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饰品进货渠道:中央党校教授李民谈换届中的考量及须警惕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7:27:48

中央党校教授李民谈换届中的考量及须警惕的问题

2011年11月11日 15:47
来源:人民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领导班子换届事关全局:关系到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影响每一个局部与全局;决定中国下一步的走向。由于换届关系到利益的调整和权力的再分配,充满了诱惑,涉及和影响到的人极其广泛。因而,每次换届,对于执掌公共权力者及与公共权力相关者,都是一次考量。

一、换届,在选拔任用干部上考量党的公信力

由于我国正处在转型期,对于各级领导权力切实有效的监督与制约还处在改革的探索阶段,已有的对公共权力监督、制约的制度、条例的执行落实还有待于细化和进一步完善,于是便出现了一些权力运行的真空或部分空档区。这个转型期权力真空与空档更显权力的两重性——为民谋利或为个人、小集团牟取私利。不同的价值观体现在换届中,必然会有不同的做法。因而,可以说,换届就是在选任领导干部过程中集中考量党的公信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量主要领导和主管干部的领导干部。是秉公办事,遵守换届纪律,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条例,选拔出最能够代表绝大多数人拥戴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还是利用职权写条子、利用各种方式网罗党羽、培植亲信、排除异己、营建自己的权力范围或既得利益集团。归根结底,还是个究竟代表什么人的利益的问题。

2.考量组织人事部门。是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已有的规章制度,真正运用能够代表多数人意愿的民主方式选拔出受拥戴的、有能力的好干部;还是打着民主的牌子走民主的过场,或是把平时对干部的考核和长期把握的干部客观情况放置一旁,对主管领导言听计从,把组织人事部门当成个别领导的办事机构,按照领导意图设计“民主”程序。不论怎样做,群众心里都有数,都会在心里给所在部门的领导和组织部门打出换届的表现分。

3. 考量每个当事人。到点、到限者:相当一部分人想能否通过审计,平安着陆。清廉者心态平和,相安无事;心虚者则千方百计设法通过审计这一关;也有人关注和帮助与自己有关的后继者。前途未卜者:或听天由命,被安排到哪里就到哪里;或想方设法为自己升职或到重要部门任职而四处拉关系,走后门,甚至贿选,跑官买官。对自己上台心里有底的人:有的已经在搞调研,摸清各方面情况,思考上任后的工作;有的则在运作怎样抓要权,上找靠山,下安亲信,培植自己的势力。

总之,干部换届是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各种势力各个利益群体的博弈和角逐,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次大亮相、大表演、大考验。换届,直观表现的是党内风气,反映出的却是每一个人的价值观,影响到的是他手中权力及他们所在的部门公信力。换届选拔出来的领导干部如能够得到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拥戴,取得良好的政绩,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推敲,这个地方的党组织的公信力就高;反之,公信力就低。公信力低的地方的群众就会以他们自己的感受去推断其他和全局,从而影响党的公信力。

二、换届,直接考量正在进行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在大力推进,正逐步实现干部选拔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坚守的价值取向都是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意愿,选上来的人也要用权力为人民谋利益,这也是党的先进性在选人用人上的体现。

1. 考量能否坚守价值取向,顺应干部制度改革的方向与进程,践行改革成果。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我们先后废除了领导职务终身制,出台了系统的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条例与系列制度;破除选拔过程神秘化,提高了民主、公开程度;突破单一的管理体制和任用方式,开始走上多元化、规范化、制度化;注重整治选任干部的不正之风。2010年3月,颁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至此,对干部选任监督和制约制度已成体系。

社会的发展不断证明体现多数民众意愿的选任干部民主化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时代进步潮流。这次多层次、大面积的领导班子换届,就考量我们能否坚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选任干部的价值取向,顺应进步潮流,坚持住以往的改革,继续干部制度改革的进程。

2. 考量现有的制度是否适用、能否巩固、何处需要完善。各级领导班子换届,是全面、集中地检验我们已经进行的干部制度改革。换届中我们不仅要坚守选拔任用干部的价值取向,顺应干部制度改革的方向与进程,践行以往的改革成果;还要在换届的实践中去检验这些制度、法规,衡量它们是否经得起推敲,保证换届取得预期的效果、得到人民的公认和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进而总结提炼出其中的原因,以便巩固好的做法,完善不足之处。

3. 找出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机制、程序,以建立完整的干部制度体系。在换届中坚守干部选拔任用的价值取向,顺应干部制度改革的方向与进程,践行并检验以往的改革成果,必然会考量出已有制度的粗细、优劣、完备与欠缺、可行与难操作,等等。这样,就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改革的探索,不断调整、充实、完善干部制度,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机制、制度体系,完成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三、换届,考量我国国民民主素质

信息革命推动着世界民主政治潮流一浪高于一浪。但是,要让民主成为好东西,需要相应的条件,特别是现代民主政治中的代议民主。因为,在代议民主中,每增加一个层次,终极委托人就难对终极代理人实施切实有效的监督;多次多层的委托关系,往往容易使最终代理人的行为与最初委托人的意志之间失去任何关联。因而,换届,不仅考量我们的当政者、选人用人制度,同时也考量我们的广大民众。

公民必须提高自身的民主素养,培育理性政治的土壤,防止民主过程中“情绪化”的肆虐致使民主成为别人实现个人企图的工具。为了在这次换届中提高民众民主素质,让民主达到积极的预期目的,可以搞一些民意调查、立项,进行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调研,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基层的探索,提炼被实践检验正确的民主程序、机制。

