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人开心的笑话句子:新一代家教理念:卢勤谈如何爱孩子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6:01:57
 《新一代家教理念:卢勤谈如何爱孩子》

    假如我问你:你爱自己的孩子吗?

  你一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爱!哪有父母不爱自己孩子的呢?

  假如我再问你:你会爱孩子吗?

  你可能要想一想再回答了。的确,天下爱孩子的父母,不一定都会爱孩子。

  爱有许多误区。爱得不得法,就害了孩子;爱得不明白,就步入了误区。

  下面我列举五大误区:

  一、是伺候孩子,还是使用孩子?

  糊涂的父母甘心情愿作孩子的保姆,事事替孩子代劳。在家里替孩子叠被、穿衣,甚至喂饭;在外面替孩子背书包、背画板、背水壶,明明是孩子能干的事,全由父母包办了。孩子呢,全然不把父母的辛苦放在眼里,他认为:你为我服务,应该!谁让你生了我!

  智慧的父母会巧妙地使用孩子,愿意给孩子委以重任。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会支持孩子自己干;凡是孩子为父母做的事,哪怕是端来一杯水,父母都会欣然接受,真诚地对儿子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赞美女儿说:有个女儿真好!孩子听了美滋滋的,觉得自己很有用,帮父母做事的劲头倍增。

  二、是否定孩子,还是肯定孩子?

  挑剔的父母总是在否定孩子,爱用自己孩子的短处与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比较,你瞧人家!是他的口头禅。结果呢?在否定中长大的孩子,极度对别人充满敌意,自暴自弃。

  宽容的父母总是在肯定孩子,他们容易发现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很好,孩子,你比昨天又有进步了!不要紧,成功躲在失败的后面!孩子,你真棒!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就会信心十足。在宽容中长大的孩子,将会极富耐心。

  三、是指责孩子,还是鼓励孩子?

  苛刻的父母容不得孩子犯错误,面对犯错的孩子非打即骂,逼着孩子说谎话,由此孩子学会了逃避,学会了推卸责任。在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理智的父母明白,任何一个孩子成长的历程,都是一个犯错--知错--认错--改错的过程;不允许孩子犯错,是对孩子的伤害。于是,他们会耐心地帮助孩子认识错误,让他去感受自己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作自受,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四、是怀疑孩子,还是信任孩子?

  疑心的父母总爱用怀疑的眼光看孩子,不相信淘小子会干好事,不相信偷过家里钱的孩子会改好,总是把孩子看成是说谎者,不信任他们,总是提起孩子说谎的事情。在你怀疑的目光中,孩子会选择继续说谎。

  放心的父母会用信任的目光看孩子,他们深信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哪怕他有过过失。他们常常用发现新大陆的眼光,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孩子从父母独特的目光中,感受到信任的力量,于是会努力表现自己积极的一面,生怕失去这份信任。在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会掌握目标,爱人爱己,变得优秀。

  五、是放纵孩子,还是管教孩子?

  愚蠢的父母认为,爱孩子就是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不管合理不合理;孩子想干什么干什么,不管该干不该干。于是孩子从小目中无人,无法无天,甚至违法乱纪,这样做坑害了孩子的一生。他们不明白一条真理:如果你想让孩子变成不幸的人,就对他百依百顺。

  聪明的父母认为,孩子是需要管理的,规矩是需要学习的。放手不等于放纵。关爱不等于溺爱。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对孩子一生负责。

  爱孩子需要智慧。智慧的父母不仅关心孩子今天得到了什么,而且关心明天孩子能用上什么。

  作为父母,你想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吗?你想成为孩子的朋友吗?你想让孩子拥有幸福的人生吗?那么,你就勇敢地走出误区,用智慧的眼光认识孩子的世界,用智慧的方式走进孩子的世界。

  为了帮助父母走出爱的误区,我把这本《卢勤谈怎样爱孩子》奉献给天下爱孩子的父母。

  第一章爱孩子就要认识孩子

  和你在一起,真好!

  我们国家最近发生了一场大的灾难,就是四川的大地震,所以我有一种新的感觉就是:活着真好。和你在一起,真好!

  如果说过去我们对生活还有什么不满,如果说过去我们还有很多恩怨,那么今天,这次生命的历练让我们惊喜:我们能在一起,真的很好!

  地震中最宝贵的是什么?是生命;什么东西最有力量?是道德。我想起康德的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最灿烂的就是满天的星空和道德的力量。我们为什么会感动?我们为什么会流泪?我们中国人民为什么在一刹那中就坚如磐石地团结起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终于明白了,是道德的力量。道德是什么?道德即是一个人在成长的经历中精神的层面。在这个人失去房屋的时候,失去金钱的时候,甚至几乎失去生命的时候,只要精神存在,这个人就在。什么都不能够压倒中国的人民,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力量,没有人敢欺负我们。中国人民多么的团结,多么的伟大!尤其是全国哀悼日那天,在天安门广场,自觉聚集了数万人,秩序井然,无人指挥,大家却呼喊着同一个口号:中国加油!

  当地震发生的时候,当灾难降临的时候,中国人民团结了起来,我们同时也看到了一种伟大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思考什么样的问题?作为校长,作为老师,作为父母,你应该想什么?你应该想:面对你的学生,面对你的孩子,什么东西最重要?当一切将要失去的时候,什么东西最起作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弘扬的,我们的教育要达到的。

  我曾接受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节目的采访。在主持人跟我谈起孩子的时候,我热泪盈眶。他问: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好?我说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结果。什么是素质?当你离开学校后能想起的话,就叫教育;当你一切的亲人都不在时你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叫素质。所以,一个人应该获得人的价值,获得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伟大的精神,而一切就都会从新开始。

  在这次地震中,我们看到了道德的力量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迷人,多么能让人心连在一起。这次大的灾难让我们看到: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是顶天立地!我们的人民是气壮山河!我们的英雄是可歌可泣!我们的孩子是感天动地!当感动过后,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在思考:是什么让我们潸然泪下?是什么让我们倾尽全力捐助灾区?

  人心总是涌动着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我们孩子今天最需要,也是明天最需要的。

  第一种力量:生命的力量。

  当我们面对孩子自杀的时候,当我们面对孩子离家出走的时候,当我们面对孩子自残的时候,心都会痛。你会告诉他生命不容易,他不理解,他觉得活着没意思,可以把自己的生命轻易地丢掉。而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一场生命的争夺战。

  当地震发生一小时后,党中央就立刻做出了决定,我们的总书记立刻作出部署,到第一线去抢救生命。我们的总理两小时后就登上了飞机。他刚刚出差回来,便又再次登上飞机,第一时间飞往灾区。我想我们全国人民都非常地熟悉,我们的总书记和总理关注的点是什么,就是人民的生命。目光所及,情感所至,攻克布署,都是抢救人民的生命。

  大家可能还记得,总理说的这句话:走也要走到;早一秒钟到,就能够多救一个人的生命。人命关天,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一定要尽全力去救人。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也一定要抢救到底。特别使人难忘的是,由于桥梁倒塌,彭州市十万群众被堵在山中,救灾人员和物资无法运入,已经出现泥石流。在此地救援的军官可能说了一句有困难的话,总理火了,总理说: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十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接着,总理又说: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活你们,你们看着办!

  总理眼睛里冒着火,总理自己也受了伤,93个小时在灾区,就是为了人民的生命。这次总理在灾区的情况,让很多人非常地感动。我们的总书记也在泥泞当中给战士们讲话,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去救人,能救的一定要救出来。我跟很多孩子说:你们看一看,多少战士,用了多少个小时去抢救一个人的生命。这个世上没有比生命更有价值的。如果说你的孩子曾经因为烦恼而想自杀,曾经因为苦恼而离家出走,曾经因为自己的不幸而自残自虐的话,请他看一看这次地震发生之后,我们的党、国家和人民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对人的生命的抢救,就是对生命的尊重。

  尤其使大家感动的是,我们国家将19日到21日定为全国哀悼日,定于下午2点28分--地震发生的那一刻为遇难者致哀三分钟。那情景,大家都经历过。我在北京也经历过,非常震憾。在共和国的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为平民而降半旗,第一次为平民而举国哀悼。我看了很多外电,他们都给以高度评价,说这是中国领导人对生命的尊重。我们的人民表现得如此感人肺腑,全国人民在那一刻,全都沉默了。

  这么一场灾难,这么多同胞遇难、受伤。一个民族为了生命付出的代价大家都看到了。什么东西最重要?生命最重要。可平日里我们会把钱看得很重要,把官职看得很重要,而没有了生命,一切都没有了。咱们要给孩子的就是一种生命的力量。

  一位身患癌症的妈妈写了一本书,让我给她写序。我看了这本书,这是一本拿得起而放不下的书。我的心中一直蕴含着一种感动。这个妈妈从孩子出生第一天开始,就做了详细的纪录,一共做了十八年的纪录。书里写的全是孩子点点滴滴的变化。一个成功母亲将十八年生命的纪录送给她的孩子,而这位母亲已经患了癌症。在感动中,在看到抢救人的生命时我都在想:一位妈妈,十八年来一直在关注孩子的成长,把他的点点滴滴像故事一样全记下来,这花费了多么大的心血!我们的孩子能懂得吗?他能知道一个生命长大是多么的不容易吗?我想他很难懂得。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告诉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大家要抢救生命,而生命的力量又是多么的巨大。

  在地震中,很多家长和老师在废墟中抢救孩子。突然,有人发现主教学楼中有个小孩子在隐隐地哭,人们循着哭声找到这个孩子。只见小女孩露出了大半个头来,她使劲探出身子,拼命往外爬。人们赶紧把她抱了起来。当时的情景让所有人都震惊了:小女孩的左腿膝盖以下已不知去向,血流不止。

  大家可能都知道这个女孩子,她拖着受伤的腿,流着血,硬爬着出来。这是什么?这就是生命的力量。很多生命的奇迹都在这样的时刻产生了,哪有比这个力量更能凝聚人心的!哪有比这个力量更能让人想活下去的!

  我们应该反思。我觉得在道德的教育上,人们首先要对自己生命的价值进行衡量。当他知道,活在世界上不容易的时候;当他知道,为了自己的生命,很多人付出的时候,他就不会浪费时间了,他就不会浪费生命了。如果我参加高考选题,我可能把今年高考作文题定为《生命》,我想所有的孩子可能都有话要说。这是道德上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

  第二种力量:责任的力量。

  当地震发生的时候,我们的总书记、总理立刻奔赴灾区前线。总理今年六十六岁,总书记今年岁数更大,他们都是老年人。他们为什么到第一线去?因为这是一份责任。多少孩子告诉我,当他们在黑暗中,在恐惧中,忽然听说总理来了的时候,他们就看到了希望。

  在这次地震中,我们的老师表现得非常感人。那位谭千秋老师,当地震发生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学生们的安全。

  地动山摇。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伴着雷鸣般的响声,冰雹般的砖瓦、灰尘、树木纷纷坠落到他的头上、手上、背上,热血顿时奔涌而出;他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5月13日22时12分,当搜救人员从四川省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的废墟中搬走压在他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所有抢险人员都被震撼了,落泪不止。

  当救援人员把他抢救出来的时候,他已经停止了呼吸。妻子张关蓉拉起丈夫的手臂,这是一双曾经传授了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谭千秋用他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年轻的生命。像这样的老师不止一个。很多孩子被救出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找他们的老师。

  北川县第一中学初一(6)班的班主任刘宁老师,地震发生时正带领自己班上的五十九名学生在县委礼堂参加五四青年庆祝会。礼堂突然在晃动,而且越晃越厉害。经验丰富的刘老师马上意识到发生了地震。他招呼同学们不要乱跑。县委礼堂的椅子离地较高,我叫学生立即就地蹲进结实的铁椅子下面,千万不要乱动。刘老师回忆说。正是刘老师在关键时刻的冷静,使得全班五十九名同学中只有两个受了轻伤。而刘老师的女儿,却被倒塌的教室楼夺去了生命。

  地震中,有多少这样好的老师!我只想说:幸福的同学们,在遇到这样好的老师的时候不要忘记,每一位老师都跟刘老师一样,在大灾面前,他们都会护卫每一个学生--那是老师的职责。

  北川是这次地震中损失最大的,北川的中学生写来一封信:

  当地震发生时,李老师正在教室里上政治课,伴随着轰隆隆的声音,教室剧烈摇晃,同学们都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李老师大吼了一声:快跑!同时飞快地为我们打开门,拉着推着我们赶快往外逃。当时整栋楼房已经摇摇欲坠,给我的感觉是房子就要垮了。为了能让更多的同学逃出去,李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抵挡住已经摇变形的门框,可一个人的血肉之躯怎么能够承受得住五层楼的重量,李老师被垮塌下来的楼房压在了下面,房屋倒塌的那一刻,李老师还拼尽全力将一个学生推了出来,学生们安全出来了,而李老师,我们伟大的老师却倒在了垮塌的房屋下,献出了她宝贵的生命,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这一次地震,让所有的人都措手不及;也是这次地震,让我们初(4)班的所有幸存者永远记住了一位伟大的老师--李佳萍老师。

  获救的孩子们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现在我们已经安全了,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虽然现在亲人的情况还不清楚,但我们都坚强地活下来了,为了那些关心我们的人,为了付出生命的人活下来了。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战胜困难,管它什么自然灾害,我们都不怕,无论以后的路多么难走,我们也会坚持下去,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现在肩上担负着什么样的责任。

  这样的信我们收到了很多,我们也通过电话,通过各种渠道,和那里的孩子取得了联系。我忽然感觉到,我们的孩子,尤其是中学生,要想长大,就必须承担一份责任,没有责任的孩子是长不大的。可是大家想一想,在我们今天孩子培养的过程中,有哪些责任他们能够承负?如果我说得不过分的话,我们的孩子今天只有一个责任:好好读书,考上大学。这是他们惟一的责任,其他的,爸爸妈妈根本不会关注,他们会为孩子做好一切的支持,照顾好一切的生活,满足他们一切的愿望。不需要他关爱别人,不需要他为社会做什么贡献,只要他搞好学习就行。我们的老师在评价孩子的时候,那学习好的孩子,永远是老师的最爱。而那些成绩不是很好的孩子,常常被老师忽略。于是在这爱和不爱中,关注和被关注中,有一种东西就会被忽视了,那就叫责任。

  这次地震中,中学生报上有一个报道说,地震中,一个女大学生被救出来,她家已被震塌了,任何信息都没有了。好在她爸有手机,打呀打呀打了好几个小时都没打通,因为地震的一刹那,网络信号全都中断了。第二天早晨终于有了一点点信号,大概是七点钟才有信号的,她爸终于打通了,告诉女儿自己被压在下面。女儿就从另一边跑回来,用手把她的家人扒了出来,四个人都被救出来了。没有别人帮忙,就拼命地把家人救出来了。女孩子是从很远的地方跑过来的,这孩子多有力量!

