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企业招商网:关系美学是出路还是因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2 13:13:44

        最近读到阿甘本对海德格尔、尼采和本雅明的关于艺术家的体验的强调,使他反对我们媒体和技术社会里对于艺术品的审美生产、解释和消费,反对我们的对艺术品的美学式观察态度,反对美学这一说法,这使我突然感到很难办。比如说到最近很红的关系美学的基本立场,我突然感到不大好接受了。

        以上伟大作者都认为,艺术品是人用来衡量自己在地球上的生存的尺度的,是进入人的真正历史空间的端口;他们强调真理在作品内的发生,而反对我们将作品当作通货,去在其社会流通中挖掘和增加其交换价值。但关系美学强调,以上这种对艺术品的态度是伪贵族的。关系美学强调交互主体性,强调在一起、偶遇、共享和普遍的连接,不强调解放,而强调凑趣和在一起玩得来(conviviality)。关系美学认为,艺术品是一种社会织体, social interstice。这个说法据Nicolas Bourriaud认为,是来自马克思,后者认为,有些共同体拒绝商品交换,而在资本主义交换框架外进行物物交换、亏本买卖、自给自足地生产等等,由此形成的关系,就是这样的非商品交换式织体,而艺术就是这织体本身。艺术就是不通过商品生产和交换来实现的鲜活的人类交往关系。

          关系美学这样就将艺术看作是人摆脱商品交换来达到人类交往的手段的总称。

        关系美学认为,展览是一个宝贵的场地,在其中当即形成一个共同体,constANt community,各种共同体在其中应运面星;展览形成了特定的交换领域。艺术是一种更大意义上说的商业行为,它对人的唯一功能,就是将人暴露到一种更广大的商业中。Commerce在康德的个人世界主义权利的讨论中,是被看作包括人类全部交往活动的。艺术就是这样一种被激活的commerce的状态,艺术是这样的使各种交换行为偶遇和状态。

        关系美学仿佛向我们指出,直接的社会批判好象是不着边际的,社会乌托邦和革命希望应该让步于日常的微观宇宙和模仿策略。

      关系美因此是一种审美契约论?谈判、连接和并存才是艺术品在社会中的基本存在样式。这种并存假设了观众的预先在场。人际美学压倒了关于艺术品、美本身和真理的美学。这一点是阿甘本反对的(《关系美学》,14-18,)。

        在关系美学看来,艺术就像是打油井,是对于历史和政治的非正式钻探。艺术是艺术家作为这个世界的软件供应商向社会兜售shareware。艺术展览是象下载、编目和淘选这样的行为。策展人就是家,同时是教练、制作人、组织者、呈现者、啦啦队、派对主人、舵手。艺术家于是应该成为社会活动家、演员、哺育者和档案员。艺术家号召民从以团体来对抗大众,以邻里关系来对抗宣传,以人民技术来对抗高技术,以触感来对抗视觉。总之,在关系美学的角度下,日常比大众文化更丰饶了。

         关系美学似乎在呼唤一种after theory 艺术:克服了理论压抑的艺术:艺术不再听从解放和批判理论的指引,而是径自去到日常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