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d3100使用技巧:佛学故事:锄草斩蛇(多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08:56:04

锄草斩蛇

(2011-12-19 19:46:43) 转载 



     有一个学僧到智常禅师的道场来参学。
  智常禅师正在锄草,草中刚好跑出一条蛇,禅师举起锄头便砍。学僧很不以为然的说道:‘很久就仰慕这里慈悲的道风,到了这里,却只看见一个粗鲁的俗人。’
  智常禅师道:‘像你这么说话,是你粗,还是我粗?’
  学僧仍不高兴的问道:‘什么是粗?’
  智常禅师放下锄头。
  学僧又问:‘什么是细?’
  禅师举起锄头,作斩蛇的姿势。
  学僧不明白智常禅师的意思,道:‘你说的粗细,叫人无法了解!’
  智常禅师就反问道:‘且不要依照这样说粗细,请问你在什么地方看见我斩蛇?’
  学僧毫不客气的道:‘当下!’
  智常禅师用训诫的口气道:‘你“当下”不见到自己,却来见到斩蛇做什么?’
  学僧终于有省。

 

  禅宗史上有南泉斩猫的故事,有谓杀生究是佛门根本大戒,南泉不应杀生;有谓这是南泉古佛的大机大用,不能以狭义的见解,诬谤大德。南泉斩猫或许以手作势,为斩断大家的物欲和执着。现在智常斩蛇,这可能也是作势欲斩,学僧见风即雨,故脱口批评太粗气了,意谓些慈悲没有。
  但智常禅师既有德望可以号召学者,岂容你说粗说细,所以教诫学僧不要停滞在见闻觉知上,禅要割断常情常识,为什么一定要在外境上分别执着,而不能照顾当下的自我呢?

人的声气

(2011-12-18 19:35:37)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有一学僧请示盘圭禅师道:‘我有一个天生的毛病-气短心急,曾受师父指责,我也知错要改,但因心急已成为习气,始终没有办法纠正,请问禅师,您有什么办法帮我改正习气呢?’

盘圭禅师非常认真的答道:‘你心急的习气,如果能拿出来,我帮你改正。’

学僧道:‘现在不会心急,有时会忽然跑出来。’

盘圭微微一笑道:‘那么,你的心急,时有时无,不是习性,更不是天性;是你触境而生的,本来没有,因境而生。若说父母生给你的,你是太不孝了;父母生给你的,只有佛心,其他没有。’

盘圭禅师一生接待学人,不说佛法,不说禅法,只是要求你自己应具有的佛心和高贵的道德。

后来,盘圭禅师圆寂后,一位住在寺院旁的盲人对参禅的学僧说道:‘我虽是瞎子,看不到对方的面孔,但却能从对方说话的音声判断他的性格。通常,我不但可以在一个人对幸福者或成功者的祝福语中,听出他的嫉妒声气,也可从他对不幸者或失败者所发出的安慰语中,探出他的得意和满足声气,仿佛他可从那些慰祝之言中得到许多的利益似的。但是,在我所有的体会中,盘圭禅师对人说话的声气始终是真诚无伪。每当他向人宣示快慰之情时,我只听到快慰的声气;而当他向人一吐愁肠时,我只听到愁苦的声气。那种声气,完全从他的佛心中流露出来的,那佛心,就是他父母生的。’

学僧听后,一面否认盲者的话,一面赞美盘圭禅师道:‘我们老师的佛心,不是父母生的,那是他本有的。’

 

把一切好的都归之于父母生的,这会失去自己的本性,把一切坏的都归之于父母生的,这也会被说为不孝。好和坏,是习性,不是本性,既非与生俱来,也非父母所生。假设有人问:‘佛陀是谁生的?’答以‘佛陀是摩耶夫人生的’,此话错也,悉达多太子是摩耶夫人生的,而佛陀则是从般若生也,所谓‘般若为三世诸佛之母’,即此义也。

凡圣两忘

(2011-12-19 19:48:22)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南塔光涌禅师初参仰山禅师时,仰山问他:‘你来做什么?’
  光涌答:‘来拜见禅师。’
  仰山又问:‘见到了禅师吗?’
  光涌答:‘见到了!’
  仰山再问:‘禅师的样子像不像驴马?’
  光涌说:‘我看禅师也不像佛!’
  仰山不放松再追问:‘既不像佛,那么像什么?’

  光涌则不甘示弱地回答:‘若有所像,与驴马有何分别?’
  仰山大为惊叹,说道:‘凡圣两忘,情尽体露,二十年之中,再也无人优胜于你,你好好保重。’
  事后仰山禅师一见到人就赞叹说:

  ‘光涌为肉身佛也。’

 

  这则公案究竟有何含意呢,譬如有人问人像什么?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假如有所像,就有所不像。如果回答说人像鬼,鬼中也有人;如果说鬼像人,人中也有鬼。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虚空像什么?虚空无相无所不相,正因为虚空无相,才能包容万有;虚空无相,所以像一切的样子。仰山禅师和光涌禅师议论不像驴,不像佛,那么究竟像什么?像自己。唯有见到自己的自性,才能与虚空一个鼻孔出气,像什么?像虚空无相之相。能够凡圣两忘,体用一如,那就是见到无相的真理了。

乞丐与禅

(2011-12-19 19:45:21)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挑水云水僧,是一位有名的禅师,曾在好几个丛林禅院住过,可以说饱参饱学,并在各地教过禅人。

他所主持的这一个禅院,因此吸引了太多的僧信学徒,但这些学生往往不能忍苦耐劳,半途而废,使他不得不对他们表示,他将辞去教席,并劝他们解散,各奔前程。此后,谁也没有发现挑水禅师的行踪。

三年后,他的一位门人发现他在京都的一座桥下,与一些乞丐生活在一起,这位门人立即恳求挑水禅师给他开示。
  挑水禅师不客气的告诉他:‘你没有资格接受我的指导。’

门徒问道:‘要怎样我才能有资格呢?’

