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矩阵案例分析:中日混血房远:日本人看中国 羡慕嫉妒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1:49:57
来源:搜狐文化
2011年06月28日14:43
我来说两句 (56)
复制链接
打印
大中小
大中小
大中小
本期文化客厅内容概要

房远:中日混血美少年、专栏作家
房远的奶奶是当年被日本政府迁居到东北的日本人,而他的爷爷是个地地道道的东北汉子。不同于旅居日本多年的中国学者,房远对于中国和日本的态度显然是暧昧的,而这种暧昧让他在两国的生活中不停观察、捕捉,同时也有了谨言慎行的客观。他写了《当我们谈起日本时》,这本书只是源于一个混血八零后的眼睛,他把他的所见所感,如实记录 ……
',1)">
 
房远:爱国主义教育不是反日教育
主持人:搜狐文化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搜狐文化客厅。我身边这两位,一位是中日混血少年房远,他刚刚出了一本书《当我们聊起日本时》,另一位是陈伟先生,他是日本观察评论人。先请问一下房远,你的童年是在日本渡过的,后又回到中国接受非常完整的义务教育,在这之后你再一次回到了日本。那么当你回来日本的时候,你的这种身份对你看待日本有什么影响?
房远:其实我接受了中国的义务教育,并在这段时间形成了看待日本的眼光,因为在义务教育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但义务教育对我看待日本眼光其实没有太大的影响。需要强调一点,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不是反日教育,这两个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义务教育本身并不影响我形成去看待日本的眼光。
主持人:小时候第一次回中国时同学们怎么看你?
房远:那个还好,作为一个人和别人接触,可能第一会说你是哪里人,在中国会说你是哪里人,在外国会说你是哪国人。在日本可能会给自己贴个中国人的标签,在中国贴一个从日本回来的人,但这可能只是十分钟,几个小时,但是之后就是你自己了,你的性格,和自己方方面面的表现会把你是哪里人全部覆盖掉。
主持人:我们看到日本这个国家特别有意思,一方面很多人在做事时特别严肃,特别规正,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特别有趣,比如看北野武的电影和很多漫画,这种性格会让人很好奇。
房远:我的关注主要在大阪这边,大阪和东京是不一样的。我们大阪这边是很搞笑,是很可爱的。大阪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商业很繁荣的地方,这在本书里面已经提及。这里曾经是小商小贩聚集的地方,这些小商小贩很有生活情趣,在生活中也会斤斤计较,插科打诨的就像市井小贩一样。这样悠久的历史原因导致了大阪的人和全世界人不太一样,比较有幽默情趣。
主持人:在311日本地震时候,通过媒体我们看到日本人民对于灾难来临后的心态是跟中国完全是不一样的,日本人很克制,一直抱着及其冷静的态度处理这些后续事情,这种心态是日本传统文化环境中熏陶而成的吗?
房远:首先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他们对灾难的预防包括禁戒,都有着成熟的应对能力。他们知道该怎么做。当然这可能是一个表面的原因,而更内在的还是与日本这个社会是一个等级社会有关。从古至今已经形成和熟悉了这样的一个秩序。什么时候开始做什么样的事情,都很恰当。现在这样一个灾难发生了,每个人都会接受政府怎么去安排我们,指挥我们怎么做。这样一个秩序的社会基因,已经是深入到每个人的心里,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陈伟:房远说得很全面,其实还是一个社会成熟度的问题。一到日本就能感觉到那种井然有条的秩序,非常明显,这和社会成熟度是息息相关的。
主持人:日本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是不是有一点点理想主义。
房远:我自己的观点是,我觉得我们人类理想主义时期或者说思想的时期已经结束了,不管是日本、中国,包括欧洲和美国,我们是处在一个现实时期,我们每天都会考虑现实怎么赚钱,不会有一种思潮去影响我们,不会为一种思潮去热血,不会像十八、十九世纪,也不会像本世纪六十年代的思潮影响我们,影响我们为这个思潮去奋斗一生,没有。所以你刚才说理想主义,现在很少有人是理想主义的人,不管是一生也好,或者做一件事情也好,你说的那个理想主义,如果放大到这个人性格,我坚持把它做到最好,我觉得是理想主义。但是为了贯彻自己一个信念把它做成为什么,我觉得这种人很少。
日本人看中国:议论中国是件体面的
主持人:你在书里面提到,日本对中国的了解要甚于中国对日本的了解,在日本可能随处能够听到他们关于上海、北京、广州的话题的热议。他们一般在议论一些什么样的内容?心态又是什么样的呢?
