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驸马又不见了gl:净空法师:念佛是佛陀教育第一法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20:00:03

净空法师:念佛是佛陀教育第一法门,文殊、普贤、善财都修此
 
 发布:mie kong []   日期:2009-8-31

我在早年初学佛的时候,介绍我认识佛法的是方东美先生,这是民国四十二年的事。没有多久我认识了章嘉大师,他老人家非常的慈悲、热心的教导,我学佛的基础是在他老人家那里奠定的。三年之后章嘉大师圆寂了。隔一年,我认识李炳南老居士,往后亲近老人十年,到民国五十六年才离开台中,所以实际上我修学大乘佛法的时间是十三年。
到台中之后,李老师将净土法门介绍给我,那时候我还年轻,也像一般人一样,好高骛远,总认为念佛法门是老太婆教,佛法里面还有许多引人入胜的典籍与派别,我们年轻人非常的向往,尤其是《华严》、《法华》。可是李老师以他的智慧、善巧、方便,诱导我们这些年轻人。我们虽然不能完全接受,但是受他熏陶的时间久了,对这个法门渐渐有了认识,生起信心,才知道这个法门的殊胜。实际上真正的了解、肯定这个法门的殊胜,是在往后讲解《华严》十七年。我从民国六十年开始讲《华严经》,这十七年当中,八十卷华严讲了一半,四十卷华严也讲一半,都没有讲圆满;以后常常到国外弘法,时间断断续续,没有把这一部经讲完。但是在《华严》里面,我们肯定念佛这个法门,是无比的第一法门!
当年我忽然想到华严会上的两大菩萨文殊、普贤。文殊菩萨曾经是七尊佛的老师,也就是他的学生里面,有七个人已经成佛了。而他本人可以说是古佛再来应化的,久远劫以前他就成佛了,现在示现在娑婆世界,作为毘卢遮那佛的助手,以等觉菩萨的身分示现。我特别留意这两大菩萨,他们修学什么法门?结果在《华严经》里看到了,他们两位都是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的,这使我感到很大的震撼!
然后再仔细观察善财童子,这个华严会上所示现的得意门生,文殊菩萨的入室弟子,他学的是什么法门?原来他也是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的。所以五十三参告诉我们:一个念佛求生净土的人,他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应当怎样修学。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真正的弥陀弟子,念佛求生净土的人,他应该怎样过日子?怎样生活?怎样工作?怎样与一切大众应酬?这些都是我们非常迫切的问题,而且是不能不知道的问题,答案全在《华严经》上;这也说明《华严》是学佛人不可不读的一部大经。
只是《华严经》的分量太大了,以我过去讲经的经验,如果将这一部经从头到尾讲一遍,大概需要三千小时;现代社会什么人有这么大的耐性,肯用三千个小时学一部经呢?也可以说是现代人业障比古人重,古人有能力,有这个机缘学这部大经,现在进入工业社会,下个世纪(廿一世纪)比这个世纪一定是更紧张;无论是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一定超过现在,换句话说时间是越来越少了。于是乎不能不求其次,还好我们发现了跟《华严经》同样殊胜圆满的经典,而分量却少很多,非常适合现代人修学,这就是《无量寿经》。
古大德告诉我们:『《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经文有长短不同,《八十华严》很长,《阿弥陀经》很短,可是里面的义理、境界完全没有差别;这话是清朝初年乾隆年代,彭际清居士所说。彭居士有一个很了不起的著作,就是《华严念佛三昧论》,这部著作分量虽然不多,内容却非常丰富。近代黄念祖居士将这本小册子在北京讲过一遍,留有录音带,又从录音带整理成文字(讲记),现在都出版了,诸位很容易得到,它是说明《华严经》是很重要的念佛法门。
我们再看看文殊菩萨对善财的教诫、叮咛、嘱咐,完全是教他亲近善知识的心理与态度。这些教训非常宝贵,非常的重要。善财第一位参访的是吉祥云比丘,这一位善知识代表的是圆教初住菩萨,华严会上所谓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法身大士,为什么称他作比丘?这个比丘的意思跟一般经上的意思不同;比丘是出家人,他出什么家?不是我们这个田宅之家,妻子儿女之家,他出的是十法界之家;超越十法界是真的出了家。超越十法界之后到那里去了?到一真法界去。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极乐世界也是一真法界,那个比丘代表这个意思。
十法界是家,六道是家,这个东西很麻烦!佛法法门很多,经论很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在理论上说,任何一个法门都能帮你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就是成佛。理论没错,而事实上我们众生根性不相同,经论里头常常大分为上、中、下三种根性。上根利智,那没有话说,没有问题;可是中、下根性的人就不容易,许许多多法门我们没法子学,你依照他的理论方法去修,就是不能成就。不能成就,从那里说呢?不能断烦恼,不能断习气。佛法修学成就与否就在此地,并不是说你每天读多少经卷、打坐几个钟点、念几万声佛号。不在乎这些,在乎你烦恼断了,妄念少了,这叫作功夫!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2/15937.html)
------------------------------------------------------------------------------------------------------------------------净空法师:为什么专念阿弥陀佛而不念其它佛菩萨?
 发布:妙灏 []   日期:2011-3-1 10:57:00 
 净空法师:为什么专念阿弥陀佛而不念其它佛菩萨名号?
