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首饰设计师前景:中国不能只做和平的商业主义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3:01:53


新华网 ( 2011-12-20 10:43:02 )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邱炯/插画
【编者按】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持续上升,以及军事现代化进程加快,一些与中国存在领土主权争端的周边国家危机感增加,越来越倾向采取挑衅的姿态,加之美国趁势介入,在军事、经济以及外交上全面倾向亚太,事实上形成了挤压中国之势。
有舆论因此建议,中国应该根据新形势积极调整自己的周边外交战略,在外交理念和思维上有所突破。在中国国际关系学界,中国周边战略问题的研究日渐升温。12月3日,中国社科院亚太所新近成立的中国周边战略室,特邀请多位国际问题专家汇聚一堂,激辩中国需要怎样的周边战略。《国际先驱导报》摘取了其中四位与会专家的观点予以刊登。
【作者】《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梁嘉文 发自北京
吴心伯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
“过去三十年来,中国的战略运筹能力以及战略文化都在下降。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和平的商业主义者。”
1949年到1979年,中国跟周边国家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安全层面;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跟周边国家的关系相对较为平静,也较为顺利;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周边政策转入安抚为主,向周边传递“中国不是威胁”的信息;进入21世纪,中国强调“富邻”“安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富邻”取得了一定成效,“安邻”却做得不成功。
过去,中国多注重向周边提供经济领域的公共产品,在地区安全的公共产品方面,中国提供得很少。实际上,这些年来,东亚地区的安全公共产品都是由美国人在提供。加之,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存在领土主权的争端,因此就会造成一个怪现象:周边国家在经济上依赖中国,但在安全上却极不信任中国。
美国重返亚太正是找准了中国与周边关系的这一软肋,以地区安全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角色趁势而入,周边国家则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或多或少地倾向美国寻求安全保障。于是,中国的周边外交面临一个新情况:中国在周边问题上需要跟美国达成一个战略谅解。
是先着手建立周边安全秩序,然后再跟美国达成战略谅解,还是反过来?或者是同时进行?如何将经济实力转换成地区政治影响力和安全掌控能力?过去三十年来,中国的战略运筹能力以及战略文化都在下降,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和平的商业主义者。
张宇燕 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
“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中国都将面临一个试图将我们体系化的外部环境。”
谈到周边战略,首先都要考虑目标。无论是朋友还是对手,都会有自己的目标,目标决定了战略的基础,我们要干什么,对手要干什么,它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目标与对手的目标两者之间的博弈,都是我们制订自己目标的关键因素。可以说,没有对手就没有战略。
如果说美国是我们解决周边问题的对手,那么美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它的实力究竟如何,它的社会结构有何特点,还有它的发展方向,以及其对中国的定位,等等,这些都是周边战略研究的基础。从近来美国的一系列动作可以得出一条线索:美国的目标是试图将中国纳入它主导的国际规则体系中来。
今天的世界跟二战前的世界不同了,以贸易来说,以前是强调自由贸易,之后是强调公平贸易,而现在更多的是强调规则贸易。在政治安全领域亦有类似的趋势。以南海问题为例,美国以及东南亚周边国家希望中国按照国际法和国际规则行事。可以预见,今后围绕南海问题的各方博弈重点之一是国际规则的制订,中国的周边战略就要立足于此。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中国都将面临一个试图将我们体系化的外部环境。
孙学峰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我们总想让邻居接受我们,让它们喜欢我们。我们认为调整自己的外交方式会起到作用,但后来又发现,要让邻居喜欢很多情况是因为我们的内政,中国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言行。”
中国的周边问题,麻烦主要来自东亚与东南亚方向。以前我们拿经济合作换稳定的思路还大体成立,但现在正经历一个转折点,就是中国在经济实力上去之后,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现代化,这引发了周边国家的不安全感,而美国则担心在西太平洋地区会发生权力转移,也就是说,美国担心中国将建立一个排美的地区秩序。