  我们国家的教育就是要教育出这样的孩子,能够承担中国大业的孩子,所以大家不要把我们的孩子看成那种我的小宝贝。关爱并不意味着不给他们责任和担子,这样的孩子将来肯定要吃大亏,受大难的。

  第三种力量:信念的力量(希望的力量)。

  当房屋轰隆一声忽然倒塌,人们被埋在地下,陷入一片黑暗的时候,什么能够让人们坚持下来?--希望。一个生的希望,一个一定有人会来救我的坚定信念。

  在四川德阳,一个叫邓清清的女孩子,当地震发生的时候,她跟同学们都在实验室里,全被压在下面。这时候有哭声,有喊声,有来自心灵颤动的声音。这个女孩,她也觉得非常恐怖,非常害怕。忽然,她想起一个能够带给她力量的东西,于是她拿起手电筒,开始看书。老师说,这孩子是山区贫困家庭的孩子,特别爱看书,连走路时都舍不得放下书。这孩子当时心中就在想,老师说过,书是有力量的。她说一个穷孩子,大山里的孩子,只有读书,才能有出息,于是就在这种无助的情况下开始看书。当救援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正拿着手电看书,所以救援人员感动得不得了。我们请德阳寄来这孩子的资料,她是个特别可爱,非常漂亮,学习也特别好的一个女孩子。邓清清这么镇静,是因为她心中有希望。

  这次灾难中,很多被压在底下的孩子都坚信,一定有人会来救他们。这使我想起了印度洋海啸的时候,一个叫樱达的十五岁女孩。当时大水来的时候,把她们全家的房子都掀倒了,她的爸爸妈妈也已经被洪水冲走。她待在一个草房顶上,一直飘着。据她说,她当时站在那里也觉得非常恐怖,但她觉得一定要坚持住,结果一直飘到一百多公里以外的一个小镇上。这个海滩上面正好有一个森林,她一个人在森林里渡过了一个非常可怕的夜晚。第二天早晨醒来的时候,更恐怖了,一条大蟒蛇正围在她身边。恐惧之中她就想:我还活着,一定会有人来救我。她就没敢叫出声,也没敢惊动这条蟒蛇。后来有专家说,就是这条蟒蛇保护了她,一直没有伤害她。没有它,她早就被别的动物吃掉了,后来有渔船从那经过,发现了她,把她救起。这可以说是生命的奇迹,这是当时惟一一个生还者。

  我们发现,当灾难到来的时候,一个人能够活下来,就是因为他有希望。所以在地震发生后,我们有很多亲人在上面呼唤,呼唤丈夫的名字,妻子的名字,孩子的名字--这声音就是希望。一定有人会来救我--这是信念,当听到声音的时候,被埋在下面的人就看到了一个希望。

  我们今天的孩子真的很了不起,很多孩子在黑暗中,坚信老师们一定会来救他们,就这样坚持下来了。人的目标和希望,是人生存的动力。反过来想一想,我们今天的孩子,学习有动力吗?没有多大动力;生活有目标吗?没有明确目标。所以他们非常苦。苦啊苦啊,熬啊熬啊,他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在受苦。很多孩子认为学习是给爸爸妈妈学的,因为爸爸妈妈有很高的要求。

  一个女孩横渡海峡,她爸爸妈妈在旁边盯着她。她一直在游,游了很久之后忽然一片迷茫,什么都看不见。她说我实在没有力气了。爸爸妈妈说马上就到了,她说我真的不行了,快把我捞起来。捞起来之后才发现,还有半米就到岸边了。女孩说:我为什么没劲了?因为看不到目标。如果能看到一点点目标,我都会有劲。所以我们在看到因为有着坚定信念而奇迹生还的事例时,一定要想想:他为什么能活下来?因为他相信我一定能活着出去,就是这个强烈的愿望让他活下来了。

  当重大灾难发生的时候,不同的人会汲取不同的力量。如果你的目标非常明确,你就会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一个点上。这就叫热爱,没有热爱就没有激情,没有激情就没有创造。所以我们今天一定要让我们的孩子有明确的生活和学习的目标,心中永远有希望。家园毁了是可以修复的;人的希望只要不毁灭,就会永远有希望。我们中华民族也不是只经历过一次磨难,我们经历的磨难多了,却从来没有失败过。我们的总书记说: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英勇的中国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所在,这就是希望的力量。

  第四种力量:感恩的力量。

  如果说感动的话,我想我们在四川受灾这几天的感动是最多的。《中国少年报》和《中国儿童报》上都登了照片,这些照片可以说是感天动地的。照片中的这个男孩大家可能都知道,他叫郎铮。这个男孩只有三岁。当人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就呼喊着叔叔。当叔叔把他救起的时候,发现他的左手已经骨折,等给他固定好受伤的手臂后,他立刻用右手向叔叔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拍这张照片的记者在广播里说:在孩子敬礼的一刹那,我的眼泪都出来了,泪水模糊了视线,我立刻提醒自己,我是记者,我到这里是做什么的,我立刻按下了快门。

  一个孩子,在地下待了十五个小时,在他获救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救他的人敬礼。这个情景感动了多少救援的部队?又感动了多少中国的百姓?当很多孩子被救出来的时候,会急切地说:叔叔,我的眼睛看不见,能让我摸摸你的脸吗?我真的很感谢你。还有孩子说:叔叔,你把我救出来,我一辈子会报答你的。很多孩子露出真诚的笑容来迎接援救人员的到来,这些救援人员都被深深地感动了。四川的那些孩子们真是太可爱了。这种感谢完全是自己内在的一种素质,不需要告诉他,跟叔叔说感谢,他们是发自内心的感恩。

  有一次看白岩松播报的实时新闻。大灾之后必要防范大的疫情,中央电视台一名奔赴一线的记者,带着口罩走在路上,遇到当地的灾民正挑着两个桶。就问其中一个挑的是什么东西。这位灾民是去领水的,所以桶里装了方便面、饼干之类的食物;又问另一位老乡,他旁边的人说是去找种子。灾后还要生产种地,这会儿菜种都该熟了,收回来明年好种上。就在这时候,旁边又过来两个农民,这边搁着酒,那边搁着腊肉,刚从地震区过来。他就跟大伙说别去了,现在余震很大,很危险。这位农民没说什么,还是坚决要去。记者也劝说了一阵,看这位老乡还是坚持,就帮他把担子扶到肩上。这位农民走了几步,忽然停住,转过头来微笑着对记者说:谢谢你们的帐篷。这位记者听了当时就哭了。白岩松问他为什么哭,记者说他没帮他做什么,他却对他道谢,而他的家人在这次地震中都失去了,他把悲伤埋在心里,却以微笑来感谢别人!

  这就是四川人,从孩子到老人,都如此地懂得感谢。为什么在一刹那间,一个微笑,或是一句话,一个手势都能让人感动?让人热泪盈眶?这就是感恩的力量。而这种感恩的力量是谁培养的呢?

  我们的孩子不懂得去感谢,这是今天大家普遍都在讨论的问题。那么我们在生活中,是否让孩子把感谢变成一种习惯了呢?当一个人濒临死亡的时候突然获救,他首先流露的就是感谢之情,这就是平常教育的结果变成了素质。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很多孩子不懂得感谢。他们觉得你爱我是应该的。很多孩子很无情地对父母说这样的话:谁让你把我生出来的?我又没让你把我生出来?感激之情是点点滴滴的,平时就该积累的。感激就是爱的发现,要能发现有人在爱我。有了这种发现,内心才能涌动感激之情。

  有个高中的女孩,她发现,一到晚上,奶奶就要站到阳台上看星星。女孩很奇怪,就问妈妈:奶奶为什么晚上要看星星?妈妈告诉她:奶奶的家在农村,奶奶的朋友都在农村,农村的星星多。一到晚上闲下来的时候,奶奶就会想念家乡的朋友,就会看星星。女孩就说了:想他们为什么不回去呢?妈妈说:奶奶离开家乡离开朋友就是为了你。为了照顾你她才离开的。女孩一下被感动了,正好学校写作文,题目是《以××为证》,她的题目是:以星星为证。这篇作文获得了满分。一个女孩发现了这种爱的时候,她内心就涌动着感激。所以孩子要学会感谢,一定要用心灵去发现。

  我们心中涌动着的爱的情感,都是有人滋养的。我到《中国少年报》去工作后,一直在关注农村孩子。手拉手也好,帮助农村孩子建学校也好,内心都在涌动着这种爱。我们今天一定要把孩子的心灵滋养得肥美,而这种爱的滋养离不开阅读。世界每天都在发生很多的事情,你不可能每样都知道,但你可以通过阅读来了解。

  孩子在阅读之后,内心就会涌动着一种感情。我们的好书好报,正是滋养孩子们心灵最重要的东西,孩子其实像块空地,种什么长什么;孩子的大脑就像一张白纸,写什么有什么。孩子阅读的这种习惯,习惯什么是什么。像邓清清这样的孩子,那么优秀爱读书的孩子,被压在地底的地狱里依然在读书!阅读能够让人一下子进入到童话的世界,人的心灵一下子就能稳定下来。

  我曾多次去少管所。那里的大部分孩子不读书不看报,但他们却看一些坏的影片、坏的录像带。我到北京少管所,那里住的都是女的少年犯。我走进一个女孩子的宿舍,一个胖胖的女孩站在那里。我就问她:你怎么进来的?我杀人了。杀谁了?杀了一老太太。我说多大岁数啊?七十二岁。你杀她干什么啊?她骂我。你怎么杀的她?我一生气就给了她一嘴巴。听得我真是心惊肉跳。我问她对这事怎么看,她说:我对不起我妈,我对不起我爸。我说:你想一想,你最对不起的,还有那七十二岁老人一家啊。马加爵杀了四个人,他妈是个老农民,他爸是个老农民,含辛茹苦地供孩子上大学,结果孩子杀了人被判了死刑。他爸爸到那四个孩子家人那里去谢罪,在地上长跪不起。我对那些教官说,你们应该对那些孩子进行谢罪教育。

  一个人杀害了别人,不光是对不起自己的父母,更对不起被杀害的人的一家。如果没有这个认识,将来还是会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但是让我更难过的是,这些孩子头脑都特别的简单,特别的空洞。这些孩子从小不读书不看报,所以在他们内心中,对生命没有认识,没有美好的东西让他们流露他们的感激。

  当一个人有了心灵的付出,有了社会价值的时候,他就会重新融进这个社会中去。好的报刊书籍,能融化人心中的冰雪,让人看到力量。所以今天要让孩子心中有爱,一定要让他们读好书好报,不要让那些坏书坏报去影响孩子心灵的成长。

  人有两个世界,一个物质的世界,一个心灵的世界。在心灵的世界里,是开满了鲜花,还是长满了毒草;是阳光灿烂,还是充满了阴霾,关键要看孩子是看什么长大的。所以我要发自内心地告诉各位:教孩子阅读,就要从阅读报纸开始。当孩子养成读书读报的习惯的时候,他肯定是个阳光的,关心国家大事的,而且心中充满希望的孩子,小窗口能够打开大世界。如果孩子能够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那这个孩子就不得了了。像邓清清,老师说她从小就喜欢阅读,她在那样恐怖的情况下还在阅读,最终也坚强地走出来了。

  所以孩子的爱心需要各方面的滋养,而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国家有着这么悠久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孩子要把这些吸纳到自己身上,在关键的时候能够想起一句话作为激励,这就是力量,再好不过的力量。

  第五种力量:忘我的力量。

  一个人在灾害面前,能够无比的坚韧,勇敢,这就是忘我的力量。我们在很多故事中都看到了这种力量。孩子在危险当中,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特别让我感动的是一个男孩。当他听到有人救援的时候,他轻轻地说了一句叔叔,我在。当人们发现他的时候,他的身边有好多尸体,压在一起,被鲜血染红。救援人员看到这个男孩子立刻去救他,他坚决地说:叔叔,我不慌张,先救别人。结果等身边的十个人被救出来,他最后一个才爬出来。救援人员一直流着眼泪。

  这么小的孩子,就知道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很多孩子都说了这句话:先救别人,叔叔我不害怕。这些孩子,当时没人教他,他自己说的这句话。真的很佩服他们。在这种时刻,谁不希望去求生?而他们心里首先想到的是别人。同样,我们的那些英雄更了不起。

  妈妈,我想你!5月12日中午12时许,蒋敏和远在北川县的两岁女儿通电话时,女儿这样说。28岁的蒋敏是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政工监督室女民警,因为工作繁忙,在女儿只有5个月大的时候就送回北川老家。

  在此之前,蒋敏已经整整一个月没与女儿见面了。

  两个小时后,地震发生。从办公大楼里跑出来,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打电话,给家人报个平安。回忆起5月12日地震发生时的情景,蒋敏至今心有余悸。电话打不通,我不敢想太多,而且当时的情况也容不得我想太多。在地震灾难来临的那一刻,蒋敏和战友们毫不犹豫地投入了抗震救灾的滚滚洪流中。

  天渐渐黑下来,蒋敏不停地拨那个熟悉的电话号码,然而,传来的始终是忙音,蒋敏揪着心继续执勤。13日凌晨6时许,蒋敏的手机终于响了,电话是舅舅打来的,刚听了两句,蒋敏泪如雨下,舅舅哽咽着说,蒋敏的爷爷奶奶、母亲、女儿全部遇难,蒋敏在北川的家人有10人已经确认死亡……

  残酷的现实面前,她想走,但不能走,也不忍心走。道路不通,通讯不通,我回去也没有用,还不如在这里做些事,帮帮受灾群众。

  我们的这位女民警蒋敏,十个亲人都遇难了,自己在另一个地方救别人,四天四夜不吃饭不睡觉,最后晕倒在那里。她说得多么朴实:道路不通,通讯不通,我回去也没有用,还不如在这里做些事,帮帮受灾群众。当受灾的孩子被抱进来,蒋敏总是特别细心呵护,帮他们穿衣、盖被子,逗孩子们笑,而她的孩子却不在了……我们有多少民警,多少老师,多少白衣天使,在第一线上忘我地在救别人。

  36岁的南坝镇医生郝兴军忘不了女儿郝璐妍在学校废墟堆里最后的呼救--爸爸,我没死!爸爸,救我!

  他是附近古龙村卫生站的医生,在震后第一时间的抢救中,救死扶伤的信念让他将生的希望首先留给了别人的孩子,等转身再呼唤女儿时,沉重的水泥板下已没有了女儿熟悉而急切的求救声。

  女儿才6岁4个月,去年刚上小学。每当说到这里,目光有些呆滞的郝兴军眼角就湿润了,我对不起女儿啊,可那时候听见别的孩子喊救命,我怎么能见死不救?

  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可他心里想的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孩子啊,并不是先救自己的孩子,而是能救谁就救谁。这种精神真是太了不起了!我记得我们曾经有一篇课文,叫《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文中的人物就很了不起了,而看看今天我们的这些小小的孩子、普通的医务人员,真是做到了忘我。我觉得在道德理念中,忘我是较高的层次的。我们总告诉孩子不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只要不损害别人就行了,没要求毫不利己--那是共产党员的要求,可是今天,孩子们做到了。

  在生和死面前,忘记自己,首先去抢救别人。有个十二岁的男孩子,都已经跑到安全的地方,忽然看到一个女孩站在危险的高墙下,他想也没多想就跑过去把她推到一边。这时候墙倒了,他的双腿、腰部全部受伤。而那个素不相识的女孩却安然无事。要是再遇到这样的事,我还会的。因为能救而不救,我肯定会感到惭愧。事后男孩语气平静地说。

  危急当前,想到什么,是为自己着想,还是为别人着想,这会受到日常思维方式的影响。我到一所小学去跟老师们座谈,一位家长也来了。那位家长非常地困惑:她在看抗震救灾节目的时候特别感动,就对儿子说:你看那么多孩子变成孤儿了,要不妈妈也收养一个可爱的小妹妹吧。这时候儿子说了:妈妈,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以后要是有一块钱的零花钱,就得分给她五毛?妈妈感到很惊讶,事后孩子对这种抗震的节目一律不看,妈妈就非常困惑:自己的孩子怎么能这样啊?我就对她说:你犯了一个大错误。当你看节目时,你可怜那些孩子,又因为你有个男孩没女孩,就想收养一个。可你的孩子没准备啊,也没有受这方面的教育,所以会想,妈妈给我一块钱,就得分出去五毛钱给她,损害了他的利益,于是抗震的节目一律不看,生怕妈妈接那个小女孩回来。

  能说这样的孩子自私吗?这只能说对孩子的教育不到位。这位家长问我怎么办,我说一定要告诉他:孩子,现在收养孤儿的人多了,估计妈妈是没希望了。这样你儿子就会看电视了。因为这样就不会伤害到他的利益了,但这种念头不是今天才有的,平时就要教育好。

  那么,孩子的忘我精神是怎么来的呢?是在平时的环境中,心中有祖国,能为他人着想,心中有他人。心中有什么,关键时刻就会体现出来。他心中没别人,关键时候只能顾自己不顾别人。所以平常就要教育孩子,遇事首先要考虑到别人:我做这件事别人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我妈妈会有什么感觉,我老师会怎样……行事前要先为别人想一想,这是责任的开始。

  我们有些孩子特别会体谅别人:救援队员们在一个幼儿园的废墟下发现了一个被困的小女孩。废墟随时有可能因为余震而再次坍塌,孩子的性命危在旦夕。快,这里有人。在队员的招呼下,十多名队员迅速赶了过来。叔叔,我不怕,你们不要担心。救援过程中,面对队员的安慰,孩子反倒安慰起了队员们。

  一块块砖石被移开,队员们才发现孩子双腿被卡,下半身沾满鲜血,从紧咬的牙齿中,不难看出孩子正遭受着巨痛的折磨。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工具简单,救援工作缓慢,就在大家着急之时,孩子突然唱起了儿歌。

  大家都哭了。把这孩子救出来的时候,他说:我疼,我唱歌就不疼了。他的歌声让当时多少救人的战士看到了希望。

  第9节:第一章 爱孩子就要认识孩子

  我们可能也要去四川,好好研究研究四川的孩子是怎么培养的--他们让人们油然而生的真情是怎样来的。所以我们讲这种道德、这种忘我的力量是很可贵的。

  当一个军人从飞机上跳伞下去的时候,他知道他是生还是死?我们的战士在执行任务前都写了遗书。我们的总理去前线,抗震第一线多危险啊,余震还在不时发生。可总理还是站在了救灾的前线,为人民可以不怕牺牲,那种崇高的精神,成为我们今天的典范。

  在很多事情发生的时候要先想什么,这也是我们教育问题所要关注的。你可以做很多实验,让孩子去体验,看看孩子在紧急时刻是先想别人还是先想自己,然后从一个新的角度,让孩子懂得先要为别人着想。这不仅是自救的力量,也是人们被救的力量。

  第六种力量:互助的力量。

  我们《中国少年报》和《中国中学生报》上登了很多地震中孩子们互助的故事。有个孩子说:老师讲过,地震中一定不能睡着,睡过去就醒不过来了。他们互相鼓励,最后很多孩子都得救了,但是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有个孩子,另一个孩子鼓励他,一直呼唤他不让他睡着,要他一定要坚持住。最后他得救了,但另一个却没有被救出了。那个孩子特别优秀,他说:他当时让我揪他的头发,我要是再多揪一会儿,他不就不会死了吗?在这孩子看来,一切的灾难以及同学的死都是他造成的,所以他非常的内疚。这就是现在灾区孩子可能会发生的一种心理疾病。

  所以灾难发生之后,是对孩子进行互助教育的最好机会。幸存的孩子最需要帮助。受伤的孩子和没有受伤的孩子,都在经受着心灵的地震。人受伤之后,可能不会马上感到疼。大家都在着急抢救,能活下来就是好的。但是在脱离危险之后,在恢复家园的时候,人们才会感到痛。所以现在的孩子尤其需要心灵的帮助。

  第七种力量:亲情的力量。

  在地震中,救援人员发现了这样一位母亲:

  救援队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没有了呼吸。透过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救援队员从空隙伸手进去,确认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大声呼喊,没有任何回应。这是震后的北川县,还有很多人在等待着救援。救援队走向下一片废墟时,队长好像意识到什么,忽然返身跑回来,他费力地把手伸进她的身下摸索,高声喊,还有个孩子,还活着!

