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情人说会一直爱着我:重温A股20载,你能回忆有多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8 19:25:25
黄康才的Blog
重温A股20载,你能回忆有多少?

一、1983-1990年,股市最初的建立
1.1983年
    成立第一家股份制企业:深圳宝安联合投资公司。

2.1984年
  最初石破天惊地在中国提出建立证券市场的,并非是后来出名的几位“海归”,而是一帮从没见过股市的穷学生。
  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多名研究生(其中包括蔡重直、吴晓玲、魏本华、胡晓炼等),发表了轰动一时的《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
没有人能想到,这本蓝色封面、印刷粗糙的小册子在1984年第二届中国金融年会上引起的思想风暴的规模。此前25年中,国内对于金融市场建立一直鲜有理论探讨。
  这个在当时被很多人认为是“反社会主义”文本的东西,起到了破除观念樊篱的作用。而1984年也正好是改革进程中一个欣欣向荣的年份。
  7月20日 成立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11月18日 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企业 飞乐音响 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成立
  
3.1985年
  1月2日 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全流通股票
  1985年 北京的天桥公司开始发行股票
  
4.1986年
  9月26日 成立第一个证券柜台交易点: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
  
5.1987年
  5月10日 深圳市发展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深圳第一股
  9月27日 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
  
6.1988年
  7月9日 人民银行开了证券市场座谈会,由人行牵头组成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 。
  
  王波明、高西庆两位留美学生回国并开始着手一件大事。财经评论人、目前任一家保险公司发展改革部副总经理的王安对回忆说,当年,王波明和高西庆在美联储大楼下有个约定:要在中国建立证券交易市场,回北京后干5年,如果不成,高去东边修自行车,王到西边卖包子。
当年的《纽约中报》报道说,高和王踌躇满志谈股市,从华尔街返归国门雄心高万丈,又说高、王起草报告游说建立股票交易所,辩称投机不是贬义词,买空卖空亦属需要。很快,官方有了回应。
1988年7月9日,人民银行开了证券市场座谈会,会中囊括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计委、体改委、人行、财政部等人员。此外,还有资本味道十足的国企中创、中农信等公司。
会上决定,由人行牵头组成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人民银行综合计划司司长宫著铭、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总经理张晓彬等主持起草《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后简称《设想》),王和高也是其中的“年轻人”,二人就此开始有了“组织”。
      蔡重直回忆说,当时,在企业里拿钱最多的是张晓彬;政府里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是宫著铭,他当时既是国家体改委委员,又是国家计委委员,还兼任人民银行体改办主任。而全职操办的就是王波明。
     《设想》很快起草完毕。1988年11月9日,中央高层首次听取《设想》报告。当天上午9时,在中南海,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姚依林和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兼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秘书长张劲夫共同主持了汇报会。
会到尾声,张劲夫总结道:“我多年思索公有制怎么个公有法,现在全民不如大集体,要改革财产所有权的问题,用什么方式解决,股份制本身是核心问题,要探讨,我报名作一个志愿兵。体改委为主,我参与,要赶快搞出来。”
     会后,中国农业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王岐山和宫著铭等集合9家官办公司成立了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简称联办。他们准备在北京建立证券交易所,但随后一场政治风波却令这个设想越走越远。

7.1990年
  12月1日 深交所“试”开业 。
  12月19日,上海举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典礼。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在浦江饭店敲响上证所开业的第一声锣。上市交易的仅有30种国库券、债券和被称为“老八股”(延中、电真空,大、小飞乐,爱使,申华,豫园,兴业)的股票,同日,申银证券公司开设了上海第一个大户室,出现了中国第一代个人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大户)。黄浦万国,每天收市晚上交流信息者络绎不绝,成为了上海一景。

  股市最初的建立就是如此,“历史在为未来奋斗的时候总是高尚和纯洁的,当年设计者所构想的证券市场只有一个榜样——欧美,欧美股市是完全市场化的结果,是最精明的商人之间的活动,而中国的历史现实却决定了中国的股市一开始就带着太多的政府色彩。”一位最初设计者评论说。这为后来的政策市以及国企圈钱埋下了伏笔。

