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白神器折纸简单:蒋介石功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9:08:14
现在该谈蒋介石之功与过
  中国南方一些地方因为口音的原因,把“介”字念了“该”音,把“石”字念了“死”音(比如贵州、湖北),这样中国近现史上就出了一个念起来不恭敬的人名的谐音“蒋该死”,也就是将介石。蒋介石还有一些在1949年后在大陆盛传的绰号和装饰词如“蒋光头”,如“独夫民贼”,如“人民公敌”,如“民族败类”,如“千古罪人”等。来自高层的著述则有《人民公敌蒋介石》[陈伯达著]。这些都是我们自小时候就熟知的,因为天下只有一个声音。
     近些时候在世界范围掀起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活动,一下子提溜出了许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问题,原来只是学者们的话题,一时间就成了现实话题。蒋介石的功过评价也在其中。
     今天(8月20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的一次演讲《蒋介石与中国的抗战》就足以认为是全面为蒋的翻案之讲。虽在现场也有一些提问和质疑,但演讲者以一句“若无胡乔木一段论述作为基石,我也不大敢如今直言”(大意)透出了历史上问题的急待公平学术而不被政治困扰的怨气。
     杨天石——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長期从事民国史研究。在他的诸多著述如《蒋氏秘档与蒋蔣介石真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出版)、《寻求历史的迹底——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人物》等篇章里都曾对大陆把蒋介石的高度漫画化和政治符号化提出疑义,所以杨天石的书出版后,才有了人向中央举报……我们的国度太习惯于步调一致了,好象稍遇杂音,天就要塌。
     蒋介石1975年死于心脏病。至今三十年,却河东河西难有论定。其实历史无须定论,只需有些争论,学术才属正常,假如因了我们一代的偏执,我们的政治而对历史犯混,那将与日本人篡改教科书如是一辙。说历史不可以一家之言,若是把历史做了法律定格,举国一致,那则是历史罪人。
     历史再次证明,政治是利益的需要。在国难当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毛在书中赫然提到“假如没有国民党的转变和共 产党的合作是无望的”,国民党是第一大党,蒋亦是民族领袖,国民党至少出了两大领袖:孙中山和蒋介石。毛的《论新阶段》出版于1939年,没有收入毛选四卷,这耐人寻味。不过有条件的朋友可以从中国共 产党相关档案搜藏中可以找到。[图为1948年4月初版,新闻纸铝印版,32开. 香港新民主出版社出版封面]。
     说起蒋介石的抗日,至今仍有人嗤之以鼻:那是抗日吗,攘外必先安内?认识这个首先要认识蒋的本意是已在日后历史叫做《庐山宣言》中明确表态。那是在胡适找到蒋的秘书陈步雷劝割让东三省承认满洲国时,蒋毅然回应:日本人已经到了北平门口,如果让,那我们的政治中心就要变成昔日的沈阳,今日的冀察晋就要变成了东四省。蒋在此次庐山的谈话是他改变妥协,主张抗日的开始。这一点需要着重以后的研究中注意。
     一直以来我们以为的抗日重要战役“台儿庄”是最大的一次创伤日本。而现行书籍里淡化了的是1941年12月“长沙战役”,却不知长沙战役是真正的一次更重大的对日创伤。那次战役中歼敌五万六千余人。
     前些时候网上流传一部二十集的台湾记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所见内容与我生在大陆中国所从小熏陶的知识内容大相径庭。您若不是看了那片子抑或以为这个世界便是如此。所以深感不明事实之悲哀,以至于我要厌恶了凡是宣传名义的说教。
     蒋介石的功过可以两分,但绝不只是过。从杨天石的观点看蒋的一切功过是策略不妥,如“凇沪大战”,败在屯重兵70万与日大打阵地消耗战之错。还在于他战术应用的低能如讲求正规军之战而不如毛的麻雀战风格……
     近年来杨天石教授的言论在台海两岸学术界引来激烈,所幸我今天亲耳聆听杨教授演讲,所听虽有疑惑,却也有了认真历史的惊醒。如何再现历史本相的问题应该在中国经济发达,学术民主之时有所变革。相信随时间的推移,封存在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的蒋介石日记,以及明年即将曝光的现存美国哈佛燕京学社图书馆的大量胡汉民晚年函电,以及日本外务省档案缩微胶卷中的记录会为研究提供更多可资研究的史实。中国以往的史学著作中“许多人物面目走形,许多事件云遮雾绕……离真理过远”现象将首先在学术界开河。

- 作者: adamchen11 2005年08月30日, 星期二 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