  一番艰难的努力后,人们终于把孩子救了出来。他躺在一条红底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有母亲的身体庇护,孩子毫发未伤。

  随行的医生过来准备给孩子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这条短信感动了多少人!一个妈妈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的时候,就留下了最后的一句话。多少父母在抢救孩子时舍生忘死!在看到孩子的尸体被抬出来的时候,一位母亲抱着孩子拼命地跑,我们的记者拍下了这一动人的场面,孩子的小手露在外面,母亲亲手包好,把孩子放在临时钉的一个木盒里。这是什么力量?这是一种爱的力量。今天我们很多人也在奉献爱心,我们的大人在捐款,我们的孩子也在捐款,这几天我每天去一些学校,孩子有的拿出五百块钱,是他全部的压岁钱,有的孩子没钱去卖废品,把这些钱作为自己的爱心。

  九龙镇小学有二百五十多个学生,其中三十多人逃出了校园,另外还有三十多人被解放军救出,其余全部遇难。在那片宿舍楼里的,几乎家家都失去了孩子,哭声一片,我们的记者去采访时非常地震撼。我们号召孩子们给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写信。孩子对一位家长说:您的女儿不在了,我们都是您的女儿!信写得非常感人,报上都登出来了。

  第10节:第一章 爱孩子就要认识孩子

  这次灾难以后,面对亲人的离去,亲情的抚慰是最有力量的,所以我希望家长们如果也能加入这一行列,让孩子给灾区失去孩子的爸妈们写封信,也是一种抚慰,因为亲情的力量永远是感人肺腑的。

  许许多多的爱让我们感动,在感动中我们思考:人最重要的就是精神。我们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指导孩子走向精神的世界。经受住大量灾难的民族是战无不胜的,经过磨难的孩子也是坚强无比的。

  曾看到一个名为《地震学家讲地震》的节目。讲到地壳是怎么变化的,大陆板块是怎样撞击产生地震的。喜马拉雅山就是地震的产物,而且还在增高。这次震中在汶川,受灾最重的是德阳,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全在地震带上。但是专家说了一句话:没有地震,哪有今天的秀丽风光?喜马拉雅山的壮观就是地震带来的,山上稀有的动植物也是地震带来的。如果说今日的灾区都变成了废墟,我相信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几年后的德阳、绵竹、汶川等地,都将焕发新的生命。去年我去了一趟唐山,如今的唐山非常漂亮,那里竖立着一座大石碑,上面刻着气壮山河的诗,非常震撼人心。一个新唐山已经出现!唐山地震之后也培养了一批富于爱国精神、富有爱心的人,这次四川地震,赈灾捐款最多的就是唐山人,而且很多人曾是地震中的孤儿。

  前两天,我的一位朋友给我打电话,是一位单亲妈妈,她说:我捐了十万,我就是一个唐山地震的幸存者。那一年,她十八岁。那天晚上,她跟姐姐在一起,忽然就地震了,几起几落,她们都吓坏了。她忽然想到,姐姐还在床上,急忙就去抱住她,就在一刹那间,她家的房梁砸下来了,正砸在她的枕头上。如果她当时不去救人,那就真的没命了。房子都塌了,两人当时都受了点小伤。那时候没有及时的信息传送,以为是自家房子塌了,跑出来一看,才知道是地震。这个人后来说:老天给我留了一条命,就是让我去救人的。什么样的童年决定什么样的人生。唐山地震的孤儿为什么这次表现得那么出色?因为他们是幸存者,在生命危急的那一刻,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和人民,我们的老百姓帮助了他,他心存感激。因此我们要给予灾区人民无限的关爱,使他们感受到爱,感受到温暖。四川的孩子们现在就说了:长大以后一定要报答你!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一定是忠诚于我们的祖国和人民的人。

  国家有难,人人有责。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无限的爱心。一个灾难如何变成幸福,要看受灾的时候人们能否得到关爱,能否得到及时的鼓励。我将到那里告诉他们:祖国人民在爱你,我们今天每个人都在爱你!你很棒,你能出来!你很棒,你今天没有腿了,你还有手呢;你没有手了,你还有嘴呢!你活着,就有力量!

  孩子的童年为什么不快乐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和小记者们去访问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我想听听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和十二岁的孩子在一起是怎样交谈的。

  柳爷爷,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事?

  听到小记者的问话,我真为柳斌同志捏把汗,五十多年前的事还记得住吗?

  捉小鱼小蟹呀!谁料想,孩子的话题引起柳斌同志极高的兴致,好像使他一下子回到童年时代。

  小时候我住在农村,我家旁边有一条小河,小河里小鱼、小虾、小螃蟹可多啦。我很会抓小鱼,双手轻轻插入水里,就能捧起一条小鱼。我和小鱼玩一会儿,再把它放回水里。抓螃蟹最有趣,夜晚打着灯往河里一照,河面被照得通明,螃蟹一见亮就躲了起来。这时,只要你轻轻搬开河里的石头,就会看到小蟹全都在石头下面……

  我被柳斌同志的话吸引住了,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群男孩子光着小脚丫在河边嬉水捉鱼的画面。这时,我看了看柳斌同志身边那几位小记者,不禁愣住了,只见孩子们的脸上表情平淡,没有兴奋,只有陌生。

  你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事呢?谁想说说?我向孩子们发问了。

  一片沉寂。

  最感兴趣的……几个孩子嘴里小声重复着,想说,但又不知说什么。

  一股悲凉的情绪涌上我的心头。童年的快乐,本来是每个孩子都应该有的,六十多岁的老人提起来是那样兴致勃勃,十几岁的孩子却是那么陌生。现在的孩子们太可怜了,他们被关在水泥房里,禁锢在课桌前,他们的童年被作业、考试、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和家长的催促声占满了,他们的童趣已经被挤得无立足之地了。

  我记起柳斌同志曾给我讲过一件事:有位爸爸为自己七岁的女儿举行了古筝演奏会。七岁女孩手指一撩一拨,音韵如行云流水,幽雅而清纯,令人十分惊喜。但后来,当人们从对孩子的成绩和聪明的惊喜中冷静下来之后,就发现这位小演员、小明星好像少了点什么。

  少了什么呢?少了孩子气,少了孩子的天真。

  这引发了我的同感。我时常从被大人视为好学生的孩子的脸上,感觉到一种冷漠和成人的忧虑。这是为什么呢?

  一篇题为《孩子不是文明的奴隶》的文章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他们的聪明远离了小溪中的鱼虾,远离了草丛中的蝈蝈、蚂蚁,他们不知道自然是美丽的,他们不知道生活中暴风雨与阳光同行,他们的举止成了缺少个性和孩子活泼、纯真的、同一的刻板的模型。

  我到非洲和那里的孩子照相的时候,总的感觉是他们特别黑,但是他们的牙是白的,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是无比灿烂的微笑,我一下被感动了。我想起和中国孩子照相的时候,只要有一群孩子照相,老师总是喊茄子,他们才笑呢,如果没有人喊就有人不笑。孩子为什么不笑?因为他们不快乐。

  为什么不快乐呢?

  一是,他们缺少空间。这点我有切身感受,大家都知道,《知心姐姐》是《中国少年报》的一个栏目,很多家长说他们是从小看着《中国少年报》长大的。是的,那时候的知心姐姐是孩子不见面的辅导员。我从1986年开始主持知心姐姐栏目,孩子们呼唤知心姐姐从报纸上走下来,于是我走到孩子们面前,和他们面对面,我忽然发现孩子的很多烦恼来自父母,于是我又走到父母面前,和他们面对面,我又忽然发现父母的大部分烦恼都来自孩子,就这样,知心姐姐渐渐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尽管我去了很多地方,但是认识我的人毕竟有限。这几年不一样了,中央提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很多电视台搞了很多栏目,请我去做嘉宾,一下就有很多人把我认出来,我开始还挺高兴的,后来发现被很多陌生的人认识挺累的。我们家门口有个商场,本来去买东西可以随便地买,可是现在一到商场,别人就说卢老师来了,我一回头,就看见一群人等着和你咨询呢,还有人现去买本让我签名。有一次我爱人在家做排骨,让我去买酱油,我去了一个小时才回来,我回来一看人家已经开吃了。本来有的商场是可以砍价的,现在人家认识你,不好意思砍价了,我忽然觉得去商场缺少了很多自由。有一次我到医院去看朋友,去了洗手间,那的人特别多,我为了顾全大局,上完厕所拎着裤子就从台阶上下来了,我刚下来,就有一个小护士笑眯眯地和我说:卢老师,你怎么上这来了?我心里想我怎么不能上这来呢?她又说:我妈可喜欢你了,天天在电视上看你。我说:谢谢你妈!我心里在想:下次人再多我也得系好裤子再下来。有一天傍晚,我走进我家的小区,有一个中年妇女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我,朝我走来,抱着我的肩膀说:我怎么越看你越像卢勤呢!我只好告诉她:我就是。瞧,她都没经过我允许上来就抱我。

  我忽然理解了今天的孩子。我曾经对一个孩子说: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个大人爱你一个人,你多幸福啊!孩子说:你不知道我累着呢,每天六个大人,十二只眼睛瞪着我。我很同情他,他确实很累,是心累。当一个人被很多人盯着的时候确实很累。所以我理解了明星为什么出门要戴眼镜。那天我在我的手机短信上看到一个广州的女孩追星,追刘德华,他爸爸都跳海死了,那孩子还追呢。刘德华公司声明说,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人有时候被盯得很紧的时候,自然会觉得很辛苦。

  第12节:第一章 爱孩子就要认识孩子

  有一个上初中的孩子的妈妈对我说,儿子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门口挂个牌子,写着:请勿打扰!谢谢合作。孩子的妈妈说:我看着牌子就生气,我把他养这么大,他给我来这个。我问她:你是不是打扰多了点?妈妈说:是,只要离开我的视线我就去找。

  我到上海一个小学和小学生座谈,我问他们:你们心中的小康社会什么样?一个小孩说:我希望自己有个大房子,大房子的门很小,只有我一个人能进去,别人都进不去。他们一天到晚跟着我,太烦了。一个孩子说:我将来一定要发明一种药,让我妈妈吃进去光说好话,不说坏话,她老说我不好。还有一个孩子说:我将来买张床,不放在家里,我挂在树上,省得他们整天唠叨我。还有一个孩子说:我将来一定要学会隐身术,专门到爸爸妈妈房间里,看他们都嘀咕我什么。……我当时笑得肚子都快破了。

  我明白了,孩子心中的好日子不是有多少钱、有多大的房子,而是有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空间。我们现在提倡和谐社会,基础是要有一个知心家庭。什么叫知心呢?就是相互谅解、相互信任,不要把对方盯得太紧。两口子过日子也是一样,对方回来晚了,别老问干什么去了?和谁去的?男的女的?叫什么名字?这样你们俩非吵架不可。要宽松一点。如果一个男人在外面花心,你盯着他也没用,你问也问不出来,打死他他都不会告诉你,你越问他离你就越远。人都是会互相感动的,你给我一些宽容我就非常的感动,这点我们成人都好理解,那么对孩子我们确实也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上次我到电影演员沈丹萍家去,他们家的孩子就在地板上爬,后来在凳子上睡着了。但这意思并不是说没有限度,是说要给孩子一种空间,让孩子可以去施展。现在的家长管得太多,孩子一旦没有了你他就不能生存。所以我觉得,人要想快乐就要有空间,这就像我们的血管如果被堵塞,就会造成脑溢血的道理一样。所以要想快乐必须有空间,没有空间的人是不会快乐的。

  二是,孩子远离了大自然。孩子本来是大自然的孩子,但是今天的孩子生活的面越来越窄,爸爸妈妈恨不得孩子生下来就是神童。有位妈妈晚上十一点给我打电话,说:不好了,我儿子得了多动症,他坐半小时就得出去跑。我问她儿子多大了,她说:都三岁半了。我说:三岁半的孩子坐着一动不动,肯定有问题。

  我们今天的爸爸妈妈最爱给孩子买的书就是优秀作文选,孩子是天下作文一大抄,一写作文就发愁。作文本来是有话要说的,今天的孩子没话说了。一个小学老师向我诉苦说,他给孩子留的作文题是《我做的一件好事》,结果全班70%的孩子写的是捡钱包,全是瞎编的,孩子就不知道什么是好事,根本就没有感觉。现在的高考作文发生了质的变化,大家可以分析一下这几年来我们高考的题目,北京有一年高考题目是《说安》,很多孩子看了发愁,因为他们从来没想过安全问题,天天有人车接车送,但是参加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的孩子却有话要说了。有一年我们平安行动在北京举行颁奖大会,上海一个一年级的小男孩获得大奖。

  一天,这个小男孩正在操场上玩,一个歹徒持刀闯进了校园,把这个小孩当成人质闯进了一个教室,教室的孩子吓呆了,在老师的疏散之下,其他的孩子离开了教室,教室里只剩歹徒和这个男孩了。老师在外面冲歹徒喊:你把孩子放下,我给你当人质!歹徒不干。老师怕小孩害怕对着小孩喊:别害怕,这是在拍电影!小男孩就和坏人说:叔叔,你演坏人演得一点都不像。歹徒说:你老实呆着,下辈子我给你当牛做马。小男孩说:叔叔,人哪有下辈子啊,人就一辈子,你要给我杀了你就活不成了。歹徒做梦都没想到小孩如此镇静,一愣神警察进来了,小孩得救了。我当时问这个小男孩:刀放你脖子上你不害怕么?小男孩说:不害怕,这种电影我看多了。后来,这个小孩获了奖,这个老师也获了奖。我当时就想,这个小孩高考写作文一定能得高分,他经历的事情批卷老师都没经历过,他的感悟纯属原创。老师批作文一定会来情绪,因为有真情实感。对孩子来说经历就是最好的作文。

  人生要有一种感悟,这个感悟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来自自己的亲身经历,一个是来自一些书刊。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有读书读报的习惯,积累一些故事,对自己大有好处。

  四川有一年高考的题目叫《筷子》,大家说不就是吃饭的么,怎么写啊?其实筷子是合作的意思,一根筷子吃不了饭,两根筷子就能吃饭了。我在书里写过很多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则:

  在天堂和地狱里有两口大缸,里面放着丰盛的食物,地狱里的人面黄肌瘦,天堂里的人红光满面,为什么不一样呢?人们发现,天堂和地狱里的筷子都太长了,人们没法把食物放到自己的嘴里,地狱里的人吃不着就饿着,天堂里的人很聪明,你弄了食物喂我,我弄了食物喂你,于是人们都吃饱了,这就叫合作。

  这样的故事你收集多了放在心里,写任何东西都能信手拈来,根据你的感受写的东西肯定很好。所以我们不要把孩子丰富的大脑变得非常枯竭,只背下来要求背的东西,其他什么也没有,就会缺少创造。我们国家现在提出一个非常响亮的口号:不要只满足中国制造,我们要中国创造。创造从创意来,创意从大自然中来。孩子的大脑要想发展,一定要和大自然结合在一起,去感悟自然,孩子的脑子才能丰富起来。

  许多父母不惜重金买钢琴,请来家庭教师,逼着孩子去学。却不知道,这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心理影响。我在接听知心电话时,上海的一个男孩神秘地对我说:知心姐姐,你猜我最恨什么?

  我好奇地问:你最恨什么?

  最恨我们家那架讨厌的钢琴了。为了弹钢琴,我挨过妈妈许多次骂,也挨过爸爸不少次打。可我根本不爱弹钢琴,每次坐在钢琴前,就像坐电椅一样难受。我喜欢踢足球!可我爸爸妈妈说踢足球没出息,影响考大学,硬把我心爱的足球从阳台上扔了下去,我找了一天也没找回来。

  为什么父母花几千元钱买来的钢琴,竟成了孩子最恨的东西呢?为什么丢掉一个在大人眼里不值几个钱的足球,竟让孩子如此伤心呢?

