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逗比根据地的网站:感恩2011:挺起向善的脊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3 22:46:48

 

感恩2011

挺起向善的脊梁

 

    70余年前,面对民族危机的深重灾难,鲁迅先生曾撰文探讨中国人的自信力问题。他认为,“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之说,“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70余年后的今天,要论中国人的道德,同样要“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确如鲁迅先生所讲:“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就道德而言,当代的中国人,同样有着自己向善的脊梁。当“最美妈妈”吴菊萍在两岁妞妞从10楼坠落的一刹那毫不犹豫地向空中伸出接抱的双手;当湖北“包工头兄弟”为“今生不欠来生债”而生死接力;当冯思广在生死抉择的瞬间迅速改变飞行的轨迹;当杨善洲的足迹踏遍大亮山、把价值几个亿的森林送给大山里的群众;当阿里木江将烤卖羊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钱全部用于捐款助学;当两个普通农家四拒赔偿演绎以德报德的“磨店佳话”……这一幕幕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无不挺立着我们向善的脊梁。

    向善的脊梁,承续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铸就的道德传统,标示着区分“善”与“恶”、“荣”与“耻”的精确尺度,也刻写着对精神理想的长期坚守。甘肃村民王冬梅20多年里悉心照料瘫痪卧床的养父和高龄的奶奶;退休教师杨昌林33年如一日,为武汉高校藏族学生筑起“武汉之家”,接待、帮助藏族学生近万人次;河北农业大学的学子“为了一句不是约定的约定”,将资助病逝同学父母的责任一担就是15年……这些向善的脊梁,以平凡诠释着伟大,以质朴映衬着崇高,也以浓情大爱鞭挞着一切麻木与冷漠,以躬行践履传递着道德的信念。正于这里,我们看到的才是当代中国人应有的精神风貌和真正的道德风采。有向善的脊梁,中国人便不会也不应当失掉道德的自信力。

    向善的脊梁,是无数的人们构成的群像。汇入群像的人们,虽然年龄、性别、职业、岗位、性格、容颜不同,但都有不灭的道德良知与无悔的义行善举。当3000余万青年志愿者的身形出现在各种急需的关键时刻、活跃在各种重大场合、默默地奉献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当3.68万人被人们推举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的候选人;当越来越多的人誓言拒绝做道德的“路人”或“看客”而重新解读守望相助的意义……当代中国的道德群像正在这些或感天动地、或普通平常的过程中被注入越来越丰富的内涵,被刻画得越来越清晰可鉴。有道德的群像,中华民族向善的脊梁便会更加坚强挺直。

    向善的脊梁,是人们心中“最美”的脊梁。中华民族素有以德为美、以美誉德的文化传统。在当下的中国,这种文化传统又以现代语言表达形式进入人们的道德评价系统,“最美”已然成为人们赞誉道德楷模最流行的语汇。衢州最美教师、江城最美女护士、龙口最美女孩……每一个“最美”,都记述着一段道德佳话、褒扬着一种道德品格、确立着一个道德标杆。有对美善相融相乐的盛赞,我们便有信心与动力共筑更美的世界。

    向善的脊梁,是需要人们悉心呵护的脊梁。对英雄楷模的呵护程度,永远与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程度成正比。只有在悉心的呵护中,向善的脊梁才会永远不屈、永远挺直,也才会生发更大更强的感召力,成为引领社会道德前行的灯塔。当下的我们,在越来越深刻地理解向善的脊梁对民族、对国家、对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所具意义的同时,也越来越懂得如何对向善的脊梁悉心呵护。表彰道德楷模、宣传英雄事迹、弘扬社会正气的活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在神州大地上的普遍展开,包含着对道德的崇敬,也包含着对脊梁的呵护。呵护向善的脊梁,就是呵护我们的精神家园。而家园,正是需要我们居于其中的每个人共同呵护的。

    2011年即将过去。经历了这一年对社会道德问题的凝重省思,有谁不憧憬着亮丽的道德风景呢?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壮海)《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1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