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精品课程:美国战略为何以东亚为重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9:39:31
美国战略为何以东亚为重心

作者:刘建飞 文章来源   《学习时报》 2011年10月31日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紸克林顿为《外交政策》杂志撰写了以《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为题的评论文章,全面论述了21世纪亚太地区对美国的重要性以及美国的亚太战略。该文可谓是奥巴马政府全球战略进一步调整的先声。其核心观点就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即将移向亚太。

重心东移是个长期过程

整个冷战期间,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是欧洲,因为欧洲是美苏争霸的主战场。当然,苏联是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而且苏联的盟友也遍布欧亚,所以也可以将美国的全球战略称为欧亚战略,不过相比之下,欧洲更为重要。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美国自认为成了全球霸主,于是维护霸权地位成了后冷战时期美国全球战略的最高目标。实现这个目标要从两个方向着手:一是从安全、经济、政治三个维度全面提升美国的实力;二是遏制、牵制有可能挑战其霸权地位的大国的崛起。美国认为,在10—20年内,不会出现能挑战其霸权地位的大国,因此它面临着一个“战略间歇期”。由于欧洲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又是民主国家最集中的地区,并且西欧又是美国的传统盟友,所以美国非常重视欧洲的和平稳定。特别是冷战结束初期,欧洲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比如巴尔干地区的战争,致使美国更为关注欧洲。不过,随着亚洲一些国家,特别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美国也加大对亚洲关注的力度,比如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加强美日同盟,重视发展美中关系。

2001年布什政府上台初期,将中国、俄罗斯定位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就显现出美国战略重心要东移到亚洲的迹象。然而,“9?11”事件促使布什政府将反恐作为头等大事,并发动了两场在大中东地区的战争。于是大中东地区成了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战略重心虽然由欧洲移到了亚洲,但却是西亚,而不是东亚。按美国战略家们原来的设想,应当是移到东亚。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一直致力于将美国的战略重心移出大中东地区,因此积极推动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在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中,美国表现得相对低调,在利比亚战争中,一直不公开当外部干涉势力的“领袖”。2010年出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表明了要回归克林顿时期“全面参与和扩展”战略的框架,不再以反恐为头等大事,也不再以大中东地区为战略重心。面对中国、印度等国崛起,以及俄罗斯复兴,美国战略界早就鼓动以东亚为战略重心。希拉里的文章等于是明确表明美国政府准备采纳这种建议。实际上,奥巴马政府已早有行动。从提出“重返亚洲”,到积极介入南海问题,都是重心东移的体现。

为何以东亚为重心

希拉里在文章中提出:“未来的政治将取决于亚洲”;“今后10年美国外交方略的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将是把大幅增加的投入——在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锁定于亚太地区”。这里,希拉里虽然称“锁定亚太地区”,但实际是指亚洲,更确切说是东亚。因为文中提到的国家都是东亚国家,外加一个南亚的印度。之所以用“亚太”一词,是为了强调美国是亚太国家,因为它是“太平洋大国”。如果只提亚洲或东亚,会给人造成“区域外国家”介入、参与、干预该区域事务的认知。将自己装扮成“区域内国家”,一切介入、参与、干预就顺理成章了,国际舆论也就不好说三道四,美国纳税人也不好质疑美国政府在“向外投入”。

东亚之所以会成为美国的战略重心,就是因为它对美国霸权至关重要。用希拉里的话就是:“从战略上转向该地区,在理念上与我们保障和保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力的总体努力一致。”

