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房楼梯多少钱: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教程(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5:42:58

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教程(三)
 
8、何谓“养”

练养结合是本功法练功基本原则组成部分,练养不可分割,而是相辅相成的。光练不养,不能巩固练的成果,光养不练,而无有可养。练是为养提供物质条件,养又为练提供保证。所以,养必练,练也要养,两者不可偏废。

怎样养?养的着眼点是精气神,气功称之为三宝、三奇,是人体生长的能源,生命的根本。所以,一是养精,包括血、津、液三个方面,这是构成人体的基础,是营养身体、使之成长的物质。通过练功以滋生补充,保证体内精的相对稳定,在养中“益精保精”、“保精练液”。同时,要慎房事,节性欲,以防精泻。二是养气,这指的是元气和宗气,合二为—为“真气”。真气运行升降,出入于肺腑、经络中,分布在全身各器官、组织之间,气聚则形成。“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我们要在练功中练气,在养生中保气,最根本的要防气散,“气散则形亡”。在练功中要改变性格,进行“禅修”,止息杂念,修心养性,涵养道德。三是养神,神是物质细微精深的结构和脑的生理活动,人体居首要位置。一为心神,藏于心。二为脑神,藏于脑。脑神是元首,统帅五脏之神(即心神、肝魂、肺魂、脾意、肾志)。养神历来被气功家列为首要问题,“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所以要控制和调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以防七情过急或失禁,保持“神清意志,淡泊宁静”。

练功中重视“禅修”。

禅修:练功中进行思维训练,做到静虑,心的清静功德,“止息杂念”,“修心养性”。所以“禅”不只是功法名称,同时是修炼方法和修炼内容。通过禅的修炼,使修行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保持生理和心理的逐步平衡,强身,以逐步实现“禅定”,即外离相曰禅,内不乱心为“定”。结论:外离诸相,则外不忧,一心安稳为定,“无我”、“忘念”解决好做人的根本问题。

怎样进入“禅修”,松、静、呼吸、意念四个方面。

禅修就是使人做一个正大光明磊落的人。

凡是不好说的话就坚决不说。

凡是不可做的事就坚决不做。

恩怨不计就是禅,

静下心来体安然。

名利地位似浮云,

淡泊宁静保太平。

功理论述

一、本功法功理浅谈

人生存在宇宙间,是在其自身的及其与外界关系不断的矛盾统一中生存的。例如,呼吸、饮食、排泄、血液循环、津液的运化和输布等,就是人体自身矛盾运动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过程,祖国医学认为,是通过“气化”作用来实现的。有了这种“气化”作用,才能除旧更新,才能延长生命。运用“外气”除了可以达到通过呼吸、动作姿势的锻炼来加强人体的“气化”作用外,还可以起到中医针灸和养生功能达不到的作用。由于“气化”的加强,就可以对机体起到“平秘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育真气”的效益,从而使患者得以康复。人们认识规律从感性到理性,理论是在大量临床实践中发现和提高的,“外气”在治疗中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所接受。我从事气功活动多年,亲身体验到,气功有:1.健身功能;2.娱乐功能;3.社会感情功能;4.教导社会规范化,发展人与人的和谐关系的功能;5.可以提高适应能力、免疫能力、修复能力;6.提高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运动成绩的功能。因此,本功法把健身和医疗集于一体,不吃药,不打针,不开刀,就能起到强身健体之作用。

1.本功法是根据中医学说、经络理论、人的机体内部各功能系统、各部门内在本质的必然联系的运动规律而练功的,符合生命物质运动规律,并且掌握了这一规律而又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和调动了内在的潜力——内劲。

2.本功法安排顺序合理,先紧后松产生劲。紧、松也是提高功效的方法之一。身体各部松紧互相交替,可以使精神和肢体、肢体和外界达到高度协调统一,从而在运动中充分发挥精神和身体的能量。

本功法认为,松紧是构成人体运动的基本矛盾,诸如力量、速度、耐力、灵活、协调等身体素质,无不受人体肌肉松紧的制约。站桩是基本功,训练精神和肢体的松紧,一般先放松,进一步再练松紧的互相转换,从而达到松紧协调。人的精神和肢体放松可促使气血通畅,新陈代谢旺盛,调整内脏器官的各项功能,使其匀称平衡,从而增强体质。站桩还能使精神和肢体达到高度统一,肢体间处处互相通连,构成一个整体,互相呼应。即所谓:“一动无不动”,使本体感觉极其灵敏协调。此外,通过松紧转化,训练整体的弹力,做到“无点不弹簧”。通过站桩的训练,可为拳术和各项运动打下坚实的基础。运动中的走内劲发力体验,在肢体有位移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匀整得力和运用自如。发劲(走内劲)是拳术有效的打击动力。站桩走内劲是为了给发力创造条件。例如打气筒、风箱、手风琴也都是松紧的转换产生功效。

3.本功法有三个不要,一个强调的原则。三个不要:(1)不需入静,(2)不要意守,(3)不要将别的功法的概念加入本功法。一个强调:强调动作姿势的正确(调身)。功夫是练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妙就妙在姿势的正确。因为本功法属调身型,姿势正确是全身放松,全身功能系统各部门就能正常运动,畅通无阻,不重意念和不强求入静是本功法独到之处。本功法之所以不出偏,是因为它像大禹治水那样,遵循往下流的规律。

4.动功动作科学易学,它从实际需要出发,不追求花架子,不拘一格,练习时表现劲力雄厚,动静相济,节奏分明。动作严谨,劲力充实,气力结合。潇洒利落,舒展大方,全身每一处都能练到,完整饱满,稳固沉着。本功法动作简单,但缔造者是通过前辈呕心沥血,长期磨练,反复实践和不断总结经验,去粗取精,创造了这套健身术。它根据生命物质运动规律,利用升降开合、阴阳虚实、八卦图和缠丝劲,对平秘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活利关节、培育真气和锻炼内劲等都能起重要作用。

5.本功法是以练内五行(心、肝、脾、肺、肾)为主,内外(里表)兼练,气血并练,练、养、聚、调、转、收、采、放气,有步骤练功就能壮脏腑,健筋骨,活气血,洗骨髓,使机体各功能系统从有序化达到更有序化,使体弱者无序达到有序,提高机体素质,扶正固本,进一步最大限度地调动内在潜力,达到“内气外放”。

内劲一指禅的每一个动作都可以用中医理论来解释,如手指(趾)扳动法,是利用十个手指和十个脚趾与内脏的联系而活动的。根据中医经络理论,说明十指和十趾与人身经络、奇经八脉有联系,在练习扳指(趾)时,十指和十趾有规律地扳动,打通八脉,全身血液流行无滞,疾病就无从产生,并能达到平衡阴阳、蓄积内劲、适时外放的目的。扳指法是本功法的最大特色和关键,它的主要目的是打通经络。经络是内属脏腑,外络关节,网络全身,沟通人体表里内外;它的作用是行气血,调阴阳,调养周身,保卫机体,抗御病邪。所以说,扳指法是本功法关键的关键。宇宙在乎手,手可以改造大千世界。扳动手指可以开发智力,使人长寿。大凡手指灵敏者均长寿、灵敏,如书法家、画家、提琴家、钢琴家,能穿针引线的老太太等。

6.本功法以站桩功为基本形态,以《内经》“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为根据,马步站桩、龙形桩、蛇形桩等桩法就是“独立守神”的练功方法,是我国南少林独特的练功术,与众不同。主要以调身为主,不强调入静和意守,不出偏,有“快速得气法”之美称。本功法仅公诸于世几年,从学人数已达250万之众。练功原则是:“立足于地,长劲于身,练气脏腑,营养天地。”

二、扳指(趾)法是本功法的关键

1.以手指扳动来维护身体健康。

扳指法是一指禅师门独创的健身祛病延年的好法宝,是本功法最大的特色。它是以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经验所获得的经络(穴位通路)和穴位方面的知识为基础,经过几十代人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所得到的结晶。经过了众多养生家、练功前辈们演练实践,方有这个奇特的扳指法。“一指”就是有规律、有次序、有时间地扳动十指、趾,也就是说以手指和脚趾的运动方法来得到治病防病最有效的方法,依靠自身的力量来维护自身健康,发挥自身的本能。

祖国医学认为,一个人的生命活力,最注重的是气力和体力,精力充沛。从扳指活动的角度来看,就是充分运用自身的生命力和潜力,以活动手指来引导全身的经络流通。扳指是以刺激穴位和经络来维护健康,对人的生命具有重要功能。心、肝、脾、肺、肾以及心包通称六脏,除此之外,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支配内分泌系统的三焦为六腑,一并称为十二脏腑,而供给这些脏腑所需的热能循环系统,就是经络。它布满人的全身,给予经络多点刺激,促其活动,就是扳手指和脚趾法治疗手段的根本原理。因为十个手指和脚趾都和十二正经脏腑有密切联系,每条经络都和手指、脚趾关联,这是经络的起点和终点。扳动手指就是启、闭的关系,一扳一开就能产生脉冲,使气血加快流量,和手压井的水泵原理相似,大拇指属肺经,食指属大肠经,中指属心包经,无名指属三焦经,小指属心经和小肠经。在扳动指法中流通经络的热能,称做气血营养热能。事实上就是气血加快,循环不已。为十二脏腑运输气血营养能量的通道,就叫经络。倘若气血的热能无法在体内经络顺利循环,就会生病,也就是中医的口头禅“气血不和,经络不通”。中医经络学说,十指和十趾与人身经络和奇经八脉有联系,练功扳动十指和十趾,就可以加速全身血液流行无滞,疾病就无从产生,并能达到平衡阴阳,主要目的是打通经络,加快血通量。经络内属脏腑,外络关节,网络全身,沟通表里内外,作用是行气血,调阴阳,营养全身,保卫机体,抗御疾病。

2.手指是人的第二头脑,扳动手指可以开发智慧,延缓衰老过程。

我从1965年开始潜心扳指法研究和实践,使我精神抖擞,精、气、神旺盛。我深深体会到,人的命运掌握在手中。它具有治病功能,非常奇妙,有“手巧心灵”、“手是人智慧的门户”、“手能改变大千世界”、“宇宙在乎手”、“妙手回春”……之说。手指接到脑意识传达来的指令之后,就能正确活动,也能表现人的行为。对哑巴来说,手就是表达语言的最佳媒体,至于盲人的手更能起重要作用,这是因为手取代了他们的视觉器官。钢琴家、提琴家、电报员、音乐指挥……都是靠手指的变化而达到追求乐感和所需的作用,画家、书法家、雕刻家、魔术家,都是利用手指来表现他们的才华和智慧。练扳指法证明,华北电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工学院、安徽医学院的大学生们减轻神经衰弱,改善了睡眠状态,记忆力提高,考试成绩上升。所以说手指扳动的训练能开发智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手,其实是表现于外界的脑髓。根据这个经验,要开发幼儿智慧,就得从训练儿童的十个手指开始,推广积木、魔方、珠算、劳作以及拆卸拼装之类的玩具和剪纸、雕刻等,手指确能有巧夺天功之力。

目前,老年人喜爱玩的手中转铁球和捏橡皮圈,就是由扳指法的原理而演变的。

可以说,扳指法在人体生命科学方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钱学森同志说:“气功可以开发人体智慧。”这是对气功的社会价值的恰当评价。

三、马步站桩是本功法的基础

内劲站桩主要着重于力量的培训,第一步功夫是“筑基功”,“筑其基,壮其体”,使肢体坚如铁石,为提高功夫打下良好的基础。

内家功法,首先提到足、腿、膝是练功的根本问题。本桩的架式锻炼着眼在根基,根于脚,发于腿,足的旋,腿的行,膝的蹲。树老先老根,屋的基、人的腿就是基础。本桩有沉气、落根、旋脚、灵膝、活腰的严要求;有上下配合、四肢百骸紧密配合的联系。练功形式,基本是采取大肌肉、大幅度和最大限度“圆”的运动,以热身法的摇膀子为代表的运动形式最典型。每一项动作都采取由慢到快、由轻而重、左右对称、上下交替、前后兼顾、由表到里、放松与紧张相结合,一张一弛,具有完整的系统性,是人体肌肉包围在骨骼周围的结构的基本运动规律。

根深叶茂,叶茂方能花盛果繁。练功有素者都懂得下盘松散一切落空。根深蒂固,才能处处落实到节骨眼上。本法的真缔是重视根部锻炼,由下而上地爆发出来,这就是“筑基功”的原则,架子越低根子越实,练者的身体就越健康,气感越强,并且能达到两脚、两膝、两腿、四肢百骸发功。

由于一指禅功法重视内外兼收、动静相济,故暗合金丹大道。简单的24个初级动作,一招一式,无不在自然规律之中,决不勉强逆行,而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所以修炼本法,越练身体越强。功夫是练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时间+汗水=功夫。“人老先从腿上老,背驼弯腰手杖添”,产生这种老年性疾病的原因,主要是骨质疏松,肌力下降而颓萎,蹲马步站桩对下肢和躯干的肌肉有很大的刺激性,并加强血液循环,保持关节的灵活性。由于姿势低下,加强了心脏搏动和呼吸深度,对心肺功能是很好的锻炼。由于低矮的马步站桩把意、气、力三个方面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在连贯的站桩支撑肢体和走内劲的运动中,达到外静内动、意气相随的境地,气沉而不浮,久而久之,精神和肢体都获得最高的呼应,临床治病“内气外放”时可得心应手。同时,因虚浮之气已被练下去,歇尽了心中的火性(对肝有益),眼光即可渐渐明亮,炯炯有神。

四、马步站桩类似医疗上的“体外反搏”

马步站桩类似“体外反搏”。“体外反搏”装置是通过“控制套”,在病人下肢和臀部的气囊充气和排气而和病人心电信号同步。当心脏舒张时,由远端到近端向气囊迅速充气,向下肢和臀部连续的加压,迫使下半身的血液迅速回流到躯干和头部,使血液在心脏舒张期集中贯注于上半身,并大大地提高主动脉的舒张压,使它比心脏舒张收缩期的血压升高,从而促进心、脑、肾等重要生命器官中的血流灌注量,井有利于建立侧支循环(微循环系统),以改善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在心脏收缩时,气囊迅速排气,使血管复原,一方面可以降低主动脉的收缩压,另一方面又可减轻左心室的负担。“体外反搏”就是利用和正常心动周期相反的充排气动作来增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脑动脉栓塞和脑血栓后遗症等疾病治疗的目的。

马步站桩功由于下蹲膝关节弯曲,膝盖不准超过脚尖,似坐式,下肢和臀部肌肉收缩,整个体重落在两条腿上,同时迫使下半身的血液通过微循环系统迅速回流到躯干和内脏、头部,有助于侧支循环,以改善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现已证实,站桩功能使肢体容积增加,区域血流相应变化,皮肤温度升高,体表红外辐射增强。因此,可以说站桩功类似“体外反搏”机理。

举实例说明:1988年5月5日在西安空军招待所,由《气功与体育》杂志社主办气功学习班期间,中午有一7岁男孩溺水20分钟后,救起已奄奄一息,部队医院和地方医院抢救无效。经我根据“体外反搏”原理,有规律地捏压腓肠肌,只花了10分钟时间,小孩就脱险得救了。因为小孩溺水后,水灌进了所有的脏器器官,虽将大量水排出,但由于水压造成内脏各部窒息,产生了大脑缺血缺氧,致使休克。我就采用了马步站桩即“体外反搏”机理,用双手捏压小孩的小腿肚(腓肠肌),通过有规律的一捏一放,使腿部的血液迅速上升回流到各脏器中去,仅10分钟,小孩的心脏由弱到强,一起一伏,恢复了功能。苍白的脸渐渐转为红润,紫了的嘴唇也转为红色,眼睛睁开,手脚动了起来。奇迹出现了,气功学习班近千名学员为此而雀跃欢呼!

