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奈儿最便宜的包:王金战育才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7:39:38

[摘要]王金战育才方案——学习哪有那么难

 

第一部分 心态篇

面对激烈的竞争,你要搞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你不要管别人怎样,别人第一第二跟你没关系,别人倒数第一第二也跟你没关系。判断一个人的成功,重要的不是和别人比做得怎样,而是和自己的潜能比做得怎样。
1.1心态决定成败
  人的行为是在思想、心理的支配下进行的。在现实生活中,让人们难过、痛苦的往往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和看法。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而当我们加上了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便会产生种种无谓的烦恼与困扰,正如古人所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一个人如果有正确的观念,则能引导其过愉快的生活;反之,错误的思想和偏颇的看法,则易使人产生烦恼与困扰。正因为如此,世界上才产生了两种人:一种人用悲观的态度处理问题,凡事都往坏处想;另一种人用乐观的态度处理问题,凡事都往好处想。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选择乐观的态度还是悲观的态度。这种抉择可能给我们带来激励,也有可能阻滞我们前进。
  有人说,心态决定成败。我认为这句话一点也不为过。美国成功学学者拿破仑·希尔曾说:“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不要让你的心态使你成为一个失败者,成功是那些抱有积极心态的人才可能取得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都有肯定的需要。
  当一个学生想学习的时候,他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各种各样的难题铺天盖地地都来了,怎么办?这是对学生的第一个考验。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因为问题太多,胆怯了,于是仅有的一点激情又被浇灭了。其实只要从最容易干的那件事开始干起,你就迈出了走向辉煌的第一步。
        所谓的成功,就是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最后把百分之一的希望变成百分之百的结果。如果一个人做某件事之前,已经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希望,稍加努力就能变成百分之百的现实,这样的成功还会令人喜悦吗?

1.2学习就是为了培养好心态
为什么说在学习上,心态比方法更重要?我们先来看看学习的本质含义,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学习?
  我参加高考的经历让我意识到,高考不仅仅是考上了一个大学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那时短短半年的努力,为我的一生奠定了一个坚实、自信的基础。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也遇到了很多挫折和困难,但是每每想到那半年我竟然克服了那么多的困难,现在这些对我又算得了什么呢?
  所以,我认为,学习仅仅是一个手段,它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学习,练就一种顽强的心理品质——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坚持性,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的顽强性,学习时善于冷静而理智地控制自己情绪与行为的自治力。
  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这样的优良品质,一定能够成就一番大业。如果没有这种优秀品质,即使凭着一种机遇,上了大学,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照样一事无成。
        只要我们把学生当人待,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性格特点,只要我们的教育能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不仅不会降低教育质量,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一所学校、一个老师,不去钻研如何挖掘学生的潜能,只是在挤占学生时间上做到极致,是对自身责任的放弃,是对教育事业的亵读,是对学生的犯罪,是对国家未来的巨大损害!
  通过学习的过程磨炼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是学生学习真正的目的。
        我认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矛盾。一个学生的心理顽强,自信心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强,这样的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必然很强,抗干扰的能力必然很强,那么这样的学生在高考的时候,更容易超水平发挥。
        学习本身只是一个过程,其目的不是学知识,而是培养能力。什么叫知识?什么叫能力?当你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才叫能力。我们在学知识的过程中,会经常遇到一些挫折,当我们熬过了黎明前的黑暗,便能享受到光明,我们的素质得到了提高,这就是学习。
        练就自己一种顽强的心理品质,一种愈挫愈勇的挑战精神。