房远:日本和中国近些年来,商业交往非常频繁。以前可能有人喜欢说我是在美国去出差,这说明它在自己商业领域或者在工作方面是非常出色的,才可以到美国去出差。但现在这个情况不一样了,如果说到美国出差,或者到欧洲出差,说明你的公司或你的企业很有可能在走下坡路,而走上坡路是要去广州出差的,去广州处理事务。这是职场人士经常提到的事情。能在中国交流,说明公司或者个人业绩最近很不错,这是他们表达一种炫耀自满的情绪。
陈伟:对于这个问题,给我感受比较深刻的是,我发现在日本当地的主流媒体上,无论是报纸也好,杂志也好,还是电视也好,他们每天会对中国有特别多的报道。日本对中国关注程度特别的高。但是你看中国的主流媒体对日本的报道相比之下就少了很多,这一点是我感受比较深的。
主持人:这个问题确实存在,最近我们也是因为地震才对日本有了很多报道,其他时候也没有特别多的看到有关日本的报道。
陈伟:这个可能因为我们的媒体对日本的情况还不是特别了解,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要从事关于日本商业的写作,花了这么长时间去了解日本文化,有一个出发点,就是中国对日本了解太少了,想起日本就是漫画、温泉,购物。其实日本的商业对中国借鉴意义更大。日本文化和中国是同根同源的,很多专家学者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关注日本比较少,而更多的去关注了西方的东西。
房远: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日本媒体和中国媒体看问题视角不一样所导致。中国说到事情,普遍都是大事件,都是具有政治意义的大事件,在日本媒体可能一个单纯的事件,一个有趣的事情发生,值得报道的事情都会去报道。在中国只有大型的会议,大型的活动才会进行相关报道。
陈伟:日本社会成熟度相比我们较高,每天没有那么多稀奇古怪事情值得报道,可能报道的都是些有趣的,社会平稳的发展,这不像中国每天会出现很多特别大的事情,很多新鲜的事情,还有改革的冲击等等事情,这也是一方面的差距。
中国信仰的集体缺失与日本文化的一脉相承
主持人:中国和日本其实同属于汉文化圈中,都是基于相同的文化背景建设的。但是中国对自己的文化保护,大家也看到了,就不赘言了。在这方面,日本人对自己的文化持有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陈伟:前两天跟房远聊天的时候,他也给了我很多启示。中国人现在是一种信仰的缺失的状态,日本人没有这种问题!他跟我说新教不一定是一个宗教,不一定是一个思想,可能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比如樱花,日本人对食品的迷恋就是一种信仰。而中国缺少这种东西,中国除了过年大吃大喝、看看春晚,除此之外,好像没有别的诸如此类的事情。除了这些没有别的什么吸引我们去做的东西。中国这么多年发展过程中,文化正在不断的断层,不断的被切断,但是日本文化却一脉相承,这个也没有办法,历史发展到现在,现在中国也在回归,虽然你说对中国文化保护不是那么好,但是现在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大家又开始追寻以前的东西,所以日本在这个方面对我们而言是一个特别好的借鉴的对象,我们想了解中国的历史,应该多去日本看一看,多跟日本进行交流,多看看我们自己。
陈伟:中国和日本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极端。比如你在东京的时候,你也能看到特别繁华的城市,但是当你转到一个小胡同时,就能看到特别古老的建筑。但是在京都完全就是一个古城,而中国就不是这样。
主持人:他们在旧城保护上没有采取重建或者翻新的项目吗,只是保留原样吗?
房远:京都至少是这样的,不翻修,不重建,而且对所有新建筑都有很多严格的标准,包括宽度、高度等都具体的规定,不能超过多少米。
陈伟:东京在二战以后改造的过程中,并不是说把原先的建筑全拆了,去盖一个东西,而是采用了一个综合方案。大家都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把这些可行性方案汇集起来,然后在召集设计师,他们对整个城市进行改造。所以现在这个城市既符合现代城市的标准,同时也都是大家很喜欢的风格。
房远:这是东京和大阪的区别,在东京风是可以流动的,在大阪风是不能流动的,大阪很热,为什么?因为大阪胡乱搭建!这两个地方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
日本青年面对压力:“生活经验比一个房子更重要”
主持人:现在中国和日本的年轻人其实也都很有压力,您认为这种压力来源相同吗?我们的年轻人可能更多是来自于社会地位上的一些硬性要求,那日本年轻人,压力更多的来自于哪些方面呢?