五、马步站桩功的医疗作用

国内医学家对练站桩功人的实际测试表明,当病员练站桩一小时后,他的每一立方毫米的血液中,红血球的数目比未站桩时约增加125万个,白血球约增加3650个,血红蛋白约增加3.2克。血液中这些东西增加,并非身体及时产生出来的,而是将“存仓”的储备释放到血液循环中应用的结果(摘自于永年著《站桩》一书的科研数据)。

根据医学文献证实,白血球和血红蛋白在血液循环中增加,就必然会给各组织器官带来较多的氧气和养料,从而使各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的新陈代谢获得改善。血红蛋白是血液的供氧者,供给脏腑各器官的热能,滋润、温煦内脏,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目的。

据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广本功法的实践效应证实,符合科学的客观自然规律和医学康复的道理。据练站桩功的人证实,站桩功毕后,觉得头部和胸部十分轻松舒畅。因此,凡不宜跑步和运动的老年体弱者及各种慢性病患者,做力所能及的站桩功锻炼是行之有效的。

马步站桩功是肌肉的一种训练,可以起到对全身多相调节作用,达到治疗多种疾病的目的。

中枢神经系统是全身的主宰,马步站桩功通过有效地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而从根本上治疗许多疾病。因为站桩功的这种静力训练,支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必然有相应的兴奋和抑制活动,使它们适应于体力活动的需要,这样就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协调能力。笔者观察高血压、低血压两个截然不同的病人,通过练习站桩,半个月后,高、低血压病人都下降或升至正常,机制是站桩功恢复大脑皮层对皮层下血管舒、缩中枢的双相调节作用。

实践证明,站桩功对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两个截然不同症状的病人也能起到双相调节作用。站桩功治疗溃疡病的机理是,有利于恢复迷走神经的正常功能,调整胃肠道的运动和分泌活动,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增强消化和吸收功能。

站桩功使练功者处在气功态之下,神经系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全身不同步不对称调到同步对称,达到新的动态平衡,有利于发挥身体代谢作用。对保持各系统器官的正常营养,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功能强直,促进肢体功能康复都是有益的。对部分神经、外伤瘫痪、小儿麻痹和某些肢体或胃、肺等脏器破坏及切除的病人则有利于身心康复和劳动力的恢复。许多人反映,练了此功就提高了情绪,病也好了,是有科学道理的。

站桩可以提高免疫能力。据上海《新民晚报》1988年3月1日和11月27日两次报道,上海流行“甲肝”期间,检查万名“少林内劲一指禅”练功者,无一人得“肝病”。肝脏是新陈代谢的总枢纽,具有制造和储藏营养物质,参加代谢,调节血量,解毒等作用。站桩能促使血液循环和代谢,加快适应血液循环的重新分配,有利于肝脏的代谢,调节血量解毒功能。站桩要求提肛收腹,并自然形成腹式呼吸,这就对内脏起着按摩作用,从而增进食欲,提高消化功能,有利于肝脏制造和储藏物质的功能。我们曾临床观察患肝病20人,练站桩功两个月,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而对未患肝病者则能起预防作用。站桩时能产生大量的热,刺激新陈代谢,增加脂肪的氧化消耗,因此,站桩也可以减肥,对老年人因脂肪过多引起心脏负担带来的疾病行之有效。

讨论:

1.肌力的增加取决于肌肉负荷的强度、时间和反复条件,与肌肉进行动力性工作无关。既然如此,站桩功就有它的优越性:(1)它不须要专用工具;(1)它没有受伤、出偏的危险;(3)它作为医疗体育来讲,是一种老少皆宜不拘体质强弱均可接受的运动方法。

2.生理学认为,肌肉收缩时发生一系列的肌电变化,因而也就产生了热能,通过手脚等处的麻胀感,皮肤上有蚂蚁爬行感,全身发热。在体内产生的这种热能,总要以一定方式散出体外。从现象分析,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热,可以认为就是气感(或是内劲、气力),这就为“内气外放”奠定了基础。

3.当代医学中,除了第一医学(治疗)、第二医学(预防)、第三医学(康复)外,以后又产生第四医学——智能医学。本功通过用站桩方式进行特定训练,从而达到治疗、预防、康复、开发智能的目的。所以说,站桩功包括四个医学方面的内容。

六、振抖催气功——快速得气法

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功法,经过30年的练功教学实践,大彻大焐,深深体会到“久卧不如一坐,久坐不如一站,久站不如一行,久行不如一抖”。因此谐振荡颤抖是缩短练功的进程,快速进入“气功态”打通全身经络、穴位、气门的钥匙。

1.谐振动(荡)颤抖运动的由来:

物质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地往复运动,就是振荡性的运动,颤抖运动就是振荡。

自然是一切都在变化,物质和物质紧密接触就是摩,加上推就振动。世界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振动。乌云的相撞就产生闪电,发电机转动就能发电,古代的钻木就能取火,地壳内的岩浆流动就产生火山爆发、地震、地陷。这个原理,我们的祖先早就不自觉地运用到有益于健康运动了。

振动运动对我们来讲并不陌生,举目皆是,如本功法中的开七窍中的叩齿、鸣天鼓、干洗脸(振荡头部神经)热身法的各节活动,无不都在振动四肢百骸,五脏六腑。例如提高功法的提气排打功,有利于心肺功能,脑组织结构强化。人体本身就是由一系列的振动系统构成的。如胃有规律地收缩,肠不停地蠕动,心脏不停地搏动,肺脏不停地呼吸吐纳。目前世界上兴起的振荡治疗方兴未艾。我国的神医华佗创编的“五禽戏”以及气功中的“自发动功”,推拿疗法中往复手法,摆抖、颤抖,又如日本采用的振荡座、床……都借助外力使患者各部振抖来治病。如跳绳、踢毽子,目前流行的迪斯科,都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手段。本功法以桩功著称于世,站桩的原理相似现代医疗上的“体外反搏”原理。在站桩的基础上再加振抖,就等于加上一个加速器,如虎添翼,更近似“泵”的原理了,促使血液循环加快。根据中医学说“以通为用”的道理,“通则不痛,不通则痛”,血液循环畅通,脏器各部得到气血的滋润,有了营养热能,疾病就无从产生了。由马步站桩加上“振抖”动作就应了“一动无处不动,人身无处不丹田”的“全息论”的观点,全身表里,甚至每个细胞、毛发、穴位、经络……都受到内气的辐射波及。

2.人体内振抖现象与推理:

已知人内部有多种周期性运动形式,心有规律地舒张与收缩;肺大约3至5秒钟交换一次气体,正常心电图和脑电图一般形式都表明人体是一个振荡源,含有多种振荡过程,包括生物振荡等等。这种振荡作为脏腑活动的特殊标志,必然和中医学维持生命根本的“气”有着某种联系,和本功法“马步站桩”有血缘关系的振抖催气功就是马步站桩再配合两腿上下自然顺势抖动,与“泵”的工作原理相似。我们知道人体的气血贮存在皮肉里,人体90%的肌肉是在下肢及臀部,经过马步站桩再加振抖,像水泵工作原理一样,等于腿上安装了一个第二心脏,上下有节奏的“搏动”将库存的气血顺着皮部(微循环)由下而上导引到头部及全身,循环无端,周而复始,很类似一般水面波。夏颖辉的文章提出:这种波叫“阴阳波”。马步站桩两脚与肩同宽,两臂微屈,两前臂与地面平行,手心朝下,两腿屈蹲,膝不超过脚尖,两腿下颤抖振荡,两前臂随身体的起伏而随之波动,俗称“动马步桩”。像骑在马背上,马在奔跑行走,人随之上下起伏。手心“劳宫穴”立即就有麻、酸、胀、热等感觉。根据推理,这种振荡波不断蔓延扩大,渗透到头部和五脏六腑,促进全身各部供血供氧,这就强化了细胞的活跃、变化、气化过程,大大加速了血流量,因而起到了消炎、镇痛、通经活络、活血散淤的生理效应。

功法解答

为什么说本功法是上乘功法

上乘又名大乘,是佛教教理性宗派名称。《空积经》曰:“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彼乘名为大乘,名为上乘。”正,真也,觉,明心见性之意。(宗指功能)

《少林拳术秘诀》指出:“所谓中乘如何?即别于上乘之谓也……中乘之术,不过偏于刚多柔少之弊。”故而刚柔并济才是上乘。本功法松紧结合,动静相兼,刚中寓柔,柔中寓刚,是一种上乘功法。这是从《少林拳术秘诀》所说刚柔角度来谈。

本功法自1983年公开传授以来,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生根、开花,并已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据有关方面1988年初步统计,全国已有200多万人习练本功法。群众的练功实践充分证明,本功法是祖国气功百花园的一颗瑰宝,是人们强身健体益智延年的好功法。凡学练本功法的人,都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有与之“相见恨晚”之感。被国家教委定为在大专院校推广的重点功法。

近年来,许多人习练本功后,普遍反映具有开发人体特异功能,提高人体智能的作用,这就更说明本功法是上乘功法了。

本功法的特点是什么

它以站桩为主而著称,以扳指(趾)法为其最大特点,而与其他功法相区别。本功法主张;“一调代三调”,这种不同于其他功法之处是,“不要入静,不要意守”,因而容易被广大人民所接受,便于推广。但是本功法特别强调动作姿势(调身)的准确。这种独特的练功方式,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还以“得气快,功力大,疗效好,不出偏差”和“一人练功,全家得益,四邻沾光”的社会效益而得到各方面重视与好评。

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的历史渊源

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又叫“罗汉神功”,它出自福建少林寺,是武术气功。它是“功力型”、“内气外放型”的佛门正宗功法。它没有文字记载,它的传播全靠师徒之间言传、身教和心记。它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养生功、强壮功,又有技击功和医疗功等,它的训练方法也很奇特,练功时既不要入静,也不要意守,但对架式、动作的准确性(即调身),要求十分严格。

有关“一指深”的渊源,综合上海交通大学的沈汉昌教授经过近三年的调查和考证,钱珍发同志1988年3月在我国的佛教圣地之一的江西青原山向该寺主持照禅法师的请教,以及武术家徐清祥老师所著《中国武术之谜》一书中所说的少林武术气功,系由嵩山少林寺二祖稠禅师和达摩所传。稠禅师与达摩同为少林寺第二代(第一代住持是跋陀)住持,稠禅师为正传,并精通武术,少林武术即由他所传,达摩并不懂武术,他在少林寺“终日面壁而坐,时号面面观”。他只传了“禅学”。

本功法始创于六祖(实际应为七祖)惠能。后来,由于朝代的兴衰和历史的变迁,一些不满朝政的文官武将,以及一些养生家、医学家等,或为了免遭朝廷的迫害,或为了躲避战乱,或暂栖佛门伺机再起,于是削发为僧,先后到了少林寺。他们在先人成就的基础上,吸收各家所长,逐步丰富、完善了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功法。由此可见,当今有些人将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改称为“达摩一指禅”,显然是不合适的。

佛门功法,本无“气功”一词,本功法的名称,是随着气功的不断发展而由后人来命名的。

何谓“内劲一指禅”

“内劲”也可称之为“暗劲”,系指人体内在的潜力、能量。在武术中,把“明劲”称“力”,而“暗劲”则称为“功”。

“一指”有三层含义,即:①“以一代十”。代表了十个手指和十个脚趾,在训练中有规律地扳动和按动。②“以指代针”。③“一指独认”或“认主独一”。通俗地讲,就是不要见异思迁,你既选准了“一指禅”功法,就应该持之以恒地练下去,不要半途而废。“禅”是“禅耶”的略称,即“禅修”、“悟”、“修心养性”、涵养道德。

