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园国际大酒店电话:谈太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1:15:14
谈太监治国——做官就割命根子   文 / 文刀     太监,可谓历史长久,国人熟知。君不见,某小说突然停止更新,人们便说它“太监”了,为啥?下面没了呗。历史上,尽管太监中不乏杰出之士,但总体而言,太监给国人的印象,除了他的生理特征,大多是对皇帝唯唯诺诺,口称“奴才”,随时随地溜须拍马,状如李莲英。
  然而,皇帝都离不开太监,甚至喜用太监,为何?正因为其“下面没有了”。
  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佳丽无数,谁敢保证不会发生私情?所以,对于服务于后宫的男人,只能一切了之,永远断了给皇帝戴绿帽子的可能。此其一也。
  男人断了根,就少了欲望。佛洛依德不是说,性欲是一切欲望的根本吗?中国的皇帝不认识佛洛依德,但实践出真知。没了根就没了后,没有后代。在皇帝看来,你一太监要那么多权力、钱财何用?死了能留给谁?此其二也。
  因为无根,太监真要弄权,通常的途径做不到,只能完全依附于皇帝。此其三也。
  所以,皇帝信任太监。明朝的皇帝,甚至将东厂、西厂这么重要的特务机关交给太监打理。既然太监有诸多好处,何不将所有的官员一切了之?历史上有没有这样的国家?
  别说,还真有。
  近来读书得知,宋前唐后,有南汉一朝,皇帝刘继兴,将满朝文官都阉割成太监。朝臣中有才能的,以及新进状元、进士,都要先阉割才能委以重任,说是如此这般,才没有私心,才忠君爱国。便是召进宫,谈佛论道的和尚道士,也要先阉割再靓见,这样才能得到宠信和赏赐。
  可惜,没过多久南汉国便被赵家兄弟所灭。可见,太监治国效果也不怎样。如今社会,再不会将人阉割了,但“太监”对国人的影响依然深远。君不见,如今的领导,喜用的是能力强、见识高的下级,还是唯命是从之辈?官场之中,什么样的人升得快,活的滋润?是刚正不阿为民争利的英雄,还是阐精竭虑奉合上司之徒?呵呵,生理上的太监的确没有了,心理上的太监比比皆是。心理上的太监比比皆是,是因为土皇帝无处不在。土皇帝无处不在,又是因为什么?
  我常想,既然本质是太监,不如真将那么些官员阉了吧。刘氏父子开创“做官就割命根子”之先河,对当今社会挺合适。没准儿,那些官员公公们,真会少些欲望,少些贪污腐败。想想啊,以后官员们当众局长、厅长唤个不停,背地里互称“李公公”、“张公公”……好不好玩?可不可笑?
  可笑,真的可笑,应捧腹大笑,笑出眼泪来。

 

中国惟一太监博物馆探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18:41 周末

  本报记者 周 益 见习记者 沈勇兵

  一生只能做奴才,因为被割去了生殖器,不光无法娶妻生子,有的连正常的小便都很难自控。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这么一群生理畸形的男人,他们有时命贱如蚁,有时却能威慑天下,而这所有的悲剧和跋扈都来自一个原因,他们伺候的是最高统治者——皇帝,以及皇帝的家眷们。

  这些男人,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称谓:太监、宦官、阉人、公公……不过,随着1996年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的逝世,这个在封建王朝独有的人群终于在中国彻底消失。

  近日,北京一个博物馆的修缮消息,又一次让太监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这是一个身处太监陵墓的宦官文化陈列馆,它即将进行全面升级,并计划明年7月重新向公众开放。据该馆负责人介绍,这是中国惟一的一个宦官文化陈列馆,而它所在的明朝大太监田义的墓也是国内保存最好的太监陵墓,届时将会向公众展示一个人所未知的太监历史。

  在记者采访之初,北京市文物局办公室的有关人士却对宦官文化陈列馆这个名词显得很陌生。为何一个明朝太监的陵墓能保存那么完好,该博物馆将向我们展现什么样的太监文化,历史上真实的太监是不是都跟故事里那些大宦官一样祸国殃民?经过本报记者连续多天的深入采访,太监博物馆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一段段充满诡谲、荒唐、屈辱和辛酸的历史也慢慢浮出水面。

  馆长:留存那些可怜人的记忆

  这里曾经是明朝皇帝钦赐的太监陵墓,这里也是清朝太监养老送终的归宿,这里又是孩子们的乐园,这里还是居委会大妈的办公室。当历史以无可阻挡的步伐前进时,这个为没有生殖器的男人安置入土之处,默默地承担起各种时代所赋予它的记忆。当这里成为宦官文化陈列馆后,这里除了记忆原主人的一生荣辱之外,还在为中国古代所有的太监保存记忆,那是一段朦朦胧胧又不能忘却的历史。

  门票8元

  受

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人说起太监,就会咬牙切齿地想起那些在戏台上唱白脸的奸臣,比如秦朝的赵高和明朝的魏忠贤等等。开设这个宦官文化陈列馆是在为这些奸人平反还是继续口诛笔伐呢?

