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五组合复式怎么买:三十九.真正伟大的人,伟大的傻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3:37:35

【原文】子击磬1於卫。有荷蒉2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3哉,硁硁4乎!莫己知也,斯则己而已矣!‘深则厉5,浅则揭6。’”

子曰:“果哉!末7之难矣!”

【译文】孔子在卫国住的时候,有一天在敲磬,有个背负着草筐的人经过孔子住所的门外,听到这音乐声说:“这是个有心之人在击磬。”接着又说:“这音乐很质朴,还很固执,好象是在说没有人了解我,我就这样算了吧。他太深入了便有危险,太浅了就显露出来了。”

孔子说:“果然如此呀,我想微不足道也很难啊。”

【说明】孔子的“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的这种心理活动在他击磬的音乐声中表现出来了,他也自知“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很难很难的,是一条艰难困苦的路。由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君主与官僚们的争权夺利,使得整个社会充满了利欲薰心的混乱风气,人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皆是为了金钱、利益、享受。谁都不再关注王道、关注国家的稳定,也不在乎人民百姓的贫穷与死活,更不会考虑到人民百姓的素质教育。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孔子提倡全民教育显然就很困难了。但孔子并没有因为这条路充满了艰难困苦就停步不前,他心中所系的是大家,大家的素质都有所提高,人与人之间都能建立起相互亲爱的关系,人们都善于运用最佳的行为方式,都能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难道不好吗?!为什么非要你死我活地你争我夺呢?周文王在写作《易·坤》卦时就说过,“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周文王将人比喻为龙,将大地比喻为荒野、旷野。人类生存在这个大地上,本来就是很艰难的,但还要相互战斗,相互争夺,实在是不可理喻。人类的相互关系,血缘关系,如果追根究底,应该是幽远、深厚而美好的;但由于人类私心的膨胀,占有欲的扩张,人类便开始了相互的战斗、相互的争夺。从争夺人类赖以饱腹的食物开始,到争夺财产,再到争夺可以生产财产的土地,人类的私欲失去了限度,变得荒淫而可怕。人类要学习、效法大地的坚硬、牢固而凝聚、凝结的特点,不可相互战斗,相互争夺于这个可以“厚德载物”的大地上。因为,追根究底,人类的血缘关系是幽远、深厚而美好的,人类只有很好地相处于这个大地上,才能在这个可以“厚德载物”的大地上很好地生存,要象大地一样凝聚、凝结而坚硬、牢固,才能象大地一样长久地生存下去,否则,人类将会在相互战斗、相互争夺中自取灭亡。孔子继承的是周文王的这些思想,与一般人只想金钱、利益、享受不同,与一般人的只想着自己不一样,所以他是孤独的,没有人理解的。他之辞去鲁国的大夫之职,抛弃所谓的名誉地位的富贵,专心一志于全民的素质教育,也只想微不足道地做点事情;现在的人对于孔子的这些思想是无法理解的,他们始终认为,想那么多干嘛?把自己的事弄好也就行了。还有一些人认为,历史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是挽救不回来的,何苦要中流砥柱呢?“知其不可而为之”,不是太傻了吗?是的,但是,每个朝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这样的傻子在默默无闻地努力奋斗着,否则我们中华民族早就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否则,人类早就垮了!如今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所谓的科学技术只能够给我们带来物质上的快捷与享受,并没有使我们人类的思想进步。这是可悲的,也是很可怕的。但愿如孔子般的傻子会看到人类的危机而行动起来,致力于人类思想的升华。荷蒉之人从孔子的击磬声中听出了孔子的这些思想,也就说明在春秋时期有着象孔子一样的人,也就说明孔子不是完全孤独的。直到如今,仍有不少人不去追求、贪求那些金钱、利益、享受,而致力于扫盲,致力于全民素质教育工作,他们才是真正伟大的人,伟大的傻子!

——————————————————

【注释】1.磬:(qìng庆)《书·禹贡》:“泗滨浮磬。”《诗·小雅·鼓钟》:“笙磬同音。”《诗·周颂·执竞》:“磬筦将将,降福穰穰。”《诗·周颂·有瞽》:“应田县鼓,鞉磬柷圉。”《诗·商颂·那》:“依我磬声。”《山海经·西山经》:“小华之山多磬石。”《淮南子·泛论》:“语寡人以忧者击磬。”《说文》:“磬,乐石也。”古代乐器。用石或玉雕成。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

2.蒉:(kui溃)《孟子·告子上》:“我知其不为蒉也。”《汉书》:“以一蒉障江、河,用没其身。”这里用为草编的筐子之意。

3.鄙:《庄子·胠箧》:“焚符破玺,而民朴鄙。”《韩非子·五蠹》:“今之争斗,非鄙也,财寡也。”《正字通·邑部》:“鄙,人物朴野者皆曰鄙。”这里用为质朴之意。

4.硁:(keng坑)敲打石头的声音。《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硁硁乎:形容一个人非常固执的样子。

5.厉:《易·睽·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诗·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诗·大雅·民劳》:“无纵诡随,以谨丑厉。”《管子·侈靡》:“君寿以致年,百姓不夭厉。”《玉篇·厂部》:“厉,危也。”这里用指倾危,危险之意。

6.揭:《诗·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诗·大雅·荡》:“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毛传:“揭,见根貌。”孔颖达疏:“树倒故根见。”《管子·君臣上》:“则百姓之与间,犹揭表而令之止也。”《通志·天文略序》:“尧命羲和揭星鸟、星火、星虚、星昴之象以示人,使人知二至二分以行四时。”这里用为显露之意。

7.末:《书·顾命》:“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乱四方以敬忌天威!”《管子·宙合》:“讂充末衡,易政利民。”《礼记·檀弓》:“末之卜也。”《吕氏春秋·精喻》:“浅智之所争,则末矣。”这里用为微不足道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