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高端装备制造之军工行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2:45:05
2. 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对军工行业的影响
    经济决定政治,经济也是军工行业的基础和保障,军工行业是战争的基础,也起源于其产生的生产方式,经济利益是战争的根源。强大的军力可以为经济建设的提供安全稳定的建设环境,发展军工行业都是为了建立强大的军力也是为了特定的经济利益;经济与军工行业为共生关系,强大的经济基础是军工行业的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同时,强大的军事力量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安全稳定的建设环境,在世界范围内增加资源的获取话语权。军工行业也是重要的科研源动力,冷战后激烈的政治经济对抗刺激了以航空、航天、核工业为代表的高科技工业的发展,部分军用技术转化为民用技术并产生溢出效应,刺激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如大型民用飞机、计算机、无线通讯技术、网络。
    经济危机对军工行业的影响:
    全球范围内,国际产业资本也在不断找到新的投资机会以获取利润,投资于相对稳健、收益较为明确的产业中去,很多产业都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出现产能过剩,产品滞销,销售价格不断降低的经济局势下,只有不受经济周期影响的军工行业得以幸免。次贷危机对军工行业冲击较小的原因如下:
    军工行业受政策性影响较大的特点决定,军工行业本身受经济周期规律变化影响很小,主要受国家政策,军力建设规划,财政收支因素影响较多,各个国家的军队建设都是长期过程,计划性很强,军备采购订单也多为长期订单,所以经济危机对军工行业的影响很难在短期显现。
    国防和国内安全考虑:首先,正常的武器升级换代需要,其次,一般情况下,按照社会发展规律,经济危机的末期,社会深层次矛盾容易积聚和发酵,易引发社会动荡甚至战争,很多国家针对此情况做出了提前准备,采购大量的武器装备,如2009年中东和东南亚国家都大幅度提高了进口武器的数量,当年全球国际武器交易量明显逆经济周期增加,由此带来了全球武器出口的大幅增加,最后,国内安全的需要:随着“9.11”事件后,全球各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进一步显现,各个国家大幅加大了国内反恐投入,大量研发针对国内恐怖势力的新式武器装备等,如美国近十年的军事科研经费从之前的高科技重型装备的研制大量转向针对恐怖主义力量的武器和技术。
    战争消耗的需要,由于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北约干涉利比亚的战争等,战争的大量武器弹药的消耗,美国、北约等参战国家大量采购了武器装备,给军工企业带来了大量订单,此外巨大的后勤消耗增加了军队的后勤补给采购,据统计,2000年- 2006年,美国军费开支以每年10%的平均增长率递增,军费预算占GDP的比重,由3.0%上升到4.4%,而同期美国经济的平均年速度增长为2.7%,同时,其他世界热点地区的国家也受到战争的刺激大量的采购武器装备,如伊朗、以色列等国也增加了国防预算,大量采购武器装备,这都极大的刺激了军工行业的短期发展。
    3. 国内军工行业格局和特点
    目前我国军工行业包括五大行业:核工业、航天工业、航空工业、船舶工业、兵器工业,按照经营分为九个集团,在国内被俗称为十大军工集团(中航工业一集团和中航工业二集团合并后变为九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我国10大军工集团公司直属工业企业约448个、科研事业单位约275个,职工总数约130万人.448个军工企业中,被核定为具有核心生产或研发能力的企业约为150个,140多个科研单位被核定为重点学科专业单位。10大军工集团公司完成现代企业制度改造的占整个军工企业数的约80%左右,且数量逐步上升。由10大军工集团控股上市的公司达61家。
    3.1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于2008年11月6日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立。集团公司设有航空装备、运输机、发动机、直升机、机载设备与系统、通用飞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贸易物流、资产管理、工程规划建设、汽车等产业板块,下辖200余家成员单位、有23家上市公司,员工约40万人。截至2011年6月,中航工业资产规模为5000亿元。
    中航工业目前拥有军用战斗机歼十、飞豹、枭龙、猎鹰、山鹰等飞机,中程轰炸机轰-6系列飞机,主要航空产品还包括运输机、教练机、直升机、通用飞机、无人机等飞行器,航空产品还涉及到飞机的主要部件:发动机和空空、空面、地空导弹,为中国军队提供先进航空武器装备。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拥有众多军民用运输机产品,研制生产新舟60、新舟600、新舟700系列涡桨支线飞机,是ARJ21新支线客机的主要研制者和供应商,大型飞机包括运-8系列飞机,集团是大飞机重大专项的主要设计研发生产单位,通用飞机包括运-12、运-11、、小鹰-100、小鹰-500、蛟龙-300、农-5B等和直-8、直-9等多种直升机机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是中国尖端科技发展和尖端制造的领军者之一,拥有完善的科研体系和设计试验手段,集团拥有一大批院士、国家级专家和完善的人才体系,能够独立承接国家重大航空类项目。中航工业已建成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8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28个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8个国防科技技术研究应用中心、1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8家博士后科研站及工作站。2005-2010年,中航工业累计申请专利8720项,获得专利授权3313项。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在近几年提出了“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发展战略。“两融”就是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三新”就是由传统的“资产、管理、技术”三位一体,逐步转型升级为“品牌价值、商业模式、集成网络”新的三位一体;“五化”就是推进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产业化发展,2015年产值有望达到5000亿元,2020年产值有望达到一万亿。