  “我们主要是记录太监的生活。”北京宦官文化陈列馆馆长庞献辉说,“尽管历史上的确有一些太监为虎作伥,祸国殃民,可大多数太监都没那么威风,从割去生殖器的那一刻起,他们就被烙上了‘贱奴’的标记,永远低人一等。他们都是可怜人,对于他们,我们不平反也不谴责,我们就想告诉大家真实的太监生活是什么样的。”

  庞献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宦官文化陈列馆的牌子其实是1998年挂上的,只是一直没有经费大力宣传,所以每年也只有寥寥数千游客。“其中大多数还是外国人。”作为一馆之长,庞献辉显然不满意现有的知名度,“我们门票还很便宜,才8元钱一张。”

  从太监墓到幼儿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历史上北京西山地区曾经有过两处很大的明代太监墓群,一处是碧云寺墓群,以魏忠贤墓最为豪华,后被康熙皇帝下令平毁,其他太监之墓也早已荡然无存;另一处是西山太监墓群,历经浩劫,大多遭平毁,唯独陈列馆所处的田义墓保存尚好,田义墓是北京地区惟一保留完整的太监墓。 为何一个明朝太监的墓能保存到现在呢?

  庞献辉说:“主要因为墓主人口碑不错,在明史里都有正面的记载,所以没有遭遇其他大太监生前威风八面,死后被刨坟挖骨的下场。”

  据庞献辉介绍,陈列馆馆室原为田义墓东侧的慈祥庵,这里本是供为田义守墓的太监和僧人居住用的。明朝灭亡后,依然有很多清朝的太监因仰慕田义的名望,捐钱修缮慈祥庵,也有太监因年迈出宫后无处投靠,就驻进慈祥庵落发为僧,一方面为田义守墓,一方面也在此结束人生。

  庞献辉说:“这就是田义墓能在改朝换代后仍然保存完好的原因。”

  据了解,田义墓被损坏最严重的时候在民国期间。“由于时局动荡,一些军阀为了筹措军饷,盗掘了田义墓,从中偷走很多珍贵的墓葬。幸运的是,陵墓的整体风貌却没有被损坏,陵墓构件也保存完好。”庞献辉说。

  时光飞逝,新中国成立。“解放后这里被北京市教委接管,成了幼儿园。可能从小孩子的安全考虑,陵墓的后面被封闭,不准人进出。”庞献辉笑着说,“这一来又保护了田义墓,使它逃过了历次劫难。”

  “1998年,文物部门从教委收回了田义墓,宦官文化陈列馆是在田义墓园区内建成的,它作为中国的第一座以宦官文化为题材的陈列馆于同年9月10日对社会开放。”

  北京市石景山区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陈列馆正在进行修缮,此次修缮工程共投资86万元,预计今年年底完工,修缮期间田义墓将照常对外开放。庞献辉说:“今年的修缮也是沾了奥运的光,作为人文奥运修缮计划之一,工程款都是市政府直接下拨的。”

  将重现净身房

  既然是全国惟一的宦官文化陈列馆,那馆内到底有什么藏品,又将如何向公众展示真实的太监生活呢?

  “我们将尽量恢复当年净身房的场景。”庞献辉说,“净身是每个太监都要经历的最痛苦的一件事,不光肉体上受到摧残,同时还失去了身为男人最基本的功能。所以,净身房对太监来说,可能比皇帝寝宫还重要。”

  不过,由于博物馆尚在修缮之中,当年净身房的遗物还没收集完全。

  除了净身房,如今面积约为400平方米的博物馆内以展板为主,介绍了中国古代太监的历史。对此,庞献辉表示将向全社会征集太监的遗物。

  “现有藏品主要是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临终前捐献出来的,最珍贵的是一件黄马褂,那是末代皇帝溥仪赏赐给他的。”庞献辉说。

  作家萨苏谈太监归宿

  惨,就一个字

  清王朝灭亡后,由于没了可以过三宫六院生活的主人,紫禁城里的太监也都搬出了宫。这些太监出宫后靠什么生活,终了一生之后,又会葬在哪里?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的故去,这些太监的归宿也渐渐成了不为人知的秘密。宦官文化陈列馆的工作人员也遗憾,除了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之外,很少有其他出宫的太监愿意出来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巧的是,旅日作家萨苏曾经因为家族渊源的关系,写过一些关于太监生活的随笔,对于出宫后太监的生活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11月13日,本报记者与萨苏取得了联系,萨苏根据他之前搜集的材料,告诉我们,关于沉重而悲凉的太监末路只有一个字——惨。