二、1990-1993年,混乱市场

8.1991年
  7月11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股票帐户,逐渐取代股东名卡
  7月15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向社会公布上海股市8种股票的价格变动指数
  7月3日 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8月1日 第一只发行可转换企业债券公司:琼能源
  10月31日 中国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市物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众招股,这是中国股份制企业首次发行B股

9.1992年
  1月 一种叫“股票认购证”的票证出现在上海街头,产生大批认购证,广义上讲也是一种权证。该权证价格30元,后被炒至几百元
  1月13日 兴业房产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是上证所开业后第一家新上市的股票,也是全国唯一上市交易的不动产股票。
  1月19日 邓小平从即日起视察深圳四天,在了解了深圳股市情况后,他指出:“有人说股票是资本主义的,我们在上海、深圳先试验了一下,结果证明是成功的,看来资本主义有些东西,社会主义制度也可以拿过来用,即使错了也不要紧嘛!错了关闭就是,以后再开,哪有百分之百正确的事情。”邓小平:“坚决试,不行可以关”。
       2月2日 发行我国第一张中外合资企业股票:联合纺织。
  2月2月21日 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电真空首次向境外投资者发行股票。
  3月2日 进行1992股票认购证首次摇号仪式。
  5月21日 沪市突然全面放开股价,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沪指当天从616点蹿至1265点,仅仅3天,又登顶1420点 股票价格就一飞冲天,暴涨570%!其中,5只新股市价面值竟狂升2500%至3000%!上证指数首度跨越千点。
  7月7日 深圳原野股票停牌。
  8月10日 深圳发售1992年新股认购抽签表。发生震惊全国的“8.10风波”。
过程:
  8月5日,深圳市邮局收到一个17.5公斤重的包裹,其中居然是2800张身份证——很多人借用身份证买股票抽签表。
      8月7日,深市发售新股认购抽签表500万张,中签率为10%,每张身份证可花100块钱买一张抽签表。
      8月7日下午,各售卖点前就摆开了长龙,长龙迅速粗壮蜿蜒开来。有人拿来长长的绳子,男男女女紧紧抓住绳子甚至把绳子绕在手腕上。在最紧张的时候,人们紧紧抱住前面人的腰,不分男女。
情形一直延续到10日上午,这天早晨500万张新股抽签表早已发售完毕。“那些没买到表的互诉自己的委屈,交换各自的所见所闻,人们开始愤怒了。晚上大批大批的人群涌向市政府大门,深南路瘫痪。警察来了,武警来了,高压水炮来了。后来政府清查出,内部截留私买的抽签表达10万多张,涉及金融系统干部、职工4180人。
      “8·10”事件让中央提高了警惕,中央对股市的原则原本就是不做直接认可,以地方实验为主,摸着石头过河,试不好还可以关。

  10月12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中国证监会成立。全国人大也开始讨论要不要制定《证券法》。管理层开始实施以“打压”为主的监管。
      8月13日 “8•10”之后3天,上海股市也受影响猛跌22.2%。上证指数暴跌400余点 与5月25日的1420点相比,净跌640点,两个半月内跌幅达到45%。眼看股市脱缰,监管层赶忙悬崖勒马,并加快新股上市速度。

  11月  · 沪市创出393点新低。仅5个月,沪指就跌去千点
      ·深宝安 第一家境内发行转债上市公司 中国首家发行权证的上市企业

  1992年后,股票供求严重失衡,股票价格暴涨。大多数股民都还是糊里糊涂地开始炒股,莫名其妙地发了大财。当年一位深交所门口卖饮料的老太跟着别人买了若干股深发展,后来变成了1000多万元,不可思议,示范效应太强了。
      92年因买股票认购证出现了股票大户 95年以国债风波为限 基本上消灭了股票大户
 

三、1993年2月到1996年3月 中国股市的第一次大熊市,主要是国家宏观紧缩遏制经济过热所致

10.1993年
  1993年4月13日 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股市行情借助卫星通信手段传送到北京。
  1993年4月22日 《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颁布实施。
  1993年5月3日 上证所分类股价指数公首日公布,分为工业、商业、地产业、公用事业及综合共五大类。
  1993年6月1日 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编制的“中华股价指数”。
  1993年6月29日 青岛啤酒,第一家H股上市公司在香港正式招股上市。
  1993年7月7日 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发布《证券交易所管理暂行办法》
  1993年年中 金融整顿。
  1993年8月6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所有上市A股均采用集合竞价。
  1993年8月20日 淄博基金成立,是第一只上市投资基金。
  1993年9月30日 第一家股权收购: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持有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超过5%,由此揭开中国收购上市公司第一页。
  1993年10月25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向社会公众开放国债期货交易。
  