    3.2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在我国战略高技术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创新能力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成立于1999年7月1日。其前身源于1956年成立的我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曾历经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历史沿革。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战略装备主导力量,是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拥有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一院)、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航天四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航天六院)、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航天十一院)等8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以及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等11家专业公司、若干直属单位以及8个区域性航天产业基地、8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主要从事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和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的研究、设计、生产和发射,专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具有大型系统工程管理的能力和经验。科研生产基地遍及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成都、内蒙古、香港(深圳)、海南等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还积极运用航天技术,大力发展卫星应用、信息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航天特种技术应用、特种车辆及零部件、空间生物等重点领域,形成了军民融合的发展格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现有从业人员约14万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33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7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拥有11个国防科技重点试验室、20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8个系统级研发中心和30多个重点专业研发中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为目标,制定了航天核心技术计划,取得了数百项标志性成果,承担了以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工程为代表的国家重大航天科技专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立以来,共获得了国家级科技进步奖43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27项;专利申请数量从1999年的19项上升到2009年的 1780 项,特别是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比例高达80.7%,位居军工集团之首。
    截止2010年底集团公司资产总额达1826亿元 。2010年集团公司营业收入994亿元,稳居央企第一梯队。
    当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在加快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加速发展宇航系统、导弹武器系统、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航天服务业四大主业,积极推进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3.3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简称“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前身为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后经历了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的历史沿革。现有7个研究院、2个科研生产基地、6家上市公司、600余户企事业单位,遍布全国各地。现有职工11万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超过40%,拥有专业门类配套齐全的科研生产体系。
    航天科工大力发展航天防务技术,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导弹系统、飞航导弹系统、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技术开发与研制生产体系,所研制的产品涉及陆、海、空、天、电磁等各个领域,导弹武器装备整体水平国内领先,部分专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航天科工先后为国家提供了几十种性能先进的导弹武器装备,创造了我国国防武器装备建设史上的二十个“第一”,并参与了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工程等国家多个重大项目。在国庆60周年阅兵盛典上,集团公司共有11型导弹武器系统、5型装备底盘和4辆游行彩车参加了国庆阅兵和游行。
    航天科工着眼于“大防务、大安全”发展理念,积极拓展非传统安全领域发展空间,在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方面开发了一系列军民结合高技术产品。自主研制的防伪税控系统、奥运安保科技系统、南水北调仿真系统、应急救援与保障装备等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平安奥运”拓展到“平安城市”商机初显,航天科工服务国家经济安全,打造“金穗、金卡、金盾”三大系统,并且成为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安保科技系统的总承包商以及中国商用大飞机配套供应商。在抗击冰冻雨雪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过程中,在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过程中,航天科工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航天科工致力走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之路,统筹军民两业发展,突出“航天防务、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三大业务板块,实施军民融合、创新驱动、人才强企、质量制胜“四大战略”。
    2011年是航天科工集团的改革调整年,集团确立了二次创业的思路,准备对旗下的研究院、产业和上市公司进行较大规模的行政调整和产业从组,上市公司存在资产注入或者从组的较强预期。
