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软文要注意的事项:在知性与理性之间——于丹老师“新闻传播与写作”讲座纪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4:42:11

在知性与理性之间——于丹老师“新闻传播与写作”讲座纪要

 

  作者:记者团 文章来源:新闻在线 点击数: 975 更新时间:2004-4-23

 

 

 

                                            

 

一身深灰色的职业裙装,一头特精神的黑色短发,颈间一抹米黄色的丝巾,一双明亮的眼睛自信而坚定,于丹老师伫立在讲台中间,开口之间,铿锵有力。这就是于丹老师在我们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培训讲座上给我的印象。整整两个小时,我目不转睛,无法让自己的视线从她身上移开,娴熟的表达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充满了一种理想主义的***,让人有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现整理讲座内容并记下来,希望与大家一起分享。

 

 

 

1:新闻的眼光

 

首先大众传媒在2003年被重新评估,引发了对新闻功能的再认知,用施拉姆的话说,大众传媒具有下面五项功能:

 

A:监测环境,作为的灾难预警系统。(以2003年非典的爆发为例,中国媒介的公信力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

 

B:协理决策。大众传媒不仅仅只是起着一种传播信息、揭发事实真相的作用,它还需要以自己的力量来影响决策,促使社会向更公正和合理的方向发展。所谓“good time, bad news; bad time, good news ”就是说相对繁荣时代关于负面消息的报道代表了这个社会的宽容与进步,因为媒体有自己说话的自由和权利;相对动乱时代的关于大量正面新闻的报道代表了这个社会的控制和专制,因为媒体的报道自由受到官方的钳制。

 

C:人的社会化过程。

 

D:娱乐化

 

E:商业化

 

在这五项功能中,前三项都是与“新闻报道”息息相关的。

 

 

 

关键句:新闻必须是以理性为基础的,核实新闻的来源和现场就像法律上核实犯罪的证据和现场一样严肃。新闻求真,在真善美之间,在“虚假的唯美”和“惨烈的真实”之间,新闻务必求真。

 

 

 

案例:于丹老师在中央电视台新闻策划部五年的顾问经历,见证了新闻报道不断深入的进程。

 

《焦点访谈》倡导用事实说话,探求的是新闻事实的真实。

 

《新闻调查》探求的是新闻事实背后原因的真实。

 

《面对面》把新闻事件中的人物置于中心,还原中心人物的心理体验,探求的是新闻中心人物的一种评价真实。

 

 

 

2:新闻实务

 

   于丹老师以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董倩的一期得奖节目为实例,探讨了新闻实务中的几个重要环节。(这个实例是一期关于探究山东绛县农业高科技示范县真假的新闻调查节目。)

 

1       消息类新闻与时效性

 

关键词:

 

新闻判断力:关乎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一个有趣的例子:编导要记者去采访一个明星演唱会,不久记者回来了,编导问为什么,记者回答说:演唱会取消了,所以我回来了。于是该记者丢掉了工作。

 

核心信息:在主信息、次信息、负信息、伪信息交织在一起的信息阵中,记者必须学会抓住核心信息,才不至于迷失方向。

 

预知的与未知的:消息无截稿日期,真正有价值的新闻从来都不是预知的,而是需要去发现和挖掘的。

 

价值多元判断:记者必须要学会从多元的声音里抓出新闻的真相。

 

命运感:真正的采访必须是围绕“人”而非“事”的,必须时刻记着新闻报道以“人文”为起点,以“人文诉求”为最后归属。

 

戒浮躁心态: 我不能选择最好的,我只能等待最好的来选择我。

 

 

 

2       深度报道与采访提问

 

深度报道不等于大题材,不等于只有大题材才能做深度报道;也不等于负面报道,不等于只有负面现象才能做深度报道,我们缺少的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加工方式。

 

以董倩在新闻调查中的提问为例,其中闭合式提问占到了大部分,几乎有70%,而开放式提问只有近30%。切记“只有职业的采访者,没有职业的受访者”。这是一种需要相当锻炼的实践智慧。

 

在提问方式上,于丹老师介绍了“GOSS”原则以及“自己人效应与异己人效应”。

 

G:目的(goal)  在采访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发现“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我们为什么要出发。”

 

O:障碍(obstacle)

 

S:解决(solution)

 

S:回到现在(start)

 

 

 