11.1994年
  4月 第一家国家股转法人股公司成立:棱光股份
  6月 ·第一家上网竞价发行股票:哈岁宝。
       ·第一家国家股减资的公司:陆家嘴。
  7月28日 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
  7月29日 股灾:跌到325.89点。
  当时几百平方的交易大厅里凄凄惶惶地坐着四五个股民,其他股民都上街示威去了。行情显示屏下面贴着股民写的大字报,“股灾”两个鲜红的大字触目惊心。

  7月30日 《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的文章,推出“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发8月狂潮。上证指数从当日收盘的333.92点,涨至9月13日的1052.94点,累计涨幅215.33%。

11.1995年
  指数又在政策指挥下玩了一把过山车。
  1月1日 即日起实行T+1交易制度。
  2月23日 上海国债市场出现 史称“327风波”。
  3月 当证券市场已经发展四年多以后,才进政府工作报告,拿到了准生证。
  5月17日 中国证监会发出《关于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协议平仓。
  5月18日 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沪市A股跳空130点开盘,沪指当天涨幅40%多;留下新中国股市上最大的一个跳空缺口。成交量也巨幅放大至84.93亿元。
  5月20日 仅过两天,国务院证券委宣布当年新股发行规模将在二季度下达,沪指瞬间跌去16.39%。
  7月1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加入证监会国际组织。
  此年,一汽金杯成为第一家亏损公司。
  
      三、1996-1997年 政策市,股价轻易翻倍,但“挤泡沫”政策一出,连发“12道金牌”令国企和银行从股市中撤出,股市再次低迷

12.1996年
  1996年的上海股市犹如一个大转盘,从年初的500多点,一直冲到1250点;深圳股市更是疯了,从年初的900多点冲到了4200点。表现出了明显的政策市,股价轻易翻倍,但“挤泡沫”政策一出,连发“12道金牌”令国企和银行从股市中撤出,股市再次低迷。
   
  4月1日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今起不再办理新的保值储蓄业务。
  4月24日 上交所决定调低包括交易年费在内的七项市场收费标准。
  4月25日 合并方式组建“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5月29日 道•琼斯推出中国股票指数,分别为道•琼斯中国指数、上海指数和深圳指数。
  9月24日 上交所决定,从10月3日起分别下调股票、基金交易佣金和经手费标准;同时对证券交易方式作出重大调整,即由原来的有形席位交易方式改为有形无形相结合,并以无形为主的交易方式。自10月份起全面推广场外无形席位报盘交易方式。
  1996年 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证监会坐不住了,团团冷风朝股市吹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
  1996年12月16日 《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第三任证监会主席周正庆组织人撰写《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则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从而引发股市暴跌。同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开始实行涨跌幅不超过前日收市10%的涨跌停板限制。
 这年,绿野上市一年不到,就从一个绩忧股变成了一个垃圾股。股票充满着阳谋和阴谋的游戏工具。
      1996年4月1日到12月12日,上证综指上涨了124%,深成指上涨了346%,涨幅达5倍以上的股票超过百只。从10月起,管理层连续发出12道金牌,大致有:《关于规范上市公司行为若干问题的通知》、《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关于坚决制止股票发行中透支行为的通知》等,但这些都没能阻止住大盘的升势。直到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特约评论员的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中国股市今年快速上涨,有其合理的经济依据……但是,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则是不正常的和非理性的……股票交易过度投机明显。……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缓涨可能缓跌,暴涨必然暴跌,这是各国股市的一条共同规律。”并且,当日开始实施涨跌停板制度和T+1交割制度,当天起,股市出现了股指连续两天几乎跌停,第三天仍跳空大幅低开的局面。
  
17.1997年
  这年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香港股市大跌,1997年5月12日结束了从1996年1月19开始的大牛市。
  1997年4月10日 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试点拉开序幕。
  1997年 5月 股市终于在重压之下进行调整。
  1997年6月6日 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票市场。
  1997年11月 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颁布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四、1999年5月19—2000年10月 人造牛市开始了