  因为这些爸爸妈妈根本不知道该怎样爱孩子,他们拼命地去为孩子构筑一切,不管孩子需要不需要,喜欢不喜欢,无情地把他们和大自然分开,无情地剥夺了他们自己选择喜爱事物的权利。

  孩子固然是父母的孩子,但做父母的首先应该明白孩子是一个独立的、有自己爱好的个体。我们要塑造孩子,但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天真和童年的乐趣,不能以大人的认识和感觉为标准限定孩子。应该让孩子去玩泥巴,去趟小溪,去踢足球,去趴在地上兴致勃勃地看蚂蚁搬家,和小伙伴一起磕磕碰碰,甚至擦破块皮,四处发现新大陆。孩子的行为可以引导,但童趣、童真不能被剥夺,童心不能被践踏。

  胡锦涛总书记给全国少年儿童提了三点希望: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那么,你的孩子快乐么?

  孩子的学习动力从哪里来

  今天的孩子学习没动力,有的孩子就是为父母,为上大学学习的,那是非常遗憾的。有动力和没动力的人结果是不同的。

  有三个工人在工地上干活,有人问第一个人:你在干什么?他说:我在干活呢。问第二个人:你在干什么?他说:我在挣钱呢,一家人等我吃饭呢。问第三个人:你在干什么?他说:我在盖一个辉煌的教堂。后来的结果是:第一种人永远是给别人打工的;第二种人挣了点小钱;只有第三种人成了了不起的设计师。墨子说过一句话很好:志不高者智不达。所以今天的孩子不是学习方法问题,不是学习态度问题,是学习目标问题。

  周恩来小时候老师问同学们读书为什么,一个孩子说为了将来当官,一个孩子说为了自己的生计,一个孩子说为了帮爸爸记账,只有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上学以后又出国留学,然后回国推动中国革命,成了我们新中国一代开国总理。

  我们今天的孩子为什么学习,这个目标非常茫然。有的家长对孩子说:什么都不用你管,你考上大学就行了。你以为是这样么?不是啊!当目标没有成为他自己动力的时候,他是没有力量的。

  克林顿年轻的时候很优秀,他十七岁成为美国白宫的一位青年,到白宫和美国总统见面时握手的一刹那,他产生了梦想:我也要当美国总统。我要做三件事:第一成为议员;第二走进国会;第三走进白宫。最后他全都如愿以偿。

  赖斯是个黑人女孩,十一岁时她跟着爸爸妈妈去白宫参观,被拒之门外,赖斯非常生气,当时她就和爸爸说:我早晚有一天要走进白宫工作。她问爸爸怎么才能走进白宫,爸爸说:你要付出和白人一样的努力,你就远远地落在白人的后面;如果你付出白人四倍的努力,你将和白人并驾齐驱;你只有付出八倍的努力,你才能超过白人。于是她对自己的要求是做任何事都付出八倍于白人的努力,最后她取得了博士学位,如愿以偿地走进了白宫,成了美国当今的国务卿。所以我说人的目标最重要。

  人的目标从哪里来?从社会生活中来。什么地方需要我?我能做什么?我会做什么?应该是所有孩子从现在起就开始思考的问题。一个人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工作,那么这个人将是最有创造性的。所以平时带孩子出去,你就要告诉孩子:这是售票员,就是在公共汽车上给大家管理票的人。这是司机,这是医生……先从这些具体的岗位开始,然后把一些好警察的故事,好医生的故事,从小就讲给孩子听,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

  孩子的梦想要和具体事情结合在一起。科学家的成就是从发明创造开始的。没有发明,他不会被称为科学家的,他一定在某个方面有独特的建树。

  很多年以前,一个牧羊人带两个孩子去放羊,一群大雁在天上飞,儿子说:我要能飞起来就好了。爸爸说:咱们人也有翅膀,咱们飞飞看。爸爸把两个儿子带到一个小山头上,跑了几步,一飞,掉地上了。爸爸说:我老了,飞不动了,你们俩飞飞看。两个儿子一飞,也掉地上了。爸爸说了一句话:只要想飞就一定能飞起来。又有一天,爸爸给孩子买了一个玩具,用一根皮筋一弹,一个小木块就上天了。两个儿子觉得很好玩,觉得小木头都能上天,我就不能上天么?最后他们终于上天了。他们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他们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有一个小男孩很小,他在院子里玩,妈妈说怎么还不进来啊?他说:妈妈我想到月亮上去玩。这个小男孩最后终于上月球了,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宇航员。所以我说,梦想并不是不可以实现的,家长要帮助孩子实现梦想。但非常遗憾的是我们今天的孩子没有梦想、没有任何渴望。在他还没有任何想法的时候,东西就已经到了他的面前。还没想骑自行车呢,自行车就来了。所以今天的孩子不快乐,因为他们没有渴望。不像我们小的时候,过年穿新衣服要经过我们的努力才能得到,所以我们很珍惜,很快乐。今天的孩子没有了这些渴望,这一点不仅影响孩子的快乐,也影响孩子的发展。所以你不要轻易让孩子得到东西,一定要他首先产生梦想,去努力,最后才能得到。

  这样做能够让他知道东西来之不易。我们今天过程全没有了,无数的东西放在孩子面前,他们一点兴趣都没有。你不要对孩子说你该得这个奖、那个奖,这个太功利了。要让孩子为了实现自己的一个梦想去努力,这需要我们大家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帮他找到一个自己所爱的事业。如果孩子上小学时就开始对某些职业有兴趣,到中学以后就知道将来能干什么,特别想干什么,那么考大学的时候绝对不会不知道填哪个学校,他早就知道哪所学校能够实现他的梦想,哪个专业最适合自己,这样的孩子成功率高。所以我觉得要让孩子去寻找目标。

  目标有两种:一个是长目标,一个是短目标。长目标例如说我要做一个医生,短目标要做医生,我要非常认真,我不能有任何马虎。我们《知心姐姐》栏目里有很多精彩的人生哲理故事,其中在生存智慧版里讲到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个日本人,个子很矮,却获得了跑步冠军,他怎么获得冠军的呢?他的做法就是确立目标,第一个目标就是跑到前面的树底下,第二个目标跑到房子底下。跑到第一个目标的时候他就产生了无限的成就感,然后再实现下一个目标,最后他终于获得了第一。

  另外,孩子一旦认准了目标要让他竭尽全力,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情。我们《中国中学生报》登了很多这样的故事。老师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猎人带着猎狗去打兔子,猎人一枪打中了兔子的后腿,猎人对猎狗说:你去把兔子给我抓回来。兔子玩命地跑,最后兔子跑没影了。猎人问猎狗为什么没抓住兔子,猎狗说:我已经尽力了,我有什么办法?猎人没有办法,事情过去了。兔子回到家中,整个家族都轰动了。说你后腿都被打中了,猎狗却没追上,你是怎么跑回来的?兔子说:猎狗没追上我,他回家只是挨顿骂。我要被他抓住了,我就没命了,所以我要竭尽全力。

  老师给学生们讲完故事,对学生们说:如果谁把《圣经》的第十五章到第十七章全背下来,我就请他去太空旋转餐厅吃饭。孩子们说这是不可能的。一个男孩说他能背下来。几天以后,这个男孩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老师问他是怎么背下来的?小男孩说他是竭尽全力背的。这个男孩就是大家熟悉的比尔·盖茨。

  一个人要干成一件事情,没有竭尽全力的精神是不行的。所以一旦孩子确定了目标,家长要竭尽全力帮他实现,让他获得成功。这点我希望大家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让孩子为一个目标去努力,最后让他感受实现目标的快乐。这个过程掌握了,他将来就是个成功人士。

  做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努力学习,长大成为有用的人,这是对的。问题是,有的家长把努力学习片面地理解为死读书,让孩子整天做题、补习、考试……有位父亲为了让孩子考上大学,竟把孩子锁在家中,不许他上学。他让孩子每天清晨五点起床,深夜十二点才准睡觉,逼着孩子把课本、习题、答案全背下来,其他的书一律不准看。结果孩子虽然在十三岁时就考上了大学,但好像早已与世隔绝,连长江的源头在哪里这些基本的地理常识都不知道……

  对中小学生的家长来说,培养孩子要弄清一个问题:什么是有用的人?我们说,真正有用的人,是那些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是懂得终身学习的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适应21世纪飞速发展的变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宣言》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这就说明,教会孩子学习,教会孩子终身学习是一个被全人类所关注的问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需要的是有创造力、勤于开拓的人。不会学习,就掌握不了新的知识,也就不会有创造的能力。孩子只有从小学会独立学习,养成热爱学习的好习惯,长大才能够独立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三千年前,古希腊生物学家、教育家普罗塔戈曾经讲过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点燃的火把。

  两千五百年前,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教导学生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两位古代教育家讲了同样一个道理:学习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过程。这是一项终身需要从事的事业。也就是说,学习,要一辈子学习,要一辈子充实知识。

  让孩子学会学习,并不是让他们一定要做出什么经天纬地的伟大事迹,而是要让孩子懂得,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学习都是他们体现价值、创造成绩的必要准备。行行出状元,只要努力学习,都能够创造出优异的成绩。

  在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光辉的历程成就展上,有一个英雄长廊,悬挂着新中国各行各业涌现出的五十三位先进典型的照片。其中既有像钱三强、华罗庚等学识渊博的科学界泰斗,也有像徐虎、李素丽这样的普通劳动者。群星灿烂,各有千秋,他们是我国各条战线上名副其实的明星、状元。

  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大学无疑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园地,但绝不是说只有上了大学才能成为人才。实际上,一个人在学校接受的是基本教育,尽管它十分重要,但毕竟不是人一生所受教育的全部。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培养热爱学习、终身热爱学习的习惯。

  作为家长,要清楚地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你不能够陪孩子一辈子,不能帮孩子一辈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留给孩子金钱、住房、汽车等等财富,不如教给孩子一个学习的好习惯,只有学习,才能够让孩子受益一生。

  家长如何能够做到让孩子学会学习、终身热爱学习呢?

  一是,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孩子在学习中出现了问题,家长不要马上告诉他解决的办法或者答案,而是要鼓励孩子自己去读书、查阅资料,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时,便会欣喜若狂,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二是,开阔孩子的视野。节假日,不要总把孩子关在家里,要带他们出去参观、旅游或者会见有学问的人,让孩子更多地了解世界,也便于开拓他们的思路。

  三是,鼓励孩子多动手。动手实践,是掌握真知的重要途径。在家里,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工具箱,什么东西坏了,都尽量让孩子去修理。这也是学习,而且是更好的学习。

  不要逼孩子实现你的梦想,他有自己的梦想。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就像杨振宁说的,一个科学家能够成功,是因为他对科学的热爱,他能在实验室几十天都不出来,因为他热爱科学。所以我说你要让孩子爱学习,就让孩子尽情地玩,找到玩的感觉他对学习才会有兴致。

  2006年《中国少年报》五十五岁生日的时候,《贵州日报》报业集团五十四岁的总经理刘庆鹰,特意赶到会场给孩子讲了两分钟的话。他九岁的时候是遵义的一个普通男孩,他给《中国少年报》写了一篇稿子,没被发表,却收到了一位编辑认真写的回信。从此对报纸产生了兴致,开始不停地写稿,最后终于被发表,以后他就很喜欢作文。后来他考入了新闻类学院,毕业后到报社当了记者。他说:梦想就是从小实现的。

  孩子的梦想,总离不开榜样与偶像。很多孩子都有自己崇拜的明星偶像。但面对孩子追星,众多父母都苦不堪言。

  几年前,大连一名十六岁少女在家中自杀,起因是父母说张国荣变态,并且没有给她买张国荣的cd。

  而今,兰州又发生了追星女杨丽娟父亲跳海的悲剧。杨丽娟从十六岁开始喜欢上香港明星刘德华。为了追星,她荒废了学业、职业,并先后两次到香港、三次到北京找刘德华,逼得家人变卖了房产,还四处借款。2007年3月20日凌晨,她六十八岁的父亲杨勤冀,因不满刘德华在生日会上只与女儿拍照,没有好好聊聊,于是丢下妻子和女儿,在香港尖沙咀天星码头跳海自杀。这惨痛的结局让众人叹息。

  女儿狂热追星,母亲推波助澜,父亲跳海自杀,这样的做法是爱子还是害子?崇拜偶像并没有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英雄。问题是,孩子心中的偶像是谁?以谁为星?

  我记得,五六十年代,我曾读过著名作家魏巍写的一篇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讲的是志愿军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少年时的我读完这篇文章后,心中充满对志愿军的敬佩,下决心长大也做一个最可爱的人。

  如今,在孩子们心中,究竟谁是最可爱的人?

  《中国少年报》社曾举办了一场特殊的颁奖大会,为孩子认识偶像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实践案例。

  由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团中央少年部和学校部、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共同主办,《中国少年报》社承办的全国中小学生知荣明耻学做人活动,全国有十三万多名中小学生参加,三千多人获奖。来自北京、陕西、甘肃、深圳、贵州、江苏等八个地区的二十五名获奖代表到京领奖。

  这次颁奖活动,我们进行了精心的策划。策划当天,我把在日本参加颁奖会的感动和大家进行了交流,提出不要只把颁奖做为一个形式,而要做为一个教育过程,充分体现以儿童为本、尊重儿童、实现自我教育的原则。

  报社的同志和一批新来的大学生热情很高,先后写出采访方案,并集思广益,几经商量,决定在颁奖大会举办之前,先开展一个寻颁奖人的活动。获奖的孩子来北京后立即组成八个小队,走上街头,在各个社会岗位中寻找心目中的八荣榜样,并邀请他们参加颁奖大会为自己颁奖。

  孩子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清晨五点,寻找热爱祖国为荣为主要内容的领奖小队的两个孩子出发了。他们来到天安门广场,被安排在离升国旗最近的地方看升旗仪式,每个人右手行队礼,左手拿着一面小国旗。当他们拍下的dv在颁奖大会上播放时,那庄严神圣的场面,我和在场所有的人都被感动了。

  孩子们选出的颁奖人是国旗护卫队班长翟求亮,选中翟叔叔是通过两个细节。一是升国旗时孩子们看到翟叔叔挥动国旗时姿势特别漂亮,二是快中午时,护卫队其他叔叔去吃饭或午休时,翟叔叔一动不动守在一个巨型国旗旁。小队员李泽华好奇地问:为什么你一直站在这儿?翟叔叔告诉他们:这里有国旗,只要有国旗的地方我们就要守护!孩子们被感动了。他们知道以热爱祖国为荣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把祖国放在心中当作一种自觉的行动。于是,他们把请柬郑重递给翟叔叔。你们的事,我一定去!翟叔叔欣然同意。

  甘肃的三个孩子第一次来北京,第一次参加这种大型活动,也是第一次进行街头采访。他们的任务是寻找以辛勤劳动为荣的颁奖人,他们决定采访环卫工人。

  孩子们在北京东城区小街车站的马路上停下来,觉得这里可能有他们想找的颁奖人……

  走着走着,一位年轻的女清洁工迎面走来。姐姐……闫虹正要提问。

  稍等,我先把那个废纸捡起来。

  还没等孩子们反应过来,这位姐姐已走到马路对面,用一个小夹子动作利落地拣起了地上的纸片,放到垃圾袋里,才转身回到孩子们的身边。

  姐姐,你多大?

  我十八岁。

  你年纪不大,为什么要选择做清洁工呢?

  如果我把这份工作做好了,就很满足了。

  在颁奖会上,我从孩子们拍的dv中看到这样一个情景。女清洁工接过孩子们递给她的人民大会堂的请柬,又惊又喜地说:呀,我不行,我刚参加工作,什么都没干过,你们干嘛选我呀?

  孩子说:因为你比较成熟!