为什么练功必须同时修德

《说文》释“德”为“外得于人、内得于已”。它是规定心、身根本性质的内在根据。也是调节心、身本能活动的根本动力。

自古以来的气功家,都十分强调在练功的同时必须注重功德的修炼,并把道德涵养看成练功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以佛、道、儒三家为例:佛家非“持戒”不能入门;道家以“清静”为原则,把修德视为“成仙”的必要途径;而儒家则以“仁、义、礼、智、信”为原则……等等。各家各派都认为“德高才能功深”,因此有“练功不修德,必定要着魔”的说法。在这方面,我们的先祖阙阿水给我们树立了练功修德的良好榜样。这几年,我们的队伍里出现了一些违背我们的宗旨而令人遗憾的事:如有的人将本功法“初级班”的内容分成“初、中、高”三级来欺骗群众;有的人在教功时“以动作论价”——即我教你一个动作,你就得给多少钱;有的人“以气谋利”(按:我们不反对教功或治病收费,我们历来认为,合理收费不仅是应该的,而且也是必要的),“学了就卖”甚至“边学边卖”,而且还漫天要价;有的人刚学了点东西,有“名气”了,就自我吹嘘什么他是“祖传的”……更有甚者,竟公然篡改本功法的名称和自己学功的历史,以抬高自己的“身价”,等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①这些人经不住社会上出现的“一切向钱看”的不良风气影响,成了金钱的俘虏;②这些人忘记了阙老的三大精神,忽视了功德的修养;③因为本功法好,老师在群众中的威望高,又不保守,他学会了,就成了他谋取私利的“资本”。我们诚恳地希望这些人不要当“气功商”,我们都是“二传手”,应该把老一辈交给我们的“接力棒”传下去,但绝不能搞“投机倒把”,否则到头来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弄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我们认为,仅从“练功健身”的角度来说,在练功的同时也必须注意“修德”,陶冶个人的情操。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活动、活动,要想活,就得动”,这些说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认为这些说法尚不全面,因为它忽视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我们以为应该这样说:“生命在于运动;但更重要的是在于人们对自身心理和生理平衡的自我调节与控制。”基于人们对健康的片面理解,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郑重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完满状态。”我们的祖先早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指出:“精神内伤,身必败亡。”中医学者也着重指出:“一切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而夭亡的是不良的情绪。”在劳动人民中也流传着许多生动的谚语和有趣的故事。如“莫道喜怒不伤身,七情过极百病生”;“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历史上气死人的故事就不少,《三国》里的周瑜就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而“喜则气缓”,过分高兴,同样也会使人丧命,据说历史上就有个“笑死了程咬金”的故事。

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和专家,对“精神因素致病”的危害性作了不少的调查研究,其结果很值得人们深思。

在国内,据有关方面曾对山西、河北、山东三省的癌症患者的病因作了调查分析。据说:山西有30%的食道癌患者精神上有过创饬;山东省有30%的癌症患者脾气不好;河北省有30%的癌症患者情绪不稳定。

在国外,英国的一位教授(汉斯艾吉克),经过40年的调查研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人的性情,如情绪、对待压力和困难的态度,是导致心脏病和癌症的主要原因。”在他调查的对象中,10个死于肺癌的人中只有一个吸烟者;而在10个烟瘾极大的人中,最后死于肺癌的只有一人。因此,西方医学界认为,人类患病有50%以上(有的讲是70%,佛家则认为是100%)是身心失调所致。情绪的变化,作为心理变态的一个部分,常是疾病的症状或先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得出这样的结论:“情绪是生命的指挥棒!”而这一点对于练功的人来说甚为重要,因为练功人的不良情绪对自身健康的危害,要远比不练功的人大得多!事实告诉我们,练功可以防治许多疾病,甚至包括一些疑难杂症,但气功不是万能的,也不可能是包医百病的,任何一种医疗方法都不可能完全代替其他医疗方法,世界上没有万能的东西;气功可以使人益智延年,但它还不是长寿的决定因素。影响人的寿命有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遗传基因,一般说,父母早亡的,子女长寿的可能性不大(当然不是绝对的);二是自然因素,如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成熟得早,而长寿的不多;三是社会因素,人们情志的变化多半与此有关;四是人们对自身心理和生理平衡的自我调节——这是决定的因素。这也是我们提倡在练功的同时必须加强功德修养的原因所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善于“自寻乐趣”,而不要“自寻烦恼”。弥勒佛前“肚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的对联是颇发人深思的。另外,延安地区有一位长寿老人,将他长寿的经验总结成的四句话值得我们考虑。这四句话是:“酒色财气四道墙,人人都在里面藏;若能跳出墙而外,不变神仙也寿长。”

为什么要讲究练功者的素质

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的“禀性”、“脾气”而言。素质不等于能力,但它是能力发展的前提。素质与练功息息相关,决定练功的效果。练功者应讲究的十二条素质是:

1.练功作为日常生活的需要。

2.自己能做的事,不要麻烦别人,凡事要首先替别人想一想。

3.今天能干的事情,决不推到明天,不达目的不罢休。

4.不勉强练功,只有心甘情愿,才能水到渠成。

5.良好的练功仪表。

6.幽默感和友善的练功态度。

7.尊重每一个练功者。

8.君子之交淡如水,不卑不亢。

9.练功是一种享受感,可解一切烦恼。

10.练功多问几个为什么。

11.良好的修养,不骄不躁。

12.讲究科学的练功方法。

素质不等于能力,但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意志是练功的关键,理智把握练功,思维方法决定提高功艺。

如何理解本功法要经过“禅”的过程

“禅”是梵语“禅耶”的略称,即安定,止息杂虑的意思。这岂不是与我们反复强调的在练本功法时“不要入静,不要意守,也不要把别的功法概念带入本功法”的提法相矛盾吗?是的,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每一次都反复强调“不要意守,不要入静,也不要把别的功法的概念带入本功法”,并且反复说明练功时“在动作姿势正确的前提下,可以讲话,唱歌,可以看电视,听音乐……”,但并没有叫大家不讲意念,而是用动作姿势和准确的意识把大家尽快带入“气功态”。事实正是这样,开始时谈笑风生,但过不了多久却语声寥寥,显得很安静,这是因为人们要保持肢体处于正确的“架式”,中枢神经系统必须进行支配,加上已经得到的“气感”,自然“站中自静”,自然入静,甚至会有“飘飘若仙”之感,而达到“独立守神”的境界,这也就实现了“安定,止息杂虑”的目的,即所谓的“禅”。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初学者无法入静的苦恼,而且也能够有效地防止出偏差,同时这样练出来的“劲”也大,“气”也足,“出气外放”时,也无需作什么准备动作。

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本功法的“口号”

本功法提出来“勤练功,身体好,不称霸,为‘中华’”的口号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内涵是丰富的。

1.突出了我们的基本观点。我们认为,“功夫是练出来的,而不是想出来的”,“功夫=时间+汗水”。

2.阐明了我们的主张和愿望。我们认为,不论张家派,还是李家派,都属于“中华气功”这个大门派,各家各派都有其长处,它们之所以能流传至今,说明它们对人民健康都有益处。因此,各家各派之间都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求共同发展,而不应搞“门户之见”。我们只宣传本功法的长处,而不去评论其他功法的长短(当然学术之争是另一回事)。一个功法的好坏,应让群众在实践中去鉴别。

3.表明了我们的态度。众所周知,本功法功力大,在气功界和武术界均享有很高的声望,但我们决不以此作为“称王称霸”逞强凌弱的资本,我们应有“骨气”,但不应有“傲气”,应平等待人,团结各家各派共同为弘扬祖国的气功事业而努力。

4.体现了我们的目的和宗旨。我们传授和学练气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和他人的健康水平及培养修养,以便更好地为祖国、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当“气功商”。

为什么说本功法练功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的

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

本功法练功的基本原则是:“松紧结合,动静结合,练养结合,立足于地,长劲于身,练气于脏腑,营养于天地,一切顺其自然。”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也就是练功家所说的“功到自然成”。

气功研究的对象,是人的本质——气与神的关系,它没有具体的形式,直接感觉不到它,科学仪器也难以测出,我们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来阐释。古代练功者提出:“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即以天地自然存在和变化规律作为练功的理论依据。人生活在天地之气中,因此在对待天与地之间层次的关系上,正如《道德经》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清清楚楚地告诉人们,人的一切活动(包括练功)首先应按照地球运动的客观规律办事,而地球又是宇宙的一部分,它依据宇宙的自然规律运行。而宇宙运动是有规律性的。总之,人们按照自然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获得自由。

对于人来说,脚是地,头是天,科学的练功规律应该是首先练脚。俗话说,人老先从脚上老。脚跟要稳,根基要牢,这就如建筑物的根基一样,如果脚跟不稳,不能把握自己,控制自己,光练天(大脑),会产生根基不牢,头重脚轻之弊。这是练功出偏的一个重要原因。气功讲究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而这种自控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应体现在根基上。

所以,许多有造诣的气功家,养生家都非常重视根基的训练,“入门先练三年桩”,正是本功“立足于地”的体现。

为什么本功法适合在学校中推广

1.本功不意守,不入静,要求练功中动作姿势准确,这些很适合青少年活泼爱动的心理特点,全国已有近百所大中学校传播本功法。

2.本功热身法中对全身肩、肘、腕、髋、膝、踝六大关节进行同步训练,适合现代体育运动的特点,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要求。

3.马步站桩对肌肉的训练,就是对神经的训练,在进行身体训练的同时,又起到锻炼意志、自控能力的心理作用。

4.扳指(趾)法,可以开发智慧,增长才干,是一种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功法。

5.收功以强劲有力的“咦”字声结束,可以振奋学生们的精神。

6.本功符合人体运动的规律,安全不出偏。

7.身心俱练,陶冶情操。

为什么本功法适合在体育教学中选用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学生身体状况的现实及气功健体强身的作用,国家教委非常重视发挥民族体育(气功)保健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体育与气功的区别,请参考表1。

比较是为了鉴别。有鉴别、有继承,才能发展。从运动学角度,体育与气功两者都是保健强身、祛病延年的运动方法,已劈普遍地为人民所接受,但是,由于它们分别来自东方与西方两种文化背景,所以气功与体育之间仍有深刻的区别。

表1 体育与气功的区别

体育
 气功
 
来源
 西方
 东方
 
特征
   针对性、客观性以运动为主,以成绩为衡量尺度
 整体性、唯象性内运动为主。以柔弱为衡量尺度
 
调形
 着重于调形
 调形、调心、调息三者有内在相互依存的联系,其中有一个失去它的作用,三者都将受到损害。调形调息是调心的基础。调心主导调形调息
 
调息
 保证调形锻炼得到充分发挥
 
调心
 保证“调形”的完美发挥
 
要求
 短期、激烈(耗能为主)
 身心双调(储能为主)
 
目标
 运动成绩、健体强身
 开发人体自身潜能,身心并练
 
技术手段理论
 已具备相当规模基础
 刚刚起步,尚待深入研究
 
生命认识
 生命在于运动
 生命在于调节人体心理和生理平衡
 

我们了解了体育与气功的区别后,再谈谈气功教育的必要性。

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及健康。综观四十年的学校体育工作,正如全国高校保健气功讲习班研讨会纪要所指出的:“以竞技体育为中心的体育思想主导着学校体育工作,因此,中国学校体育的民族特色失去了,脱离社会,脱离自然和切身的需要,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笔者曾对一所1400多人的中学调查,全校近视眼400人,砂眼125人,龋齿125人,肝大15人,心脏病4人,其他6人,天津市塘沽区总计5万名学生,其中近视眼占1万人。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单靠学校目前体育技能力量是不够的,而目前的学生锻炼标准又只重视学生的形态与功能,忽略了人的身心整体性、动态平衡性的特点。所以不完全合乎学生的切身利益和社会需要。

因此,国家教委将气功列入体育教学大纲是切合实际的,同时,也是有长远眼光的。

另外本功适合体育教学,也是可行的:

1.全套功法适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如热身法是准备活动,马步站桩是基础,扳指(趾)法是关键,动功加强,最后调气收式,并以响亮有力的“咦”字声结束,振奋精神。这些都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

2.学生坚持练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又能体会出气感,从而增加练功信心及效果。

3.安全不出偏,全套功法安排严谨,符合人体运动生理学的科学理论。

4.全国习练本功法已近200万人,许多大专院校已经引进了本功法,受到普遍欢迎。

5.本功法已经有近8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形成了完整的教材及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6.运用本功可以做到:①提高健康水平;②提高智慧;③提高修养水平;④提高运动成绩。

可以看出,本功法是一种适合体育教学、简便易学、收效显著的功法。

如何通过函授习练本功法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习练本功法的人数至今已近200万。随着本功法的进一步的发展与推广,将会有更多的人参加到习练本功法的行列中来。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较高水平的本功法气功教师的指导。因此,通过函授学习本功法,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途径。如何通过函授学习达到预期目的呢?

1.对本功法要有全面认识,如练功口号、练功原则、本功法特色、功法安排顺序及功用等。在认识到本功法是上乘功法的基础上,就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明确学习目的。比如用于健身治病,在全面掌握本功法前提下,就要有选择地多练些针对性较强的动作(但要注意,站桩功、扳指(趾)法是必练项目)。

2.要诚信,“诚则灵”、“信则灵”。不论面授,还是函授,能否有所收获,关键都在个人。要把习练本功法作为日常生活的需要,刻苦操练,就能掌握好本功法,达到预期目的。

3.讲究科学的训练方法。本功法无论从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哲学角度都是符合科学道理的,在掌握本功法的同时,要掌握住功理,尤其是掌握好松与紧的关系,要作到上虚下实、松静自然。

4.要专,既学本功法,就要专心,持之以恒,不能朝秦暮楚,一曝十寒。

只要持之以恒,讲究练功者十二条素质,本功法定会给函授学员带来福音的。怎样认识“诚则灵”

“诚则灵”的诚,指心意。也就是一心一意。灵,即“灵验”也就是效果。中国古代教育家苟子指出:“君子壹教,弟子壹学,极成。”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用两种不同的态度来学习12个无意义的音节,一种态度是一心一意学习,一种态度是随便看,其效果则大不一样。

心理学认为,在建立条件反射时,人的各种感觉传送到大脑都有特殊的神经通路,听有听的通路,看有看的通路,动有动的通路……人在练功时,通过这些不同的通路,将来自不同感受器的信息传送到大脑相应的区域,这些区域之间发生同步的相互联系,使大脑皮质各区域之间的暂时联系多次重复、强化,建立起“动力定型”,才能产生练功效果。

由上面所述可以知道,“诚则灵”的观点,是有科学道理的。其重要之处是强调,一心一意是练好气功的关键。那种认为,“诚则灵”是迷信的说法是不妥的。

为什么说“人身无处不丹田”

丹田,是练丹家藉以修炼人体“精、气、神”以成“丹”的处所。因其具有稻田般天生含义和面积特征,故以田名之。“丹田”仅是练功者在“得气”时的一种感觉部位,每一个练功者都有自己的感觉部位,暖烘烘的,让人乐滋滋的,沉浸在轻松愉快得气之中为快。这种得气感觉部位,每一位练功者由于采取不同的方式,运用不同的功法,所以感觉部位也不尽相同。正因为这样,所以各家都有各自的理论,都有各自的练“丹”部位,众说不一。仅就“丹田”的别名就有近200之多,分别见于近千种气功著作中,说它是非常玄妙难知的。而有关“丹田”的部位,则又是众说纷纭,叫习练者莫衷一是,如坠五里云雾中,难以把握。

