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子联盟:(四十)缠论与成本吸引力(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00:22:48
四十)缠论与成本吸引力(3)
(2010-12-13 18:41:41)转载▼
标签: 财经
移动平均线
中枢
走势
吸引力
成本
杂谈
分类: 《市场哲学的数学原理》
36节之前的课程,都是基于形态分析而写的,都是些实际中的缠论基础,从36节开始到本节,其实是在完善缠论的理论基础,这一部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没有太大用处,但是却是整个缠论成立的基石。
在前面几节的中枢吸引力和成本吸引力原理的基础上,大家应该已经能够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它们对于走势的基本作用。这一节就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得出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推论。
第一个推论可能会颠覆一些东西,在详细解释之前,先给出它的名称:均线具有吸引力。
均线其实也不止一种,比较常见的有简单移动平均线(也就是大家说的均线),有指数移动平均线(这个是本博比较习惯用的),还有成本移动平均线(用这个的好像不多)。但是不管是那种均线,都有一个基本的含义,就是它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这一时期内的市场平均成本。我们这里就以简单移动平均来做例子。
以10日均线为例。所有的技术派都会有一个共识,就是10日均线代表(或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最近10日股票的平均成本,没有此认识的技术派都是伪技术派。
传统技术分析,虽然也认识到了均线代表成本,但是却没有将这种认识继续深入下去。在传统的技术分析领域,对均线存在2个相悖的却都起作用的应用:一个是均线具有支撑压力作用;二是当股价离开均线过远,会受到乖离率的作用而回到均线附近。所以传统技术分析依据10均线的基本操作就有2种,一种是股价回撤到均线附近受到支撑止跌买入,另一种是均线偏离10均线过远,根据乖离率卖出。无疑,这种技术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虽然看上去是悖论,但是这个两种应用是无数人进行过无数次观察实践后得到的结论,虽然它没有深入到均线意义的本质,但是它却精确的把握了均线意义的外在表现。
在缠论体系中,当本博提出成本吸引力原理的时候,上面的看似相悖的2个应用其实就得到了统一。根据前面的课程我们已经知道,中枢代表了一个成本中心区域,而均线也代表成本,2个东西都是可以运用成本吸引力原理的。当股价回撤到10日均线附近,没有触及10日均线止跌的时候,这个位置类似于缠论体系当中的第三类买点。缠论的第三类买点是成本中心区域,也就是中枢不能吸引股价回到其内部,这和股价在10日均线上止跌,有异曲同工之妙。股价受到乖离率影响就更容易理解了,因为它受到成本的吸引,所以必然有回归成本的运动趋势。
上面的分析颠覆了传统理论认为均线有支撑压力作用的认识,提出了均线具有吸引力的全新理念。但是对于均线相对于股价的技术表现却没有多少改变,这是因为那些经典的技术分析技术是经过了时间考验的,很多杰出人士对于它们的研究都非常的深入,他们的研究最起码在表现形式上是完全正确的,所以各位学缠论的朋友,也不要太妄自尊大,不把别的技术分析方法放在眼里。
本博去年在解盘的时候,有一天当即判断了一个1分钟笔的结束,当时有人问本博,怎么就能给出这种判断,其实这就是上面均线吸引力理论的延伸应用。当时由于理论课程不够,所以本博不能给出理论解释,但是现在可以了。
本博惯用的指标是EXPMA(指数移动平均线),参数设置是5,12,26,55.根据上面的理论,再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远离EXP的笔的结束,也可以判断靠近EXP的笔的结束。远离的判断比较难一些,需要依靠一些经验,这里讲解一下靠近EXP的笔的结束的判断方法。