  这句话让全场人哄堂人笑,我笑着笑着,心里再次涌起一种感动。

  八个小队的采访都很成功,颁奖大会自然开展得也很成功。颁奖大会上,孩子们的采访感言,八位颁奖人的颁奖感言,三位领导的讲话都十分感人。现场,我请与会的孩子即兴发表参会感言,孩子们的发言十分精彩,有个参加采访的孩子说:我原以为八荣八耻离我们很远,今天我才知道八荣八耻就在我们身边。

  另一个孩子说:以前我心中的偶像只有舞台上的歌星、影星。今天我明白了,那些为祖国辛勤工作的人都是最闪亮的星,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寻找颁奖人活动,最大的价值在于孩子在寻找的实践中,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星,什么人是最可爱的人。他们请来为自己颁奖的人,都是工作在普通的劳动岗位上,他们的岗位是平凡的,但他们的工作是伟大的;他们的语言是朴实无华的,但他们的精神也是高尚无比的。拥有这样的精神对今天的未成年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孩子心中有什么,将来就有可能成为什么。

  有位雕刻家正全神贯注地工作,他手中的刻刀一刀一刀地雕刻着一块大石头。一个小男孩在一旁如痴如醉地看着,渐渐地,雕像从石头中显示出了马的形状,高昂的马头、矫健的四蹄、飞扬的尾巴……最后,一匹骏马呼之欲出。

  小男孩惊讶万分地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石头里藏着一匹马?雕刻家认真地对孩子说:石头里什么也没有,但我心里有马,就把它雕刻出来了。

  心里有什么,将来就能成为什么。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把平凡岗位的劳动者,作为心中的偶像,那么他将来一定会做出杰出贡献,因为共和国的大厦是靠辛勤劳动建造出来的。

  面对孩子追星,父母不必恐慌,而应引导孩子,让他们在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中寻找最可爱的人。

  千万不要对着想当厨师的孩子说:没出息。更不要对学习成绩不如意的孩子说:不好好读书,将来让你扫大街去!在我们的国家里,所有的工作都是最伟大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孩子心中有目标,有追求,将来一定能成功。成功的关键是你要让孩子喜欢,你买那么多作文书都没有用,但如果有一篇文章被发表,那种成功的喜悦感受就会把他引上这条道路,今天很多人都忽视了这一点。

  谁来关注孩子的心灵世界

  一个孩子从小缺钙,上课就不能专心听讲;一个孩子从小缺少爱心,长大就无情无义;一个孩子从小缺少精神文化的滋养,长大就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浙江金华曾发生一起震惊全国的事件,一个学习非常优秀的十七岁中学生小徐用榔头打死了自己的母亲。事发七周后我去了他的家乡,和他面对面谈了一百分钟。我真的非常震撼,一个孩子在母亲过分的要求和压力下,最终走向犯罪。这个孩子被判了十二年,进了浙江未成年犯管教所。我年年都去看他,他在里面表现得非常好,为自己赢得了六年的时间,2006年6月26日他正式走出了高墙。我尽力帮他,为他安排了工作。原来安排在浙江,后来觉得不行,随着年龄的增大,他对自己的行为非常内疚,他最怕听的词就是妈妈。我给他安排在别的地方,一个高科技园区。我把他送去,走的时候我拥抱了他。他长这么大,从来没有人拥抱过他,我觉得要想融化他心中的冰雪还需要很长时间。

  2004年我送给少管所所长一本《告诉孩子,你真棒!》。所长拿着这本书非常感慨地说:2000年,他进来的时候,少管所的少年犯不足千人,现在有两千五百名少年犯。这些孩子在外面不爱读书,进了高墙玩命读书。你说这是为什么?小徐也告诉我,我送给他的书被其他少年犯抢来抢去,我忽然意识到他们非常缺书读。我给他们捐了两千八百册《告诉孩子,你真棒!》,我把书送到了少管所,给两千多个孩子做了一场报告,题目是《为了明天从今天开始》。从今天开始珍爱生命,从今天开始珍惜时光,从今天开始珍重自己。讲之前我问他们一个问题:谁小时候读过《中国少年报》?两千多人竟无人回答。我很震撼。

  二十多年来,很多成功的人士,和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从小看着《中国少年报》长大的,是读着知心姐姐的信长大的。如今的孩子却和书报无缘。我给他们讲完,走到他们对面说:孩子们,知心姐姐来了,你们有什么话可以站起来说了。听到这样的称谓,很多孩子的眼睛里闪动着泪花,一个孩子说:知心姐姐能送给我一本书么?给我签上名。一个孩子说:我能叫你一声妈妈么?我说:可以。他说:妈妈,我对不起你,我过去做了很多坏事,现在我做

  文字上的时候,他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和你一扫而过的网络阅读是两回事。所以今天我们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就要关注儿童阅读。

  阅读要成为一种习惯,怎么才能养成阅读习惯呢?在孩子幼小不识字的时候,爸爸妈妈要记住,当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不要急于告诉他,否则你就变成了一个回答问题的机器。你要到书里去找答案,于是孩子知道书里有答案。

  好书籍,是作家、编辑的杰作。作家、编辑总是精心写作、精心编辑加工,再加上美丽的封面,才把书籍介绍给读者。好书籍,能够改变人的命运。

  2007年11月11日,《北京青年报》在地坛秋季书市举办2007晒书会,邀请我去参加,一个有意思的要求是必须带一本我写的或我喜欢的书。

  晒书这个词真新鲜!我上网一查才知道,晒是英文share的谐音,是有分享的意思,晒书就是换书。网上还有晒工资、晒衣服、晒首饰、晒思想这样的新鲜词语,好不热闹。这么好玩的活动我可不能错过。

  晒书会在地坛方泽坛东南角的一个临时搭建的白色简易房里举行。我走进会场时,百余名爱书人已经等候在这里。和读者一起晒书的还有三位著名作家: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女记者采访情感隐私第一人的安顿、《嘟嘟熊》杂志编审、《蓝皮鼠和大脸猫》的作者葛冰、《猫眼小子包达达》的作者--葛冰的女儿葛竞。

  上午十点,晒书会正式开始。主持人是读书大使--北京广播电台交通台主持人杨洋。

  把好书拿来与同伴交换、传阅,一起分享好书带给我们的快乐,这似乎已经是童年的记忆。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重新拾起它……杨洋充满激情的开场白,让寒冷的人群变得温暖。

  按主席台顺序,第一个出来分享好书的应该是安顿,可安顿却十分谦虚地说:我是看着《中国少年报》长大的,一直很崇拜知心姐姐,还是请您先说吧!

  场上掌声响起,我也不好推辞,总得有人开头。

  我把带来要晒的五本书都放在讲台上。其中有两本是写给孩子的,两本是写给大人的,还有一本是德国女记者写的,我要推荐给大家。

  我看见场上有几位小朋友眼巴巴地在看着我,有个男孩子还远远地向我挥手,我真想把这些书都送给他们,可是晒书会有规则,只能换书,不能赠书。

  于是我举起第一本《知心姐姐告诉你--做人与做事》,对场上的小读者说:我这本书是写给小朋友和你的爸爸妈妈的,是教你怎样做人与做事的,哪位小朋友愿意和我交换?

  坐在第一排的女孩第一个举起了手。

  好!咱们俩交换吧!我把她请到台前,微笑着问她,你是从哪里来的?

  华北油田。女孩腼腆地说。

  你能告诉我,做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吗?我试探着问,看她那胆小的样子,我担心她答不上来。

  诚信!女孩脱口而出。

  太棒了!你抓住了做人的关键,诚信是人的介绍信,讲诚信的人才受欢迎!

  说着我把书恭恭敬敬地递给她。女孩接过书,把一本精美的硬皮日记本递给我。我如获至宝,这是我第一次用我自己的书换回来的礼物。

  我又举起第二本书,对大家说:这本《告诉孩子,你真棒!》的书我最想和一位今天到场的母亲交换,它可以帮助你认识你的孩子有多棒!

  话音未落,一位年轻妈妈第一个站起身,举起自己珍藏了近十年的《玉录》要和我交换。我接过来发现这本书已经被翻得很旧了。她一定看了很多遍,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写着:赠知心姐姐卢勤,丰台南苑汤红岩。原来她早就知道了晒书会的活动,今天是有备而来的。

  我看见场上一个个头小小的胖男孩一直高举着一本《多功能英汉双解词典》,立刻拿起第二本《告诉世界,我能行》的书问道:谁愿意和我交换这本书,她会告诉你该如何面对人生的50个问题。小男孩冲到我前面,当然,这本书归他了。他郑重地把手里的英汉词典递给我。主持人杨洋问他:为什么和知心姐姐交换这本书?男孩大声地说:我希望知心姐姐走向世界!一句话把大家逗乐了,全场为他鼓起了掌。

  接着,我又举起第四本书--《把孩子培养成财富》,没等我开口,一位中年妈妈跑过来:能和我交换吗?

  您手里拿的书是什么名字?主持人盯着她手里用塑料袋装着的一本书问道。

  《怎样防治糖尿病》。语音刚落,场上笑声一片。我连忙说:太好了,我妹夫正好有糖尿病,这本书对我很有用!可我发现,这位女士听了我的话双手捧着书,面带难色。我忽然意识到这本书可能是她刚刚买的。请问,您这本书是买给谁的?

  买给我妈妈的,她的糖尿病很重。

  噢,您还是拿回去送给您妈妈吧,您很有爱心,我这本书送给您了!我双手把书送上,大家为她鼓掌。机灵的主持人马上接过话:这是赠送的第一本书!我心里倒很有成就感。

  桌上只剩下最后一本书了,这是德国女记者安德里亚·比朔夫著的《教育者谬误手册》。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书中有238个教育谬误,这238个教育谬误不是作者杜撰出来的,而是通过调查研究写出来的。我为这本书写了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认为这本书很有必要向中国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推荐。

  举起书,我对读者们说:我希望用这本书换一本我最想得到的书,请大家把自己带来的书晒出来!

  一个小伙子健步走上台,我一眼就看见他手里的书是《世界是平的》。太好了!这就是我最想得到的。前不久在飞机上看到临座的人在看这本书,我等他看完就借了过来,但只看了一半就下飞机了,一直想买却没时间,今天能得到它我太高兴了!小伙子听我这么说也很兴奋,和我交换书后还要求与我合影留念。

  接着,作家安顿,葛冰、葛竞父女俩也在热烈的气氛中与作者交换了书。一个上午,书友和作者在谈书中分享着阅读与交流的快乐。

  晒书会结束了。本来是想把五本书送出去后空手回去的,没想到书包仍然是鼓鼓的。呼吸着地坛公园新鲜的空气,我感到十分的充实。过去我多次参加过售书、赠书活动,但这次却是第一次参加晒书,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这可能就是分享的快乐吧!无论是大人小孩,无论你是作者、读者,大家都平等地交换,各取所需,没有勉强,没有施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书的面前大家都平等:这就是晒书的魅力吧!

  分享让人快乐。当读者主动与作者分享读书体会时,作者心中充满了一种成就感、价值感;当作者与读者分享写书的感受时,读者心中会产生一种被尊重的愉悦。

  党的十七大中提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柱。

  晒书,正是和谐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分享,正是密切人与人关系的重要纽带。假如我们都有分享的愿望,把自己手中先进的文化资源与别人交换,这样既密切了关系,又节省了资源。

  在我们国家,还有许许多多的孩子看不到好书好报,精神文化生活十分匮乏,如果生活富裕的人能为他们捐些好书,捐些钱为他们订上《中国少年报》这样优质的报纸,让这些孩子也能分享到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在心中营造一个美好的精神世界,那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呀!

  两代人的沟通靠什么

  两代人之间沟通的缺失,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孩子不理解父母,父母也不理解孩子。有个妈妈特别困惑地和我说:我的女儿上初中,爱吃爱喝爱打扮,就是不爱学习。妈妈花了400元钱买了两张芭蕾舞剧《白毛女》的票,看完以后问女儿受到了什么教育,女儿想都没想就说:我看喜儿的悲剧全是他爸给逼的。借债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杨白劳借了黄世仁的钱为什么不还,还逼着女儿去抵债?再说了喜儿也够傻的,黄世仁那么有钱嫁给他算了,如果你喜欢大春,可以把他当情人呀。她妈听完特困惑,说:我小时候看这个电影流了那么多眼泪,那么同情喜儿和他爸爸,那么痛恨黄世仁,如今我女儿却替黄世仁说话。我说一个人了解历史需要两个条件:或者亲身经历,或者学好历史,你的女儿一样没有,怎么能理解白毛女?

  还有一位妈妈带着上幼儿园的儿子去吉林市参观,在广场上看见一尊毛主席雕像,妈妈就问孩子:你认识这个爷爷么?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吗?小孩看了说:我认识他,他是毛主席,毛主席正在打的呢。他妈说:明明是毛主席挥手我前进,怎么孩子说毛主席正在打的呢,毛主席那时候哪有出租车啊。我说:别说你孩子了,现在的小学生都不知道什么是文化大革命。我到贵州去青石镇参观,那里有个节孝坊。一个少先队员小导游在解说,这个石坊文化大革命被红卫兵砸坏了,我就问她,你知道文化大革命指的是什么吗?小导游说:知道,就是八国联军进北京。我当时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现在有很多事你和小孩说不清楚。一个老爷爷给小朋友讲《半夜鸡叫》,讲了二十多年讲不下去了,小朋友老提问。爷爷,为什么长工要给周扒皮打工呀?因为长工饿,没饭吃。没饭吃,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呀?爷爷,为什么周扒皮半夜起来学鸡叫啊?鸡叫了好让长工起来干活。干活为什么不看钟啊?长工那么穷哪有钱买钟啊?没钱买钟买块表也挺便宜的啊。有个小朋友甚至说:我看周扒皮也够辛苦的,每天晚上学鸡叫也不能睡觉。老爷爷就没遇见过这事,不知道怎么回答。有个出版社最近出了一本书--《三毛流浪记》,很多孩子看完以后说:真羡慕三毛,天天流浪不上学。很多咱们小学受教育的东西现在的小孩听不明白了,因为那个时代离他们太远了。

  那么今天要让小孩明白一些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做法--体验。咱们老说眼见为实,你得让孩子去体验。我们这些知青在农村受了些伤,吃了很多苦,我们今天能不辞辛劳为农村孩子做事,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我们在农村呆过,知道农村是怎么回事,我们什么都能克服。这样的经历是一种财富。我们的孩子什么都没经历过,被你关在新买的楼盘里,他们什么地方都不去。除了爷爷奶奶,周围的人全是陌生人,还不许和陌生人说话,于是他就觉得这个世界非常的窄小。所以你要带孩子去了解农村,领他去农村玩,到农村才能感觉到什么是玩。农村没那么可怕,今天的农村应该是很优美的,越是风光优美的地方越贫穷。你到贵州去看看,青山绿水,但是那里非常贫穷。你让孩子们去看农村是怎么回事,如果你的孩子有爱心,就到贫困地方去看看。

  美国的孩子2006年到中国来,参加了我们的赠报活动,他们用自己募捐来的12000美金买了书和报,给云南和贵州的孩子送去。他们去了西双版纳,那多美啊!但是很贫穷。他们去了以后特别震撼,那里的孩子光着脚去上学,到了学校自己做饭吃,宿舍的床是自己搭的,窗户都没有玻璃,吃的就是白水煮菜,但是那些孩子满脸都是灿烂的微笑。美国的孩子特别感动,说:这个地方我们一天都不能生存,但是这里的孩子生活得却很快乐。他们忽然觉得自己的精神世界不如这些孩子,他们把自己的钱都拿出来给那里的孩子买鞋穿。美国的孩子回到美国后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家长们感动了,老师们感动了。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突然长大了,懂得关爱别人了。其中领头的是一个美籍华人的女孩叫国聪聪,这个女孩由于这件事情做得很优秀,获公益奖最高奖--总统奖,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了。今年他们积攒了一万八千美金,来到了中国贵州。所以体验最重要,带你的孩子到贫困的地方去看看,人没有爱心是没有动力的。

  另外还可以带着孩子上一天班,让他们看看爸爸妈妈一天到晚在忙什么。我们现在很多父母把繁忙留给了单位,把消闲留给了孩子,孩子就特别羡慕。一个二年级的小孩就问我,什么时候他能退休。我们很多父母不重视孩子的眼睛。

  我到浙江绍兴去,小记者采访我,我也采访他们。我问:你爱你的爸爸妈妈吗?小女孩告诉我:我对我爸又爱又恨,他晚上老不回家。我问:爸爸上哪去了?练歌房,洗脚房,打麻将,吃夜宵。孩子过生日都没回来。所以你要带孩子去上一天班,让孩子知道你在忙什么,做着什么样的事业,你的孩子才能一辈子爱你。对此我有亲身的感受。我一直很忙,儿子出生以后也不例外,我儿子上四五年级的时候我经常带他出去。一次我们到劳动文化宫搞了儿童大世界,做知心姐姐咨询活动,儿子和我去了。他和我去的目的很简单--让我中午请他吃一顿。结果咨询活动搞得很晚,中午还没完,下午就又开始了,所以就没买什么好吃的,买个面包就回来了。后来我儿子写了篇作文:

  星期天,我和知心姐姐出去工作,都工作到中午了,那些人还不走,我都饿死了,好不容易他们走了,结果卖饭的人也走了。我告诉你,如果下次和知心姐姐出去工作,你要自己带饭。知心姐姐就是我妈。

  老师的批语是:我为你有这样的妈妈感到骄傲。我看了眼泪都流出来了。儿子知道我在忙什么,所以对我从来没有怨言,他的生活自理能力也非常强。所以大家要让孩子去体验。

  另外,亲情的沟通少不了分享。

  有了好心情,一定要告诉别人,这就是分享!

  有了好想法,一定要说出来,这也是分享!

  一种快乐,与别人分享,就变成两种快乐!

  在遥远的云南元江,有一位我从未见过面的好朋友。她的名字,就像一个美妙的音符--彭跃波。她从小在外地奶奶家长大,上初中才回到父母身边。我认识她,是通过她那位因为不能与女儿沟通而陷入深深痛苦之中的妈妈。在电话里,说到女儿的冷漠,妈妈一直在伤心地抽泣:知心姐姐,您能亲自和我女儿通个电话吗?