要知道佛是很多的,但是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菩萨,罗汉.也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大乖经上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这都说得很清楚,这是以理上讲.阿弥陀佛是能现能变.真心自性的本名.本来的名号这四个字阿弥陀佛四个字是梵文音译过来的.如果把它的意思翻译出来.实在讲并没有困难.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智翻作觉.你们想想哪一尊佛不是无量智,这不就是佛佛道同,所以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统统念到了.不要一个个念,念其它的名号是念别名,念这个是念本名,本名不变,别名千变万化,为什么?别名称释迦牟尼佛.佛到这个世界来教化众生要契机,这个世界众生需要什么,你一定要晓得.我们这个世界众生对自己心不清净.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对人家对一切众生没有慈悲心.佛就是抓到教化娑婆世界众生,这两庄事情.是教化的宗旨,是课程的中心,所以就提出释迦翻作能仁,用仁慈对待别人.别名牟尼翻作清净,就是对自己要清净,对别人要慈悲,是针对我们这个世界教学用的别名.如果释迦牟尼佛.要到别的世界去作佛教化众生.别的世界跟我们情况不一样他要换名字.但是阿弥陀佛是本名.无论到哪能个世界,无论在什么地方对什么样的众生决定不变,不但释迦牟尼佛要我们念阿弥陀佛,你们在<阿弥陀经>在<无量寿经>里面看到,十方一切诸佛都是要我们念阿弥陀佛.道理在此地,这是一个解说.诸位一定要懂得这个名号殊胜,它是一切佛的本名.一切佛名号都是别名.佛有能力化无量无边身这是帮助无量无边的苦难众生.佛教我们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要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我们现在讲移民,我们这个世界生活环境不好.我们得移民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在十方诸佛里头是最好的一个环境.怎么去?你跟佛要有联系,这一句名号从你心里头念出来.心里生出来这是心的波动.。。。。他就会非常关心你,到什么时候你的寿命到了.他就来接你,无比的殊胜.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众生.他听到也跟着一起念佛.这就是我们讲的自行化他.所以念出声会有许多的众生听到,就是自度度他.如果不出声念.那只有自度.不能度他.我们的念头,震动的波当然就是比较小.但是佛菩萨知道.因为他们的感应非常灵敏.极其微弱的波他都能收到.可是六道里面的众生,像饿鬼道,地狱道,畜生道,他们感应就比较迟钝,所以我们念佛出声音的时候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是这么一个道理.所以我们的心量要拓开要能够包容.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桩事情.念佛是直接成佛的方法.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十法界都是你心里念头想的一般世间人不懂这个道理,他天天念的是什么?念的是财富,念的是五欲六尘的享受,所以他的念不外乎贪嗔痴.他念这东西.他天天念贪,贪得无厌,念佛将来就到饿鬼道去了.如果见这个不高兴看那个不满意,心里面愤怒嗔恚.人有这个心.一切邪正,真假,是非,利害,没有能力判别这叫愚痴.愚痴是畜生.所以贪嗔痴.念贪嗔痴就是地狱饿鬼畜生他到那里去了.一切法,既然从心想生,所以六道轮回谁主宰,是你自己念头主宰.我们要懂这个道理既然我们有佛性,有佛性就是你本来是佛.你现在又念佛.那怎么不会成佛了.所以我们把念贪嗔痴的念头转过来.我不再念贪嗔痴.尤其是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当然这一生当中就成佛了.所以这个法门是第一法门,我们一定要懂得.念头比什么都重要.就像我刚才跟诸位讲的.你的信念非常强.自信心非常强.世出世间法都容易成就.念佛的好处就太多了.经上给我们讲的上百种.最大的一个好处.无量寿.十方世界都是业报身.唯有到西方极乐世界转业力不但是愿力,是自性本具的德行现前.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威神加持.所以你一身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看四十八愿里面跟你讲的.不要说别的就是这几条.我们看到后心里无限的向往.无量的寿命.无量的相好,你的相跟佛菩萨的一样.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身是真金紫磨金身金刚不坏身.永远没有生老病死.没有这些苦.无论什么样的需求,譬如饮食,其实西方极乐世界不需要饮食,但是初行生的人饮食习惯没有忘悼,到那里想怎么很久没吃饭了.念头一动百味饮食已经在你面前了.变化所作无需要经营,你不想要了,不要去收拾碗筷,支洗这些碗筷,马上就没有了.这个是现在科学把能量转变为物质,你享受不需要的时候,一无所有.西方极乐世界的好处,科学家天天的向往,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样样都办到了.,没有一样不是事事如意.随心所欲这是在其他世界里头找不到的.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5/54033.html)------------------------------------------------------------------------------------------------------------------------净空法师法语:四种邪命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1-7 9:50:00
 1.佛经上告诉我们,“除四种邪命,摄诸口业”叫做正语。“四邪命”是佛学常识,“邪”就是知见不正、思想不正、谋生的方法手段不正,这叫“邪命”。2.四邪命,第一种是“方口食”。什么叫方口?这个“方”是讲四方,“口”是说交际应酬。天天到外面去交际应酬,结交权贵、拉拢信徒、得到供养,用这种方法来生活的,统统叫做“方口食”。这是错误的,为什么?心地不清净,道心都失掉了!3.第二种是“维口食”。“维口食”是以咒术,画符念咒,或者是给人治病,或者是占卜吉凶,这里面包括现在所讲的算命、看相、看风水,这些都属于迷信!以这种方法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天天造这些口业,这是错误的,这也是佛法绝对禁止的。4.第三种是“仰口食”。“仰口食”是观察星象,为人说吉凶祸福。这是看到空中星宿、星相,以这个做种种吉凶的预言;换句话说,都是迷惑众生,这样得到供养叫“仰口食”。5.第四种叫“下口食”,“下口食”就是自己耕种,种田或者是种菜,这是佛不许可的。佛对于出家人要求的是乞食,所谓“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佛要求弟子们过这种生活,这个生活才是正常,怎么正常?身心安稳、定慧增长,所以佛取这种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在佛陀的时代,社会环境许可,在今天已经不容易做到了,现在社会形态整个转变了,乞食,沿门托钵,谁给你?