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美文的微信公众号:佛学故事:飞越生死(多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3:17:32

飞越生死

(2011-12-17 10:32:35) 转载 



有一个学僧道岫,虽然精于禅道的修持,但始终不能契悟,眼看比他晚入参禅学道的同参,不少人对禅都能有所体会,想想自己实在没有资格学禅,既不幽默,又无灵巧,始终不能入门。心想还是做个行脚的苦行僧吧!于是道岫就打点二斤半的衣单,计划远行。临走时便到法堂去向广圄禅师辞行。

道岫禀告道:‘老师!学僧辜负您的慈悲,自从皈投在您座下参学已有十年之久,对禅,仍是一点消息没有。我实在不是学禅的根器,今向您老辞行,我将云游他去。’

广圄禅师非常惊讶问道:‘哦!为什么没有觉悟就要走呢?难道到别处就可以觉悟吗?’

道岫诚恳的再禀告道:‘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都精进于道业上的修持,我用功就是因缘不合。反观同参的道友们一个个都契机的回归根源。目前在我心的深处,萌发一股倦怠感,我想我还是做个行脚的苦行僧吧!’

广圄禅师听后开示道:‘悟,是一种内在本性的流露,根本无法形容,也无法传达给别人,更是学不来也急不得的。别人是别人的境界,你修你的禅道,这是两回事,为什么要混为一谈呢?’

道岫道:‘老师!您不知道,我跟同参们一比,立刻就有大鹏鸟与小麻雀的惭愧。’

广圄禅师装着不解似的问道:‘怎么样的大?怎么样的小?’

道岫答道:‘大鹏鸟一展翅能飞越几百里,而我只囿于草地上的方圆几丈而已。’

广圄禅师意味深长的问道:‘大鹏鸟一展翅能飞几百里,它已经飞越生死了吗?’

道岫禅僧听后默默不语,若有所悟。

 

谚云:‘人比人,气死人。’比较、计较,这是烦恼的来源,怎能透过禅而悟道呢?聪明、机智,大鹏鸟一展翅千八百里,但不能飞越过生死大海。因为小麻雀与大鹏鸟是比较上有快慢、有迟速,但禅要从平等自性中流出的。所以道岫禅僧一旦除去比较、计较,回归到平等自性中来,就能有所悟了 

不许为师

(2011-12-17 10:35:07)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兜率从悦禅师,参访密行的清素禅师,非常礼敬,有一次因食荔枝,经过清素禅师的窗口就很恭敬的说道:‘长老!这是家乡江西来的水果,请你吃几个!’

清素很欢喜的接过荔枝,感慨的说道:‘自从先师圆寂后,不得此食已久了。’

从悦问道:‘长老先师是何大德?’
  清素答道:‘慈明禅师,我在他座下忝为职事一十三年。’

从悦禅师非常惊讶的赞叹道:‘十三年堪忍职事之役,非得其道而何?’说后,便将手上的荔枝全部供养给清素长老。

清素即以感激的态度说道:‘我因福薄,先师授记,不许传人,今看你如此虔诚,为此荔枝之缘,竟违先师之记。将你的心得告诉我!’

从悦禅师具道所见。

清素开示道:‘世界是佛魔共有的,最后放下时,要能入佛,不能入魔。’

从悦禅师得到印可以后,清素禅师教诫道:‘我今为你点破,让你得大自在,但切不可说是承嗣我的!真净克文才是你的老师。’

 

‘要学佛道,先结人缘’,荔枝有缘,即能悟道。‘佛法在恭敬中求’,从悦对前辈的恭敬,恭敬中就能得道。古人一饭之思,终生不忘,如清素禅师,一荔之赐,竟肯道破心眼,此乃感恩有缘也。‘不可嗣我,当可嗣真净克文禅师’,师资相助相信,亦禅门之美谈也。

寸丝不挂

(2011-12-17 10:36:42)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净居寺的比丘尼玄机,常在大日山的石窟中打坐参禅,有一天忽然兴起一个念头,心想:‘法性湛然深妙,原本没有来去之相,我这样厌恶喧哗而趋于定寂,算不得是通达法性的人。’

于是他立刻动身往访雪峰禅师。

雪峰初见时问道:‘从什么地方来?’

玄机回答道:‘大日山。’

雪峰用机锋语问道:‘太阳出来了没有?’

玄机不甘示弱道:‘假如太阳出来的话,会把雪峰给融化了。’

雪峰见其出语不凡,再问:‘你叫什么名字?’

‘玄机。’

‘一天能织多少?’

‘寸丝不挂!’