  没今世,修来生

  萨苏告诉我们,有些太监一辈子都呆在宫里,别的什么地方都没有去过。他们出宫后,一般不会回老家,一是因为人们看待太监的角度很不一样,二是没有发什么财的,也就无法“衣锦还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另找一个落脚的地。

  什么地方呢?——中关村。据萨苏介绍,从明朝开始,太监们就开始在“中官坟”那里集中购买“义地”,形成了太监自己的墓葬地,也有历代皇帝的赏赐,那里也逐渐修起了一些寺院,年老出宫的孤苦太监就寄居在这里。
 在萨苏的眼中,太监比普通人更重视死后的“生存环境”,因为他们没有后代,所以没有亲人来祭奠和保护他们的坟墓。想到死后的不安,血脉无继,就算是地位尊荣的大太监,也难免会担心。小太监们生活上依靠富裕大太监的捐赠,平时则给埋葬在这里的太监扫墓上坟,烧香祈福。

  “太监在别的事情上贪婪虚伪,唯独在此处捐钱的和烧香的都诚心实意,因为他们深信自己的归宿也在这里。不修今生,还不修个来世么。”萨苏说。

  伺候人才是本行

  出宫的太监住的地方安顿下来之后,就要考虑生计了。据萨苏介绍,大多数出宫的太监没有多少劳动能力。总不能坐吃山空,这样,一些适合太监的行业就产生了。

  “太监们做得最多的是两个行业,第一个是贩卖古董。很多太监从宫中出来的时候,明的暗的带出来些宝物,对太监来说则属于靠山吃山。不过,故宫虽大,珍宝毕竟有限,不是每个太监身上都有吃不完的宝物,真正能靠这个发财和维持生计的并不太多。”萨苏说,“而从事古董一行的太监实际上却很多,这是因为一些店铺看中了太监们熟悉宫中物件,有一定鉴别眼光的优势。”

  萨苏接着说:“第二个行当等于是做回自己的老本行,给人家当佣人管家,他们伺候人还是有独到之处的。”

  太监无后

  去年夏天,一个关于北京市高科技园区中关村前身是不是太监坟地的争论在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

  萨苏在他的随笔中曾写道:“解放初,幸存的太监已经寥寥无几,且大多老病贫困,无力维持。随着科学院的建设,‘中官坟’便成了北京周边第一个消失的大片墓地,连地名也改成了‘中关村’的名号。今天,这些或好或坏、或阴险或可怜的太监们的坟墓,已经无处寻觅,连史料中都难见记载了。”

  对此,萨苏有些情绪,他说:“科学院在这件事情上,有些欺负太监们无后,否则为什么不去动其他有主的坟墓呢?”

  不过,很快就有学者出来辟谣,说古代中关村一带全是水域,没地方下葬。

  萨苏在邮件中回应说:“我只根据我所了解的情况来写,而且经过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审核过。但,别把我当这方面的权威。”

  新闻延伸

  田义:一个差点被皇帝手刃的好太监

  一个太监死后竟然能享受超过朝廷一品大员的墓葬规格,即使改朝换代之后,太监们依然对他顶礼膜拜,宦官文化陈列馆所在地的太监墓主田义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庞献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说,1998年春,石景山区文物局对该墓重新挖掘,从而发现了田义的生平。田义别号渭川,陕西西安府华阴县人,生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死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享年72岁。

  在封建社会,“伴君如伴虎”,稍不小心就会惹来杀身大祸,但田义伺奉三个皇帝不但没出错,而且多次受嘉奖,官职直线上升,禄米年年增加。田义最高的官职是司礼监掌印,为正四品官,按制他的俸禄本该是一年288石,而由于皇帝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赏赐,到最后“禄米岁增至六百余石”,以此数目而论,相当于从二品官的年俸,让人惊叹。

  明朝曾多次发生宦官擅权事件,王振、刘谨、魏忠贤等遗臭万年的奸阉都出自明朝,同样是大权在握的田义又怎样呢?

  据史料记载,田义为了劝谏万历皇帝废止苛捐杂税,据理力争,万历皇帝愤怒之极,抽出宝刀要砍杀他。但他始终不肯退步,最后因为内阁首辅沈一贯的畏惧退缩,这场田义的以死进谏以失败而告终,但万历还是饶了他一命。事后,田义气得用唾沫吐着沈一贯的脸说:“好一位相公,胆小如鼠!今天好不容易碰到个机会,如果你稍微坚持一下,弊政立除。你怕什么呀?”沈一贯顿觉惭愧,连连谢罪。

  蔡东藩先生在《明史通俗演义》中就此事称赞田义:“不期太监中,亦有此人,其名曰义,可谓不愧。”

  万历三十三年,田义卧病不起,万历帝特派医官诊视,但最终不治去世,万历帝悲痛不已,特为他辍朝三日,五天之内派三人去谕祭他,并赏给大量冥钱,“赐祭三坛”,又赏“东园秘器”,下令工匠挖地宫埋葬,特“树享堂碑亭”,永久祭祀,这是少有的恩典,“盖异数也”。至此,田义荣贵善终。

  舒乙:田义墓的石刻是国宝!

