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创意园集市:当前农村新教师角色困惑分析及对策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5:42:56

[摘  要] 近年来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新教师普遍了存在着角色转换后的困惑,现实工作中的压力,知识结构欠缺等现象,本文为此进行了分析与探索,以促进新教师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新教师   角色困惑   分析思考

在实施城乡教育均衡、高效发展的新形势下,近年来,农村缺编学校每年都要从师范院校或通过社会招考聘任一些学科新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这些新教师是支撑农村学校未来发展的主要支柱,但在目前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少同行与家长觉得这些刚站在讲台上的“孩子王”,除了文凭硬,专业知识比较深厚外,总让人觉得还缺了些什么,也许是职业观念,也许是心理素质,也许是职业技能……总之,今天走进农村中、小学,很难再现当年充满生机勃勃的校园氛围。造成这些新教师对农村教育有点“水土不服”的现象,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

1.角色转换后的困惑

这些新教师经过招考由大学生转为教师,由被管理者转为组织者、管理者,其教师的角色行为及生活习惯在短时间内还未成形,往往在课堂纪律的把握上出现宽严失度,有的过于严厉,甚至出现体罚学生的现象;有的则过于放纵,任由学生们在课堂上随意讲话,吵吵嚷嚷,预设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心里感到郁闷。一些新教师教学基本功尚不扎实,比如该怎样按新课标要求备课?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让不喜欢学习的孩子乖乖听话?怎样恰当地处理好班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等等,显得力不从心,疲于应付。而目前社会上,尤其在农村里“读书无用论”的舆论之风又泛滥起来,周边一些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在家待业的个案现象,直接影响了原来农村学校业已形成的良好学风和校风,使人感到知识贬值了,而面对中、小学生却不能流露出来,反而要求他们认真学习,将来有所作为的说教却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2.现实工作中的压力

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前,大多对自身的未来有着良好的愿望,但走上岗位后,才知教师职业的艰辛和劳累,许多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耗在那些学习落伍的后进生身上。孩子若天生资质差,那也就罢了,可是农村学校里更多后进生之所以落后,除了智力平常,家庭教育缺管外,还存在既厌学又懒惰的不良习惯,有些学生受到家长的一味的宠爱,家庭作业根本不做,若老师课余给他们辅导时,还受一些不可理喻家长的责骂,吃力不讨好,把教师搞得把心力交瘁。生活上,新教师正面临着谈婚论嫁的年龄,可高不可攀的房价与超前消费同低增长的工资待遇相比,形成了强烈的落差,无论如何也让人潇洒不起来。沮丧、焦虑和不安时常伴随着新教师的心情;再加上学校人事制度的改革,教师资格社会化,学校对老师的评价考核不仅是同行之间的竞争,而且家长、学生也参与其中,绩效工资跟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升学率挂钩,在一定程度上给新教师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过重的精神负担。

3.知识结构的欠缺

目前师范院校专业划分较细,造成了新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化,或文或理,知识面受到局限,而实际上农村学校教师一人兼教两门以上学科相当普遍,新课改实施后,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比较紧密,要求新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更需要广博的综合知识以及全新的教育理念。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许多新教师感到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技能还不如早些年毕业的中师毕业生能歌能画,多才多艺而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因此陷入了自卑、自责的苦闷之中。

针对影响新教师成长的上述问题,在开展新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应充分考虑新教师的心理问题,努力激发其成就动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成长氛围,建立新教师成长激励机制,促进他们专业化地成长。

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学能力

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许多新教师已有的知识储备不能满足现实新课改的需要,针对多数农村学校新教师普遍存在的“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的现象,因此要对农村学校现有的、落后于基础教育改革要求的师资进行相应的再教育,再培训,不断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其重点放在指导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上,学校应督促新教师虚心向优秀老师学习教学方法,体会教学风格,让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与新教师结对子,明确师徒关系与相互职责,在每学期安排的教研活动中,有意识地提供一些机会让新教师上公开课,给他们压担子,铺路子,让他们在教科研活动中经历磨炼,提高教学水平,同时鼓励他们参加校外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支持他们外出学习进修,还可以通过校本培训,联片教研活动的方式,让新教师在互动互助中锻炼成长。

2.营造良好环境,加强心理调适

学校规模无论大小都由教师个体组成的,而学校与教师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老师的忠诚和创造,学校很难生存和发展,同样缺乏学校提供的舞台,教师也难以获得良好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新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转变新教师的管理理念,多给新教师以人文关怀,让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帮助新教师进行心理调适,认真倾听新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平时引导他们读教育改革的理论,读哲学,读历史,读教育专家的作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书籍中,那些大师充满生命激情和智慧的言语,超脱的情怀,会使人消除职业倦怠,会使人的心情变得乐观、豁达,会产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动力。同时学校应注重为他们创建一个学有榜样,鼓励竞争,倡导合作的教科研氛围,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3.完善管理制度,树立专业意识

适当地运用激励机制,是促进新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新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学校应发扬其长处,挖掘其潜力,增强其信心,将其出现的问题看作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笔财富,进行客观地评价。当他们获得一定成绩时,应不失时机,因人制宜地通过恰当地激励手段,强化他们的成就动机并引发他们确立更高层次的需求,对他们进行适当地物质和精神奖励。如定期地开展评选“教坛新苗”、“教学能手”等活动,使他们树立良好的专业意识,在成长过程中孜孜以求,排除杂念,正视现实,树立终身从事并献身于教师这个职业,收住骚动的心,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复一日的平常、平凡的工作中去,让他们从生活的喧嚣和浮躁中解脱出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充实。

促进农村新教师专业成长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系统工程。只有立足农村学校实际,坚持以人为本,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专业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校本教研和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工资待遇等工作,农村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肯定会得到长足发展,农村学校的基础教育质量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彭亚青 仇惠龙,新教师成长困难因素分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11

(2)李源,谈教师的心理素质及职业适应[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