当玄机礼拜而退时,才走了三五步,雪峰道:‘你的袈裟拖在地下!’

玄机听后,赶快回头看一下袈裟的衣角。雪峰哈哈笑道:‘好一个寸丝不挂!’

 

玄机和雪峰的对话,可以看出禅的不同境界,玄机的话是捷辩,不是禅;雪峰禅师的一句‘好一个寸丝不挂’,那才是禅机!

洗面革心

(2011-12-17 10:38:33)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良宽禅师,毕生修行参禅,从未稍懈一天,当他老年时候,从家乡传来一个消息,说他的外甥,不务正业,赌吃玩乐,快要倾家荡产,家乡父老,希望这位禅师舅舅,能大发慈悲,救救外甥,劝他回头是岸,重新做人。

良宽禅师终于为乡情所感,就不辞辛苦,走了三天的路程,回到童年的家乡。良宽禅师终于和多年没见过的外甥见面了。这位外甥非常高兴与他的和尚舅父相聚,并且特地留舅父过夜。

良宽禅师在俗家床上坐禅坐了一夜,次晨离去的时候,就对他的外甥说道:‘我想我真是老了,两手直是发抖,可否请你帮忙把我草鞋带子系上?’

他的外甥非常高兴的助了他一臂之力。良宽禅师慈祥的说道:‘谢谢你了,你看,人老的时候,就一天衰似一天。你要好好保重自己,趁年轻的时候,要把人做好,要把事业基础打好。’

禅师说完话后,掉头就走,对于外甥的任何非法行为,一句不提,但就从那天以后,他的外甥再也不花天酒地去浪荡了。

 

禅宗的教学法,有时当头棒喝,有时反诘追问,有时有无不定,有时暗示含蓄。总之禅的教育,就是不说破,不说破的才是自己的全部。

天下爱护儿女的父母们,你们能懂得这种禅心么 

不知道

(2011-12-17 10:40:40)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宋朝有一将军曹翰,在讨伐南方的贼寇之后,路经庐山的圆通寺,寺僧因知曹翰的军队风纪不好,大家就吓得四散逃逸,只有住持缘德禅师端坐法堂不动。曹翰叫他,他也不理不睬,甚至连瞧一眼都不肯,曹翰英雄式的自尊心受到伤害,非常生气的说道:‘我的军队路过此间,只想借宿贵寺,让士兵们休息一下,为什么你连一声招呼都没有?你竟敢如此无理,难道你不知道面前站着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将军吗?’

禅师听后,平静的睁开双眼,回答道:‘一个军人站在佛前咆哮,如此无礼,难道你不怕因果报应吗?’

曹翰更是大吼道:‘什么因果报应不报应,难道你不怕死吗?’

缘德禅师也提高了声音说道:‘难道你不知道面前坐着一个不怕死的禅僧吗?’

曹翰非常讶异于禅师胆量,同时也被禅师如此的定力折服,问道:‘这么大的一座寺庙只剩下你一个人,其他人呢?’

缘德禅师道:‘只要一打鼓,他们就会闻声回来。’

曹翰就猛力敲鼓,敲了好久,但却没有出现任何人。曹翰不悦道:‘已经打鼓了,怎么还没有人回来?’

缘德禅师从容道:‘因为你打鼓的时候,杀气太重,请念一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然后敲一下!’

因此,曹翰念佛打鼓,打鼓念佛,不久藏起来的寺僧都跑回来了。曹翰此时非常有礼的合掌问道:‘请问禅师上下?’

禅师平静的回答道:‘我是缘德。’

曹翰惊叹不已,随即跪下来祈求道:‘原来是德高望重的缘德禅师!禅师,请指示我,如何才能在战争中致胜?’
  缘德禅师漠然的应道:‘不知道!’

通身是眼

(2011-12-17 18:03:42)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有一次,道吾禅师问云岩:‘观世音菩萨有千手千眼,请问你,哪一个眼睛是正眼呢?’

云岩:‘如同你晚上睡觉,枕头掉到地下去时,你没睁开眼睛,手往地下一抓就抓起来了,重新睡觉,请问你,你是用什么眼去抓的?’

道吾禅师听了之后,说:‘喔!师兄,我懂了!’

‘你懂什么?’

‘遍身是眼。’

云岩禅师一笑,说:‘你只懂了八成!’

道吾疑惑的问:‘那应该怎么说呢?’

‘通身是眼!’

 

‘遍身是眼’,这是从分别意识去认知的;‘通身是眼’这是从心性上无分别智慧上显现的。我们有一个通身是眼的真心,为什么不用它彻天彻地的观照一切呢?