  在北京的文物界一直流传着一句话,“法海寺的木工,田义墓的石工,承恩寺的地工”,已故著名作家老舍的儿子,中国现当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对田义墓的石雕一直赞不绝口:“田义墓的石刻是千古绝品,是中国式古典石刻装饰艺术的登峰造极之品,是国宝!”

  舒乙认为最精彩的是田义墓中的大块浮雕。在田义墓里有3块巨大的石碑,其基础呈长方形。舒乙说:“我在其中一块的侧面看见了神奇的石雕装饰画。在不到1平方米的面积上,刻了近10种花草树木,包括蒲公英、喇叭花。在草丛中和在树干上爬着一只刀螂,一只‘呱哒扁儿’,一只蝈蝈和一只蝉,体量和真虫大小一比一,完全写真,连长长的须子和透明的翅膀都雕得逼真,绝了。”

  舒乙曾经看过巴黎蒙马特山上圣心教堂里的法国历代帝王灵柩、

意大利
佛罗伦萨梅迪希家族教堂里的各代君主灵棺、柬埔寨吴哥窟里小吴哥、大吴哥和巴达亚斯瑞神庙的各种精彩浮雕,这些称得上是世界顶尖级的雕刻代表作,但是,当他看到北京田义墓石刻时就觉得,这里的石刻装饰艺术绝不亚于上面那些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完全可以和它们媲美,而且是技巧、风格和内容都绝然不同的另一类雕刻,是了不起的宝贝。

  为此,舒乙曾撰文疾呼:“这是一座真正的石刻装饰艺术博物馆,真正的。让天下的人都来看看中国最卑贱的人是多么聪明、多么浪漫、多么会玩、多么有艺术水准,创作了与世界其他地方根本不同的璀璨文化。看看他们怎样把地狱之门变成了充满生命欲望和律动的世界,看看生活的激情和民间文化的智慧是怎样创作了奇迹!”

  太监是怎样被阉的

  修缮一新后的宦官文化陈列馆中,将专门复原一个净身房,因为净身是正常的男人成为太监的第一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太监净身是非常有讲究的。

  据知情人士透露,净身前选好日子,把净身者关在房间里。 那房间必须密不透风,让净身者先清理粪便,然后锁在房里。在这段禁闭期间,绝对不能饮食,免得有排泄的秽物沾染手术后的创口,致使伤口恶化,危及生命。之所以要密不透风,也是为了净身者的安全。这样,经过三四天之后,就正式行阉割手术了。

  阉割前,先用白布或绷带紧扎手术人的下腹部和双股的上部,以高温的辣椒水小心洗涤即将手术的部位,再以微弯如镰刀状的小刀,连同阴囊及阴茎一起切断,通常分两步:第一步是割睾丸。在球囊左右各横割开一个深口子,把筋络割断以便把睾丸挤出来。这需要阉割者身子打挺,小肚子使劲往外鼓。待用全身的力气把睾丸挤出来,刀子匠会把片好的猪苦胆(起止血作用)贴到球囊左右两边。

  第二步是割阴茎。这需要相当高的技术,割浅了会留有余势,将来里面的脆骨会往外鼓出,就必须再挨第二刀,即宫里俗称的“刷茬”;如果割深了,将来痊愈后会往里塌陷,形成坑状,解小便时呈扇面状,一辈子不方便。阴茎割除后,要插上一根大麦秆,然后把另一个猪苦胆劈开,呈蝴蝶状地敷在创口上。以上的程序完成后,再由两名刀子匠搀扶被手术的人在房里缓行两三个小时后,才允许躺卧。 手术后3天内不准喝水,据说由于干渴和伤痛,其间必须忍受非常的痛苦。3天过后,拔掉大麦秆的栓,尿如喷水涌出,可谓大功告成。

中国十大著名太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18:41 周末

  割下来的东西,净身师全像宝贝一样地收起来,被净身的人无权要,统归净身师保留。净身师事先预备好一个升,升里边盛着少半升的石灰。把两个丸一个势,整齐地摆好,用石灰吸干水分,免得腐烂。有朝一日,净身的人发迹了,还得用财物向净身师赎回自己的身上物。

  相关链接: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

  1996年,新华社发了一个消息,说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离开了人世。他所捐献的遗物,也成了宦官文化陈列馆的重要藏品