一个有名的例子:在1948年国共关系还是扑朔迷离的时候,斯诺夫人去北京采访毛泽东,他/她们已经有很多年没有见面了,当斯诺夫人见到毛泽东的时候,她说:“当时我们在延安的窑洞里一起跳出去的时候,我就只带走了两样东西。一个是一支口红,一支对一个美国女人来说非常重要的口红;另一个就是您的照片。”毛泽东接过照片,看了许久说:“真是不一样了。”话题由此开始,整个访问持续了四个小时,后来斯诺发回了毛泽东要“打过长江去”的的独家报道。

 

 

 

 

 

3:学生提问

 

当有一个学生质疑我们作为普通人,平时连一张明星照片签名都要不到的普通人,作为一个小小的平凡的学生记者又能做什么时,于丹老师显得相当的严肃,她这样告诉我们:

 

千万不要把自己放在一方面妄自菲薄另一方面又怨天尤人的状态,就好象自己已经跪下了,却又埋怨自己为什么要仰视别人。你所能做的,就是站起来,这样才能平视甚至俯视别人。

 

一个学生记者能做什么?一个学生记者能做很多,当年爱德华默罗就是从一个学生记者做起,后来在CNN创办新闻联播的形式,再后来成为美国的新闻署长,再后来一直关注越战,成为敦促美国从越南撤军的真正的“无冕之王”。他用自己的努力为世界改写甚至创立了规则。所以一个学生记者能做什么,能做到他/她想做到的。

 

 

 

4:师长寄语

 

   你的眼界决定你的世界,选择媒体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不只是一种生存手段。不管在座的同学以后是否从事新闻工作,但你们在学生记者团得到的训练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一种对真相一丝不苟的态度,一种对真相坚持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对大家一生都是受益无穷的。

 

 

 

 

 

后记:初识于丹老师,还是在四年前,当我带着十七岁的眼睛从南方一个小城来到陌生的北京时,开学伊始,巨大的落差与不适应感几乎把我击倒。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在敬文讲堂,听了于丹老师做的“做一个美好的女生”的讲座,当晚,我泪如雨下,记得她给我们讲的手电筒故事,记得她告诉我们“不抱怨的女生是最美好的”,当时觉得她是一个多么知性的人。四年后,当我再次见到她的时候,我发现除了知性,她也可以这样的理性,如此冷静地给我们讲她自己的事业,讲作为一个新闻从业人员必备的素质。我想:这样的老师,我会记住一辈子的。

 

于丹:发现我们的心灵

作者:flyworm 日期:2006-11-21

字体大小:  

 

 

原文链接:于丹:发现我们的心灵

 

 

 

  作者:姜庆龄整理 更新时间:2006-11-17

 

 

1113日晚,我校第二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在敬文讲堂隆重开幕。作为特邀嘉宾,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于丹老师做了题为《经典〈论语〉的现代解读--发现我们的心灵》的精彩演讲,而慕名前来聆听者则将现场挤了个水泄不通。笔者特将其演讲内容整理如下,以使未能""进会场的同学们少些遗憾。

 

解读经典,我不敢当,因为经典真正的价值永远不在于一个标准的答案,而是在于经典有无限的解读性。它在每一个人心中的延伸因人而异,因为它会触及每个人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而这与人的经历有关。我只是说说我理解的经典,我的题目是《发现我们的心灵》。

 

发现自己的心灵就要敢于面对自己的心灵。首先要建立心灵的"觉悟""觉悟"这个词源自佛家,意思是"看见吾心"。我们常说"熟视无睹"""""就像英文中的"look""see"一样,并不相等,就像知识不等于智慧。

 

先来问一个问题:什么是真正的大学生呢?如果是中学生,大家的答案相同,证明这个集体的素质高;而在大学,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答案,才能证明这是一个有高素质的群体。我们大学生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承文明,更重要的是创造思想。你们想,在几百年、几千年之后,我们向外人炫耀的难道还仅仅是四大发明吗?大学生是建立自己的眼光,建立自己的境界,开拓自己的心灵,把自己的人格完善,从而形成一种在世界上的特立独行。有关大学真正的意义的正确答案,很多古圣先贤都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孔子讲君子要做到三点:"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现代社会我们的奢侈多了,忧愁多了,忧与奢侈是成正比的。同时惑也增多了,多种多样、各式各样的惑,困惑啊,诱惑啊……人怎样抉择?抉择在今天太多了,太难了。至于惧,忧惑多了自然畏惧也就多了。大家想一想,只有患得的人才会患失,我们永远无法左右世界,但我们可以左右自己的内心,可以增多心灵的勇气,避免心灵的萎缩。

