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胸双肩燕黑白纹身:美国在伊付出1万亿收获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3:44:07
  当星条旗在巴格达缓缓降下


  当地时间12月15日,美国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举行降旗仪式,从而宣告持续近9年在伊拉克军事行动接近终结。

  说“接近终结”,是因为尽管旗降了,仪式举行了,但美军却并非就此从伊拉克消失:根据10月21日奥巴马的声明,美军的“最后”撤军期限,是今年12月31日;而即便在此之后,仍将有穿军装的美军“教练”,和不穿军装但全副武装的美国承包商所雇保安,将继续留在伊拉克领土,其人数恐怕不会低于数千人。

  但无论如何,正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北卡罗来纳布拉格堡讲话中所言,这一天是历史性的日子。

  近9年来,美国为维持伊拉克的战局,耗资逾1万亿美元,累计在伊拉克服役过的美国士兵达150万人次,其中死亡近4500,负伤约3万,最多时驻军人数达16.5万,最少时也有3.9万人,可以说,美国在伊拉克付出了巨大代价。

  付出是为了收获,美国在伊拉克收获了什么?

  奥巴马在布拉格堡讲话中郑重宣布,这一收获是“美国留下一个独立、稳定和自主的伊拉克”。

  这句话虽然动听,但恐怕并没有多少说服力。

  尽管美国和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极力扶持,但近9年过去,伊拉克政府仍要依赖外力扶持,才能维持正常运作,北面土耳其军队动辄对库尔德自治区越界打击,东面宿敌伊朗虎视眈眈,以至于马利基政府不得不逆民意而恳请美军继续留驻,“继续保护伊拉克人民安全”,所谓“独立”,实在是弱不禁风。

  后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派系林立,政治平衡微妙,弱势的马利基政府曾创造过连续289天组阁失败的世界第二内阁难产纪录。如今政府虽勉强组成,但地域、教派摩擦不断,政府号令不行,不论人口最多的什叶派、离心力最强的库尔德人,或曾在萨达姆时代居特权地位的逊尼派,对现实都有强烈不满,民主体制虽然在形式上得以运转,但起决定作用的,却仍然是各种台面、台下的政治交易。就在降旗仪式举行前两三天,巴格达、摩苏尔等地都发生枪击致死事件,南部输油管干线一日被炸三次,更早一些,在本月初,甚至发生了针对总理马利基的未遂炸弹袭击,所谓“稳定”,恐怕也是有限的。

  至于“自主”则更只有天知道了:美军之所以不顾马利基挽留执意“全撤”,是因为后者迫于国内强烈反对,不肯给予继续留驻的美军以治外法权,而一个在21世纪仍会被理直气壮要求治外法权的“独立国家”,其自主性究竟如何,不问可知。

  美军在伊拉克最大的收获,是颠覆了叵测的萨达姆政权,在中东腹地打下了一个牢牢的美国楔子,扭转了巴格达条约瓦解后,美国在中东的被动、退却局面。然而为此美国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由于未能在伊拉克寻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的公信力削弱不少;萨达姆的崩溃和伊拉克的削弱,让更叵测、更危险的伊朗迅速坐大,成为地缘政治的更大噩梦,和美国更头疼的对象。至于损兵折将,劳师糜饷,反倒在其次了。

  对于奥巴马而言,从伊拉克撤军兑现了其竞选承诺,更在大选前不失时机地再次唤醒人们对布什和共和党失策的回忆,顺应了美国民调的趋势,这些都将成为他的即期政治财富。但美国人所要的并非仅仅“撤军”,而是“凯旋”,是不用再花钱、却能保住“胜利果实”。而在美伊矛盾愈演愈烈,“阿拉伯之春”宗教色彩日益凸显,欧美惊呼“失控”的背景下,这个“胜利果实”是否能保持,着实不好说。就伊拉克的政治局势看,什叶派人数最多但和伊朗关系密切,逊尼派政治经验丰富却有萨达姆的前科和“基地”的瓜田李下之嫌,至于库尔德人,任何政治上的轻易押注,都可能导致地缘政治的大崩盘。至于“少花钱”,一旦美国-伊朗矛盾加剧,美中央司令部就不得不再次增兵调将,今日从伊拉克抽身之省,或许翻成日后到处寻落脚点、支撑点之费,

  平心而论,尽管承诺出自己口,奥巴马也未必不想在伊拉克留存一定军事存在,否则他何必就驻军治外法权与马利基政府泡蘑菇,然而权衡利弊,继续维持驻军长期未必向好,“短线”则必然拂选民之意,冒失信之嫌,撤军可谓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策略,至少,只要波斯湾不在1年内出大事,对自己选情还是有利的。

  至于伊拉克能从美军的撤离中得到什么,能否真正获得奥巴马所言的“独立、稳定和自主”,关键在于能否通过自身努力和国际帮助,迅速实现两个平衡,即在国内,实现不同教派、民族和部族的政治平衡,恢复稳定和秩序,让各派建立起对新体制的信赖;在国外,恢复海湾战争前的波斯湾地缘力量平衡,让如今弱不禁风的伊拉克在动手动脚的土耳其,毛手毛脚的伊朗,和指手画脚的美国面前,能证明自己的力量,捍卫自己的主权、治权和话语权。(陶短房 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