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之路2教区代码:国画百年——经典山水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3:59:05

国画百年——经典山水画

罗浮觅句图

齐白石的《罗浮觅句图》是画家在风寒冬深之夜难以入眠的有感之作。想起自己在罗浮山时所见的千株梅花对自己开放,心情起伏难平。画面在章法上仍是远山、近岸,但用笔已不同于古人,一大片梅林中,几间房屋错落有致,一雅士携小童在林中散步,面对如繁星闪闪的万千朵梅花,正在酝酿诗句。齐白石画山水构思奇巧,只几笔便把所要表达的事物形神兼备地呈现于画面上,形成个人独有的风格。(艺术点评:赵欣歌)

匡庐读书图

  黄山寿(1855~1919),原名曜,字旭初,别字旭道人,晚号旭迟老人,又号丽生,江苏武进人。官直隶同知。幼年生活贫困,一生志力于书画。书法学唐、北魏及清郑燮、恽寿平等,得其神韵;国画创作则人物、山水、花鸟,无一不能。

黄山寿山水多青绿,颇见功力。青绿山水一派的精髓,他能化为己用,表明他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开拓和变革。他画山笔力方硬,但不刻薄,在直接勾勒的山骨和皴擦的山体之间达到完美的结合。《匡庐读书图》画近处岸边,茅屋中有人在读书吟诗,屋外有两人在散步缓行,后有童子相随,前面两人一副仙风道骨的身影与山中云雾缭绕的境界化为一体。远山山顶耸立丛丛松林,山中潺潺流水把静的山变成动的山,从而同云雾、行人打破了山中的宁静。

习静爱山居

  蒲华(1830~1911),原名成,字作英,初字竹英,号胥山野史、种竹道人,浙江省嘉兴人,寓居上海。工书画,尤擅草书,偶作山水、花卉。

蒲华一生贫困潦倒,以鬻画自给,人呼“蒲邋遢”。蒲华的水墨山水,潇湘烟雨,得之自然。这幅《习静爱山居》取远山近坡,有奇崛之气。远处山体以墨点苔,用墨滋润,浩浩莽莽。近处杂树巨石,几间茅舍隐于丛树之中,屋中有人读书。画中用湿笔直扫,水墨淋漓,笔力雄健。蒲华的绘画艺术上承“青藤白阳”,自辟蹊径,冲破了晚清画坛摹古保守的藩篱,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绘画语言,对后世山水画发展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深山白云图

  姜筠(1847~1919),字颖生,别号大雄山民,安徽怀宁人。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官礼部主事。

姜筠工书画,书法学苏轼,山水宗王石谷,苍润古秀,工写兼至,别有韵味。《深山白云图》画大山、坡岸、房屋、渔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山中白云飘浮,更衬托了远山的深远,山上密密杂树寓意着新的生命处在潜伏的酝酿期。姜筠作画以古法入,在借鉴古人笔意上又力图摆脱古人,从而寻找自己的绘画道路。图中的山石树木借鉴古法,重视造化,而点缀其中的房屋、渔舟、云气正是表现了人的伟大和大自然的永恒。

松风萧寺

  陆恢(1851~1920),字廉夫,号狷庵,江苏苏州人。擅花鸟、山水、人物画。曾与金心兰等人结画社。尤能鉴别书画。

陆恢的山水苍秀隽雅,为娄东嫡传。他的画学王原祁层层皴擦,用笔有力,在繁密中力显空阔。《松风萧寺》以寺庙为中心结构画面。寺庙藏于大片松林之中,松树遒劲有力,风骨傲然,深深扎根于岩石山缝之中;寺庙高墙大院,井然有序,表明在大山之中仍有佛家禅声。全图远虚近实,沙汀坡渚,长长的湖岸更说明了山川的雄伟。万物的静谧,悠扬的寺庙钟声,小屋中的人家把一切统一在精心构思的图画之中,唤起人们追求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北斗洞

林纾(1852~1924),初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官教谕。清末民初文学家,以译西方小说和反对白话文著名于时。后肆力于画,擅山水,师石谷而以己意出之,花鸟得陈文台之传。著作有《春觉斋论画》、《畏庐文集》、《诗集》及《小说笔记》等。

林纾山水灵秀略似文徵明,浓厚处近戴熙。林纾作画时对材料把握十分独特,他根据自己对“墨分五色”的理解,把不同深浅的墨汁分盛五碗,作画时分蘸使用,用墨尽量干净。画风总体工细严整,多用渴笔以提醒精神。《北斗洞》画巨崖危峰之下一神秘洞窟,四周山势雄峻,洞口翠竹亭亭直立,近处大块岩石更使洞口显得狭小,使人遐思洞中的秘密。全图布局相对集中,以洞口为中心向四周发散,似有危岩欲下封堵洞口之态。

旭日东升

吴庆云(?~1916),字石仙,后以字行,号泼墨道人,江苏上元(今南京)人,流寓上海。其山水画气势雄厚,丘壑幽奇,初不为人重。后赴日本归,参用西画,乃长烟雨法。墨晕淋漓,烟云生动,峰峦林壑,阴阳向背处,皆能渲染入微。又擅米芾、高克恭两家墨戏,在民初有很大影响。

  《旭日东升》是近代以来常见的题材,它所折射的是一种忧患意识和一种家国情怀,把这个题材和中国传统山水画整合起来,吴石仙应该是比较早的一位实验者。两山之间的水波明显引入了西画的明暗画法,这种立体感在此之前是很少见的。(艺术点评:吴雪杉)

壑鸣泉图

  吴观岱(1862~1929),初名宗泰,字念康,号洁翁,别号有小梅花庵主、鱼陆散人、溪山画隐、觚饮道人等,江苏无锡人。工书善画,山水人物兼妙,尤擅画梅。为“江南四吴”之一。

吴观岱习画辛苦,白天当学徒,夜晚临画,常常半夜才能入眠,学徒津贴几乎都成了他的绘画材料费。吴观岱作画十分认真,他作画往往要静思多时才落笔,由于思考精慎,用笔功力扎实,所以画的质量很高,墨色不滞碍,似有信手拈来的天真之趣。他画松也很特别,松树干细长,为显树干的苍老,擦上几笔深墨,枝干相交,直弯互衬,高低相错而无死板之感。一股清泉从山上直泻而下,撞击着山石,发出哗哗的声音,与广阔的江水化成一体。

古树归鸦

本图为画家60岁以前的作品,取仰视的角度描绘乌鸦归巢的情景,画面构图简洁而富有诗意。作品底部以简笔画出小桥栏杆,房屋仅画出屋顶,给人以天高无尽之感。占据画面半幅的树枝与山峦则以淡墨出之,其间以重墨点出疏密有序的乌鸦。作品用笔简练,墨色讲究,笔墨干湿浓淡的变化强化了晚噪的鸦群和幽静的山村之间动与静的对比,表现出秋冬山野清旷悠远的景色。作品画风受徐渭、朱耷的影响,但已有自身独到的特点。(艺术点评:曹庆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