“丹田”是练功者在“得气”时的一种感觉部位,而气功是练气的。气是生命形成的物质基础,气在人身上是无处不有、无处不到的。只有经过有意识、有目的的锻炼,气在人体内的运行,就可以集中于一点或一定部位,就可以得“丹田”之气,并在瞬息间转化为能量而发挥出来,即所谓“意到、气到、劲到”。人体有巨大的能量,光靠骨骼和肌肉的屈伸张弛所发挥的能量是有限的。气功调动人体潜在的能量,并积聚能量的表现方式,一种是向外释放,比如硬气功,耳朵功,嘴功、辫子功及各种方法的内气外放等;一种是自身的感觉,这种感觉正像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所说的,“气功”即生理练丹学,是想用人体内本来就有的各种体液器官和身体产生出的东西,来练就长生不老的“丹”。我国著名学者钱学森解释说:“练功(练内丹)无非是让人的身体进入一种特别健康的功能状态。”

根据全息论的观点,取生物的任何一部分,都可以按比例(缩小)而测知和治疗生物控体的疾病。每一个局部,对生物体的本身来讲,都是整体的,都是相关的,都可以在这里修炼人体“精、气、神”,调动人体的潜能,并积聚能量。就本功来讲,修炼到一定程度可以用眼,手,脚,肘,背处的能量给人发放外气。所以说“人身无处不丹田”、“人身处处能发气”。

练功中禁忌事项有哪些

1.禁忌大温大寒。系指练功场合的温度不要过热或过冷。

2.禁站坐当风。指站、坐功的场合不可有风直吹,尤其要避免背后吹风。古有防风如防箭之说。

3.禁紧衣束带。指练功前要宽衣松带。

4.禁忌搔抓痒处,指练功中气脉流注时,身上若出现动触,绝不可用手去搔抓痒处,以免妨碍气脉周流与交汇。

5.禁忌功后久着汗衣及冷水冲洗和吃冷饭。

6.禁忌饥饱上坐。即过饥过饱均不宜练功。

7.禁忌天地灾怪。指突然有狂风暴雨,迅雷闪电,骤冷突热等,不要在这样气候中练功。

8.禁忌大怒入坐,以免诸脉紊乱。

9.禁忌大乐入坐,以免诸脉紊乱。

10.禁忌久忍二便。指练功时要排清大小便。

习练本功为什么不会出偏

这是因为本功有其自己的练功方法:而练功方法不妥是出偏的一个重要原因。

调心(作为练功三要素之一)的目的,是调整出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心理学称无意识或下意识)。本功属内气外放型功法,练功练到调出原来没有意识到的气来,用气力(内劲)的实践,作为检验本功调心的一个标准。

讲究意守、入静进行调心是常用的手段,但不是惟一的手段。从运动学角度看,意识是一种物质的运动又是物质的反映。采取入静的方法进行调心,仅是相对而言。这个相对的尺度,初学者不宜掌握,加之气血郁滞、经络不畅,弄不好容易出偏。从运动学角度看,人的矛盾心理、性格、思维方式、控制意识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产生的后果也就不一样,过分的意识,又不能自调,这正是练功出偏的主要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本功法是以调身为主的功法。而在意识(意念)交配下的动作姿势是有形的,人们看得见,摸得着,可以规范化,使练功者有章可循——这是习练本功法的人不会出偏的根本原因。

本功采用准确意识下的动力定型反射运动进行调心,目的是调出气感(内劲)。这种当时虽然意识不到,但经过注意和努力可以觉察到,心理学称为“前意识”,本功就是属于这种意识训练。前意识也是意识,而无意识到意识是很困难的。我们多次观察大家站桩5分钟后,练功场就十分安静,大家平心静气进入气功态。全国已有200万人习练本功,我们教功时无一人出偏。本功堪称快速得气法,这种调心训练是有实用价值的。

调形本身有助于达到“调心”目的的实现,这一点,已被现代学者认识。法国18世纪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提出“生命在于运动”,认为运动是使人形体冷静与自强的良剂。“冷静”、“自强”正是“调心”的主要目的之一。

如何选择好自己的练功方向

人体气血循环流注,脏腑功能活动,不仅受时间的影响,而且还受着方向的制约。

众所周知,地球是一个磁体,因此决定了小磁针固定的指向,但由于它的磁场强度很弱,仅有0.5高斯,所以很难被人感知。然而科学家们的研究证明,地磁场对生物(包括人在内)的影响却是客观存在,甚至是生命攸关的。例如鸽子和许多鸟类,为什么能在长达千里之外的飞翔中辨认方向,并准确无误地飞往目的地,就是因为在其头部有一“磁性组织”。除了鸟类,小小的蜜蜂也不可小看,它能对0.5高斯地磁场的千分之一的刺激产生“定向反应”。科学家们的实验还证明,把老鼠置于磁屏蔽的环境里,其寿命会明显缩短;而在人造的磁场中,蝌蚪的寿命可延长6天,植物也会提前结果。

那么地磁场对人类有何影响?我们的祖先早就发现并研究了这一问题,“指南针”的发明,就是一个例证。祖国医学中的“五行学说”和“八卦图”均指出了“方位与人体的内脏相对应”,即人体的五脏六腑与某一特定的方位息息相通,如“东为肝,西为肺,南为心,北为肾,中央为脾”等。人们还发现,少数对地磁先天敏感者,朝南北方向就睡得着,而东西方向则会失眠。我在教学实践中也有这样的发现:当一些敏感者随意取向练功时,会不由自主地扭转身体或面向南,或面向北。

我们知道,人体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近年来,国内外的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体有许多“电磁聚焦点”,并与人体的经络穴位相符,从而进一步证实了人体不仅存在经络和穴位,而且还具有“电磁特性”。

物理学的实验告诉我们,在外磁场作用下,铁磁性物质的分子电流可以从杂乱无章到有序化排列而呈“铁磁性”。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结果也证明,生物体中大多数分子和原子也具有“铁磁性”,可见我们练功时如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球这个“天然磁场”,就可以增强人体经络穴位的“电磁特性”,缩短练功的进程这就是古往今来的练功者都很重视方向的原因所在。

练功者如何选择练功方向呢?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1.“背对太阳”练功。这样,除了练功本身就是“采气”外,还可以利用“命门”采太阳之气。

2.考虑到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影响而保持人体与宇宙的“顺磁性”,既可面向南而背北,也可随日出月升而面东背西,因为东、南为阳,西、北为阴。

3.我们知道,八卦的八个方位与人体的内脏相对应且息息相关,而人体的五脏六腑功能之相互平衡和协调是相对的,不平衡、不协调则是绝对的(相生相克关系)。为了能适应人体中这种不断的发展和变化,深化练功的进程,我们亦可充分利用上述的自然规律而因时、因地选取练功的具体方位。

如果我们把面向南北顺地磁练功称为对方向的“粗调”,那么,随着你练功的深化和自身体内矛盾的发展,还要向对方进行“细调”。

“细调”的具体做法是,先面南而立,全身放松,并伸出一只手。如果上午时刻,你就慢慢地在原地“顺时针”方向转动身体(下午则是逆时针转动身体),细细体察哪个方向的“气感”最强,耶么“气感”最强的这个方向,就是你体内所需要的最佳方位。

4.由于“五行相生”的关系,我们也可在选定的理想场地,坚持定向(如面向南)练功。

如何选择好自己的练功时间

人体气血循环流注和脏腑功能活动,以每日十二时辰为单位,表现出有规律的时相性活动。这种规律性时相性活动,就是选择自己练功时间的依据。

关于练功的时间,历代的气功家多是主张练“子午”功,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对于尚在职学习和工作的人来说则难以坚持。后来有的气功家提出了一个“活子时”,以便灵活运用。我们认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练功主要是为了保健,为了不打乱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规律,每天于5:00至7:00之间练一次也就可以了;若是从治病的角度考虑,也可以按照“经气流注”盛衰的规律(表2)来安排练功。

例如:心脏功能不全的人,可以在22:30后开始练静功(即本功法的坐功),以补其不足;若心火过盛,则可在11:00至13:00之间练动功(如本功法中的“抱球”等),以提肾水,降心火,而促进“水火既济”。

表2 脏腑经气流注盛衰时辰表

脏腑
 经气最盛
 经气最弱
 

 3:00~5:00
 15:00~17:00
 
大肠
 5:00~7:00
 17:00~19:00
 

 7:00~9:00
 19:00~21:00
 

 9:00~11:00
 21:00~23:00
 

 11:00~13:00
 23:00~1:00
 
小肠
 13:00~15:00
 1:00~3:00
 
膀胱
 15:00~17:00
 3:00~5:00
 

 17:00~19:00
 5:00~7:00
 
心包
 19:00~21:00
 7:00~9:00
 
三焦
 21:00~23:00
 9:00~11:00
 

 23:00~1:00
 11:00~13:00
 

 1:00~3:00
 13:00~15:00
 

为什么本功法适合于老年人习练

老年人(指60岁以上)衰老变化的主要生理表现是:

1.从体表最容易看到的是,头发变白,稀疏脱落,由于皮下脂肪减少,身体的水份减少,颜面及全身的皮肤松弛,缺乏弹力,发生皱摺,出现老年斑,牙齿脱薄,脊椎弯曲。

2.在骨骼方面出现骨质疏松,骨皮质变薄,骨纹理减少,相应的骨骼弹性和韧性减低,因此容易发生骨折。由于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化,关节软骨附近常有骨质增生,故易感到腰腿酸痛,关节发僵,患骨关节病。

3.在心血管系统主要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发展,血管弹性减退,心肌收缩力减弱,外围血管阻力增加,心脏负担增大,血液搏出量减少,使得各脏器的血流量减少,组织供氧受到影响。

4.呼吸功能减退也很明显。肺活量下降,加上免疫功能低下,肺部容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的患病率比年轻人高。

5.消化功能减退,容易出现消化不良和便秘。

6.脑血液循环缓慢,脑部血流量减少,容易出现脑血管阻塞疾病。此外,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对外界的反应也较为迟钝。

7.肾功能减退,容易出现尿失禁现象。

本功立足于地,以马步站桩功为基础,有利于增强老年人的肌肉及骨骼的功能,防止骨质疏松。站桩有体外反搏的作用,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的心、脑、肾的血液供应;热身法中压丹田、搓丹田等动作,进行细、匀、深、长呼吸训练,有利于增强老年人呼吸功能;站桩功提肛、收腹、缩肾,按摩肠胃、强肾,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和增强肾功能;通过热身法中的惯相运动与逆相运动的交替训练,可以提高老年人的注意力;通过扳指(趾)法的训练,可以激活脑细胞,抗老益寿,提高老年人的反应力和记忆力。本功是动静功,在全身锻炼的同时,又不增加心、肺负担。本功要求作到“三个不要,一个强调”,练功不出偏差,这就消除了老年人的心理负担。所以本功适合于老年人习练。在全国200万人习练本功中,老年人就占了1/3。

每天练功强度应如何掌握

掌握练功强度总的体会,概括以下十二个字:吃的好,睡的香,有精神,不感冒。这四句话是掌握运动量的自我感觉,但具体情况要具体对待:

1.如果身强体壮,练功为了提高功力,那就应该加大运动量,每天练功不低于三小时。

2.心肺病患者练本功,要多练静功,站桩功,练功以病症改善为标准,以上四句话作为掌握练功的尺度。练功时心率不宜太快。

3.神经衰弱等病症患者练此功,每天练功要微微出汗,也要有一定强度,这样才能改善病情,收到效果。

4.运动系统患者如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病症练此功,初练时可能有患部疼痛感觉,坚持一段时间病情就能改善。这样的病例很多。

5.初练本功的人,腰酸无力,四肢胀痛,这是正常现象,坚持一段时间,就能进入身体最佳练功状态,从而收到练功效果。

此外,收功一刻钟后方可进水进食,夜晚收功后,不要马上入睡。

练功中有口水怎么办

有痰可以吐掉,但口水不能吐掉,要咽下,这是津液。古往今来,凡是养生家与武术家无不注重“舌顶上腭”,因为人口上腭处有“天池”穴。当用舌尖顶住此穴时,口内即生津液。此津液属于消化液,不但能助消化,且咽下丹田可化为气血,练功时切不可吐弃。

日本的西冈教授经过试验发现,口腔内的唾液是一道防癌线。唾液中的氧化酶及过氧化酶能消除某些致癌物质的毒性。唾液中除了多种酶以外,还含有维生素、激素、无机盐、蛋白质等与人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营养物质。

习练本功后睡眠相对减少是什么原因

中医认为,“神”足不思眠。“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习练本功后如觉“神”足,是本功取得收效的显著标志。睡眠时间虽然短了,但精神反而感到旺盛,是正常现象,不必疑虑。但应注意,对练功后所出现的这种“神”足现象,不要过分欣喜,更不要有意识地去追求,一切要任其自然。

少林一指禅气功教师的作风与要求有哪些

1.懂多少、讲多少,不要吹牛,实事求是。

2.诚恳待人。

3.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要仁义为本,不欺弱者。

5.要有骨气学习阙老三大精神。

6.教学要耐心、细心,教案准备要细致,讲解要用群众易懂的语言。

7.不要以气功书籍、文章中无关的理论来卖弄自己的才华。

8.乐于给人做一种愉快的事,也就是说善于为人民服务。

9.要为人师表,注意仪表和语气,声音要洪亮,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练功、教功的精神面貌和气质,对人要有负责精神。

10.不要骄傲自大,要谦虚谨慎,要胸襟开阔。

11.忍耐为本,能忍自安。这是坐功“禅”养性,修身之道。要以制怒作为座右铭。

12.学无止境,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和功力,不能仅仅以我会放气而满足。要钻研中医基础理论和人体科学理论。练气功不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钱学森教授说,与气功有关的学科有四十多种,包括医学、物理学、电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天文学、运动生理学、心理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许多领域,没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理论,成不了一个好的气功教师。

当好气功教师三个基本条件和四个必须做到是什么

三个基本条件是:

1.有坚实的基本功(内气外放的本领)。

2.有表达及临床治疗的技能。

3.有必要的基础知识(气功、中医学、心理学、古文等知识)。

必须做到的四要是:

1.要在“专”字上下功夫。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得。首先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2.要在“钻”字上下功夫。不能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要刻苦钻研,认真思考,反复探索。

3.要在“参”字上下功夫。要博览群书,参考各家学说文献资料,博采众长。一切有价值的资料都应参考,以便从中得到启发和教益。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不囿于一孔之见。

4.要在“攀”字上下功夫。要树雄心,立壮志,须知学无止境,只有勤学苦练,才能由浅入深,由粗而精,做到精益求精。

本功法教学中十个结合是什么?