  可以呀!只要你女儿愿意!我说。

  第二天,一个云南长途打到我的手机上。知心姐姐,您好!我是彭跃波!那声音轻轻的,柔柔的,和她的名字一样美妙!我俩都很兴奋,聊了很久。听得出来,这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女孩,并不像妈妈说的那么冷漠。

  一周后,我收到她写来的一封长长的信。信中她称自己是一个极富多愁善感之情而又酷爱幻想的小女生。她说:我很喜欢享受生活,我渴望自己能在早晨聆听到天气的异常,坐在海风四拂的阳台上,品上一杯香气四溢的巴西或墨西哥咖啡,欣赏一曲自己喜欢的浪漫钢琴曲,手上再轻举一份晨报或一本好书,享受自然与生活赋予我的这一切幸福时光……然而,在这美丽的渴望深处却埋藏着深深的痛苦,这苦楚正来自她的妈妈。

  这是一封让我非常感动的信,在如此优美的句子中,却包含着如此多的情感风暴。她写道:虽说在那之前,我已带上了一颗感激的心回到我父母身边,但我对他们早已失去了那份信任感。尽管他们在我身旁燃起了一团熊熊的烈火,但仍然无法融化我这颗积雪已久的冰心……这位幽灵似的母亲已经扭曲了我纯真的心灵,使我失去了和命运抗争的那一份激情。我不相信她所说的每一句话,看到她的每一眼都带着一份尖锐而又痛彻心扉的隔膜。尽管她仍然不停息地用那些万能的胶水粘补着我这颗血淋淋破碎的冰心,但……直到《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来到我身边,我才决定再重新选择一次,于是,我同意妈妈给您去电话。没想到拉紧的心弦就被您那么轻柔地解开了!一种奇妙的直觉使我忘记了那颗孤寂已久的冰心,开始与您大聊特聊,聊完才发觉和您聊天原来是那么自然与贴心,感觉特棒,简直是一种享受,总有那么一份激动。许久没见我如此的妈妈顿时惊喜雀跃,当我注意到她那份神情时,我说了声谢谢!我突然发觉到自己的心已经复燃了!期盼已久的发现,就在……就在一个平常的电话聊天中开始了。知心姐姐,我将永远记住重新唤起我激情的电话!!!在此向您行个礼!谢谢!

  信读到这里,我的眼睛已经模糊了,泪水盛满眼眶。我没想到,电话里那个声音轻轻的、柔美的女孩竟有那么多的悲伤,因为电话里她传达给我的是快乐,和她聊天我很轻松,很舒服!真没想到这样开心的聊天,竟然能融化她心中的冰雪!

  为什么她给我打电话很快乐?

  因为我分享了她的快乐!妈妈也分享了她的快乐!所以她才感受到真正的快乐!

  以后,她常常给我打电话,我爱听她聊。

  一天中午,她兴奋不已地打来电话告诉我她的新发现:我妈也是一个会分享快乐的人。她看了您写的书,变化特大,她买了好多本,听到哪位妈妈或爸爸教子有困惑就主动送一本,逼着人家看!你看我妈多可爱!现在,我觉得我妈挺好的!

  她终于理解妈妈了!谢天谢地!

  我现在也受我妈传染了。我看了您寄给我的《知心姐姐》杂志,觉得特过瘾。看哪个同学和父母闹别扭了,我就把《知心姐姐》送去逼他们看,不看我就急。你看,我都快成我妈了!

  那天我是在人家招待我的午宴期间接听的她的电话,由于我太兴奋、太投入,竟在餐厅外面接了四十分钟,主人还以为我出了什么意外呢!

  小女生的冰心是靠什么融化的?爱的分享!

  小女生和妈妈之间的障碍是靠什么消除的呢?爱的分享!

  当母女二人学会了爱的分享,就共同品味到爱的滋味。

  这就是分享的魅力!

  孩子们为什么没有成就感

  今天的孩子为什么不爱读书?为什么离家出走?为什么迷恋网吧?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成就感。我发现爸爸妈妈最常和孩子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瞧人家……觉得人家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人家孩子是天才,自己孩子是蠢材。爸爸妈妈的标杆永远超越孩子的水平,老是对孩子不满足,所以孩子就没有成就感。

  我有一个朋友在美国工作,他儿子在美国读书,他说校园里有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同时在操场上打篮球,中国孩子10个球进了9个,中国妈妈不满意。美国孩子10个球进了1个,美国妈妈拼命鼓掌。中国孩子说美国妈妈有病,美国妈妈特别奇怪,因为她觉得进1个球就比没进强。最后的结果是,充满自豪感的是进了1个球的美国孩子,充满自卑感的是进了9个球的中国孩子。我们不为孩子得到的而欣慰,老为孩子失去的而遗憾,这就是今天中国孩子最大的悲哀。老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有什么好比的?人家的孩子是人家的基因创造的,和你们家孩子没关系,有关系就麻烦了!

  中国人是最多的、最聪明的,你看看美国的高科技很多都是中国人搞的,咱们不比人家差,咱们差的就是自信心。

  我们有些父母为什么对孩子鼓励不起来呢?关键是评价孩子的方法不对头。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对父母来说,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看重自己的孩子。

  我应邀去中央电视台谈怎样教育淘气的孩子。一个看上去很蔫、好像并不淘气的男孩坐在那儿。我担心,原定的话题讨论不起来了。

  谁想到,一开拍,这个挺蔫的男孩冲着镜头说了一句特别精彩的话:每次我爸说我的时候都要说:瞧人家孩子怎么怎么好,瞧你怎么怎么差;瞧人家孩子多聪明,瞧你多笨……我心里就不服气,我老想,你要觉得人家的孩子好,你就给人家孩子当爸爸算了,干吗给我当爸爸!

  我回头看了一下他爸爸,他的眼睛瞪得跟豆包一样,嘴咧得很大,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等电视节目拍完后,孩子的爸爸流着泪过来找我:我是一个司机,就这么一个儿子,我对他那么好,挣钱全是为了他,他凭什么这么冤枉我?

  我对他说:您爱您的孩子,可是您的孩子不知道。您没有表现出对他的爱和肯定,您看重的只是别人的孩子。所以,您的孩子认为您不爱他。

  有这种烦恼的孩子和父母为数并不少。

  因为,现在许多父母教育孩子的心理有些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孩子的优点,而是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最可怕的是,用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去比较自己孩子的短处,越比较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永远不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肯定他、鼓励他。歌星是谁培养起来的?是观众用掌声捧起来的。谁给你们家孩子鼓掌喝彩啊?你们家孩子得不到奖,一辈子得不到掌声,他哪有情绪啊?

  有个女孩对我说,她妈给她报了五个兴趣班,她对其中的三个有点兴趣,另外两个一点兴趣也没有。她说她最喜欢电子琴班,因为她爸爸妈妈都不会电子琴,每次她弹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夸她,她就特别高兴。她最不喜欢数学了,因为她爸爸是数学老师,每次她做出难题同学们都说她棒,她爸爸却说: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真笨!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一些老农民的孩子能考上了清华,而教授的孩子连大学也没考上的原因。因为老农民永远对孩子满足,孩子永远是从成就中走来;教授看孩子怎么看也不如他的学生,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笨。

  其实,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有必要总去和别人的孩子比。任何比较都是有害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在他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作别的孩子的复制品。

  有个男孩拉琴的技术很差,妹妹是音乐学院的学生,妹妹说:别拉了,像拉锯一样。小男孩很爱拉,于是到树林里去拉,忽然看到树林里坐个老奶奶,只是微笑点头,什么都不说。男孩以为影响到老奶奶了,老奶奶摇摇头说:我是聋子,听不见。这回好了,男孩天天冲着聋子拉琴。有一天妹妹问:谁在教你拉琴啊?怎么拉得这么好?哥哥说:没人教我拉琴,我天天冲着一个聋子拉琴,就是树林里那个高高瘦瘦的老太太。妹妹一听差点从凳子上掉下来,说:她不是聋子呀,她是我们音乐学院的著名教授--第一小提琴手!她是个教授,她什么都不说,她用满意的目光和微笑培养了一个真正的音乐家,这就是培养艺术天才的诀窍。

  爱孩子就要理解孩子,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感,而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渺小的生命是多么伟大,于是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

  一个孩子长大要经受人们无数次评价,不管别人说什么,父母的评价永远是基石。

  前外交部长李肇星一次作客一家网站,一个网民调侃说:李部长,您的才华我们很佩服,但您的长相我们不敢恭维。

  李肇星部长幽默地说:我妈不这样认为!

  这个回答真棒!

  其实,孩子们每天都在寻找别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评价。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强烈。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既影响健康,还会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

  所以我建议各位家长:成为孩子最好的观众,为孩子鼓掌喝彩!别总忙着考级、考证,孩子的兴趣,比什么都重要。每天让孩子读一个故事,这是今天很多优秀孩子成长的必然经历。孩子上了小学以后一定要给他订阅一份报纸,报纸本身是经常能看到的,是持续的,是寻找信息的一个方面。我们有《中国儿童报》,是小学生低年级孩子的人生第一报;中高年级可以读《中国少年报》,这是成长第一报;《中国中学生报》是青春第一报。这些报纸都是非常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我和我的很多朋友说,如果你想让我帮忙的话,我能帮你一个忙。你的孩子爱写作,你就让他参加我们的征文活动或者给我们投稿,如果他的文章第一次登上了报纸,你永远不用管他,写作文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这是我的感觉。当他的小文章登在报纸上,哪怕一点点都会让他产生惊喜,产生成就感。

  另外,一定要对老师不喜欢的孩子高看一眼,有的老师水平是有限的,他会把你的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孩子往往容易失去信心,这种孩子常常需要得到家长高度的肯定。因为人都是在肯定中长大的,在否定中长大的孩子常常有很多的心理缺陷。

  第二章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

  教孩子学做人,成功就在眼前

  家庭教育,其根本的责任是教孩子做人,就是教孩子怎么去为人处世。我去日本时,日本人的鞠躬都非常到位,对人都非常客气,他们说其实这就是家庭教育。家里人从小就告诉孩子怎么向别人鞠躬,怎么向别人道谢。咱们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

  我曾听学校的老师说,学校组织春游,家长帮助抢座。一位老师都五十多岁了,就站在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们旁边,但就是没有学生站起来给老师让座。因为家长事先就给孩子讲好了:座位一定要先抢到,不管谁没有座位都不能让,否则,我们的钱就白花了。

  我的先生是国务院新闻办的一位局长,有一年年底他到美国访问,回来后给我讲了一件事情:华人说美国人愚笨。我听后很惊讶地问他:为什么?他说:一位华裔市长说,华人的一些聪明没有得到美国人的认可。这位任期已超过十年的市长管理着洛杉矶县辖以下的一个中等城市。他说,他在任职期间,多次接到美国人投诉华人过于聪明的举报信。有一次,一家商场搞促销,平时2.5美元一瓶的食用油当时花5美元可买四瓶,但商家规定每人只能买四瓶。活动当天,不少华人不仅自己赶来抢购,而且还把亲朋好友都叫来了。一部分华人约好在商场门前集合,然后浩浩荡荡地杀进去,整个商场看上去几乎全是华人。据说,有的华人买了四瓶后,返回去继续购买。与华人相比,白人买了四瓶后就走了,而且没有呼朋唤友。促销活动刚开始半天,商场供应的促销食用油就被洗劫一空。很多晚来的白人没买到,扫兴而归。

  第二天,一封举报信投向了市政府,信中抱怨华人贪小便宜,不守规矩。市政府找华人代表对话时,华人代表反驳道:商家也没有事先规定不能通知亲朋好友来采购。至于说有的华人买了又买,能拿出证据吗?为什么当时不阻止,反而事后告状?一名华人代表还私下里说道:美国人就是笨,还不服。

  某年复活节,市政府举办了两项活动。其中一项是组织为慈善机构筹款,另外一项是组织孩子在野地里寻找事先藏起来的彩蛋。筹款活动安排在早上八点,内容是制作早点,然后沿街出售,再把挣来的钱全部捐给慈善机构。活动当天,参加筹款活动的全是清一色的白人,他们一直忙到上午九点多才回家。寻找彩蛋的活动安排在当天上午十点,华人家长早早地把孩子带到了现场,还没等白人孩子来齐,就投入了战斗。华人家长一边观看孩子寻找彩蛋,一边现场指挥,有的家长情急之下还亲自冲锋陷阵。在这些聪明家长的带领下,藏起来的彩蛋很快落入华人孩子的篮筐里。那些孤军奋战且反应迟钝的白人孩子哪里是对手?只好眼巴巴地看着华人孩子兴高采烈地满载而归。

  事后,一封投诉信又交到了这位华裔市长手中。信中说:上午募捐活动现场,看不到华人的身影,可是寻找彩蛋,华人家长却热情有加,提早让孩子动手不说,还亲自参与。弃公平竞争于不顾,举办这种活动还有什么意义?为此,这位市长和华人代表进行了对话。其中,一位华人代表不以为然地说:他们(美国人)的孩子找不到彩蛋,说明他们的孩子没有我们的孩子机灵。孩子就应该让家长指点,否则怎么能进步?再说,事先也没有规定父母不能在现场做参谋。市长无言以对。

  市长还对我先生说:华人的聪明和美国人的愚笨还体现在学习上。不久前,该市的某个高中举行毕业典礼,其中一项仪式是对考试排名前十位的学生颁奖,上台领奖的全是华裔学生。校长照例发表讲话,对获奖学生的勤奋和刻苦褒奖一番后,又补充,华裔学生的确outstanding(出色)。没想到,这句话惹来了麻烦。

  第二天,市长接到了一个白人家长的投诉信,信中说,华裔家庭的孩子之所以常常获奖,是因为他们把课余时间全花在了五花八门的补习上。与华人相比,白人家长不主张自己的孩子在放学后还要上辅导班,而是让他们尽情地锻炼和玩耍,所以白人孩子学习时间自然要少得多,考试成绩不如华裔学生也正常。投诉信建议,学校毕业颁奖不应只考虑考试成绩,而应考虑综合素质,如组织才干、团队精神、动手能力、演讲与口才等等。市长说,他在调查此事时,一位华人家长很不高兴地说:白人孩子学习就是笨,怎么还责怪起我们的孩子来了?再说了,当地又没有法律规定孩子不能参加补习班?因为,在我们华人中,有许多人是第一代移民,不少孩子也不在美国出生,英语不过关,正式身份都没有,不加倍努力怎么能融入这个社会?美国人为什么不设身处地为我们华人想想?市长承认,他很难摆平这些争端,既不能说服华人接受美国人的行为方式,也不能说服美国人理解华人的行为方式,这或许就是人们所说的文化冲突吧。

  如何对待聪明与愚笨的问题,市长指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看法存在差异,十分正常。同样处理一件事情,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孰优孰劣,很难用简单的好与坏来定夺。聪明无疑是赞誉词,但聪明过了头,可能会变坏事,难怪中国有聪明反被聪明误一说。

  愚笨是贬义词,但愚笨有时不一定是坏事。所以中国也有大智若愚一说。一言以蔽之,不同的种族应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才是最明智的办法。

  是中国式的聪明好,还是美国式的愚蠢好呢?我们在家庭教育中还是值得思考的。我们有多少家长爱贪小便宜?多少家长爱耍小聪明?我也曾经问过我的一位在家庭教育方面非常成功的朋友,他说,他一生的经验就是教育孩子不怕吃亏、不怕吃苦。成人比成功重要。

  做坏了不要紧,只要你尽了力

  一天,我们报社的摄影记者拿来一张报纸,指着上面的一张照片气愤地说:你看看,这样残害孩子,太不像话了!

  照片上,一个胖胖的男孩,背着书包跪在马路边,一边哭一边望着身边怒气冲冲离去的母亲的背影。后来经过打听,我了解到,这位母亲在接孩子放学回家的时候,得知孩子在期中考试中成绩名列全班倒数第一。一气之下,便罚孩子在路边当众下跪。透过孩子那痛苦的面容,我仿佛看到了他受伤的心灵。这位母亲用跪在街头的手段来惩罚成绩不好的孩子,不仅损害了孩子的人格,伤害了孩子的尊严,也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投下了浓重的阴影。

  其实孩子成长比成绩重要,成也罢,输也罢,都是成长的经历啊!输了怎么样?人生中输比赢多得多啊,人生一辈子最后才获得了成功。人要有承受输的这种能力,所以孩子考得好也好,考不好也好,爸爸妈妈都不要埋怨,都要去找到一种感受。我国奥运的射击冠军陶露娜最感谢的就是她的心理老师,比赛的半年前老师就对她说:别想金牌,金牌不在你手里,要想过程。她就闭上眼睛想怎么上场,怎么射击,最后获得了冠军。

  在50年代,有一个杂技演员,走了一辈子钢丝没出过事,最后一次演出的时候他害怕了:千万别掉下来,千万别掉下来!结果走了一半掉下来摔死了。他走了一辈子钢丝为什么没掉下来?因为他想的是:下一步怎么走,下一步怎么走。最后一次为什么掉下来了?因为他想的是:如果我掉下来了,别人怎么看我。他妻子就说:我早预料他要出事了,那天他照镜子照了很久,说,最后一次了,千万别出事。于是他就出事了。这就是心理暗示。同样,进考场的孩子也需要支持,需要鼓励。

  考试,是培养孩子心理素质的极好机会,此时此刻,家长一定要用自己的良好心态,不断地向孩子发出正信息。如果这时家长发出的是负信息,常常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有个男孩曾对我说:每次考试只要一想起爸爸的皮带、妈妈的吼叫,我的手就发抖。

  相反,家长发出的正信息,常常会让孩子感动。许多家长看了知心姐姐的快乐人生三句话,学会用太好了、我能行的正信息鼓励孩子,使许多孩子有了明显的进步。

  做家长的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考高分,成绩考得不好不是打就是骂,应该允许孩子有胜有负,要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让他们以平稳、洒脱的心情勇敢地走进考场。

  湖北丹江口市凉水河镇檀山中心学校毛成科的爸爸就是一位成功的爸爸,他给《知心姐姐》来信说:

  我只有一个儿子,从小我就对他要求严格,从不娇生惯养。在小学,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进了中学,他与同年级三百多名学生相比,仍是佼佼者。当然,考试也有失败的时候,在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时,他的成绩一下滑到了班上三十名以后,榜上无名了。回家后,我见他愁眉不展的样子,就问他:怎么了?爸爸,我这次考试没有考好。我详细地询问了他的考试情况后,对他说:向家长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这本身就是一种诚实、勇敢的行为,成功永远喜欢照顾有勇气的人。只要你认真地总结失败的教训,找出考差的原因,努力赶上去就是了。从此,儿子更加自觉。

  那一年很不幸,夏天,我的女儿溺水丧命;秋季,我又突患右眼白内障,在我爱人带我外出治眼疾时,我把孩子叫到身边对他说:科儿,妈妈要陪爸爸外出治病,不要挂念我们,只要一心一意地学习,就是对爸爸妈妈最大的精神安慰。爸爸妈妈相信你会努力,你会争气的。我们等着你的好消息。

  在中考时,他的成绩超出郧阳地区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被录取到杨献珍创办的郧阳第一中学学习。

  实践让我感受到:对孩子的信任,再加上对孩子失败的很好诱导,是孩子成功的秘诀。

  另外,复习时,家长不要嘱咐个没完,要让孩子在一个安静宽松的环境中,全神贯注地复习功课,孩子才能学进去。

  真希望家长们都像这位成功的爸爸一样,给孩子更多的鼓励。考试前,请这样对孩子说:爸爸妈妈相信你能行,即使考坏了也不要紧,只要你尽了力!