房远:同样,也是来自硬性的要求。在日本看到动画片经常会看到高考补习班,为什么会有高考补习班,为了将来的就业,为了大学,为了找到好工作,日本一样有就业压力,住房压力,娶妻生子都是压力的来源。不过在这方面,日本和中国是有区别的。中国是独生子制度国家,而日本一个家庭,两到三个孩子是最基本的情况,三个孩子的情况为多。一般情况下,如果去看乡村的话,只有长子可以继承,还有次子,三子得出去一开始通过城市间租房去工作,等有能力买房的时候再去买房。
我是大阪人,我到东京工作,可能我在这个公司工作四十年都不用买房,公司会提供给你一个住宅。可以一直住在东京,出差到别的地方或者到北海道工作三年,这期间都会给你提供住房。因此,虽然有购房能力,但是相对不会考虑去买房。
主持人:看到书上写了一句,生活经验比一个房子更重要。
房远:那句话是我说的,但前半段不是我说的,前半段是一个旅游公司的广告,后面你提及的那句,是我自己总结的。这个总结可能和我的经历和心态有关。但是,日本目前已经进入了稳定发展期,对于日本阵痛期已经过去了,因此不会再为房子暴涨而难受了,而是已经接受了这个现实,没有能力就去租房,有能力就去买房,心态上平静了很多。
陈伟:在日本有没有这种情况:房子留给长子,然后次子和次次子都不高兴。我们北京经常有这种事情发生,之后拆迁就不管家长了。
房远:那倒不会。房子留给谁有时那个孩子挺悲惨的,比如我有一个叔叔在京都旁边,子和县那个地方,当地是精通神道教,他年轻的时候考到了京都的一所大学,本来可以到东京发展,但是没有办法他是长子,必须留下来继承家业。他自己认为他自己的人生很悲观,就得去继承这个。
主持人:提到日本,我们都会说武士道精神,但现在我们也发现有很多新词也都来自日本,比如“宅男、腐女”、“食草族”,这些可能都和传统的武士道精神是大相径庭。现在的日本,武士道精神还常被提起吗?
房远:武士道只是一部分群体。武士在日本是一个很小的阶级,就像中国古代的士族,是一个上层小部分的群体,跟这些人去贯彻的精神,其实和下层老百姓关系并不大,所以宅男和食草这些跟武士道之间并没有太大关系。而对大公司上层或者政府的世袭的政治家而言,则有可能会在这一方面更多的去约束自己。下层老百姓没有太多这方面的要求,要以武士道来约束我自己的生活,这是很辛苦的事情。
陈伟:另一方面武士道是一个我们值得去研究的文化现象,其实武士道讲的所谓进取,也是一个儒家的思想,是经过了日本地域儒家思想慢慢形成的一种文化。中国到了宋朝,一直搞科举制度,是文人之国。现在想了解儒家文化,应该考虑多去了解日本武士道,比如日本武士用的刀,穿的盔甲、穿着的服侍、并行的精神,都是表达文化一个渠道,都是很有意思的。
主持人:在日本文化中,动漫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日本好像已经进入“读图时代”,漫画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了?这是不是和最初日本“动漫”的定位有关系?
房远:在日本的便利店你就会发现,近期发生的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或者案件,会有一本漫画把它集合起来,让大家翻一翻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不用花时间去阅读文字你就能够了解。这个文化已经融入了我们生活,已经成为大家可以接受的东西了。
陈伟:日本的动漫,漫画和动画是给所有人看的,老少皆宜。但是,在中国漫画被限定为是小孩子看的,所以你看到的只能是《喜羊羊和灰太狼》。其实对于漫画而言,你不能把它当作一个挣钱的工具,而实际是一个对文化的理解,是一个价值的输出。如果写一本书是为了挣钱,可能一段时间能够卖得不错,但是更长时间就经受不住考验了,动漫也是这样。为什么中国最早出版的那些《齐天大圣》制作得很好看,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又没有了,不再出版,而就在这时觉得日本的东西发展的不错,就想发展向日本那边延伸,这就我们所持有的有一个心态。
房远:上次在杂志上看到画《齐天大圣》的作者和手冢治虫握手的照片。在那个年代我们的动画是受到大家尊敬的,那个时候中国动漫真的很牛。我记得那个年代包括稍微后面一点的《邋遢大王》《魔方传奇》《舒克贝塔》都很好看。现在的动漫发展的状况比较尴尬,可能是别人的没有拿过来,把自己的也丢掉了。
陈伟:其实我们做的东西不一定比他们差,反而比他们做得还好。
在日本,如果食品安全出问题 官员是要下跪谢罪的
主持人:房远在书里面有一段提及到食品安全问题,你写到日本是很喜欢中国食品的,但他们现在更多还是会选择购买本土食物,这是对中国食品安全担忧导致的吗?