挑水禅师道:‘如果你能像我一样在桥下过上三、五天的时间,我也许可以教你。’

于是,这名门人弟子扮成乞丐模样,与挑水禅师共度了一天乞丐的生活。第二天,乞丐群中死了一人,挑水禅师于午夜时分伙同这位学生将尸体搬至山边埋了,事完之后,仍然回到桥下他们的寄身之处。

挑水倒身便睡,一直睡到天亮,但他这位学生却始终未能入眠。天明之后,挑水禅师对门入说道:‘今天不必出去乞食了,我们那位死了的同伙还剩一些食物在那儿。’然而这位门人看到那肮脏的碗盘,却是一口也吞咽不下去。

挑水禅师不客气的说道:‘我曾说你无法跟我学习,这里的天堂,你无法享受,你还是回到你的人间吧!请不要把我的住处告诉别人,因为天堂净土的人,不望有别人的打扰!’

门人哭着跪下来,诉说道:‘老师!你珍重吧!弟子确实没有资格跟你学习,因为你的天堂,弟子无法领会!’

 

一个真正禅者的眼中,天堂净土在那里?卑贱工作里有天堂净土,爱人利物里有天堂净土,化他转境里有天堂净土,原来天堂净土是在禅者的心中,不在心外。

岂曾混淆

(2011-12-19 17:41:05)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有一位云水僧在参访时,路过一位老太太所管理的庵前休息,他问老妇人道:‘师姑!这座庵堂除你之外,还有其他的眷属吗?’
  老婆婆:‘有!’
  云水僧:‘怎么没有看到呢?’
  老婆婆:‘喏!山河大地若草若木都是我的眷属呀!’

云水僧:‘无情不是有情,那些山河草木何曾是师姑的样子?’

老婆婆:‘那你看我是甚么样子?’
云水僧:‘俗人!’

老婆婆:‘你也不是出家人!’

云水僧:‘师姑!你可不能混淆佛法。’

老婆婆:‘我并没有混淆佛法呀!’

云水僧:‘俗人主持庵堂,草木皆成道友,你这样不是在混淆佛法是什么?’

老婆婆:‘法师!你不可那么说,要知道你是男人,我是女人,何曾混淆?’

 

宇宙万有本是一体的,心、佛、众生是无差别的,吾人却硬是要将此一体的、无差别的,分割开来并以分别心看待之,故世间上是非善恶,情与无情,甚至男女异类,世出世间诸法,就对待不已了,若以一真法界而言,如老婆婆者何曾混淆?

大颠与韩愈

(2011-12-19 18:44:14)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唐宪宗非常崇信佛法,迎接佛舍利入宫殿供养。有一天,殿中夜放光明,早朝时群臣都向皇帝祝贺,只有韩愈不贺,并陈“谏迎佛骨表”,斥佛为夷狄,触怒了对佛教虔诚信仰的皇帝,于是被贬到潮州当刺史。

当时潮州地处南荒,文化未开,大颠禅师道行超迈,深为大众所推崇。韩愈耳闻此地有一高僧,有一天,抱着问难的心情去拜访大颠禅师,此时,正当禅师入定禅坐,不好上前问话,因此,苦等了很久,侍者看出韩愈的不耐烦,于是上前用引磬在禅师的耳边敲了三下,轻声对禅师道:‘先以定动,后以智拔。’

侍者的意思是说你禅师的禅定已打动了韩愈傲慢的心,现在你应该用智慧来拔除他的执着了,韩愈在旁边听了侍者的话后,立刻行礼告退,他说:

‘幸于侍者口边得个消息!’

这一次韩愈不请开示了。时隔不久,韩愈仍觉得心中疑团不解,再度拜访大颠禅师问道:‘请问和尚春秋多少?’

禅师手拈着念珠回答说:‘会么?’

韩愈不解其意说:‘不会!’

‘昼夜一百八。’

韩愈仍然不明白其中含意,第二天再来请教,当他走到门口时,看到一位小沙弥,就向前问道:‘和尚春秋有多少?’小沙弥闭语不答,却扣齿三下,韩愈如坠五里雾中,又进入谒见大颠禅师,请示开示,禅师也同样扣齿三下,韩愈方才若有所悟地说:‘原来佛法无两般,都是一样的。’

 

这则公案是什么意思?韩愈问春秋有多少?是立足于常识经验,对时间想做一番的计算,事实上,时间轮转不停,无始无终那里可以谈多少呢?在无限的时间、空间中,生命不断的轮回,扣齿三下,表示在无尽的生命中,我们不应只逞口舌之能,除了语言、文字外,我们应该实际去体证佛法,认识自己无限的生命,见到自己本来的面目,寻找三千大千世界中的永恒存在。

除却心头火

(2011-12-19 18:45:48)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有一个久战沙场的将军,已厌倦战争,专诚到大慧宗臬禅师处要求出家,他向宗臬道:‘禅师!我现在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我出家,让我做你的弟子吧!’

宗臬:‘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会习气,你还不能出家,慢慢再说吧!’

将军:‘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得下,妻子、儿女、家庭都不是问题,请您即刻为我剃度吧!’

宗臬:‘慢慢再说吧!’

将军无法,有一天,起了一个大早,就到寺里礼佛,大慧宗臬禅师一见到他便说:

‘将军为什么那么早就来拜佛呢?’
  将军学习用禅语诗偈说道:

‘为除心头火,起早礼师尊。’
  禅师开玩笑的也用偈语回道:

‘起得那么早,不怕妻偷人?’
  将军一听,非常生气,骂道:

‘你这老怪物,讲话太伤人!’
  大慧宗臬禅师哈哈一笑道:

‘轻轻一拨扇,性火又燃烧,如此暴躁气,怎算放得下?’

