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公益广告下载:欧洲要中国援助不必叶公好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3:34:49
国债危机中的欧洲拒绝了我们的要求,也就拒绝了中国援助,这让一些中国人不理解。我想,中国人需转换视角,从欧洲人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援助。同时,欧洲人也需要有一个心理角色的转换,才能真正明白中国的要求并非那么致命。
要中国援助,欧洲人往往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理由是他们觉得与欧洲需要中国相比,中国更需要欧洲。欧洲人认为欧盟是中国最大的“客户”,援助客户是“供应商”义不容辞的责任。其实,欧洲人有些自恋。他们没有觉察到2010年中欧双边贸易达4797亿美元,中国也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他们忽略了中国对欧盟的重要性。在笔者看来,只要欧盟能对部分高科技产品解禁的话,中国很快就会超过美国而成为欧盟的最大贸易伙伴。
要中国援助,欧洲人缺乏思想准备。他们知道如果向中国要钱,中国人会提条件,但他们没想到中国会提这三条:完全市场地位、提升在IMF地位和武器解禁。在欧洲人看来,第一条会让中国对欧出口进一步得以加强,会削弱欧盟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动用反倾销条款的能力;第二条会强化人民币的国际化、弱化欧元和美元;第三条与美国唱反调,也害怕会让中国有一天成为“军事巨人”而不可控。可以说欧洲人觉得这三条是“招招对命门”。但他们没有充分看到这三条对欧洲的益处:中国对欧出口的增加也会相应带动对欧洲采购的增加,解决欧盟各国面临的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人民币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第三种强大的货币的出现有助于欧元平衡地发展;欧盟由于与中国的地缘关系,纵然中国有一天在地区有所作为,对欧洲也是鞭长莫及的。因而欧洲人的担心是杞人忧天。
对中国援助,欧洲人怀着“叶公好龙”的心态,视为“没招儿的招儿”。尽管中国早不是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了,但在很多西方人眼里,中国还是代表着另一种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对他们而言,中国迅速崛起,一方面给欧盟提供了很多机遇,但同时也是一种威胁,这自然也反映在此次国债危机中可能的“中国援助”上。在笔者看来,欧洲人只有到了“火烧连营”,才会接受中国的援助。最终,欧洲人是需要中国人的钱的,但中间需要很多的理解和磋商,也需要一个心理和角色的快速切换过程。只有对中国援助不再“叶公好龙”,双方才有可能走到一起。(作者是法国索邦大学巴黎一大经济学院金融学博士 赵永升)