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说说带翻译:王聃:致癌水背后有无另一个“奶业国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0:15:56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8日 14:34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沈阳日报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高风险的社会里,这一点再次被“致癌水”的检测结果所验证:国家质检总局近期公布对瓶(桶)装饮用水质量抽查结果,其中6种饮用水被检测出含有高浓度的致癌物“溴酸盐”,哈药六厂等知名企业生产的“纯中纯”弱碱性饮用水、内蒙古“景友”沙漠优质水榜上有名,令人震惊。(9月7日《京华时报》)
饮用水都致癌,公众还能相信什么?——附加于其上的蝴蝶之翼,无法不扇起别样的惊慌与愤怒。
意气难平之下,我们不能不追问“致癌水”背后的发生原由。有毒的饮用水之所以大行其道,当然一在行业准入门槛过低,由此衍生部分企业良知的缺失,二在监管的严重缺位。可考诸新闻内容会发现,之于“致癌水”事件,它还存在一个顶层式的“新国标虚置”:我国早在2009年10月开始把溴酸盐列入饮用水监测项目,规定溴酸盐含量最高不超过0.01mg/L。然而,“新国标”实施两年多来,并没有管住溴酸盐超标问题。
这,才是其中更严重的问题。
一个明确的国家检测标准,为何不能驱走饮用水里的溴酸盐,甚至让“致癌水”结果呈现出高发的状态?简略的报道内容并未对此作出过多交代,可掩盖不了隐藏于其中的冲突与悖论:饮用水的新国标到底是制定在怎样的维度之上?新闻说它的制定是“参照美国和欧盟等行业标准”的,那么它究竟是高于还是低于相关行业标准?并且,如此中看不中用的国标是如何出台的呢?利益攸关的饮用水企业巨头和相关行业协会,于国标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先有无约束力的国标,后自然会有染患病毒的饮用水市场。“致癌水”事件身后的国标悬疑,令人不由想起“奶业国标”。就在今年6月,缘于奶业内部人士的一场大争论,中国奶业国家检测标准的重重病灶大白于天下:围观者莫名惊诧地发现,中国的奶业标准不仅全球最低,更被个别大企业绑架,甚至在去年的生乳标准调整中,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每100克生乳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95%降到了2.8%,菌落总数从2003年的每毫升50万调至200万,检测标准“一夜退回到25年前”!
较之“致癌水”背后的新国标,我们并无意去做过于恶意的揣测,只是当国标之下仍存有行业的纷繁乱象,甚至“溴酸盐”等有毒物都长时间潜伏于看似放心的饮用水里,这无论如何都是不正常的。产品质量国家检测标准本应以民众的健康需求为中心,可我们看到的结果,却是民众的健康被无察觉地伤害,这就不能不追问“致癌水”背后的国标之失:“国标”怎如此不堪,制定“国标”的博弈与程序又安在?
环境保护人士曾经这样忧心地预测: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可能是我们的眼泪。而当那些溴酸盐无声地隐藏进日常的水中,我们的又该向谁而泣?(王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