所以今天乞食,可以说除了在泰国、锡兰这些小乘国家还能维持,其他国家地区已经行不通了。佛教确实是讲求本土化与现代化,它才能真正行得通。6.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马祖、百丈建丛林,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要求出家人自力更生,自己耕种五谷杂粮。每个国家地区的习俗不一样,所以在中国不得不提倡种植。也有些寺院,将田地山林租给农夫收租,以这种方式来维持寺庙里面的生活道粮。7.从前大陆上寺院都有田地、有山林,他靠这个来维持常住的道粮,所以他生活安定,不巴结信徒,虽然很清苦,他日子可以过得去,可以安心办道!要是依照印度当时的生活方式,那我们就错了!由此可知,佛法活活泼泼,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呆板的!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7063.html)------------------------------------------------------------------------------------------------------------------------净空法师法语:这个人叫真念佛
 发布:guokun []   日期:2011-12-16 18:17:00     
这个人叫真念佛 1 一句佛号,二六时中不间断,这是真正的“精进念佛”。说二六时中不间断, 我们听了这句话,就不要死在这话里头;死在这话里头,那就错了。     2 你现在天天要工作,天天要为生活奔波,好,你也拼命在念佛。一天到晚都在念佛,又想着还要工作,结果是佛没念好,工作也没做好,世出世法样样都不是,这就错了。     3 “一心不乱”,不能错解了。一心不乱就是处事待人接物,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一心,就是专心。我在念佛上得到一心不乱,要把它运用在社会上,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这才管用。    4 你一面开车,一面一心不乱念佛,好了,出车祸了。如果这样念佛的话,念佛这个法门会被整个社会批评,会被整个社会摒弃,为什么?不合人情。     5 大家都学佛了,整个社会瘫痪了,这还得了吗?你学佛了,你家里人也不要吃饭了,你的太太、儿女天天挨饿,他们一定到外面宣传:“千万不能学佛,学佛不得了,都变成神经病!”所以一定要懂得这道理。     6 做什么事情专心去做,那就叫“一心不乱”。吃饭就一心不乱地吃饭,穿衣就一心不乱地穿衣,接待客人就一心不乱地接待,世出世间法样样圆满,念佛对于整个社会才有贡献,大家才觉得这是真正需要的。不能搞错了,这句话听错,可不得了!     7 再跟诸位说,念佛“念念相继,无有间断”,念念是什么念?是觉念、正念、 清净念。。。。。 8 咱们念这句“阿弥陀佛”,提醒自己觉正净,提醒自己!我不念这句佛号也是念佛,我觉而不迷,样样都觉而不迷。处事待人接物,统统不迷、不邪、不染,一句佛号也不念,这个人叫真念佛。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2145.html)------------------------------------------------------------------------------------------------------------------------大安法师:念佛也得学习教理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2-17 10:34:00       
 
居士:请教法师!本来念佛应该是越念越清静的,为什么我会越念杂念越纷飞?   法师:杂念是病,佛号是药。我们无始劫来,被无数妄念所缠绕,不可能初始念佛便能将杂念剿灭,这得经过一个刻苦精修的过程,方能太平。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能知道自己杂念纷飞,是一个进步。如果不念佛,整日妄念还浑然不觉。就像阳光从窗户透入到房子里面,我们才知道房子里面充满灰尘一样。同时,我们要相信,妄念是本空,佛号功德是真实,只要我们在妄念纷飞时咬住一句佛号,如一人与万人敌,把得住,守得稳,如是坚持下去,自然云薄雾轻,性天渐朗。要知道,我们心里存有善的种子,同时也存有恶的种子。有时侯不念佛好像没事,一念佛时就把恶种子逼出来了。遇到这种情况,不要以为是退转。要一心依靠在佛号,突破过去就有一个飞跃。曾经有一位同修,念佛很精进,以前每天念3至4万声佛号。后来他也是遇到很多恶念翻腾出来,自己很害怕,就不敢念了。这是很可惜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学习教理的重要性。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2207.html)------------------------------------------------------------------------------------------------------------------------大安法师: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什么意思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2-5 9:40:00    
 
问:《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请开示其意义。 大安法师答: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念佛方法。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二十五圆通当中排列在第二十四,属于根大圆通,七大的排列是:地、水、火、风、空、见、识,这个根大就是见大,吾人的心性,本来是圆明通达常住,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作为感知外部世界的六个窗户,却将心性能量分散在六个方面。六根接触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产生六识(眼识乃至意识),这十八界就把吾人内在的功德法财劫夺掉了。吾人如今修行佛法要返本还源,不让六根向外面驰骋,而是向内心回复,在净土法门就是用一句佛号把六根摄住,那么我们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心里想这句佛号,口里念出来,耳朵听进去。六根当中,最重要的是把耳根和意根摄住,擒贼先擒王,我们的耳朵容易听外面的声音,因为耳根最圆。四面八方的声音都听得到,所以就要摄住耳根,耳根怎么摄呢?就是自念自听,听自己念出来的声音,不要去听外面的声音,因为我们的耳根总是听外面的声尘啊!这就驰骋六尘了,声尘,现在要入流忘所,用这个闻性入法性之流,消泯能闻与所闻,暗合道妙,吾人念佛的时候常会心猿意马,口里念着佛号,心里打很多的妄想,这就意根没有摄住。摄意根有种种的方法,或者观想阿字,或者观想佛的白毫相,印光大师还介绍过一个最简便的方法,用意根去算数,念一句佛号,记一,念二句佛号,记二……次第记到十的时候,再倒回来记一、二、三、四,每句佛号都伴随着数量呵,这样就用意根去记数,如果你意根一跑,记数就中断了,这时候你就知道意根跑了,就把它抓回来。如果耳根和意根摄住了,那么其他的四根便不摄自摄。眼睛自然微垂,看到面前的三尺左右,不可东张西望;鼻根自然闻念佛堂的香味;舌根自然在念佛啊!