1.3吃苦太少才会说学习太苦
        全中国的青少年都在经受这样的折磨,而且这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必由之路,不经历这样的磨难,你就无法走向成功。既然全国的青少年都要经历这样的磨难,你又有什么理由唉声叹气?这就是心态的问题,当你觉得累、觉得苦的时候,想一想其他人,心里也就坦然了,进而觉得学习并没有那么苦恼。如果你把这种磨难当做人生发展中一种必然的历练的话,如果你把这种磨难当做人生追求幸福中的砥砺的话,如果你想一想“受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规律的话,你还会觉得那么苦吗?
  如果说“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一种现实的话,那么还有一种现实是“自古雄才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这说明一个人要想成材,必须经历一些磨难,磨难是成功的奠基石。关于磨难,其实古人早已看得很透彻,古人告诉我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还告诉我们“淘尽黄沙始得金,苦到尽头方知甜”,这些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从这些道理中,我们应该明白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苦到尽头方知甜”的过程。据我观察,一个班里真正幸福、快乐的学生,就是那些学习很好的学生,最痛苦的恰好是那些想学习但又学不好的学生。学习好的学生为什么快乐呢?因为他们吃尽了别人没法儿吃的苦,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所以他们得到了“苦到尽头方知甜”的感觉。而且这种快乐是金钱换不来的,是其他的快乐没法儿取代的,它是人生最高层次的一种享受和快乐。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讲:“如果你现在觉得学习很苦,那恰好说明你没有苦到一定程度,你真的吃到一定程度的苦,那么剩下的就全是快乐。”我高考时,原先是因为受到了同学的侮辱而误入“歧途”,但是后来进入到学习状态,我才发现学习原来是如此令人激动、如此充实、如此快乐的一件事。不学的时候,觉得学习很枯燥,一旦投入学习,反而没有百无聊赖的感觉,没有得失毁誉的计较,有的只是奋斗带来的乐趣与激情。而且只要你吃尽这一阶段的苦,你就会有快乐的一生。
1.4
1.5“学习障碍”阻碍学习的进步
        其实家长对孩子的辅导不是让家长做孩子的家教,而是要帮助孩子正确地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培养正确的学习心理。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例子,这些例子可以很平凡,但家长一定要从这些例子中提取出跟孩子学习有关的东西,及时刺激、激励孩子,使孩子产生满足感和自信。只要孩子稍有进步和提高,就及时表扬鼓励;得到鼓励的孩子,心情就大为转变,学习积极性会不断提高。
我要和他一起享受思考的快乐。默记教科书一点用都没有,活的教材遍地都是。
两个人一起探讨着各种各样的知识。南希从不给他答案,而是和他一起翻阅百科全书,和他一起思考,帮助儿子对学科感到好奇,有这样的好奇就会不断学下去。
1.6不和谐的家庭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
家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具有意义的地方。家能给孩子提供什么,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1.7学校也会伤害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所以我觉得,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其实就是四个字,心态+方法。很多孩子成材其实很容易,关键是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做。很多孩子其实应该走得更高更远,但我们的老师采取了一种不正当的办法,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才使得孩子自暴自弃。
1.8让一个差生变好真的很简单
差生是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才产生的,让一个差生变好,是让他反复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个学生就会慢慢地变好了。
  一个人的潜能是巨大的,但是如果一个人不能很好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他的潜能就没法儿得到充分挖掘,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往往错失良机。但是只要有一个合适的引导,他找到了人生的转机,就可以赢得一生。这就是选择心态的重要性。每一个学生都有成材的潜能。不是学生无能,而是教师没有找到开启这个能源宝库的钥匙。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英才。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家长,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1.9起伏不定的成绩“K线”
成长的过程跌宕起伏,有高峰就有低谷。一时一地的失利,有助于孩子发现问题,更快进步。先有小挫折,才不会栽大跟头。
1.10成绩起伏是正常现象
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丰富人生的过程。成也高兴,败也高兴,成有成的快乐,败有败的回味。
我笑着问她:“假如你这次正常发挥的话,你能考多少分呢?”

