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之路2附加战役灰色:在现当代形势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孝道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8 21:17:43

首先,要“敬爱”
  儒家倡导对父母首先要“敬”。何谓“事之以礼”,“礼者,敬也。”礼的核心是“敬”。尊敬父母和一切长辈,不仅是古代社会提倡的,也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它应该是每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父母年轻时,含辛茹苦,把儿女们抚养成人;年老了,身体衰弱了,他们不求有太多物质享受,只求儿女们有一颗孝敬的心,能够愉快地安度晚年。“敬”和“爱”是联系在一起的,要尊敬父母,最重要的是要爱父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在思想感情上,不能认为父母对自己所作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更不能认父母老了,对自己是一种累赘和负担。对待父母时时都应该以和颜悦色的态度,不能以生硬的方式对父母说话;更不能大声地训斥父母。经常使他们保持精神上的愉快,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求。《礼记·祭义》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对父母要有温和的气象、愉快的脸色和委婉的面容,这才是对父母的尊敬。尊敬父母是孝的一个重要内容。不敬在古代视为不孝。所以,《百孝图说》提倡爱亲、敬亲和悦亲,这是完全正确的,应该奉行的。
  第二,要“奉养”
  古代十分重视对父母的奉养,“生则养”。奉养父母是作儿女的重要义务。所谓“养”,就是要保证父母的物质生存条件,使他们不饥不寒。在我国,在城市里,原先有工作的老人,多少都有点退休工资,大部分老人,基本生活没问题。在农村,情形就大不相同了。老年农民夫妇的生活几乎儿女供养,所以,“养”在农村就成了老年生存的大问题。现在,农村不孝顺父母、奉养父母的很多,这些忤逆的儿女们应该受到谴责和法律的处理。当然,不是说城市里就没有奉养的问题。即使父母有生活费,他们不愁吃穿,也应该关心父母。有一个歌词上唱的常回家看看,回家不应该只是去吃“国务院”,而应该回家关心的生活,看他们生活得怎样?吃的东西有没有?营养怎样?在农村中,要看油、盐、柴、米等生活必须品怎样?冬天穿的衣服,盖的被褥暖不暖和等等。使父母们的物质得到尽可能满足,有条件的儿女要使父母的物质生活过得更好一些。养是最基本的,不能只养不敬,只养不敬也被视为不孝。孔子说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认为,只把“孝”看成只是“能养”,只给父母吃穿那是不对的,在奉养的同时,必须要尊敬和爱戴。
  第三,要“侍疾”
  衰老是人生的必然过程,这是任何事物都逃脱不了的命运,人当然也一样。人衰老了,必然会病多。孔子曾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要记住父母的年龄,一方面为长寿的父母高兴,一方面也要为父母的高龄而担忧。人老了,到风烛残年的时候,很容易生病。父母生病了,要去看医生,即时为父母治病。要精心的熬药、喂药。熬的汤药和送药丸的水,一定亲口嚐一嚐,看温度是否合适,以免烫伤父母。民间有“熬汤药,必先嚐”的训导。父母重病的时候,除非极为特殊的情况之外,儿女们一定要轮流守候在父母的身旁,有新的情况要即时处理,同时多给父母一些精神上的关怀。佛教把“死”当作“八苦”之一,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精神上的痛苦。父母在临终前,总想见到自己所有儿孙,有的甚至在弥留之际,不停地吃着自己儿女的名字。儿女们守候在父母的身旁,多给一些临终关怀,让平和、带着微笑地走完生命的最后时刻。
  第四,要“承志”
  子承父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也是儒家提倡的孝的内容之一,“三年不改於父之道,可谓孝也。”陆游的《示儿诗》说明,陆游希望他的后人一定实现国家的统一,“王师平定中原,家祭勿忘告乃翁”,这种充满高度爱国热情的父志,是完全应该继承的。当然,社会生活是多样的,不一定每个的父母都留遗志要求儿女们去完成,但是,有的父母确实有未完成的事业,需要儿女们却完成,这是儿女们不能推卸的责任。一般来说,这样的父志往往都是大事情,儿女们要去作的。当然也可能是局部的只与家庭的关,只要是有益于社会的,都应该去实现。如果是狭隘的、自私的或者非法的“父志”,就不应该去继承了。有大志留给儿女们去继承的人,他一定是大有利于国家的人。
  第五,要“立身”