身根结弥陀印,开始念佛时是合掌,表明散乱的心合在一起,万法归一,经行到第一个转弯的地方便放手结弥陀印,念佛的时候身体不可摇摆,就好象头顶着一碗油一样,这样也就有威仪了。都摄六根于这句佛号上,这句佛号就是阿弥陀佛清净心,如摩尼宝珠,投到众生浊染的心中,能令我等烦恼染浊的心转为清净,所以执持名号就是净念,这个净念能够不间断、不夹杂,就是相继,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用这个方法专修念佛法门,就能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念到全心即佛,全佛即心,心佛能所融为一体,就契入到不二的法性,法性就是不生不灭的自性。忍是慧心忍可的意思,忍可在不生不灭的自性里,这样一句佛号便能打开吾人如来藏性这无尽的宝藏,将吾人心里巨大的势能开发出来。是故专修念佛法门,以六字洪名打开心里的势能,生到极乐世界疾速成佛,这就是大势至菩萨给吾人的无上开示。我等净业行人若以如子忆母的恳诚,专修念佛法门,矢志往生,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如能这样依教奉行,个个都能成为大势至菩萨。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0828.html)------------------------------------------------------------------------------------------------------------------------一心念佛有四忌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1-7 11:09:00     
    “一心念佛时,急遽不得,疑畏不得,放松不得,矜喜不得”,此四句共含八句,应分四层观之,一层深一层也。兹为分别明之。  第一层,急者焦急,遽者匆遽。此初用功时也。博地凡夫无量劫来所造罪业,所有妄想,不啻恒河沙数,谈何容易便得消除。而不知上此义者,妄希速效,见效不速,遂生焦急。焦急乃退悔之根也。实学道之大忌,故曰急不得。  又初发心人慕道切故,几欲绝尘而奔,恨不将所有教理一旦全通,所有功德一朝做尽。今日见此经,得未曾有,遽欲诵之。明日闻彼咒,不可思议,复遽欲持之,全不思精神来得及否,与自己所修之法门不夹杂否,遂致终日忙忙,无从容自得之趣,头绪纷歧,劳虽多而效寡。又每当做功课之前,宜先静坐片刻,将游思打扫打扫,然后用功,此心较易乾净。若一事甫毕,即匆匆进佛堂作功课,则心头之乱也决矣。故曰遽不得。  第二层,疑者忧疑,畏者怖畏。此用功渐进时也。未念佛之先,自觉心中无杂念。即念佛之后,反觉妄想甚多。迨至用功久益勤,乃妄念竟随之益增益长,不胜忧疑之至,曰此何故耶?殊不知念佛用功时,妄念实多不胜数,特汝自不觉耳。今汝日觉其多,正是汝心渐入宁静之徵。譬如日处闹市,虽车马喧嚣,不觉其闹。夜深人静,即虫鸣鼠跳,亦嫌其扰,即此理也。误起忧疑,妄念颇少,忽而明日妄念之多,竟百计排之而不肯去,此时不可强抑。惟有极力提起正念(即念佛之一念),或高声念,或跪或拜念,久之彼力不敌,渐可退去。有时念佛正好,妄想忽生,恍若天外飞来,甚至此念乃穷凶极恶之念,为生平所未有者,切不可恐怖。须知此是多生以前曾作此事,八识田中留下种子也。今幸佛力冥熏,将其逼出,此时宜向佛前痛切忏悔,哀求加护,俾前造罪业根本拔除,是为最要。若生畏怯,大碍功行。又功夫加紧时,或忽觉眼前之山河大地,以及自己,空无所有,不必畏之。但极力念佛,求佛摄受,空境之有无,置之度外可也。要紧要紧,故曰畏不得也。  第三层,放者放任,松者轻松。此用功渐纯时也。念佛至纯熟之候,一句佛号冲口即出,本是佳事。然自以为已达无念而念之境,放开胸襟。任口念去。如俗所谓滑口读过者,此又成病矣。其病为何?则求佛摄受之心不切是也。此时必须声声着实,字字靠紧,谓当聚精会神,一心悲仰,字字皆从心中恳切流出。然后生西心愿,庶几着实有凭耳。故曰放不得(初念佛时生处要熟,至此熟处要生)。  功夫念到念纯之时,心无渣滓,遍体轻快,异常安适,此佛经所言轻安是也。然切不可一味悠游自在,必须紧紧着力,益加勇猛;否则不进则退,并此轻安而失之矣。夫欲逆生死流而出轮回,岂可片刻松劲乎?故曰松不得。  第四层,矜者矜张,喜者欣喜,此用功渐成时也。绵密用功,精勤不已,忽而妄念暂销,心光发露,得睹圣境,此时只可向真善知识密求印证,切忌逢人辄道,亦涉张扬。盖此事即张,则颂声竞起,自思几经勤苦,今何幸而获之。此心若起,即是自矜,矜心作而我慢随生,则前功堕矣。故曰矜不得。  既不矜张,仍复勤密用功,久之久之,自见己身趺坐大莲华上,或睹三圣金容,或蒙弥陀放光摩顶,或复己身俨列清净海会,如此圣境,或经一日二日,乃至数月经年,现前不散。此时切不可欣欣自喜。喜心若起,念佛之心即已不一,不一则乱,念佛三昧垂得而失。故曰喜不得。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7076.html)------------------------------------------------------------------------------------------------------------------------ 大安法师: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2-9 10:47:00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①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②,斯为第一。   ——《大佛顶首楞严经》注 释  ①同伦:伦,相等意。谓志同道合者。  ②三摩地:意谓等持。离开掉举为等,心不散乱为持。译 文  大势至法王子,与五十二位同行同志诸菩萨,即从座席而起,稽首顶礼佛足后,向世尊禀白:“我回忆往昔旷大久远恒河沙劫前,有一尊佛出兴于世,号无量光佛。共有十二尊如来在此一劫中相继出兴于世。最后一尊佛,名为超日月光如来。彼超日月光佛传授我念佛三昧的修持方法。譬如亲友二人,一方专心恒常地忆念对方,一人专门忘怀对方。这样二人,若对面相逢,专心忆念者了知,而专门忘怀者不识。专心忆念者可看见那人,而专门忘怀者浑然不见。如果专门忘怀者一念回光,也起心忆念亲友,那么二人互相忆念,立时得以沟通互应。如此互相忆念一天天加深,今生或能相见,乃至他生尽未来际,都能如同形体与影子一样,不相乖违离异。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就如同慈母忆念儿子。倘若儿子背弃母亲而逃跑,慈母纵然恒常忆念,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倘若浪子一念幡然醒悟,也来忆念慈母,如同慈母忆念他一样,这样母子天性相关,经历多劫也不会违背疏远。若众生心中忆佛念佛,或现世或当来,必定能见到阿弥陀佛,离佛不再遥远。念佛法门无须借助观想、参究等方便,一门深入,自然心开意解。好比从事染香工作的人,身体服装自然熏染香气。托彼名号,自然显发行人自性本具的戒定真香与智慧光明,这就叫做香光庄严。我自己在因地修行时,以念佛心,契入无生法忍。而今在此娑婆世界,专门摄取念佛人回归净土。世尊敕问契入圆通的方法,我对各种修行方法并无分别选择,只是把眼耳鼻舌意六根都统摄于佛号,令佛号的净念相继不断,获得定慧等持之三摩地,这念佛一法最为第一。”【按】  势至圆通章是为念佛最妙开示,以如子忆母的心态执持名号,都摄六根,念念相摄,便可获致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的效用。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中,观音耳根圆通被明选,势至根大圆通被暗选,二者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1381.html)------------------------------------------------------------------------------------------------------------------------净空法师法语:世界如同一个大监狱,里面只有两种人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1-8 8:35:00     