 

放下!放下!不是口说放下就能放下,‘说时似悟,对境生迷’习气也不是说改就能改的,‘江山易改,习性难除’奉劝希望学道入僧者,莫因一时之冲动,遗笑他人也。

千古楷模

(2011-12-19 18:47:13)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唐朝百丈怀海禅师,承继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以后,立下一套极有系统的丛林规矩-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即是此意。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曾经也遇到许多的困难,因为佛教一向以戒为规范的生活,而百丈禅师改进制度,以农禅为生活了,甚至有人批评他为外道。因他所住持的丛林在百丈山的绝顶,故又号百丈禅师,他每日除了领众修行外,必亲执劳役,勤苦工作,对生活中的自食其力,极其认真,对于平常的琐碎事务,尤不肯假手他人。

渐渐的,百丈禅师年纪老了,但他每日仍随众上山担柴、下田种地,因为农禅生活,就是自耕自食的生活。弟子们毕竟不忍心让年迈的师父做这种粗重的工作,因此,大众恳请他不要随众出坡(劳动服务),但百丈禅师仍以坚决的口吻说道:

‘我无德劳人,人生在世,若不亲自劳动,岂不成废人?’

弟子们阻止不了禅师服务的决心,只好将禅师所用的扁担、锄头等工具藏起来,不让他做工。

百丈禅师无奈,只好用不吃饭的绝食行为抗议,弟子们焦急的问道为何不饮不食?

百丈禅师道:‘既然没有工作,那能吃饭?’

弟子们没办法,只好将工具又还给他,让他随众生活。百丈禅师的这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也就成为丛林千古的楷模!

 

有人以为参禅,不但要摒绝尘缘,甚至工作也不必去做,认为只要打坐就可以了。其实不做工作,离开生活,那里还有禅呢?百丈禅师为了拯救禅者的时病,不但服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生活,甚至还喊出‘搬柴运水无非是禅’的口号。

不管念佛也好,参禅也好,修行不是懒惰的借口,希望现代的禅者听一听百丈禅师的声音!

本空非有

(2011-12-19 18:49:24)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有一天,佛印禅师登坛说法,苏东坡闻说赶来参加,座中已经坐满人众,没有空位了。禅师看到苏东坡时说:‘人都坐满了,此间已无学士坐处。’

苏东坡一向好禅,马上机锋相对回答禅师说:‘既然此间无坐处,我就以禅师四大五蕴之身为座。’

禅师看到苏东坡与他论禅,于是说:‘学士!我有一个问题问你,如果你回答得出来,那么我老和尚的身体就当你的座位,如果你回答不出来,那么你身上的玉带就要留下本寺,做为纪念。’苏东坡一向自命不凡,以为准胜无疑,便答应了。佛印禅师就说:‘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请问学士要坐那里呢?’

苏东坡为之语塞。

因为我们的色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假合,没有一样实在,不能安坐于此,苏东坡的玉带因此输给佛印禅师,至今仍留存于金山寺。

公鸡与虫儿

(2011-12-19 19:00:31)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有个儿童,才七岁,但常常找无德禅师,和他东南西北乱说一通,但无德禅师却认为这个童子机智不凡,出言吐语,常有一些禅味。有一天,无德禅师对他道:‘老僧每天很忙,没有时间经常跟你在这里辩论胡扯。现在和你再辩一次,假如你输,你就要买饼供养我;假如我输,我就买饼和你结缘。’

童子听后说道:‘那就请师父先拿出钱来!’

无德禅师道:‘最要紧是辩败才要钱,辩胜并不成问题。首先假定我老僧是一只公鸡。’

童子道:‘我是小虫儿。’
  无德禅师抓住机会说:‘是的,你是小虫儿,你应该买饼给我这只大公鸡吃了!’

童子不认输,争论道:‘不可以,师父!你要买饼给我才行,你是大公鸡,我是小虫儿,我见到你我可以飞走,因为师徒之间不可以争论的!那你不是输了吗?’

无德禅师抓住童子的手,引来许多民众,无德禅师说:‘这个问题跟战争和政治相同,假如一般衙门不能判断,就必须请村民来裁决,这里有三百村民,其中不能说谁都没有拥护者。大家呀!请你们为老僧和童子判断一下吧,我们宾主之间谁有理?’

大众不能判断,于是无德禅师认真而庄严的说道:‘必须是睁眼睛的禅师才能判断。’

过了三天,全寺的人才注意到,无德禅师悄悄的买饼送给那七岁的童子。

公鸡与虫儿,这一对老少禅者,他们之间,一定有许多幽默的趣事。

 

禅的里面,没有大小、长短、是非、好坏,当然禅的里面也没有输赢,无德禅师开始就想赢那位七岁童子,但七岁童子自愿做一个弱者小虫儿,大公鸡伸嘴一啄,虫儿就是最可口的食物,但小虫儿可以飞走,象征着师徒不可以争论,禅是不争论的世界,但禅也是一个规律有序的世界。

多捡一些

(2011-12-19 19:02:43)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鼎州禅师与沙弥在庭院里经行,突然刮起一阵风,从树上落下了好多树叶,禅师就弯着腰,将树叶一片片的捡起来,放在口袋里,在旁的沙弥就说道:‘禅师!不要捡了,反正明天一天早,我们都会打扫的。’

鼎州禅师不以为然的道:‘话不能这样讲,打扫,难道就一定会干净吗?我多捡一片,就会使地上多一分干净啊!’

沙弥又再说道:‘禅师,落叶那么多,您前面捡,它后面又落下来,您怎么捡得完呢?’

鼎州禅师边捡边说道:‘落叶不光是在地面上,落叶在我们心地上,我捡我心地上的落叶,终有捡完的时候。’

沙弥听后,终于懂得禅者的生活是什么?

当佛陀住世的时候,有一位弟子叫‘周利槃陀伽’,非常愚笨,教他一首偈颂,会念前句忘后句,念后句忘前句,不得已,佛陀问他会什么,他说会扫地,佛陀就叫他扫地的时候念‘拂尘扫垢’,他念久后,心想,外面的尘垢脏时,要用扫把去扫,心内污秽时要怎样清扫呢?