正常考130分,结果考了108分,你这22分是怎么丢的,它明明白白地写在你的试卷上。你把你的试卷好好分析分析,看看这22分到底是因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还是因为基本技能出了问题,然后你整个寒假就针对这22分的失分暴露的问题,彻底地投入学习,开学之后第一次考试,你肯定能考好。这一次的失败注定下一次的成功,难道这次失败不好吗?”
  考试中的失分就是一种无声的警告。善于抓住这些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才能在重大考试中发挥平稳,所向披靡。如果不注意这些反馈信息,这次考试虽然成功了,下一次考试必然大败而归。学习的起伏在所难免,正因为过程的跌宕起伏,让我们发现问题,让我们学会承受挫折,让我们学会清醒地分析自己的问题,然后擦干眼泪,重新站起来的时候,就是一个巨人。为什么非要让我们的孩子败不起呢?
1.11怕输的结果是常输
从辩证的角度来讲,赢不一定是好事,输不一定是坏事,无论输还是赢,都应该有合理的心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在学习上没有常胜将军,只有及时调控自己,争取多打胜仗。在学习过程中,从不忽略每一个看似细小却有可能产生重大后果的问题,并且锲而不舍地加以解决,才能取得关键性的胜利。如果因为怕输而背上思想包袱,那结果只有一个——必输无疑。
  这样做,看似选择了一种妥协,但是退是为了更好地进,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必有所得。就像老子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很多事情到底是福是祸,谁又能分得清呢?关键是,抓住问题善于辩析,要从消极因素里头找积极的苗头,从积极趋势中预防消极因素,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发展!
1.12补足学科的“短板”
  很多学生都会有厌学的现象,其实他们不是厌恶学习本身,而是厌恶老师、厌恶家长,从而导致了对这个学科的厌倦。甚至有些学生想抗议家长对他施加不公平的待遇,不惜以学习上的自暴自弃来报复家长;也有很多学生是因为对某个科老师不满意,进而对这一科产生抵触情绪。
1.13欣赏老师是提高成绩的前提
因为一件毫不起眼的小事,使得我对这个老师非常感激,因为我对老师的感激,才使得我对这个学科产生了一种浓厚的兴趣。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调整我们的心态,让我们去学会欣赏老师,学会欣赏这个学科之美,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走得更高更远。
1.14学生偏科,老师责无旁贷
  其实很多学生都犯这样的错误,说起来很可笑,他们就是这样做的,一看选择题很简单,那还用多想?很快地把它们做错了。结果就导致了会的题目不得分,难的题目又不会做。很多学生考不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1.15做合格的优等生
1.16学习不能“小富即安”
1.17好学生更要有好心态
  其实一件事情是好是坏,就在于你的态度。而正是你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同,决定了你的发展轨迹也不同。
  很多学生之所以学习不好,不是因为他不用功,不是因为他基础差,也不是因为他能力低,而是因为这些学生缺少一种超越别人的野心和霸气,使得他们老是感到技不如人,总是感到自己的头脑也比别人笨,自己的学习效率也比别人低。在这种对自己的怀疑与不自信中,他们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地挖掘,丧失了最宝贵的基础。
一个成功的学生,虽然无法具备上述的心态,但是据我总结,成功的学生一般具备这么三个特点:
  第一,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坚持性;
  第二,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的顽强性;
  第三,学习时善于理智冷静地控制自己情绪与行为的自制力。
  可以说一个学生,一旦具备了这三条优点,那么他将无往而不胜。
1.18高考冲刺,心态决定成败
1.19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把钥匙
1.20别让成绩波动摧毁你的信心
1.21抓住一句话的机会
1.22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1.23一个眼神胜过一顿批评
1.24关键时刻有一句话就够了
1.25从批评中找到前进的动力
1.26走出孤独的世界
孩子最需要家长把他当成朋友那样去理解,去关爱,去尊重。
  如今的独生子女,由于从小是一个人孤独地长大,缺乏与同龄人的交往,所以进入学校以后,就不太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和同学之间,也就容易因为性格的差别,造成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处理不好,不仅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还会影响学习,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阴影。所以,对于家长来说,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成绩,更要注意到成绩起伏背后的问题;如果是因为孩子没有处理好与人交往的问题带来的心理负担,我们家长一定要及时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1.27孩子的心为什么离家长越来越远
1.28做孩子最好的朋友
1.29培养发现快乐的心态
  她说:“对考清华、北大这件事,其实很多人只是想想说说,自己心里都不相信自己能考上,在某种意义上是说着玩的,是说着欺骗自己。其实呢,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只要你很想很想。在我看来,一个智力正常的高中生,都可以达到考上名牌大学的水平,所以,最终考上清华、北大,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也不是什么多么大的成就,只不过是,我真的很想很想。”她特别强调:?不是心理安慰的空想,而是当做一定要完成的目标,一定要实现的梦想,然后就完成了。”
1.30贫穷不是平庸的借口
有人经常发出这样一种感慨:“欲上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冰塞川”,完全是一种穷途末路的感觉,其实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能够学习毛泽东的精神,一种大气的、敢于正视困难的大无畏的精神,困难就不是那么难以克服了。他有这样的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还有:“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只有当你经历了坎坎坷坷,“会当凌绝顶”,最后才能“一览众山小”,才能领略到无限的风光。我经常讲的一句话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觉得,有些人遭遇失败,并不是因为贫穷本身,其实一个人如果意志坚定,贫穷恰好能够成为其成功的一种更强的催化剂。
1.31绝不承认自己不行
一个学生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不管物质条件多么恶劣,只要能保持精神上的顽强,树立坚定的目标,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往前冲,什么事情都能做到。
1.32人穷志不穷
1.33早恋,成长路上的“美丽陷阱”
早恋虽然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不过发生的不是时候。  精力分散,
1.34学习是宁静才能致远的事情
1.35别把安慰当爱情
很多中学生的恋爱,并不是因为他想谈,而是或者因为学习上,遇到什么郁闷的事,没有人及时帮助他;或者是因为家庭战火不断,缺少温暖,孩子满心的苦闷无处诉说,这时一位异性的同学及时给他以帮助,那就是“非他不嫁,非她不娶”了。所以在一个特别温馨、特别和谐的家庭,这种中学生早恋的事情,一般都很少。
1.36把美好的心情留过高考