对于中国而言,最困难的是,一方面我们要延续自己实力上升的过程,另一方面则要控制住由实力上升带来的压力进程。这不仅包括领土主权争议的压力,还有地区主导权转移的压力。面对这两个压力进程,中国至少要稳住。但问题是,我们想稳住,想搁置,但现实却是稳定不住,搁置不住。
我们总想让邻居接受我们,让它们喜欢我们。我们因此认为调整自己的外交方式会起作用,但后来又发现,要让邻居喜欢我们并不完全是由外交决定的,周边国家以及老百姓对我们的态度,很多情况是因为我们的内政,以及中国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言行。怎么办?我们想过从历史中找借鉴经验,但历史中也有陷阱。比如,历史上中国曾经的位置与现在的位置几乎是倒过来的,也就是说,在历史上一些时期,中国在实力上有主导权,在道义上占据制高点,但现在的情况基本相反:实力上不占主导,道义上也处于劣势。
李晨阳 云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所长
“现在周边国家的老百姓越来越不喜欢中国,越来越不喜欢中国人。民间关系的恶化将带来更大的挑战。”
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一个系统完整的周边战略。当前,中国在周边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南海主权争端、湄公河中国船员遇害,等等。过去,我们总是说以经济关系促进政治关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这条思路是对的,也事实上促进了我们跟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平稳发展,但是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变化,而我们的周边战略却没有做出积极的调整。
现在多数目光都被吸引在主权领土争端问题上,但我有一个判断:那就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影响中国跟周边国家关系的,会更多的是非传统安全问题。比如,湄公河关于建造大坝的争论;中国在老挝与缅甸的非法移民的问题;毒品和枪支走私的问题;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引发的环保问题,以及与当地人争夺经济利益,与当地人之间文化冲突的问题,等等。
在有些问题上,我们也应该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比如,我们的内部机制是否理顺了,我们跟周边发生的不少事件往往涉及国内的多个机构部门,中央与地方,部委与部委,各方如何统筹协调,形成一个有效联动的周边反应机制?还举个例子,云南边境的毒品问题,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批评老挝和缅甸,现在金三角冰毒等新兴毒品每年的产量超过300吨,这些毒品的制作多数需要中国的麻黄素做原料,而中国2010年缴获的相关化学配剂达800多吨。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自己没有做好,就不能责怪别人。
中国与周边国家民间关系的恶化,这给中国与周边关系带来的挑战会更严重。据我的了解,现在周边国家的老百姓越来越不喜欢中国,越来越不喜欢中国人,这种现象很突出。这需要中国多研究它们的心态。记得上世纪50年代,缅甸一位领导人曾经说过:“中国是大象,我们是绵羊,都是吃草的,我们不用担心中国会侵略我们,但中国太大,如果它摔倒,可能会压死我们。”可以看出,小国与大国在一起的心态还是不平衡的。
网友微博参议
本报“议事”版每周推出一个热点话题,诚邀广大读者参与讨论,各抒己见,欢迎您登录本报新浪官方微博http://weibo.com/gjxqdb,留下您对该话题的看法。您的精彩观点有可能被选用并刊登。
@laoooji:不要战争,但要强势。
@南潮涌浪:他们(周边邻国)不过是寻求安全感而已,就像家里有只猫,老鼠们要团结一样。那就给他们安全感,扩充上合组织,或者搞一个亚盟,距离小了,透明了,有牵制了,自然安全感就有了。
@克里斯多弗v:这些邻国都知道,在西方发达国家都陷入危机的情况下,要想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经济,就必须和中国合作。但是,从意识形态、安全等方面考虑,他们又不会完全融入中国,这时候就要找个大国来予以制衡,然后左右逢源。
@赶集的小人儿:我们不必刻意“讨好”周边,手腕该硬时就不能手软。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是好欺负,只是不争!
@无忌道言:国家必须用实际行动来显示保卫领海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和平外交得到实现。这是辩证的。
@肖胜军微博:中国要经得起考验,该出手就出手,不管什么时候不能输了自身的底气。
@何小T_何铭涛_經世濟國:无论中国如何富邻、睦邻、安邻,都总被外界渲染为威胁,就是因为大国小国欺负完中国后,不但没事而且还能得到中国的原谅。因此中国应当调整对外方针,重回合纵连横!
@李萨姆:排除美国干扰才是现实可行的解决之道。至于其他周边,应灵活应对。
@Antimorlder:首先要在内政上寻求创新。强大的国力与国际影响力是外交的前提,同时仅仅靠金钱外交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文化外交。
@超大型仙人掌毛绒玩具:中国的外交策略基本导致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盟友,等同于在有些情况下基本是被孤立的。因为我们的立场通常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或者就是没有立场,这会给别人一种不可信赖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