1.功法和功理相结合。既教功法,又讲功理;既有实际,又有理论,是我们一贯强调的气功教学原则。除了随教随讲之外,杨浦公园练功场地,还规定了每星期日专门上一次气功理论课。每逢上理论课时,除了学员之外,好多公园游客也来旁听,起到了宣传作用。

2.教师与学员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了毛泽东同志倡导过的“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官教官”的教学方法,我们请老学员教新学员,从学员中培养、提拔辅导员。在举办辅导员培训班时,有时也请学员来谈意见,谈体会。在我们这里,教师、学员打成一片,不分彼此。

3.新课与旧课相结合。每次上新课时,都要复习旧课;在复习旧课的同时,也都有一些新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一指禅功的一些老学员长期学练而不感到厌倦的原因之一。一位练了两年多姓杨的老学员说:“我每天来杨浦公园练功,经常能学到一些东西,旧的动作又不会忘记。因此,我的身体好起来了,情绪也比两年前活跃多了。”

4.一般与个别相结合。我们在杨浦公园及其他教功点教功,一般是采取集体上课、集体练功的形式,但也不忘对个别特殊学员的辅导和关照。如在演练九节热身法时,对其中四、五、八节必须关照部分学员不要操练;又如对高血压患者的马步站桩姿势和收功动作,都须个别辅导。对于八节动功也是如此。总之,要因人而异。

5.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公园练功点,每天集体上课练功的时间是一小时。每次下课以后,总会见到学员们三个一堆,五个一群,在互相切磋功法,交流看法,互相纠正动作。在气功教师或辅导员的周围,更是围满了学员,在向老师提问题,听老师解答问题。这样,就把当天或从前学到的内容,更加消化吸收。同时也起了增进感情、活跃情绪的作用。

6.表扬示范与批评纠正相结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在上课讲评时,表扬往往是指名的,也往往让学员来现身示范;而批评和纠正动作,从来是不指名的。对于姿势和动作,则采取“公开示范、个别纠正”的方法。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不挫伤学员的练功积极性。表扬与批评,虽然是结合采用,但还是以表扬为主。

7.教功和思想工作相结合。来练功的学员,有各种各样的思想。其中有的学员疾病缠身,有人竟生轻生之念。学员刘某、赵某刚来学功时就是如此。也有的学员在练功过程中气冲病灶,或产生了一些困难,就想打退堂鼓。我们的气功教师和辅导员,对这些学员,总是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打消他们的疑虑,树立他们的信心。从而使他们思想问题解决,练功信心增加,更容易产生练功效果。

8.练功与医疗相结合。对于某些带病练功的学员,如某些患偏瘫症的学员,我们动员他去接受气功外气治疗,以期加速病好转。对于那些来我站气功门诊接受治疗的病员,我们则动员他们去练功,自己锻炼。在这两方面,我们坚持“练功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

9.经常上课练功与搞其他活动相结合。我们除了在固定时间,经常上课练功之外,还不时地搞些丰富多彩的其他活动,以提高学员练功兴趣,增强练功效果。如听录音、看录像、每逢星期日举行大会操,开展义务咨询、义务诊疗活动。

10.气功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我们曾因陋就筒,搞了一些力所能及的科研活动,如用温度计测练功前后的手温差,用指北针测试练功时的磁场等。专题讨论研究,也经常进行,如对“马步站桩两脚内扣13°作用”、“楼上楼下练功的差别”等,组织学员进行过专题讨论。

本功法关于通周天问题的观点是什么

关于“周天”之说,是气功界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人离母体之后,身上的经脉,特别是任、督两脉,就被“隔断”或“阻塞”了,只有练功的人才能“打通”,使人从“后天”返还“先天”而“长生不老”……近年来,由于气功的迅速普及推广,这种说法也就更为盛行,以致许多初学者盲目追求打通“大周天”、“小周天”,并由此还派生出什么“意通”和“气通”之别,甚至以“通”为荣,“不通”为耻,于是闹出了不少“以讹传讹”的笑话和弊端。而实际上,经过十月怀胎,胎儿在母体里早已发育成熟,有了口鼻和二阴,只不过胎儿在出生前是通过脐带和接受母体输布的气血获取营养,出生后,婴儿靠口鼻和二阴直接与自然界进行的物质交换。因此,确切地说,婴儿出生后截断的只是和母体的气血通道,对婴儿体内真气循行的经脉并无什么影响。

诚然,我们过去也曾有过类似的说法,甚至在我们的教材里也出现过(尽管我们没有强调它),但学习和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因此,我们在本功法的训练中,反复地强调“不要把别的功法的概念(即不要以意引气,通什么‘周天’)加入本功法”的要求。我们认为,功夫是练出来的,而不是想出来的,功夫=时间+汗水。

我们认为,人体内的气血,不仅一刻不停地在经脉中运行,而且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因此,我们不需要、也不应该人为地去干扰它,否则,在人们尚未弄清它的种种规律的情况下就来个“瞎指挥”,是难免不出乱子的。我国气功经典著作之一《性命圭旨》(全称为《性命双修万坤圭旨》)中生动形象地指出:“人生气血本通流,荣卫阴阳百刻周;岂在闭门学行气,恰如头上又安头。”再说,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内经》也没有一处讲过这种“人离母体后经脉就不通”的说法,恰恰相反,论述经脉与人体生命密切关系之言随处可见。如《灵枢·本脏》篇指出:“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血和则经脉流行,阴阳营复,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此人之常平也。”《灵枢·经脉》篇说:“谷入子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素问·离合真邪论》说:“真气者经气也。”《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机孤危……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所有这些都说明,真气的运行是不能停止的,无论是十二正经或奇经八脉,都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人体的上下、表里和脏腑之间,以及人与大自然之间的联系、信息传递等等,全有赖于真气通过经脉及其穴道,以“升降出入”的运动形式来实现的,这是生命得以存在的根本保证。祖国医学还指出,“任脉是阴经之海,督脉系阳脉之总汇”。由此可见,任、督两脉在十四经脉中占有独特的地位。试想,如果任督脉真的被“隔断”或“闭塞”而不通,真气又何从“升降开合”、正常循行?人的生命又怎能得以维持?!

那么气功界某些流派的“周天”之说为何会流传如此之盛,并为众多的练功者所追求?正如庞祝如老师所说,主要是由于一般常人不能觉察经气运行的情况,只有练功到一定阶段才能有所感受之故。其原因是:第一,常人的真气不足,运行无力,通过练功,真气得以培育、充盈,运行就强而有力。第二,常人由于七情干扰,六淫侵袭,以及他伤等内外因素的影响,致使气血郁滞,真气运行不够畅利,而通过练功,则可使其气血调和,“内能”增加,经脉畅达。第三,练功对于大脑皮质起到内抑制作用而使之得良好的休息,这样不仅使脑细胞的寿命得到延长,而且还增强了大脑与躯体密切的信息联系,使下意识过程深入意识领域,而这对于潜在的“周天”意识较重的练功者来说,当其体内真气充盈时,在“气功态”下,就较易出现所谓使任、督脉“打通”的“周天”现象。

综上所述,我们不仅承认“意”在练功中的作用(因为本功法的每个架式动作,就是在“意”的支配下完成的),承认真气运行对“意识”的作用,同时也承认人的本体“意识”对真气运行的反作用,并且这种“反作用”的大小与练功者的功夫深浅成正比。因此,练功者(尤其是初练功者)一味追求“通周天”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是有害的;只有顺其自然,坚持练功,才是祛病健身,益智延年,由“后天”返还到“先天”的正确途径。

“丹田功——热身法”的来历

“丹田功——热身法”的来历及其功用是:“丹田功”通俗的称之为“热身法”。它本不是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的内容,而是王瑞亭本人吸取回族同胞练的“心意六合拳”的精华,并结合自己多年练功习武的经验而总结创编的一套功法,它体现了我们“人身无处不丹田,时时处处收发气”的观点。

“丹田功——热身法”的功用是什么

一、启动气机。用以作为本功法的“准备”动作,可以使练功者更快地“得气”,从而有“事半功倍”的效用。

二、治病健身。它的每节动作,都有防治某种疾病的作用,其医疗价值概括起来说是:“活利关节,按摩内脏,疏经活络,平秘阴阳。”

三、防身自卫。它是武术的精华,经常习练“热身法”,必要时可用于防身御敌。

从运动学角度来看,热身法是全身性的运动,肩、肘、腕、髋、膝、踝六大关节同时得到训练。前三节着重上下肢的同步训练,后三节在全身训练中又配合深呼吸运动,以气助力,增强“热身”效果,最后以摩丹田向外(惯相运动)、向内(逆相运动)的交替运动结束热身法。全套热身法只需6分钟,做完后,练功者会微微出汗,掌心可有不同程度的胀、麻、冷、热之感,这样既提高练功者的情绪,又将全身各部位活动开,为下一步的“马步站桩”后尽快进入“气功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热身法中压丹田、提丹田、搓丹田

为什么要深吸深呼

本功是“内劲”功,是中国气功体力与气力的集中体现。气力就是力气,气是力的基础,呼吸(古称吐纳)是练气的重要手段。本功压丹田是锻炼“内五行”;提丹田,提气上行,可打通督脉,并有效提高上下肢的劲力;搓丹田走内劲,促使丹田之气壮大。以上三个动作功用的实现,就需要深吸深呼,以气助力,使之达到练功效果。

通过科学试验证明,练功做深呼吸运动,胸部肌肉经常活动,胸腔扩大,呼吸肌力量加强,肺扩展能力提高,从而有利于呼吸系统能力的提高,深呼吸还能使心脏得到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深呼吸对膈肌运动范围扩大,对肠胃肝脾起到按摩作用,能促进消化、吸收和排泄。

以上三个动作,在热身法中占有重要位置。

为什么说“马步站桩功”是本功法的基础

马步站桩功是本功法的基础,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医疗价值看,它不仅是延缓“人老先从腿上老”的积极有效的措施,而且因为站桩时的架式姿势符合“体外反搏”的机制,坚持习练对建立“侧支循环”,增加各脏腑、经络里的血通量,从而对调节各脏腑的功能及其平衡协调起到有效的作用。

2.从在本功法的地位看,它是学练本功法的“入门”功、基础功。众所周知,本功法是以“站桩”为主而著称于世的,只有经过“马步站桩”的严格训练,把“根基”打牢了,才能为下一步学练高一级功法打下坚实的基础。“下盘松、全盘空”,以及“入门先站三年桩”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在练马步站桩功时

为什么反复强调“三个不要”和“一个强调”

“三个不要”,是指在练功时“不要入静、不要意守、不要将别的功法的概念加入本功法”。“一个强调”,是强调动作姿势的准确。“三个不要”和“一个强调”,是学练本功法的人不出偏差的根本保证。我们强调它的根据是:

1.本功法是调身型的功法,是以“一调(调身)代三调(调心、调身和调息)”,是“形于体外,练于体内”,靠动作姿势来开发人体“潜能”的,因此我们特别强调动作姿势的准确。

2.我们的观点是“人身无处不丹田”,因此“无处可守,无处需守”。

3.我们认为“功夫是靠练出来的,而不是想出来的”;“功夫=时间+汗水”。

马步站桩时为什么要脚尖内扣式站立

桩功主要是脚与腿的训练。脚和腿是整个身体的支柱。因此,所有流派的桩功架式锻炼都有“着眼在根节”的特点。桩功的姿势与要求,因流派不同也各有不同之处,大体分为站式、坐式、行走式、半伏式等。另外,从脚型来看,大致分为脚尖内扣、外展和平行三种。其中脚尖内扣式,练功者付出的力量最大,练功效果最好。

从力学观点看,两脚尖内扣增大了膝关节内旋运动范围,两脚尖形成梯型支撑面,增大了身体重心的稳定程度。习练者站桩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这时所受的力,为地面对两脚的支撑力,即地面对脚的反作用力。人体重力等于地球对人体的吸引力,即W=mg。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以上三力W+F左+F右=0。维持人在脚尖内扣姿态下的平衡(也就是要求动作姿势的准确),重心越低,稳定性就越大。也就是站桩架式越低,越能产生爆发力(即内劲)。

如何体会马步站桩“上虚下实”的意义

从中医八纲辩证的理论观点来讲,虚指正气不足,实为邪气有余。本功中的虚实是指动作特点而言,与八纲辩证中的虚实截然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上虚下实,老子《道德经》:“虚其胸,实其腹。”系指胸以上要虚,腹以下要实。站桩虚处体现:虚领顶颈,虚腋,松腰松胯等;站桩实处体现在:屈膝下蹲,十趾抓地,收腹提肛等,站桩上虚下实的意义有以下五点:

1.体现本功自下而上训练特点;

2.产生内劲(能量、潜能);

3.实则斥,虚则吸。虚与实作为一对矛盾,有斥必有吸,有吸必有斥,是物质运动的特性。站桩所产生的内劲(能量),总是要向虚的方面运动与释放,这种运动特点就为内气外放的理论与实践奠定了基础;

4.上虚下实,实的运动是形成体外反搏的依据;

5.运动生理学认为,肌肉收缩时发生一系列生物电变化,这种变化可用电子吸负学说论证。电子吸负学说认为练功练的是体内生物电。练内功出现内气现象的时候,大脑皮层产生新的兴奋灶,形成电流。新的电流作用在人体虚的部位上,作用在人体经络穴位上,导致体内体液中的蛋白质胶体微粒接触电流后发生特殊的改变,发生带电的胶体微粒出现集合,在电流冲击下,又释放电流,新的电流又不断加强。所以练功练到一定时候,人身上可以发生麻感、电感。有人研究认为,这种电流的现象是有内气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还发现电流形成以后,进行方向运动,什么地方有毛病,它就冲向那个地方去,它是自动化的定向运动,所以气功能治病。定向运动的带电微粒流在体内运动,体内出现很多粒子流运动,这样就给人体增加了能量(内劲),增加了物质,改善了功能。