第二部分 方法篇

如果有些学科学得很差,你就应该先看书,后做题;而如果有些学科学得比较好,你就不必先看书,而应该先做题,遇到问题再回过去看书,这样效率就提高了。
2.1克服高考前的“高原反应”
2.2影响高考的不良反应
高考对任何学生来说,都是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峰,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临近高考,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很多人认为,学生越临近高考,他的精力应该越集中,效率应该越高。其实不然,现实生活中的情况正相反。我带了这么多年高三的学生,据我观察,临近高考,学生一般会出现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学生由于高考压力太大,有点心理焦虑,坐立不安,根本无法安心学习。

  第二种类型,学生感觉到高考马上就要到来了,觉得自己好像已经功成名就了,就会出现一种浮躁的心态,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第三种类型,学生认为临近高考,一切已成为定局,没有学习的必要了。前面提到的考清华差2分的学生就属于此种类型。更有甚者,有些老师也有错误的观念,告诉学生说,还有一个月就高考了,你看你现在这样,基本就定型了,就以调整为主,查缺补漏就行,不需要系统学习了。家长也认为此时学生应该以养精蓄锐为主,结果弄得学生根本学不进去了。

  最可怕的是,有些学生出现“真空期”,有点类似于生理学上的“高原反应”。其实很多考生在紧张的高考即将到来的时候,都有那么一个阶段,要出现高原反应,感到过去学的东西,一夜之间都蒸发了,什么都记不起来了。这本来是一个比较正常的现象,对第一次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讲,感觉很紧张也是自然的。但是由于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再加上老师、家长不知道怎么引导他们克服“高原反应”,所以学生又急又怕,越学越不会,惶惶不可终日,严重打击自信心,无限延长这一“真空期”,使得本来很有希望的高考最后一败涂地。

  其实,考前的这一段,当大家都学不进去的时候,当别人都已经处在浮躁状态的时候,如果一个学生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的注意力专注于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而不考虑高考的结果,不考虑高考的那种情境,那么这一段时间下来,你会迅速拉大别人与你的差距。

我当班主任这么多年,我对自己比较满意的一点就是我能够在高考前的这段关键的时期,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平常我们班可能成绩不是很突出,但是高考结束之后,往往结果比平常要好一截。
2.3高考前的针对性复习才是关键
2.4会学习不如会考试

2.5做好物质准备是考好的前提
2.6做好心理准备才能有好成绩
高考前的心理准备也分三个方面。做好如下三方面的心理准备,才能在考试中超常发挥。

  第一,要有一颗平常心。平常心是指,你一定要明白,你平常学得好,你大考就能发挥得好。考试是你平常的能力、基础知识、学习素质的全面检验,平常学得不好,别指望大考时超水平发挥。如果你自信,平常学得还是不错的,就不要担心考试的时候会考不好。

  当你遇到难题,一定要这样想:同一个老师、同一套教材,用的同一套训练题目,考场上只要我不会做的题目,别人肯定也不会,但是我只要会的题目,别人一般也会,所以我们的较量不是在不会做的题目上,而是在我们都会做的题目上,看谁能够少丢分,甚至不丢分。很多人遇到一个题目,一看很陌生,就心慌了,你怎么就不想一想,你没见过,你的所有同学、所有坐在考场上的人他们也没见过。你这样一想的话,心里不就坦然了吗?

  第二,不要怕出错。当然高考要是出错的话,这是一个很令人头疼的事。但平常的大型考试,只要不是高考,这个考试再重要也不是决定命运的,所以不要怕出错。你就这样想,我就通过这样的一次大考磨炼一下我的心理素质,就让它出错能怎么着?在这么重要的地方出了错,那说明暴露的这个问题对我确实很严重,当然也很重要。我就把这样的一次考试当做一次心理的磨炼、素质的提升、非常好的复习,即使出错,凭这样的大考出现的错误,可能会对决定我命运的那次考试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督促我查缺补漏。在大型的考试中,你一旦不怕出错,你会发现你的正确率反而会更高。

  第三,千万不要作弊,连想都不要想。

 

 

[摘要]中国英才家庭造 作者:王金战,郭铭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 出版时间:200905

 

0* 真正的“奥数”是快乐的  

什么是思维品质?一个人的思路是死还是活,是宽还是窄,能不能独立思考。从这一点来讲,适当接触一点竞赛培训对孩子是非常有利的,但为什么现在奥数成了一个灾难了?就是因为大家都把竞赛看得过于功利,我一定要考多少分,要排多少名,得什么奖,好进重点高中。这就变味了。竞赛就是一场思维的体操,孩子从中体验挑战和刺激。以后的学习,他就会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