这样,周利槃陀伽就聪明开智慧了。

 

鼎州禅师的捡落叶,不如说是捡心里的妄想烦恼,大地山河有多少落叶不去管它,心里的落叶捡一片少一片,禅者,只要当下安心,就立刻拥有了大千世界的一切。儒家主张凡事求诸己,禅者要求随其心净则国土净,故人人应随时随地除去自己心上的落叶。

本来面目

(2011-12-19 19:06:13)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香严智闲禅师是百丈禅师的弟子,饱学经论,后来参学师兄灵祐禅师,一天灵祐对他说:‘听说你一向博学多闻,现在我问你──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

智闲禅师一时语塞,回到住处,翻遍了书本,也找不到答案,再回来对禅师说:‘和尚慈悲,请您开示我,什么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

沩山灵祐禅师斩钉截铁的说:‘我不能告诉你,因为我告诉你答案的话,那仍然是我的东西,和你不相干,我告诉了你,你将来会后悔,甚至会埋怨我的。’

智闲禅师一看师兄不指示他,伤必地把所有经典烧毁,从此就到南阳自崖山去看守慧忠国师的坟墓,昼夜六时如哑吧吞含火珠地思考这个疑团,有一天在田园除草,忽然锄头碰到石头,咯答一声,顿然身心脱落,而大彻大悟,于是沐浴焚香,对着沩山遥拜着说:‘和尚您实在大慈悲了,假如当初您告诉了我,我就没有今日的喜悦了!’

 

禅的悟不是别人给我们的,是要我们去心领神会的。

自伞自度

(2011-12-19 19:12:11)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有一个信者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程如何?’
  禅师道:‘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信者立刻走出檐下,站在雨中,说道:‘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
  禅师:‘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
  说完便走了!

 

自己有伞,就可以不被雨淋,自己有真如佛性,应该不被魔迷。雨天不带伞想别人助我,平时不找到真如自性,想别人度我。自家宝藏不用,专想别人的,岂能称心满意?自伞自度,自性自度,凡事求诸己,禅师不肯借伞,这就是禅师的大慈悲了 

一与十

(2011-12-19 19:41:02)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龙潭崇信禅师湖南人氏,未出家前非常穷困,在天皇道悟禅师寺旁,摆一个卖饼的摊子,连一个住所也没有。道悟禅师怜他穷苦,就将寺中一间小屋给他居住。崇信为了感恩,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道悟禅师收下以后,每次总叫侍者拿一个还给崇信,有一天,崇信终于向道悟禅师抗议道:‘饼是我送给你的,你怎可每天还我一个,这是什么意思?’
  天皇道悟禅师温和的解释道:‘你能每天送我十个,为什么我不能每天还你一个?’
  崇信不服气的抗辩道:‘我既能送你十个,何在乎你还我一个?’
  道悟禅师哈哈笑道:‘一个你还嫌少吗?十个我都没有嫌多,一个你还嫌少?’
  崇信听后,似有所悟,便决心请求道悟禅师为其剃度,准他出家。
  道悟禅师说道:‘一生十,十生百,乃至能生千万,诸法皆从一而生。’
  崇信自信的应道:‘一生万法,万法皆一!’
  道悟禅师为其剃度,后在龙潭结庵居住,世称龙潭崇信禅师。

 

  这一段公案,完全表现的是自他一体,能所不二的禅心。天皇道悟禅师的房子,要让给龙潭崇信禅师去住,这表示我的就是你的;龙潭崇信禅师的烧饼,天皇道悟禅师收下以后,又再还一个给龙潭崇信禅师,这表示你的就是我的。当然,那时天皇道悟禅师的苦心,不是一个卖饼的俗人所知,但经常如此,终于触动崇信的灵机,从参究这个疑团,到直接的抗辩论争,龙潭崇信终于觉悟到多少不二,你我不二,心物不二,有无不二,原来宇宙万有,千差万别,皆一禅心也。

月亮偷不去

(2011-12-19 19:44:00)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良宽禅师除弘法外,平常就是居住在山脚下一间简陋的茅棚,生活过得非常简单。有一天晚上,他从外面讲经回来,刚好撞上一个小偷正在光顾他的茅芦,小偷看到禅师回来了,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

良宽和悦的对双手空空的小偷说:‘找不到可偷的东西吗?想你这一趟是白跑了,这样吧!我身上的这件衣服,你就拿去吧!’

小偷抓着衣服就跑,良宽禅师赤着身子,在月光下看到小偷的背影,无限感慨的说:‘可惜我不能把这美丽的月亮送给他!’

 

‘美丽的月亮’,象征着我们的自性,每一个人,自性中都有无限的宝藏,假如能识得自家宝藏,何用偷窃他物?禅师的惋惜,不能将美丽的月亮送人,正是告诉天下众生,人人都有佛性至宝,何必沦为窃盗 

我也可以为你忙

(2011-12-19 17:39:12)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佛光禅师有一次见到克契禅僧,问道:‘你自从来此学禅,好像岁月匆匆,已有十二个秋冬,你怎么从不向我问道呢?’
  克契禅僧答道:‘老禅师每日很忙,学僧实在不敢打扰。’
  时光迅速,一过又是三年。一天,佛光禅师在路上又遇到克契禅僧,再问道:‘你参禅修道上,有什么问题吗?怎么不来问我呢?’
  克契禅僧回答道:‘老禅师很忙,学僧不敢随便和您讲话!’
  又过了一年,克契学僧经过佛光禅师禅房外面,禅师再对克契禅僧道:‘你过来,今天有空,请到我的禅室谈谈禅道。’
  克契禅僧赶快合掌作礼道:‘老禅师很忙,我怎敢随便浪费您老的时间呢?’
  佛光禅师知道克契禅僧过份谦虚,不敢直下承担,再怎样参禅,也是不能开悟。
  佛光禅师知道不采取主动不可,所以又一次遇到克契禅僧的时候,问道:‘学道坐禅,要不断参究,你为何老是不来问我呢?’
  克契禅僧仍然说道:‘老禅师,您很忙,学僧不便打扰!’
  佛光禅师当下大声喝道:‘忙!忙!为谁在忙呢?我也可以为你忙呀!’
佛光禅师一句“我也可以为你忙”的话,打入克契禅僧的心中,禅僧克契立刻言下有所悟入。