希拉里在文中阐述了美国在撤出伊拉克和阿富汗之后的对外战略方针。首先是批驳了让美国放弃霸权,重回孤立主义的主张。“由于伊拉克和阿富汗仍处于过渡时期,我们本国也面临着严重的经济挑战,美国政坛上有些人叫我们不要重新定位,而是掉头回家。他们寻求减少我们的国外参与,主张优先解决紧迫的国内问题。这些冲动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是受到误导的。那些说我们不能再继续参与全球事务的人完全是本末倒置——不参与的后果远非我们所能承受。”随后指明了美国不能“掉头回家”的理由:“从为美国企业打开新市场到遏制核扩散,再到保持商务和航运的自由通行,我们在国外的工作正是我们国内繁荣和安全的关键所在。” 还不仅如此。如果只是为了美国的“国内繁荣和安全”,那不显得美国太自私了吗?希拉里还强调:亚洲国家也要求美国留在亚洲,发挥“领导作用”,作出并保持“可信的经济和战略承诺”。既然亚洲国家要求“老九不要走”,美国当然要顺从“民意”,不仅明确作出“承诺”,而且还表示美国“能够以行动来落实这些承诺”。

简而言之,希拉里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美国“重返”或“留在”亚洲,既符合美国的利益,也符合亚洲的利益。关于美国的利益,她强调了经济和战略两个方面:“利用亚洲的增长和活力是美国的经济和战略利益的核心,也是奥巴马总统确定的一项首要任务。亚洲开放的市场为美国进行投资、贸易及获取尖端技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国内的经济复苏将取决于出口和美国公司开发亚洲广阔和不断增长的消费基群的能力。在战略上,无论是通过捍卫南中国海的航行自由、应对朝鲜的扩散问题还是确保该地区主要国家的军事活动的透明度,保障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对全球的发展越来越至关重要。”关于亚洲的利益,她宣称:“正如亚洲对美国的未来极其重要一样,一个积极参与的美国对亚洲的未来也极其重要。该地区渴求我们的领导作用和我们的商业贸易——也许比现代史上任何时期都更迫切。我们是在该地区拥有一个强大的联盟网络的唯一大国,没有领土方面的野心,却有维护共同利益的长期业绩。与我们的盟友一起,我们几十年来保障了地区安全——在亚洲的海上航道巡逻并维护稳定——这反过来又帮助创造了经济增长的条件。我们通过刺激经济生产力、增进社会权益及扩大人民与人民之间的联系,已经帮助整个地区数十亿人融入全球经济。我们是一个主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让太平洋两岸的工人和企业受益的创新源泉、每年接待35万亚洲学生的东道国以及开放市场的先行者和普世人权的倡导者。”简单说就是,从经济贸易到地区安全,再到维护“普世人权”,亚洲都需要美国。而且美国还没有“领土野心”,经常“无私奉献”。

中国在美国亚太战略中是重要而复杂的角色

希拉里在论文中几乎提到了东亚地区的所有国家,但是相比之下,美国极其重视中国。在讲各个国家在美国区域战略中的地位和美国对该国的政策时,对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等美国非常重视的盟友和“民主国家”,即美国的主要依靠力量,只分别用一个自然段来阐述,而对中国,则用了八个自然段。其中的缘由很容易理解,因为中国在这个区域战略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用希拉里的话说就是美国亚太“新伙伴中最引人瞩目的国家之一”,“与中国的关系是美国有史以来必须管理的最具挑战性和影响最大的双边关系之一”。

“最引人注目”、“最具挑战性”、“影响最大”这几个修饰词道出了美国眼中的中国之突出地位,恐怕是继苏联之后的第一个如此让美国看重的国家。不过,不要误读了希拉里如此强调中国的含义。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美国不想将中国作为第二个苏联,不想在亚太地区搞第二场冷战;它是想让中国成为同它合作的亚太“新伙伴”。希拉里讲得明白:“一个欣欣向荣的美国对中国有利;一个欣欣向荣的中国也对美国有利。通过合作而不是对抗,我们两国均能显著获益。”她还批驳了“威胁论”和“遏制论”:“担忧和误解仍然在太平洋两岸徘徊不去。我们国内的一些人把中国的进步视为对美国的威胁;而在中国的一些人担心美国会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我们反对上述两种观点。” 没有理由认为希拉里是在公开说假话。中美关系的现实已经为她的观点提供了实证。中美两国战略界近10年来的多次大讨论,也达成了这种共识,即“中美两国互为利益攸关方”,发展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或“积极合作全面关系”是大势所趋。