 1凡夫自无始以来,在三界六道熏习的都是感情,立时断掉,谈何容易!必须听经研教,慢慢熏习。感情是假的,不通教理的人临命终时,对亲眷恩情不断,无法放下,难望超生善处。学道要少攀缘,断情不断慈悲心,增长菩提心,将世间意识断除,没有人情的牵累,没有物质的挂念,才有成就。 2烦恼是修道的障碍,对治的方法是念烦恼之种种性,而不要念烦恼之相。如常常想某某冤家对头给我气受,越想越气,就是烦恼;如想与人好,对他有特殊的喜欢,也是烦恼。六根接触六尘如如不动,果不动心,生死即了。 3烦恼即菩提,千万不要误会,必须建立在离世间上。如何离世间?世间是由分别执著而来,以转识成智说,前五识及第八识是随著第六七识而转,六识是分别,七识是执著。无分别,第六识即转为妙观察智;第七识是人我执、法我执,不执著即转为平等性智。第六七识一转,因而前五识变为成所作智,第八识转为大圆镜智。凡是帮助我们离开分别执著的即是佛法,如果是增加我们分别执著的即是魔。 4果报有苦有乐,苦乐二字是相对的。讲到真正的离苦得乐,见思烦恼断了才行,如果只是生天,天福享尽还是要受苦报。断见思惑不简单,要以圣教熏习。幸亏佛还告诉我们一个净土法门,只要有决心一定可以离开这个苦恼世界,往生净土;其他种种法门,都要断除见思惑才能修成。眼前世间上种种享受均不是真正的福报,大福报是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聪明人现在的财色名食睡都不要,只求临命终时不害病,预知时至,佛菩萨来迎,端坐而化,这样今生才不白活。 5凡夫终日忙禄,应酬既多,回家又不摄心静虑。虽然每日早晚两课,而心中未曾一刻安宁;尽管念诵,妄念依然压倒正念;亦从不体会到离一切相、修一切善等道理。因之修身多年仍然随境而转,自己作不了主,得不到佛法的益处。此皆由於从来未曾摄念观心,从未於不著相及二边不著的道理体会了解,以致如此,实为可怜!至于现在工业社会,一般人民一天忙到晚,只顾如何赚钱,在功名事业方面或有一番成就,世俗人羡其能干,称誉备至,其实此种人最可怜悯。因其一心向外驰求,实与佛法根本教义背道而驰,纵能在今世富贵双全,岂能保持永久?辗转下劣乃必然之结果,可悲也矣! 6住的地方认作是自己的家,就被圈住了,应当作旅馆,住一天算一天,就自在了。在家人如此,出家人更要作此想,如以为那个庙是我的就糟了!自己如果有一个住处就不能遍法界现身,现在住所只能作自行化他的处所。一切相重在受用,不在所有权,有主权就受主权的约束。买一辆小包车要有存车的地方,保养管理,还要洗车、擦车、上油、缴各种税捐,办理保险,种种手续麻烦极了;若要雇司机开车,还要替他安排宿舍,问题更多,等于替车服务,被他拖累。不如坐计程车,招手即来,付钱即去,……。住公家配的房子,住一天算一天,既不要付房租及修理费,也不要纳房捐,我活着的时候用它,死后谁住都行,岂不自在,何必买房子为儿女置产业?须知儿孙自有儿孙福,他如果有福报,他还能看得上这所公寓吗? 7何为自利?盖大庙,香火盛,四事供养无缺,此是自害而非自利。断烦恼,证菩提,不求名闻利养是自利,古来出家人自称为贫僧,现在有大福报的出家人已经离开了正道。利他亦如是,应在道业上利他,帮助他成无上道。修行人幸勿错会自利利他的真实义。 8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有何意义?如仅为了衣食利禄,则人生毫无价值可言。争名夺利必须心毒手辣,造诸众罪,来生更受苦报,人无智慧必走此路。贪心断了即了生死,依金刚经说身命尚可布施,还贪什么?自杀的人太可惜,既然自己生命都不要,为何不牺牲一切,为众生做点事,把这一生的精神体力供献给社会国家,服务人群。先从身见上转,转为妙观察智。一切万法如梦幻泡影,得无欢喜心,失无惋惜心,无得失之心即了生死,无得失之心即大自在,现在就干,即与佛菩萨一样。 9我们为什么要生到这个世界来?佛说我们来是受果报的,因为多生来所造的业必须要受果报,因业而来,不得不来。还有一种人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教化众生而来。所以这个世界如同一个大监狱,里面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犯人,一种是管监狱的教导师。 10凡夫的五阴是业报,人身就是为酬业而来。前生造的业,这一生要受果报。既知是受报,对现前环境应泰然处之,逆来顺受,要心甘情愿地承受,且不能再造新业。所以佛给我们开示念佛法门,念佛与六道均不相应,仅与极乐世界相应。 11学佛不能自暴自弃。我们发菩提心,时时刻刻存心度化众生,那么当下就是菩萨,护法龙天都会在四周保护。菩提心增长了,烦恼自然就会减少;烦恼减少,自然得到清凉自在。我们可以试验一下,只要有七天的功夫,必会得到清凉自在,时间再长当然更好。 12吃亏上当心中要平净,不要起分别,吃一点小亏即念念不忘,斤斤计较,烦恼绝不会减轻,只有日日渐增长,苦海无边。须知因果通三世,没有凭空而来的吃亏上当,总有其来龙去脉的道理;自己万万不可欠他人债,一切债务无论是金钱债或人情债要尽速了结,因果丝毫不爽。 13佛光有三种人见不到:(1) 凡夫见不到。清凉大师特别加以注释,谓此指愚痴之凡夫见不到。(2) 知见不正的人,即相信邪魔外道的人,与佛无缘故见不到。(3) 佛门内,学佛而无深解者见不到。 14修道之人目的在续佛慧命,自己专心苦修,不拉拢信徒、沾染世法,不必怕没道粮,果真心在道上却没饭吃,韦陀菩萨要负责任。要相信佛语,最可靠的是佛而不是人。 15爱是大烦恼,从无始劫来生死轮回之苦,均是受了爱的害,现在还不肯舍弃,真是愚痴!布施以修舍,佛经中有所谓“一切施”,施舍到了极处,爱根自然能断。 16家是贪爱束缚的根本,一般人都免不了。无家,孤苦零丁,是苦;有家,上有父母下有妻子,仰事俯畜,苦上加苦。就修行之成就来说,出家在家没有区别。菩萨知家是空的,家庭的集合也是因缘的凑合,故不会受家庭的系缚。不明此理,家庭只有情爱与烦恼;明此理,要教导一家人深信佛法,净化家庭。 17学佛人若贪欲多必然妨碍道心,钱多会使道心不坚,因有牵挂必发生障碍。 18如环境许可,公私事务一概不作,放下万缘专门修行,这是一种福报。而为了家庭生活必须工作,亦未尝不可修行。作事与修行并无妨碍,事情照作,但不要著相,作完就了。照金刚经上所说的,离一切相,修一切善,了知一切事均属梦幻泡影,二十四小时都作如是观,就容易成就。 19我们供养父母,甘旨无缺是事相上的供养,如能成圣成贤,符合父母的希望,是真供养。供养佛,香花灯烛是事相上的供养,依教奉行乃是真供养。 20今人耐性不及古人,凡事都想在最短期间内完成,因为工业社会时间就是金钱。从前人跟老师学道,一二十年是很普遍的。佛知众生无耐性,所以对小乘人说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说多了恐怕学人退了道心;其实大乘经典说成佛要修无量劫。 21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吾人现正在梦中,醒觉过来,方知世事如幻。空华佛事,水月道场,连佛法都是假的,何况世间一切有为法。经论中说得清清楚楚,我们天天研究,但还是造罪业、起烦恼,其原因是没有进入佛菩萨的境界,所以得不到受用。佛法是断烦恼的,如学佛而仍有烦恼,是与佛法背道而驰。 22迷悟之由,佛在经典中说得很清楚,迷了就有十法界,十法界中除佛菩萨外,余皆在迷,不过迷有轻重,迷执之过失了解以后,即知为什么要学佛。有人说我心眼好就成了,何必学佛;又说各各宗教都是好的,都是劝人为善的,信什么教都可以,只要有一个精神寄托就行了。这些都是最大的错误,不但害了自己,而且害了他人。