 

0* 从特长到“全优”  特长让孩子体验成功、感受自信,最后全方位也会跟着优秀起来。

 

0*“犯其至难,图其至远”。

 

0* 瞄准大成功,定好小任务。

 

0* 怎么让孩子自己去比?怎么比,能比出孩子的信心?怎么比,能比出孩子的干劲?这才是我们做家长应该研究的。

 

0* 他们乐在其中,自得其乐。他们不是为目标而学,而是为快乐而学,所以,他们是最优秀的。

 

0*“成长的过程跌宕起伏,有高峰就有低谷。一时一地的失利,有助于孩子发现问题,更快进步。先有小挫折,才不会栽大跟头。”

 

0* 一个学生在作业中,有一些知识点反复出问题,或者有几次小考总在某一方面丢分,这就是一种无声的警告。长胜将军并不是多么聪明,而是善于抓住这些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因此,在重大考试中,他们总是发挥平稳,所向披靡。

 

0* 长胜不败的秘诀是:及时调控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从不忽略每一个看似细小却有可能产生重大后果的问题,并且锲而不舍地加以解决。

 

0* 优秀不是时间的累积,而是不断反省后的创造力。

 

0* 最可怕的拒绝是冷漠。

 

0* 我有一句话送给每一个孩子:你可以长时间不学习,但是你学习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必须是高效的。

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培养和开发他们的智力,第一步就要训练他们的注意力,养成高效率的学习习惯。

大部分考进北大的学生凭借的是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方法。

 

0* 教育不是空谈,抓好时机,一件小事就可以培养他们坚持、合作、包容等各种交往习惯。

 

0* 学习是一项综合工程。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上来了,能够得到同学的尊重、老师的表扬,成天乐呵呵的,对什么事都充满激情、充满自信,他的学习就能够保持一种强劲向上的态势。

 

0* 有一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个人往往是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才能看到自己的价值,越多地帮助别人,人缘越来越好,烦恼也就越来越少。

 

0* 一个人的寂寞,一个人的孤独,更会有一个人的坚强。不要害怕把孩子放入一个孤独、严峻的境地,这时他的自尊心、荣辱感会突然觉醒,成为他瞬间成熟懂事的催化剂。

 

0* 科学研究显示,好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同样,坏习惯的戒除也需要21天。这孩子从痛下决心、到病去抽丝、再到反复,最后巩固,前前后后正好是三个多星期。21天,真的很神奇,而更神奇的,是父母的忍耐和坚持。

 

0* 威廉奥斯勒爵士,他在1871年春天所看到的那一句话:“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风景,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情。”

 

0* 学得太吃力,肯定是方法上有缺陷。

 

0* 学业常成于坚韧,毁于急躁。

 

0* 教授举起一杯水,问全班同学:“这杯水有多重?”  20500,答案各异。“其实水杯多重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你举杯的时间。如果你举了一分钟,即便杯子重500也不是问题;如果你要举一个小时,20的杯子也会让你手臂酸痛;如果举杯一天,恐怕就得叫救护车了。同一个杯子,举得时间越长,就会变得越重。”

倘若我们天天注视着肩上的压力,它就会像水杯一样,一点点加重。早晚有一天,我们将不堪其重。正确的做法:放下,休息,为了明天。

 

0* 迂回战术 家长想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最好别一开始就提学习。你越不谈学习,才越有利于谈学习。你可以夸夸其谈,只要脑子里有一根弦,不让孩子看出你的意图,慢慢地引导,慢慢地收缩。这就是迂回战术。

聊着聊着,孩子自己就往学习那边走了。你想,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他能不在乎吗?一旦把话题打开了,孩子倾诉,家长倾听;即使孩子说错了,家长也别反驳。到了关键时候,家长说话的分量就出来了。一句话就可以让孩子有一种顿悟的感觉。这时候,不是家长主动说给孩子听,是孩子自己需要听。话不在于多,而在于它的力度。

 

0* 知音式鼓励  鼓励要抓准时机,在孩子做对事情、做好事情的一刹那,及时送到位。错过了这个兴奋点,就无效了。

还有一件事,最让我费思量。每次小测验,我都要给表现突出的学生写一条针对性很强的批语:既要含蓄,又不能太平淡,还得追求一语道破,让学生眼前一亮,或者心中豁然开朗,或者产生一种震撼力。

 

0*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适当的时候逼一逼,连自己都会感觉惊诧!