上面的4条线中,比较重要的2条线是26和55线。短期走势受到26线的影响更大,长期走势受到55线的影响更大。实际中各位会看到,强烈的走势,其第一次回抽往往不会超过26线,本博记得解盘当日是暴跌走势,一串非常强烈的下跌后,指数反弹,到26线的时候,本博给出了笔反弹结束的判断。而强烈走势的彻底改变绝大多数情况下在有一次穿越26线之后,当看到这样的笔的时候,你基本可以判断一个强烈的线段要结束了,一个反向线段的出现是大概率事件。反向线段出现后,其抵抗程度会受到55线的影响,很多时候会出现回到55线附近结束的情况。另一个经典的情况是,凡是和26线或者55线有接触的笔的走势往往不会很强烈,而回撤却不接触的走势往往很强烈,这和第三类买卖点后的走势是极其类似的。5和12线在这个系统中的作用更多的是来观察4条线的发散状况,当4条线开始发散的时候,往往代表着行情的加速。
再进一步的讲,有了上面的理论基础后,各位就可以明白缠论中的“吻”系统的意义何在了。
第二个可以根据成本吸引力原理给出的推论是:简单中枢在多数情况下,不足以结束强烈走势。该推论还可以表达为:大型复杂盘整会很难发展为趋势。
这个东西应该很容易理解吧,非常强烈的走势之后,一般不会以一个简单的类中枢结束走势,通常都会发展成为一个中枢,甚至是多次的中枢震荡,因此强烈走势之后不应该过分着急的对后面的走势下判断。而一些非常复杂的中枢之后,形成第三类买卖点的难度就比较高,即使形成了,也意味着在脱离中枢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资源,第三类买卖点之后的走势可能不会想一般情况下那样强烈。有些时候,一个强烈走势转折后,形成一个复杂中枢的盘整,那么这个盘整基本上就是整个反转走势,发展成为趋势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先形成一个简单的中枢盘整,那么反转走势发展成趋势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这样的判断有助于给我在复杂行情中寻找方向,虽然没有100%的确定性,但是理论完全可以给出大概率事件,已经是一种进步。
注:好久没有写博客,原来的计划给忘了,本来有个计划,一步一步的写下去,但是写完今天的东西之后,后面写什么呢?本博给忘了!不过这一节完成后,有关中枢的理论就完善了,以后想起来的时候可能会有补充,但是不会想这几节这样深刻。另外本节的内容还从侧面论证了盘整背驰与历史性底部的关系。
另外本博看到另一个地方探讨有关缠论中甄别"ED"概率的文章,但是本博不想一回来就跟人闹矛盾,那本博给一个比方吧。
比方说,本博现在要找90个身高180CM以上的人,但是本博这里没有尺子,只有2根棍子,一根棍子长170CM,另一根棍子长205CM。显然本博不可能用这两根棍子来量别人的身高。这时候呢,有个牛人给本博出了个主意:根据统计,臂展超过170CM的人,身高大于180CM的概率为80%;摸高超过205CM的人,身高大于180CM的概率为70%。本博可以先选出100+N个臂展大于170CM的人,然后从这100+N个人当中选出100个摸高超过205CM的人,这时剩下的100个人既符合臂展大于170CM的要求,也符合摸高大于205CM的要求,那么他们当中身高在180CM以上的人数应该是多少个呢?按照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算出,其中身高低于180CM的人应该是20%*30%=6%,也就是正常情况下会有6个人身高低于180CM,为了保险起见,本博将所有人按照目测的高低排序,淘汰掉最后10个人,剩下90个人身高应该都在180CM以上。这里要注意的是,“臂展超过170CM的人,身高大于180CM的概率为80%”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100个人中有80个臂展超过170CM,如果有人这样理解,那本博还是闭嘴吧。
然后,本博要强调的是,不论波利海妮娅的结论是对是错,本博都鼓励这种质疑精神,很多时候本博看到那些“缠教”的白痴,都感觉不想写了,写不写还不是一样,看到波利海妮娅后才发现,还是有人敢于思考的。
课程N天前就写好了,本来计划周六贴的,可是事情拖到了今天,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