育才之道

(2011-12-17 18:05:11)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有一位信徒在佛殿礼好佛后,便信步到花园散步,碰巧看到园头(负责园艺的僧众)正埋首整理花草,只见他一把剪刀在手中此起彼落,将枝叶剪去,或将花草连根拔起,移植另一盆中,或对一些枯枝、浇水施肥,给予特别照顾。信徒不解的问道:‘园头禅师,照顾花草,你为什么将好的枝叶剪去?枯的枝干反而浇水施肥,而且从这一盆搬到另一盆中,没有植物的土地,何必锄来锄去?有必要这么麻烦吗?’

园头禅师道:‘照顾花草,等于教育你的子弟一样,人要怎么教育,花草也是。’

信徒听后,不以为然道:‘花草树木,怎能和人相比呢?’

园头禅师头也不抬的说道:‘照顾花草,第一:对于那些看似繁茂,却生长错乱,不合规矩的花,一定要去其枝蔓,摘其杂叶,免得它们浪费养分,将来才能发育良好;就如收敛年轻人的气焰,去其恶习,使其纳入正轨一样。第二:将花连根拔起植入另一盆中,目的是使植物离开贫瘠,接触沃壤;就如使年轻人离开不良环境,到另外的地方接触良师益友,求取更高的学问一般。第三:特别浇以枯枝,实在是因为那些植物的枯枝,看来已死,内中却蕴有无限生机;不要以为不良子弟,都是不可救药,对他灰心放弃,要知道人性本善,只要悉心爱护,照顾得法,终能使其重生。第四:松动旷土,实因泥土中更有种子等待发芽。就如那些贫苦而有心向上的学生,助其一臂之力,使他们有新机成长茁壮!’

信徒听后非常欣喜的说道:‘园头禅师,谢谢您替我上了一课育才之道!’

 

涅槃经云:‘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世间上没有不可救的生命,没有不可教的人才。寺院山门口往往供一尊笑容满面的弥勒佛圣像,意思是用慈悲(爱)摄受你,但弥勒佛的背后,却供了一尊手拿降魔杵的将军韦驮圣像,意思是用威武(力)折服你,父母师长对年轻子弟,一面授予爱的摄受,一面给予力的折服,子弟不会不成材的!

一切皆禅

(2011-12-17 18:06:53)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有一位云水僧听人传说无相禅师禅道高妙,想和其辩论禅法,适逢禅师外出,侍者沙弥出来接待,道:‘禅师不在,有事我可以代劳。’

云水僧道:‘你年纪太小不行。’

侍者沙弥道:‘年龄虽小,智慧不小喔!’

云水僧一听,觉得还不错,使用手指比了个小圈圈,向前一指。侍者摊开双手,划了个大圆圈,云水僧伸出一根指头,侍者伸出五根指头。云水僧再伸出三根手指,侍者用手在眼睛上比了一下。

云水僧诚惶诚恐地跪了下来,顶礼三拜,掉头就走。云水僧心里想:我用手比了个小圈圈,向前一指,是想问他,你胸量有多大?他摊开双手,划了个大圈,说有大海那么大。我又伸出一指问他自身如何?他伸出五指说受持五戒。我再伸出三指问他三界如何?他指指眼睛说三界就在眼里。一个侍者尚且这么高明,不知无相禅师的修行有多深,想想还是走为上策。

后来,无相禅师回来,侍者就报告了上述的经过,道:‘报告师父!不知为什么,那位云水僧知道我俗家是卖饼的,他用手比个小圈圈说,你家的饼只这么一点大。我即摊开双手说,有这么大呢!他伸出一指说,一个一文钱吗?我伸出五指说五文钱才能买一个。他又伸出三指说,三文钱可以吗?我想太没良心了,便比了眼睛,怪他不认识货,不想,他却吓得逃走了!’

无相禅师听后,说道:‘一切皆法也,一切皆禅也!侍者,你会吗?’

侍者茫然,不知为对。

 

佛法讲究机缘,禅,就是机缘,你懂得,无时不禅,无处不禅,无人不禅,无事不禅。不懂,即使说得天花乱坠,也与禅无关。禅史中有赵州茶,云门饼之说,此皆禅也,俗语云:讲者无心,听者有意,故无相禅师曰一切皆法也,一切皆禅也。

割耳救雉

(2011-12-17 18:14:21)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智舜禅师,唐代人,一向在外行脚参禅。有一天,在山上林下打坐,忽见一个猎人,打中一只野鸡,野鸡受伤逃到禅师座前,禅师以衣袖掩护着这只虎口逃生的小生命。不一会儿,猎人跑来向禅师索讨野鸡:‘请将我射中的野鸡还给我!’