因为不学佛,永无得度的机缘,永远沉沦在生死苦海;若深入经藏,方知佛法除了世间人天乘之外,还有超凡入圣的出世大法,以求究竟解脱,顿超成佛。 23世间学问均不圆满,有利必有弊,佛法是有利无弊。人家同我们划界限,因为他是凡夫,我们不能对人家划界限,凡事不要太认真,对世间事淡一分即对佛法靠近一分,看十法界众生等无差别。劝人学佛可不能劝人断除世间法,“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重在一个“觉”字上,迷了就是世间法,觉了即是佛法。 24对五欲六尘起贪求心,无有厌足,道业难以成就,往生净土必有障碍。只要对于世间一丝毫贪求心都没有,即可随时往生,感应道交亦从此处来。佛法就是一个“舍”字,能舍得一分,道业即增进一分,舍得多道业高。若贪求无有厌足,必定入三恶道,一入恶道再想出头就难了。 25六根接触六尘,世人以为是乐,其实是苦。五欲六尘乃是生死冤家,生活苦才能激发道心。佛训示以苦为师,太苦了必然想办法脱离这个娑婆世界,所以生活环境不好的人未必不是幸福。 26佛看众生均是佛,凡夫看佛亦是凡夫,一切法唯心所现,以凡夫的知见测佛的知见,都是错误的。我们如果看一切人等均是佛菩萨、大善知识,则我们自己的修行便已到了相当程度。 27学佛的人必须修到了一切法空,才能得大自在。破执著要从身外之物舍弃,进一步连内财都能舍,以自己的精神体力布施供养一切众生,常如此才能入无住的境界,分身遍十方法界得大自在。佛法了解得再透彻,若放不下也是表面文章,一点掺不了假。 28学佛的人对一切事知道得越少越好。多则分别心多;与一切人没有必要不必往来,保持自己的清净环境。 29“护持一切佛种”,先要护持自己的佛种,即在这一生当中定要成就。放得下没有不成就的,要彻底地放下,顺逆境都好,无不自在。放下与智慧有密切之关系,越能放下,越照得清楚。利他即护持他人的佛种,未悟者作其增上缘,已悟者助其成熟。 30诸佛正法之总纲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佛共同的法印,以清净心断恶修善,天天做,但心里一概不染;如越做越执著,烦恼越多,是未自净其意,与诸佛正教不相应。高级的佛法即在自净其意,心地清净即是佛,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而不为六尘所染。 31有人学佛以后半信半疑,还要找鬼神卜卦算命看相看风水,还要知道吉凶祸福,对佛菩萨没有信心。这样夹杂,何时可得一心,何时能得禅定?何时能开智慧?殊为渺茫。 32马祖说,“平常心是道”,平常心就是直心,心无念头则平,起念即不平,常是永远保持着,即是道。 33因缘的定义是随缘不变,自然是不变不随缘,见性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善学的人依义不依语,文字依是言语,不要执著于文字上。方便语是不了义的,真实语是了义,以了义为体,以不了义为用,并不是不要不了义。如果在楞严会上明白用根不用识,确实能够入大乘圆初住菩萨的地位。禅宗用观心的方法,不要理会念头的善恶,只要一起念头就观察念头那里来的,如果念头没有了,再找它到那里去了,不念经,不研教,一切放下。后来因为人的根性迟钝,不易见功效,古来祖师遂想出来改为参话头,二六时中心就照在一句话上(如研究这一句话就错了),时间久了,舍万念而有一念,以一念止万念,功夫久了,即得到一心不乱;定能生慧,悟了以后再看经听经。现在人只是口头禅,禅是舍念,今日之下那里找这种人?研教的毛病是执著法,我们学佛随看随离,随听随舍,听经写笔记也是在言语文字上作活计,学活的不要学死的,重在悟处,不重在文字。 34舍识用根,舍识是把身心世界全舍掉,如不舍掉即用不上根。金刚经说破四相,不破尽,识如何能舍掉?第六意识的势力很大,人生一切行为都是第六识当家;对于经论深入研究之后,知道第六意识不是自己,是颠倒妄想,就有方法对付它。慢慢来,修学不可操之过急,免生障碍,逐步转变自己的境界。处处要觉,不要随著迷情;觉即不为外界动摇,能明了那是真、那是妄——六根根性是真,其余全是妄。依此修持,即可断惑证真。 35楞严经讲的舍识用根,即是把识去掉,用照的作用。本性中无分别,无执着,无念头,无量无边的法门均离不开此一原则。……以有生有灭的识修,而想修到不生不灭的果,是不可能的事。不生不灭的灵性为一切法的主体,有体必有用,内六根、外六尘是相,相虽属幻而从来不断,因为体是不生不灭的,所以相也是不断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讲的相,有四圣六凡,因业而转,业作于心,一念之因虽微,其关系却极大;道场在心里面,一起心一动念即应起觉照,自己能作得了主宰、能起观照,是第一等的修行。 36不变随缘,不变是本性,即虽触所缘而现万有,然其本体不变。随缘不变是佛菩萨的境界,大乘人修行的捷径,随一切缘,心中如如不动,心不随著转,有随缘动作而本性不变之意。真如者,其体虽为不变,然触缘则生万有,故曰随缘不变。不变不随缘,此二乘人之境界,不度众生,但求自度。随缘随变,六道凡夫之境界,随外面境界而内心即随之起变化。 37生死是有,涅槃是空,凡夫著有,二乘著空。佛的涅槃是无住涅槃,不住生死亦不住涅槃,谓之究竟住。智慧入了理体,心境一如,智境无二。欲想证入法性理体,必须入无比三昧。有定功即能超越烦恼障。 38佛令人降伏其心,是令不起妄念。一切众生从来不觉;今虽发无上觉心,亦不过发觉初心,其夙来不觉的妄习,丝毫未除;若以为初发觉心时便见真心,即此一念依然妄想。故初发心人其下手处只在降伏,古德说“但求息妄,莫更觅真”,即是此意,只要妄心分分除,真心即分分显。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7130.html)------------------------------------------------------------------------------------------------------------------------净空法师法语:妄念就是业障
 
 发布:阿弥陀佛 []   日期:2011-12-4 22:56:00    
 净空法师开示:妄念就是业障
1 念佛法门,这些祖师善知识常常开导我们,“放下身心世界,放下万缘,提起正念”。 2 什么叫正念?无念就叫正念,无念是无一切妄念,不是无正念。什么叫妄念?凡是为自己的,这是妄念,给诸位说,这是大的妄念。 3 业障从哪来?生死从哪来?轮回从哪来?只要有我,就有业障、就有生死、就有轮回。所以佛门里说,入佛门第一个得道的,就是无我。 4 《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你就入佛门了。无我,不但自私自利没有了,烦恼没有了,业障没有了,生死也没有了。 5 我们要想这一生当中真正得到佛法殊胜功德利益,就要认真地去修行。修行从哪里修?古来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根本是念头。怎么样把妄念打掉,这叫从根本修。 6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我们每起一个念头都有果报,一个念头就是一次生死的亲因缘,可怕!一个善念,三善道受生;一个恶念,三恶道受生。 7 没有事情,想想过去,想善的,又是一个三善道;想恶的,又是一个三恶道,不得了!所以,不要想过去的事情,也不要想未来的事情。 8 过去已经过去了,未来还没有来,想它干什么?为什么不把这些时间去想阿弥陀佛、去念阿弥陀佛? 9 念佛一定要趁早,所谓是“练兵千日,用在一时”。我们现在天天在训练,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没有杂念,给诸位说,什么样的业障都没有了。 10 什么叫业障?妄念就是业障。没有妄念,业障没有了,给诸位说,生死就自在了,就预知时至,甚至于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 11 大势至菩萨修念佛法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一句阿弥陀佛声声相续,二六时中都不间断,这是念佛人的好榜样。 12 大势至菩萨是等觉菩萨,他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一天到晚佛号不间断,等觉菩萨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初学?希望同修们要好好地勉励自己。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0802.html)------------------------------------------------------------------------------------------------------------------------净空法师法语:断恶修善痕迹都找不到
 