17.1998年
 1998年3月23日 金泰、开元、兴华、裕阳、安信等五大证券投资基金和南化转债、丝绸转债两个可转换债券相继登场。专家理财 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工具扩大的一种标志。
  1998年4月22日,深沪两市的交易所 实行“特别处理” 制度。
  1998年4月28日 辽物资A成为第一家ST公司。
  1998年 人行先后在3月25日、7月1日、12月7日连续三次降息。
  1998年6月12日 国家宣布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从单边交易千分之五降低到千分之四。
  
18.1999年
  年初,虽然股市人气涣散,但我国经济当时已走出低谷,物价指数开始企稳,政府激活经济、实现国企三年脱困的目标进入实质阶段,国家对利用股市为国企筹资的愿望也日益强烈。 新华社记者对西安黄河、邯郸钢铁、陕西长岭等12家老牌国企职工被股市套牢的情况进行了调研,随后向有关部门作了汇报,受到高层领导的重视。
  这年 一批批困难企业开始纷纷上市“脱困”,弄虚作假的企业越来越多,后来暴露出来的很多违规造假的企业都是那时上市的:上市公司第一年绩优,第二年绩平,第三年绩差,第四年亏损,第五年资产重组。这是折旧规律

  5月7日 周末北约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
  5月10日 周一,沪深股市跳空而下,“导弹缺口”炸在每个股民心中。
  5月19日 上午,股市走势平静,许多买家仍在计划割肉出逃,没想到当天下午突然出现暴涨。领头的是东方明珠、广电股份、深桑达、中信国安等有一个响亮的名份:网络股。沪市上涨51点,深市上涨129点。5月19日后,大盘依然一片大红。
  6月1日 国务院宣布降低B股印花税。
  6月10日 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
  6月12日 棱光股份成为第一家遭交易所公开谴责的公司。
  6月14日 证监会官员发表讲话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复性的。
  6月15日 《人民日报》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重复股市是恢复性上涨。
  6月25日 两市成交量达830亿元,创历史纪录。
  管理层允许三类企业获准入市,当天大盘跳空高开,上证指数当日大涨103.52点,涨幅6.59%。政府很快出台了一系列利好火上浇油。中国股市进入了空前的大牛市和功利性透支。有经济学家说当时美国的连续8年大牛市,大大增加了美国的消费,股市的钱挣得容易,花起来也爽快,这被称为“财富效应”,管理层觉得言之有理,遂动了在中国复制股市财富效应的念头。网络泡沫的诞生,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
  7月1日 《证券法》正式实施。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沪深股市以大幅下挫的方式来迎接中国证券业的第一部大法。
  7月9日 农商社、双鹿、苏三山、渝钛白等成为第一批PT公司。
  9月9日 三类企业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上市公司获准入市,沪指大涨103.52点,涨幅6.59%。
  10月 ·第一家国家股回购——申能股份。
           ·第一家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公司——首钢股份。
       ·国务院批准实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条例》。
  1999年后,股市就迎来以网络为首的高科技风暴。上市公司触网忙,无论真假,只要名字沾上数码或者网络两字,股价就会扶摇直上。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01年。