 

关于" "

 

真正的仁义是一种极其宽广的胸怀。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里所有人都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大家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而到了大学,你会发现,个个都是宝贝,谁也不比谁受的宠少。其实今天的大学应该开设一种课程:让我们回到幼儿园,学习像小朋友一样公平、团结、友爱地与人相处。

 

仁和智并不复杂,孔子只分别用两个字做了解释:"仁者,爱人;智者,知人。"这话非常好理解,这也正是中国文化所说的"道不远人"--真理就像每天太阳东升西落,永远是朴素的、简单的、温暖的,而并不难懂。"爱人"就要从爱你身边的人做起。让自己有一个仁厚的心灵比什么都重要。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每个人都想成功,而你应该用同样的心去帮助别人。

 

其实,世界是一个轮回、一个循环,帮助别人多了自然自己也会受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警察为救一个嗓子被异物卡住的婴孩开着警车急速驶向医院,途中却发现前方正在施工,道路中间已经挖开了一个一人多深的大沟,无法通过。着急的警察向工人们请求帮助,工段长二话不说,毅然指挥工人们托起木板让警车从其头顶开了过去--由于抢救及时,婴孩保住了性命。警察心怀感激,第二天又来到工地准备道谢。岂料,工段长一见到他便泪流满面--原来这个工段长正是那婴孩的父亲!

 

这个循环太近了,大家也许难以置信,下面再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英国,一位议员在赶路途中车陷入了泥坑,一个陌生小伙子费了很大的劲帮他一起把车从泥泞中抬了出来,于是议员为了感谢他,供小伙子读完了大学,并且读的是他梦寐以求的医学专业。50年之后,丘吉尔--也就是后来的英国首相--得了很重的肺炎,人们寻遍全国都难觅解救之方,后来终于发现:就在两年前一个叫弗莱明的医生发明了一种叫盘尼西林的药可以治这种病--这个医生正是当年的小伙子,而那位议员正是丘吉尔的父亲!大家会怀疑这是不是太巧合了,但事实就是如此。当然回报的圈子有大有小,你做了好事,也许好运并没有立即报到你的身上,但总有另一些人受益了。

 

什么是仁者的情怀呢?当这样一个人不断地帮助他人,在你看起来是帮助别人,但这也说明一种能力,日子长了,就会体现出一种被需要。"被需要"是最高的待遇,能让人感到最大的幸福。在这里我们不避讳一个问题--在大学中屡屡出现的轻生问题,我相信那些轻生者最后的内心感受一定是觉得自己不被这个世界需要了。是的,爱能留住生命,是永恒不竭的生命力量。而比别人爱你更高的境界,是你有更多的能力去爱更多的人。帮助别人会让你获得双倍的力量。

 

关于""

 

对于"智者不惑",老子有一句话说的很好:"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了解自己才是真正的明辨大理。

 

怎样才能做到?这就要做到抛开表象看到本质。扁鹊曾这样评价自己的兄弟三人说:"我们兄弟三人中我大哥的医术最好,二哥其次,我最差。但我的名气最大,这是因为:我大哥能防患于未然,总是在病人还没有觉察到发病之前就手到病除,让人们误以为他不会治病;我二哥则能在别人病刚刚起的时候就将其治好,所以大家认为他只能治小病;而我只有等到病人病入膏肓时才能医治,所以人们以为我能起死回生,医术高超。但事实上从医学境界上讲,我的境界是最浅的。"扁鹊抛开表象看到本质,因而对自己有如此清晰的判断。

 

一个人的自我判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靠技术的人,做得再好,最后也只能是一个匠人;而真正的大师,心里另有一层境界。就像达芬奇画蛋一样,刚开始虽然描摹逼真,但只是简单的重复,慢慢地熟练之后才能掌握色彩、构图等更多的内容,才能更加随心所欲的创造。我觉得工作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有技巧但无境界,二是有技巧也有境界,三是有境界而无技巧。学习技巧是为了将它扔掉,正像"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一样,"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也是大智慧与小聪明的区别。

 

不明白自己的人,是不明白自己的心。""字在构字就显示得很清楚:上面是一个"或者""",表示或这或那的选择;下面是一个""字底--如果你的""够大够强,托住了""""那的选择,就能够"不惑"。我们摆脱不了外界,但是可以增大自己内心的含量,这样面对选择的时候才不会困惑,承得下""