 发布:心慧 []   日期:2011-11-7 20:35:00    
  
 1 佛法不是空谈,佛法是现实的生活。佛法的教学,它的枢纽、它的目标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真离苦、真得乐。  2 佛法是破迷开悟之法,一个人在没有觉悟的时候,劝他断恶修善,修学总带一些勉强,所谓是用理智来克服自己的情欲,修学过程当中,感受到许许多多困难,时时刻刻要控制自己、压抑自己。 3 真正契入佛法,一旦觉悟了,真性现前,就不是勉强的控制。觉悟之后,转识成智,转烦恼成菩提,转染成净,自自然然断一切恶、修一切善。 4 你悟得愈高愈深,你的断恶修善愈趋于自然;高度觉悟的人,与法性相应了,断恶修善痕迹都找不到——这桩事情要不是诸佛菩萨来帮助我们,没有人能做得到。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7119.html)------------------------------------------------------------------------------------------------------------------------净空法师法语:圣贤的教育,是教人为善
 发布:心慧 []   日期:2011-11-8 14:54:00    
 
1 我相信每个人都希求个人幸福、家庭美满、社会祥和、世界和谐,可是今天这个世界,一点也不和谐,什么原因?众生迷了自性,迷了之后,起心动念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慢,这造成灾难。由此可知,在众生法界里面,最重要的是教学——你要教他,你要引导他,你要帮助他觉悟。 2 世出世间无上的法宝就是觉悟,觉悟才是真正把问题解决;不觉悟,财富解决不了问题,权势解决不了问题,科学技术也不能解决问题。 3 现在这些教育,只讲科学技术、工商业,教人怎么样赚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助、互相尊重,这个不讲了。这种教育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制造社会问题。 4 把习性放下,恢复本性,这是圣贤的教育。圣贤的教育,是教人为善,教你做圣人、做贤人。现在全世界每个国家的教育,是教你在社会上怎样去赚钱,没有教你怎样做人,所以,人不像人,家不像家,国不像国,社会大乱,世界大乱,原因就在此地。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7185.html)------------------------------------------------------------------------------------------------------------------------净空法师:想闭关,是去寺庙还是在家里面受?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1-8 8:53:00    
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七十一)
 
    问:弟子受菩萨戒三年,现想闭关,是否需要上寺庙受,还是在家里面受?      答:我觉得你受菩萨戒三年,真的受了吗?不是在寺庙里受那个仪规就受了,那个不是的。我初学佛的时候,第一个老师章嘉大师,他老人家告诉我,你参加三坛大戒,那时候我们初学佛是居士身,三坛大戒里面有居士,传居士的五戒、八关斋戒、居士的菩萨戒。你去受了,受了你能不能做到?如果做不到,是假的。其实你受也是假的,为什么?你没有得戒,你只有形式,参加这个仪式,你没有真正得戒,你对于每一条戒的开遮持犯、制戒因缘你一无所知。所以那是什么?那是假的,唱戏表演。你要真受,章嘉大师告诉我,真受没有仪式。譬如不杀生,不杀生这条你真做到,这条戒你就受了;不偷盗这条戒你真做到,这条戒你受了,佛菩萨承认,护法神承认。      现在三坛大戒问题出在哪里?蕅益大师讲的,中国从南宋以后就没有真正比丘了。没有真正的比丘,传戒,这个三坛大戒都不如法,要真正的比丘。没有真正比丘,这个戒怎么受法?自己在佛菩萨面前可以求佛菩萨做证明,自己发誓,一定要坚持,佛菩萨给你做证明。蕅益大师受了戒之后,回过头来在地藏王菩萨面前,请地藏王菩萨给他做证明,他受沙弥戒,他受菩萨戒,没有比丘戒。比丘戒一定要真正比丘至少五个授戒,你才能得戒。到哪里找?一个也找不到。所以他老人家一生称菩萨戒沙弥。这就是菩萨戒,自己可以在佛菩萨面前发誓,我一定做到。      今天谈到戒律,戒律非常重要,没有戒,佛就没有了。戒律从哪里做起?从弟子规做起,你就要肯定,如果你真的受了三皈五戒,弟子规你会打一百分,感应篇也是打一百分。为什么?你那是超过了,弟子规是一年级,感应篇是二年级,五戒是三年级。三年级的学生看一年级的功课,肯定是一百分,肯定是圆满。所以想想,我们如果连弟子规都做不到,那全是假的,自己要晓得不是真的,是假的。所以我们今天老老实实,既然从小没有学,现在就认真努力来补习,一定要把弟子规落实,把感应篇落实,然后你才真正能学十善业。十善业落实了,才能学三皈五戒,像楼,十善业是第三层,三皈是第四层,五戒是第五层。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你的戒才是真的,你才真的有根,真的踏实。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7132.html)------------------------------------------------------------------------------------------------------------------------心胸坦荡,美女当前不能乱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1-7-21 15:15:00   