19.2000年

  2000年4月 吴江丝绸:第一家可转债公司发行股票。

五、2001年~2005年 漫长的5年熊市

20.2001年
  2001年是证监会历史上出台各类文件、法规、征求意见稿等最多的一年。证监会重点打击了黑庄,连续查处了几十家违规的上市公司,进一步规范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规范了委托理财,建立了退市制度等。这群具有“海归”背景的官员,以一种近乎理想主义的热情推动中国股市向国际规范接轨。
  1月初 经济学家吴敬琏抛出“赌场论”,怒斥股市黑庄,接着又引发中国股市“推倒重来”的观点。旋即招来经济学家厉以宁、董辅、肖灼基等的反击:要像对待婴儿一样爱护股市。国内掀起股市大讨论:“学费论”。
  2月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决定境内居民可投资B股市场。上市企业仍旧千方百计“圈钱”,可谓使尽浑身解数:从整体上市到分拆上市,从信誓旦旦到原形毕露,从欠债不还到以股抵债……而好的企业却又纷纷海外上市。
  6月14日 国有股减持办法出台。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当即表示:“国有股减持是一个利好因素。”后来股民们认识到,减持就是变相摊派和扩容,而按照新股发行价格减持是杀富济贫。国有股减持,打开了中国股市非流通股和上市流通股“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的“潘朵拉”盒子。沪指创下此前11年来新高2245点。直到7月13日,股市仍在高位盘整。之后股市暴跌,市场转入持续的低迷。
  7月26日 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
股指下挫已势如泄洪。有研究称,大小有21个原因导致了当年2001年股市暴跌,其中包括:1999年政策利好释放完毕、央行规范资金、银广厦等庄股内幕彻底曝光、当年股市整顿等等。股权割裂成为中国股市的“原罪”。
  10月19日 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1500点“铁底”岌岌可危。证监会终于坐不住了。
  10月22日 晚9时 中央电视台宣布,国有股减持办法暂停。由五部委联合调研,由财政部主持的国有股减持办法,实行了3个月就被证监会一家宣布暂停了。
  10月23日开盘 10•23井喷行情。股市出现了发泄般的井喷。当天沪市涨幅9.86%,深市涨幅更达10%,数百只股票疯狂涨停。
  7月-10月 国有股减持开始。三个月回落近千点,被称为“风雨阴霾一百天”。
  2001年后 中国股市开始过度扩容,尽管股市一直走跌,但融资额却达到了近15年来融资额的40%左右。
  
21.2002年
  
  6月23日 国务院决定,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国有股减持停止。

  6月24日 6•24井喷行情。这一天,沪深两市在国务院决定对停止国有股减持后,当日大盘出现9.25%的涨幅,两市成交量合计达到900亿以上。但是,这轮行情并没有在“巨阳”之后延续太长的时间,上证指数在6月24日收盘的1707点以上坚持了不到3周时间后,又开始了长达半年之久的调整。这不过是股市又一次痛苦的痉挛。2003年1月6日,上证指数最低跌至1311点,一口气跌去了近400点。
  12月 中国证监会颁布并施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这标志着我国QFII制度正式启动。  
  股市仍义无反顾地走上漫漫“熊”途 ———“5•19”这一生于政策、长于政策的大牛行情,终于还是死于政策失灵的陷坑里,延续多年的政策市终于走到末路:不仅政策的边际效益递减,且管理层信用被严重透支。
全行业券商也开始度日如年,而降低佣金更让僧多粥少的券商雪上加霜。 问题券商的日子更是风雨飘摇。
  第一个死掉的券商是鞍山证券,它因为挪用10亿保证金以及违规发行20多亿债券被证监会撤销。
  一段时间内,问题券商出事似乎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类似的违规行为不断发现。大连证券等相继关闭,大鹏证券等被其他券商托管。

22.2003年
  7月 QFII 第一单
  下半年,长江电力发行,局部牛市开始,直到2004年宏观调控。

23.2004年
  
  1月31日 出台了“国九条”:《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但是股市稍作反弹又陷入低迷,沪指数月后更是击穿了1300点“政策底”。
6月1日 证券投资基金法施行 2003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
  6月 开始,新股发行开始一路走跌,更奇怪的现象出现了:6月29日济南钢铁上市首日盘中跌破发行价之后,新股首发跌破发行价的现象屡屡再现。股民们损失惨重。
  8月底,证监会不得不短暂停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9月,证监会换人,周小川离任,高西庆离任,接下来是史美伦离任。
  2004年,上证 180指数样本股的成交额超过全部股票成交额的一半以上,上证 50指数样本股成交额又占到了上证 180指数的近 60%,资金正毫不犹豫地向蓝筹股集中。
      2004年有两个“死亡”标志将被记入历史:一个是,南方、汉唐、闽发、大鹏等靠“坐庄”为生的券商,资金链断裂后难以为继,或被接管或被清盘;另一个是,多年来威风八面擎“庄股”大旗的德隆系轰然倒下。庄家们被灭。

 

