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格子铺吧: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中的问题设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7:14:36
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中的问题设计

引入)本节课通过一幅图片引入,是各大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告诉学生,现在我们非常关注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那你了解空气中有什么成分吗?你从哪些渠道了解到的?

(学生活动)学生从已有知识、生活经验等方面知道空气中含有多种不同的成分

问题1)学生知道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等其他气体,教师提问: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有多少呢?

(学生活动)按课前分好的小组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和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设计方案

(教师这时暂时不对方案做评价,但允许其它小组的学生指出其方案中的漏洞和不足)

问题2)在肯定学生们的思考成果后,让学生阅读课本上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过程,思考三个问题:

①为何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②探究过程中汞发生的反应起到了什么作用?

③拉瓦锡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在阅读资料思考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

小结1)拉瓦锡探究方案的原理:除去空气中氧气,测量剩余气体的体积(板书),

方案中的关键:找到消耗氧气但不产生新气体的物质(板书)。

深化理解)此时回头让学生分析前面小组讨论设计的方案,通过交流和评价,选出其中最合理的方案。之后带领学生仔细阅读课本中的实验方案,体会其原理和操作步骤,着重强调“密闭系统”、“来回缓慢推动活塞”、“冷却到室温时读数”等关键词,

实际实验及分析)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结束后汇报数据和结论。若出现了较大误差,可以让学生思考讨论造成误差的因素,

学生分组讨论)这时学生一般会积极性很高,想出很多影响因素,例如:玻璃管里的气体体积已开始没有计算在内;活塞和针筒内壁之间有摩擦;系统内的氧气没有反应完;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读书……

小结2)教师可将上述学生举出的因素一一写在黑板上,并分为系统误差和操作误差,

延伸思考)让学生思考能否通过改进来消除这些影响因素?还可以留下其中某因素让学生课下思考此因素最终会导致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之后让学生阅读雷利发现氩气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严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综合前面的探究和课本上的知识,告诉学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家的不断努力,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空气中的成分和及其含量(板书:现代空气的成分)。

让学生谈谈本节的收获,小结本节内容,归纳出测定混合气体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以及实验失败或与事实不符时如何进行误差分析。

拓展训练

让学生分析原理、步骤(活塞开关的时机)、现象等,

对本节内容进行强化,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上课过程,欢迎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