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氧水多少钱一吨:传统佛教中的方法论:“中道”和“无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0:00:32
《传统佛教的方法论:“中道”和“无记”》
  〈阿含经〉之《箭喻经》记载:佛陀对十四个形而上的问题,如世界是否永恒、是否有限、理想人格(如来) 死后是否尚存、灵魂与肉体的关系如何等等都拒绝回答,这就是“无记中道”,表明了佛陀在处理具体理论问题时的态度与方法,即对待有完全相反答案的一些问题均不作明确的肯定或否定。在他看来,这些问题的两种相反答案都不能表明事物的实际情况,都有片面性。若肯定一种或为了肯定一种而否定另一种,将是走极端,对人格和智慧的提升都没有帮助。基于这种考虑,佛陀就对这些问题“不为记说”(不予回答)

一,〈中道〉

凡事情不要极端,说明事物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苦乐中道

    据史料记载,在佛陀以前或当时,印度思想界有许多派别,大致可以分为纵欲与苦行两个倾向。这两种态度的主要代表是顺世论和耆那教。

    顺世论学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人在现实世界中过幸福生活的合理性,认为人的唯一目的就是通过感官的快乐进行享受。他们认为来生前世不存在,因果报应和轮回解脱的理论都不能成立,那么人在世界上拼命追求享乐,也不是不道德的。

     另一极端以耆那教为代表,即偏于苦行。苦行在印度的历史上非常悠久,早在吠陀时期就存在。耆那教徒以种种对肉身的折磨与摧残来减轻罪孽,以求早日获得解脱。

     佛陀认为这两种方法均不可取。提出了“苦乐中道”。《中阿含经》卷五十六有一段对原始佛教“苦乐中道”较典型的论述:“五比丘当知,有二边行,诸为道者所不当学:一曰著乐贱业,凡人所行;二曰自烦自苦,非贤圣求法,无义相应。五比丘,舍此二边,有取中道,正见乃至正定,是谓为八。”“八正道”即八种合乎正理的成佛途径,具体内容为: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原始佛教的“苦乐中道”对“苦”与“乐”的极端都作了否定,但佛陀不是绝对否定二者,实际上是主张对二者要适度的肯定。

2)有无中道

     有,无涉及的主要是有关世界有没有一个主宰体的问题。对待这个问题,其他的一些宗教不是偏执于“有”,就是偏执于“无”。婆罗门教就执“有”的观点,认为世界是由“梵”所创造的,“梵”是这世界的根本因。而顺世论则认为世界不是什么“神”所创造的,执“无”的观点。佛教以中道的观点对待这个问题,认为两种观点都是极端。

   佛教认为,这个世界是具有“有无二向性”的,既有“有”的成分,又有“无”的成分,具体的问题要具体分析才能确定它到底是有的还是无的。

   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有的,而有些东西是无的。只要采取“中道”的方法,我们才能不陷入自身逻辑性的陷阱,否则偏左偏右都是深渊。

 

二,〈无记〉

    佛怎样对待难以回答的问题,无记是指一种态度,具体是对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不作简单的饿肯定和否定回答,而是先搁置起来的态度。

1)无记的意义

    佛教产生的时候,印度哲学的教派林立,对待同一个问题,往碗有不同或完全相反的观点。在释尊看来,这些问题都应当对之以无记的态度,即完全相反的两种答案都不能表明事物的实际情况,都具有片面性,对待这样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搁置起来不要做无意义的争论。

    不过他认为无记的范围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

2)无记与中道的关系

共同点:都说明了对待和分析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一概而论走极端。

区别点:中道所分析的问题是佛教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是要给出具体而明确的答案的问题。

        无记所适用的问题是一些佛教用来否定别派观点但自己又无法现在回答的问题。

3)十无记和十四无记

十无记

又称“十难”或“十问“。分别是:世间常住,世间无常,世间有限,世间无限,我身是一,我身是异,如来死后有,如来死后无,如来死后亦有亦无,如来死后非有非无。

 

十四无记
(一)世间常-------------------------有人说宇宙本身是有常的(能恒久存在)
(二)世间无常-----------------------有人说宇宙本身是无常的(不能恒久存在)
(三)世间亦常亦无常-----------------有人说宇宙本身是有常的也是无常的
(四)世间非常非无常-----------------有人说宇宙本身既不是有常的也不是无常的
(五)世间有边-----------------------有人说宇宙本身是有边的(有终端,有限的)
(六)世间无边-----------------------有人说宇宙本身是无边的(没有终端,无限的)
(七)世间亦有边亦无边---------------有人说宇宙本身是有边的也是无边的
(八)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有人说宇宙本身是有边的也是无边的 -
(九)如来死后有---------------------有人说如来死后还有(保留了某种主体)
(十)如来死后无---------------------有人说如来死后归无
(十一)如来死后亦有亦非有-----------有人说如来死后既是还有也是归无
(十二)如来死后亦非有亦非无---------有人说如来死后既不是还有也不是归无
(十三)命身一-----------------------有人说命(生命的主体)就是身体
(十四)命身异-----------------------有人说命不是身体

佛陀对此等皆不作答,归纳原因,凡有三种:   
(一)不应讨论此等虚妄无实之事。   
(二)诸法从缘起-----------既非「有常」,亦非「断灭」。  
(三)此十四无记乃斗诤法、无益之戏论,对修行无有用处。

(资料编辑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