  家长千万别在孩子考试前说,如果考不好会怎么样,如果考得好会怎么样,这些都会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要告诉他们一切正常,只要朝着心中既定的目标努力,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尽力了就行。

  我想,每一位父母都曾有过充满梦幻的童年时代,这对于人一生的择业和成功十分重要。可我们对待自己孩子的梦想和目标,又要有什么态度呢?

  浙江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读了鲁班小时候玩泥巴的故事,写了一篇读后感:

  鲁班小时候用泥巴搭了许多桥,他妈妈说:真了不起!后来鲁班成了建桥专家。可我玩沙土,我妈却骂我没出息。我看以后出不了鲁班了,因为没有鲁班他妈了。

  这位小学生用寥寥几笔,便点出了目前家教中存在的问题。

  有的父母,总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却对孩子自己的梦想不屑一顾。其实,这些童年的梦想正是孩子成功的第一块基石,无论他想干什么,只要不断努力就能成功。

  帮助孩子树立目标,我们可以做两件事:一是发现孩子究竟对什么感兴趣;二是让孩子多看报纸、杂志和书籍,多与外界接触,让孩子多接触新的思想和新的信息,激发孩子产生自己的兴趣,树立自己的理想,最后实现自己的理想。

  少年时期的孩子,天真无邪、热爱生活,头脑是一张白纸,可以书写最好最优美的诗句,可以描绘最新最美丽的图画;少年时期,也正是播种理想的种子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如果能够树立起人生的目标,犹如在心中播种了一个太阳,一个给人以希望的太阳,一个给人以力量的太阳。

  2000年3月14日,我忽然收到一封来自解放军驻四川省某部队的信件。

  这是谁给我写的信呢?

  打开信,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最后一页,只见落款处写着:

  一位渴望和您联系的学生--杨小虎。

  杨小虎,原来是他!

  一个虎头虎脑的农村孩子的形象立刻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是六年前的一天,我驱车从北京来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的手拉手希望小学。这是用中国少年报社组织全国小朋友捐献的20万元压岁钱修建的第一所手拉手希望小学。

  明亮的教室里坐满了农村的孩子,他们朴实可爱的小脸上写满了喜悦。

  我一边回答着孩子们向知心姐姐提出的人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等方面的问题,一边在教室里来回走着,忽然,我发现一个高个的男孩手中捏着一个只有一寸长的铅笔头,破旧的文具盒里再也没有第二件东西。

  我俯下身,仔细看他写的字,我惊呆了--好一手工工整整、隽秀有力的字啊!

  你叫什么名字?我问道。

  我叫杨小虎!男孩子腾地站起来,大声回答,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解放军!他眉宇间闪烁着一股子自信的神情。

  好!我相信你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解放军同志!我激动地夸赞着他,仿佛我面前站着的就是一位威武的解放军战士。

  临走,我用自己的一支圆珠笔,换回了杨小虎的那个铅笔头。

  这个铅笔头,我一直带在身边,经常拿出来给城里的孩子看。城里的孩子都十分惊讶:真没想到,农村孩子学习条件那么差,却又那么热爱学习;他们还说,自己用过多少支铅笔数也数不过来了,可从来没有一支用到这么短。后来,孩子们给西柏坡希望小学的同学送去了许多铅笔和其他文具。

  这些年,无论我在做什么,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一张朴实可爱又充满自信的脸,我心中一直呼唤着:杨小虎,你在哪里?

  他真的当上了解放军战士!我急不可待地一字一句地读着杨小虎的信:

  卢阿姨,我是杨小虎,您可能会感到这个名字很陌生吧?因为我们已经有好几年没有联系了。

  卢阿姨,可曾记得,我们头一次在西柏坡小学见面时,您问我的理想是什么,我说要当一名解放军。当时,您送给我一支圆珠笔。虽然这支笔已经用完,但我始终保存在身边,因为我永远不会忘记您的话,不会忘记您的教诲。去年,我高中刚毕业,恰逢征兵工作也刚刚开始,我很幸运地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

  ……

  卢阿姨,现在我的理想已经初步实现,也可以说是只实现了一半。因为虽然我做了军人,但并不证明我是一名合格的军人、好军人,要做一个好军人,还需要坚特不懈地努力工作,卢阿姨,我希望您能为我理想的初步实现而感到高兴。

  ……

  卢阿姨,在部队虽然很苦很累,但它的确是个锻炼人的大熔炉。在这里,我们不光训练、劳动,还学习政治。卢阿姨,我新兵考试合格了,其中五千米越野还达到了优秀;在全营的新兵评比中,我有幸得到了嘉奖。虽然这算不了什么,但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的。卢阿姨,请您放心,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不会忘记您对我的鼓励,不骄傲自满,一定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小虎的信我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理想这两个字,顿时在我的心中变得沉甸甸的。

  杨小虎对我说我长大要当解放军时,他仅有十一岁,上小学五年级。六七年过去了,他一直在努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努力。今天,理想终于实现了,我真替他感到高兴!

  这使我想到,理想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地重要--无论是城市的孩子,还是农村的孩子!

  人只要有了目标、有了理想、有了希望,就不会虚度时光,就不会整日被烦恼缠身,这也就意味着--他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树立理想呢?

  是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因势利导地引导孩子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还是逼迫孩子去实现父母的愿望、找回父母童年的梦想?

  是实事求是地帮助孩子树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还是硬逼着孩子去摘取永远无法摘到的果实呢?

  如果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达不到父母确定的目标,父母便会陷入失望、无望甚至绝望的境地。

  望子成龙不能逼子成龙。让孩子从小树立理想,并不是逼迫孩子去考高分数、去考大学。如果孩子每天生活在重压之下,就会使本来活泼聪颖的天性变得郁郁寡欢,对学习失去兴趣、对生活失去信心。就像德国诗人海涅所说:即便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也可能是跳蚤。

  望子成龙无可厚非,望子成人更加重要。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家长的责任是教会孩子怎样做人。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的缺点都可以原谅。于是德育教育变得可有可无,有没有远大的理想、有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有没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不再重要,这怎么能不说是潜藏着危机呢?不管孩子将来能成就什么,我们首先是要他成人,要使孩子懂得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是什么,这才是现代家庭教育的第一要义。

  与其迫切地望子成龙,不如将这种愿望化作子望成龙的教育。也就是说,让孩子从小自己树立一个理想、确立一个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

  七十多年前,鲁迅先生就说过,对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要培养他们具有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这种力量的背后,就是理想。

  作为一个从事多年少年儿童教育的人,我希望像杨小虎这样的有志少年越来越多。

  让孩子多经历,在体验中明理

  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和尚住在庙里,有一天厨师说:你去打碗油,别洒了,洒了我就揍你。小和尚心里念着:千万别洒了,千万别洒了……结果手不停地抖,油不停地洒。厨师大怒,小和尚哭了,老和尚听到了,对小和尚说:再去打一次油,这次主要是看看外面的风光有多好。小和尚又去打油了,看着风光,树都绿了,花都开了,小朋友在玩耍,老爷爷在下棋,远处农民在耕种,春光可真美。哼着小调走进了庙门,低头一看,手里的油一滴没洒。厨师关注油,却洒了一半,老和尚关注小和尚的见识,油却一滴没洒,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心态决定成败。油还是那碗油,路还是那条路,小和尚还是那个小和尚,因为心态不同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现在很多爸爸妈妈的心态有点像那个厨师,孩子一考试,就说好好考啊,考不好我回来揍你,孩子一紧张,果然没考好。有个孩子说过去考试后是单打,现在是男女混合双打,妈妈说你给咱们家多考一分,给咱们省下三到五万块钱。自从我上学后,父亲就变成了挣钱机器,我就变成了挣分的机器,我们家没了快乐,变成战场。我们今天的家长就盯着分不放,于是孩子为了分不择手段,你们想过这个后果吗?有的孩子因为成绩排名在后而跳楼,重点学校很多时候发生这种现象,我们在乎的是孩子的结果,忽视孩子的过程,结果往往都不好。

  家长们的急功近利,以为只要孩子能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孩子其他的需求根本不去管。而人的成长有多方面的需求,不是单打一的智力的发展。现在有很多孩子学习成绩虽然很好,可是因为心理发生了问题,结果最终也考不上大学。

  这些孩子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因为非智力因素限制了他们的发展。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人格完善的人,而不仅仅成为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就要让孩子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既要有成功的经历,也要有失败的经历。家长要对孩子一生负起责任,那就要想明白你培养的是一个孩子,而不是一架考试的机器。反过来说,心态很好、充满自信的孩子,也一定会成为各方面都优秀的孩子,也一定能考出好的成绩,考上好的大学。

  家长千万不要和孩子说:什么都不要你管,你给我考第一就行了。这是大错特错。没有经历哪有经验,没有经验哪有本事啊。所以让孩子多经历些事情。

  都说现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经受不起挫折,这是因为家长不给他们接受磨炼、承受失败和挫折的机会。

  有的家长是生了男孩怕学坏,生了女孩怕受害,但意想不到的伤害天天都可能发生,过度的保护带来的是孩子的无能。从小吃得苦中苦,将来才能少吃苦。今天的孩子将遇到巨大的适应社会的问题,今天家庭教育的问题已经凸现出来,我们光顾着照顾,研究生到了二十岁只知道在家吃膨化食品,什么也不干,该长大而没长大,没让他做应该做的事情,你能替孩子做事代替不了孩子的成长,这是今天特别应该引起学校注意的事情。

  我们夏令营曾出现过这样的孩子:有个男孩很漂亮,上四年级,有一天他哭了,我们问他怎么回事,他说大孩子欺负他。他从小和他妈一个被窝里,到了营地他住上铺有些害怕,到了晚上他就钻到大男生的被窝,人家一脚给他踢出来,说他是同性恋,他就哭了。我和他妈说:怎么能让这么大的男孩睡在你被窝里?这有两大害处:第一影响你儿子健康成长;第二影响你和丈夫的幸福生活。男孩子不能圈养,只能放养。圈养的孩子很难成器,要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孩子要有自己的被窝,不要和爸爸妈妈一个被窝。孩子要想和爸爸妈妈拥抱,可以在睡觉之前,这种孩子独立意识才能更强一点。家长可以包容孩子,让家成为孩子最后的港湾;可以理解他,让他找到温暖和安全感,在彷徨和没有出路时,给他指条路而不是给他一堵墙。

  我送给孩子们三句话:一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别人帮忙,要别人帮忙你就失去了一个锻炼的机会;二是,家里的事情帮助做。越早学会做饭、收拾屋子越好,离开父母也能生存。你老不让孩子做,让保姆做,你的孩子走向社会就胆怯;三是,大家的事情抢着做。别怕吃亏,人要想成功,一不怕吃苦,二不怕吃亏。他不干,你干啊,你干你就有经验了,经验才是人自己的财富。

  我再给爸爸妈妈讲三句话:一是,娇生不能惯养。男孩子可以娇生但是不能惯养,要放养;二是,自作必须自受。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父母不要对孩子的错误承担责任,这样他才有责任感。不要给那些哭闹的孩子任何好处,让他知道他做得好的时候才能得到好处,这样的孩子才能懂理;三是,独立必须自主。必须给孩子独立的空间。

  让别人幸福,自己才会幸福

  今天爸爸妈妈给孩子的爱是无原无则,今天的孩子无情无义,多少父母流下了痛苦的眼泪,过去是父母打孩子,今天是孩子打父母。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案例。

  只对孩子付出爱,会让他们没有责任感,只会一味索取。一位下岗女工知道孩子喜欢吃虾,虾很贵,咬咬牙从市场买来,看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自己舍不得动筷子,眼看孩子已吃完饭,妈妈忍不住想尝一口。别动!十三岁的孩子说,那是我的。过分溺爱、无限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爸爸妈妈说,什么都不要你干,你考第一就行了。现在无情的孩子、无能的孩子比比皆是。某校校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学校开学后来了许多新生,一位母亲为孩子每天穿哪件衣服都编了号。有一天下雨了,这个孩子却穿着单衣外出,结果感冒了,孩子却在责怪父母为什么穿这件,我都感冒了,家长说,实在对不起,我不知道今天变天。

  有位妈妈很伤心地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

  我的儿子上高三了。我每天除了工作还要马不停蹄地为儿子买莱、做饭、洗衣、收拾房间……可儿子认为这些都是应该的,一点儿也不领情。一天,我生了病,躺在床上,十分难受。儿子放学回来,看看锅里没有饭,只是冷冷地说了声:我出去吃了。就离开了家。过了不久,他吃饱了回来,竟没过来看看我,也没给我带回一点吃的,就钻进自己的房间,砰地一声关上门,一晚上再没出来。我伤心极了。我想,我的儿子是得了爱的麻痹症呀!只怪我平时只知爱他,却没有教他也要爱别人,关心别人。孩子长大了,变得麻木不仁,我这是自作自受呀!

  这位母亲终于在儿子的冷漠无情的事实面前觉醒了。可天下还有多少没有醒悟的家长,他们只知道盲目地疼爱孩子,只要能使孩子高兴,他们为孩子做什么都心甘情愿,这些受到过分关心、过分照顾的孩子,从没有过回报的实践,也没有回报的意识。

  他们总认为,父母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根本不需要感谢,更不需要回报。

  他们从不珍惜父母的劳动,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来的,即使父母钱挣得很辛苦,他享用也是理所当然的。

  子不教,父之过。孩子不懂得回报养育之恩,不懂得珍惜,其实是父母的责任。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爸爸妈妈和亲人们的关怀和爱护,离不开老师、同学和周围许许多多人的教育和帮助。家长们要让孩子从小懂得什么是爱,让他们把这些爱牢牢记在心中,好好学习,长大以后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人们的爱。

  孩子的心是块空地,种什么长什么。做父母的,如果真的爱孩子,那么从小就要往孩子心里播撒下爱的种子,这比什么都重要。

  孩子的正确思想是靠灌输的,爱的种子是需要培育的。无情无义的孩子的出现,是家长过度溺爱的结果。人怎样才能有爱心?付出才能有爱心。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什么叫助人为乐?帮助别人的人是最快乐的,所以人只接受爱不会产生爱,只有付出爱才能感受爱,这就是爱的真谛。我们要从小让孩子学会付出,学会关爱别人。去关爱老人,关爱父母,关爱同学,孩子必须要有这样一颗爱心。

  孩子只要了解了爸爸妈妈的辛苦和不易,就一定会热爱爸爸妈妈、回报爸爸妈妈的。

  一位从日本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到日本一家效益很好的大公司应聘。公司经理问:你替父母擦过身吗?大学生回答:从来没有。经理说:明天再来吧,不过来之前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身。

  这个小青年从小失去父亲,是母亲当佣人挣钱把他养大的。

  这位青年回到家,看着在外面劳累了一天的母亲,决定要为她洗脚。他拿来木盆,把母亲的脚放进盆里。当他用手握住母亲的脚时,发现母亲的脚像木棒一样僵硬,他不由得搂着母亲的脚哭了。

  第二天,这位大学生再去那家公司,对经理说:谢谢你,如果不是你的指点,我从来没有摸过母亲的脚,我要好好照顾母亲。

  经理点点头说:你明天可以来公司上班了。

  这家大公司效益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员工的素质高,有高度的责任心并且热爱自己的企业。而对公司负责,热爱企业的基础,是对父母负责,热爱自己的父母。反过来想想,那些从小就患有爱的麻痹症的人,长大以后又怎么去爱别人,爱企业,爱社会,又怎么会去爱国家呢?