  所谓“立身”者,就是要成就一番事业。《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孝之终也。”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立志,要有自己的理想,要为理想而不断的、勤奋地学习各种知识和本领;要磨练自己的意志,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要爱护好自己的身体,使之保持健康,这是造就一番事业的基本条件。儿女有了事业上的成就,父母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在奥运会上获得了金牌的运动员的父母,爱到乡亲邻里爱戴和政府官员的接见或拜访,受到电视记者的采访,这难道自豪和光荣的事情吗?凡为国家民族建了功,立了业的人,给父母带来了荣耀,这也就是对父母的孝,而且是很有价值的孝。相反,走入邪途,身陷圄囵,不顾父母之养,也给父母精神上带来学生的负担、耻辱或负罪感,使父母白白养了一个不肖之子,能说对尽到了孝道吗?古人说的人生“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也应该是我们当代人的价值追求,也是对父母应该奉行的孝道。
  第六,要“谏诤”
  孔子主张子女要顺从父母,但不是绝对的服从。父母有过错还得要谏诤,“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命,焉得为孝乎?”在今天,父母与子女在人格上平等的,父母有不对之处、或错误之处,要提出来。服从的只能是道德、法律与真理,如果父母作了不道德的事情,犯法的事情或者与常理相背谬的事情,一定要进行劝谏,劝其改正,这才算是对父母的“孝”;否则,顺从父母就是陷父母于不义,或违法的境地,就是不孝。今天的社会生活准则是道德与法律,不论是作父母,还是作儿女的,都应该遵守道德与法律,儿女所服从的、顺从的只能道德与法律。
  第七,要“送葬”
  就是儒家提倡的“没(死)则葬”。世界上,所有的人死了,都要安葬。只是葬的方式不同罢了,有火葬,有天葬,有水葬等。人从自然中来,最回归到自然界去,这是很合符逻辑的。汉民族实行土葬,叫做入土为安。通过一定方式把亲人安葬起来,是人类良知、理性的表现,怎能把亲人的遗体抛之荒野,让豺狼虎豹、鸟兽虫蚁去噬食呢?送葬是十分必要的。儒家倡导“葬之以礼”,把送葬看得十分重要,提倡“厚葬久丧”,为葬礼设计了种种繁礼缛节,儒家葬礼的那一套几乎都过时了,不值得提倡与弘扬。但是,为父母送葬这一基本人生过程,还是合理的,应当加以继承。同时。儒家还提倡“丧则观其哀”,致丧的应该重在哀上。“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生则孝,丧则哀,这才是真正的孝子。有的人父母在生不孝,当其父母死后则撕心裂肺似的大哭,这样的人旁人不以为他是真正的孝子。民间说,“在生不孝,死了流狗尿(眼泪像狗尿一样不值钱)。” 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送葬要有更文明的方式和过程。将亲人的遗体火化后存入塔陵或埋入公墓,是现代文明的安葬方式。为此,塔陵成为社会的公益事业得到了发展,这是移风易俗所必须的。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有人认人死了,他的灵魂还存在,需要到阴间过人一样的生活,因此,不少的农村不仅为老人大修墓穴,而且还为自己也修好墓穴,这是不值得提倡的。用现代文明的方式安葬亲人,安葬父母是必要的。
  第八,要“追念”
  儒家强调,对父母的孝顺还提倡“祭之以礼”,而“祭则观其敬而时也。”祭祀父母关键是要“崇敬”和“守时”,其核心是要以崇敬的态度时时记住父母和祖先,追念父母,其形式就是祭祀。在民间祭祀祖先,有几个固定的时间,他们的生日,此外还必须祭祀的是除夕,上元、中元,清明上坟等。按照一定方式,在特定的时候祭祀父母、祖父母或曾祖父母,应该是必要的。其方式可以多样,现在有不少人们用传统的方式,烧钱化纸,清明上坟。在城市里,绝大部分人都只是在清明去扫一次墓。有的人,在过世父母生日的时候,在家备些是酒菜,吃饭时在席桌上摆上碗和筷子,告诉家人今天是什么日子,表示对父母的追念。这也是一种追念的方式,方式可能多种多样。儒家强调父母、祖先,就是不要忘记他们,是一种追念的方式。对于儒家那种繁琐的祭祀仪式以及带有迷信色彩的祭祀活动,今天已经不宜提倡,但是采取适当的方式追念和先辈,总是应该的。那些对国家、民族有重大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军事家、发明家以及民族英雄,在他们的诞辰时,都要召开纪念大会,以表示对他们的追念。对于父母和先辈们的追念,也就是应该的、必要的。
  以上说的“尊敬”、“奉养”、“侍疾”、“承志”、“立身”、“谏诤”、“送葬”、“追念”等八个方面,应该是我们今天必须提倡和实行的孝道文化观念。自解放以来,人们的孝道观念十分淡薄,不少的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孝”以及怎样“孝”,因而不论农村还是城市都出现了大量不孝顺父母、不赡养父母的忤逆行为,甚至有杀害父母,杀害爷爷奶奶的事情,也不少父母抛弃自己的亲生骨肉的事。这一切说明,今天是需要批判继承传统孝道文化,提倡和创建现代孝道文化的时候了。