禅师带着耐性,无限慈悲地开导着猎人:‘它也是一条生命,放过它吧!’

‘你要知道,那只野鸡可以当我的一盘菜哩!’

猎人一直和禅师纠缠,禅师无法,立刻拿起行脚时防身的戒刀,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来,送给贪婪的猎人,并且说道:‘这两只耳朵,够不够抵你的野鸡,你可以拿去做一盘菜了。’

猎人大惊,终于觉悟到打猎杀生乃最残忍之事。

 

为了救护生灵,不惜割舍自己的身体,这种‘但为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德性,正是禅师慈悲的具体表现。禅者,不是逃避社会,远离人群,禅者的积极舍己救人的力行,从智舜禅师的割耳救雉,可见一斑矣。

不复再画

(2011-12-17 18:16:31)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月船禅师是一位善于绘画的高手,可是他每次作画前,必坚持购买者先行付款,否则决不动笔,这种作风,给社会人士经常有微词批评。

有一天,一位女士请月船禅师帮她作一幅画,月船禅师问:‘你能付多少酬劳?’

‘你要多少就付多少!’那女子回答道:‘但我要你到我家去当众挥毫。’

月船禅师允诺跟着前去,原来那女子家中正在宴客,月船禅师以上好的毛为她作画,画成之后,拿了酬劳正想离开。那女士就对宴桌上的客人说道:‘这位画家只知要钱,他的画虽画得很好,但心地肮脏;金钱污染了它的善美。出于这种污秽心灵的作品是不宜挂在客厅的,它只能装饰我的一条裙子。’

说着便将自己穿的一条裙子脱下,要月船禅师在它后面作画。月船禅师问道:‘你出多少钱?’

女士答道:‘哦,随便你要多少。’

月船开了一个特别昂贵的价格,然后依照那位女士要求画了一幅画,画毕立即离开。

很多人怀疑,为什么只要有钱就好?受到任何侮辱都无所谓的月船禅师,心里是何想法?

原来,在月船禅师居住的地方常发生灾荒,富人不肯出钱救助穷人,因此他建了一座仓库,贮存稻谷以供赈济之需。又因他的师父生前发愿建寺一座,但不幸其志未成而身亡,月船禅师要完成其志愿。

当月船禅师完成其愿望后,立即抛弃画笔,退隐山林,从此不复再画。他只说了这样的话:‘画虎画皮难画骨,画人画面难画心。’钱,是丑陋的;心,是清净的。

 

有禅心的人,不计人间毁誉,像月船禅师,以自己的艺术素养,求取净财救人救世,他的画不能以一般画来论,应该称为禅画了。因为他不是贪财,他是舍财,可是世间人有多少人能懂得这种禅心呢?

到了龙潭

(2011-12-17 10:30:29)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德山禅师本是北方讲经说法的大师,因不满南方禅门教外别传的说法,携带自着的‘金刚经青龙疏钞’南来抗辩,才到南方就受到一位老婆婆的奚落,自此收敛起狂傲的心。他并请问老婆婆,近处有什么宗师可以前去参访?老婆婆告诉他在五里外,有一位龙潭禅师,非常了得。

德山禅师到了龙潭,一见龙潭禅师就迫不及待的问道:‘这是什么地方?’
  龙潭禅师回答道:‘龙潭!’

德山禅师逼问道:‘既名龙潭,我在此巡回既不见龙,又不见潭,这是何故?’

龙潭禅师就直截了当的告诉德山禅师道:‘你非常辛苦,你已到了龙潭!’

这天夜里,德山向龙潭禅师请益,站在龙潭禅师座前久久不去,龙潭禅师说道:‘夜已很深,你为何还不下去!’

德山道过晚安,告辞回去,走到门口,又再回来,说道:‘外面实在太黑,学生初到,不知方向。’

龙潭禅师就点燃了一支蜡烛给他,正当德山伸手来接时,龙潭禅师就把烛吹灭,德山到此忽然大悟,立刻跪下来,向龙潭禅师顶礼,龙潭禅师问道:‘你见到了什么?’

德山禅师回答道:‘从今以后,我对天下所有禅师的舌头,都不会再有所怀疑了。’

第二天,德山禅师遂将疏钞取出焚烧,当火焰上升时,他道:‘穷诸玄辩,若一毫致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经典,再究竟的讲说,仍是分别知识;禅门无言,终究是无分别心的证悟。夜晚,是黑暗的,点了烛火又再吹灭,这意谓着外在的光亮熄灭以后,内心的禅光就会亮起来了,这个禅光,看清楚了真我,所谓语言文字,分别意识都是大海一滴了。

放下什么?