  孙耀庭是天津市静海县人,过去静海县很穷,穷人想出头,进宫当太监是一条捷径。他在进宫之前就已经净了身,动手的是他的父亲。孙家以为只有这样才能给孙耀庭带来活路。

  1916年,清逊帝溥仪公然在民间征太监,孙耀庭通过一个名叫任德祥的人介绍,终于进了宫。

  一路下来很是“走运”,孙耀庭最终被提拔到侍候溥仪的皇后婉容。1924年直奉战争爆发,孙耀庭和主人一起被赶出了皇宫,他也因此结束了太监生涯。

  当了8年的太监,孙耀庭除了会伺候人之外,一无所长,而这些功夫在农村是讨不到饭吃的,只能靠兄弟救济糊口。

  两年后,孙耀庭回到北京,住进了北长街的兴隆寺,这里有四十多个同命运的太监。孙耀庭整日出入大街小巷,靠捡煤渣、废品谋生。虽然艰难,但这里没有乡下那些歧视的眼光。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开始发给太监们每人每月16元的生活费。不久,孙耀庭参加了工作,负责管理寺庙。他曾当过6年的出纳。那时,他每月的工资是35元,后来,他的工资加到45元。

  由于出身贫寒,境遇凄凉,孙耀庭在后来的“文革”中没有受太大的冲击,身体健康。

  1996年,孙耀庭96岁,寿终正寝。

  中国十大著名太监

  指鹿为马——秦·赵高

  公元210年,

秦始皇病死沙丘。宦官赵高拉拢李斯,矫诏逼杀公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成功帮助胡亥篡位,事后控制朝纲。接着赵高充分施展其凶残手段,诛杀异己、腰斩同盟者李斯,他指鹿为马,玩秦二世于股掌之上,最后发动政变,逼杀二世。秦王朝从此分崩离析。

  敛财弄权乱汉宫——东汉·张让

  东汉末,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宦官集团独霸朝纲,权倾天下。有奸阉就有昏君,昏庸的汉灵帝还口口声声称张让为父。张让率领十常侍,颠倒黑白除异己,捏造罪名杀朝臣,终于引发了东汉末年大动乱。

  废后戮相——北魏·刘腾

  北魏权阉刘腾通过不断告密,一路往上爬。他设法傍上胡太后,羽翼丰满之后先是杀死太后情人、名相元怿,后又幽禁太后,终于爬上权力顶峰。刘腾死后,胡太后重新得势,下令发掘刘腾墓,将刘腾骸骨撒露于野,其四十余名养子也被诛杀殆尽。

  忠实家奴——唐·高力士

  高力士是大唐一代最有权谋的太监之一。他出谋划策,助李隆基诛杀韦后和太平公主,终成唐明皇最忠实的心腹奴才。不过,高力士在创造唐朝“开元盛世”的过程中出过不少力,献过不少良策,这在中国历届太监中,算是出类拔萃的高人了。

  落井下石——唐·李辅国

  李辅国天资聪颖,阿谀奉迎、翻云覆雨、落井下石,他无所不能。从亲王、宰相到皇后、皇帝,有用时可成为手中权杖,无用了则手起刀落,痛杀干净。可最后李辅国还是落了个身首异处,尸弃荒野。

  乱宋“媪相”——北宋·童贯

  宋徽宗即位后,童贯使出浑身解数,献古玩,弄字画,用尽心思讨得这位风流天子的欢心,从此平步青云。他与蔡京联手,排挤朝臣。公(即蔡京)媪(即童贯)二相,朝内朝外,互相勾结,独霸北宋军政大权,朝野百官,尽出其门。童贯独领兵权二十年,在与辽、金的战争中虽然屡战屡败,他却兵权永固。

  海上的风帆——明·郑和

  郑和本姓马,字三保,云南人。明成祖时为太监,赐姓郑,航海至南洋、印度、波斯、非洲东岸等处,开中外交通最远的航路,宣扬威德,助马来西亚建国,海外诸国争来朝贡。时人称为三保太监下西洋,是明代初年的盛事。

  “立地皇帝”——明·刘瑾

  刘瑾,明史上最有名的太监之一,人称“立皇帝”。他从少年起就侍奉太子朱厚照。太子继位后,刘瑾连连升迁,很快当上了司礼太监,代皇帝批答天下奏章。他把贪淫乐的明武宗哄入豹房,炮制“奸党”名单,把56位正直朝臣一网打尽。他还依靠东西厂和锦衣卫等机构大搞特务统治,使天下人人自危,明王朝由是江河日下。

  九千岁——明·魏忠贤

  魏忠贤,本是一市井恶少,目不识丁,却谙熟拍马绝技,入宫不久,得太监王安提拔,又与皇孙奶娘客印月打得火热,并接近万历皇帝,地位和权势与日俱进。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后,他和客印月开始揽权干政。他恩将仇报除王安,逼走魏朝,杖杀朝臣,大兴冤狱,捕杀东林党,私植党羽,自称“九千岁”,为历代阉官专权乱国的最高峰。

