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年轻人去玩的地方:揭秘:瞿秋白和他的第一任妻子王剑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8:17:28
        1923年夏天,瞿秋白去南京参加共青团“二大”期间,认识了上海平民女子学校的两位女孩,一位是丁玲,一位是王剑虹。两位女孩给瞿秋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尤其是那位名叫王剑虹的土家女子,不仅人漂亮,还很有思想。1924年1月,他们结婚了。这一年瞿秋白25岁,王剑虹21岁。

        这时,上海大学迁到西摩路,他们也迁到了附近的慕尔鸣路。这是一幢两楼两底的弄堂房子。寒假期间,瞿秋白出门较少。开学以后,也常眷恋着家。他每天外出时,西装笔挺,一身整洁。婚后的他精力特别旺盛,除了给上海大学学生讲课,还给苏联顾问当翻译。他常常在外忙了一整天,晚上还要赶文章,通宵坐在桌前,泡一杯茶,点一支烟,王剑虹就在旁边陪着他。他每天写诗,一篇又一篇,全是送给她的情诗。王剑虹也写诗,两人还一起读中国历代的名家诗词。

        新婚不久,瞿秋白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瞿秋白几乎每天都要寄给远在上海的新婚妻子一封用五彩布纹纸写的信。

        瞿秋白的爱好是多方面的,他有时教王剑虹、丁玲唱昆曲《牡丹亭》,教她们按照节拍吹箫,教她们绣花:他把花鸟画在绸或棉布上,再题上诗词,由她们动手绣。晚间闲时,有几次,夫妻俩来到丁玲的小房间,围坐在煤油烤火炉前,把电灯关掉,只有炉火从炉盖上的一圈小孔中射向天花板,像一朵花的光圈,微明闲烁,给屋中抹上一种朦胧的美妙的气氛。他这时总是给她们讲文坛轶事,他谈锋很健,又常带幽默。他谈沈雁冰和郑振铎,也谈徐志摩和郁达夫,而对她们两人,似乎这一切都是新鲜的。

       丁玲在《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一文中评述道:“尽管他们这段生活是短暂的,但过去这一段火一样的热情,海一样的深情,光辉、温柔、诗意浓厚的恋爱,却是他毕生难忘的。剑虹在他心中是天上的人儿,是仙女。”

        1924年,王剑虹病重。她患的是肺病,她的母亲和姐姐都是患肺病死的。瞿秋白也患有肺病。不知是谁把这个当时还是不治之症的疾病传染给她,而婚后的生活又加速了病情的发展。最初,医生误诊为怀孕的反应,待到确诊为肺病时,已非药物所能救治了。瞿秋白每天回到家中,就在妻子卧病的床边,一面写作,一面照料她。他知道妻子的病情已经恶化,而这病说不定就是自己传染给她的,这更增加了他的痛苦。在给离开上海到湖南省亲的丁玲的信中,他悲伤地说:“我好像预感到什么不幸。”

        瞿秋白的痛苦没能挽救回王剑虹,7月份,她在丈夫的怀中平静地离开了。几个月后,瞿秋白与杨之华结婚。丁玲知道后,非常不理解。他明明看起来是那么爱剑虹啊,怎么这么快就变心了?

        其实,王剑虹在病危时,给瞿秋白留下一封遗书:

      “我生活在你的爱抚之中,虽然只有半年,我已经感到无比的满足了。半年不过是人生激流中的一片涟漪,然而它却是无比绚丽多彩的一朵浪花。病魔纵然夺走了我的生命,但不能夺走我对你的爱。南京莫愁湖上的月夜真令人留恋。你把爱的诗句刻在美丽的雨花石上,让我永远地珍藏。那时,你曾经教我吟诵普希金的诗。此刻,我又想起那美丽真诚的诗句,就让我摘用来向你永诀吧。我那么温柔专一地爱过你,我一点也不愿使你难过悲伤,愿上帝给你另一个人,也像我爱你一样。”

        这是王剑虹最后告别人生的绝笔,文中没有丝毫忧伤。面对死亡,她无怨无悔。她愿上帝再给瞿秋白一个爱她的人,显露了她的宽广心胸。

        瞿秋白从不曾忘却王剑虹,她始终活在他的心中,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1935年,瞿秋白被关在长汀的国民党狱中,敌人的利诱和酷刑,都不能使他屈服。他自知必死无疑,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下七首诗词,其中一首《梦回》就是怀念王剑虹的:“山城细雨作春寒,料峭孤衾旧梦残。何事万缘俱寂后,偏留绮思绕云山。”

        瞿秋白被关在囚室时是1935年,离王剑虹逝世已经11年。瞿秋白在诗中坦言,即使在“万缘俱寂”后,他仍是“偏留绮思绕云山”。他的思念,还围绕着王剑虹绵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