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发布会:青海省省长孙作宾系列之二——孙作宾传略(5)第五章 在延安的日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19:11:23

        青海省省长孙作宾系列之二——孙作宾传略(5)第五章   在延安的日子

 193 9年6月,孙作宾回到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后,即调到马列学院学习。1 940年秋调中共中央统战部工作。1941年7月至年底,调任中共关中分区委员会常委兼统战部长。1942年初多次参加西北局讨论甘肃工作的会议,并提出了恢复甘肃党组织的工作计划。1942年4月6日,西北局决定组建甘宁工委,并任命孙作宾为书记。8月,孙作宾、陈成义、刘杰等到庆阳进行组建工委的筹备工作。l0月;.中共甘宁工委在庆阳正式成立,随即派出干部分别到甘肃、宁夏、青海调查了解国统区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地下党组织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全面工作做好准备。1943年夏,康生一手制造的“红旗党”和“抢救运动”,把孙作宾等一批甘肃地下党员和工委负责人逮捕关押,长期审讯,给开展甘宁青工作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马列学院的学习收获

    延安的马列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培养干部和提高干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的高级党校。学习的课程主要有哲学、政治经济学、国际共运史、联共(布)党史、中共党史以及时事政策等。讲课的老师大多是中央领导同志和著名学者等。作宾到马列学院后,心情十分愉快。他参加党和革命十多年,从未有机会坐下来系统地学习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他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如饥似渴地钻研着他感兴趣的每一个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

    193 9年8月7日这一天,对作宾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这天上午,刘少奇来到马列学院给学员们作了《论共

产党员的修养》中关于“党员思想意识的修养”的长篇演讲。全场几百人,鸦雀无声,个个都听得入迷。特别是关于

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来源和斗争,有理论,有实例,人人都觉得像是说自己一样,手里记,心里想。作宾在认真学习和讨论了少奇的演讲后,对“党员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这条必须遵循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思想上领会最深,记得最牢,执行最好。他在以后的几十年工作中,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在处理个人问题上,都把“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作为自己思想和行动的最高准则,始终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地方党组织的利益服从全党的利益,局部的利益服从整体的利益。暂时的利益服从长远的利益。”他用这个原则,多次正确  地处理了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群众的关系问题,绝不为个  人利益损害党的利益,绝不为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他  用这个原则,也教育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和自己的家属  子女都像普通一兵那样,从不谋求个人的任何私利,一心  一意地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他时  刻记着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自觉地用党章党纪来  约束和指导自己的言行。    孙作宾在学习中,既能普遍涉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基本原理;又注意联系实际解决自己思想上和工作  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特别是毛泽东的《〈共产党人〉发  刊词》于l 939年1O月发表后,他如获至宝,天天手不释  卷,一边读,一边思考,回顾自己的斗争实践,总结历史的  经验教训。有的同学问他,你怎么整天抱着《〈共产党人〉  发刊词》不放?作宾回答说,党走过了1 8年的革命历程,  我也走过了十多年。个人的每前进一步,虽然都是循着党  指引的道路走过来的,但有时走对了,有时也走错了,有  时是清醒的,有时也是糊涂的。现在毛泽东总结了党的历  史经验,我们也要总结自己的历史经验。吃一堑,长一智,  碰了钉子,也要买个明白。否则,不总结,不提高,就不会

  进步。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18年的经验,使我们懂得统  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

’  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过去,我们党的一切成功  或失败,前进或倒退,胜利或挫折,都是同能不能正确地处理好这三个根本问题密切地联系着。作宾深有所悟地体会到,武装斗争就是穿上军装的农民斗争,农民革命,就是武装起来的农民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不懂得这一点,就不懂得武装斗争的特点,也就不懂得中国革命的特点。作宾进一步联系实际说,30年代初,党在甘肃靖远发动的几次兵暴,都是在“组织全面暴动,夺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的“左”倾路线指导下发生的,虽然精神可佩,但损失惨重。因为当时的兵暴,一是条件不成熟,急于求成;二是敌我力量悬殊,硬打硬拼;三是就兵暴搞兵暴,单纯的军事斗争,没有充分发动和武装农民,没有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以致一战失利即失败,没有退路,无法立足.因此,离开了农民和农村根据地,也就离开了武装斗争,而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这个拿血换来的经验,作宾刻骨铭心,永志不忘。这也是他在马列学院学习的最大收获。