“马步站桩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笔者总结“马步站桩功”有以下十大功能:

1.能增强对机体的双相调节能力。我们通过三对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的病人的观察,练功一个半月后,血压及心率均恢复到正常。这说明,对调节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平衡效果明显。

2.可发挥身体代偿作用,减轻残废度,防止肌肉萎缩。有一名经CT检查为额叶脑软化症的病人,练功前左上肢呈痉挛性肌强直,腱反射不能引出,左上肢肌肉较对侧萎缩5厘米。站桩两个月后,肌肉萎缩消失,上下肢痉挛明显好转,走路较前方便多了。

3.能提高人的情绪作用。据对900名练功者统计,90%的人站桩10分钟后出汗,站桩七天后产生特别舒服感觉。有的练功者说:“提高了情绪,病就好了一半。”

4.能防治肝病。据上海《新民晚报》1988年3月1日报道,当时上海流行“甲肝”,经检查,万名习练本功者无一人患此病。这是因为本功能促使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加快,从而有利于肝脏的代谢。

5.具有规律减轻和增加体重的作用。有三名肥胖症的人,练功一个月,体重减轻了3公斤。这是因为,有氧训练+肌力训练+韧性训练是减肥的关键,站桩是有氧训练并产生大量的热,增加了脂肪的氧化消耗,站桩架式越低,就越增加下肢及腹部肌肉的训练,同时还可增加韧性。另有五名消瘦的人,习练本功两个月体重平均增加2.5公斤。这是因为站桩提肛收腹,对内脏起按摩作用,增进食欲,提高消化和吸收功能的结果。

6.能防治痔疮。站桩需进行“提肛运动”,这样可使肛门肌肉经常得到锻炼,增强其力量,改善肛门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状况。

7.能康复假性近视,20名假性近视学生,练功半个月后视力平均提高0.3。

8.能促进体外反搏。这种下肢及臀部肌肉收缩的形式,能迫使血液迅速回流到头部,这样就有利于建立侧肢循环,以改善心、肾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9.能开发人体智能。站桩利于自控力及意志力的培养,并且有利于提高记忆力。还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学习情绪。

10.能快速得气。据《中华气功》1987年第1期报道,在习练本功法受试的69人中,有14人过去未练过气功,仅练本功12天后,手上磁场平均提高1.13高斯,习练本功在半年者,其手上磁场均可达到一般“内气外放”之气功师水平。

此外,对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慢性腰疼、痛经、子宫肌瘤、手淫、阳痿等也有明显效果。

为什么说“马步站桩功”是

肌力静力性训练,有哪些优越性

任何一种运动都是由一些肌肉收缩同时另一些肌肉舒张,从而相互协调同时牵拉骨骼而产生的结果。肌肉收缩产生运动,同时也产生制动,运动与制动相互制约,从而使动作协调、恰当、准确。

就调身性气功对肌肉的训练方式来说,一是动力性训练,一是静力性训练。静力性训练是指肌肉长度不发生变化,但却付出内能的一种训练方法。少林气功内功一指禅(以下称本功)属于调身性气功,其中马步站桩功是本功法的基础,精华即筑基功(或称暗功、玄功、站桩),也是产生内劲的所在。习练站桩功时,两臂与手及两腿膝足都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弯曲,肌肉骨骼都要保持相互交叉力和收缩作用。这种训练形式,就肌肉的工作性质来说,属于静力性训练。此种训练形式得气快,健身快,不出偏,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体育、为竞技体育服务有现实及深远意义。

为什么说“马步站桩功”具有“体外反搏”的作用

1.如何理解“体外反搏”的原理

要理解“体外反搏”,应首先明了何谓“搏”,所谓“搏”即搏动之意,而一缩一舒谓之一搏(此为心脏之“搏”)。只缩不舒或只舒不缩皆不能谓之“搏”。

2.“体外反搏”的装置

体外反搏这种装置通过与病人心电相互同步,以控制套在病人下肢和臀部的气串充气或排气,当心脏舒张时,由远端到近端向上肢迅速充气,向下肢和臀部加压,迫使下半身的血液迅速回流到躯干和头部,使血液在心脏舒张期集中灌注于上半身,并大大提高了主动脉的舒张压,使它比心脏收缩期的血压还要高,从而促进了心脏、肾等重要生命器宫中的血液畅通,并有利于建立侧支循环微循环系统,以改善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在心脏收缩时,气串迅速排气,使血管复原,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主动脉的收缩压,另一方面又可减轻左心室的负担。体外反搏就是利用与正常心动周期相反的充气排气动作来增加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从而达到对冠心病、心肌梗塞、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脑动脉栓塞和脑血栓后遗症等疾病的治疗目的(体外反搏装置由广东中山医学学研制,现已推广全国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

3.马步站桩具有“体外反搏”作用的原理

马步站桩时要求上虚下实,十趾抓地,这样,下肢肌肉处于—定的紧张收缩状态,也就是处于“搏”里的“缩”的状态。在“缩”状态中,下肢的部分血液被迫挤入头面躯干和上肢部,使该处血流压力和流量大增,使平常关闭着的微细血管网(平时只开放一小部分),形成被动性的扩张,血液流进血管网,并形成了许多的侧支循环,使头面躯干上肢尤其是五脏六腑和大脑血量大增。在“缩”期中的下肢则主要起到肌肉静力训练的效果(即锻炼肌力)。

在站桩结束后的一定时间内,由于下肢肌肉突然由紧张到放松,也即“舒”的周期中,这时全身的部分血液(主要是头面躯干和上肢)快速冲进下肢,下肢的血量比平时增加,因而促进了下肢的营养和健康。

从一“缩”一“舒”的一个搏动周期来看,马步站桩确可增加全身气血的流量和流速,使周身的经络畅通,气血调和,具有“体外反搏”装置的作用,是调动自身力量,不用任何装置的“体外反搏”。

为什么说“马步站桩”要持续一定时间

本功要求习练马步站桩功时,至少不低于30分钟。其道理是,依照生理学的观点,刺激必须持续一定时间,并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组织的兴奋(兴奋是指活组织在刺激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可传播的,伴有电活动变化的反应过程),而体内生物电的产生与加强恰恰是组织兴奋状态下的产物。从运动生理学观点来看,刺激时间+强度=兴奋。这就是说功夫、气力靠练,而人体生物电的产生与加强,正是时间加汗水的产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站桩30分钟左右对功力增加及练功健身比较适宜,也是绝大多数练功者一致反映的。

如何体会“松腰松胯”

“松腰松胯”,即在做马步站桩功时,腰部肌肉放松,两胯放松自然展开向下坐屈,松腰是做好松胯的关键。因为松胯向下坐屈,取决于骨盆的位置,而骨盆与腰椎相连,腰肌紧张收缩,松胯也就很难做到。

怎样才能做好“含胸拔背”

对于一个初学本功的气功者来说,做好马步站桩功中的“含胸拔背”的动作十分必要,它可以加快练功进程。含胸是与挺胸相对而言,只要不挺起胸部,就可以认为是“含胸”,含胸时胸、背及肋间肌肉是完全放松的,两肩下沉微向前含,使“撑”起来的胸廓“塌”下去。如果此时呼出一口气,便是含胸的最佳状态了。

在含胸合肩的同时,会感到整个背部皮肤绷得很紧,好像拔火罐一样,又像被人捏着鼻和脖往上提,使你自己不由自主地直起腰来。这种感觉就叫“拔背”。另外,做好含胸拔背要用腹式呼吸,否则,就会出现挺胸仰身。

为什么说扳指(趾)法是本功法的关键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扳指(趾)法”,是祛病健身、开聪益智、延缓脑细胞衰老的好法宝。

2.“扳指(趾)法”是增大功力、缩短练功进程的好措施,故有“快速得气法”之美称。

3.“扳指(趾)法”是“打开”劳宫穴和涌泉穴,实现“外气内收、内气外放”的一把钥匙。

扳指(趾)法中,为什么要两手足指(趾)同时扳动

人有左右两手,脑有左右半球。在一般情况下,经常使用右手,能促进大脑左半球的功能,使左半身器官老化过程得以延迟,并锻炼了右侧肢体的工作能力。因此,加强左手和右脑的活动训练就是非常必要的。经常进行左手的运动,可促进大脑右半球的功能,适时取代大脑左半球的工作,使其得以休息,又使右半身老化过程得以延迟,同时,可改善左侧肢体的乏力和防止发生废用性萎缩。综上所述,应鼓励天生的左撇子使用右手,又不限制继续使用左手;而惯于用右手的,也应注意多用左手。这样,两手并用,可以使大脑左、右半球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超量”锻炼,从而使人脑的潜能在训练实践中得到发掘。而手的功能,集中在手指上,人类手指动作的每一进程,都与大脑发育程度息息相关。国外一位学者在对手与脑的关系作了多年研究后指出,对大脑来说,最重要的是手指的运动。通过活动手指给脑细胞以直接刺激,可以增加大脑的活力,阻止和延缓脑细胞的退化过程,从而有利于保持大脑功能的健全。

可见,两手手指的同步运动是开发人脑潜能的有效方法。

第一套扳指(趾)法中

为什么先扳阳经指(趾),后扳阴经指(趾)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指出,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是主干,络脉是分支,而经脉则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由于它们隶属于十二脏腑,为经络系统主体,故又称十二正经。十二正经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所以,通过气功锻炼,加强十二正经及其络系脏腑的功能,对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是有重要意义的。

经络学说是以阴阳学说为基础的。阴阳之称起于《周易》。《周易》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爻分阳爻(—)、阴爻(一一);其中总论全部易理为《系辞》(传为文王所作的卦辞)。《系辞》主要说明“变化之道”,观察天地、日月、四时、昼夜、寒暑、男女等自然现象,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变化的发生,是在于阳、刚、动与阴、柔、静性质相反的两个方面“相摩”、“相荡”的结果,主动的力量是阳、刚、动,手足食指(趾)、无名指(趾)是阳经,是主动力量。所以,本功法扳指(趾)法先扳阳经指(趾),以强化阳刚、阳动之力。

第一套扳指(趾)法中为什么先扳食指、后扳中指

食指是手阳明大肠经之起点,交于足阳明胃经。《灵枢·五味》:“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足阳明胃经络于脾,与脾互与表里,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故脾胃常合称为后天之本。中焦(脾胃)又主气,气属阳,主功能。故应先扳食指强化功能,增加胃气,以营养全身。中指为手厥阴心包经之末端,《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故应最后扳动中指以统摄平衡全身。另一个原因,从协调平衡角度,中指位于五指中间,并且左右两指又又各有一阴一阳经,最后扳动中指有利于调节全身各器官功能的平衡。

扳指(趾)法的中医理论依据是什么

首先明确一点,本功法扳指(趾)在中医理论来看,手十指与足十趾,均视为四肢的末端(简称为“四末”)。中医认为,手足的阴阳经脉是血气会合联络的部位,与全身密切相关。如《灵枢·动输》篇说:“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卫气失常》篇又说:“皮之部,始于四末。”人身“阴气从足上行到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到头,而下行至足。”(《素问太阴阳明》)十二经脉脉气的散布,以四肢、肘、膝以下的部位称为“根”或“本”,它与躯干的“标”“结”等部位相对应。这种对应是互为反射的基础。这种手足互为反射,存在着“同气相通”的关系。这样四末运动所产生的“脉冲信息”就可以同时作用于经络及相应的脏腑,从而达到健身医疗的目的。

扳指(趾)法抗老益寿的依据是什么

有机体的衰老是由于组织、脑细胞衰老的结果。防止脑细胞衰老的关键,是使神经细胞处于活动的状态,促使神经细胞的代谢,这样不但不会促进神经细胞的老化,反而会延迟其衰老过程。从肌肉系统来看,要根据自己体力条件,多运动,使肌肉保持弹力,血液流通,畅通无阻,各种细胞得到微血管提供的营养热能,保持了内部微循环稳定,细胞也衰老的慢。根据生物全息律的理论,生物体的任何一个相对独立部分,都是整体的、成比例地缩小,并且含有有机整体的全部信息。手指足趾运动规律地启动手足三阴三阳经的脉冲(需养)信息回搏于脑,而加快血液循环,增加血容量而营养脑细胞。手指足趾运动更能有效保持上下之肌肉弹性。所以能达到抗老益寿作用。

扳指(趾)法为什么能强化原有体外反搏,

加快练功进程

在站桩基础上,又加上规律性的手指足趾运动,使原有体外反搏更有其针对性。从解剖看,手足在大脑皮层中投射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其中手指运动区在大脑中所占区域量最为广泛。例如,大拇指运动区就相当于大腿区10倍。这样在接受同等刺激时,肢体远端传入冲动要比其它部位强,对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影响也大,四末这种针对脑的运动,就能激发、调动更多脑细胞。神经反射和神经体液调节各种功能活动就会活跃与广泛,从而起到疏通经络、激发、蓄练“内劲”、加快练功进程的作用。

扳指(趾)法开发智慧的依据是什么

俗话说:“心灵手巧”,说明智慧与手相关。有人作过估计,人的双手能够做出几十亿种不同动作。这是因为支配手肌的神经在大脑皮质中具有广泛的代表区域,就拇指在皮层所占面积而言,几乎比整个躯干面积还大。活动手及发展手的小肌肉,使操作能力得到加强,还能经常刺激神经末梢,不断强化神经传导,活跃大脑皮层相应部位,促进脑的发育及表达能力的发展。现在医学研究还发现,脚部共有61个反射区,而双足十趾就有9个反射区,而双足大拇指就各占7个,其中就有4个反射区与脑有关,这说明运动足趾对脑也有作用(图136、137、138)。

 

图136 躯体运动皮层定位示意图

 

图137 躯体感觉皮层定位示意图

右腿

1.头(脑)、左半球 2.额窦、左半边 3.脑干、小脑 4.脑垂体 5.颞叶、左,三叉神经 6.鼻 7.颈 8.眼(左) 9.耳(左) 11.斜方肌(颈、肩部) 12.甲状腺 13.副甲状腺 14.肺和支气管 15.胃 16.十二指肠 17.胰脏 18.肝脏 19.胆囊 20.腹腔神经丛 21.肾上腺(右) 22.肾脏(右) 22.输尿管(右) 24.膀胱 26.盲肠(兰尾) 27.回盲肠 28.升结肠 29.横结肠 36.生殖腺(卵巢或辜丸)