 

0* 同一句话重复了五六次,就失去价值了;即使它是对的,重要的,负责任的。家长一定要注意讲话效率,当说不当说的话,你就不说;可多可少的话,你就少说。少说的话,才有分量;有点酷的家长,才令人信服。

 

0* 棍子、气泵加甜枣   根据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不断暴露的缺点、问题,及时去引导、弥补、修正,他们才会越来越优秀。

我的做法是:先给孩子一个甜枣,然后打一棍子,最后充充气。喂甜枣,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势、成绩,并非一无是处。毛泽东说过:“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打棍子,是让孩子冷静反省,发现不足,激起斗志。充气泵,则鼓舞孩子树立信心,再闯雄关。如果一上来就大棍子满天飞,往往一下子就把孩子打趴下了。

 

0* 保卫进取心   作为成年人,我们要做的不是怎么让这些孩子完美无缺、世故圆滑,而是如何保卫一颗年少的进取心。

 

0* 在半年的班长任期里,肖盾体验了风风雨雨、酸甜苦辣,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化解危机的能力、排解痛苦的能力,越来越强。

 

0* 人生也是一样,没有绝对的完美,做不到100%的提纯,试着容纳一些杂质,把你的期望值降低到一个适当的坐标。你会发现,极为理想、纯情烂漫的生活,原本就不存在;而另一种极为真实、五味杂陈的生活,未必就不美好。

 

0* 侯晓迪说:“当椭圆的长轴和短轴越来越趋向相等,也就是接近圆吧,这时,两焦点距离为0,除以长轴,这个离心率不是等于0吗?”

你能以变化的观点研究圆和椭圆的关系。你完全可以就这件事写一篇论文,

 

0* 考数学满分是150分,数学考70来分的学生,他可能连一些数学的基本概念都没有弄清楚。从130分提到140分,这中间虽然只提高10分,可要付出的代价太高了。但是,从70分提高到100分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一张高考卷子,考题的难易程度比例是35230%的是基础题,50%的是中档题,20%的是难题。那么,30%50%=80%80%×150=120分,所以,高考里有120分是中档偏下的题目。只要你大量地做好模拟练习题,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点,120分是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得到的。反过来,如果一个学生高考得不到120分,不是智力不高,也不是做题量不够,很可能就是你把会做的题做错了。我经常和学生们说,你看有些人傻不傻?他迅速地把会做的题做错,然后腾出大量的时间,去啃那些他不会做的题。所以,你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该拿分的题确保拿分,决不放弃;该回避的题迅速砍掉,决不浪费时间和力气!”

我说:“就按我们的目标,以高考数学得100分来布局。能够拿到100分是个什么概念呢?第一,8个选择题你可以错1个,你能做到这一点吗?”

学生摇头:“做不到。”

我说:“好,先从这里开始练。你先横向把38套全国各地的高考模拟试卷中的选择题,从头到尾做一遍,突击训练。咱别讲速度,你可以做10道选择题花2个小时,但是,你必须保证命中率。做一个,对一个;做不对就重来,翻书,请教老师同学,都行。只要最后每一题你都能做到来龙去脉烂熟于心。我担保三天之内,你这个选择题就过关了。填空题你也这么练。”

学生说:“然后呢?”

我说:“后面六个大题,第一个题是三角函数,一般是12分,能不能保证得满分?”

他说:“这个题我会做,只是有时候得不了满分。”

我说:“那就多训练,得满分。还是练习38套模拟试卷,只做三角函数。还是那条原则:不追求速度,也不追求数量。你争取做一个题目,就拿一个满分。做上十个题,你的高考三角函数就过关了。”

再往下,我问他:“概率题有问题吗?”

他说:“概率题好像问题也不是太大,但时不时地也出一点小错误。”

我说:“那就跟三角函数一样,训练得满分。”

他胸有成竹地点点头。

我这样说,就是要让学生感到:第一,他需要做的事不多;第二,他需要做的事也不难。

这些事他应该做也能做,但过去为什么没有做好呢?因为他不知道该抓哪里,更不知道怎么抓!脑子里一片混沌,没有一个清晰的路线图。我跟学生就这么一道题一道题地排查,一分一分地算。

我又问他:“最后几道题,相对难一点。你看哪些部分,你还能做一点出来?”

他想了想:“我觉得立体几何的那个题,我还行。”

我说:“好了,咱们就主攻立体几何。这一阶段,你把立体几何的内容从头到尾梳理一遍。从38套模拟题中挑出10道,一个一个地练熟,做透。”

我又问:“最后那道大题可能不行了吧?”

他回答:“解析几何那道题,第一问还行,第二问肯定不行。”

我说:“那我们就做第一问。其他的题,从现在开始,我们不要它了。看都不看,你能做得到吗?”