六、2005年股改时代

23.2005年
  试错式“全流通”
  4月29日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启动 解决股权分置,就是中国股市必须要打的“辽沈战役”——股市的“三大战役”。
  证监会接到高层同意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批复后,以果敢姿态排除杂音,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推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为上市国企股权的全流通问题开启了解决之道。开弓没有回头箭,这是一场输不起的重大实践。
  主流的看法是,改革方向、原则基本正确,长远看来是利好。“开始做了就是好事,让利多少是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的博弈结果。只要在过程中对方案勇于纠错,不断完善就有望成功。”“再长的隧道也有尽头。”《证券市场周刊》主编方泉说,股权分置试点的启动,对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争夺将依次展开,从而带来更大的合法投机空间。
  他坚信,“危机过后便是机会,股市基本上遍地黄金。”

  5月9日,证监会迅速圈定了4家上市公司进入股权分置改革首批试点程序。上证指数重挫28点收于1130.84点,再创6年新低。
  原来激进的全流通主张者如韩志国、张卫星等却表示:试点方案不利于流通股股东,同国资委讨价还价也是太难。不是一个“纯洁”的过程,是一个利益博弈的结果。
  6月6日 证监会推出《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这天股指跌破千点。上午11点06分,沪市股指跌至988.32点。“出逃等于生还”,“中国股市8年抗战,一觉回到解放前”。
      6月8日 大盘以疯涨8%,拉开了新以轮牛市的序幕 股票市场创下了自2002年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和最大单日成交记录,沪深两市共有120只股票涨停,两市共成交317亿元。但仍是“虚弱的井喷”,而后重回千点,构筑第二个底。从此,新一轮牛市的正式登场。

  8月22日 宝钢权证上市 每日的成交量超过股票的总交易量,达到了七八十亿元 。宝钢权证举例,4.5元的行权价和高达1.6元的权证价格,2006年8月30日之前,跌破4.50元意味着宝钢权证根本没有任何价值,已经成为废纸。 美式权证持有人有权在最后到期日前任一交易日要求履约执行; 欧式权证持有人则仅能于最后到期日当天要求履约执行。

七、2005年6月8日~ 2007年10月16日 新一轮大牛市,进入后股改时代

24.2006年

  2006年,人民币升值明显加速,银行、地产成为人民币升值的最大受益板块。与人民币升值相伴随的一个新名词叫“流动性泛滥”,2006年股市资金面的充沛状况,与“流动性泛滥”有直接的关系。

  1月1日 经过大幅度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开始施行。国务院要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外国投资者战略收购上市公司股权办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颁布实施;国资委和财政部此后先后颁发境外和境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试行办法。股市开始上涨。
  5月,人民币升值破8,新老划断三部走。股票加速上行 。

    6月19日 深交所 IPO第一股:中工国际,中小企业板的第51只股票挂牌。

    6月25日 股改第一批试点公司三一重工的96,000,000股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上市流通。接着8月1日,紫江企业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上市数量为158,040,977股上市流通。标志着“小非”解禁的日子已经到来,证券市场面临一个崭新的全流通时代。拉开了“大小”非解禁的序幕。

  7月5日 中国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大蓝筹海归速度加快。本月传言加息,股票爆跌。

       12月14日 上证指数在人们的期盼中终于突破了2245.43点的历史高点
  10月27日 中国工商银行 全球最大IPO在沪港两地同日开盘。广深铁路、中国人寿也已经相继海归。
      

    上证综指全年上涨130.43%,个股均价上涨五成多,平均市盈率升幅103.93%,沪市各类证券总成交金额突破九万亿。股票流通市值在连续几年缩水后,2006年出现大幅反弹,较2005年增加6754.61亿元。

25.2007年

    5月30日凌晨 印花税从0.1%上调到0.3%,当日股市大震荡。

   财政部决定调整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0.1%调整为0.3%。5月30日当天,深沪两市呈现超级大跳水行情,沪综指暴跌6.5%,两市跌停的非ST类个股超过850只,而跌幅在9%以上的个股更达925只。次日,基金重仓股的奋力护盘推动股指强劲反抽,沪综指先抑后扬上涨1.40%,但当日跌停个股仍接近300只。至6月1日,市场恐慌情绪再度加速蔓延,沪综指大跌2.65%,更有近700只个股跌停,整个市场一片萧条。据统计,当时6个交易日最大跌幅接近21.5%,真正的内因还是当时垃圾股横行,题材股炒翻天。6月5日见底3404.14后大盘很快重拾升势,并很快把高点收复。
    10月11日 中国船舶创造的股价最高记录——300元。