 

图138 脚部反射区示意图(左右脚同)

扳指(趾)法中,扳指时要尽可能地同时按压

相应的脚趾,脚趾应该怎样按压

人体有十二正经,除手三阴、手三阳外,还有足三阴、足三阳。因而只扳手指,不扳脚趾,就不能起到打通奇经八脉的作用,脚趾比手指扳动更困难,一般练功者很容易疏忽。在做十指扳动时,十趾可按十指的动作和次数相应扳动。某些不易扳动的脚趾可以意识调动。十趾扳动应在平时用手进行扳动练习,以求熟练和准确。

扳指(趾)法扳动手足五指(趾)的意义是什么

扳指(趾)法是一指禅师门独创的增长功力、健身、祛病延年的法宝。这可从以下三方面阐述:

1.从祖国医学经络理论看。人体气血在经络里的运行分大循环、小循环、卫气循环三个周而复始的线路,其中大循环与扳指(趾)法关系密切,大循环系统路线如下:

 

图139 大循环系统线路示意图

从图139看出,肺经和大肠在食指端相接,心经和小肠经在小指端相接,心包经和三焦经在无名指端相接、脾经和胃经在足大趾端相接,膀胱经和肾经在足小趾和足心(涌泉穴)处相接,胆经和肝经在足大趾丛毛处相接。其它各经交接地点都不在指(趾)端。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①扳动大拇指主要影响肺经;②扳动食指既可影响大肠经、肺经,更进而影响整个大循环;③扳动中指主要影响心包经和“劳宫”穴(因“劳宫”穴为心包经和荥穴);④扳动无名指,既影响三焦经、又影响心包经和整个大循环;⑤扳动小指则影响心经、小肠经和整个大循环。手足五指(趾)与各经关系及手足(趾)的主要穴位详见图140、141。

 

图140 足趾与经络关系示意图

 

图141 手指与经络关系示意图

2.从脏腑之间的关系看。①扳动大拇指(趾)主要影响肺经,心主血,肺主气,两脏同居上焦而“肺朝百脉”《素问·经脉别论》上就指出了心与肺在生理上与病理上的密切关系。心血与肺气是相互依存的,血的运行有赖气的推动,而气的转输也需血的运载。所以,前人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扳动大拇指既影响肺经又影响心经,所以手纹学认为,五个手指以拇指最为重要。扳动大拇指对开发智慧,改善心功能、肺功能有益,同时,对半身不遂、运动平衡失常、某些脑病症均有益处。②扳动食指(趾)主要影响手阳明大肠,本经从手走头交足阳明胃经,胃与脾又互为表里,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与胃两者共同来完成着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水谷精气的传输。扳动食指又影响肺经和整个大循环。所以,扳动食指主要影响人体消化循环及新陈代谢的功能,对于肺、胃、肝、胆等脏器官的病变,如:少气无力、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发热、烦热、心烦、易怒、胁肋痛等病症,均有很好的改善效果。③扳动中指(趾)主要影响心包经和“劳宫穴”。心包是心的外膜,附有络、脉,是气血运行的通路,有保护心脏的作用,能代心受邪。“劳宫”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的主要荥穴,手厥心包经从上肢内侧前缘走手,交于三焦经。三焦经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扳动中指有益于心脏的保护和利于三焦经功能的发挥。所以扳动中指对气虚无力、憋气、心痛、心悸、胸闷、面赤目黄、精神失常、上肢痉挛等病症改善有益。④扳动无名指(趾)主要影响三焦经、心包经,也影响整个大循环。无名指属三焦经之通道,即手少阳三焦经从上肢外侧前缘走足,交足少阳胆经。所以扳动无名指,对往来寒热、偏头痛、耳聋、咽喉肿痛、下肢浮肿、运动障碍、疼痛、妇科等病症改善有益。⑤扳动小指(趾)主要影响心经、小肠经和整个大循环。从大循环流注次序:心经、小肠经,又与脾经及膀胱经有关,所以扳动小指对耳聋、目黄、肩臂痛、心痛、手足心热,运动障碍、半身不遂、倦怠无力、不思饮食、病症改善有益。

俗话说:“十指连心”,由以上叙述可知,扳指(趾)主要以“心”为中心来影响和制约人身其它组织器官。所以习练扳指(趾)法,应该十指(趾)全练,在这个基础上参阅各种指(趾)的主要功能,有选择地多练相应各指(趾)。

3.从生物全息医学理论来看,新兴的生物全息医学理论认为,取生物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可以按比例缩小地测知和治疗生物整体的疾病,耳针、鼻针、手针,脚部按摩的原理就起源于此。根据生物全息医学理论,五个手足指(趾),同气相通,也可以代表人体的整体。五个手足指的划分,即:大拇指(趾)主头部;食指(趾)主上焦;中指(趾)主中焦;无名指(趾)主下焦;小指(趾)主次下肢。

教学与临床体会,扳指法主要用经络学说来指导,在全面学习扳指(趾)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可以针对性的练习。

本功法动功的意义是什么

本功法的“动功”又称为“内劲站桩功”,是在“一指禅”有关功法的基础上改进和创编的一套“催气”功法。其特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动静结合”、“松紧结合”的动作导引,来进一步“疏通经络,平衡阴阳”,以达到:“劲气并练,表里并练”,使“劲气相依”,“意、气、力合一”,从而为实施“外气内收、内气外放”打下基础。

“抱球”为什么右手在上,平“膻中”穴,

手心朝下;左手在下,平“神阙”穴,手掌朝上

由“膻中”穴至“神阙”穴,是上腹腔部位,这个部位正是中焦。中医理论认为,中焦的主要功用是助脾胃,主腐熟水谷,泌糟粕,蒸津液,化精微,是血液营养化生的来源。《灵枢·营卫生会》中说:“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及化为血,以奉其身,莫贵于此。”

“抱球”时,姿势与马步站桩功的要求相同,上下手对着中焦部位,在五至十分钟“抱球”中练气在中焦,久之可使中焦部位得气。“中焦如沤”,“中焦如化”,中焦功能加强后,两手同时缓缓地上下拉动,则导引三焦之气贯穿带脉,作用于任脉上的玉堂、华盖、气海、关元、中极等穴,从而使三焦功能得到锻炼与加强。

本功法盘坐式有哪些好处

本功盘坐式要求是两腿交叉,自然盘坐(单盘或双盘均可)于普通床或炕上,要求上体自然伸直端正,虚领顶颈,舌舐上腭,双目睁开,松肩含胸,肘置于腿上,双手掌心朝上,重叠于腹,拇指相对,另四指并拢,自然呼吸(深、细、匀、长)。时间要30分钟以上(图142)。

 

图142

现代科学证明,盘腿直坐静功有以下三个好处:①有利于血的回心。当我们盘腿直坐时,缩短了人体上下距离,从而减少了血管壁的负荷与能量的消耗。有利于血液流入下腔静脉,可增强心脏的给血功能。这无疑对练功是有益的。②有利于肺的换氧。由于进行意识训练,消除紧张情绪,可使胸部肌肉放松,使肺充分吸氧,肺换气越充分对体力越有益。③进行这种训练,要求舌顶上腭,舌体上卷,舌下腺受到牵拉,与此同时,金津玉液等穴开露于口,这样促进了唾液的分泌。唾液中含有许多种酶和杀菌的物质,这样有益于练功者的身体保健。

本功“提高班”的意义及其练法是什么

我们所说的“提高”,主要是通过高难度桩架的训练,来提高我们的功力,以增强“内气外放”的渗透力。

提高班的桩架很多,但每一个桩架都是独立的功法,习练者不需要、也不应该像广播体操那样,一个早上把所有的功法都轮流做一遍,而是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素质和习练后的实际效应,一个阶段(至少3~5个月)选练一功架,而后再分阶段、逐个地习练其它功架,否则收效是不大的。

怎样习练好提高班功法

初级功法的习练是一贯制:热身法之后,马步站桩,然后扳指(趾)法,八节动功,调气法,最后收势,雷声。而提高班功法的习练则不同。

由于提高班的时间有限,我们要把习练和锻炼分成两步走,第一步是在提高班内习练,内容进度是:

第一个月,蛇形桩,龙形柱,开七窍,保健功。

第二个月,虎形桩,热身法1~5节,第三套扳指法。

第三个月,金刚桩,行动,铁环功,功理探讨。

第四个月,罗汉桩,催气法,采气法,临床应用。

第五个月,一字桩,中医基础理论。

第六个月,虚步桩,弹子功、弹指功。

在提高班结业后经常锻炼时,就应该在一个阶段内(至少三个月)习练一个功架,并同时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及功理的探讨。提高班中的开七窍、保健功、热身法、第三套扳指(趾)法、行功等内容,则应该经常习练,不属于某一个阶段习练一个桩架的范围。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个月上半月,保健功、蛇形桩;第一个月下半月,保健功、龙形柱;第二个月下半月,热身法、虎形桩;第二个月下半月,热身法、虎形桩、第三套扳(趾)法;第三个月上半月,热身法、铁环功、第二套扳指(趾)法;第三个月下半月,热身法、金刚桩、行功;第四个月上半月,热身法、行功、金刚桩、催气法;第四个月下半月,热身法、行功、金刚桩、采气法;第五个月上半月,热身法、行功、一字桩;第五个月下半月,热身法、行功、一字桩、保健功;第六个月上半月,热身法、行功、虎形桩、保健功;第六个月下半月,除上半月动作外,加上弹子功、弹指功、插绿豆。

(注:一、提高班的功法的学练,与初级功法不完全一样。除开七窍保健功、热身法、行劝等需要经常练习外.其余的桩法,只需一个一个地练。在一段时间内只站一个桩,练一段时间再换。二、心血管病患者,身体特别虚弱者,对提高班功法中的一些桩法,可以选练)

选用桑枝做成桑棒进行排打有何益处

据《本草纲目》记载,桑之功最神,对人资用尤多。桑枝,气味苦干,入肝经。李时珍认为,本药能利关节、除风寒湿痹诸痛。桑枝不冷不热,可以常服,久服可收到轻身、聪明耳目之效,令人光泽,又可终身不患偏风。取桑枝通经络利关节,用其有光泽、轻身、聪明之气,故本功法采用桑棒进行排打。

桑棒的制作,取筷子粗的桑枝约40厘米长的六七根,用丝线捆扎成约30毫米的直径,包三层桑皮纸,用丝绸缝扎好,桑棒即做成了。

排打方法有两种:一是互相排打;二是内外排打。其要领是:①贯气于手掌至桑棒,运用手腕的弹力,用力要均匀适度,以他人或自己感到舒服、轻快为宜。②顺手足三阳经、三阴经的经络自上而下地进行排打。③再排打两肋气门。④健身治病的排打宜轻,练功的排打则可由轻到重。⑤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10分钟。

怎样练好行功(熊步动功)

熊步动功是根据心意拳十大形中的熊形功改编,并经多年演练而有显著功效的功法,在实践中很受学员欢迎。

预备姿势:左脚向前跨步,然后转腰屈膝,上体向左转体45°,右手掌心朝右,自然下垂于前阴,手指松直,拇指向内;左手置于左腰胯后外侧,掌心朝外;头额正直,目视前方。

动作:右肩带动和手直线向上拎起时,顺势转腰,右脚抬起向前跨步,右手背经腋下沿右背部下行至右腰胯后外侧处,掌心向外;同时左肩向右转体45°,左手背沿左右腰前移到前阴,再似右臂那样上提,前顺势转腰,左脚抬起向前跨步……如此反复动作、走步。

要练好行功,关键是掌握住“摩肩”的要领,“摩肩”加上“走步”也就大致等于“行功”了。

摩肩时掌心朝外,能起到布气的作用。

习练“铁环功”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气场中具有“磁效应”。金属制品在气场中易被磁化,磁化后又形成一个自身的“磁场”,这个磁场又反作用于练功者的“磁场”,而使场强增大,加快了练功效果。负重训练,增加了增功强度,从而有利于内劲功力(悬劲、膝劲)的提高。有“小小秤砣调千斤”之说。有利于意志品质的增强。

蛇形桩中为什么一手食指对准另一手“劳宫”穴

本功上虚下实,坐臀,又形成一个体外反搏架式,而其形成的能量,又在蛇形桩中的环形气功中运动与释放。根据“阳刚阳动”的理论,食指为阳经,本经具有调整消化系统、强化胃气功能的作用。“劳宫”穴为手厥阴心包经,属阴经,按照阴阳互补之说,在蛇形桩这个环形气场中,强化后的后天水谷之气,贯入“劳宫”穴。增强“劳宫”聚气功能,这样就能增强“内气外放”效果。

龙形桩为什么掌心向上,曲指抓天

本桩其主要作用就是为了练骨聚气,贮藏能量,进而达到提高功力的目的。而习练本功时要求上下手曲指抓天、抓地,使肌肉扭紧的本身,就是利用“体外反搏”的原理,强化下肢的“反搏”作用,对已调动的气血进行第二次加压,而加压的气血内走筋膜骨骼,则可起到了练骨聚气的作用。

另外,习练本功时上下手抓紧、闭梢锁节,也是肌肉的静力训练,故能起到提高上肢“内劲”的作用。

虎形桩为什么上手“劳宫”穴对准

下手“合谷”穴,下手“劳宫”穴对准“髀关”穴

本桩首先向左成大弓步,左手成虎爪,与头顶持平,手心朝下;右手下按,手心对右腿“脾关”穴处,约距10厘米。左手的“劳宫”穴对准右手的“合谷”穴。上述的动作过程首先是形成了一个相对的闭合气路。在虎形桩这个气路中,加强了内气外放的能力;另一方面,人体外气在此桩路线运行,又不断地与自然之气交换,采集外气为己用,与人体融为一体进入体内。

“劳宫”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一个重要穴位,“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要枢、“髀关”穴则位于足阳明胃经上。虎形桩的全套动作,以两对阴阳经相对(即手阳明之阳对手厥阴之阴、手厥阴之阴对足阳明之阳),而它们又被气场所沟通,这就增强了阴阳互用的作用,强化了练功效果。

“金刚桩”为什么上手“劳宫”