  清代厚黑第一阉——李莲英

  李莲英在清宫长达52年。是慈禧太后最宠爱的贴身太监,也是清代品位最高、权势最大、财富最多、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个大宦官。他对主子的奴才嘴脸,和对同类的凶狠残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朝中大员及外省督抚,无不对其巴结奉承,仰其鼻息;举凡国政朝纲、清廷要务,无不与闻,无不参预。

  清宫太监趣闻

  太监狗仔队

  话说光绪年间刑部抓了个劫皇杠的天津混混吴秃子。因为吴秃子平时黑白两道都结有交情,被抓后又表示不越狱,只等问斩,刑部于是不铐不镣,天天酒肉不缺,甚至八大胡同还有三个妓女主动上门来陪吴秃子,分文不取。

  后宫的妃子为了解闷,常派心腹太监到刑部打探离奇案件,就像今天的狗仔队。很快,吴秃子的种种传奇就到了慈禧耳朵里。慈禧正好心情不错,听得新奇,决定御审吴秃子。慈禧常以观世音菩萨自居,喜施小恩小惠,既说是御审,大半就不会死人。

  御审那天,等把吴秃子带上来一看,慈禧愣了。按照传说,这巨匪应该是头如麦斗,腰大十围的一条雄烈汉子,怎么带上来的是个又黑又矮的家伙呢?慈禧暗暗觉得上了当,不禁勃然大怒,亲自问起了罪。

  谁知道吴秃子只求一死,回话时眼睛一翻,说:“告诉你,爷为嘛劫‘皇杠’。听着,咱天津卫的好汉,要劫,就劫‘皇杠’,要奸,就奸皇妃!”说罢,仰天狂笑。

  慈禧身边顿时大乱,身边一老宫女受不了这种刺激,“呃”的一声背过气去了。太监们手忙脚乱地抢救,慈禧脸色发紫,大笔一挥,把吴秃子从“斩立决”改“凌迟”了。

  装昏的李莲英

  李莲英本是慈禧最亲信的太监,可慈禧临终的时候,要他来见却见不到,去的太监报告:李总管说实在见不得老佛爷病体支离的样子,说完还哭昏了过去。慈禧大为感动。其实那根本就是李莲英的花招。到慈禧面前,如果表现得不好,老太太会想,你这小子平时伺候得那么好,看我快死了就变脸么?还不得办他一个“凌迟”?如果表现得好呢,慈禧一感动,赐他一个陪葬的“殊荣”还不是一样。

太监的非人生活  图----细谈太监阉割(整理)

(2006-10-26 17:25:51)       在古代中国,阉割术的渊源是相当久远的。有证据表明,至迟在殷商时代就有了阉割男性生殖器的意识与行为。殷商甲骨文中有“ ”字,字形结构一半象形为男性生殖器,另一半从刀,其字义甚明。若进一步从字形分析,当时的阉割术可能是将阴茎与睾丸一并割除的,秦汉时期的阉割技术已较为完备,并已经注意到阉割手术后的防风、保暖、静养等护理措施。当时施行阉割的场所称为“蚕室”,《汉书·张安世传》颜师古注曰:“凡养蚕者,欲其温而早成,故为密室蓄火以置之。新腐刑亦有中风之患,需入密室乃得以全,因呼为蚕室耳。”大致相同的解释见于《后汉书·光武帝纪》李贤注,所谓“宫刑者畏风,须暖,作窨室蓄火如蚕室,因以名焉。”

  古代的阉割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尽去其势”,即用金属利刃之类的器具将男性生殖器完全割除。《旧唐书·安禄山传》中曾记载一则阉割实例:
猪儿出契丹部落,十数岁事(安)禄山,甚黠慧。禄山持刃尽去其势,血流数升,欲死。禄山以灰火傅之,尽日而苏。
由此可以看出,阉割过程是相当残酷的,被阉割者会因失血过多或过于痛疼而长时间昏迷,止血消炎的措施也非常简单,只是“以灰火傅之”。二是用利刃割开阴囊,剥出睾丸。用这一方法进行阉割显然并不需要完全割除生殖器官,但同样可以达到目的。洪迈所著《夷坚志》卷八对这一方法有所记载。另据记载,古代还有所谓的“绳系法”与“揉捏法”。前者是在男童幼小时,用一根麻绳从生殖器的“睾丸”根部系死,既不影响溺尿,却阻碍了生殖器的正常发育。久而久之,男童的生殖器便会失去功能。后者是在男童幼小时,由深谙此道之人每天轻轻揉捏其睾丸,渐渐适应后,再加大手劲,直至将睾丸捏碎。然而,专将睾丸割去或捏碎,如果是业已发育之人,尽管能够完全避免授精,但其性欲及淫乱宫廷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会依然存在,甚至有的人反会因此而更加强劲耐久。所以,古代的宦官都是采用“尽去其势”之法,将生殖器全部割除。