 

选择也是有技巧的。我们常常抱怨机遇不到来。韩国有个很形象的比喻:机遇是这样一种东西,当他迎面向你走来,你永远看不清他的面目,因为他的前脸都是头发,而当他走过的时候,你再想抓住他却不可能了,因为后面是秃头的。(笑)

 

我们要学会识别机遇,在正面遇到它时就抓住它。一次一个报社招聘发报员,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懂得莫尔斯密码。来应聘的人很多,全都被带到了一个嘈杂的房间里等待。房间里有个小门,人们在门外翘首以盼,苦苦等待了两个多小时,而这时一个迟来的小伙子到房间后却直接进入了小门,并马上被聘用。其他人愤愤不平:"连机会都没给我们,太不公平了。"招聘者微笑着解释:"就在这个嘈杂的房间中,其实有一个声音一直在用莫尔斯密码不断重复一句话:'如果你能听懂这种密码,请直接进入小门'"竞争往往不是从喊"开始"后开始的,而是从一进入这个场地时就开始了。

 

大智慧永远在细节处表现,就像"熟视无睹"一样,想想看这世界上有多少声音是我们听而没听见的?我们要学会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用想象力挑战陋俗。

 

关于""

 

至于"",在今天我们还需要勇敢吗?俗话说:两强相遇,勇者胜。任何时候都需要勇敢。

 

孔子说:"仁者有勇,勇者未必有仁"。日本有个著名故事:一个没有任何武功的茶师被迫与浪人(武士)比武,却以自己非凡的镇静、从容吓倒了后者。我们大家问问自己,我们是只在手中有一把剑呢,还是心中有一口气?心中有一口气往往是致胜的关键。

 

我们拥有技术,却可能因为没有勇气而输给一个不懂技术的人。怎样能有勇气呢?渔王虽然教给了儿子一切,却没有给他们实习的机会,所以他的儿子永远不可能成才,因为他们没有教训,而勇敢是依赖于教训的。日本有一句话:人生如竹,每穿越一个障碍就能拔高一节。

 

君子之道,仁、智、勇,就是这样做到的。 道不远人,朴素的道理就是这样接近我们的内心。

 

关于年轻

 

在大家这个年龄,可能犯很多很多的错误:过于莽撞,或因为莽撞而做出荒唐的事。但是这些都不是二十岁的致命伤。二十岁最大的缺点是没有激情、过于冷漠。

 

有两兄弟住在八十层的公寓里,一天他们忘看公告了,电梯不开,他们想自己年轻力壮干脆步行爬上去吧。他们先兴冲冲地爬了20层,觉得累了,便扔下了包袱,这下轻松多了,他们继续往上爬。到了40层时,他们开始相互抱怨为什么没有看公告,这样争争吵吵一直到了60层。这时候他们累了,也不再吵了,一步一步地往上挪。当他们站在80层的家门口时,却突然想起自己的钥匙在包袱里,而包袱已经落在了20层。(笑)

 

假设人一辈子有80岁,这个寓言说的正是我们人生的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意气风发的时期,不辞辛劳地往上攀登。大学毕业步入社会,开始发现举步维艰,就在这时把少年梦想像行囊一样放在了20岁。继续前进,感到了中年的压力与负荷,有了40岁的抱怨和唠叨。60岁时,人心归于安静,走得从容和缓。到了80岁,蓦然回首,你却发现自己的钥匙早已落在了20--你以为自己只是把它存放在某个地方,但是再也回不去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20岁时,我们可以扔下很大的包袱,但任何时候钥匙都应该带在身上!

 

钥匙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终极梦想。永远不要嘲笑年轻的梦想,因为这个梦想有可能在十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拯救你自己!

 