    10月16日 上证指数站上6000点的第二天,最高上摸至6124.04点,成为目前本轮牛市的一个制高点。6月以来的上涨,主要归功于指标蓝筹股的巨大贡献。到10月中旬随着“二八”现象愈演愈烈,权重蓝筹股也尽显疲态,在基金发行暂停、11月大量限售流通股的集中解冻等因素影响下,从这个时点开始,大盘开始了一轮时间较长、幅度较大的调整,大批蓝筹股出现超过30%的跌幅。因此,10月16日6124.04点后的下跌更多的是市场自己找到的顶点。

    10月26日 沪市第一权重股中国石油(601857)以17.6元网上发行。11月5日上市,以48.62元开盘,以后阴跌绵绵,将A股带入熊市。2008年4月19日破发。

       作为上证指数第一权重股,创造了无数“之最”、被贴上“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全球市值最高”的股票中石油,回归A股市场后,不但没有完成一次精彩的空中加油,而且一上市就完全蜕变成一台普通投资者的“绞肉机”。自11月5日上市以48.6元天价开盘以来,该股一路下跌。尤其是在11月19日计入指数之后,更成了空方有力的杀手锏。大量散户深套其中。

  中国石油在11月初上市时,H股的中国石油才19元,而A股中国石油当天开出了48元的高价,溢价一倍多,显然出现了泡沫。在“亚洲最赚钱公司”的光环吸引下,散户们大量买入,原本每股只值20多元的中国石油,硬是以48元的价格去买入,其连续下跌只能理解为朝较合理的价格逐渐回归。

  流动性过剩,是2007年牛市的直接诱因,尽管管理层多次挥起调控大棒,如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启动特别存款、发行特别国债、投资QDII等等,却仍然没有取得显著效果。各路资金依然源源不断地涌入股市。
  2007年的沪深股市市值能够爆发式增长,一个重要原因是大盘股的发行,特别是海外蓝筹股的集中回归。中国石油、中国神华、建设银行、中国平安等公司的募集资金均超过100亿元,特别是中国石油募集资金达668亿元,创历史单只新股发行募集资金的最高纪录,这些都是回归A股市场的红筹股。

26.2008年

  3月17日 国务院批复《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全国性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OTC)落户天津。
  3月21日 中国证监会就《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4月16日     每股面值0.1元的紫金矿业以高达40倍的市盈率7.13元正式在网上申购。4月24日上市,早盘高开40%后午后涨幅突然诡异拉升至208%,从而遭到上证所临时停牌,尾市复牌后股价竟然直线坠落,跌幅又超过100%,收市时报13.92元,涨幅仍达95.23%,全天换手高达92.53%。

  4月18日 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4月18日 中国石油跌破发行价16.7元,以16.02元报收,同时股指从1月14日反弹高点5522.78点单边下跌到接近3000点(3078.17点),在众多股评人士救市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之下,管理层又坐不住了。
  4月20日 中国证监会公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第二天股指大幅高开6.5%,但步步走低,最后以平盘报收。

  4月21日 开出基金"老鼠仓"第一罚单
  4月23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草案)》、《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草案)》
  4月23日 经国务院批准,从2008年4月24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3‰降至1‰
      4月24日 股市重现6.24井喷 股指狂涨9.29%,创七年来涨幅最高纪录,股指从4月22日的从最低2990.79点到最高3658.55点。沪指演绎了跌宕起伏的一幕,个股全线涨停。两市下跌股票仅各一个,分别是宏达股份(600331)与*ST高新(000628),都是跌停。                                                    回顾A股历史六大牛熊转换 探询底部在何方                                                                         上海操盘手    随着上证综指昨日连续第四日创出本轮调整新低,中国股市从历史最高点6124.04点,跌至昨日盘中最低点2370.74点,累计跌幅已达到惊人61.28%,所有的投资者都在问,A股还要跌到何时,到底底在哪里?我们统计了中国股市近20年了的牛熊转换的区间涨跌幅,希望能对当前市场提供参考作用。

  纵观整个上证综指从1990开始的近20年的发展历程,根据国联证券的划分,中国股市的成长历程可以初步分为以下6个大的牛熊波段。

  大波段一:100点—1429点—386点。(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11月17日)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也是从这个时候起,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但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投资者第一次接受了真切实在的风险教育。