(2011-12-16 19:34:43)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运用神通,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
  佛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
  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
  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花瓶放下。
  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这时黑指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
  佛陀说:‘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再没有什么了,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
  黑指婆罗门才了解佛陀放下的道理。

 

  ‘放下!’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吾人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对事业放不下。

吾人在肩上的重担,在心上的压力,岂止手上的花瓶?这些重担与压力,可以说使人生活过得非常艰苦。必要的时候,佛陀指示的‘放下’,不失为一条幸福解脱之道

宜默不宜喧

(2011-12-17 18:20:57)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灵树院有一年夏安居的时候,五代时的后汉刘王坚持礼请云门禅师及其寺内大众全体到王宫内过夏。诸位法师在宫内接受宫女们礼敬问法,莺莺燕燕,热闹非凡。尤其刘王虔诚重法,故禅修讲座,无日无之。寺中耆宿也都乐于向宫女和太监们说法。但唯有云门禅师一人却在一旁默默坐禅,致使宫女们不敢亲近请示。

有一位值殿的官员,经常看到这种情形,就向云门禅师请示法要,云门禅师总是一默,值殿官员不但不以为忤,反而更加尊敬,就在碧玉殿前贴一首诗道:‘大智修行始是禅,禅门宜默不宜喧,万般巧说争如实,输却禅门总不言。’

 

禅门高僧,一向如闲云野鹤,或居山林,或住水边,三衣一具,随缘任运,即使法缘殊胜,王宫侯第,亦不为利诱,不为权动。如云门禅师者,‘一默一声雷’,虽不言语,实则有如雷轰顶之开示,吾人如在沉默时体会出千言万语,就可以说已透到一点禅的消息了。

天生暴躁

(2011-12-17 18:23:18)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盘圭禅师说法时不仅浅显易懂,也常在结束之前,让信徒发问问题,并当场解说,因此不远千里慕道而来的信徒很多。

有一天,一位信徒请示盘圭禅师说:‘我天生暴躁,不知要如何改正?’

盘圭:‘是怎么一个“天生”法?你把它拿出来给我看,我帮你改掉。’

信徒:‘不!现在没有,一碰到事情,那“天生”的性急暴躁,才会跑出来。’

盘圭:‘如果现在没有,只是在某种偶发的情况下才会出现,那么就是你和别人争执时,自己造就出来的,现在你却把它说成是天生,将过错推给父母,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信徒经此开示,会意过来,再也不轻易的发脾气了。

 

天生的,世间上没有天生的东西,大自然因缘聚合会生森罗万象,吾人的本性上包含了善恶诸法,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任何人只要有心,没有什么改不了的恶习。

安住何处

(2011-12-17 18:37:08)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唐朝丹霞禅师有一次想要去拜见马祖禅师,在路上碰到一个白胡苍苍的老人及一个髻龄的童子,丹霞禅师见老者器宇不凡,因此向前恭谨的问道:

‘公住何处?’

老人用手一指上下,回答道:‘上是天,下是地。’这意思是说宇宙之内都可为家。

丹霞好像抓住了老人的辫子,追问道:

‘若遇天崩地陷怎么办’这意思是说宇宙天地毁灭了怎么办呢?

老人高声呼叫道:‘苍天!苍天!’这意思是说宇宙天地是成住坏空的。

童子就在旁边‘嘘’了一声,这嘘声的意思是透露自家本性的住处是不生不灭的。

丹霞大大的赞美道:‘非其父不生其子。’

老人与童子随即入山而去。

 

住,吾人要住何处?慈航法师说:‘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所以上是天,下是地,处处无家,处处为家。

但世间人把自己住在声色货利里,住在功名权力里,而声色货利功名权力都在变异不停,那里能平安无事的安住?

人若能肯定自己,不被五欲六尘的境界牵着鼻子走,心能安住,则天崩地裂又奈我何!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看到月亮在空中四无依靠,像是非常危险,其实非常安全,就因菩萨住在般若空性之中,了无挂挂,菩萨才能生活得自由自在。

禅的心要

(2011-12-17 18:38:26)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大诗人白居易有一次请问惟宽禅师道:‘身口意如何各自修行?’

惟宽:‘无上菩提者,被于身为律,说于口为法,行于心为禅;应用者三,其致一也。如江淮河汉,在处立名,名虽不一,水性无二。律即是法,法不离禅,身口意合一而修,身口意皆名心也。云何于中,妄起分别?’