19岁在北师大读书时特别爱玩,还有个外号叫"玩委会主任"。有一年暑假,我和两个师兄到西部玩,第一站停在了敦煌,我第一次看到沙漠。我非常激动,虽然师兄不许我一个人进沙漠,但某个下午我还是独自带着手电出发了,并留下便条,写着"别担心,我带手电了"。我走进沙漠,觉得自己像是在赴一个千年之约,天空是那么蓝,让人心醉,阳光也有着金属的质地,一切都那么美。可是不知不觉间天就黑了,温度突降了十几度,我实在太冷,于是挖来骆驼刺来生火取暖,把随身带的火柴、毛巾等所有物品都用上了,除了手电筒。后来师兄终于在凌晨时分找到了我,狠狠骂了我一顿,而我直到那时才意识到存在沙丘平移、沙尘暴、狼、温差等种种危险。大学毕业后,我们89级赶上了带着户口下放的政策,我被下放到一个僻远的农村,我突然觉得这么多年的书白念了。我从来没受过这种挫折,所以特别沮丧。有一天我意外地收到师兄的来信,我拆开信封,信纸上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只在中间写着一行字:"我什么都不怕,我带手电了!"(掌声)我这才明白那把十九岁的手电筒的用处!那正是一种少年梦想,去赴千年之约的梦想,也正是这个梦想在几年之后拯救了我。

 

当心灵学会害怕时就会开始萎缩。二十岁没有什么荒唐的错误不可原谅。所以人在二十岁时一定要为自己储存一点力量,创造一些奇迹,珍惜所有的第一次。今天大家听了这么多的故事,其实更多的故事就来源于你自己的生活。

 

评价一个人是否优秀有很多标准,我认为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最重要的。年轻对我们意味着无所拘束的创造,这将影响我们一生。你一定会有一些磕磕拌拌,但"君子过,勿惮改",年轻不要怕犯错。卢梭说,人在40岁前最大的奢侈就在于犯了任何错都有机会改。过而不改是为错,而"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过,人皆见之;改,人皆仰之"。要大胆的尝试,你不走过,怎么能说走的是弯路?

 

世界上没有弯路,每一步都是必经之途。关键在于你走的时候要有内心的反省:终点在哪里?

 

关于恒定

 

找到当下的起点远比远大的理想更重要。我的一个学生曾感谢我为她守住了十八岁的早晨。也许每个早晨都有美丽的日出,但我们仓皇地错过了。

 

我们必须要有笃诚的努力,不懈的恒定。一群小青蛙爬铁塔时,只有一个最小的最弱的青蛙爬到了塔顶上,别的青蛙都很奇怪,后来才发现这个小青蛙是个聋子。(笑)他并不比别人更强壮,只是他没有听到别人的抱怨。在聪明人太多的时代里,做一个不太聪明的人,也是一种大智慧。这有点像北岛的诗:在没有英雄的时代我选择做一个人。

 

《庄子》说,人生境界有如鲲鹏之大,也有如鹊鸠之小,"小志不如大志,小年不及大年"。而只有麻雀笑话大鹏,没有大鹏笑话麻雀,大鹏从来只独飞。你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方向。

 

有一个故事我一直很喜欢:在一个石料场,有三个工人在砌墙,当当哲学家问到他们在做什么时,第一个工人没好气地说:"你没长眼睛么?我在服苦役呢!"第二个工人回答:"我在砌墙。"第三个工人则兴高采烈地比划着说:"我在盖一座宏伟的教堂呢!"

 

心灵境界的大小,往往就在于对同一事件的判读。在大学里也是一样,一个悲观主义者认为是服苦役,学习同时也是苦役;第二个是职业主义,没有乐趣,没有享受,学习能及格,但不喜欢;第三种人,知道通往心中殿堂的道路,知道有一个境界在等待着你。在那个境界来临之前,当你把生活当成苦役时,叽叽喳喳的时候,在抱怨中流失的是生命的质地。

 

泰戈尔说:"我不能选择最好的,我等待最好的来选择我"这句话并不消极,而是最积极的,因为它告诉我们,所有的殿堂都起于一砖一瓦,所有的最好都是从今天对自己的认知,对自己的肯定开始的。 我们与其抱怨,不如反攻内心,问一问是不是我还不够好。

 

在心灵的觉悟中,让自己建构一种空间,看一看高山流云,感受四时的变化,每天的日子积累起来就是一个最好的殿堂!

于丹老师讲座 解析中国电视传媒变局 

 

 

 

新闻中心讯  1112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电视系主任,知名电视策划人于丹在大阶梯教室为我院同学带来了一场精彩讲座。

 

这场题为《中国电视传媒变局解析》的讲座吸引了不少同学。于老师首先介绍了20032004年不同性质媒体的变化,包括国营媒体的变化、境外媒体的打压、民营媒体的崛起。在对这三个问题的阐述中,她精辟分析了三类不同媒体所面临的问题和潜在的优势,并提出了继续发展应走的道路和应持有的态度。

 