   在古代相对落后的医疗技术条件下,阉割手术的死亡率是相当高的。明代天顺年间,镇守湖广贵州的太监阮让,一次精选了虏获的苗族幼童1565人,将他们统统阉割,准备悉数送呈朝廷。但由于手术太残酷及医疗技术条件太差,在阮让自阉割幼童到奏闻朝廷这短短的时间内,幼童疼死、病死者竟达329人。后来,阮让又重新买了一批幼童加以阉割,以补上死亡之数,送呈朝廷。阮让前后共计阉割幼童1894人,死亡率接近20%。如此集中而大量的死亡,显然同阉割手术失败或手术后的并发症有关。
历代古籍对阉割手术的具体情形大致上都记载得很是简略。清朝末年,一些来到中国的欧洲人对迥异于西方的中国宫廷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当时的阉割手术情形。但这些描述多为道听途说,远不及清末宫廷宦官以切身经历为基础的回忆详细,其可靠性也值得怀疑。据清末宦官回忆,北京城有两个赫赫有名的阉割世家,号称“厂子”:一是南长街会计司胡同的毕家;另一是地安门外方砖胡同的“小刀刘”。主持其事者都是得到朝廷认可的家族世传,六品顶戴,称“刀子匠”。两家据说各有绝招,但技艺绝不外露,只是父子相传。?

   净身需要选好季节,最好在春末夏初,气温不高不低,没有苍蝇蚊子,因为手术后约一个月下身不能穿衣服。净身者在手术前都需履行必要的手续,其中关键是订立生死文书,并需请上三老四少作为证明人,写明系自愿净身,生死不论,免得将来出麻烦吃官司。费用自然是要收取的,但净身者多来自贫困之家,一时或许拿不出很多银子,因而可以待进宫发迹后再逐年交纳。这些也需要在文书上写明白。但有两样东西是必须带着的,一是送给刀子匠的礼物,一般是一个猪头或一只鸡,外加一瓶酒。二是手术所用的物品,包括三十斤米、几篓玉米棒、几担芝麻秸及半刀窗户纸。其中,米是净身者一个月的口粮,玉米棒烧炕保暖用,芝麻秸烧成灰后用来垫炕,窗户纸则用来糊窗子,以免手术后受风。刀子匠要准备两个新鲜的猪苦胆、臭大麻汤和麦秆。猪苦胆有消肿止痛的作用,手术后敷在伤口处;臭大麻汤的功用很多,手术前喝一碗让人迷糊,起麻醉作用,手术后再喝,让手术者泻肚,以减轻小便的排泄量,保证手术成功;麦秆的功用不言自明,即手术后插入尿道。
   手术过程中,除了主刀者外,一般还需三四名助手。被阉割者都需采用半卧姿势仰倒在床位上,几位助手将他的下腹及双股上部用白布扎紧、固定,然后有人负责按住其腰腹部,另外的人则用“热胡椒汤”清洗阉割部位,加以消毒。用于阉割的手术刀是一种呈镰状弯曲的利刃,据说是用金与铜的合金制成,可防止手术后感染,但使用时通常并没有特别的消毒措施,在火上烤一下,便算是消毒了。这一切完成后,主刀者即用镰状弯曲的利刃,对被阉割者的阴茎连同阴囊进行切除,通常分两步:第一步是割睾丸。在球囊左右各横割开一个深口子,把筋络割断以便把睾丸挤出来。这需要阉割者身子打挺,小肚子使劲往外鼓。待用全身的力气把睾丸挤出来,刀子匠会把片好的猪苦胆贴到球囊左右两边。
   第二步是割阴茎。这需要相当高的技术,割浅了会留有余势,将来里面的脆骨会往外鼓出,就必须再挨第二刀,即宫里俗称的“刷茬”;如果割深了,将来痊愈后会往里塌陷,形成坑状,解小便时呈扇面状,一辈子不方便。宫里的太监十个有九个都有尿裆的毛病,这就是阉割的后遗症。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如果是等级高,有闲暇的太监,当然可以随时更换衣裤来保持清洁,可是,宫中的太监们大多都是杂役,每天忙得要死,根本没时间换衣服,只好任它自己阴干。所以,大多数的太监身上随时有一股臊气。所以说,平民骂“臭太监、臭太监”的,是对太监们很大的侮辱。 
   阴茎割除后,要插上一根大麦秆,然后把另一个猪苦胆劈开,呈蝴蝶状地敷在创口上。据说也有的是用栓状白蜡针插入尿道,并用冷水浸湿的纸张,将伤口覆盖包扎。这大概是净身场所不同而出现的技术性差异。
  