他说:“能。”

经过对每一个得分点的细细分析,我给学生规划出高考数学100分的方案。

我说:“你觉得这样做难吗?”

他说:“不难。”

虽然各科学习方法不同,但是考试的策略、方针是一样的。知道一个学科的行为准则了,其他学科依此类推。

我常说,考前讲2个小时,我能让你的成绩提高20分,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每当我给一个学生辅导完了,把那些细节“秘密”抖搂出来,他们离开这里的时候,全都稳操胜券。因为,学生们得到的不仅仅是技能,还有信心。信心一足,效率一高,他们就不仅仅是提高20分了,最后的成绩往往能超出我们的预算。

所以,考前就是要在短时间内,目标更明确,重点更突出,定位突破。面对一张试卷:肯定能过关的,过!肯定不行的,放弃!千万不要似是而非,摇摆不定。在熟悉的地方重复来重复去,在超难的地方冥思苦想,不仅浪费时间,甚至会造成一种心理的悲伤。而那些平常也会、但老得不了满分的地方,往往是一个突破点,潜藏着很大的提分因素。这才是我们考前复习的重点。容易题不丢分,中档题多得分,难题能得分。这就行了,2小时20分,就这么提上去了。

学生确立了有的放矢的规划,心态上自然觉得“我能行”。觉得“我能行”和觉得“我不行”的时候,去做同一件事,效果肯定相差十万八千里。学生觉得“我能行”的时候,底气足,敢于付出,带着一种激情,拥有一种自信。这种高涨的自信心再和强烈的学习针对性对接,就形成了一种最好的学习攻击力。但是,如果学生感觉“我不行”,他就会担惊受怕、哆哆嗦嗦,付出的过程往往是畏首畏尾、不敢全情投入,因为他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方法,唯恐哪一步掉到陷阱里头。心态决定成败

同样的事物,在不同人眼里,呈现截然相反的景象,差异就在于心态。丘吉尔曾在自传中这样写道:苦难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时,它就是你的财富;可当苦难战胜了你时,它就是你的屈辱。

归结到一点,高考之前,孩子已做了充分准备,处理好每一个细节便成了关键。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必须围绕着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和底气来进行。凡是有利于此的,坚决执行;凡是有悖于此的,坚决禁止。

 

0* 考场四大注意

第一,进考场之前,必须先去一趟卫生间。也就是说,孩子的进场路线是:从考场外面进入卫生间,从卫生间再走进考场。如果考试的时候申请出来如厕,那是相当麻烦的,所以要先解决后顾之忧。

第二,见了同学老师不要打招呼,也不要交谈,出于一种礼节,你可以微微地点点头,然后赶紧离开。

考生需要适度的独处,和外界保持一定距离。

第三,考场提前五分钟发卷,填完个人考试信息之后,要先思考,制定答题的战略战术。

试卷发下来了,学生写上考号、姓名,接着就开始阅卷审题。大部分学生从第一个选择题开始看,提前进入答题状态。更优秀一些的学生往往先看最后的大题。看看语文和英语的作文题是什么,或者把数学后面六个大题快速地过一遍。如果一看,这些大题好像难度都不大,似曾相识,说明这场考试好应对,心态就好起来了。甚至这些大题里,还有某一个题特别简单,特别熟悉,他完全可以先做完这道题。学生一开局就拿下了一道大题,情绪一高兴,再回头做选择题,就会速度更快,底气更足了。所以,每一种战略战术都有它的适应性,而这五分钟,正是你布局的时候。

第四,收完试卷,立即离开考场,不要跟任何同学聊考场感觉,更不要听别人的议论。

每年中考、高考,做错了题的人把做对了题的人弄得很心烦,这样的事件屡见不鲜。

 

0* 离开家门前,我们要做什么?最主要的就是检查考试用品。

  其实,头一天家长就要提醒孩子,按照学校的要求,该买的买,该填的填,自己准备好考试用具,同时做好文具用品清单。这个东西有没有?用什么参考书?从哪儿取?这些都要他心里有数,不能乱七八糟地带进考点。所以,考试用具不需要家长给孩子准备,但这个用品清单,家长也得有一份。

  临出门,家长应该替孩子检查,但这个检查是无声的。不要问:“你的准考证带了没有?”“你铅笔准备好了吗?”这样一问,往往就把孩子给问乱了。因为孩子可能早已准备就绪,而家长又不一定知道每一样都放到哪儿了。如果家长按照自己的思路,要求孩子临出门,把所有的东西一件一件找出来,既影响情绪,还容易出错。拿出你的那份用品清单,默默替孩子清查一遍,注意别打乱原来的摆放顺序。都有都在,这就行了。

  出了门,在路上,我们又该怎么做?