    3.4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由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组成,现有员工约10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达3.6万人,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17人。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作为国家核科技工业的主体,拥有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是国家战略核力量的核心和国家核能发展与核电建设的主力军,承担着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双重历史使命。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主要从事核军工、核电、核燃料循环、核技术应用、核环保工程等领域的科研开发、建设和生产经营,以及对外经济合作和进出口业务,是目前国内投运核电和在建核电的主要投资方、核电技术开发主体、最重要的核电设计及工程总承包商、核电运行技术服务商和核电站出口商,是国内核燃料循环专营供应商、核环保工程的专业力量和核技术应用的骨干。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承担过“两弹一艇”和我国大陆核电第一单的辉煌历程,集团积极参与我国核电事业建设,不断提高我国核科技工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3.5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上组建、由中央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
    集团公司成立十余年来,围绕“保军促民,调整结构,以核为本,科技兴业”的经营方针,各项事业步入持续稳定的良性发展轨道,核心竞争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国务院国资委首批确认集团公司的主业为“军工工程,核电工程、核能利用,核工程技术研究、服务”。集团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核心能力,两个核心业务”的战略发展框架,以国防工程和核电工程为代表的工程建设、以高温气冷堆和低温供热堆技术为代表的先进反应堆技术产业化是集团公司的核心业务。
    中国核工业建设产业是与我国原子能工业同时诞生并共同发展的,是我国核工业完整体系和国家高科技战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完成了我国大陆所有的核武器研究生产基地和核燃料生产设施建设,承担建设了我国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等各军工行业的各类国防科技工程,履行了国家赋予的保军建设责任,为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和“两弹一星”的丰功伟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和平利用原子能方面,集团公司承担了秦山一期、二期、三期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田湾核电站等我国所有核电站以及我国出口巴基斯坦的恰希玛核电站的工程建设,积累了多种核反应堆工程的建造经验,取得了多项建造技术的突破,形成了一批自有知识产权,全面掌握了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建造能力。2005年,集团公司又相继赢得了新开工建设的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二期工程等核电站工程建造合同。
    集团公司先后承建了遍及石化、能源、交通、纺织、医药、冶金、建材等多个行业的大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其中多项工程获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和省部级优质工程奖。
    3.6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重工,CSIC)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由中央管理。中船重工是中国最大的造修船集团之一,拥有46个工业企业、28个科研院所,员工14万人,总资产1,900亿元。其中包括国内外著名的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武昌造船厂、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大连船用柴油机厂和中国舰船研究院、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等。集中集团公司旗下优质船舶配套资产,发起设立了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并陆续组建了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中船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船重工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中船重工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中船重工物资贸易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专业公司。中船重工拥有我国目前最大的造修船基地,集中了我国舰船研究、设计的主要力量,有3万多名科研设计人员, 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0多个大型实验室,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能够按照世界知名船级社的规范和各种国际公约,设计、建造和坞修各种油船、化学品船、散货船、集装箱船、滚装船、LPG船、LNG船及工程船舶等,并出口到世界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形成年造船能力500万吨。中船重工拥有国内最齐全的船舶配套能力,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各种系列的舰船主机、辅机和仪表、武备等设备的综合配套能力。中船重工拥有较强的大型成套设备开发制造能力,自主开发生产的上百种非船舶产品,服务于航天、水电、冶金、石化、烟草、铁路、汽车以及市政建设等20多个行业和领域,并出口到世界各地。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包括:经营集团公司和成员单位的全部国有资产;开展境内外投融资业务;承担以舰船为主的军品科研生产;承担国内外民用船舶、设备和非船产品的设计、生产和修理;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对外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境外带料加工、工程建设、建筑安装,以及国家授权、委托和法律允许的其它业务。中船重工的战略目标是创建中国最强最大、国际一流的船舶集团,成为中国造船业的主导力量和中国海军装备最强最大的供应商。到2008年底,中船重工总资产达到2221亿元,为成立时的7.3倍;所有者权益达到405.8亿元,为成立时的4.2倍;全年完成经济总量1145亿元,为成立时的8.2倍;营业收入1034亿元,为成立时的8.2倍;利润总额62.3亿元,成立时为-2.67亿元。