除了地位重要外,重视中国还在于美中关系是一种全新的大国双边关系,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用希拉里的话就是:“美中关系的发展没有指导手册可循。然而,利益攸关,不容失败。”

当然,美国如此重视中国,肯定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伴随着中国崛起,美国越来越担心中国会同它争夺霸权,至少是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甚至将美国挤出西太平洋地区。所以,牵制、防范中国一直是美国对华政策的另一面。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又增添了“平衡”一招,即拉拢亚洲“民主国家”以及同中国有利益冲突的国家来平衡中国在亚洲不断上升的影响。希拉里在文章中也未忘提及美国同中国存在矛盾的议题,比如中国军力增长、人民币汇率、人权问题。牵制、防范、平衡中国,是美国同其他亚太国家关系中所没有的负面因素,所以就更具挑战性。

希拉里提出了美国亚太战略需要遵循的“六个关键的行动方针”,即:“加强双边安全联盟;深化我们与新兴大国的工作关系,其中包括中国;参与区域性多边机构;扩大贸易和投资;打造一种有广泛基础的军事存在;促进民主和人权。”其中,深化与新兴大国的关系、参与区域多边机构、扩大贸易与投资这三项,是需要中国合作的,而另外三项则与中国有矛盾。从中也可洞见中国在美国亚太战略中的矛盾角色和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

美国的亚太战略面临挑战

亚太或东亚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都将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会如愿以偿,能顺利实现既定战略目标。这就如同布什时期的大中东战略,虽然不能说是完全失败,但至少是对预定目标打了很大的折扣。

美国实施其亚太战略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首先是如何处理亚太战略同应对恐怖主义和极端伊斯兰势力的关系。本?拉登虽然被击毙,但是基地组织和其他类型的恐怖组织依然很活跃。奥巴马政府试图结束同极端伊斯兰势力的对抗关系,但后者却锁定美国为对手,不分出高低誓不罢休。2011年的北非中东地区动荡,极有可能给极端伊斯兰势力提供扩张的大好机遇。美国很难完全从大中东脱身。其次,伊朗问题是令美国很棘手的问题。伊朗软硬不吃,又积极发展核力量,怎能让美国安心离开大中东?再次是如何对付另一个世界级大国俄罗斯。希拉里在文章中没有提及俄罗斯,很显然是没有把俄罗斯看成是亚太国家,尽管俄罗斯的大半领土在亚洲。俄罗斯即将上演梅普“王车易位”大戏,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普京的对美政策很有可能会比梅德韦杰夫强硬。美国不可能不分出一部分精力来对付俄罗斯。最后,也是更为重要的,还是美国的国内状况。经济危机的阴影尚未消失,又出现了社会危机。不管“占领华尔街”运动会发展到何种地步,带来什么后果,肯定不利于美国整合国内力量,集中精力实施亚太战略。美国的国内状况为“美国衰落论”提供了炮弹。

不过,尽管存在这么多困难,希拉里还是信心满满,并称“我们已经做好发挥领导作用的准备”。她还批评了“怀疑论”:“我知道,有一些人对我们能否在世界上长期保持力量表示怀疑。我们以前就听到过这种言论。”她用历史事实作证:“越战结束时曾出现一个盛极一时的全球评论员行业,他们竭力宣扬美国在退却,这种论调每几十年就出现一次。但是,无论美国在何时经历挫折,我们都通过发明和创新渡过难关。”她实际上承认目前的美国也处在困难时期,不过,她对美国的复兴能力充满信心。“在现代史上,我们的复兴能力是无与伦比的。它植根于我们的自由民主和自由创业模式,今天,这个模式仍然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繁荣与进步的源泉。不管我去哪里,人们都告诉我世界依然期待美国发挥领导作用。我们的军力遥遥领先,我们的经济规模远超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我们的工人拥有最强的生产力,我们的大学饮誉全球。因此,毫无疑问,美国有能力在本世纪保障和延续我们的全球领导地位,正如上个世纪一样。”希拉里的预言能否实现,人们只能拭目以待。 (2011-12-7 14:44:00 点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