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是花言巧语:“福”字切莫随便倒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34:15

“福”字切莫随便倒贴!

默认分类   2009-12-08 15:28   阅读1   评论0   字号:    


春节之际,很多家庭都在自家大门上倒贴福字,很多人以为福字是要倒贴的,取“福到”之意。实际上大门是迎福纳福的地方,福字应该正贴。福字倒贴的地方一般是水缸,垃圾箱,和家里的箱柜。
  在我国传统民俗中确有倒贴福字的说法,取其“倒”和“到”的谐音,意为“福到”了。民俗传统中,倒贴福字主要在两种地方。第一种地方是在水缸和垃圾箱上,由于水缸和垃圾箱里的东西要从里边倒出来。为了避讳把家里的福气倒掉,便倒贴福字。这种作法是巧妙地利用“倒”字的同音字“到”,用“福至”来抵消“福去”,用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种地方是在屋内的柜子上。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会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的说法:不是说所有福字都要这么贴,尤其是大门板上。大门上的福字,从来都是正贴。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种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故应正贴。冯骥才如是说:“像时下这样,把大门上的福字翻倒过来,则必头重脚轻,不恭不正,有失滑稽,有悖于中国‘门文化’与‘年文化’的精神。倘以随意倒贴为趣事,岂不过于轻率和粗糙地对待我们自己的民俗文化了?”
据《梦粱录》记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福”字倒贴的习俗来自清代恭亲王府。
一年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照例写了许多个“福”字让人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个家人因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福晋十分恼火,多亏大管家能言善辩,跪在地上奴颜婢膝地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 福晋听罢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一高兴, 便重赏了管家和那个贴倒福的家人。事后,倒贴“福”字之俗就由达官府第传入百姓人家,并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因此倒贴“福”字在民间已经成了定律,无论大“福”,小“福”。门内“福”还是门外“福”一律倒着贴。到底福字倒着贴好,还是顺着贴好呢!这得一分为二来看,贴在大门的“福”字必须正着贴,寓意开门迎福,福气临门的吉祥美誉,如大门的“福”字的倒着贴话,可就把福气倒在门外了,跑到别人家里去了哟!大“福”字也得顺着贴,这才能起到正福临门,否则把“福”字打倒了,福气溜着了。不过在屋子的内贴的“福”字适合倒着贴,在家里即使把“福”打倒了也是到在自己家里,福气也被关在自家屋里,满屋充满了福气!还有就是贴在马桶、垃圾箱、衣柜……上的小“福”字也必须倒着贴的,有小“福”不到大“福”不来的寓意!
“福”字用不着民俗学家添盐加醋
过年贴“福”字,是民俗,民俗学家就有了解释“福”字的义务和机会,因为许多人不懂为什么贴、怎么贴。新华社的一条消息:当代某民俗学家解释“福”的文化含义,将传统的“五福”省掉一“福”,并且说:“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俗专家还说:在今天,“福”的含义又有了新的拓展和升华,一心为公是福,乐于助人是福,团结友爱是福,邻里友好是福,尊老爱幼是福,夫妻和睦是福,宽容是福、“吃亏”是福,平安是福等等。由敬神求福到着眼于个人的主观努力,体现了中国人民在“福”字上的与时俱进。