    3.7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集团公司,英文简称CSSC)组建于1999年7月1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注册资本63.7430亿元。CSSC是中国船舶工业的主要力量,旗下聚集了一批中国最具实力的骨干造修船企业、船舶研究设计院所、船舶配套企业及船舶外贸公司,共有约60家独资和持股企事业单位,产品涵盖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主要船型和液化天然气船(LNG船)、海洋工程装备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
    新世纪,公司提出了“五三一”奋斗目标,即在2005、2010年分别进入世界造船集团“五强”、“三强”的基础上,再经过5年的努力,到2015年力争成为世界第一造船集团,从而推动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2007年,公司吹响了“创新做强”的号角,进一步提出了“五个世界领先”的奋斗目标,即经济规模世界领先,科技水平世界领先,管理水平世界领先,人才队伍世界领先,盈利能力世界领先。
    公司还积极发展壮大修船业、船用配套以及钢结构等非船业务。目前已进入航运、航天、建筑、电力、石化、水利、环保、冶金、铁路、轻工等二十多个行业,形成大型钢结构、冶金设备、陆用柴油机组、压力容器、B超等一批重点产品。公司多元化经营的领域,已涉及贸易、航运、金融、桥梁建设等领域,已发展成为在中国造船行业独占鳌头,在多个行业领域内快速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3.8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是1999年7月在原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的基础上改组设立的。集团公司不仅是我国陆军武器装备的主要研制、生产基地,同时也为海军、空军、二炮等诸兵种以及武警、公安提供各种武器弹药和装备,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基础产业。兵器工业是我党最早创建的军事工业部门,也是新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摇篮。 1931年10月,中央军委在江西兴国县官田创建了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兵工厂—中央军委兵工厂,由此揭开了人民军事工业的新篇章。在革命战争年代,为革命战争取得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兵器工业抽调了大批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支援航空、航天、船舶、电子等国防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发展,为新中国国防工业建设奠定了基础。公司组建以来,坚持以科技创新和改革调整为动力,实施“精干军品主体、放开民品经营、发展高新技术、培育核心业务”的战略方针,大力度培育和发展兵器高科技、海外战略资源开发和军民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度推进和实施改革脱困与专业化重组调整,在改革发展上成功实现了“四大跨越”,开创了发展兵器高科技的新时代,迎来了兵器工业的新辉煌。一是军品发展实现了由传统兵器向高科技兵器的跨越,二是民品发展实现了由无行无业到重点打造重型装备与车辆、特种化工与精细化工、光电器件及新能源新材料等军民结合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三是国际化经营实现了由传统进出口贸易到国际化经营的跨越,形成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经营产业链,四是集团公司实现了由扭亏脱困向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跨越。自2004年以来连续7年荣获国资委A级中央企业, 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60亿元、利润总额71.7亿元,员工30万人,集团公司正在建设高科技国际化兵器工业,有望成为国际一流的防务集团和国家重型装备、特种化工、光电信息重要产业基地。
    3.9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肩负“保军报国、强企富民”的神圣使命,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力量,是我国重要的军民结合特大型军工集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第五机械工业部、兵器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集团公司现拥有长安、天威、嘉陵、建设等50多家企业和研发机构,在全球建立了30多个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与福特、铃木、马自达、雅马哈、富士等跨国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集团公司年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列国防科技工业第一位,跻身世界企业500强、列第275位。目前,集团公司拥有特种产品、车辆、新能源、装备制造四大产业板块。特种产品装备我国所有武装力量,在国防领域起着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汽车稳居国内第一阵营,拥有9大生产基地、23个整车厂和27家企业,并在马来西亚、越南、伊朗、乌克兰等国家建有海外基地,年产能达到260万辆(台)以上,是生产基地最广的中国汽车企业集团。摩托车产业拥有嘉陵、建设、大阳、轻骑等知名品牌,年产销规模近600万辆,是世界最大的摩托车集团。大型变压器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以上,超高压变压器技术国际领先。新能源产业拥有风能和太阳能全产业链,形成了风、光、电三位一体的核心竞争优势。集团公司计划到2015年,在2009年基础上实现利润翻两番,达到200亿元以上;营业收入翻一番,达到3800亿元以上,努力做强做大特种产品、车辆、新能源、装备制造四大主业板块,全面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军民结合型企业集团。
    3.10 我国军工行业的特性
    3.10.1 军工行业承担的国家义务较重:军工行业与其他民用行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首先担负国家军事建设的重任,其次还肩负国民经济建设的任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国家可根据国家或者军事发展战略向某些国防技术、产品和企业给予特殊的政策照顾和倾斜,如战略武器等,所以,研究军工行业必须对国家的战略政策走向紧密跟踪。
    3.10.2 军工行业的买方垄断性:由于国防事物只能由国家来承担,所以军工行业的买方主体就自然而然的具备了垄断性,虽然近十年来国内军工行业出现了一定的竞争,出现了扶植与竞争相结合的趋势,但是政府和军方是军工市场各项活动的管理者,是军品采购要求的制定者也是最后争议的仲裁者。军工行业的的运行规律完全不同于自由经济市场,有其独特的运行规律,需特殊分析,特殊对待。
