水果〉〉,我把“葡萄、橘子、柚子、梨、苹果”等放在水果盘中,学生的视觉、味觉、知觉一下被唤醒,很快地进入到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并在观察之后调动原有的知识积累,能说出自己爱吃水果的特点。

  (2)教师描述法。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通常是由问题产生的,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教材中有些内容也提出了一定的问题,这些语言文字经过老师的口头描述会更形象地进入学生的大脑,激活学生的思维,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例如苏教版小语教材四年级下册“练习6”《学会鼓励》,上课开始,我描述了这样一个情境:我有一位好朋友,他叫张为民,他买了一套航模材料,回家拆开包装盒发现有几个零件损坏了,他想去退换却没有勇气。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去鼓励他?学生一听帮老师解决问题,思维活跃,纷纷说出许多见解。这样一下子进入了问题情境,把口语交际回归生活体验,打开学生话匣子,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表达欲望。

  (3)模拟社会生活实例法。生活是口语交际的源泉。再现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情境中去观察、说明,来增强学生体验、激发思维和语言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例如苏教版小语教材三年级下册“练习7”〈〈小小展销会〉〉中,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物品标上价格,然后放到展销柜中,再现商店的摆设,然后要求各组分工,(顾客和售货员),要求“顾客”每人买一件物品,要想从别人那儿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该怎么说?“售货员”要使自己带去的东西卖个好价,又该怎么说呢?这样学生角色意识得到发展,参与兴趣很浓,交际更为活跃。在农村缺乏课件的情况下,模拟社会生活实例不失是一种好方法,教师应多做课前准备,多花费一些心思,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第二、  在与阅读文本的对话中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文”轻“语”的现象,一些语文老师往往只注重课文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语训练,使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并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读写能力。有针对性的加强口语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言文字是作者情感爆发,心理升华的产物,是反复锤炼的语言艺术的结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需要教师能深入地把握作者情感的脉络,并以情激情,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中心,深切感受其情,最终使作者、教者、学者三者之间激起情感的共鸣,这样的语言训练自然会情深、境美、味浓。

杜甫的作品《绝句》,描写的景物色彩鲜艳,动静结合,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诗句琅琅上口,浅显易懂。因此,我在教学这首诗时,没有去作干巴巴的无意义的讲解,而是先引导学生对照插图反复诵读,体会到作者当时无比喜悦的心情,再引导学生进入其中,当你看到眼前这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时,你是什么心情。学生把握住了诗中的情感,在试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的意思时,就不是单纯地照葫芦画瓢了,而是赋予了丰富的情感,理解的更为深刻、透彻:两只活泼可爱的黄鹂站在翠绿的柳枝上欢快地鸣叫着,好象在赞美眼前这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美丽的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动听的歌儿飞上蔚蓝色的天空,似乎要去把伙伴们邀请来,一起欣赏这如画的美景。

因此,当语言训练能处在一种审美的情感状态中进行时,学生便能以美的感受和审美的情趣投入学习,其思维的创造性就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学生的语言水平就能超越一般的水平,训练效果就能达到一种较高的境界。

第三、在各种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要抓住这一特点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如:班队课上,让学生开展朗诵诗歌、讲故事、表演相声、小品、绕口令等;在晨会课上,让学生开展新闻发布会等活动、举行"百科知识"竞赛,让学生介绍生活小常识,进行专题辩论、背诵格言和诗文等。实践证明,这些活动既为学生的口语表达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主动性。

总之,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途径还有很多,如复述课文等,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因材施教,探究适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