接着,她按照行政区域的级别分别介绍了中央级媒体,省级卫视,省级地面、城市电视台所应有的态度和观念。于老师认为,中央级媒体虽有政策空间的保护,但也应该创新。例如中央台一套实行了精品编辑策略、创办电视杂志等。对于省级卫视,根本出路是变综合为专业,以避免同质同构。如陕西卫视变成华夏卫视,打人文历史牌。而省级地面、城市电视台则应进行频道的整合,为地面提供增值服务。总结起来,即打“省级专业牌,城市综合牌”。

 

她非常巧妙地运用管理学中的“4+2”模式来说明媒介的制胜武器。“4”即“战略、文化、组织、执行”(缺一不可);“2”即“创新力、领导力、人才、兼并与收购”(任选其二)。她觉得,我们一定要有敢于质疑和前瞻的态度,不能用简单的道德判断代替媒体产业规则。

 

之后,她介绍了近年来新闻传播理念的变化。“匮乏的不是信息本身,而是加工方式。”“新闻的主战场是抓住共享资源中的独家视点。”“一定要有思想,只有思想的力量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新闻必须与民主、文明同步。”“过去,是在监督事件;现在,是在监理制度。”“过去,只报道事件,人是事件的道具;现在,关注人物的命运感”……这些闪光的传播理念推动着新闻传播业的进步。

 

最后,于老师指出媒介应进行二次销售,一次到达观众,完成收视率;二次销售到达广告商,完成广告额。销售方式应多元化等。

 

在两个半小时的讲座中,于老师滔滔不绝,把同学的提问巧妙地与讲座内容融合起来,令大家耳目一新,受益匪浅。(新闻系供稿)

 

 

【讲座摘要】做个美好的女生- -

                                      

 

 

    

 

    这是大三听于丹老师讲座后凭记忆整理的记录。很温暖,很动人。记得当时于丹老师说,即使是她自己,这些也都过于理想化了。但并不妨碍我们追求美丽,或者说,追求理想。

 

    做一个美好的女生。

     美好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在于灵魂。

     美好的女生能用美丽的心境去看待世界,看待一切,看待关心自己的人,看待伤害自己的人,看待欣赏自己的人,看待痛恨自己的人。

     身边总会有这样的女生,她们未必有天使的容貌,未必有魔鬼的身材,但她们一定有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去感染每一个身边的人,感染她周围的世界。我们不能要求上苍一定赐给我们美丽,但我们却可以自己选择美好。

     美好的女生会宽容地对待一切。什么是成熟?成熟就是历经了沧桑后对人生的宽容,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成熟是生命里的一个季节,不必刻意追求,也不必过于逃避。每个季节都有独属于自己的颜色。

    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也许在现实中爬滚了太久,会有茫然无错的失落与恐慌。无论在什么时候,当你在一阵忙碌之后,别忘了自己的心灵之约。找个地点,与自己的心灵约会,对自己的心灵倾诉。我们不能做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但我们需要以这样的理想来解剖自己的灵魂,以这样的感动让自己去热爱这个世界。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世界每刻都在变。只要你有一双慧质的心灵之窗。年轻最致命的弱点不在于冲动,不在于偏激,不在于夸夸其谈,而是冷漠,是对一切都不再抱有希望、怀有热情的冷漠!自以为看透了一切,自以为明白了一切,实际却像蚕一样,将自己层层包裹起来,拒绝温情,以为这样就可以真正的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爱情是美好的,初恋是美好的。初恋的美好不仅仅在于他的优秀,而在于这种美好的感觉。这种因对他的爱而产生的对整个世界的爱与眷恋。恋爱中的女生是美丽的,这种美丽,美在心境。失恋也是美好的,有了这段经历,你才会懂得什么是爱。美丽的女生在失恋时仍是美丽的。这种美丽,美在宽容,美在胸怀。在说再见的时候还能有深深的祝福,将那一段成长的经历当作一种美丽的记忆,而非将它撕裂的面目全非。

    独立的女生是美丽的。这种独立,不仅仅是经济上、职业上的,更多的是人格上、思想上的。无论她是恋爱中的少女还是已为人妻。这种独立,这种不依靠于任何人感情而存在的感情,会使对方对她不仅仅是爱,还会有一份欣赏与尊重。在几十年的漫漫岁月中,爱可以销蚀,疼惜可以销蚀,唯独这份欣赏,对这种独立、创新、自我的欣赏,可以永恒。

   

 

 

- 作者: sunrisesing 20061123, 星期四 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