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客渔具公司地址:我的教育信条(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9:10:33
我的教育信条
                    ——读杜威《我的教育信条》
  
  教育是什么?这是每一个从事教育事业的人都应思考和回答的问题。然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因为忙着提高学生的成绩却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教育思想便无从谈起,总是被一些教育专家所引导,读过了好多书籍后才发现,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往往哲学家比教育家深刻。杜威,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上个世纪他曾游历中国,而且由于他的学生胡适的推广,杜威的思想在中国被广泛传播。作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他在教育方面作出的贡献却远远大于好多纯教育家,从而也被人们公认为一代教育大家。今天阅读杜威,仍然被他的理论所震憾。
 
 “第一条   什么是教育
    我相信——
  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这个过程几乎在出生时就在无意识中开始了。它不断发展个的能力,熏染他的意识,形成他的习惯,锻炼他的思想,并激发他的感情和情绪。由于这种不知不觉的教育,个人便渐渐分享人类曾经积累下来的智慧和道德的财富,他就成为一个固有文化资本的继承者。世界上最形式的、最专门的教育确是不能离开这种普遍的过程。教育只能按照某种特定的方向,把这个过程组织起来或者区分开来。
  除了教育者的努力是同儿童不依赖教育者而自己主动进行的一些活动联系的以外,教育便变成外来的压力。这样的教育固然可能产生一些表面的效果,但实在不能称它为教育。因此,如果对于个人的心理结构和活动缺乏深入的观察,教育的过程将会变成偶然性的、独断的。如果它碰巧能与儿童的活动相一致,便可以引起作用,如果不是,那么将会遇到阻力,不协调或者束缚儿童的天性。”
  
  只有外在的教育与内在的需求相联系,教育才能产生正效应;否则,则是负效应。当前很多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大,社会提倡减负,而又越减负担越重,归根到底是学生内心活动与外在的教育行为发生矛盾,学校所提供的不是学生需求的,学生需求的不是教学内容。从而产生了很大的压力感,减负不应只在时间上作文章,而更应该在内容上下*****夫,减掉那些对学生发展不利的,对学生身心没有用的,同时,还应增加那些渴求的、对学生成长必需的内容。所以我认为,盲目的提减负就如同盲人摸象一般,没有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在实验室里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并未发觉太苦,是因为需求和兴趣使之然也。
  从哲学上来看,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去动物化的过程,教育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个体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过程。学校应该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记得著名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说过,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的机构班级里都应该具备。作为学校就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条件,而不是隔离“圈养”。
 “第二条什么是学校
    我相信——
  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
  因此,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们在家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
  这也是一种社会的需要,因为家庭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儿童在其中获得教养和道德的训练。加深和扩展他的关于与家庭生活联系的价值的观念,是学校的任务。”
  听一听杜威振聋发聩的声音吧“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说等你走上社会后如何如何,今天的学习为明天打基础,还后什么“辛苦三年,幸福一生”等的说法。好像学校与社会是两码事,明天我们的学生毕业后才开始生活一样。实际上人生最幸福的时光莫过于童年,我们剥夺了学生幸福的童年,学生失去了感知幸福的机会,就算今后遇到幸福也不会慢慢去体会,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幸福。曾有学生在周记中写道:“因为我十八岁,所以我老了……”,语调之悲凉非故意做作,是的,对于他来说,现在的生活更像炼狱。每天挣扎着来学校听自己听不懂的课文,接受许多老师的拷问,很少与人交流,孤独地坐在教室,没有生机、没有快乐、没有归属,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
  我们的教育为虚幻明天准备,而恰恰忽视了精彩纷呈的现实的今天。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个括弧,左面是出生,右面是死亡。生活就是去填空。“活在当下”一句禅语,却道出的是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