  “孝”是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人伦关系。父母爱子女曰“慈”,儿女爱父母曰“孝”。父慈子孝是父子之间天经地义的人伦道德关系。这种人伦关系也是人性之使然。“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孟子·尽心上》)父不慈,子不孝,都是人性丧失的必然结果。韩非子曾说:“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解老》)父子不相爱,以及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就是不仁。“夫仁者,施于君谓之忠,施于谓之孝”(《三国志·魏书》),“孝”是仁爱的一种表现。即使提倡“性恶论”的荀子,也是讲“孝”的。在他看来,父子之间这种血缘亲情是不能用邪恶来替代的,这种最基本的仁爱之心是常存的。韩非子虽然也认为,人与人之间纯粹是一种利害关系,但是,他也公然讲仁德,提倡“欣然爱人”。这就说明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关系是不能否认的,何况父母与儿女之间的亲情呢?天地之间父母对子女爱是最无私的,最广大的;儿女长大成人了,回报父母的爱也是应该的、天经地义的。
  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天地之间人为贵,人为万物之灵。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就在于有理性、有智慧、有道德,人除了有物质需要之外,还有精神方面的需要。一个真正的他不只追求吃饱穿暖,他还追求人格的完满,追求理想的实现。在精神需要中,道德需要也是一种重要的方面。“从人性的角度看,道德需要是要使人的各种需要协调统一的需要,是人的存在与发展对一定的内在理性秩序的依赖关系。”⑤道德需要是人的精神的内在需要,它是用来调节人的其他种种需要的需要。它可划分为:他律的道德需要,即义务;自律的道德需要,即良心;自由的道德需要,即自由。“所谓道德自由是以行为的自觉自愿为特征的”,“道德自由的需要是道德需要的最高层次。”⑥因此,对于孝这种道德,最基本的它是一种义务,或责任;也应该是良心的需要;更应该一种自觉,是一种心悦诚服地、出自内心的爱去孝顺父母。孝道不同社会公德,孝子应该在道德需要的最高层次上去实现对父母的“孝”,这是合符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
  以上是我们对儒家孝道文化所作的初步探讨。我们应该以战略的眼光来看待弘扬孝道文化的问题,要肃清长期以来“左”的思想的余毒,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观点科,学地审视传统的孝道文化,要充分认识到吸收儒家孝道文化的精华,继承、弘扬传统孝道文化,是构建和谐家庭、和谐村镇、和谐县市所必须的,更是构建和谐中国所必须的。

 

我们应该如何继承 和发扬中国的文化 市民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状况如何 在WTO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社会调查活动如何继承和发扬特色 中学生如何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调查报告 关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文章 “文化的继承,学习,发扬和推广”怎么用英文翻译? 如何发扬礼仪文化 如何继承与发扬长征精神 大力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只需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不必实行对外开放 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了哪些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 翻: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光辉传统。如何译? 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共青团的光荣传统?(急啊) 怎样继承和发扬团的优良传统和作用 当代大学生如何继承发扬毛泽东三个活的灵魂 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有何现实意义? 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有何现实意义? 如今过年的习俗哪些应该继承和发扬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 未来国际战略的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在这种形势下,中国该如何做?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去继承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比如孝道,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