 

有的人太顾念自己,不顾念别人,一点小事,再三的烦人;有的人太顾念别人,不肯为己,最后失去好多机会。禅的本来面目,就是直下承担!当吃饭的时候吃饭,当修道的时候修道,当问的时候要问得重要,当答的时候要答的肯定。不可在似是而非的里面转来转去!

我可以帮忙,你为什么不要我帮忙呢?我为什么不可为你忙呢?人我,不是要分得那么清楚!

我不是众生

(2011-12-19 17:37:08)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惟宽禅师有一次被一位学僧问道:‘狗有没有佛性?’
  ‘有。’惟宽禅师答。
  ‘你有没有佛性?’‘我没有。’
  ‘为什么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你没有?’‘因为我不是你所说的众生。’
  ‘你不是众生,是佛吗?’‘也不是。’
  ‘那你究竟是什么?’‘我不是一个“什么”!’
  学僧最后问道:‘那是我们能够看到或想到的吗?’
  ‘那是不可思议的不可思议。’

 

  我是什么?我就是我,如果人人都能肯定自我,那就是真我,所谓真我非众生,非不众生,那是个什么呢?

无道心

(2011-12-19 17:33:18)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文道是个云水僧,因久仰慧薰禅师的道风,故爬山涉水不远千里的来到禅师居住的洞窟前,说道:

‘末学文道,素仰禅师的高风,专程来亲近、随侍,请和尚慈悲开示!’

因时已晚,慧薰禅师就说:‘日暮了,就此一宿吧!’

第二天,文道醒来时,慧薰禅师早已起身,并已将粥煮好了,用餐时,洞中并没有多余的碗可给文道用餐,慧薰禅师就随手在洞外拿了一个骷髅头,盛粥给文道。文道踌躇得不知是否要接时,慧薰禅师说:‘你无道心,非真正为法而来,你以净秽和僧爱的妄情处事接物,如何能得道呢?’

 

善恶、是非、得失、净秽,这是从分别心所认识的世界,真正的道,不思善、不思恶、不在净、不在秽,文道的憎爱之念,拒受之情,当然要被诃为无道心了。

人的声气

(2011-12-18 19:35:37)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有一学僧请示盘圭禅师道:‘我有一个天生的毛病-气短心急,曾受师父指责,我也知错要改,但因心急已成为习气,始终没有办法纠正,请问禅师,您有什么办法帮我改正习气呢?’

盘圭禅师非常认真的答道:‘你心急的习气,如果能拿出来,我帮你改正。’

学僧道:‘现在不会心急,有时会忽然跑出来。’

盘圭微微一笑道:‘那么,你的心急,时有时无,不是习性,更不是天性;是你触境而生的,本来没有,因境而生。若说父母生给你的,你是太不孝了;父母生给你的,只有佛心,其他没有。’

盘圭禅师一生接待学人,不说佛法,不说禅法,只是要求你自己应具有的佛心和高贵的道德。

后来,盘圭禅师圆寂后,一位住在寺院旁的盲人对参禅的学僧说道:‘我虽是瞎子,看不到对方的面孔,但却能从对方说话的音声判断他的性格。通常,我不但可以在一个人对幸福者或成功者的祝福语中,听出他的嫉妒声气,也可从他对不幸者或失败者所发出的安慰语中,探出他的得意和满足声气,仿佛他可从那些慰祝之言中得到许多的利益似的。但是,在我所有的体会中,盘圭禅师对人说话的声气始终是真诚无伪。每当他向人宣示快慰之情时,我只听到快慰的声气;而当他向人一吐愁肠时,我只听到愁苦的声气。那种声气,完全从他的佛心中流露出来的,那佛心,就是他父母生的。’

学僧听后,一面否认盲者的话,一面赞美盘圭禅师道:‘我们老师的佛心,不是父母生的,那是他本有的。’

 

把一切好的都归之于父母生的,这会失去自己的本性,把一切坏的都归之于父母生的,这也会被说为不孝。好和坏,是习性,不是本性,既非与生俱来,也非父母所生。假设有人问:‘佛陀是谁生的?’答以‘佛陀是摩耶夫人生的’,此话错也,悉达多太子是摩耶夫人生的,而佛陀则是从般若生也,所谓‘般若为三世诸佛之母’,即此义也。

大千为床

(2011-12-18 19:37:13)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有一次,苏东坡要来见佛印禅师,并且事先写信给禅师,叫禅师如赵州禅师迎接赵王一样不必出来迎接。

苏东坡自以为了解禅的妙趣,佛印禅师应该以最上乘的礼来接他──不接而接。可是却看到佛印禅师跑出寺门迎接,终于抓住取笑禅师的机会,说道:‘你的道行没有赵州禅师洒脱,我叫你不要来接我,你却不免俗套跑了大老远的路来迎接我。’

苏东坡以为禅师这回必居下风无疑,而禅师却回答一首偈子说:

“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山门迎赵王;

 怎似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

 

意思是说:赵州不起床接见赵王,那是因为赵州不谦虚,而不是境界高,而我佛印出门来迎接你,你以为我真的起床了吗?大千世界都是我的禅床,虽然你看到我起床出来迎接你,事实上,我仍然躺在大千禅床上睡觉呢?你苏东坡所知道的只是肉眼所见的有形的床,而我佛印的床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大广床啊!

