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晋江完结小说:中药不比西药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6:32:18
 
       一线网络,流淌着你我的心情;
一段文字,飘逸着生活的轨迹;
一份友情,温暖着冷漠的荧屏;
一方博园,连接着彼此的情谊。
 

中药不比西药慢
常闻人言,“中药没有西药快,只能用于慢性病的治疗,而西药才是救急的”,这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对中医误解的观点,包括很大一部分中医工作者也是如此想,且不说针灸抢救冠心病或是心律不齐有多么快,针刺止痛有多么好,仅说中药,下面举的六个例子里面,没有一个的疗效会比西药来得慢。
一安宫牛黄丸
它出自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的《温病条辨》,是中医“七大门派”之一的“温病派”的镇派重器“凉开三宝”之首,自打问世以来,已经救人无数。
无论古今,它的价格始终是中成药之王,因为它里面含有天然麝香、天然牛黄、犀牛角(现代已用水牛角替代)、金箔等,具有清热开窍、豁痰解毒的功效。
对于中风实证昏迷以及脑血管意外、高热不退等急症的抢救,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有老年人的家庭应该备上几丸,别嫌贵,这种救命的药只买贵的,成分不一样。
二藿香正气散
它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该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成药典,由政府编制,处方虽不足800首,却是中医“七大门派”之一的“局方派”的镇派之宝。
它的主要成分有藿香、紫苏、半夏曲等,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对于四季胃肠感冒(急性肠胃炎)或单纯肠炎腹泻、胃炎呕吐恶心、暑湿感冒等均有奇效,尤其对于暑湿季节发生的肠胃不适有奇效。
几百年来,它更多的被用于改善水土不服的情况,现代人常去异地旅游或是出差,由于骤换水土,常出现水土不服,上吐下泻等不适,如果能事先服用一些藿香正气散,就能让人安然过度。
现代药物制剂为了便于服用,出现了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软胶囊等数个剂型,总的来看,软胶囊的剂型应该是刺激性最小,效果比较快的一种剂型。
三速效救心丸
这是六大国药里面出现的比较晚的一种,至今也不过二十多年的历史,但是却是救命最多的一种名药,也是剂型最新的一种药品。无论是比较轻微的心绞痛还是比较重的心肌梗死,它均有明确可靠的效果。
它的处方是国家级保密处方,显示着它的神秘。
中药过去的传统剂型“丸散膏丹汤”等,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心脑血管病“以秒计时”的急救需要,很多通过正常口服的药物,还没等消化、吸收、发挥药效,人恐怕就已不行了。为此,速效救心丸的发明人 章臣桂教授考虑到心脏病必须速效才能救急的特点,采用了速效释放药物的现代“滴丸”剂型制药技术,并通过吸收很快的“舌下含服”的给药方法,使得传统的中药和现代科技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非常快的让病人脱离危险。
效按:这个药是每次遇到有人说“中药治疗慢性病,西药治疗急性病”时,效用来回敬的一个药物,孰快孰慢,救命的时候完全可以体现。
四 金匮肾气丸
它出自于东汉末年的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的《金匮要略》,创造者是有“医圣”美誉的张仲景先生,该方是补肾的祖方,开创了“阴中求阳”的补肾阳的方法。
肾虚虽分肾阴虚、肾阳虚,但是却不是见阴虚就补阴,见阳虚就补阳,毕竟肾中的阴和阳都是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基础的,不论是阴虚还是阳虚,时日稍久都会产生“阴损及阳或是阳损及阴”的“阴阳互损、两虚”的状况,所以,古人创立了肾阳虚的最佳治疗方法是“阴中求阳”,即“阴阳同补,侧重补阳”。
后世的非常有名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就是一千多年后,后人在此方的基础上化裁出来的,而诸如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济生肾气丸、十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七味都气丸等名方则都是以此方为祖方演变而来。
五  云南白药
出自于“地道药材之乡”的云南,创始于1902年,至今已百余年历史,有伤科圣药之誉。无论是跌打损伤,还是骨折血肿,亦或是风湿疼痛,此药均能有效。
处方属于国家机密。
无论内服或是外用均有明确可靠的止血消炎,消肿止痛,广泛运用于全身各处的出血治疗,如创伤出血、消化道出血、呼吸道出血、出血性脑病,妇科、小儿科、五官科出血性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六 防风通圣丸
出自《宣明方论》,是中医“七大门派”之一的“寒凉派”宗师,同时号称“金元四大医家”的刘完素所创立。
该方由防风、荆芥、连翘、山栀、大黄、石膏、黄芩等组成,具有疏风解表、泻热通里的功效。
中医界流传着一句很有名的话“有病没病,防风通圣”,讲得就是防风通圣丸一年四季常服,会使得身体里不存积滞,减少患病的几率。尤其是在过去的年代里,中医界的老人儿们经常服用这个药品。尤其是在一年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四气八节”,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些具有标志着自然界气候骤变的节气通常会突然有降温、刮风、干燥、酷热等不良的天气状态出现,所以,人体容易因不适应自然界气候的骤变而产生不适,发生疾病。这些节气服用这个药物可以帮着我们的身体很好的适应节气的骤变而避免疾病的发生。
4 三部九侯脉诊
现在到医院看病,医生们出于方便,仅仅给我们摸手腕部的脉搏来判断我们身体里面的情况,而这仅仅是传统中医脉法中的一种脉法“寸口脉法”。老年间,中医给人看病时,通常是采用“三部九侯脉诊法”。所谓三部,就是指颈动脉处的“人迎脉”,桡动脉处的“寸口脉”,以及足背动脉的“趺阳脉”,三个部位的脉搏都各代表人体不同的身体状况,比如足背的“趺阳脉”通常是判断人的生死的重要脉象,而我们也常在电视上看到西医常摸颈动脉(人迎脉)以判断人是否还活着。每一处脉搏再各细分成“轻取、中按、重寻”三种手法,三三见九,即所谓的“三部九侯脉诊”。
现在的中医,年老一些的还会使用此种脉法,年轻一些的能有耳闻的便已属不易。

点击进入更多精彩>>>
    
您已欣赏本篇日志秒.谢谢朋友对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