  大波段二:386点—1558点—325点。(1992年11月17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下跌之后,A股神奇的迎来了快速回升,投资者从紧缩眉头到再度喜上眉稍,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3个月时间里大盘涨幅高达303%,将跌幅悉数收回。这段神奇的上涨,一直为投资者所津津乐道。但在快速牛市瞬间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在失守777点这个关键点位后,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累计跌幅达到79.13%,重新回到起点,这次牛熊转换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

  大波段三:325点—1052点—512点。(1994年7月29日至1996年1月19日)

  随着股指的垂直坠落,市场投资者的信心也跌至谷底,关键时刻,政府再度举起政策大旗,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市场的风险也随之加大,投资者也纷纷出售自己手中的股票,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但1995年5月18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开始全面暴涨,短短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但政策救市往往是短暂的昙花一现,短暂的暴涨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跌幅达到51.33%,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

  大波段四:512点—1510点—1047点。(1996年1月19日至1999年5月18日)

  绩优股股价的超跌引发市场的见底信号,同时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深发展、四川长虹、深科技、湖北兴化等龙头股均为业绩极佳的绩优成长股,在这些股票的带领下,从1996年4月1日到12月12日,上证综指上涨了124%,深成指上涨了346%,涨幅达5倍以上的股票超过百只。随着市场风险的积聚,政府开始再度出手,从10月起,管理层一道道“金牌”发出,直到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特约评论员的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12道金牌”宣告发出。随后股市出现连续短线急跌,但是急跌后股指仍继续上冲直至1510点。直到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股指才开始扭头向下,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投资者经历了两年的漫长熊市,累计跌幅达到30.84%。

  大波段五:1047点—1756—1361—2245点—998点。(1999年5月18日至2005年6月6日)

  随着A股迎来具有纪念意义的"5.19"行情,市场的牛蹄再度飞扬,在1999年5月18日至6月底的短短一个半月时间,沪指上涨将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证指数上攻至1756点。突破此前高点1588点。但随后股市大幅回调。2000年1月4日,上证指数跌至1361点。随后受到外围股市大幅攀升的刺激,中国股市最后奋力一搏,终于冲上了指数的“至高点”2245点,伴随这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但"5?19"行情过后,市场开始关注股权分置问题。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是利空因素,解决股权分置也成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累计跌幅达到55%,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再度重回起点。

  大波段六:998点—6124点—2370(2005年6月6日-?)

  998点以后,牛市重新归来,推动市场上涨的核心因素主要在于:股权分置改革,人民币升值,资产价值重估及上市公司业绩快速增长。此轮牛市从998到6124,几乎没有大的调整,期间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直伴随着股市的上涨。即使530上调印花税,那也只是此轮牛市上升途中的一个驿站。但是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当一切正悄然发生变化时,那些对此轮牛市起到关键作用的因素却成为快速下跌的隐患。股改初步完成的同时,大小非解禁的高潮却不断临近,恐怖的解禁压力,和大小非极低的成本成为股市下跌的一大原因。人民币升值的同时,热钱不断涌入,加上股市快速上涨的泡沫,通胀形势越发严峻,央行不得不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加速了股市的下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出口政策的变化,投资收益的大幅缩水,企业业绩高增长的预期成为泡影,中国股市迎来的短时间的快速下跌,到08年8月中旬,上证指数从6124到2370已跌去近61%。

  回首中国股市20年的涨跌起伏,既有令人疯狂的快速大涨,也有令人绝望的直线下跌,综合来看,沪综指在前五次熊市的平均跌幅为57.86%,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沪指的跌幅已经超过平均跌幅,或许将迎来一轮反弹。

  同时从牛熊转换的过程来看,中国股市在牛熊之间近乎没有调整,总是在大涨大跌之间完成牛熊转换,这成为A股的一个有别于其他市场的明显特征,但是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在急跌的熊市当中,中国A股从未经历过本轮调整中长达十个月的急速下跌,在市场估值逐步趋于合理的情况下,市场或将迎来阶段性底部。

  此外,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于,当股指跌至上一轮牛市的高点附近后,必将迎来一轮反弹,从325点到1047点到1361点到998点,无不印证着这一规律,从这个角度来看,2245点将成为市场的强力支撑点,而今日的低点2370距其仅有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