房远:日本的食品安全问题可能相对中国而言问题较少,但时常也会看到此方面的报道。我去年在大阪发现了一个很有名的高级餐厅,同时也经营对外贩卖牛肉的业务。它的牛肉卖得很贵,其实都是假冒伪劣的,事情被披露以后,他们换了领导人,换了董事长,但是结果还是被批倒了。
陈伟:前两天有一家烧烤店,顾客因为吃考牛肉,造成了食物中毒,竟给毒死了,店长带着店员给媒体下跪。当然大家都说出现了这个问题以后,这家店肯定会倒闭的,肯定不能继续经营。但是这家店,如果在中国的话肯定还是会继续经营下去的。
房远:食品安全商家应该负责任,如果不负责任就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日本所有酒店包括住店和就餐,如果带的东西有丢失或在酒店吃出问题,经营者不知道这个责任该怎么承担。如果是在酒店里吃的,那经营者会承担这个责任。如果他带出去吃就不好说,也说不清楚了。
主持人:在日本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善后处理很严格甚至会倒闭,但在中国情况可能不是这样。
陈伟:在一个特别大的生产火腿工厂,这家工厂对当地经济产生而言很重要,如果它一倒闭当地政府收入就会减少一半,或者减少一大半,这样的情况下,就会想办法不让你倒闭。
房远:这是中国的情况。日本不像中国,会坚持很多年,为了最后的目的,你倒闭了,员工怎么办?这个社会责任怎么办?对你的顾客产生的责任怎么办,日本人还是很有责任感的。特别是作为企业家,企业家经常说都到这是一个责任的问题。
陈伟:当然这种责任感我觉得也不是说企业家身上自有的,也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比如有一点,日本的民间,当年七八十年代东京周围也有环境污染的问题,面对这样一来的问题,民众开始不满,然后向政府抗议,这个时候当时的东京石原慎太郎就给人家下跪。
房远:领导给人跪过吗?
陈伟:对,下跪,后来慢慢改善一个环境,这需要一个过程。
房远:他所提到的那个长期污染,当时好象导致了四个人死亡的严重后果。
陈伟:是的,日本有两次比较严重的污染。
房远:日本人经常说,这个错误是你公司犯下的,你就有义务承担责任。
日本“失落的十年” 是一个自省的过程
主持人:日本地震之后日本经济逐渐走向下坡。您以前写过日本坚持一种最为保守,但又充满激情的生存理念,这种理念在日本失落的思想时期会造成冲突吗?
陈伟:不是冲突的,因为失落的十年是日本自己造出来的一个词,他们都认为日本经济处在一个停滞期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但是看日本GDP的增长都是稳步在增长的,可能落后于美国,比美国差一点,比德国差一点,但是实际可比较法国,比英国增长都要快,日本这几家大的公司,索尼、松下并没有停止发展,反而是每年依然保持着特别高的利润。同时,在海外投资也不断的增加,慢慢把钱转移到海外。有一段时间日本也在讨论自己所谓产业的空心化,把所有产业转移到国外,自己作为一个核心技术,比如说一个ipad里面最核心的技术是芯片,那就是美国人做设计,做研发,乔布斯做这个东西,日本专做芯片,台湾做喇叭,最后传好了放到大陆上,成为一个商品卖,所以我们GDP增长特别快,没有核心的东西,没有技术产量。我们中国不应该做一个代工。但是失落的十年,金融危机以后,日本遇到一个问题,不能太过于张扬,因为当年日本经济起飞的时候,要把整个美国买下来,美国人说你买吧,结果用证券,各种金融方面打压日本,后来增发货币,增发美元。后来日本意识到低调一点比较好。所以自己陷入了失落的十年。只是自己的一个感受,其实这是一个自省的过程。
刚才提到激情和保守,我说的保守因为日本太强调集体主义,即靠一个财团来对整个商业起到一个支配的作用。比如说三井集团下面有很多子公司,包括丰田、松下都是下面的公司。他们都采用一个财团模式,这样就比较保守,风险很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比如我丰田汽车卖不出去了,但是钢铁会挣钱,金融可能没问题,如果都不能挣钱,说明全球经济已经崩溃了,那时就完了。说他们充满激情,因为,他们不断在海外进行扩张,投资,然后打造一个特别强的产业链,这里是充满激情的状态。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理解的。
主持人:非常感谢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