    3.10.3 军工行业科研与投入的高风险性:军工行业属于资金、技术和人才高度密集型产业。军工行业的建设、发展和维护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需要雄厚的技术储备和充分的科研时间,科研生产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国家财政的承受力是军工行业发展的最大约束,典型的反面案例就是前苏联过度投资军工行业导致重工业和轻工业比例严重失调甚至严重影响经济良性发展,最后导致前苏联解体;其次军工行业还需承担国家、军事战略调整引起的系统性风险,战略的调整势必引起武器研制的调整,部分正在研制的武器存在下马风险;最后,军工行业的研制、生产过程经常与炸药、巨毒物品打交道,容易出现生产事故,存在安全生产的高风险性;目前我国民营资本有大局进入军工行业的态势,追求高额利润的愿望须认识到参与军工行业的巨大风险。所以,军工行业存在政治、经济和安全的高风险性。
    3.10.4 军工行业的高保密性:由于军工行业涉及到国防安全,所以军工行业的研发、生产和维护均处于高保密状态。军工行业的高保密性决定了绝大多数军品订单只能由特定的军工企业进行研制与生产,军工行业的很多经济数据也很少对外公布,这对研究军工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壁垒。
    3.10.5 军工行业管理体制的特殊性:传统的军工企业为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随着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和国有企业制度的改造,部分军工企业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如西飞国际(000768),但是由于军工行业的特殊属性,不同细分子行业的运营机制存在较大差别,造成了既不能完全照搬一般西方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也不能采用计划模式对军工进行改制。军工企业既有军品也有民品生产任务。根据不同军工企业对国防安全的重要程度的不同,存在国有参股、国有控股、国有独资等不同的公司组织形式。目前军工行业的上市公司存在只允许其中民品公司上市,也存在允许部分军品或者军民两用公司上市的,各个军工企业根据各自的企业制度开展科研生产活动,有选择性的参与上市公司。
    3.10.6 军民结合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后.我国外部战略环境大大缓和,军品订单大幅度减小,军工行业发展出现缓慢发展局面,国家针对此情况制定了在军民结合十六字方针,此后,我国军转民取得较大进展,民品产值比重约占军工行业总产值大幅度提高,约三分之二的军品科研生产能力转向民品生产,出现了“保军转民,多种经营”的格局。进入九十年代后期,国家大幅度提高了军品科研和生产的力度,军工行业进入又一个黄金发展阶段,随着军工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财政负担的军费和军品科研经费的提高,军民结合,以军促民,以民养军的方针有望进一步延续,这样才能提高军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10.7 军工行业上市公司的差异性大:由于军工行业高保密特性和企业设臵的单一性,各个军工企业及其上市公司的军品任务基本上都不相同,很难找到可以对比的公司,只能纵向对比,而且军工行业的数据很少,加大了军工行业上市公司的估值和分析。
    4. 2011年国内军工行业的分析及未来预测
    改革开放后我国军费增速维持在10-20%之间,2011年军费预算增速为12.7%,预计我国未来10年军费开支将持续10-17%的高速增长。
  2010年中航工业取得了近20%的高速增长,预计2011年有望取得22%的高增长,预计未来五年仍有望持续16-20%左右的增速。2011年中航工业的企业效益出现明显分化,航空发动机、直升机和通用飞机呈现高速增长趋势,预计我国未来将在大飞机产业链、发动机产业链和直升机产业链上投入较多且增速较快,相关企业收益超出行业平均水平。
  航天工业持续高速发展,预计2012年增速约为20%,2011-2012年为中国航天改革与调整年,预计2012年资产从组或资产注入将伴随着航天产业快速增长,想象空间巨大。
    4.1 关于我国军费的变化情况
    我国的国防开支的变化整体是跟随我国外部战略安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建国前30年出现了几次大的起伏,如图10-13所示,1950-1952年,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国防开支快速增长,占GDP和财政收入比较很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建设,1953年国防开支出现加快回落,第二次增速高峰出现在1969年,原因是中苏关系紧张,第三次军费增速高潮出现在1979年,原因是对越自卫反击战,改革开放后军费的增速基本都保持在10-20%之间,出现了较长时间的持续高速增长,2010年我国军费受到经济危机影响,增速降低到7.5%,2011年军费预算增速恢复到12.7%,总金额为6011亿元,我国军费占财政收入比例逐步降低至7%左右,占我国GDP比例近年来稳定在1.3-1.4%之间,此比例明显小于世界主要军事大国,未来上升空间巨大,在此期间,中国军力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军工行业由此获益,尤其是在2000-2010年的黄金十年,军工行业的科研投入大幅度提升,主要作战装备技术由第二代技术提升到第三代技术,如J-10、J-11战斗机为代表的第三代装备,部分第四代技术取得进展,预计未来随着我国军事战略转型、武器装备的持续更新和完善,我国军费开支有望在未来10年内持续10-17%的高速增长。
    4.2 航空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航空工业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是我国未来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为我国科技、高端制造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到目前阶段,制造业需从中低端产品转向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航空工业的产业基础、技术储备和市场前景均符合此要求,近十年国家对航空产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航空工业高速发展的趋势短期难以改变。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和沉淀,中航工业奠定了自主创新的深厚基础,随着我国,我国航空工业出现了定位转变,首先是航空工业战略地位的逐步确立,从早期常规技术转变为战略性高科技产业;“军民结合”战略方针的再次提出:从军机拓展到大型民用飞机为代表的发飞机产业;此外航空工业的管理体制出现了改变,从政府部委转变为现代制度的企业。
    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板块,飞机制造业不仅获得政府的大力扶植还将获得立法保障。飞机制造业的立法工作正在推进中,并已进入到征求意见阶段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将飞机制造业定位为国家战略性高科技产业和国民经济战略地位,从发展战略、行业立法、产业政策、财政投入等方面,给予长期的、稳定的支持。立法是产业政策的最高形式,通过产业规划和立法保障,既可以使我国飞机制造产业在我国战略性产业的地位确定下来,也可以使我国扶持和发展飞机制造产业的政策稳定下来。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对飞机制造业的战略定位和大力发展飞机制造业的决心。