心胸坦荡,美女当前不能乱    刘理顺,明朝人,为一有名的理学家,曾受聘于一富贵之家为家教,因善教其子女,故很得主人之器重。主人为表达敬重之诚,特从众侍婢中,挑选一聪敏儿又善解人意的秀丽少婢。日夜专心服侍他的起居饮食,并命她伴其同床共眠,以备使唤。主人如此的做法,原是有意把那侍女赠予,另她终身服侍他。   但经过三年,当刘理顺准备辞去家教儿上京考试,于临行前,却请主人另谋佳婿婚配那侍女。主人见他竟如此的要求,即很诚恳的说︰「那美婢已服侍先生三年,感情必很深厚,就请他带回去为侍妾,何必再让他另责配偶?」   刘理顺对主人得美意很感激,但却不能接受,于是又说︰「难道主人真的以为我也是好色之徒?那婢女我不否认是聪慧美丽,而且服侍了我三年,并共睡一床,瓜田李下却难免引起人的误会,可是我对他只有感激的心,却从没侵犯侮辱过她。我是读圣贤书的人,怎么可以违背礼教,未取正室而先有侍妾,这事万万不可。」主人听后疑信参半,认为天下哪有美色当前同睡三年,而能不乱的?   遂召来仆妇检验婢女的身体,经检验确实证明仍是处子。主人至此才大加赞服,不敢再勉其所难。并且赠诗 以示敬佩,其大意是说︰「那艳丽娇美的容姿,一见即能使人爱怜。然而三年服侍先生,并且同床共眠。美色当前竟能示而不见,处而无觉。先生之行,胜似古时柳下惠的坐怀不乱!」   刘理顺也回报主人一首诗,大意是说︰「谁说妖娆美女 能令人心迷意乱,顿生爱怜?无论她是如何的柔情蜜意,如于礼教有悖,总不能动摇一个玉洁冰清有操守的人。只要心理坦荡,美人同床又和独自睡眠有何异样?席上有妓心无妓,宋理学大师程明道所说的话,至今还令人乐道!」刘理顺的人格,就是如此的坦荡,有如冰清玉洁。而希贤希圣的心志,又是那么坚定。所以后来德学大进;以状元及第,贵显一时,成为当代受人敬重的理学大师。   编者按︰道德教育是树人的基础,能否改善国人的风俗气质,端赖此教育的成功与否,古人所表现的一股冰清凛然之气,真令人钦敬!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8/80453.html)------------------------------------------------------------------------------------------------------------------------净空法师:看得破,放得下
 发布:guokun []   日期:2011-12-16 18:27:00 
看得破、放得下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第一次遇到章嘉大师,我就向他请教,我说:“佛法好,我们每个人都晓得好,从什么地方能入得进去?”佛法真实的受用和利益,我们总希望很快地就能得到。他老人家教给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看破是什么?就是明白事实真相,这叫看破。看破是真正的学佛。首先,要看破世间,要看破世界。《金刚经》上跟我们说得很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世间不是真的,你要晓得事实真相。放下,不是叫你什么事情都不要干,而是叫你在心地上放下。事做得更精进,做得更勤快,做得更圆满,心里面若无其事,没有一丝毫的牵挂,没有忧虑,没有妄想,没有烦恼,这就是放下。不但身心世界要放下,告诉诸位,最重要的是要把你的执着放下,把你的分别放下,把你的妄想放下,那你成就就快了,你的这个心才真正能得到清净。佛是教我们用智慧观察境界,你能看破,你才会放下。为什么放不下?没有看破。真正看破,自然放下,所以凡是放不下的,都是没有看破。学佛的人要看得破、放得下,心才会清净。心清净了,烦恼少了,妄念少了,不会再搞是非人我了,贪嗔痴的念头渐渐淡薄了,这就是学佛的真实利益!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2148.html)------------------------------------------------------------------------------------------------------------------------净空法师:这样看经典,心态完全不一样
 发布:念念弥陀 [  ]   日期:2011-12-16 21:40:00                  
 
    底下这两句,还是《行愿品》里面的话,「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剎。」三世讲时间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剎土在哪里?在我们毛端。一毛端,一毛端如是,身上全身每一个毛端都如是。佛菩萨什么时候离开你,从来没有离开过,而是我们自己粗心大意从来没有想到。我们起心动念想什么?全在打妄想。学《华严经》、学佛要怎么个学法?入佛境界。佛境界在哪里?佛境界在我们意念里面,在我们的心念里面。你要晓得,佛的境界,菩萨境界,声闻、缘觉境界,诸天境界,饿鬼、地狱境界,都在我们念头里头。我们就好好的反省反省,我这一天起这些什么念头?果然常常想到,微尘、毛端里面有微尘数的佛剎,一一佛剎里面有微尘数的诸佛如来,这是什么?这是华严境界,这是普贤境界。一个佛剎就庄严无比,无量无尽的佛剎,你想那是什么境界?没有法子形容。记住《金刚经》上佛说的,「如来是真语者、如语者」,真是决定没有说假话,如是事实真相是什么就说什么,没有加一点也没有减一点,如实的把信息传递给我们,我们应该相信。我们起心动念去想不要想别的,想这些,把这些经句常常念着,这真正叫念经,心里常常有。把外面这些境界慢慢把它忘掉,用佛境界取而代之,我们跟佛菩萨就亲近。。。。 。。。。我们自自然然就会想到,普贤菩萨教导我们修行的原则十大愿王,「礼敬诸佛」。中国古人所写的《礼记》,那个时候佛法还没传到中国,我们能看到老祖宗的智慧,《礼记》我们翻开第一篇,「曲礼」第一句,「曲礼曰,毋不敬」。我们想想这句,跟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第一愿礼敬诸佛,是不是不谋而合?没有一样不恭敬。这个恭敬心是什么?是性德,自然流露。表现在外面,对一切人的恭敬,不是虚伪的,从真诚里面流出来的恭敬,礼敬诸佛。对一切动物的恭敬,对蚊虫蚂蚁的恭敬,你要晓得,那个蚊虫是多少微尘聚集现的现象。你要是想到「一一尘中有尘数剎,一一剎中有难思佛」,你还敢一巴掌把蚊子打死吗?你毁灭了多少佛剎,你杀了多少佛,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从这些地方才真正体会到十大愿王,所以对所有的动物恭敬。我们对牠恭敬,牠对我们也恭敬;我们不会伤害牠,牠绝对不会伤害我们。不要以为这传染病,这些东西带着有病毒,我一定要把牠消灭掉,错了,牠没有带病毒。带病毒是什么?我们的念头上有毒。我们心念没有毒,外面所有物质世界都没毒,都是从念头产生的变化。我们为什么不用正念来化解问题,要用意识去化解问题错了,意识不行,要用正念,离心意识就是正念。心,我们今天讲的记忆,意识是分别,末那是执着。只要你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就是自性起用,不要落在心意识里头。     交光大师註《楞严经》主张「捨识用根」,这是佛陀在楞严会上提倡的。但是一般人不容易做到,我们做不到,要知道这个事情,认真努力去学习,不要害怕。害怕是什么?了解得不够彻底。真彻底明瞭,你的心就定,你不再怀疑;了解不够透彻,有怀疑,有怀疑就有恐惧,就不敢做。这些现象我们不难理解,从我们自己认真努力,那就是决定不能离开大乘经典。我们是凡夫,我们要依靠大乘经典的教诲认真努力去奉行,肯定经典教诲全是性德的流露;诸佛如来的性德跟我们自己性德是一不是二,换句话说,是自性的流露。我是不是跟着释迦牟尼佛走?不是,是跟着我自己自性走,生佛不二,你得有这种概念,有这个认知。我敬佛是敬自己的自性,我爱佛是爱自己的自性,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没有别的,全是自性流露。清净、庄严、圆满,这是我们应该要修习的,我们不是被人牵着鼻子走,不是的,我们肯定是自他不二,一切诸佛如来是自己自性变现的,离开自性没有佛菩萨。我们这样看经典,心态完全不一样,经典上写的是什么?写的是自己,字字句句全是自己,你才能够跟经典融合成一体,跟诸佛菩萨融合成一体,才把恭敬心流露出来。这是前面清凉大师举的这些例子,正显此义。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57集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2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