四、换届中值得警惕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要坚持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目标,力求这次换届能够激发每一个干部的内在活力、整个干部队伍的活力,并通过他们激发带动起全国人民的活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逢其时。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一)准确把握标准条件,提高选人用人导向上的公信度,警惕利用虚化标准,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

1. 把握根本标准,细化具体标准。我们选人用人的根本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这个根本标准下不同级别、岗位的干部又有着不同的具体标准。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根据职级、岗位的不同制定出具体的选拔标准。这个具体标准对准的是具体的岗位,绝不能对着某一个人;要从符合这个具体标准的众人中选出胜任的优秀人选。

2. 端正用人导向。选人用人要树立坚定信念、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正确用人导向。选人用人要做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钻营者得利。如:注重选拔那些长期在基层、困难地区努力工作的干部;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人品端正、真抓实干、勇于进取的干部;善于迎难而上,在急难险重工作中能够指挥若定打开局面的干部。对这样优秀的干部选拔时要克服年龄上的“一刀切”,这个导向,在制定选拔的具体标准和考试、考核中要体现出来。

3.选人用人中须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缺乏实际工作历练的高层领导机关下来的“空降兵”和基层摔打出来的干部;有高学历但缺乏实际工作能力的年轻干部与学历不高、善于学习、勇于探索、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中年干部;“三门”干部与一线干部;本地干部与外地前来竞聘干部。在处理他们的关系时,要做到把握标准,按照上述用人导向,不媚上,不追风,在同等条件下任用有扎实基层工作经历的中年干部任正职,“空降兵”、高学历、“三门”干部,可以酌情放置到基层、艰苦或矛盾复杂的地方任副职锻炼,卓有成效者可重点培养。

4. 配班子注意结构科学,优势互补。换届后选拔的干部组成新班子要考虑年龄、知识结构、性格、经历等方面的因素,做到科学配置,优势互补,齐心协力地为民谋利。如果新班子从一开始就相互不服气、不协调、不配合,非但形不成合力,还内耗、劳神,换届的效果则不好,以后的工作也难以开展。

(二)立体调研、多角度考察、科学考试,警惕了解片面、考核脱离实际,选出不胜任者。

1.全面考察,注重品德。我们在干部的考察中曾一度过于关注发展经济的能力,忽视了人的品质。现在,品德已经引起重视,越来越多的地方在干部考评过程中采用多角度考察的方式:通过单位访谈、家访邻访、社区走访和团队角色能力测试,更全面地了解干部的德才和廉政情况。还要注意多角度考察换届时干部的心态和举动。

2.立体调研,了解能力。把握品德,也要了解干部的真实能力。能力和品德的了解可以同时进行多角度考察。要到干部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实地调研不同人员、察看工作成效;设计各种类型的无记名问卷,了解干部的统领力、决策力等。

3.考试侧重能力。考试现在已经成为干部上岗的重要一关,要避免考试选拔出的是高分低能者上岗、有很强能力的人上不了岗的事情出现。为此,要处理好几个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考试内容比重与考法要向能力倾斜;考能与考绩相结合;笔试、面试与考核相结合;资格认定要认真、严格、负责,不要出现认定了资格,考试上线后又说组织考核不合格,原则上两者不应有太大出入,只要考得好,就可以胜出,除非发生了影响参与者胜出的特殊事情。

(三)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杜绝少数人把持,暗箱操作。初始提名权和推荐选拔是干部选任的起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干部选任的方向。

虽然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探索有了长足的进展,已基本确立起注重民主、依靠科学制度选人用人的观念。 但是,到了换届选举时,又会沉滓泛起,仍然存在“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现象。尤其是涉及关键部门的主要岗位,往往出现“一言堂”或由主要领导在小圈圈内选,甚至搞暗箱操作,出现跑官要官等现象。这种缺少透明度和广泛性的换届选举必然导致选人不准、埋没人才。要把真正能干事、有经验、群众信得过的人选出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扩大党内民主、拓宽选人视野,大胆尝试“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

要拓宽视野,扩大民主,严把标准、端正导向,杜绝人治和暗箱操作,选出优秀人才,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确定参加民主推荐人员范围要包含各个方面、阶层;全面分析民主推荐结果;鼓励多种渠道推荐干部; 规范干部任用提名方式;严肃查处拉票等违纪行为。要制定上述这些环节的标准、细节、程序。制定前必须经过事前的广泛调研,制定后要公示,得到公认后方可实行。

(四)警惕无视换届纪律,加强对决定选人用人主要责任人和工作部门权力的监督、制约,加大惩处违纪、腐败的力度。干部选任中出现问题和没有理顺干部选拔权力与选拔责任的关系有关。只施展权力,不尽责任,必然带来选任干部的错误和腐败行为。因此,必须理顺两者的关系,明确干部选拔任用的责任并建立起相应的责任制度和监督、制约制度。2010年3月7日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条例》就解决了这个重要问题,对干部选拔任用过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各个环节的责任与责任追究都做了具体的界定和规定,很多规定直指党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部门的主要领导者。因此,学习、践行这四项监督条例、明确换届纪律绝不止是领导干部和组织人事部门的事情,广大群众和党员干部都应该学习、把握,更好地审视和监督换届中的干部选任工作,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对于选任干部中的腐败行为还要加大惩处的力度,为防后患,及时处理,以正党风,以平民愤,以树换届正气。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