  2005年1月4日,新年上班的第一天。我兴致勃勃地走进中少总社大院,心里盘算着今天要干的一件件工作。

  知心姐姐!突然,一个小伙子横在我面前,打断了我的思路。

  你是?

  我是专门来北京找你的,我等你四天了!他痴痴地看着我说,眼睛肿肿的、红红的。我意识到,这小伙子一定遇到麻烦事,要不不会执著地等我四天。

  我新年前就来北京了,你们的门卫说放假了,人都走了。我没走,我要等你,等不到你,我就不活了!

  他的话让我吃惊不小,眼前这个情绪激动的小伙子一定有情况。

  我带他来到我的办公室,他开始哭诉:我跟他们势不两立,我要把他们杀了!他愤怒地吼着,眼里冒出凶光。

  你要把谁杀了?

  他们,我爸,我妈!

  你和父母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深仇大恨?说说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你这么愤怒,心情这么不好。我知道,对情绪冲动的人,让他把话说出来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他开始抽泣,哭得更伤心了。我很少看见大男孩儿这么哭,看来他和父母积怨已深。

  我妈,我爸,从小就溺爱我,我要什么给什么。上中学,我看同学穿名牌,我也要,我家条件不是很好,可我妈由着我,自己不买新衣服也要给我买,我的一双鞋就好几百元。

  他们这么爱你,你为什么还恨他们?我不解地问。

  他们就知道管我吃穿,就知道让我考高分,考大学,对我的心理要求一点也不关心。他们总拿我和别人比,上高中时,我成绩下降了,我妈说:你看人家,你还有脸往人群里走?学不好,这一辈子不就完了?我爸说:你学习不好,将来连个对象都找不着!那你就不是我儿子!我妈竟然说:大道理不要讲,当官的女儿你盯上!你说,他们说的对不对?他问我。

  不对!人都是在发展的,不能因一时失误就认为他一辈子不行!

  更不对的还在后面。我没考上大学,我妈就说:赶上这么好的机会,你还学不好,我要是有你这么好的条件,早就考上名牌大学了!你怎么这么笨!我爸当过兵,说:我要是不复员,今天起码混个师长了,谁像你这么没出息!呆在家的那半年,我爸天天骂我:你就像个猪似的,在家白吃饭,真是个废物!我就是个废物!我被激怒了,大声朝他喊,心里受到很大伤害,我产生了仇恨,从此不再理我父亲。

  后来,我当了保安。训练时要翻墙头,我吓得要命,不敢跳。我从小胆子小,受不了这个苦,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有时会吓哭。我弟弟也在保安队,他瞧不起我,问我:你是男的还是女的?这么胆小!有一次,他对我说:你是笨蛋,干啥啥不行!我火了,发疯一样,冲进厨房,拿起菜刀,要杀我弟弟,我妈把我劝下了。

  你够冲动的!我边听边说。

  我没有了自信,性情变得十分急躁,谁议论我,我就对谁产生敌意,总想着去杀人,干点惊天动地的事,你不是说我不行吗,我就行一回给你看!别人不敢干的事,我敢干!现在我很想犯罪。您不是去过少管所吗?那里怎么样?

  少管所管理得很好。可你不是未成年人,你犯了罪,要进监狱的。我的口气强硬。

  监狱我不想去,可我不想要这个妈了,也不想要这个爸了……

  说到这儿,他又呜呜地哭起来,看得出来,他的内心很痛苦,但不能自拔。

  你知道我到你这儿来之前想干什么?

  你想干什么?我猜不出来。

  我想把欠父母的都还清,到那时我和他们就没有什么关系了。他忿忿地说。

  你还不清!这世界上最还不清的就是亲情!父母亲生你养你,没有他们、就没有你,生命是拿钱买不来的。他们养你这么大,你光记仇记恨了,你有没有想过,作为儿子,你为他们做过什么?

  没有,他们只要求我考大学,其他对我没要求。

  一个温暖的家,是要靠大家用亲情维系的。你的父母只知道给你钱,给你吃的穿的花的,没有给你亲情,所以你很痛苦,内心世界一片荒芜。可你自己呢,只知向父母要爱,你给过他们爱吗?他默不作声地听我说。

  由于你们心里都没有爱,就有了障碍,发生了情感冲突,而这时,你不是在用爱去面对冲突,而只想用恨解决问题,结果呢,自己陷入了更加痛苦的深渊。假如你伤害了父母,你会痛苦一辈子!那时你恨的就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愤怒起于愚昧,而终于悔恨。那天中午,我请他吃了饭,饭后又谈了两个小时。

  临走,我送他我写的两本书和刚出的一套讲座光盘,让他转送给他的妈妈。

  我只对你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回去为你父母做一件事,哪怕是给他们倒杯水也可以。我看着他的眼睛说。

  给他们倒水?我从来没给他们倒过水?以前都是他们给我倒水!

  父母把你养这么大,为他们倒杯水不应该吗?我有点激动,我为他的父母感到悲哀。这就是你痛苦的原因,你从来没付出过爱,所以你不懂得爱。这次回去,一定要给你爸爸买一件礼物,如果做不到,我就算没你这个朋友,下次就别来见我!

  十天后,我的手机响起:知心姐姐,谢谢你!我按照你的要求给爸爸买了一份礼物。我想来想去决定给父亲买一瓶酒。酒买回来之后,我让妈妈给父亲。妈妈对我说:你爸看着那瓶酒哭了,说要把它珍藏起来,他舍不得喝,他说那是孩子的心意,他要天天看看,他并不在乎东西贵还是便宜,只要孩子心里有他就够了。

  我妈看了您给的光盘后,哭着对我说:孩子,这么多年,妈妈对不起你,不知道你心里憋得难受,妈妈以前不知道你有青春期和逆反心理这个成长阶段,你原谅妈妈吧!妈妈能说出这样的话,我真的感到特别温暖!你知道你为什么感受到温暖了吗?因为你付出了!你为父亲买酒,说明你在乎他的感受,于是你就感受到父亲的爱。什么是爱?付出就是爱!幸福温暖从哪里来?从付出来!让别人幸福,你自己才会幸福;送别人温暖,自己才会温暖,这叫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过去你没有付出,所以你对父母的爱没有感觉,今天你只付出一点点,就感受到了温暖和幸福,我真的为你高兴,孩子!

  我心中感慨万千:孩子和父母用怨恨堆积的冰山,要靠爱去融化;孩子和父母发生的冲突,要靠爱去缓解。人与人相处,就要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付出。怨恨,只能让你和父母成为冤家对头。只有人人都付出一点爱,家庭才能成为幸福的港湾。

  尊老爱幼,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早在两千年前,大哲学家孟子就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说,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并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别人的孩子。

  今天,我们的国家已经悄悄地进入了老龄社会,老年人的生活困难越来越多。社会上更多的人在关注孩子,却忽视了对老年人的关注。让孩子学会关心,不仅要让他们学会关心同龄的有困难的小伙伴,更要让他们学会关心身边的老年人。

  作为孙子、孙女,应该如何关心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呢?

  我听说,有个女孩子从小娇生惯养,妈妈买了好吃的,总是第一个给她吃。一天,姥姥来看外孙女。妈妈又买来了好吃的,这次是先给了姥姥,这个孩子便大哭大闹起来,甚至骂姥姥贪心。姥姥很伤心自己含辛茹苦养大了女儿,又带大了外孙女,如今却得到这样的结果。

  过年过节的时候,是最能考验孩子们对老人们的爱是不是真诚、是不是深刻的时候。

  一次,我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相约夕阳红》节目的录制,讨论的话题是压岁钱。

  在场的大部分是老年人,还有少数的年轻父母和孩子。

  谈起小时候得到压岁钱的情景,许多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位老奶奶说:小时候盼过年。年三十晚上,当我睡着了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把一枚铜板(几毛钱)用红纸包上,压在我的枕头下。大年初一的早上,我睁开眼睛就能摸得到。钱虽不多,却盛满了长辈的期望。

  但是,谈到今天孙子孙女要压岁钱的情景,许多老人充满了痛苦和焦虑。唉,现在的压岁钱变味了!一位老奶奶说,我的小孙子才四岁,大年初一来拜年,匆匆鞠了个躬,就大声说:奶奶,拜年给钱!瞧他妈妈怎么教的!

  还有几位老人说:现在孩子用给压岁钱的多和少来衡量老人是好是坏,孙子把给钱多的叫好姥姥、好姥爷,把给钱少的叫抠奶奶、抠爷爷(抠:小气的意思)。

  现在一过年,我们做老人的就十分紧张!

  一位老奶奶流着泪说:过年前,我的孙子对我说,奶奶,过年你给的压岁钱一定要给四个脑袋的(面值为一百元的钞票),不是四个脑袋的您就别往外掏了。我有五个孙子,只好拿出了500元钱,可第二个月我就没有生活费了,因为我的退休金只有500元!

  老年人,是对我们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人,在他们有能力的时候,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我们的国家,共和国的大厦正是用他们辛勤的劳动甚至是用生命建造起来的。今天,他们年纪大了,没有劳动的能力了,全社会就应该关心他们,有能力的人就应该照顾他们,让他们幸福地度过晚年。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是每个家庭的功臣。没有他们的养育,就不会有我们及我们的子女。而他们养育我们的那个年代,新中国刚刚建立不久,我们的国家正面临着很大困难,职工的收入都很低,大多数家庭不富裕。就是在那样困难的日子里,我们的父母把我们养大了。现在,我们长大成人,并且有了自己的孩子,而我们的父母却已经年老体弱,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照顾了。

  带着我们的孩子,去关心照顾我们的老人,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这方面,我有切身的感受。

  我的父母都是八十多岁的老人,平日是我们兄妹轮流来照顾他们,逢年过节,我们兄妹都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和老人欢聚。大家抢着买东西、抢着干活。孩子们也不例外,人人都可以找到劳动的岗位。

  几年前,我八十七岁的老父亲过世了。父亲去世的那天晚上,我很晚才回到家。一进家门,在中学读书正准备考试的儿子马上关切地问我:姥爷呢?

  在医院里。我怕影响他考试,没有把实情告诉他。

  姥姥呢?儿子接着问。

  在家里。我含着泪走进自己的房间。

  第二天,我去看望母亲,告诉了她这件事。母亲批评我说:你应该把实情告诉他,他已经长大了!

  晚上,我对儿子说:姥爷昨天早上已经走了。

  我已经知道了。儿子的话让我很吃惊。

  谁告诉你的?

  今天早上六点多,我骑车到医院去过了,姥爷的床已经空了。旁边病床的大爷告诉我,姥爷一清早就走了。儿子说完,又含着泪补充了一句,我没有耽误考试。

  我的眼泪忍不住涌出眼眶,失声痛哭起来,我为自己失去了父亲而伤心,也为父亲有这么一位懂事的外孙而欣慰。

  自从我父母相继过世后,我发现儿子对我更加关心了。如今他上了大学,每次打电话回家,听到我的声音有一点儿异样,都会关切地问:妈,您是不是不舒服?我的姐妹们也说,孩子们在我们一起关心、照顾老人的影响下,学会了关心,变得懂事了。

  生活要和谐,沟通不可少

  青春期的孩子爱跟父母对着干,四五十岁的父母也爱跟孩子较劲,双方各站一方,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只想改变别人,不想改变自己。比如谈到早恋,许多家长就简单粗暴地阻挠,强行压制。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成人感迅速增强,但心理却不成熟的时期,他希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又对父母缺少基本的信任,因此逆反心理很强,心灵的大门只朝着同龄人开放,这时候他特别需要心灵关怀,需要理解。

  今天的爸爸妈妈喜欢偷听孩子的电话、偷看孩子的日记。一个初二女孩的妈妈跟我说,女儿上了初二,一个柜子锁得严严实实,一天妈妈发现钥匙放在柜子上,喜出望外,想看女儿的日记,爸爸说别那么干,妈妈只好把钥匙放了回去。女儿回来后大叫起来,你们偷看了我的东西!妈妈说没看,女儿说钥匙上那根头发丝没了,还说没看,她打开柜子发现里面纹丝不动,说,对不起,冤枉你们,告诉你吧,我所有东西上都有记号。

  其实,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肯定有秘密,要给他们留一点空间,留一点秘密,让他们有隐私,没什么大不了的事。父母应该尊重他们。缺少朋友、渴望朋友是现在许多孩子的愿望,他们都有交异性朋友的需求,家长不能强行禁止,而要与孩子对话,了解他们,引导他们。

  在一次刚刚结束的讲座上,我还没走下台,就被家长和孩子们团团围住。一位五十多岁男士拨开人群来到我面前,流着泪对我说:给我一点儿时间,我要带我儿子来见您。原来,就在前一天晚上,他为儿子半夜回家第一次动手打了儿子,扫帚都打断了,但儿子宁可忍受疼痛,始终不肯说出自己去了什么地方。

  望着这位年过半百、面容憔悴、泪流满面的汉子,我没有任何理由不满足他的要求,尽管我的日程安排得很紧。我们约好下午五点半到六点与他儿子见面。

  五点半,他一家人都来了,每个人都是眼泪汪汪的。夫妇二人把儿子领到我的房间就出去了。

  这是一个胖胖的男孩,正上初二。他一脸稚气,用手托着脸坐在我对面的沙发上,那神态很像我的儿子。

  昨晚到哪里去了,让你爸爸那么着急?我直截了当地小声问。

  去网吧了。男孩向我道出真情,昨天是周六,我和一个男同学约好五点半在路口见面,一起去玩,可他失约了,没有来,我一个人呆着没劲,就去网吧了。

  网吧的环境不太适合中学生,那里有些东西对我们影响不好……我担心地说。

  我对别的不感兴趣。我主要是玩游戏攻关,攻下关来好跟同学去吹牛。男孩的坦白让我对他很同情。是啊,哪个男孩不想在同学面前表现出自己很行呢!

  可是,我玩着玩着忘了时间,一共玩了五个小时,一看表已经是深夜一点了。男孩讲述着头天晚上的事情,我静静地听。我很害怕,硬着头皮往家走,走到家门口,我不敢进去,跑到河边站了很久,最后还是回去了。

  回家以后怎么样呢?

  我爸在外面找我找了好几个小时,也是刚刚回到家。他又急又气,问我干什么去了。我说去同学家。我爸就拿起扫帚狠狠地打了我……

  那是爸爸第一次打你吗?

  是的。

  听你爸说,扫帚都打断了,一定很疼吧?打什么地方了?我关切地问,好像挨打的是我自己的儿子。

  打大腿和屁股中间。疼倒是没有什么,只是我第一次看到我爸这么着急,我很……男孩说着,用手捂着脸,呜呜地哭了起来。我连忙递给他一条毛巾,可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的泪水也跟着流了出来--自己挨了打没在乎,在乎的是让爸爸着急了。多么善良的孩子!

  你能体会爸爸的心就好。你爸爸都五十多岁了,你才上初中,你爸爸快四十岁了才有你,能不爱你吗!你跟他讲实话了吗?

  没有。孩子哭得更伤心了。

  待会儿马上把实情告诉爸爸妈妈,请求他们的原谅。你要爱他们,就不要让他们再为你操心呀!你家里有钱买电脑吗?为了让他不再哭,我转了个话题。

  二手电脑3000元一台,我家才攒了一千多元。男孩回答。

  慢慢攒,攒够了钱买一台,自己在家里玩会安全得多。我很同情这个爱玩电脑的孩子。

  我会节省钱的。我以后不会让父母操心了。知心姐姐您相信我吗?男孩用渴望的眼光望着我。

  你是个善良诚实的孩子,知心姐姐当然相信你。我想,你爸爸妈妈也会相信你的。一会儿就把实情告诉他们,好吗?我拍拍他的肩,给他鼓励。

  好。男孩点着头。这时,时针已经指向六点,他的爸爸妈妈走了进来。

  你有一个好儿子。我对男孩父亲说。

  这位父亲深深地给我鞠了一躬,泪水不停地往下流。如果今天没有见到你,真不知道这件事怎么收场,不知道应该怎样再跟儿子相处。

  没什么。以后家庭中不管出现什么问题,父母、孩子都坐下来谈一谈,做父母的要用心听孩子说,而孩子呢,也要实话实说。

  当父亲听了我买电脑的建议,便说马上去买。我制止了他:事到如今,只能等攒够了钱再买,教育也要有个过程。

  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地离开了。

  事后我想,假如我没有与他们一家人相遇,事情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孩子死活不肯说出实情,爸爸又非要问清楚不可,僵持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作为父母,谁不牵挂自己的孩子!知道要晚回家,及早给家人打个电话,免得他们为你担心!

  生活要和谐,沟通不可少。沟通=倾诉+倾听。

  走进孩子的心灵靠什么?--靠沟通。

  坐下来,咱们谈谈!静静地听有时胜过千言万语。

  作为孩子,总希望父母能与他共享快乐或分担愤怒、恐惧、压抑与悲伤。如果做父母的能认真听孩子倾诉,那就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了。

  走进父母的心灵靠什么?--靠沟通。

  坐下来,咱们谈谈!赶快把对抗变为对话!

  为孩子喝彩,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