    飞机制造业不同于其他产业,是国家战略性高科技产业,对国民经济、军事力量、科研实力都有很大的带动促进作用。飞机制造业是个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产业,前期的研发投入和研制风险很大,并非一般国家所能承受,除了巨大的经费投入,还需要完整的科研和工业体系,全世界只有美国、欧洲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有较为完整的飞机制造产业链。我国以前的经济水平较低,科研投入有限并且缺乏长期稳定的产业政策,这些都严重的制约了我国飞机制造业的发展壮大,如果本次立法成功,飞机制造业将会迎来重要爆发点。
    据初步估算,未来20年中国对商用飞机的需求接近5000架,我国商用飞机制造业将形成“新舟系列支线飞机+ARJ21系列支线飞机+C919系列干线飞机+战略运输机”的格局,直接产值约15000亿元。同时,未来20年我国通用飞机和直升机的需求至少10000架左右。届时,我国航空制造业将会形成从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将会形成更大的间接产值。巨大的市场需求、政府的大力扶植和产业立法保障让未来我国飞机制造业充满蓬勃活力。
    飞机主机制造商  发动机      航电设备    航空材料    维修保养    航空配件
    西飞国际        航空动力    中航光电    钢研高纳    海特高新    中航精机
    洪都航空        成发科技    中航电测    博云新材    威海广泰    中航重机
    哈飞股份        中航动控    四创电子                川大智胜    中国重工
    2010年中航工业取得了近20%的高速增长,预计2011年有望取得22%的高增长,预计未来五年仍有望持续16-20%左右的增速。目前中航工业的航空发动机、直升机和通用飞机呈现高速增长趋势,未来我国将在大飞机产业链上投资超过600亿元,未来五年继续在发动机研制上投入约100亿元,这都将给资本市场带来巨大的参与机会。
    根据中国商飞的预测,未来20年全球商用飞机新机订单约为30900架,其中中国占约14%。中国的航空公司将有约4,700架的新机交付,市场价值超过5,000亿美元。到2030年,中国占全球客机机队比例将从现在的9%增长到15%,其中,预计单通道喷气客机数量的年均增长率为5.6%,到2029年,单通道喷气客机机队规模约为3300架。波音飞机市场副总裁兰迪-廷塞斯2011年9月在北京表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自主设计的飞机C919也有望在未来的民用飞机市场分得一杯羹,未来或许会呈现波音、空客和中国三足鼎立局面,预示着大型民用航空市场被波音和空客两家公司垄断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综上所述,根据航空工业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和未来重点推进方向,大飞机产业链,航空发动机产业链和直升机产业链,航空动力600893,钢研高纳300034、哈飞股份600038、西飞国际000768在2012年存在较大机会。
    4.3 航天工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根据美国、欧洲多家研究机构采用不同模型和方法的评估结果,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12元的远期回报。如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共获得了3000多项专利,大大推动了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如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70-80年代研制的航天飞机推动了3万多种民用产品的发展,其人工智能、遥感作业、耐高温陶瓷等技术的转移又带动了整个现代化工业的繁荣。
    ①、航天产业的重要性:
  航天科技工业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产业
  航天产业是新兴产业,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转变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
  航天产业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②、我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四大主营业务:
  宇航系统
  导弹武器系统
  航天技术应用产业
  航天服务业
    ③、航天科工集团的三大主营业务:
  航天防务
  信息产业
  装备制造
    ④、目前我国航天科技集团承担的四大科技专项:
  载人航天工程
    探月工程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新一代运载火箭
    ⑤、我国航天卫星产业的四大卫星体系:
  ⑥、通信卫星体系:电视转播,卫星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卫星宽带传输
  ⑦、导航卫星体系:卫星导航、定位、卫星授时
  ⑧、对地观测卫星体系:卫星遥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⑨、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体系:太空育种、空间物理、新材料、太空医学、载人航天技术验证
    其中广播通信卫星产业、卫星导航定位产业和卫星遥感是目前应用较多卫星应用产业。
其中广播通讯卫星应用十分广泛,包含卫星电视直播产业、卫星数字视频、音频移动广播业、卫星宽带传输和互联网接入业务,未来具有非常广大的市场,据估算未来应用产值超过1000亿元。
    1984年,中国利用长征3号火箭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经过不到30的发展,广播通信卫星产业高速发展,技术已被广泛用于电视、广播、长途电话、电视教育、金融、电力等部门,并与21世纪出口到亚洲、非洲和拉美国家,不仅使得中国人民而且使广大亚非国家居民在不同程度地享受着现代航天科技带来的文明和便捷。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发射了数十颗返回式试验卫星,在实现了载人航天的前期探索工作,还搭载了很多空间科学试验,如新材料、天空育种、太空医学、空间探测等任务,有上千个品种的植物种子乘坐我国发射的15颗返回式卫星和7艘神舟飞船进行了太空育种试验,太空育种也被称为空间诱变育种、太空育种,是指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和地面模拟空间环境装臵,通过空间环境,包括宇宙辐射、微重力和弱地磁场等多种因素,对植物的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通过严格的地面选育过程,获得优良农作物品种的过程,目前我国拥有经过太空搭载的农作物共计9大类393个品系,育成并通过国家或省级鉴定的新品种达到70多个,一大批高产、优质的农作物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太空育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大规模应用,明显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改善了农产品质量,优化了农作物抗性,并为航天工程育种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1年年初,航天工程育种技术及产业被纳入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等出台政策,要求加强航天工程育种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形成空间搭载长效机制,推进航天育种服务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