穴对准下手“合谷”穴

“劳宫”按《穴名选释》说:“劳”指劳动,“宫”是王者所居之室,本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荥穴,位于手掌中央,手为劳动之器官,故名为“劳”;心包为心之外卫,性属相火,火经火穴是心火的代表,故尊称为“宫”。劳宫者,意指位当手心,心神所居之宫阙。“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大指次指间。《中国医学大辞典》:“合,经络衍接处。”穴当手太阴与手阳明脉衍接处,故名“合谷”。由上“劳宫”与“合谷”作为阴经的要穴、阳经的要枢。“金刚桩”这个特定的“体外反搏”桩式中,阴阳两穴相互为用,强“劳宫”心神所居之力,状“合谷”衍接处之能,就能增强练功效果。笔者平时偏于练这个桩功。

“罗汉桩”双手合十时两手手指

对准头部的正中有何意义

根据许多生物学家研究发现,人脑是由100亿到140亿个神经元、9000万个辅助细胞组成。一生中人脑能储存1000万亿信息单位,所储藏各类知识总量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里面所藏1000多万册书的50倍。这个能力连现代最大型的电子计算机也望尘莫及。人脑又是由两个半球构成的系统,两个半球之间通过胝肌体大约2000万条左右的纤维结构互相紧密联系着。控制人类高级神经现象——语言这一功能的部位,有98%的人位于左侧半球,只有2%的人位于右侧半球。所以,一般将左半球称“优势脑”,右半球称为“非优势脑”(大脑两半球机能分工见图143),所以亟待开发的是右脑的功能。

 

图143 大脑两半球机能分工示意图

1.双手合十双手手指相接间(正对准脑的胝体)形成一个闭合的气场,这个气场作用于脑的胼胝体,加强大脑两半球间的联系。从而有利于脑功能的发掘与开发。

2.双手合十处正是任督两脉交接处,在这个闭合气场作用下,会强化任督两脉的功能。

3.双手合十双手十宣穴相对还有利于手三阴、手三阳经的气血运行,从而加速末梢的血液循环。

一字桩为什么上掌朝天托举、

另一手“劳宫”穴对“髀穴关”

上掌托天,掌心为阴;掌背为阳,掌心朝天,就是利用人“三个窗口”之一的劳官穴,与天相依,进而采集天阳之气,达到以阳补阴的目的。

下掌心对“髀关”穴,是一种自我导引。《灵枢·经脉》中讲:“因足阳明之脉从此入髀,犹如髀界之关门,故名髀关。本穴可以促进胃经内气血运行,使气化作用加强。”

从整体上看,上掌托天,下掌对“髀关”,两臂形成一个“S”型,与太极图中阴阳交界的分界极为相似,它象征着阴与阳的相互运动与沟通。所以两臂的“S”型姿式,是沟通天地人之气,平秘人体内阴阳的重要方式。这种姿势形成气路与站桩相得益彰。所以,一字桩增强功力的效果特别明显。

虎步桩为什么后手剑指对准前手“列缺”穴

列,分解也,缺,器破也。按《广雅》云:列缺,古谓天上之裂缝。列缺穴属手太阴肺经,肺位于五脏之上,有天之象,肺经主气,肺为藏之盖。列缺穴在腕上一寸五分,手太阴自此分支别走阳明“甲乙”,脉气由此别裂而去,故得名,由于列缺穴在气血运行中起关口作用,本功又上虚下实,这样,就能对调动自己下肢的气血(能量),在上肢这个相对环形气场中(指后手剑指穴对准列缺穴所形成的气路),使列缺穴气血运行通关,使我们发放外气的能力增强。

怎样习练好“催气”法

使事物的产生和变化加快,谓之“催”。催气法的目的是加快练功进程,通过“雷、雨、风、云”四种姿势进行催气练习。

“雷”是自我贯气法,通过“金刚举臂”由拳变成掌击,强化“劳宫”穴的放电量。练好这个动作要全身放松,目视掌心,举臂时轻轻吸气后握拳,掌击时要快,要用力,睁大眼睛对准“劳宫”穴。

“雨”是∞圈抖松法,放松时才会有力量,才能加快练功进程。做“雨”这个动作时全身放松,伸出双手,手心向下,成∞字圈,手指抖动,左右划∞字圈。手指在这个环形气场中抖动,一是增加手指的气场强度,二是十指连心,增强十指的敏感度。做这个动作时要目视双手上“劳宫”穴。

“风”是琵琶滑动法。做这个动作时,似怀中抱一琵琶,左手在上按弦,右手在下拨弦,左手上下按弦滑动,右手在下左右拨弦滑动。通过按弦、拨弦的练习,实际上是对手指感应力的练习。随着拨弦的动作,全身要放松像风吹柳枝那样摆动,特别要体会手指拨动动作,手指拨动要快,但动作不宜太大。

“云”是双环翻滚法。做“云”这个动作时,手心朝上,中指相对,手指抖动,由下而上向上翻滚,两手向外划圈,由小到大,身体随势而动。双手手指抖动并向外翻滚,这实际上形成两个环形气场,这样就有益于气血充盈全身,强化了练功效果。

做“风、雨、云”三式中,往往会产生自发动功。如果大动不休,就要停止练功,此时双手紧紧握拳,并咬紧牙关,随后放松肢体,并做收势动作。

提高班功法中,插绿豆有什么意义

据《本草纲目》记载,绿豆气味甘寒无毒,行十二经脉,能补益元气,调和五脏,安精神,去浮风,退火、明目健肝、润皮肤,可解一切药草牛马金石诸毒。经现代科学分析,绿豆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尼克酸及磷脂等。借绿豆润皮肤之功,取绿豆行十二经脉,调和五脏,补益元气,含多种营养素物质之用,相互为用,又重点开发十宣穴,定会使练功者的指掌功力大增,而又不致“上火”。经航天部某所和南京气轮机研究所用瑞典产的AGA780热象仪对练功者的手进行测试摄影,照片上照出有锯齿形的光弧。

经电业专家评定手指上出现的光弧,类似高压电线的光弧现象,在电学上称为“电晕”。

不同体质的练功者如何选择采气方法

“采气”在本功中属于“养”的范围,是练功者通过采用采太阳、“命门”采、采月亮、采树木、采花草等方式,以手掌、脚掌、前胸、后背、命门相协,在进入气功态后,摄取大自然中的精华之气,获取自然界能量并借以提高功力的一种手段。

1.采太阳元气:太阳为天阳,含紫外线和红外线热粒流等多种对人体有益射线。有万物生长靠太阳之说。本功采太阳元气是在当太阳露出地平线时,全身放松站立,伸出一臂伸直,食指对准太阳,三点成一线势,随太阳冉冉上升,练眼睛之神。太阳刚露出地平线时,此时称天阳中元阳之时。根据阴阳互补及平衡理论,太阴之人素体阴虚者应着重采太阳元气;练功疲劳、外气治疗耗气过大也应采太阳元阳之气。时间20分钟左右为宜。

2.“命门”采气:“命门”素有关乎生命之门说法。穴在第十四椎节下间,当肾中间。马步站桩要领中的一条就是含胸拔背,实质就是打开命门。本功法“命门”采气,就是当太阳升至三竿高、呈乳白色时,马步站桩,背靠太阳(实际上也是采太阳之气的一种)。根据阴阳理论,腹为阴,背为阳。“命门”采气是以阳助阳,适合于少阴体质、阴虚寒盛、命门火衰病人,也作为补气的重要手段。时间不宜过长,以微做出汗为宜。

3.采月亮之气:月亮为天阴,月光是大阳光反射的射线,就能量来讲远不及太阳光射线。本功法采月亮之气是在每月农历十五前后三天内(即满月之时,称月盈)进行。其方法是当月亮刚从东方升起时,面对月亮全身放松站立,举起双手,“劳宫”穴对着月亮,眼睛亦望着月亮。当月亮升到头顶,可以翻掌朝上,亦可对着月亮马步站桩,用“命门”和“百会”穴采气。根据阴阳互补理论,太阳体质的人宜在月亮升起时采气,少阴体质的人宜在月亮升到头顶时采气,而阳盛火旺的病人,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病人,宜多采月亮之气,以阴平阳秘。

表3 物种阴阳分类示意图

树 名
 属性
 备注
 
松树类

柏树类

桐树类

丁香树

苹果树

梨树类

枣树类

杨 树

柳榆树
 阳性

阳性

阳性

阳性

阳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中性
 梨树、李于树、葡萄树属阴不能采。
 
花草名
 
 
 
月季花

玫瑰花

菊 花

夜来香

金银花
 阳性

阳性

阴性

中性

中性
 
 

而对阴阳平和体质的人应太阳、月亮之气均采。

4.采树木花草之气。根据阴阳平衡及互补理论,采树木花草之气,不同体质采气方法选择同上(物种阴阳分类见表3)。

我国战国时代的《内经》对人的气质的分类提出了阴阳五态人的观点,其分类及其特征详见表4。

表4 阴阳五态人分类与特征示意表

分  类
 特  征
 相  当
 
太极——水形人

(为阴气之极)
 经文:“好内而恶出,心抑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解:沉溺于内心体验。沉着、持久。
 抑郁质人
 
少阴——木形人

(为阴形人)
 经文:“立而躁险,行而似状。”解:感情比较稳定,迟缓安定,具有内倾性。
 粘液质人
 
太阳——火形人

(为阳气之极)
 经文:“好言大事,举指不顾是非,为事如常自用。”解:外倾性,迅速冲动,变化剧烈。
 胆汁质人
 
少阳——金形人

(为阳形人)
 经文:“好而外交,而不内附。”解:情感兴奋,多变好动,乐观善交。
 多血质人
 
阴阳和平——土形人

(为阴阳平和)
 经文:“其状委委然、随随然。”解:各种气质均具备。
 均衡气质人
 

气功“外气”治病取穴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气功“外气”治病取穴的基本原则有三个方面:

1.“以痛为输”取穴法。所谓“以痛为辅”取穴法,就是患者哪里不舒服,你就对哪里“放气”(当然“禁区”除外)。这是一种无需多动脑筋、就是不懂医学理论的人也可以办到的最简单、而又可以解决不少问题的办法。

这种办法有无理论根据呢?有的,就是《千金·灸例》里讲的“阿是穴”、《灵枢经筋》里的“以痛为输”以及《玉龙经·玉龙歌》里讲的“不定穴”或“天应穴”。

2.辨证取穴法。气功“外气”治病与针灸治病取穴的原理基本是一致的,其前提是准确诊断。这里的“证”是中医概念的“辨证论治”的“证”,是从病理学角度来全面分析人体功能状态的结果。而“症”,是西方医学概念的具体“病灶”。

我们这里讲的“辨证取穴”,是以脏腑为病位,结合病因、病机,判明“证型”,而后在此基础上制定“治则”,选取相应的经络穴位施治,使病人从不正常的病理状态调整到正常的生理功能状态。如疏肝取太冲、宣肺取列缺、化痰取丰隆、利湿取阴陵泉等等。

取穴的方法很多,除了辨证取穴外,还有“循经取穴法”“本经取穴法”“阴阳表里取穴法”“同明经取穴法”“远近配穴法”“同类经取穴法”,以及病在左者取之右,病在右者取之左;病在前者取之后,病在后者取之前;病在上者取之下,病在下者取之上等等。要能准确取穴,以求满意的治疗效果,就要求术者(气功师)懂得比较多的医学理论,如脏腑学说、经络学说、针灸学说、诊断学以及阴阳五行等。

3.经验取穴法。所谓经验取穴法,就是经实践证明,某些穴位治疗某些疾病具有特殊作用,并以此作为选穴依据的方法。

我国历代医学家在这方面都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编成了歌谣。如《针灸大全》里的“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短短的几话,既容易记,用之亦可解决不少问题。

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临床体会,我们选编了一首《十总穴歌》供大家参考。

头项后溪取,面口合谷收;小腹三阴交,脑脊取水沟;心胸内关穴,肚腹三里留;两臂曲池妙,两腿肩井搜。胁肋阳陵泉,腰背委中求。

气功“外气”治病疗疾的机理是什么

气功“外气”治病疗疾的机理是:一切活着的人都有经络存在,经络对人体生命的意义是无可置疑的,它的功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行气血,调阴阳,二是反映病候的窗口,抗御病邪的通道;三是联系内外环境,沟通大小宇宙。

气功治病离不开经络,气功治病与针灸治病疗疾之经络原理大致相同之处有两点:(一)针灸是以“外源性”(机械能和热能)刺激来通经活络;而气功则是以“内源性”(气功师健康的生命信息和能量)刺激来达到同一目的。(二)气功可以弥补针灸不足之处,如“神阙”等某些“禁针”的穴位,我们就可以“以指代针”施治,而且可免除患者的针刺之苦,故男女老少皆乐于接受。

气功师发出的“气”为什么能治病?主要是因为:第一,人与人之间有“共性”,其信息密码有相通之处,“外气”作用后就会产生“同步共振”——这是治疗的基础;第二,人与人之间的相应部位都有气血运行、气体交换和新陈代谢——这是治疗的内核;第三,每个人都需要大自然之“气”(包括水谷之气、宇宙万有能量)来充养内气——这既是人体生命活动能量的来源,也是“外气”治疗的物质基础。

祖国医学认为,“有诸内必行之外”。人体内的疾病总是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或以不同的脸色、舌苔色泽及形态的变化,或以异常的气味,或通过经络系统表达于体外。

经络是“五脏之道”、“行气血”之隧。因此,当脏腑有病时,自然就会通过经络——穴位,这一“点线结构”而在体表透出某些“信息”,如相关穴位生物电的异常;由于气血阻滞不通,有关部位出现的疼痛;由于经络气血运行不足,有关部位会“麻木不仁”或功能减退……而经络穴位的症候,却又反映着相应脏腑的疾病。

经络→穴位既然是反映脏腑疾病的通道和窗口,因此,当我们对穴位→经络→脏腑施以“健康的、具有生命信息的能量流”——“气”,也就一定会因“气至病所”而起到通经活血而治愈疾病的,这就是“外气”治病疗疾的机理。

本功“外气”的主要医疗保健作用是什么

本功“外气”的主要医疗保健作用有:

1.镇痛解痉;

2.疏通经络,活血化淤;

3.消炎杀菌;

4.抗风湿、祛“六淫”外邪,帮助患者祛除疾病;

5.接骨;

6.补充真气、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

7.调节血压;

8.镇静、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