白居易:‘既无分别,何以修心?’
  惟宽:‘心本无损伤,云何要修?要知道无论是垢是净,一切都要不可起念!’

白居易:‘垢,可以佛拭,不可起念;净,能无念可乎?’

惟宽:‘如人眼睛,物不可住,金屑虽珍宝,在眼亦为病,乌云遮蔽天空,白云同样遮蔽天空。’

白居易:‘无修无念又何异凡夫?’
  惟宽:‘凡夫长无明,二乘长执着,离此无明和执着的二病,是名真修;真修者,不得动,不得忘,勤者近执着,忘即落无明,此为心要云尔!’

白居易有悟,后终于成为佛教实践的行者。

 

世间一切,有好有坏,有大有小,例如布施,布施多,多功德,布施少,少功德,故一切都有分别。身修则有不杀不盗不邪淫;口修则有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意修则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身口意的修行,当然各各有别。若于真心自性上讲,本自清净,本自具足,何假修证?何有勤忘?故惟宽禅师以此为禅之心要耳。

如虫御木

(2011-12-17 18:41:00)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有一次,沩山灵祐禅师在百丈禅师身旁,百丈禅师问道:‘谁?’

沩山禅师答道:‘灵祐!’

百丈禅师道:‘你拨一拨火炉中,看看还有火没有?’

沩山禅师在炉中拨了一拨,回答道:‘无火。’

百丈禅师亲自站起来,走到炉边,用火钳在炉中深深一拨,拨出一点火星,取出来给沩山看,然后说道:‘你说无,这个不是火吗?’

沩山灵祐禅师说道:‘我知道是有,只是未能深深一拨!’

百丈禅师道:‘这只是暂时的歧路,经典上说,要了悟佛性,当观时节因缘,时节因缘一到,如迷忽悟,如忘忽忆,那时才知道自己本来一切具足,不是从外而获得的。所以,祖师说:悟境同未悟,无心如有心。凡圣虚妄,本来心法,原自备足。你现在已经如此,好好保护并把握它吧!’

第二天,沩山禅师随同百丈禅师入山出坡(劳动服务),百丈禅师问沩山道:‘火种带来了吗?’

沩山禅师答道:‘带来了。’

百丈禅师追问道:‘在什么地方?’

沩山禅师捡起一枝柴,吹了两下,然后交给百丈禅师。百丈禅师欢喜的说道:‘如虫御木,偶而成文。’

 

‘火种’,代表了什么?暗示了什么?此即所谓佛性也。百丈禅师要沩山到炉中拨火,此即暗示他要找到自己的佛性。找到佛性本心,谈何容易?百丈禅师不得不亲自示范,要深深一拨,自性才能现前。甚至师徒在出坡时,都在策励生活中不要忘记自性,一句‘火种带来了吗?’这里面多少慈悲、多少智慧、多少生活禅也。

是邪是正

(2011-12-17 18:42:17)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渐源仲兴禅师在道吾禅师处任侍者时,有一次端茶给道吾禅师,道吾禅师指着茶杯道:‘是邪?是正?’

仲兴走近道吾禅师的跟前面对着他,一句话不说,道吾禅师道:‘邪则总邪,正则总正。’

仲兴摇摇头,表示意见道:‘我不认为如此。’

道吾追问:‘那你的看法?’

仲兴就把道吾手中杯子抢到手里,大声反问:

‘是邪?是正?’

道吾抚掌大笑,说道:‘汝不愧为我的侍者。’

仲兴便向道吾禅师礼拜。

 

道吾禅师开示的‘是正?是邪?’这内中的道理,所谓‘邪人说正法,正法也是邪;正人说邪法,邪法也成正。’有些天天说道的人,却破坏人的信心;有些好打喜骂的人却能给人入道。名医治病,砒霜毒药皆成良药,因此说‘邪则总邪,正则总正’。

仲兴禅师认为宇宙有‘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能体会时则不执断,亦不执常,作如此会时,则一切皆正。若将手中物执有执空则皆是邪。以此见地反问老师,道吾禅师欣慰嘉勉,终于师资相契。

不可向你说

(2011-12-17 18:57:30)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有一学僧想到覆船禅师住的地方去,在路上碰到一个卖盐的老翁,于是就向前问道:‘请问老翁覆船路如何去?’

良久,都等不到老翁的回答,于是学僧又问一次。

老翁:‘我已经向你说过了,你聋吗?’

学僧:‘你回答过我什么?’

老翁:‘向你说覆船路。’

学僧:‘难道说你也学禅吗?’