  我记得我送女儿高考时,她曾经在车上看语文复习资料。我就跟她说:“倩倩,现在把书放下,静静地想一想。想什么呢?你可以先想想作文。要是记叙文的话,我怎么布局;要是议论文的话,我怎么行文。让自己先进入考试的氛围。”

 

0* 每句话都要备课

考试结束,孩子们鱼贯而出,家长们争先恐后:有送花的,有送水、送饮料的,还有急急忙忙打伞遮阳的。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些都是陪考家长应该做的,但还不是主要任务。

每次大型考试,我都是女儿的指定专用陪护。因为她知道,我是一把保护伞,在她最需要的时候,我说一句话,就能让她精神抖擞。

考试前后,怎么跟孩子讲话,我是认真备了课的。怎么备课?孩子考完了这一科出来,要是一脸阳光,我怎么说话?要是一脸忧伤,我说什么话?我站在考场外等候期间,不仅进行了详细地备课,还要反复地练习:这一句话怎么说?那一句话怎么讲?真正面对孩子的时候,还要看孩子的表情,随时调整,有的放矢,正所谓“看人下菜碟”。

那天,女儿考完了语文,面带笑容,情绪很高涨。

她说:“老爸,我终于把作文写完了,而且还能留下一段时间来检查!”

原来,女儿写作文追求完美,喜欢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用笔用心太多,很容易写不完。在中国高考的评分体制下,再有个性特色的作文,一旦没完成,就只能在及格线上挣扎了。所以,女儿第一次非常轻松地完成了语文考试,很高兴,主动跟我汇报。

这时候,我不能马上打断女儿,因为她好不容易取得了一次成功,咱们得让人家表现一下愉悦的心情。但是又不能让她滔滔不绝。她要越说越兴奋,中午就没法睡觉了。我耐心地倾听,让她充分释放了一刻钟,才开口说话。

我说:“忘记上一场考试的最好办法,就是全力投入到下一场的考试中。你看,我已经提前把下一场考试的教材准备好,放在车上了。我们要不要看看数学?”

经我这么一说,回去的路上,女儿就投入到数学的复习当中了。这个时候,她可能看不进去,但是至少兴奋点开始转移。

中午回家吃饭,我跟她妈妈打好了招呼。我说:“孩子一回家,你千万不要问考试的事。你就当她是外出旅游回来了,什么也别提。”果真,孩子轻松愉快地睡了一个好觉。

第二场数学也考得挺好。考完出来,女儿神清气爽,坐在车上,笑眯眯地看了我一眼:“有一点遗憾,老爸。可能得不了满分。”说得我心里也乐滋滋的。

孩子刚刚考完,不要主动跟他讲话,问东问西。等孩子自己说,你才能准确地把握他的考场发挥和真实情绪。

往往一些家长怎么做的呢?孩子进考场之前,说:“好好考呀,不用着急。”这一说,孩子反倒紧张了。

孩子考完出来了,家长又问:“考得怎么样?”孩子还没有完全从考试的沉思中出来,面对你的第一句问话,人家说还是不说呢?

有的孩子不想回答,家长就来劲了:“你看,这孩子怎么这样呢?”甚至在考场外,就跟孩子争执起来了。这样的家长是不是太幼稚了?

第二天考“文综”,女儿从考场出来,有点闷闷不乐。我没有马上劝她,而是让她先平静平静。

过了一会,我说:“什么叫正常发挥?高考这四科,有两科发挥得比较好,有两科比较差,加起来,就是你的正常发挥。前两场,你已经发挥得很好了。按照正常情况,即使后两场,你都发挥得不好,也能代表你的正常水平。现在,你只有这一科感觉不理想。下午还有一科,如果下一科再发挥得好一点,那么你今年一定是超水平发挥!”

孩子期待地看着我,眼睛又亮了起来。

我又说:“为什么高考期间就必须逼着自己每一科都是最好的?别说你了,谁也做不到!”

果然,下午的英语女儿也考得挺好的。考完最后一科,愿意哭就哭,愿意笑就笑吧,反正考试已经结束了,再也不会影响到什么。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考出来,一脸悲悲切切,赶紧说:“没事,没事。不用着急,下午好好考就行了。”也许你已经说了几百个“没事”了,孩子都木了,没有任何反应。孩子最害怕什么,最担心什么,家长应该有一个大致的判断,这样说出的话才更有针对性,才能解脱孩子最深的痛。

高考成绩单下来,女儿的“文综”确实考得不好,但是另外三科都比平时上了一个台阶。所以,女儿的总成绩达到了645分,毫无悬念地进入北大,属于超水平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