    航天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以新材料为代表的基础产业的发展,我国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已有近2000多项空间技术成果运用于通信、信息技术、纺织、石油化工、交通运输、气象预报、防灾减灾、卫星定位导航、医疗等行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从60-70年代的“两弹一星”到今天的载人航天和运载火箭商业卫星发射服务,极大的推动了我国核电站、航天遥感测绘等产业的兴起,也使我国的计算机及其应用、微电子、基础电子元器件、玻璃钢、特种冶金行业得到长足发展。
    航天工业通过几十年的发展,产业规模和组织模式已经到了一个平台,根据目前的产业模式和未来发展趋势,航天工业有进一步进行产业调整的愿望和趋势。根据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网站报导,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在2011年7月份召开改革调整与资源重组专题会议。这是本年度关于改革调整的第三次会议,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准备利用“十二五”起步的关键点和战略机遇,谋求“推进二次创业,谋求跨越发展”,实施改革调整和资源重组整合,其主要任务包括,调整航天防务产业的体制架构和专业布局;建立健全以做大做强军民融合主力上市公司、发展若干军民融合专业化上市公司为主要内容的军民结合与民用产业发展体系;构建促进军民产业发展的服务保障体系。2011年6月至7月间,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部和相关所属单位按照集团统一部署,深入推进改革调整和资源重组整合各项工作。内容包括:外贸公司股份制改造,信息产业资源重组、轻型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资源重组等,改革调整工作也同时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产业资源重组已经制定出框架方案,正组织进一步深化论证。航天信息是航天科工集团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单位,根据该报道,航天信息未来也将有可能参与到集团的重组与改制工作中。为进一步保障改革重组工作的稳步实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提出六方面要求,其中就包括:坚持集团公司党组确定的改革调整基本方案不动摇,这也显示出航天科工集团对此次改革重组的决心。此举动明确表明航天工业改革的决心和方向,将利好相关上市公司。
    4.4 我国航天工业近两年经济发展特征:
  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继续保持快速上升趋势,航天科技集团2010年增速强劲,营收同比增加44.6%,利润总额同比增加38.7%,增速超预期,2011年有望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航天科工集团营业收入和利润较快增长,2009、2010两年增速均维持在18-20%左右,预计航天科工集团2011年有望维持15-20%的较快增长。
  两个集团七大主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总体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航天科技集团外贸及航天技术应用产品出口持续保持高位增长,增速超预期。
  航天科工集团信息技术和装备制造两大主业占民用产业的比重逐年上升,由2006年的42%升至2010年的55%。
  根据目前国家航天产业政策和发展现状,预计未来五年整个航天产业有望持续20%左右的快速增长。
  改革调整和资源重组整合明显提速并涉及到整个航天产业链条。
    综上所述,结合目前航天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上市公司基本面情况,在2012年航天产业仍将持续20%左右的高速增长,看好以航天信息化技术为代表的航天信息600271,其拥有以信息安全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全套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拥有对客户资源的绝对垄断,将受益于2012年在上海试点的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实施,业绩有望持续高速增长。
    4.5 船舶工业:
    船舶行业的订单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分化,国家领导人对海军建设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海军装备订单明显提升,海洋工程刚刚启动,2011年订单爆发性增长,民用造船订单2011年四季度出现大幅下滑,船舶上市公司不多,中船股份,中国船舶,广船国际,但企业规模较大,民品订单占比较高,业绩有一定下滑的危险,船舶行业业绩呈现明显的结构化差异。近期发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高新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跻身高技术产业化重点,目前,中国的海洋工程装备产品还未完全成熟,产品结构还不完整,虽然成熟产品不多,但潜力巨大,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把握产业转移时机,根据我国海洋工程产业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潜力,抓住产业链中的高附加值区域:海洋工程的设计研发,寻找结构性机会,2012年船舶行业整体趋势看淡,但是存在结构性机会,如航母、大型驱逐舰等、海洋工程装备的结构性机会和短线催化剂行情的可能。
    4.6 核工业:
    3月份福岛核电站事故后,新的核电站审批暂停,对核电产业影响较大,上市公司中核科技股价受到较大冲击,股价下跌超过50%,预计2012年新的核电产业规划和核电站审批有望恢复,预料审批将更为严格谨慎,重点突出核电安全,整体形势形成对产业的政策性利好,产业有望恢复性增长。
    5. 重点公司
    维持对航天信息化技术应用(航天信息)、发动机产业链(航空动力、钢研高纳)、直升机产业链(哈飞股份)、大飞机产业链(西飞国际)、航天基础元器件(航天电器)等领域的代表公司的推荐,认为它们所处行业代表了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军工行业发展方向,公司的基本面良好,持续增长的预期明确,基本不受宏观经济增长减速影响,具有非常强的防御性。
    5.1 航天信息(600271)
    信息安全业务快速增长,已成为公司重要的利润增长点:随着公司多元化经营,以信息安全为核心技术的网络、软件和系统集成从2005年-2011年上半年持续30-35%以上的高速发展,公司拥有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和相关资质证书,该业务具有较高行业壁垒,较难有竞争对手进入,预计未来仍将持续30%以上的高增长,毛利由2006H的5.44%提高到目前的29.93%,进一步提高的趋势明显,未来有望成为公司第一主营业务。