你从那里来

(2011-12-18 19:38:54)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惠能当初见五祖的时候,五祖弘忍大师第一句就问他:‘你从那里来?’

‘我从岭南来。’惠能回答。

‘岭南是獦獠的地方,獦獠没有佛性啊!’

惠能就回答说:‘人有南北,佛性也有南北吗?’

就因为这一段重要的对话,惠能受到五祖弘忍特别的器重,并且传授衣钵。

以后,六祖惠能大师也常以同样的问话,摄受了许多门徒弟子。以下举四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一、神会大师亲近六祖,六祖问他:‘你从那里来?’

  神会回答说:‘我不从那里来。’

  这回答非常受六祖的赏识。

二、南岳怀让禅师于二十三岁时参访六祖,六祖一样的问他:‘你从那里来?’

 ‘我从安和尚那里来。’六祖又问:

 ‘什么东西把你带来?’
   怀让禅师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此在曹溪一住就是十
多年,直到三十多岁才开悟。

三、青原行思禅师,初到曹溪之时,六祖也这样问他:

 ‘你做过什么事才来这里?’

行思禅师回答他说:‘圣谛亦不为。’

意思是说成佛做祖我都不要,还要做什么?这句话也大受六祖的器重。

四、做过唐代国师的南阳慧忠禅师,初来参学时,六祖问他说:‘你从那里来?’

慧忠回答说:‘我从近处来。’

 

由于过去五祖问他:‘你从那里来?’因而开启六祖入道的因缘,所以六祖以后接引参禅的人也都以‘你从那里来?’来启发对方、考验对方,要对方对自己生命最根本的来处提起疑情,深入去探究真象。提起疑情是禅宗接机时常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之一,从一个接连一个的问答之中,禅者终于返照自性,认识到自己本来面目。

炷香增福

(2011-12-18 19:40:56)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唐朝的裴休宰相,是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他的儿子裴文德,年纪轻轻的就中了状元,皇帝封他为翰林,但是裴休不希望儿子这么早就飞黄腾达,少年仕进。因此就把他送到寺院里修行参学,并且要他先从行单(苦工)上的水头和火头做起。这位少年得意的翰林学士,天天在寺院里挑水砍柴,弄得身心疲累,而又烦恼重重,心里就不停的嘀咕,不时的怨恨父亲把他送到这种深山古寺里来做牛做马,但因父命难违,强自隐忍,像这样心不甘情不愿的做了一段时间之后,终于忍耐不住,满怀怨恨的发牢骚道:

‘翰林担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

寺里的住持无德禅师刚巧听到,微微一笑,也念了两句诗回答道:

‘老僧一炷香,能消万劫粮。’

裴文德吓了一跳,从此收束身心,苦劳作役。

 

伟大人物,不是坐在高位上给人崇拜,禅者是从卑贱作业,苦役劳动中身体力行,磨励意志。儒者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佛教更是重视苦行头陀,劳役历练。虽然如斯,这也只是充实福德因缘,乃属世间有为法,若禅者炷香,心能横遍十方,性能竖穷三际,心性能与无为法相应,当然‘老僧一炷香,能消万劫粮’了。

不能代替

(2011-12-18 19:50:23)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道谦禅师与好友宗圆结伴参访行脚,途中宗圆因不堪跋山涉水的疲困,因此几次三番的闹着要回去。
  道谦就安慰着说:‘我们已发心出来参学,而且也走了这么远的路,现在半途放弃回去,实在可惜。这样吧,从现在起,一路上如果可以替你做的事,我一定为你代劳,但只有五件事我帮不上忙。’
  宗圆问道:‘那五件事呢?’
  道谦非常自然的说道:‘穿衣、吃饭、屙屎、撒尿、走路。’
  道谦的话,宗圆终于言下大悟,从此再也不敢说辛苦了。

 

谚语说:‘黄金随着潮水流来,你也应该早起把它捞起来!’世间上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就,万丈高楼从地起,万里路程一步始,生死烦恼,别人丝毫不能代替分毫,一切都要靠自己啊!

一坐四十年

(2011-12-18 19:51:50)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佛窟惟则禅师,宋朝长安人,少年出家后,在浙江天台山翠屏岩的佛窟庵修行。

他用落叶盖屋顶,结成草庵,以清水滋润咽喉,每天只在中午采摘山中野果以充饥腹。

一天,一个樵夫路过庵边,见到一个修道老僧,好奇的向前问道:‘你在此住多久了?’

佛窟禅师回答道:‘大概已易四十寒暑。’
  樵者好奇的再问道:‘你一个人在此修行吗?’

佛窟禅师点头道:‘丛林深山,一个人在此都已嫌多,还要多人何为?’

樵夫再问道:‘你没有朋友吗?’

佛窟禅师以拍掌作声,好多虎豹由庵后而出,樵夫大惊,佛窟禅师速说莫怕,示意虎豹仍退庵后,禅师道:‘朋友很多,大地山河,树木花草,虫蛇野兽,都是法侣。’

樵夫非常感动,自愿皈依作为弟子。佛窟对樵者扼要的指示佛法的心要道:‘汝今虽是凡夫,但非凡夫;虽非凡夫,但不坏凡夫法。’

樵者于言下契入,从此慕道者纷纷而来,翠屏岩上白云飘空,草木迎人,虎往鹿行,鸟飞虫鸣,成为佛窟学的禅派。

 

一坐四十年,用普通的常识看,四十年是漫长的岁月,但证悟无限时间,进入永恒生命的圣者,已融入大化之中的惟则禅师,这只不过一瞬之间而已。在禅者的心中,一瞬间和四十年,并没有什么差距。

禅者的悟道中,他所悟的是没有时空的差距,没有人我的分别,没有动静的不同,没有生佛的观念(众生与佛)。

‘虽是凡夫,但非凡夫之流’,因为人人有佛性,真理之中绝生佛之假名,那有是凡夫非凡夫的分别?‘虽非凡夫,但不坏凡夫法’,禅者悟道,不破坏另有建立,不坏万法,而已超越万法了。