老翁:‘不止是禅,连佛法也全会。’

学僧:‘那你试说看看?’

老翁一句话也不说,挑起盐篮便要走。

学僧不解只道了一声:‘难!’

老翁:‘你为什么这样说?’

学僧:‘盐翁!’

老翁:‘有何指示?’

学僧:‘你叫做什么?’

老翁:‘不可向你说这是盐。’

 

要去覆船禅师处参学,路要怎么走?‘既曰覆船,何有道路?’道,有难行道,易行道,有大乘道小乘道,有出世道世间道,一般学者,总要循道前行,但禅门学者,‘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虽是覆船,又何无路?

晒香菇

(2011-12-17 18:59:48)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永平寺里,有一位八十多岁陀着背的老禅师,在大太阳下晒香菇,住持和尚道元禅师看到以后,忍不住的说:‘长老!您年纪这么老了,为什么还要吃力劳苦做这种事呢?请老人家不必这么辛苦!我可以找个人为您老人家代劳呀!’

老禅师毫不犹豫的道:‘别人并不是我!’

道元:‘话是不错!可是要工作也不必挑这种大太阳的时候呀!’

老禅师:‘大太阳天不晒香菇,难道要等阴天或雨天再来晒吗?’

道元禅师是一寺之主,指导万方,可是遇到这位老禅师,终于认了输。

 

禅者的生活,无论什么,都不假手他人,也不等到明天,‘别人不是我’,‘现在不做,要待何时?’这是现代人应该深思的问题。

诗偈论道

(2011-12-17 19:01:37)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苏东坡住在卢山东林寺,做了一首七言绝句,诗云: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这首诗的前面两句,气势博大,确是惊人。

一天,证悟禅师前往谒见庵元禅师。他俩夜里闲谈,证悟就举出东坡的东林诗偈,并赞叹地说:

‘这也是不易到达的境地哦!’

庵元不以为然,批评说:‘这种说法还没有看到路径,那里说到了目的地呢?’

证悟:‘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若不是已到了那种境界,如何有这个消息?’

庵元:‘是门外汉而已。’

证悟:‘和尚慈悲,可为指破?’

庵元:‘且从这里用心参破,即可以知道本命元辰落在何处?’

证悟听了茫然一片。整夜深思,无法入睡。不知不觉中,天已亮了,忽闻钟声,恍然一悟,去其疑云,说道:

‘东坡居士太饶舌,声色关中欲透身;

 溪若是声山是色,无山无水好愁人?’

拿此偈语奔告庵元禅师,庵元说:‘向你说是门外汉嘛!’

 

禅,不是用语言能说的,也不是用文字能写的,更不是用心思能想的;禅,完全是透过悟才能体认的。证悟禅师的一夜深思,那钟声终于敲开了心扉,他和东坡的境界就不同了。

大小不二

(2011-12-17 19:11:56)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道:

‘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过份不懂常识,是在骗人吧?’

智常禅师闻言而笑,问道:‘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可有这回事?’

‘当然!当然!我岂止读书万卷?’李渤一派得意洋洋的样子。

‘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如今何在?’

李渤抬手指着头脑说:‘都在这里了!’

智常禅师道:‘奇怪,我看你的头颅只有一粒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莫非你也骗人吗?’

李渤听后,脑中轰然一声,当下恍然大悟。

 

一切诸法,有时从事上去说,有时从理上去解,要知宇宙世间,事上有理,理中有事;须弥藏芥子是事,芥子纳须弥是理,若能明白理事无碍,此即圆融诸法了。

敬钟如佛

(2011-12-17 19:17:29)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钟,是佛教丛林寺院里的号令,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警醒大众,长夜已过,勿再放逸沉睡。而夜晚的钟声是先缓后急,提醒大众觉昏衢,疏昏昧!故丛林的一天作息,是始于钟声,止于钟声。

有一天,奕尚禅师从禅定中起来时,刚好传来阵阵悠扬的钟声,禅师特别专注的竖起心耳聆听,待钟声一停,忍不住的召唤侍者,询问道:‘早晨司钟的人是谁?’

侍者回答道:‘是一个新来参学的沙弥。’

于是奕尚禅师就要侍者将这沙弥叫来,问道:‘你今天早晨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在司钟呢?’