    税控业务持续增长,利润高,营业税改增值税为防伪税控业务提供新的爆发式增长点:公司是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唯一指定的防伪税控系统研制、生产和销售许可单位,拥有以商用密码为核心的专业化信息安全技术优势,拥有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的产业优势和绝对市场优势,近10年自然增速约10-13%,预计2011年增速约10%左右,2012年在上海试点的营业税改增值税预计将给此业务带来约12-15%的增量,如果未来3-5年营业税改增值税在全国推行,将给公司业绩带来爆发式增长机会,毛利率稳定在45%左右。
    公司未来存在资产重组或资产注入的大概率事件:公司大股东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计划在“十二五”实施改革调整和资源重组整合,其主要任务就包括集团内信息产业资源重组,公司是集团内重要的信息化产业公司,预料未来资产重组和资产注入为大概率事件,公司产品结构有望拓展至航天军工领域,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公司未来3年有望持续高速增长,在不考虑资产注入的情况下,经估算,2011-13年公司EPS预计分别为1.10、1.38、1.75元,对应PE分别为19.92、15.88、12.52倍,公司的股价被低估。
    5.2 航空动力(600893)
    航空发动机加速发展:我国航空工业发展迅速,近几年飞豹、歼10、歼11/11B为代表的三代战机将成为我国空军的主力作战机型,随着与其配套的WS-9、WS-10A发动机的研制成功与逐步改进成熟,国产发动机替代进口发动机的趋势增速,国产军用发动机需求量快速增加,公司此项业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燃气轮机市场前景广阔:我国燃气轮机发展水平处于初级阶段,而国内舰载动力、管输动力和发电设备领域均对燃气轮机有着巨大的需求。公司作为国内现有舰载燃气轮机的主要供应商,具有开拓军品市场、拓展民用领域的先发优势。
    外贸转包生产增强盈利能力:公司受益于航空发动机产业的区域转移和航空贸易补偿生产订单。公司近年来国际转包生产订单逐步增加,不仅提升了公司外贸转包生产的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增强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存在资产注入预期:公司自2008年上市以来,被中航工业集团确定为航空发动机整机上市的唯一平台。未来存在贵州黎阳、沈阳黎明等优质航空发动机资产注入的预期。
    公司未来五年有望持续高速增长,公司在不考虑资产注入的条件下11-13年EPS分别为0.25元,0.32元,0.41元,以2011年12月9日的收盘价计算,对应的P/E值分别为56.6、43.69和34.10倍。考虑到航空发动机将被列为我国重大科技专项,航空发动机行业较高的技术壁垒和资金投入。
    5.3 钢研高纳300038
    变形高温合金制品高速增长:2011年上半年变形高温合金制品受新产品量产的促进,同比增长34.72%,占全公司营业总收入的43.04%,毛利率为22.08%,为公司第一大业务,公司在此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高,此产品为航空、航天类发动机的主要配套产品,收益于航空发动机高速发展,变形高温合金钢呈现高速发展,随着未来该产品外协生产进一步的减少,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新型高温合金钢材料及制品高速发展:2006-2010年复合增长率为25.59%,毛利率为31.99%,新型高温合金是科技含量高、市场价格高、毛利率高的三高新兴材料。该材料未来市场空间很大,公司拥有该领域核心技术,未来前景十分广阔,随着公司相关募投项目的进一步达产,该产品有望高速增长。
    铸造高温合金制品稳定发展:受益于航空航天发动机稳定的市场占有率,此类业务近几年稳定发展,2006-2010年复合增长率为11.6%,毛利较高,毛利率为27.01%,此业务未来仍将受益于我国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对高温合金钢材料的需求,业绩将会保持稳定增长。
    综上所述,公司主营业务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和高市场占有率,业绩在未来3年有望持续高速增长。2011-13年EPS预计分别为0.28、0.34、0.42元,动态PE分别为53.57、44.12、35.71倍。考虑到公司募投项目2012年底后陆续投产,公司未来几年的业绩可能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坚定看好高新材料、航空发动机产业和公司的长远发展前景,认为公司将持久受益于我国产业升级的进程。
    5.4 哈飞股份600038
    直升机和通用飞机是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主营业务为直升机和通用飞机,是战略新兴产业中重要组成部分,直升机和通用飞机制造业是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产业,我国直升机和通用飞机产业基础薄弱,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消费升级向纵深发展,直升机和通用飞机的应用市场越来越广阔,近几年国家加大了直升机和通用飞机产业的投资力度,在相关的研制、生产、应用都给予了政策扶植和引导,随着国家进一步放开低空空域,通用机场的建设加快,目前直升机和通用航空市场进入快速增长期。
    直升机产业出现爆发式增长:国内直升机产业近几年呈现高速发展态势,预计今年哈飞股份的母公司中航直升机公司营收增加约60%左右,利润增加100%左右,预计中航直升机公司明年营收增长约60%左右,利润增加100%左右,目前公司的直升机业务增速稳定,预计未来公司将受益于我国直升机和通用飞机的快速发展。
    通用航空业务快速增长:截止到2011年三季度,公司通用航空业务出现快速增长,随着运-12F等新型飞机的定型量产,业绩在未来3年有望持续稳定增长,会给未来公司直升机、通用飞机业务带来新的增长点,公司将持久受益于我国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进程。
    6. 行业风险因素分析
  军工产品虽能带来较高的收益,同时受政府政策、军方采购和国际安全环境影响较大,政策的波动会对军品订单收益产生较大影响。
  军工行业承担的部分民品业务和总体宏观经济有一定关系,2012年总体经济运行形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外部经济变化对行业民品收益产生一定的冲击。
  资产注入和重组的不确定性,军工行业的改革调整与资源重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涉及的部门和审批手续繁杂,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对行业和具体上市公司的影响短期难以预计。
    综合考虑重点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趋势、2012年业绩增长的确定性和估值情况,重点航天信息(600271)、航空动力(600893)、钢研高纳(300038)和哈飞股份(600038),建议投资者跟随我国航空、航天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脚步,提前布局高增长、低估值的龙头公司,择机买入并耐心持有,分享我国军工行业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期带来的高速成长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