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顶百脑汇2309:中国人不知道的历史真相(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5:05:52
  赞美李广卫青霍去病冉闵岳飞文天祥阎应元夏完淳等民圌族英雄,类似的事情在其他国家,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不会说自己人是民圌族主义。汉人的凝聚力日渐减弱。甚至还本能的认为,汉圌族不应该有什么骄傲。 明明汉圌族的利益受侵犯,却容易把自己划为大汉圌族主义。而现在网上,也有很多诋毁华夏文明的恰是汉人。欲亡其族,先去其史啊!
    
    圣人出黄河清,后半句是沙尘降恶人来。
    
    汉人杀狼,是不在乎身外之物的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这里的孩子其实是鞋子的意思
    
    无奸不商,应该是尖,就是让盛物的容器冒尖,多给点。无尖不商原意为 古代卖米的商人在卖米的时候都会把盛米的容器放满而且有尖,用来招揽和取信于顾客。故“无尖不商”。
    
    人不为己,天圌诛圌地圌灭正解: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二十四集: 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圌诛圌地圌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人来到世上 就是为了那个真正的自己而修行,如果你迷恋物质世界,屈服于权威规则,自缚于社会体制,自然应当天圌诛圌地圌灭,把你推倒绝境,方有机会醒悟。 天圌诛圌地圌灭是仁慈,大仁不仁,天地不仁。
    
    色既是空,空即是色 解:有就是没有,存在即是不存在,诞生即是灭亡
    
    一圌丝圌不圌挂
    本来是佛教用语,意思是,吾心无一物,了无牵挂这类意思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与其用唾液濡圌湿身体,不如忘掉这些,畅游于江河湖海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句话,常常被人误解为“农历月中,月亮最圆满的时刻往往不在十五日之夜,而是在十六日的晚上。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这句俗语用的是古语中常用的“互文见义”修辞手法,大致可以译为“十五、十六的月亮都可能是最圆的”,类似的手法有“秦时明月汉时关”(意为秦、汉时的明月和山关);“烟笼寒水月笼沙”(意为烟雾与月光笼罩着寒水和沙地)。而且需要说明的是,十六的月亮圆的概率并不比十五的月亮圆的概率要大,之所以让人有这种错觉是因为人们往往很注意非常规的“十六圆”,而对更多的“十五圆”视而不见。
      
    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指传闻有一定根据。经常被误用来表示毫无根据的事情。   【出处】:战国·楚·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七月流火"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七月的天气十分炎热,闹出望文生义的笑话。   【出处】:"七月流火"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美*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可近年来报纸电视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大错特错了。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极度纯圌熟的境地。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出处】:先秦·庄周《庄子·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首鼠两端。意思是迟疑不决,拿不定主意。经常被误用来形容一个人言行前后不一致。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儒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经常被误用为冲锋在前。  【出处】:《汉书·五行志下》:"郑当其冲,不能修德。" 
       
    差强人意。意思是大体上使人满意。经常被误用为不能使人满意。   【出处】:《后汉书·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现在常被误用为第一个做某一件事或某一项任务的人。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经常被误用来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出处】: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作者:漢衣 回复日期:2011-12-18 22:09:43 
回复 
  一言九鼎。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有份量,能起很大作用。经常被误用来表示守信用。 【出处】: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不足为训。意思是不值得作为典范或法则。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不值得教训某人。   【出处】:明·胡应麟《诗薮》:"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此词与教训无关  
    
    万人空巷。并不是指街上空无一人,而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来到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兄容欢迎、庆祝等盛况。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街上空无一人。  【出处】:宋·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诗:"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久假不归。假,借用;归,归还。长期的借用不归还。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长期请假不回来工作。   【出处】:《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百身何赎。意思为自身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比喻对死者极其沉痛的哀悼。现在常被误用来死一百个人也不足以换得死者。  【出处】:《诗经·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各种惊人消息。  【出处】:唐?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没有停止。多形容形势或事物正在蓬勃发展。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事物刚刚兴起远未形成气候。 【出处】: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天下非有豪猾不可制之奸,虏人非有方兴未艾之势,而何必用此哉!"
    
    "明日黄花"总被人说是"昨日黄花"
    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作者:漢衣 回复日期:2011-12-18 22:10:29 
回复 
  讹传“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讹传“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讹传“不见棺材不落泪”
      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讹传“有眼不识金镶玉”
      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讹传“不到黄河心不死”
      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讹传“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不过这个我还能理解点,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讹传“狗屁不通”
      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
    
    讹传“王圌八蛋”
    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礼,义,廉,耻,孝,悌,忠,信”,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圌八蛋”。
  

作者:漢衣 回复日期:2011-12-18 22:11:28 
回复 
  沙尘降恶人来。对内外蒙的沙尘暴特大沙尘暴笑而不语

作者:忧者恒忧 回复日期:2011-12-18 22:11:33 
回复 
  记号

作者:漢衣 回复日期:2011-12-18 22:12:30 
回复 
  汉字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数字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字
      
      如果有这样的一个数:12345,你可以读作:一万二千三百四十五。同样1234567⑧9你仍可以读出来。如果是1234567⑧901234567⑧90,这一下可有点为难你了,也许你知道亿的后面有兆,但兆的后面是什么,可很少有人知道,因这些数很大,很少用到,因而被人们遗忘了。
      
      我们的祖先不但创造了文字,而且创造了数字,而且这些数字是世界上最科学的、最先进的数字。比如:三百万,不用说你便知道三百万。如果用阿拉伯数字,如:3000000000,你想知道这串数字是多少,你得个十百千万的数,所以说外国的文字和数字都是苯牛、呆板、幼稚,地道的小儿科。
    
      汉语在表形表意方面可以直接映射部分客观世界。其他语种缺乏这个功能。
      
      中国人只要知道几千个字就可以表达世界,而英语就没有这个共性,描述世界需要大量的词汇量。每个事物都要造一个词。三百年前的英语作品,如今读起来很费劲,需要专家来解读。而几千年前的汉语作品连小学生都读的懂。世界在变化,历史在发展,新的概念层出不穷,字母文字应付的办法只好是造词,过了成千上万年后,超负荷将把字母文字压垮,整个世界唯有汉字独领风骚。
      
      汉字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
    
    数字同样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字。
      汉语比英语不知高明了多少!
      
      汉语是C语言,高度灵活;
      英语是Basic,是半成品,僵硬呆板;
      汉语可以从基础上构造一切;
      只要想得到就能表达出来;
      而英语则是固定配置;
      不能很好地表达个性的需要;
      汉语的最小单位是字,英语的最小单位是词;
      两个汉字可以组成一个词,而英语的词就是词;
      比如汽车火车自行车都有车这个字;
      于是抓圌住了共性和个性;
      共性上加个性就是新概念;
      可组合性非常强;
      而英语的bus、car、bike没有任何共性;
      因此中国人只要知道几千个字就可以表达世界;
      而英语由于没掌握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每一个事物都要造一个词;
      描述世界需要极大的词汇量;
      十分愚蠢;
      事实也是如此;
      聪明人一般学不好英语,而死记硬背的笨蛋都出国了;
      汉语里没有时态;
      只有表示时间的词;
      因此不需要在动词上变来变去;
      只要把动作与为数不多的表时间的词组合
      就可以清晰地表达时间中的动作;
      而英语里为了表示时间要把所有的动词都变换形式;
      这些动词数以千计;
      不是有表示时间的词吗?
      为什么还要在动词上变化?
      还是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