沙弥不知禅师为什么要这么问他,他回答道:‘没有什么特别心情!只为打钟而打钟而已。’

奕尚禅师道:‘不见得吧?你在打钟时,心里一定念着些什么?因为我今天听到的钟声,是非常高贵响亮的声音,那是正心诚意的人,才会发出这种声音。’

沙弥想了又想,然后说道:‘报告禅师!其实也没有刻意念着,只是我尚未出家参学时,家师时常告诫我,打钟的时候应该要想到钟即是佛,必须要虔诚、斋戒,敬钟如佛,用如如入定的禅心,和用礼拜之心来司钟。’

奕尚禅师听了非常满意,再三的提醒道:‘往后处理事务时,不可以忘记,都要保有今天早上司钟的禅心。’

这位沙弥从童年起,养成恭谨的习惯,不但司钟,做任何事,动任何念,一直记着剃度师和奕尚禅师的开示,保持司钟的禅心,他就是后来的森田悟由禅师。

 

奕尚禅师不但识人,而从钟声里能听出一个人的品德,这也由于自己是有禅心的人。谚云:‘有志没志,就看烧火扫地’,‘从小一看,到老一半’。森田沙弥虽小,连司钟时都晓得敬钟如佛的禅心,难怪长大之后,成为一位禅匠!可见凡事带几分禅心,何事不成?

没时间老

(2011-12-17 19:19:20)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佛光禅师门下弟子大智,出外参学二十年后归来,正在法堂里向佛光禅师述说此次在外参学的种种见闻,佛光禅师总以慰勉的笑容倾听着,最后大智问道:‘老师!这二十年来,您老一个人还好?’

佛光禅师道:‘很好!很好!讲学、说法、著作、写经,每天在法海里泛游,世上没有比这种更欣悦的生活,每天,我忙得好快乐。’

大智关心似的说道:‘老师!应该多一些时间休息!’

夜深了,佛光禅师对大智说道:‘你休息吧!有话我们以后慢慢谈。’

清晨在睡梦中,大智隐隐中就听到佛光禅师禅房传出阵阵诵经的木鱼声,白天佛光禅师总不厌其烦的对一批批来礼佛的信众开示,讲说佛法,一回禅堂不是批阅学僧心得报告,便是拟定信徒的教材,每天总有忙不完的事。

好不容易看到佛光禅师刚与信徒谈话告一段落,大智争取这一空档,抢着问佛光禅师道:‘老师!分别这二十年来,您每天的生活仍然这么忙着,怎么都不觉得您老了呢?’

佛光禅师道:‘我没有时间觉得老呀!’

‘没有时间老’,这句话后来一直在大智的耳边响着。

 

世人,有的还很年轻,但心力衰退,他就觉得老了,有的年寿已高,但心力旺盛,仍感到精神饱满,老当益壮。

‘没有时间老’,其实就是心中没有老的观念,等于孔子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禅者人生观,也是如此。

曾有一位老翁,白发苍苍,有人问他高寿,他答四岁,大家惊讶,他说:‘过去七十年,都为自己,自私自利的生活,毫无意义,这四年来才懂得为社会大众服务,觉得非常有意义,所以才说活了四岁。’

没有时间老,很好,不能的话,做个四岁的老翁,也很有意义。

一袭纳衣

(2011-12-17 19:21:17)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有一位无果禅师深居幽谷一心参禅,二十余年来都由一对母女护法供养,由于一直未能明心,深怕信施难消,故想出山寻师访道,以明生死大事。护法的母女要求禅师能多留几日,要做一件衲衣送给禅师。

母女二人回家后,马上着手剪裁缝制,并一针念一句弥陀圣号。做毕,再包了四锭马蹄银,送给无果禅师做路费。禅师接受了母女二人的好意,准备明日动身下山,是夜仍坐禅养息,忽至半夜,有一青衣童子,手执一旗,后随数人鼓吹而来,扛一朵很大的莲花,到禅师面前。童子说:请禅师上莲华台!

禅师心中暗想:我修禅定功夫,未修净土法门,就算修净土法门的行者,此境亦不可得,恐是魔境。无果禅师就不理他,童子又再三的劝请,说勿错过,无果禅师就随手拿了一把引磬,插在莲花台上。不久,童子和诸乐人,便鼓吹而去。

第二天一早,禅师正要动身时,母女二人手中拿了一把引磬,问无果禅师道:‘这是禅师遗失的东西吗?昨晚家中母马生了死胎,马夫用刀破开,见此引磬,知是禅师之物,故特送回,只是不知为什么会从马腹中生出来呢?’

无果禅师听后,汗流浃背,乃作偈曰-‘一袭衲衣一张皮,四锭元宝四个蹄;若非老僧定力深,几与汝家作马儿。’

说后,乃将衣银还于母女二人,一别而去!

 

佛教的因果业缘,实在是难以思议的真理,即使悟道,若无修证,生死轮回,仍难免除,观夫无果禅师,可不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