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夸张的表情图片:《飘》里的战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09:47

历史透视

《飘》里的战争

    《飘》是在我国流传最广的美国小说之一,1936年出版后立刻成为美国当时第一畅销书,次年获美国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奖。时至今日,它已印行85版,创美国小说出版史的最高纪录,销量仅次于《圣经》,并被译成40多种文字发行。在它出版50周年的时候,美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今年正值美国南北战争爆发150周年,美国斯克里布纳书局再次以商业平装本推出75周年纪念版的《飘》,首印4万册。《飘》的文学魅力由此可窥一斑,而《飘》及其与美国南北战争的关系也再度引发了国际学术界和评论界的热议。

    美国南北战争是在美国本土进行的“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程度最为惨烈”的战争。它是美国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主之间矛盾白热化的产物,是“州权主义”发展到顶峰的体现。战争历时四年,双方均全力投入:约300万美国人被征召入伍,共耗资约250亿美元,战场纵横数千英里,厮杀2400余次,伤者百万以上,60万美国人死亡,这个数目“恰好相当于到那时为止美国进行的所有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德】妮科勒·施莱等著:《美国的战争:一个好战国家的编年史》,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49页)。从军事史的角度来看,战争损失之大,消耗之严重,均为近代战争之首。《飘》虽然对南北战争的杀戮和血腥场面直接描述很少,但通过一个种植园主的女儿斯佳丽·奥哈拉的人生经历,几乎逐年地将南方奴隶制社会以及南部分离分子一步步走向崩溃的历史过程描述出来,从一个侧面呈现了美国南北战争的宏大场景。

    南北战争以南部南卡罗来纳、密西西比、佛罗里达、亚拉巴马、佐治亚、路易斯安那、得克萨斯等州退出联邦、成立“南部同盟”,自选总统、自立宪法为开端,以南部叛军炮轰联邦军队驻守的要塞——萨姆特要塞为序幕,而其“导火线”则是共和党人亚伯拉罕·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个人虽然是“天生反对奴隶制的”,但在战争初期,他作为总统采取了非常审慎甚或保守的策略。他只主张限制奴隶制度的进一步扩展,而不反对奴隶制度的继续存在,甚至多次向未参加南部叛乱的边界蓄奴州的代表保证:绝不干涉奴隶制度。即便在战事方酣之时,林肯总统仍然尽量避免触及奴隶制问题。1861年7月4日,林肯在向国会提交的咨文中重申:自己“无意直接或间接干涉南部各州已经存在的奴隶制度”。3周后,国会几乎一致通过“克里坦登-约翰逊决议案”,确认进行战争不是为了“废除或干涉那些州的权利和已建立的制度”,而仅仅是为了“捍卫和维护宪法的无上权威和保存联邦”。对于林肯政府来说,“恢复联邦统一”是战争的最高目标,惟此,才能尽可能地争取一切力量对抗“南部同盟”,夺取并巩固联邦政权。关于联邦统一和分裂的问题及其历史,《飘》虽有所涉及,但着墨也不多。在作者笔下,南北战争归根结底就是“白人与白人”之间的战争,是北方人为了侵占南方的地盘而发动的“可恶”战争,它把南方变成了“地狱”,使得“一个文明崩溃了”。但事实上,林肯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就反复强调共和党无意干涉蓄奴州的奴隶制度,更不会诉诸武力,只要南方分离分子“自己不做侵略者,冲突就不会发生”。正是南方率先“发难”,从而直接触发了内战的引擎。在这一意义上,《飘》确实歪曲了南北战争的性质和进步意义。

    南北战争爆发的最深刻原因是南方奴隶强迫劳动制度与北方自由雇佣劳动制度之间的斗争。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制度不仅阻止了资本主义在南部的发展,而且与北方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竞争在西部广阔的领土上展开。两种迥异的经济制度即使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相安无事,但终究不能“和平共处”。《飘》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以文学的形式深刻地揭示了两种制度背后潜藏的深刻社会矛盾。尽管不少人认为这部小说在政治上是维护奴隶制的,但它通过描述郝、卫、方、汤等几个家族的兴衰变化,真实而艺术地再现了美国内战和重建时期广阔而复杂的南部社会生活和历史风情,揭示了奴隶制度腐朽、没落,终将灭亡的历史命运。更为可贵的是,《飘》在客观、理性地揭露奴隶制度落后的同时,还对资本主义文明的生机、活力及其进步性给予了应有的关注和肯定。

    例如,战争爆发之后,巴特勒在舞会上对斯佳丽直言不讳:“我们生活所在的这个帝国——这个南方——这个南部联盟——这个棉花王国——它如今正在我们脚下崩溃。只不过大多数笨蛋看不到这一点”。他坦白地告诉斯佳丽:“我们南方的生活方式是跟中世纪封建制度一样陈旧的。令人惊奇的是,它居然持续了这么久。它早就该消失,并且正在消失。不过,你还希望我去听像米德大夫这样的演说家告诉我,说我们的主义是公正而神圣的吗?要我在隆隆的鼓声中变得那样激动,以致会抓起枪来冲到弗吉尼亚去为罗伯特老板流血吗?你认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傻瓜呢?给别人鞭打了一顿还去吻他的鞭子,这可不属于我干的那个行业。”即便南方奴隶主后嗣的优秀代表艾希礼·威尔克斯在战场归来后也坦承:“我认为北方佬已经拿住我们了,葛底斯堡就是末日的开端……再看看北方佬,就觉得一切都完了。北方佬在花大钱从欧洲雇来成千的士兵呢!……他们都是些德国人、波兰人和讲盖尔语的野蛮的爱尔兰人。可是我们每损失一个人就没有顶替的了。我们的鞋一穿破就没有鞋了……我们不能跟整个世界作战呀。”

    艾希礼所言不虚。事实上,1861年4月12日开始的美国南北战争,严格地讲是南部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发动的:在当时全国33个州中,有22个州站在北方一边,它们占有全国3/4的领土,只有11个州参加了叛乱。就人力对比关系来看,北方各州共有人口2100万,而且在战争期间还有大量移民流入,而南方总共只有900万人口,其中还包括400万左右的黑奴。北方占有工业生产的9/10,并集中了全国2/3以上的铁路线,而南方只拥有工业生产的1/10,以及1/3左右的铁路线。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南部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命运。(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张孟媛)《 光明日报 》( 2011年12月22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