                        “抢救”中的铮铮铁骨

    1943年在延安“抢救”运动中发生的甘肃“红旗党”案,完全是康生诬陷制造的冤假错案。当时的抗日战争正处在最艰巨的历史关头,国民党出于反共的需要,除调集70万大军对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军事封锁外,又以陕甘宁边区为重点,派遣特务进行破坏活动。中共中央在“不放过一个敌探,不制造一个敌人,不冤枉一个好同志”的原则下,正确地开展了锄奸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效。1 942年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在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内团结和提高全党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在整风运动进入审干阶段后,康生则别有用心,采取逼供信的手法,搞所谓的抢救运动,扭偏了审干方向。由于康生早在1940年6月甘肃工委遭敌破坏后,就无中生有地指控甘肃地下党内“有奸细特务混入”。所以这次的整风审干,他就以甘肃地下党组织为重点,首先把一名年仅l 9岁在中央社会部工作的甘肃地下党员张克勤 (樊大畏)关押起来,轮番审讯,并以假枪毙的恐吓手段,威逼张克勤按照他们的指供,承认自己是“国民党派进来的特务”,甘肃地下党是“红旗党一假共产党,真国民党”。康生据此推断“红旗政策是国民党在其统治区对共产党实行内奸政策的一个新策略”,从而人为地制造了“张克勤事件”。与此同时,他们还在陇东地区逮捕了另一名年轻的甘肃地下党员万良才,威逼他供认了甘肃一批党员干部都是“特务”。接着,就把孙作宾、李铁轮、郑重远、刘杰等甘肃工委领导人以及在延安、陇东工作的近40名甘肃地下党员干部全部逮捕,统统戴上“红旗党特务”的帽子,关押审查,刑讯逼供,备受折磨。特别在康生作了“抢救失足者”的报告以后,逼供信的手法更是无所不用其

极。在审讯孙作宾时,从连续几天不让休息的“疲劳刑讯”,发展到拳打脚踢、压杠子、泼冷水、站冰地等“皮肉刑讯”,惨不堪言。但孙作宾始终不承认甘肃地下党是“红旗党”,更不承认自己是“特务”。他心地坦然,宁折不弯。并在审讯中饶有兴趣地写了两首讥讽“抢救”运动的打油诗。其一:主观主义害死人,可惜至今尚犹存;调查研究不周密,硬把同志当敌人。其二:世间事情真复杂,革命人受革命法;千里骏马知路遥,赤金何惧浪淘沙。诗以言志,志以明心。作宾的这两首诗,字字句句,掷地有声。既一针见血地击中了“抢救”错误的要害,又十分自信地表露了自己一身清白无畏的坦荡胸怀。当年担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处一局局长的师哲,在《我所经历的延安“抢救运动”》一文中说,当时在被“抢救”的对象中,假口供百出,但“也有坚定的,如孙作宾,就始终没有说过一句假话,吃苦也就最多。”正因为这样,作宾就被当作“最顽固分子”,以“特号”犯对待,指定专人,严加看管。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发现 “抢救”的错误后,不断采取措施进行纠正,直至停止“抢救”,进行甄别。但康生对中央指示阳奉阴违,消极应付,虽然各地区各部门被“抢救”的同志都甄别平反了,但在边区保安处关押的孙作宾等一批“特号”犯在抗战胜利前夕仍未甄别。对此,毛泽东说:“现在东北快解放了,需要大批干部,让他们到前线去自己做结论吧。是共产党人,一定留在共产党内,是国民党人,让他们跑到国民党去,怕什么呀!”这样,在1945年“八一五”以后,关押了长达两年半之久的孙作宾等才得以获释。谢觉哉见到作宾后十分恳切地说:“你在关押期间,我一直关心你,也很相信你。共产党人要能经得住委屈。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孙作宾确实是既能经受委屈又能经得住考验的共产党人。更有趣的是,有一位在边区保安处工作过的青年同志,在“抢救”中曾动手打过孙作宾。甄别平反后,他又被分配在孙作宾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思想负担很重。作宾知道他的心思后,诚恳而风趣地劝他说:“你奉命打我为革命,我为革命挨打,咱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不能计较。”作宾又进一步比喻说:“你知道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吗?他不计管仲一箭之仇;当了齐国国君后,仍用管仲为相,史称用贤不避敌,何况我们是革命同志呢?你就放胆工作吧!”作宾豁达大度的宽阔襟怀,使这位同志很受感动,一时被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