按照民俗学家这么理解,也基本上都是好话,没有什么错。可是,如果梳理一下中国文化中“福”的原始文化含义,就发现,民俗学家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一个重要文化程式、一个精密的精神系统,粗疏地解释乱了、解释得狭隘了。中华文化的表现特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善于化繁为简、高度概括并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民俗学家一解释,硬往现实上贴,断章取义,释简为繁,让本来极其容易理解的概念,变得让人不好抓挠,难于理解。
五福临门是指哪五种福气
中国人对“福”的理解,即民间通常祈愿的“五福临门”。源于《尚书·洪范》所说,简称“寿、富、康、德、考”的五福,民俗学家漏掉了第五“福”即“考”,大概是过年,有意不说这个。但这样一来,就将一个完整的文化概念解释得不全面,不能自圆其说,对公众也可能误导。其实,“考”恰恰是一个吉祥字、一个吉祥概念,不必在过年的时候回避和忌讳,有意回避,反而显得理解偏狭。
至于后面的一大串时尚话语的解释:这也是福,那也是福,把人看得,用小沈阳的话说:猛料(懵了)!
《尚书》所说的“五福”,完整地解释了“福”的文化含义,也不存在什么与时俱进不与时俱进,因为它一直就很先进,只是人有往往“跑偏了”、迷失了,偏离它了,这恰恰不是它的问题,是人的问题。因此,人只需要靠近它就可以了,不需要把它扯上跟着人迷失方向,到处乱跑。
试释《尚书》之“五福”,看看它有哪一点不是一直先进着的——
寿——你要活得长,长寿是福的基础,短命鬼儿还谈什么福?为什么这么强调长寿?古人用孝的文化责任和道义使命,迫使你爱惜自己的身体,因为你有很多事要做、有很多责任要承担。你爱惜自己,才会滋生爱惜他人和爱惜外物的爱心,才会有科学发展观,绝不会有俺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这种败家玩意儿的念头!所以,爱惜自己,争取长寿,为了长寿,该围绕什么、高举什么、坚持什么,你就自然清楚了。
富——长寿是长寿了,但穷得要死,八九十岁、须发皆白还跪在马路牙子上,顶着寒风要饭,这算什么长寿?一点质量都没有嘛!所以要富,要有钱,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要想方设法致富发财,只要能发财,“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而“不义富且贵,与我如浮云”——靠腐败发家、靠玩弄垄断从股民手里吸金发家等等,在我眼里都是狗屎!这种致富理念要打翻在地,并踩上一万只香港脚。就是说,要致富、要有钱,还要取之有道。那么,为了富,该围绕什么、高举什么、坚持什么,你就自然清楚了。
康——长寿了,有钱了,可是钱大部分都拿来吃药打针住院化疗了,这算个什么福呢?所以要身心健康愉快,即身心康泰。健康愉快可不是光靠有钱就能做到的,财大身子薄可不是一句没根据的话。有钱有势,身体壮得像牛,可是动不动就猥亵小姑娘,这是心理不健康;有钱但极吝啬,铁公鸡磁仙鹤玻璃耗子琉璃猫——一毛不拔,拉屎拉出个豆儿,都舍不得扔,搓巴搓巴给吃了,这也是心理不健康;整天想着用钱搞定这个搞定那个,这也是心理不健康;给人去送礼,跟做贼似的,生怕撞上另一个送礼的,这也是不健康……身心康泰,必须的,但的确挺不容易。为了康,该围绕什么、高举什么、坚持什么,你就自然清楚了。
德——长寿了、有钱了、健康了,有权有势,牛逼哄哄,到处横着走也没人敢拦着,但整天被人背后指戳脊梁骨,一骂就骂到祖宗八辈,缺德带冒烟儿地。许多人碍于威势,也会当面虚意逢迎,背后却咬牙切齿,在台上威风八面加八面共十六面,一下台立马变成狗不理。这算什么有福?因此要有德,即厚德,受在尊敬、爱戴、欣赏和亲近。德之修养,更不容易中的大不容易,因此为了进德,该围绕什么、高举什么、坚持什么,你就自然清楚了。
考——长寿、有钱、健康、德望高,但是不能寿终正寝,死得很难看,死得很窝囊,也不算什么福!所以说为了死得好,即考终命,该围绕什么、高举什么、坚持什么,你就自然清楚了。
以上五福,又是互相联系的,相互因果,少一个即不能完成其他的,形成一个完整的精神指引和文化程式。
请问:古人所说的这“五福”,这哪一点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哪一点不是极其先进的?哪一点不是高度概括、简洁全面、需要你用时尚用于解释的?
所以,对于文化概念、文化程式,不必做过多的稀释型解释,更不用添盐加醋式解释,所谓“为往圣继绝学”,首先要学会尊重往圣原典,“毋不敬”、“必以情”,不必为了迁就不懂的人而乱解释,你觉得需要向谁乱解释,谁其实根本就没必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