一首诗

(2011-12-19 08:40:56)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双溪布衲禅师和契嵩禅师友善,而且彼此已到了真正以禅接心的阶段,一日契嵩禅师戏以诗追悼还活得好好的布衲禅师曰:

‘继祖当吾代,生缘行可规;

 终身常在道,识病懒寻医。

 貌古笔难写,情高世莫知,

 慈云布何处,孤月自相宜。’

布衲禅师读罢契嵩禅师的追悼诗后,非常欢喜的举笔答曰:

‘道契平生更有谁,闲卿于我最心知;

 当初未欲成相别,恐误同参一首诗。’

布衲禅师写罢,即投笔坐亡。

 

布衲禅师本来没有入灭的意图,但为了顾念道友诗篇的信誉,所以就入灭了。禅师们的友谊,生死以之,实在非常难得。

古人有一死以酬知己,但那都是为了报恩,或其他事故,而布衲禅师只是为了道友的游戏笔墨,就以死来维护道友的意见。契嵩禅师诗中的意思,就是直下承当布衲禅师的传法,也可以说是一句玩笑话,也可以说这一首诗,或真有见地,布衲禅师为了认可,就毫不犹豫的入灭,不了解的人还以为布衲禅师是被契嵩禅师逼死的,其实禅师对生死的看法,早就勘破,只要传承得人撒手就走,可说洒脱自在,还有什么比这更美的呢?

一首诗

(2011-12-19 08:40:56)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双溪布衲禅师和契嵩禅师友善,而且彼此已到了真正以禅接心的阶段,一日契嵩禅师戏以诗追悼还活得好好的布衲禅师曰:

‘继祖当吾代,生缘行可规;

 终身常在道,识病懒寻医。

 貌古笔难写,情高世莫知,

 慈云布何处,孤月自相宜。’

布衲禅师读罢契嵩禅师的追悼诗后,非常欢喜的举笔答曰:

‘道契平生更有谁,闲卿于我最心知;

 当初未欲成相别,恐误同参一首诗。’

布衲禅师写罢,即投笔坐亡。

 

布衲禅师本来没有入灭的意图,但为了顾念道友诗篇的信誉,所以就入灭了。禅师们的友谊,生死以之,实在非常难得。

古人有一死以酬知己,但那都是为了报恩,或其他事故,而布衲禅师只是为了道友的游戏笔墨,就以死来维护道友的意见。契嵩禅师诗中的意思,就是直下承当布衲禅师的传法,也可以说是一句玩笑话,也可以说这一首诗,或真有见地,布衲禅师为了认可,就毫不犹豫的入灭,不了解的人还以为布衲禅师是被契嵩禅师逼死的,其实禅师对生死的看法,早就勘破,只要传承得人撒手就走,可说洒脱自在,还有什么比这更美的呢?

自了汉

(2011-12-19 08:43:11)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黄檗禅师自幼便出家为僧,有一次他游天台山时,碰到一个举止奇怪的同参,两人谈笑,一如故人。当他们走到一条小溪前面时,正好溪水暴涨,那个同参叫黄檗一起渡河,黄檗便说道:‘老兄,溪水这么深,能渡过去吗?’

那个同参便提高裤脚过河,好像在平地上行走一样自然,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来呀!来呀!’

黄檗便叫道:‘嘿!你这小乘自了汉,如果我早知你如此(早知你是有神通的小乘人)便把你的脚跟砍断。’

那同参被他骂声所感动,叹道:‘你真是位大乘的法器,实在说,我不如你啊!’

说着,便消失了。

 

佛教分大乘小乘,小乘重自度,大乘重度他,小乘圣者,纵然得道,也不及初发心的大乘行者。‘拔一毛而利天下吾不为也’的作风,永远不能成佛。‘自己未度,先能度人,才是菩萨发心。’黄檗斥责自了汉,难怪小乘圣者感动,并赞叹为大乘法器了。

隐居地方

(2011-12-19 08:45:00)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无德禅师一向在行脚,一天来到佛光禅师处,佛光禅师对他说:‘你是一位很有名的禅者,可惜为什么不找一个地方隐居呢?’

无德禅师无可奈何的答:‘究竟那里才是我的隐居之处呢?’

佛光禅师道:‘你虽然是一位很好的长老禅师,可是却连隐居之处都不知道。’

无德禅师说:‘我骑了三十年马,不料今天竟被驴子摔下来。’

无德禅师在佛光禅师处住下来,一天,有一学僧问道:‘离开佛教义学,请禅师帮我抉择一下。’

无德禅师告诉他道:‘如果是那样的人就可以了。’
  学僧刚要礼拜,无德禅师说:‘你问得很好,你问得很好。’

学僧道:‘我本想请教禅师,可是...’
  无德禅师道:‘我今天不回答。’
  学僧问:‘干净得一尘不染时又如何呢?’
  无德禅师答道:‘我这个地方不留那种客人。’
  学僧问:‘什么是您禅师的家风?’
  无德禅师说:‘我不告诉你。’
  学僧不满的责问说:‘您为什么不告诉我呢?’
  无德禅师也就不客气的答道:‘这就是我的家风。’

学僧更是认真的责问道:‘您的家风就是没有一句话吗?’

无德禅师说:‘打坐!’
  学僧更顶撞道:‘街上的乞丐不都在坐着吗?’
  无德禅师拿出一个铜钱给学僧。
  学僧终于省悟。

无德禅师再见佛光禅师报告说道:‘当行脚的时候行脚,当隐居的时候隐居,我现在已找到隐居的地方!’