   被阉割者在手术后必须由人架持搀扶着在室内遛二至三个小时,然后方可横卧休息。手术之后的三天,是被阉割者最难熬的时光。在这三天里,他们躺在特制的门板上,双手、双腿都被套锁牢牢地捆住,根本不能动,目的主要是避免触摸创口,以免感染。门板中间还留有带活板的小洞口,大小便时用。当时也没有太好的止痛消炎手段,为了避免伤口感染要严禁饮水,可谓是痛苦异常。待三天后白蜡针或麦秆拔除,尿液能够排出,手术即告成功。然而苦难并没有过去,最重要的是抻腿,每抻一次都痛得心肝碎裂、浑身发颤,但这对阉割者来说是必须的,否则可能导致腰佝偻,一生都不能伸直,所以只能忍受这种剧痛。此后的调养期仍需百日左右。

   每一个被阉割的男人,都毫无例外地经历过一番惨痛的折磨。这一过程是如此的残酷,如此的痛苦,以至于那些惨遭阉割者终其一生都对此记忆犹新。清末太监马德清曾在晚年回忆道:

   那年头,没有麻药,没有什么注射针、止血药那一类东西……硬把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按在那儿,把他要命的器官从他身上割下去,那孩子该多么疼啊!一根根脉通着心,心疼得简直要从嘴里跳出来了……手术后,要在尿道上安上一个管子,不然,肉芽长死了,尿就撒不出来啦,还得动第二次手术。我后来听懂得这个道道的人讲,割掉那个玩意儿以后,不能让伤口很快地结疤……所以要常常换药。说实在的,哪里是药呢,不过是涂着白腊、香油、花椒粉的棉纸儿。每一次换药,都把人疼得死去活来。
小德张名祥斋,字云亭,天津静海人。12岁那年,他“自宫其身”,1891年入宫当太监,1892年入宫内南府戏班学京剧,1898年被提升为后宫太监回事。庚子事变后,升为御膳房掌案,三品顶戴;1909年,升任大总管,在宫内权倾一时。1913年,出宫到天津做寓公。他广置田产,深居简出,不问政事。1957年4月19日去世,终年81岁。

   "我记得,那个时候,我整天躺在土炕上……脊梁骨像断了一样,想翻一下身,可是哪敢动一动呢,就是略微欠一下身子,伤口也牵着心疼呢!大、小便就这样躺着拉、尿。屁股下面垫着灰土,灰土天天换,也是湿漉漉的。" 

   被切下的阳具,称为“宝”,而在通常情况下刀子匠确实会把这东西像“宝”一样地藏起来,用盐或石灰淹制把干,装进锦囊,俗称为---"宝贝".被净身者反而无权要回。经过刀子匠的加工之后,“宝”一般会放入“升”中,用大红布包好,小心地放置在室内高处,称“高升”,取升至高位之意,借以预祝净身者将来走红运,步步高升。等到将来净身者发迹了,赎回自己的“宝”,刀子匠就可以趁机量财索讨。赎回自己的身上物,阉者称为“骨肉还家”。这在他们来说,是一生中最大的喜事,仪式非常隆重,就如同迎亲一般。也有由净身者的家人自己保存的情形。过去乡间贫苦人家,高处莫过于房梁,因而多将之垂吊于梁上,每过一年升高一截,以祝愿孩子能够在宫里“步步高升”。
  
   部分宫女和失宠的嫔妃是可以与太监之间有一种亲密关系的,叫做"对食",也就是由太监来满足她们的需要.这是公开的秘密.

   封建帝王是绝对不能容忍他的后妃有出轨行为的,而后宫有很多工作是女性无法完成的(体力差异),所以宦官成了必须的后宫成员.
成年男性阉割,在理论上处理得当不会危及生命,清朝的宦官大体上是儿童青少年时期阉割的,分为两类:天阉和后阉,天阉又分为先天发育不全和自己阉割(比如安德海)两种.天阉的如果想进宫就报当地官府,官府就要尽职的送到皇宫,叫供奉"天嗣".
   还有的就是想进宫,经过引荐保人等各项手续,到北京的"小刀刘"处净身,要给"手术"师傅"一笔钱(可以打欠条).拜祖师爷------司马迁
    进宫后要拜个老太监做师傅或干爹,学习礼仪,和规矩. 太监多数是河北省的,雄县,河间府人,由于生活困苦,同乡引荐而踏上这条路. 
   溥仪在驱逐太监时,故宫里还有1000多名太监,真正能够熬到体面奴才的只有几十个.他们告老还乡买地,买妻,修缮宗祠,大哭:父母给的骨肉啊! 其他的太监如果能活到老,干不了活,就在北京城胶的一个道观里混吃等死了.死后把"宝贝"拼在裆下,算是死有全尸.
当年曾经有个小太监陪慈喜下象棋,随口说了一句:老佛爷,我吃你的马. 西太后大怒,把小太监活活打死!
    太监的忠心耿耿也有很多是出名的! 民国后北京曾有一老太监靠给一些好奇的人看自己的下身,赚些小钱,来照顾养活着一位,前清他伺候过的嫔妃主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