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划的起名吉利字:社科院:网络“围观”正改变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0:10:43
       社科院:网络“围观”正改变中国
  2011-12-20

  人民网北京12月20日电 (记者常红)中国社科院19日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指出,在网络媒体越来越发达的“大众麦克风”时代,公众的话语权实现了空前的普及,社会各阶层都已经习惯于在网络上“喊话”、表达个人观点。一些社会事件一旦上网曝光,网络舆论就成为事件发展的最重要推手。

  社会蓝皮书举例说,以动车事故为契机,更多社会群体登上网络舆论平台,对政府的公共治理进行审视和监督。“微博打拐”和小学生“免费午餐”在民间和政府的良好配合下推进,展示了依托于互联网的民间“自组织”力量的成长,以及政府的包容。

  现阶段行政监督机制低效,法律作为利益调节的底线保障也时有失灵,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持续弱化,新闻的“异地监督”受到遏制,互联网也就成了弱势群体表达利益诉求的几乎唯一顺畅通道。一人爆料维权,众人“围观”,互联网成为弱势群体展示伤痕和相互取暖的地方,也经常变成倾泻“仇官”、“仇富”等负面情绪的“垃圾箱”。

  动车追尾事故成为一个契机,推动中等收入阶层集体登上网络舆论平台。这个阶层过去一般不介入时政议题。但往年的职业病、矿难等热点事件伤害的都是低收入群体,而此次动车事故却伤害到中等收入阶层,不仅因为他们是动车乘客的主体,也因为铁道部为急于恢复通车而出现严重的事故处置不当,侵犯到以中产阶层为代表的社会主流人群的安全感和尊严。以演艺明星为代表,中等收入阶层变得激动起来。在“7?23”动车事故中,一些演艺明星的舆论影响力,整体超过传统的学者、作家群。中产阶层对公权的质疑和离心倾向,值得为政者警思。

  高收入阶层,如一些房地产商人、投资家等,也在网上十分活跃,其微博粉丝都在百万人以上。他们虽不像“公共知识分子”那样具有完整的政治诉求,却是很多公共议题的热心参与者,以成功人士的身份诠释和强化现代价值观、情感,对年青一代网民有很强的人格感染力。

  2011年连一些官方背景人士和机构也找到互联网“发声”,试图推动解决体制内难以处理的问题。10月,网友“御史在途”(湖南省纪委干部)微博叫板长沙县领导。11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人民邮电报》和其官方微博共同发声,反驳中央电视台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涉嫌价格垄断的报道是“混淆视听,误导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