 

自古以来的禅僧,有的行脚云水,有的陆沉隐居,有的躲藏盛名之累,入山惟恐不深,有的接待十方,等待有缘的传灯之人。究竟怎么做才是禅僧真正的生活行止呢?正如无德禅师说:‘当行脚的时候行脚,当隐藏的时候隐藏。’

慧可安心

(2011-12-19 08:46:35)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神光慧可禅师翻山越岭来到嵩山少林寺,拜谒达摩祖师,要求开示,并请为入室弟子,达摩面壁静坐,不理不睬,神光于是在门外伫候,时值风雪漫天,过了很久,雪深及膝。达摩看他确实求法虔诚,才开口问他:‘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

神光道:‘惟愿和尚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达摩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尚不能至,汝公以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神光听此诲励,即以刀断臂在达摩座前。

达摩说:‘诸佛求道为法忘形,你今断臂,求又何在?’
  神光答道:‘弟子心未安,请祖师为我安心!’
  达摩喝道:‘把心拿来,我为你安!’
  神光愕然地说:‘我找不到心呀!’
  达摩微笑说道:‘我已经为你将心安好了。’

 

神光慧可于找不到处,而有一个转身入处,终于豁然大悟,我们的烦恼本空,罪业本无自性,识心寂灭,没有妄想动念处,就是正觉,就是佛道。如果能够保持一颗平实不乱的真心,佛性当下就会开显。

珍惜现在

(2011-12-19 08:48:01)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日本亲鸾上人九岁时,就已立下出家的决心,他要求慈镇禅师为他剃度,慈镇禅师就问他说:‘你还这么小,为什么要出家呢?’

亲鸾:‘我虽年仅九岁,父母却已双亡,我因为不知道为什么人一定要死亡?为什么我一定非与父母分离不可?所以,为了探索这层道理,我一定要出家。’

慈镇禅师非常嘉许他的志愿,说道:‘好!我明白了。我愿意收你为徒,不过,今天太晚了,待明日一早,再为你剃度吧!’

亲鸾听后,非常不以为然的道:‘师父!虽然你说明天一早为我剃度,但我终是年幼无知,不能保证自己出家的决心是否可以持续到明天?而且,师父!你那么高年,你也不能保证您是否明早起床时还活着。’

慈镇禅师听了这话以后,拍手叫好。并满心欢喜的道:‘对的!你说的话完全没错。现在我马上就为你剃度吧!’

 

我国唐代玄奘大师,十二岁出家时,因唐代出家为僧须经考试及格,其时玄奘年幼,未能录取,玄奘伤心痛哭,主考官郑善果问为何定要出家?玄奘答以要‘光大如来遗教,绍隆菩提佛种’,因其志愿宏伟,特准出家,今中日两圣者,古今辉映,亦佛教之美谈也。

最具魅力

(2011-12-19 17:30:09)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有一位女施主,家境非常富裕,不论其财富、地位、能力、权力,及漂亮的外表,都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但她却郁郁寡欢,连个谈心的人也没有,于是她就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具有魅力,以赢得别人的欢喜。

无德禅师告诉她道:‘你能随时随地和各种人合作,并具有和佛一样的慈悲胸怀,讲些禅话,听些禅音,做些禅事,用些禅心,那你就能成为有魅力的人。’

女施主听后,问道:‘禅话怎么讲呢?’

无德禅师道:‘禅话,就是说欢喜的话,说真实的话,说谦虚的话,说利人的话。’

女施主又问道:‘禅音怎么听呢?’

无德禅师道:‘禅音就是化一切音声为微妙的音声,把辱骂的音声转为慈悲的音声,把毁谤的声音转为帮助的音声,哭声闹声,粗声丑声,你都能不介意,那就是禅音了。’

女施主再问道:‘禅事怎么做呢?’

无德禅师:‘禅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务的事,合乎佛法的事。’

女施主更进一步问道:‘禅心是什么用呢?’

无德禅师道:‘禅心就是你我一如的心,圣凡一致的心,包容一切的心,普利一切的心。’

女施主听后,一改从前的骄气,在人前不再夸耀自己的财富,不再自恃自我的美丽,对人总谦恭有礼,对眷属尤能体恤关怀,不久就被夸为‘最具魅力的施主’了!

 

禅,不是理论,禅是生活,生活里有禅,就会法力无边,在人人尊,在处处贵,有禅,人生前途无往不利!

禅门问答

(2011-12-19 17:31:46)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洞山禅师在会见初首座的时候,首座说道:‘也大奇,也大奇,佛道世界深不可知。’

洞山禅师因此问道:‘关于佛道世界可不可测知,我们暂且不谈,现在只请问你这个说佛道世界的人,究竟是什么世界的人呢?’

初首座沉默不答,洞山禅师追问道:‘你为什么不赶快回答呢?你说,你是那个世界的人呢?’

初首座道:‘你不可以那么急躁!’
  洞山禅师道:‘你连我的主题都不回答,怎能叫我不急躁呢?’

初首座仍然不答,洞山禅师继续追问道:‘不论是佛,也不论是道,都只不过是一个名字而已,那你为什么不引用经典来说呢?’

初首座一听,兴致勃勃的问道:‘经典中怎么说的?’

洞山禅师回答道:‘经典中四依止有依义不依语的话,意思是只要把握住意义,就不需要在语言上分别了。’

初首座不以为然的说道:‘你仍然根据经典在心中制造疾病哪!’

洞山禅师:‘你争论佛道世界不可测知的病,这种消极无能,不肯直下承当的病竟又如何呢?’

初首座现在又再沉默,这不是不答,这已经不能回答,第二天有人说,初首座突然死亡,因此当时禅门人物都称洞山是‘问死初首座的良价禅师’。

 

初首座的突然死亡,与洞山良价禅师的追问是不是真有关系,这很难下一定论。不过,禅门的问答,确实如石火雷光。快得不容你分别,‘只要一眨眼,母鸡变成鸭’,佛道世界,不容论深浅的,故所谓深浅之外,里外之外,还有这个分别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